手术预防性用药五篇

时间:2019-05-15 00: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术预防性用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术预防性用药》。

第一篇:手术预防性用药

为加强我院围手术期含介入诊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第二条

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第三条 本规定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第四条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相关的培训、指导、评价、管理等工作确保本规定贯彻落实。第六条

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五条 围手术期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医院相关部门、科室及医务人员应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做好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第二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八条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 一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增多者

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内手术、心脏手术等  三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不包括在内

 四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第九条 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手术上、下消化道手术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药

第十条 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

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药。

第十一条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第十二条 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或手术室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外还应积极调查和处理感染原因。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1第三章 预防用药的选择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的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和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为首选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见附表。

下消化道手术除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很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在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时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臵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臵入、人工关节臵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第四章 预防用药的方法 .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2.单次剂量: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如药品说明书没有说明具体剂量均按照一般感染的治疗量给药,例如头孢呋辛说明书:1)一般用法,一次0.75—1.5g,q8h;2)严重感染或罕见敏感菌引起的感染,3)1.5g,q6h;4)脑膜炎,每8小时不超过3g,。当我们选择作为预防感染时按照1)一般用法,一次0.75—1.5g。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情况(如体重)决定。3.注意溶媒的选择:部分头孢类抗生素的水溶液在pH值6-7时最稳定,酸性或碱性水溶液中均可加速其水解,葡萄糖注射液pH为3.2~5.5,且葡萄糖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糖,选用葡萄糖做溶媒能促进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且其在pH 3.6的溶液中lh抗菌效价损失10%左右,故不宜选用。应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尽量在短时间(50~60min)内注射完。溶媒量要适量,例如对头孢类药物过敏患者在针对G+选用克林霉素时,说明书有明确规定每600mg用100—200ml;针对G-选用氨曲南时,说明书明确规定每1g至少加入10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中。4.不要随意更换药品:尽量使用初选药物,如果更换将导致初选药起不到到效果,更换的药物起不到预防用药的作用,据很多资料显示,术后预防用药和整个围手术期不用药物,发生感染的几率相差不大。5.联合用药:大多无需联合用药。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虽然有较好的抗厌氧菌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手术部位感染都有厌氧菌参与,只有涉及口腔、下消化道、阴道感染的手术,才需要使用这类药物如甲硝唑。6.某些抗菌药物虽然归为二代头孢,但是不能作为预防用药,如头孢西丁,很多资料归为二代头孢,但是此药本身为头霉素类药物,是不能作为切口预防用药

(一)用药选择

1、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合用抗厌氧菌药物。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

2、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但因其价廉易得,在我国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证,例如已证明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SSI(手术切口感染)流行时。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3、下消化道手术除术中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不被吸收或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用于预防用药。第二十二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病程记录中应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还是“治疗”不能写成“对症”、“抗炎”等。

第二十四条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组织专家结合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品种及时通报

第二十五条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同处方管理组每月对预防用药实施专项点评。

一甲状腺等12种手术预防用药按病种随机抽取病例10份不足10份的病种全部抽样进行点评。

二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等其他清洁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按科室随机抽取病例10份不足10份的病种全部抽样进行点评。

三清洁污染和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按科室随机抽取病例10份不足10份的病种全部抽样进行点评。

第二十六条 点评结果及时通报至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由所在科室和当事人签收科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意见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点评结果报院药事会、纪委、党办、人事处、计财处等并在行政例会和内网公示。

第二十七条 医院将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年度医德医风和人事考核等。院纪委参照“加强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十项举措”中“安徽省某医院用药控制管理办法”对预防用药不合理的科室、治疗组长和当事医师进行警示和处罚党办和人事处在年终医德医风、人事考核和其他评比时对于一年中有2次预防用药不合理率≥50%的科室、3次预防用药不合理的个人不予评先评优和晋升。第

二十八条 对出现2次预防用药不合理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并针对性跟踪点评如出现第3次预防用药不合理且无正当理由的则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3个月并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恢复其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恢复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及以上预防用药不合理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12种手术是指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全髋关节臵换术、髓核摘除术、门体静脉分流术、脾切除术、下肢静脉曲张大隐静脉结扎术+抽剥术、血管瘤切除术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清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剖宫产术其预防用药按“院发[20**]***号、院发[20**]***号、院发[20**]**号”执行。使用补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预防用药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手术安全用药制度

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

1.用药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认真查对,并认真核对科别,病员的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及药物的有效期。

2.检查药品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失效期和批号,针剂有无裂痕,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术前用抗菌素时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核对无误后使用,术中用药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4.手术过程中所用的药瓶及安培用后要查对,并保存至手术结束。

5.给药前后注意病员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剧限药时要反复查对,给多种药物使用时要注意有无药物配伍禁忌。

手术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1.凡初诊,急诊等未进行传染病检测的病员入室行手术时均按感染性手术处理。2.术中所用器械,物品均应严密消毒灭菌处理。

3.手术备有防护镜,塑料围裙,胶鞋等防护措施,参与感染手术的人员均穿戴完毕方可进行工作。

4.感染手术完毕工作人员应更换清洁手术衣,鞋,口罩,帽子,清洗双手后才能参加其他工作。

5.术中发生锐器伤应立即按规范处置伤口,如病员由感染性疾病处理伤口后及时填锐器伤登记表并上报院感办,予以进一步评估,处理。

手术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度

1.成立可是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麻醉医生,护理骨干组成。

2.根据全院控制感染的计划,制定控制医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及相应措施,经常检查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有关措施的落实情况。3.定期检测:

1)无菌间的空气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2)工作人员手的细菌培养每月监测已刺,测定洗手效果。

3)无菌物品每月做一次细菌监测,每次至少监测4种,凡灭菌后的物品不得检出任何种类的微生物。

4)消毒后的医用物品,物体表面不的检出病原微生物。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到手术科室了解手术培口愈合情况,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术中注意病员的保暖,防止病员发生低体温.5.术前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进行.6.每月监测记录汇总,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跟踪检查并及时汇报.7.每年二刺组织科内员工的院感知识和培训,积极参加各种院内组织的院感知识的培训.

第三篇: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

第一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第二 一般情况下,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一)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

(二)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

(三)异物植入术,如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

(四)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五)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

(六)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

预防用药的选择

第一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二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表中所列抗菌药物的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第三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0.6~0.9克静脉给药)预防葡萄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1~2克静脉给药)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四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可选用万古霉素(0.5~1克静脉给药)或去甲万古霉素(0.4~0.8克静脉给药)预防感染。

第五 小儿剂量参照药品说明书或按公式(小儿剂量=小儿体重×成人剂量/70千克)计算。

第六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宜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第一 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应于切开皮肤(粘膜)前30分钟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在术前2小时给药,在麻醉诱导开始前给药完毕,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第二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给药完毕,以保证有效浓度。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另有规定,按药品说明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第四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其他措施

第一 实施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在符合国家规定的手术室进行。第二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三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第四 手术备皮: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剪毛;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且应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五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

第六 尽量不放引流装臵,如需放臵应使用闭合式引流装臵,并尽早拔除。长时间放臵引流装臵不是持续预防用药的指证。

第七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需出院后拆线的手术患者尽可能到病房由手术医生负责拆线。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八 需连台的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应安排在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后。在污染或污秽切口手术后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符合要求方可实施连台手术。

第九 术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围手术期保温、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制订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中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

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推荐表

手术名称 药物选择/单次使用剂量

颈部外科(含甲状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腺)手术 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乳腺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门体静脉分流术或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断流术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腹外疝手术

脾切除术 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

呋辛1.5克静脉给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造瘘口术(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或头孢造影术(高危者)呋辛1.5克静脉给药

其它部位(皮肤、头孢唑啉1~2克或头孢拉定1~2克静脉给腋下等)手术 药

第四篇:产科围手术期用药制度

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发〔2009〕38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1、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切口感染、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

2、预防用药指征: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为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一般平产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Ⅱ类切口和Ⅲ类切口手术,一般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二、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器官-腔隙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并参考本院细菌耐药状况选用品种。根据卫生部〔2009〕38号文的相关规定,制定我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希望临床医生积极贯彻执行。

1.剖宫产手术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1~2g;头孢拉定1~2g;或 头孢替唑 1.51g;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0.5g。

2.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三、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

1、接受清洁剖宫产手术者,应在短脐后给药(静脉给药),一般在手术室完成。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予第二剂(使用长半衰期抗菌药物者除外)。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3、特殊情况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第五篇: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专题

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规范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一、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质控科、护理部、外科病区、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并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制度贯彻落实。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 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2. 清洁手术: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用药比例不超过30%,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等。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大于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3.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 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5.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6.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或手术室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外,手术科室、感染科还应积极调查和处理感染原因。

四、药物的选择

1.选择抗菌药物基本原则:应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相对广谱、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为首选(见附表)。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2.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3.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4.下消化道手术除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很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5.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6.在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时,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五、预防用药的时机

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90)。一般应于切开皮肤(或粘膜)前0.5~2小时或麻醉诱导时在手术室开始给第1剂抗菌药物,剖宫产术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给药。

2.术前及术中初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手术医师开具,手术室护士执行,登记用药并签名,手术室不得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预防用药的方法

1.预防用药宜静脉滴注,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2.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选择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3.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h。其中,清洁手术和介入治疗预防用药时间应≤24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至3-7天。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七、监督管理

1.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于预防用药。

2.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3.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病程记录中应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用药”还是“抗感染治疗”,不能写成“对症”、“抗炎”等。

4.临床科室应加强科内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记录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内督查记录》上。临床药学室、质控科、医务科每季度将对督查结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作为科室 年终评优的指标之一。

5.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组织专家,结合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品种,及时通报。

6.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同处方管理组每月对预防用药实施专项点评。

附件1: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下载手术预防性用药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术预防性用药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 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

    8月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总结

    2014年8月外科围手术期用药情况总结 2014年9月,临床药学室对8月份外科围手术期用药进行了检查,此次检查共抽查132份病例,几乎涉及到所有外科临床科室的每位医师,现将检查情况总......

    20140505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检查

    合理用药专项检查: 时间:2015年05月05日 参加人:史院长、梁院长助理带队:医务科、质控部、药检科联合检查 内容:合理用药检查和麻醉、精神药品、基本药物管理情况 抽查科室:普外......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遂医字〔2017〕 号 关于印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科室: 现将《遂川县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XX医院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达到医院......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围手术期(含介入诊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处方管......

    四川省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试行)

    四川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川药事质控2017-03 四川省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试行) 为继续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5篇范文]

    盐城新东仁医院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