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时间:2019-05-15 00: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第一篇: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结合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的严格要求,提出了沉降测量的重要性,详述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可为今后路基沉降测量提供参考。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速铁路的建设更加发展迅猛。然而,速度达200km/h以上的高速铁路,其路基、轨道和桥梁的列车动力作用远大于普通铁路,轨道的不平顺对快速行车引起的列车振动也远比相同条件下普通速度的列车严重,即旅客感受的舒适度因速度的提高而恶化。因此,高速铁路对轨道的平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基是铁路线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受轨道结构重量和列车载荷的基础,也是线路工程中最薄弱最不稳定的环节。路基沉降观测对控制铁路工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汉宜高速铁路对路基沉降的严格要求,对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和要求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正确、完整地观测及分析,掌握、控制路基观测可以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工程设计及施工,以保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也可为今后路基沉降测量提供参考。汉宜高速铁路区间正线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按设计速度200km/h控制:一般地段150mm;路桥过渡段80mm;沉降速率40mm/年。汉宜铁路HYZQ-6标段六项目部门起止里程桩号为DK265 490.27~DK275 849.3,共计10.36公里,其中路基约4.3公里,沿线以黏土、粉质黏土为主。其沉降观测分以下内容。1 沉降观测的目的

1)根据观测数据控制、调整填土速率;2)预测沉降趋势,确定预压卸载时间和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3)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4)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之内;5)通过实测沉降量,预测沉降量并验证设计合理性;进行设计的再优化,控制和保证工程的建设量。2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美国Trimble(DINI)精密水准仪,铟合金水准尺;索佳SET1X全站仪。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与要求 3.1 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3.1.1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

3.1.2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a.基底沉降监测:每200m设一个监测断面。b.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40m左右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个观测断面。c.路基面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桩,每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2)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路基横向结构物两侧均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5)软土及松软土路堤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20~50m,在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设水平位移观测木桩。3.2 观测点设置原则

3.2.1 为有利于观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3.2.2 为了能够反映出路基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特别要考虑到因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3.2.3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1所示: 3.3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3.1 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Φ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3.3.2 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20mm钢管)及保护套管(φ50mm 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8mm。采用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1)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地板地段置于板顶面;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3)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1.0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4)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3.3.3 路堤位移边桩:采用Φ10cm的圆木,长度不小于1.0m。顶部圆心处钉一小铁钉。1)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0.9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2)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线路中线垂线或法线方向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3.3.4 在路基左右两侧坡脚200~500m范围内根据埋设元件的具体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箱或观测房,对相关测试进行数值化集中测试管理。3.4 观测技术要求 3.4.1 监测元件保护要求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

1)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试验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测试断面的元件保护。3.4.2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3.4.3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3.4.4 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沉降板、沉降监测桩、边桩沉降等所有标高测量应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精度应达到±1mm;边桩位移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测量。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01m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满足导线边长测量,读数至毫米.距离和竖直角各观测2测回。3.4.5 观测频次要求

所有元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对所有元件进行复测,作为正式初始读数。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沉降大小确定,一般应按照如下观测频率进行: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测量数据突变时,每天观测2~3次。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加密监测次数,尽快妥善处理。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连续3次;以后1次/2周。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3.4.6 安全控制要求

观测点(标)的设置应设在安全稳定处,监测人员在元件埋设和测试过程中应装备好相关安全设备,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安全事故发生。4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4.1 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如示意图2和3)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3)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路基沉降趋势,将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通过正确、完整地观测及分析,及时掌握、控制路基观测,可以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工程设计及施工,控制和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4.2 沉降观测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1)曲线第二次观测即出现回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 原因:一般都是由于首次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引起

措施: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采用第二次的观测成果作为首次成果。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 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

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量。4)曲线在后期呈现微小波浪起伏现象

原因:观测后期,建筑物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在曲线上测量误差就比较突出 措施:将波浪曲线改为水平线,后期提高测量精度等级,并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

第二篇:(张德宝)浅谈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_2014-03-11

某山区高速铁路深路堑边坡沉降观测系统布设技术的分析

中铁二十五局 张德宝

摘要:如今社会已经步入了高速时代,速度和效率观念已经步入了每个人的心中,高速列车在运行的中安全性和稳定性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和线路的限制,一条线路中很容易出现深路堑边坡,又由于工期紧,线路长,沉降观测要求高,施工承包价格混乱等导致很多企业呼视了深路堑沉降观测,致使线路施工后因路堑边坡失稳造成行车事故的事屡见不鲜。所以线路深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就像一颗炸弹一样,时刻威胁的列车的行使安全。因此,本文结合沪昆高速铁路现场实际对高速铁路路基高边坡沉降系统的布设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深路堑 沉降观测 深路堑边坡沉降系统

深路堑土质边坡垂直挖方高度超过20米,岩质边坡垂直挖方高度超过30米的路堑。而沉降观测是铁路线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线上施工条件基础,也是现代高速铁路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主控环节。沉降观测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路基深路堑边坡沉降观测对控制铁路工程质量,确保工后边坡稳定性设计要求至关重要。因此在线路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路基深路堑边坡沉降系统的布设及观测,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预测,从而为保证线上施工运行前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提供重要参考依据。1. 工程概况

本沉降系统位于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CKTJ-1标段DK50+560~DK50+908,本段线路位于两座大桥之间,以填挖相间通过,地形起伏较大。路基中心最大填高4.5M,最大边坡高8.2M,最大挖深22.1M,最大堑坡高35.2M,共分为6级边坡。

在原设计 2.

1.边坡沉降观测的目的

深路堑边坡沉降观测是一个长期的高频观测过程,只有能采集过大量的时效性数据才能科学客观的预测出边坡的稳定性。深路堑边坡监测的目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了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深路堑边坡开挖的安全性 2预测后期边坡的沉降情况,为施工期间的沉降土方量提供计算依据 3检测地表的水平位移及隆起,确定土体剪力的破坏位置和撑握边坡的分层位移量

4通过长时的监测,预测工后沉降,确定高边坡的稳定性,确保工程运赢后列车的安全性

5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进行设计的再优化,控制和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2.深路堑沉降观测要求 2.1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2.1.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2.1.2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a.基底沉降监测:每200m设一个监测断面。b.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40m 左右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个观测断面。c.路基面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 混凝土桩,每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2)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路基横向结构物两侧均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 个观测断面。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 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 个横向观测断面。5)软土及松软土路堤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20~50m,在两侧坡脚外约2.0m、10m 处设水平位移观测木桩。2.2观测点设置

2.2.1为有利于观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2.2.2为了能够反映出路基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特别要考虑到因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2.3观测埋设要求 2.3.1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采用C15 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Φ16mm 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桩周0.15m 用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2.3.2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20mm钢管)及保护套管(φ50mm PVC 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8mm。采用二级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1)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地板地段置于板顶面;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3)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1.0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 管外接头连接。4)接长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2.3.3路堤位移边桩:采用Φ10cm 的圆木,长度不小于1.0m。顶部圆心处钉一小铁钉。1)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0.9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2)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线路中线垂线或法线方向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2.3.4在路基左右两侧坡脚200~500m 范围内根据埋设元件的具体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箱或观测房,对相关测试进行数值化集中测试管理。2.4观测技术要求 2.4.1监测元件要求

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路基施工不能影响到观测设备。

1)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试验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测试断面的元件保护。2.4.2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有不少于6 个月的观测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2.4.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2.4.4观测频次要求

所有元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对所有元件进行复测,作为正式初始读数。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应根据沉降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及沉降大小确定,一般应按照如下观测频率进行: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测量数据突变时,每天观测2~3次。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加密监测次数,尽快妥善处理。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3.结束语

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特别是施工后沉降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并且由于观测所得到的最终数据资料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如果是由于观测人员的不负责,不按相关要求执行的情况下,所造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为了保证列车高速平稳、安全运行,对路基的沉降控制就必须非常严格,而这必然要求高速铁路设计者多方深化和改变传统的设计思路,在保证路基工程强度的基础上,用多种沉降预测方法来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参考文献

[1]王志飞.铁路客运专线施工综合及关键技术[J].北京:铁道客运专线培训教材,2005.[2]李天华.郑西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实施设计报告[J].武汉:铁道第四勘测设计院,2007.

第三篇: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办法

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办法

工路桥函【2011】41号关于印发《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工路桥函【2011】41号关于印发《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工路桥函【2011】41号关于印发《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隐藏

上海铁路局工务处 工路桥函〔2011〕41 号 关于印发《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 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工务段,上海维修基地高铁部,各合资铁路公司: 现将《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办法(试行)(技术规章编号 SHG/GW277-2011)印发给你们,请贯彻 》 执行,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 1 — SHG/GW277-2011 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 1 条 为规范我局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监测工作,及 时准确掌握高速铁路运营期间路桥沉降情况,为线桥路养护维修 和应急处理提供必要依据,确保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安全平稳运 行,依据铁道部《高速铁路运营沉降监测管理办法》(运基线路 [2010]554 号)的要求,结合我局管内高速铁路的具体情况,特 制定本办法。第 2 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局管辖范围内所有既有高速铁路和 新建高速铁路运营期路桥沉降观测管理,新建铁路建设期、运营 期,原则上以通过铁道部或铁路局初验之日为界,新建铁路开始 联调联试至通过初验期间,比照运营期管理,高铁联络线的路桥 设备运营沉降观测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 3 条 高速铁路路桥沉降监测工作应委托具备铁路测量、数据分析等方面资质及技术能力的单位实施。在委托工作完成前,— 2 — 由工务设备管理单位按照路局管界划分分别负责对重点路桥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第 4 条 路桥沉降观测资料的验收交接工作 1.各高速铁路合资公司在线路正式运营前应及时组织施工 期间路桥沉降评估单位、施工单位与工务设备接管单位,做好施 工期路桥沉降观测标(桩)沉降观测资料及其评估分析资料的验、收交接工作。2.对于缺失及失效的沉降观测桩(标)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在 交接前补齐。3.工务设备管理单位在完成验收交接工作后应及时建立路 桥沉降观测桩台帐,记录好观测桩桩号、线路里程及对应的轨道 板板号,并制作示意图标明观测桩位置,确保标桩齐全、资料完 整。第 5 条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重点地段是指高度在 5 米及以上 的路堤地段、软土地基路堤地段、路堤与桥梁过渡段、路堤与横 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路 堑与隧道过渡段、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过渡段及路桥隧涵沉降异 常地段。第 6 条 沉降观测单位须编制合理的沉降监测方案及实施细 则,报路局(工务处)批准后实施。— 3 — 第三章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第 7 条 路桥工后沉降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能力和线路竖曲 线圆顺的要求。工后沉降不宜超过 15mm;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 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不小于 0.4Vsj 时,允许工后沉降为 30mm。路堤与路堑、桥梁、涵洞及隧道等构造物交界处的差异沉 降不应大于 5mm,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 1/1000。2.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符合下表要求。有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km/h)250 300、350 一般地段(cm)≤10 ≤5 台尾过渡段(cm)≤5 ≤3 沉降速率(cm/年)≤3 ≤2 2 3.桥梁静定结构墩台工后沉降不应超过下表限值:静定结构墩台工后沉降不应超过下表限值 沉降类型 墩台均匀沉降 相邻墩台沉降差 桥上轨道类型 有砟轨道 无砟轨道 有砟轨道 无砟轨道 限值 30mm 20mm 15mm 5mm 注:超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差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根据沉降差对结构产生 的附加应力的影响确定。4.涵洞工后沉降限值应与相邻路基工后沉降限值一致。第 8 条 路基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1.路堤地段至少每 50 米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布置在路基面 — 4 — 上的观测点应尽量采用建设过程中已有的观测桩。2.过渡段的沉降监测应在结构物上布设不少于 1 个观测点,路桥(涵)过渡段在桥台(涵洞为边墙)及桥台(边墙)后 10 米、30 米处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过渡段在过渡 点及两侧 10 米、30 米处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3.沉降异常地段(可结合轨控连续出现不良等情况进行判 断)根据需要每 20 米设一个观测断面。4.每个观测断面应至少设置三个观测点,分别位于两侧路肩 及线路中心,必要时还应在路基坡脚外一定距离处增设沉降观测 点。第 9 条 沉降观测周期 1.全线路基沉降、桥梁沉降普查观测,运营初期宜每年进行 一次,根据沉降情况可适时调整观测周期。2.重点路桥地段沉降观测,运营初期每月至少观测一次,根 据沉降情况可适时调整观测周期。3.当线路周边环境条件改变、发生异常沉降及遭遇连续降雨 时至少半个月观测一次,并根据具体沉降情况,相应缩短观测周 期。第 10 条 仪器设备及测量精度要求 1.路基运营沉降监测应使用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先进设 备。2.沉降监测精度选取变形三等精度,具体指标见下表。— 5 — 运营沉降监测精度指标垂直位移测量 变形测量等级 三等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1.0 ±0.5 第 11 条 基准点应建立或选设在路桥沉降影响范围以外便于 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宜选用 CPⅠ、CPⅡ控制点以及线路水准基 点。当需要增设基准点时,按照线路水准基点的要求增设基准点,并确保其稳定性,定期进行检查校核。第 12 条 使用的仪器应进行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每周期观测前,均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 留检验记录。第 13 条 每周期沉降观测时,宜按下列规定执行: 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固定基准点; 5.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第 14 条 路基沉降总观测时间不宜少于 10 年。第四章 沉降观测安全管理 第 15 条 沉降观测过程中所有进入栅栏内部的作业均比照营 业线施工进行管理,沉降观测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铁道部、上海铁 路局关于高铁安全和营业线施工安全的相关规定,并与相关设备 — 6 — 管理单位签定施工安全协议后方可实施。第 16 条 沉降观测单位所有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铁 路安全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第五章 沉降观测成果 第 17 条 沉降观测单位新建的观测网必须经路局验收合格后 方可应用。第 18 条 沉降观测单位在观测过程中必须按合同约定内容和 时间节点及时向路局(工务处)提报观测工作进度、路基沉降观 测资料和分析报告。第 19 条 沉降观测单位应编制高铁路桥沉降监测综合分 析评估报告,于次年 1 月底前上报路局(工务处)。第 20 条 路局在收到沉降观测单位高铁路桥沉降监测综 合分析报告后,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及专家进行评审,出具评审 报告。第六章 应急处理 第 21 条 各工务设备管理单位应制定路桥沉降异常应急处理 预案,并报路局(工务处)备案。第 22 条 当沉降观测单位发现路桥设备发生异常沉降时,应 立即向工务设备管理单位和路局相关部门报告。第 23 条 当工务设备管理单位接到异常沉降信息时,应立即 — 7 — 启动路桥沉降应急处理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第 24 条 工务设备管理单位应定期对高速铁路沿线周边环境 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可能影响路桥设备稳定的施工、堆土等各种 活动的情况,根据影响程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第七章 其它 第 25 条 前发路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 规定为准,未尽事项应执行国家、铁道部和铁路局的其它相关规 定。第 26 条 本办法自 2011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由路局工务处 负责解释。前发《沪杭客专路基沉降观测管理办法(试行)(工 》 路桥函[2010]235 号)同时废止。— 8 — 主题词:高速铁路 运营期 路桥 沉降观测 办法-抄送:-上海铁路局工务处 2011 年 2 月 23 日印发

第四篇:软土路基填筑沉降观测方法综述

软土路基填筑沉降观测方法

软土路基上填筑路堤时,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中心线地面上设置地基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沉降速率小于10mm/d,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d。并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必要时,调整设计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工后沉降控制目标值。

边桩位移观测:

边桩设置:在路堤坡脚外侧2~10m 范围内,按顺线路方向布置1~2排,桩与桩之间间距以10~20m 为宜;每排位移边桩两端在不受荷载影响范围以外设置固定桩,用混凝土浇灌固定。边桩用100×100×1000mm 的硬木制成,按设计要求打入土中,桩顶露出地面2~3cm,并在桩顶钉一小钉,以备观测之用。

位移观测:用精度较高的经纬仪、水平仪进行观测。测量精度准确到±1mm。一般填土低于临界高度时,每两天观测一次即可;接近或超过临界高度时,每天观测并绘制“填土高—时间—位移量”关系曲线图。每日上、下班时各观测一次,两次观测值之差除以观测时间(h)再乘以24(h)即可作为日平均沉降量、位移量。日平均水平位移量小于5mm,日平均垂直位移量小于10mm 则是安全的。若平均位移量超过以上数值,必须停止填筑,必要时立即采取措施。

地面沉降观测:

地面沉降板的设置:在60mm ×800mm ×800mm 的木底板上联40mm ×40mm 的方木观测杆,如下图所示,观测杆每杆长1.5m,上端包

铁皮接头,以便随填土的增大而接长。观测杆外面套一竹保护管,管端做成楔口形以便接长。安装沉降板前先将地面整平,以保持木底板的水平和标杆的垂直。在填土高度达到1m 以后,根据填土部分的压缩量将竹套管上拨一定距离,以免由于填土部分的压缩而影响地面沉降数值。

沉降观测:用水平仪观测,路基填土低于临界高度时,每两天观测一次即可;接近或超过临界高度时,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量急剧加大的情况下,每天观测次数不小于2~3次;精度准确到±1mm ;同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日平均沉降量在10mm 以内是安全的。

地面沉降观测板

第五篇:路基沉降观测参考方案

本文由bing2la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1.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1.2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1.3 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1.4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过渡段:路桥、路遂、路涵、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2.1.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 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 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变形等 情况调整或增设。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2.1.2 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 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 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分析。分析。2.1.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 50m;地 50m; 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 5m 的路堤可放宽到 100m; 100m; 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2.1.4 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 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 6 个月。个月。根据观测结果,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

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做为 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2.1.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 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 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 成果。成果。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 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根据地形、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曾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地质条件、地基压缩曾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 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路堤填高<3m 且地基压缩层厚<5m <3m,2.2.1 路堤填高<3m,且地基压缩层厚<5m 地段

序号 1 观测内容 路基面沉降观测 观测元件 观测桩 观测点数量 断面间距 3 个/断面 50m 附注 地势平坦、地 基条件良好 地段可 100m 根据工点工 期等具体情 况适当增设 2 基底沉降观测

沉降板 1 个/断面 200m 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 地段及路基填高≥3.0、2.2.2 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5m 地段及路基填高≥3.0、地基压 缩层厚<5m 地段。缩层厚<5m 地段。

顺 号 观测内容 观测元件 观测点数量 断面间距 附注 地势平坦、地 基条件良好 地段或高度 小于 5m 路堤 地段可 100m 地基面横坡 大于 1: 时,5 每个断面埋 1 路基面沉降观测

观测桩 3 个/断面 50m 2 路堤基底沉降观测

沉降板

1-2 个/断 面 50~100m 3 路堤基底全断面沉 降观测

剖面沉降管 1 个/断面 4 改良土填土沉降观 测

单点沉降计 1 个/断面 200m 设2个 一般地段和 各类过渡段 路基 25%的剖 面埋设剖面 沉降观测管 作校核剖面,校核剖面基 底同时布置 沉降板与剖 面沉降管。根据改良土 工点、土质等 具体情况,且 改良土路堤 填高大于 5m 时适当增设。

2.2.3 路堤加载预压地段 项布设断面及点,路堤加堆载预压地段按上述表 2.2.2 项布设断面及点,其中路基 面沉降观测在路提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侧设观 面沉降观测在路提填筑到基床底层表面后,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测桩,在路基面中间设沉降板后,加载预压进行沉降观测。待预压卸 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线路中心设置沉降观测桩。2.2.4 土质路堑地段(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 2~3 土质路堑 含基岩全风化层)50m,地势平坦、100m; 个/断面,断面间距 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 100m; 断面,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同时在换填底面埋设单点沉降计观 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2.3 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观测元件的选取、观测元件的选取

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观测桩观 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

对于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对于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应 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仪器企业厂家 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 应具备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 应具备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均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 观测元件除沉降观测桩外,埋设。埋设。沉降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 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2.3.2.1 沉降观测桩(点):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 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 埋设规格见下 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 3.2m 处。埋设规格见下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 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沉降板: 由钢底板、厚壁镀锌铁管)2.3.2.2 沉降板: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 φ40 ㎜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 ㎜、壁厚不小于 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 ㎜、壁厚不小于 4 ㎜的硬 PVC 管)组 ㎝,厚 ㎝;具体按武广客专路基大样 成,钢底板尺寸为 50 ㎝×50 ㎝,厚 1 ㎝;具体按武广客专路基大样 图集中的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 图集中的图样焊接组装。量沉降板标高变化。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 10 ㎝,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 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 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 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 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 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1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 套管,为宜,接高量。接高量。单点沉降计: 2.3.2.3 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 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 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φ108 或φ127,127,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φ 钻孔垂直,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 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最好为基岩)孔口应平整密实。,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 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实;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2.3.2.4 剖面沉降管: 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 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 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

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槽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 起始端管口标 高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高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再通过数据处 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理计算求出不同位置处地基的沉降量。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剖面沉降管在褥垫层顶面开槽埋设,槽底中粗砂找平,表面回 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填 5cm 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保护。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2.3.3 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 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和 2.1、2.2 条中原则由设计、施工、监理 数量,2.1、条中原则由设计、施工、方在现场核查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见沉 方在现场核查确定。并填写《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见沉 》,降观测降观测-01 表。1mm,0.1mm; 2.4 沉降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为 1mm,读数取位至 0.1mm; 剖面 8mm/30m; 1%,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 8mm/30m; 单点沉降计观测精度为测量值的 1%,灵敏度为 0.01mm。0.01mm。的规定。2.5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2.5 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 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表 2.5 观测阶段 一般 填筑或堆载

沉降量突变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第 1 个月 第 2、3 个月 堆载预压或 路基施工完毕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频次 一次/天 2~3 次/天 一次/3 天 一次/周

一次/10 天 一次/2 周 一次/月 3 个月以后 6 个月以后

第 1 个月 无碴轨道铺设 后 第 2、3 个月

一次/2 周一次/月 3~12 个月

一次/3 月

过渡段沉降观测 3.1 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个月。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 6 个月。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3.2 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 15~ 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起点 5~10m 处、15~25m 处、50m 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 路基面观测断面,个观测桩。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 3 个观测桩。3.3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个观测桩。断面设 3 个观测桩。1mm,0.1mm。3.4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 1mm,读数取位至 0.1mm。的规定。3.5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 2.5 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 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4 沉降变形测量 4.1 一般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 4.1.1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 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的要求,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 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4.1.2 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 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测 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

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规划为二等水 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准基点上。准基点上。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 4.1.3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 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 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 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 4.1.4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 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4.2.1 观测水准基点的布设

等水准点(我队管段范围内的水准基点采用设计院提供的 12 个Ⅱ等水准点(设计院提 BSⅡ 504~BSⅡ 515)。供的应急高程控制网中 BSⅡ-504~BSⅡ-515)。4.2.2 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按照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200m、布设工作基点。大于 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 100m 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采用设计院提供 个水准点(SJTK13~SJTK26)。的Ⅱ等网及在其基础上加密的 14 个水准点(SJTK13~SJTK26)。

观测网中,对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4.2.3 观测网中,对工作基点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 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随时进行复测校核。4.3 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4.3.1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监测已 相邻基准点 每站高 往返较差、测高差 高差中误差 差中误 附合或环线 较差(m(mm)差(mm)闭合差(mm)m)1.0 0.3 ≤0.6√n ≤0.8√ n 等级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 要求 DS05 或 DS1 型仪器,按 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 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

4.3.2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等级 二等

高程中的误 差(mm)±0.5 相邻点高差 中误差(mm)±0.3 观测方法 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 量

往返较差、符合 或环线闭合差(m m)≤0.3√n 4.3.3 一、二等水准测量仪器及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一等 二等 仪器 DSZ05、DS0 5 DS1、DS05 视线长度(m)≤30 DS1≤50,D S05≤60 前后视距差(m)≤0.5 ≤1.0 在任一测点上 前后视距差累 计(m)≤1.5 ≤3.0 视线高度(下丝读 数)(m)≥0.5 ≤3.0 4.4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4.4.1 一般要求 4.4.2.1 沉降观测资料表 沉降观测1)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 沉降观测-01 工点沉降观测断面、沉降观测2)沉降板观测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2 沉降观测3)路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3 沉降观测4)单点沉降计测试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4 沉降观测5)剖面沉降管测试资料汇总表 沉降观测-05 6)绘制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时间—沉降曲线 绘制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时间—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03 附 1 沉降观测7)绘制路基面沉降时间—沉降曲线 沉降观测-03 附 2 绘制路基面沉降时间—

注:对于预压地段,在路基沉降观测资料表的表头中可增加有关预压土情 对于预压地段,况(预压高度、预压时间等)。预压高度、预压时间等)。

观测点的平面、4.4.2.2 观测点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及控制点与观 测量。测量。标石、4.4.2.3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4.4.2.4 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 4.4.2.5 观测记录本(簿)观测记录本(平差计算、4.4.2.6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3.4.3 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 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 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 5mm/天、竖向位移大于 10mm/天 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3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与要求 3.1 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3.1.1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根 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同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形、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或增设观测断面。3.1.2 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1)a.基底沉降监测:每 2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b.地表沉降观测: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 40m 左右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 2 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 个观测断面。c.路基面沉降监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 桩采用 C15 混凝土桩,每 100m 设一个监测断面,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2)路堤 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路基横向结构物两侧均应设置沉 降观测断面。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 2 个观测断面。4)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 1:5 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 1 个横向观测断面。5)软土及松软土路堤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 20~50m,在两侧坡脚外约 2.0m、10m 处设水平位 移观测木桩。3.2 观测点设置原则 3.2.1 为有利于观测点看护,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各部位观测 点须设在同一横断面上。3.2.2 为了能够反映出路基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 观测的位置。特别要考虑到因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3.2.3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 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3.3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3.1 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采用 C15 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 0.1m),其中埋设Φ

16mm 钢筋一根,桩长 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 0.55m;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 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桩周 0.15m 用 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用水平仪按二级测量标 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3.3.2 沉降板: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一般情况如下: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20mm 钢管)及保护套管(φ50mm PVC 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 30cm×30cm,厚 8mm。采用二级测量标准 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1)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地板地段置 于板顶面;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 10cm 砂垫层找平,埋设时 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 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 作。3)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 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0.5m~1.0m 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 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 PVC 管外接头连接。4)接长 套管时应确保垂直,避免机械施工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下载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推荐)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要求1. 对每台风机进行单独的观测,每台风机已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对这4个观测点均需观测和记录. 2. 观测要求 基准点应尽量靠近观测点位置,但应在基础沉......

    沉降观测报告

    沉降观测报告模板 一. 工程概况: 简述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地基,高度,建筑面积,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等级,设计的沉降观测要求,观测点建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等级等。 二. 沉降观测采用的规......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精选五篇)

    四期扩建工程 沉降观测技术报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证书 证 书 等 级 :乙级 编号 :山东省工程测绘院 二零一一年十月目录 一、 工程概况 二、 执行的规范标准 三、 水......

    路基沉降控制措施

    浅议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 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 路面性能和路面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是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究课题之一。我国公路建设中的不均匀沉降......

    沉降观测技术交底(精选多篇)

    施 工 技 术 交 底 工程名称 交底项目 交底内容: 1、一般路段纵向每 100m 设一个观测断面,仅在路堤中心布设 1 个观测点;在跨 度超过 30m 的桩基结构物的两端设置一观测断面,跨......

    沉降观测设计书

    辽宁科技学院B座 沉降监测设计书 系别: 资建学院班级: 测绘BG092 学号: 0911109230 姓名: 周涛 日期:2012年3月12日 辽 宁 科 技 学 院 教 务 处 制 辽宁科技学院实习报告 沉......

    001-沉降观测方案

    建业百城天地 沉 工程名称:建业百城天地施工单位:上海九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降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2018年5月20日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顶岗实习报告 系 部: 交工系铁道工程 班 级: 0807 班 姓 名: 周 昭 曲 实习单位: 中南检 测中心 2011年 05 月 26 日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