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随机案例 建构区凌乱的一角
凌乱的教室一角——建构区
荣荣他平时最喜欢车子,尤其对挖土机、大吊车、水泥车等工程车特别干兴趣。在区域活动室,他最喜欢去建构区中搭车和摆弄各类小汽车,每一次都玩得很开心。可是令人头疼的是,他每次活动后玩具被扔的到处都是。积木没有放在固定的框内,小汽车也没有停到停车场去,其他孩子在整理玩具时他早就偷偷的逃走了。我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好几次都要求他把玩具整理好,他都是很不情愿的捡起几块积木放到框里就算了事了。班里有几个孩子发现了荣荣的这一行为之后也想他学习。为了使孩子不爱收玩具的这一现象得到改善,我决定举行一次全班性的教育措施。
我引导幼儿看图片《丁丁的房间》并组织大家讨论:“月亮婆婆为什么会皱着眉头?我们玩好的玩具应该怎么样?”班上的一个小女孩说:“因为房间乱七八糟的、玩具都没有整理好。我每次睡觉前都把玩具放在固定的地方。”大家围绕着这一问题都展开了讨论。荣荣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低着头,一脸的尴尬。事后我发现这一教育策略对一些孩子的确起到了作用,可对于荣荣视乎没有多大的改变。
一天,荣荣拼搭了一辆挖土机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搭了一个挖土机,上面是一个大大的勺子!”“这个大大的勺子好像挖机的手呢!搭的,不错。我们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一辆正在工作的挖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荣荣高兴地又蹦又跳的答应了。在与荣荣观察挖机的时候时时引导他,边看挖机边念儿歌。我是一辆大挖机,我的小手本领大,挖一挖,挖一挖,挖出一堆大石子,倒一倒,到进大车厢。
音乐响起了,大家都急忙开始收玩具,我走进建构区,边整理积木一边念儿歌。孩子们都被我吸引,都学着我的样一边整理玩具一边跟念儿歌。荣荣也神奇的开车挖机,开始了整理玩具。一会儿,地板上乱七八糟的积木都装进了框内。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我班的美术区角中老师在指导孩子开展活动时,都是进行示范讲解然后在让幼儿来操作的。经过学习了区域活动的创设和指导后,我打算改变一下思路,让孩子来创设环境,让孩子自己通过观察,把握住主要特征,自己动手,创造出不同的有新意的作品。区角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顺应和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和倾听者。我们要相信孩子具有自发的学习倾向,相信他们具有自发的潜能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区角中教师应是以为观察者和倾听者,能捕捉到孩子探索的需要,从而明确孩子的能力以及可能提高的能力。区角活动教育应该在孩子已有的经验上得到提高,满足不同需要的孩子体现层次性。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不断发现、总结来获取知识。
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而作为一位三年以下的新教师往往把教案写得详细,项目填得齐全,那就认为备课就充分、认真。其实备课不光光这么简单而是需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这三大要素。大纲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所以备了学生永远最关键。
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课的前提。采用灵活多样的备课形式也是有效备课的一种体现.如果教师能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条件,选择备课的方式。这样不仅保证了备课的质量,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和专业发展。
“课后反思”,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和整改意见,可进行二次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效果良好。我觉得这样的备课也才是行之有效的。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只有备好课,你上课才会底气十足,你走出教室时的心情才会是心满意足,学生才会学得精彩。
科学活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的好奇、好问都是天性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是要保护孩子的这种天性,孩子们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时会让家长和老师难于招架,隔久尴尬的境地,实际上,幼儿的提高是一种思考和专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幼儿的创造思维是建立在无意之中的,有时甚至会有出轨的“顽劣”之举,但只要我们把握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定能有所收获,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要鼓励孩子多提问,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环境,设计适宜幼儿进行探索思考的科学区域游戏,发挥幼儿主体性,培养幼儿 的创造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第二篇:小班建构区案例分析
小班建构区案例分析
一、案例实录: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区域中的游戏,君意和羽翔小朋友来到了建构区,这是他们俩第一次在建构区活动,所以两人显得十分开心,他们在建构区里开心地玩了起来。等我在教室中转了一圈回到建构区,发现里面的积木散落在垫子上,一间房子、一个城堡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我问他们:“咦,你们搭了这么久积木,都搭了些什么呀?”君意小朋友摆摆手,羽翔小朋友说:“我刚刚搭了三个大房子。”我追问:“那你的房子呢?”他笑着说:“房子倒了。”接着他们俩都有些兴奋地说:“轰隆隆!房子都倒了!”孩子明年并没有因为房子倒塌感到沮丧,反而表现出了兴奋,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案例分析:
建构游戏一直都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类型,它的操作性强,并且建构区气氛自由,幼儿可以在建构区里自由拼搭。对小班幼儿来说建构游戏特别能吸引他们,孩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操作兴趣。由于年龄的限制,在操作初期,游戏缺少新意,游戏中搭建物的倒塌,反而刺激了幼儿,他们感到格外的兴奋,由于自控力较差,出现了破坏性的行为。为什么会倒塌?怎样解决?小班幼儿对游戏中出现的困难,还缺乏有意识寻求自我解决的调控能力。对小班幼儿来说,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状况,甚至是破坏性行为。就比如在搭建房子的过程中,房子倒塌了,孩子们反而异常的兴奋,用手去推倒原本矗立的房子,出现了重复搭建再次推到在破坏中寻找乐趣的现象。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破坏,而是感觉到了游戏给大家带来的意外惊喜。老师应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指导策略:
走进幼儿的游戏,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生成空间,在游戏初,幼儿会将搭好的房子破坏掉,再搭,再破坏,游戏反复重复。老师适当介入游戏,并提出问题:“房子没造好就倒塌了,太可惜了。”引发幼儿思考是否应该把房子破坏掉。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建构区中投放了一些毛绒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造房子,孩子们会根据动物的大小给动物造房子,并且慢慢意识到给小动物造好的房子不能轻易推倒,不然小动物就没有地方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建构区里再也听不到“轰隆隆”房子被推倒的声音了。
第三篇:大班建构区案例分析及反思(模版)
优质文档
大班建构区案例分析及反思
一、案例描述:
今天的区域活动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进行游戏,我发现我原以为最热门的建构区只有两个人参加,这样造成别的区域是人满为患。于是,我说:“多几个人来建构区呀?”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假装在建构区认真的搭建起来,这下好了,好几位幼儿迎了过来 和我一起搭起了积木。过了几分钟我想 去别的区域看看其他孩子游戏开展情况。没有想到我还没有离开多久,建构区的孩子又少了好几位,他们纷纷跑到别的区域凑热闹去了。嘴里却不停的说这里一点都不好玩。
二、分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建构区在只有两个人玩的情况下,老师的介入,作为大班的孩子,他们也许为了考虑老师的感受,或者说他们的过来不是喜欢这个区域,而是从精神层面来说,就是想和老师呆在一起而已。当老师离开这个区域的时候,好多孩子也纷纷离开。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1、平时下雨天,或者餐后活动我们最多玩的就是积木,可见玩多了,这些材料的提供对于幼儿来说兴趣已经不高了。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二)教师的观察与引导问题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一开始我积极观察每个区域情况,发现情况,通过自己介入到活动中去,迎来一批孩子的兴趣与参与。但是接下来我没有真正做到引导者的作用。由于自己中途悄悄离开,本来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喜欢玩这个区域而来的情况下,导致孩子们也跟着我离开这个区域。
(三)思考与对策
面对今天的状况,我静下来思考并进行了一定自我剖析。有专家说过:“在自由游戏中,教师必须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只有这样,游戏的教育作用与价值才能充分地实现与发挥。可见,游戏活动要成为有益的活动,孩子喜欢的活动,材料的提供只是一方面的,老师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对于建构区来说最好及时的能增添新的建构材料,这样可以引起孩子的活动兴趣,但是对一般幼儿园来说,由于种种原因这点做不到的情况下,我想要活动真正很好的开展起来,下面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策略:
由于孩子刚开始建构游戏时比较盲目,不知道从何做起。这样会对游戏失去信心,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商量确定搭建主题,然后分工合作进行游戏。让幼儿明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此时,老师的参与可以向幼儿传授一些搭建技能,让孩子不由自主的学习技能,从而提高搭建水平。在建构时及时表扬肯定幼儿。这样他们会积极投入到游戏中,不至于中途都逃离这个区域。
当孩子的作品出来之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拍成照片并做成册,供幼儿欣赏。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信心,满足了成就感,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作用。健康文档
放心下载 放心阅读
相信能就一定能
第四篇:大班建构区:立交桥
大班建构游戏:立交桥
一、活动目标
(一)体验与同伴合作建构的乐趣。(二)能与同伴协商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三)合理利用材料,搭建出有立体层次的立交桥及马路场景。
二、活动准备
(一)对立交桥有一定的认识,由于同伴合作的经验。
(二)立交桥马路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立交桥马路图片,了解其主要特征。提问:立交桥是什么样子?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小结:立交桥是城市交通汇点建立的上写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二)讨论建立交桥的方法。
提问:搭建立交桥马路需要建构哪些部分?除了立交桥还可以建哪些?
(三)商讨分工,进行操作。
讨论:搭几层立交桥?运用哪些材料?谁负责做什么?(四)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四、评价,结束活动。
第五篇:失落的一角教学案例
闵行区莘松幼儿园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案例
《失落的一角》教学案例
莘松幼儿园莘纪苑分园 大二班 龚春燏
活动目标:
1,复习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主角内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物心理进行想象。2,在角色扮演中体会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哲理。
材料准备:图书头饰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内容
1,出示残缺的圆,这是谁?(大家取名圆圆)
2,圆圆在路上发生了一系列什么事情?
3,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游戏:故事表演
1,教师出示角色头饰,说明游戏玩法。
2,幼儿自选角色。
3,鼓励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大胆表现。
绘本解读:
故事的主要内容向我们介绍一个缺了一角的圆,他的一个角遗失了,他很不开心,于是唱着歌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在寻找的征途之中,狂风吹袭着他,大雨浇灌着他,冰冷的大雪掩埋过他,他经历千辛万苦,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唱歌,没有停止寻找。痛苦过,也快乐过,有时他和虫子说话,有时闻闻花香,太阳曾经扶摸过他,蝴蝶曾经亲吻过他。他掉进过坑里,也遇到过许多不合适的角,基至一次一把箭射进他的口中,鲜血直流,可他依然没有放弃。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失落的一角!可是,他再也不能唱歌了,他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离开了„„
人都在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它似乎更像一个梦,存于我们的心际。我们更惬意于追寻的这个过程,品尝着这个过程中随之而来的苦乐酸甜。人生很像一个圆,我们从起点出发,最终还要回归那一点,就像生和死一样。我们赤裸裸地来到人间,也将赤裸裸地回走吧!
闵行区莘松幼儿园2009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案例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缺少相信的勇气,同时也有很多不自信的孩子,比如由于自己的个子矮小、知识匮乏而变得不自信。所以想让孩子们听听这个故事,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没有一个完美的人。
案例反思:
在第一次欣赏故事的时候,幼儿完全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表现出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当问及故事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的时候,有的幼儿说:我们要做快乐的人,有的说我们要和别人做好朋友。
于是我结束了故事每一页每一句话的意思,再问孩子们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我们要做自己,我们要多学知识。孩子们们说了很多,有一些感受但是表达不清楚。
当问到什么是“缺陷美”时,孩子们的答案有很多,很多孩子能感知这个词的意思,但是比较难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于是我举了很多的例子来告诉幼儿什么是“缺陷美”。
这个绘本较难,但是很有意思,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幼儿在表演中虽未能体会到人生的道理,但是却很喜欢演绎这个故事。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