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
心贴心 一家亲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一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中央已经下达了改进工作作风动员令,工作作风怎样改进才能让人民满意?2010年以来的我省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2012年初,省帮扶办对全省驻村任职工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出问卷8万多份,涉及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群众8万多人,在收回的8万多份问卷中,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支持率,均在98%以上。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赢得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好口碑,无他,就是因为万名“第一书记”把农村、农民、农业当作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用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和真心为民的情怀,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干部只要心中装着群众,群众就会认可你、接纳你、赞成你、拥护你、跟你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想不走过场、取得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像广大驻村任职第一书记那样,把改进作风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中,把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化、制度化,带着感情、带着任务、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心贴心,一家亲。以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我们的党风政风民风就会焕然一新。
抓班子 带队伍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的工作能否做好,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带头人,有没有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我省持续推进选派干部驻村任职第一书记,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是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毋庸讳言,当前,有的地方农村两委班子还存在着软、瘫、散等现象,发展思路不清晰,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带动致富能力较弱,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没有较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 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第一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打基础谋长远,就能留下一支迎难而上、为民谋利的工作队,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得到群众拥护,受到群众欢迎。
实践证明,选派干部驻村任职,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成效明显:
起表率提升战斗力。“第一书记”是省委选派的优秀党员干部,在他们身上,有好的领导作风、好的生活作风、好的学风及清廉之风,把这些优良作风带到基层党组织,展现在群众面前,能起到巨大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抓队伍增强凝聚力。村支书思路清、能力强,村里发展就有新气象。把那些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的明白人、发展经济为民致富的带头人发展为党员,选配到村级组织里,能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谋发展激发创造力。通过党员干部培训、带领群众到先进地区实地考察,积极探讨学习致富之道,常谋发展之策,常为群众着想,能提高两委干部党员的政治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持续做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让更多的“第一书记”成为农村发展的领路人,让更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成熟健全起来,成为团结带领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 发展的坚强核心!
抓发展 帮民富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三
走出机关、沉到基层,接地气、谋发展、长才干……两年多来,全省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引资金、找项目、促增收、聚民心、帮民富,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能力,推动了农村全面发展。
千难万难,没有发展最难。第一书记的楷模沈浩生前曾反思,为何小岗村“一朝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从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最要紧的是凝心聚力求发展”。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是这样,对“穷、软、散、乱”的后进村更是如此。
选派第一书记到薄弱村、贫困村任职,是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造福农民群众。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关键一条就是要加快发展。作为“主心骨”、“顶梁柱”,第一书记能否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关乎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期盼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发展,是第一书记要尽的第一责任、要抓的第一要务。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治穷致富,关键在做。一个领导干部,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吴庄人为啥“现在走路都不一样了”,是因为吴树兰带领他们走上了幸福路,靠发展奠定了底气;庞集村民为何念念不忘好书记周建 奎,是因为他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靠发展甩掉了穷帽子。
建设中原经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让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村、难点村跟上发展步伐,享受发展成果。近年来,驻村任职工作为河南贫困村、难点村发展装上了新“引擎”、带来了新希望,成为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人脉广、政策熟、能力强的优势,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既解决一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提高了村集体“造血”功能,实现了下派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良好效应。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为我省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坚持不懈做好这项工作,必将使我省农村各项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谋稳定 促和谐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四
农村兴,基础牢;农村稳,社会安。我省选派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作风转变了,联系群众紧密了,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的全面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村也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的地方宗族矛盾累积、利益 纠葛交错,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妨碍了经济的发展。谋稳定,促和谐,已经成为农村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我省广大驻村任职干部,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畅通了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察民情、听民意,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问题;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了平安祥和、安居乐业的工作生活环境。这几年,驻村任职干部化矛盾、解纠纷,治理软、弱、散,改变瘫、乱、穷,共计协调解决派驻村民事纠纷5万余件,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成效显著、经验宝贵,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
要当好维护农村稳定的“第一防线”。“第一书记不简单,一朝化解十年怨”,这是百姓对第一书记的由衷称赞。要赢得这样的评价,只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扑下来,扎进去,心与群众贴在一块,情与群众融在一起,劲与群众合在一处,才能成为维护农村和谐的“中流砥柱”。
要胸怀公心、公道办事。很多驻村干部,从沈浩到周建奎再到吴树兰,都是秉公心、存公德,心底无私,一心为公。越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越需要办事公平、处事公正,这样才能化解矛盾、打开局面,才能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要摆正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稳定是前提,发展是保障,只有 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才能高扬发展之帆;农村越发展,农民越富足,越容易理顺关系,越利于社会稳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为广大农村注入了和谐因子,为农村发展打开了崭新局面,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增才干 转作风
——选派驻村任职第一书记工作启示之五
广大驻村任职干部在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加深了对农村的了解、增进了与农民的感情,在推动发展的实践中提高了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转变了工作作风。
“到基层锻炼、从一线选拔”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总书记指出,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基层实践是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基层任务重、困难多,让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第一线摸爬滚打,融入群众当中,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实践学习,有利于促进年轻干部尽快成长成才。实践证明,凡是在基层实践中锻炼过的 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基层实践是锤炼干部的“磨刀石”。越是条件艰苦、困难较多,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和作风。驻村任职干部远离城市来到农村,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承担责任、不怕耽误自己,艰苦的驻村任职生活让他们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磨炼了意志。驻村任职三年,是付出和奉献,也是磨砺和收获。
基层实践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基层实践是火热的熔炉、生动的课堂,是干部了解省情社情民情的最佳途径。识别干部队伍中的“千里马”,把其放到基层实践中“遛一遛”,才能更真切地看出谁在大是大非前党性更坚定、在艰苦环境中意志更坚强、在处理问题上能力更突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真正扑下身子,用心想事、用心干事才能真正成事,只有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成绩,干部才能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
第二篇:派驻村第一书记实施方案
派驻村第一书记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精神,指导建强组织,推动精准扶贫,推动中心工作,转变干部作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分批次向软弱后进村派驻第一书记。
一、选派人员
镇机关部门、单位在职党员干部。
二、职责任务
第一书记要紧密依靠村 “两委”成员,发挥指导帮带作用,常态化到任职村走访调研,积极带头参与村里中心工作,梳理突出问题矛盾,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指导建强组织
全面了解村 “两委”班子现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等情况,指导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了解村综合服务中心“建、管、用”情况,落实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扎实做好村务公开、为民办事等工作。协助推进发展党员“培源纳新”工程,注重在“双带”能力强的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培养村后备干部。帮助村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组织“统一活动日”等党内生活制度,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基层。
(二)推动精准扶贫
了解村情民意,帮助脱贫致富,壮大集体经济。指导村 “两委”制定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的管理办法,严格“三资”管理;“一村一策”,以村委会为主体,组建合作社或经济实体,引领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三)推进中心工作
指导参与新农村建设、镇域城市建设等中心工作开展。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四)加强基层治理
帮助查找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稳定的突出矛盾,努力将问题化解在基层。指导健全完善议事、决策等工作制度,特别是涉及贫困群众利益的事项要全面公示,遏制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损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问题发生。指导制订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弘扬文明新风。
三、强化驻村帮扶工作的组织管理
驻村第一书记任期为1年,具体任职期限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驻村第一书记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
1、加强管理。第一书记由镇党委统一管理,服从镇党委工作安排。原则上每周到村工作不少于2天。
2、完善激励保障。第一书记任职期间,仍需承担原单位工作任务,原人事关系、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任期内镇财政每月给予300元的生活和交通补助。
3、推进工作落实。各村要把派驻第一书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配合第一书记工作,服从第一书记管理。共同把本村各项事业真正沉下心来摸实情,扑下身来办实事,用真抓实干服务基层、以真情实意打动基层,推动第一书记工作抓实抓好、落地见效。
附件:派驻村第一书记情况一览表
附:
派驻村第一书记情况一览表
序号
软弱后进村
第一书记
原单位职务
XX村
XX
供电所所长
XX村
XX
计生办工作人员
XX村
XX
国土所长
XX村
XX
执法大队工作人员
XX村
XX
农技中心工作人员
第三篇: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xx村地处xx乡东北部,辖xx、xx、xx、xx、xx5个自然村,4175人,耕地4300多亩,党员79名。2005年是选派工作的“关键年”、“突破年”,也是xx村“一年打
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关键的上台阶之年,做好2005年的各项工作对我村具有战咯意义。众所周知,赵大村是2003党建“重点管理村”、计生、综治被“一票否决”,我刚来时,村级债务沉重,干部更换频繁,宗派矛盾显著,工作难以开展,任务不能完成,乡干部谁都不愿包我村的点。经过2004年全体干群一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一年打基础”阶段。2005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选派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大村顺利进行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出了团结、奋进的新班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新的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村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结合第三批先教活动,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各项工作都获得巨大进步,党建、综治、殡改等工作在全乡名列第一,就连计划生育在全乡综合评比也进入二类村的行列。2005年4月被确定为全市200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2005年7月1日被评为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支部”先进标兵,受到xx市委表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村作为xx乡先教典型村,受到市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一、抓龙头,强化组织
(一)大力加强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1、顺利进行合并后赵大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选出了让党员干部群众满意的村两委班子。经群众选举出的五名村委会委员,通过“两推一选”全部进入村党支部,完全实行交叉兼职,书记主任由xx同志一人兼,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为赵大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两委班子完全实行交叉兼职,是全乡绝无仅有的。且程序规范、操作得当、资料健全、选举合法,无一人上访。
2、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组织健全、不超职数。选出的5名干部老中青相结合,平均年龄43岁,地域分布合理,每村一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其中大专以上2人,高中1人。
3、村级配套组织健全,能按各自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村两委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共青团、民兵、妇女、调解、村集体经济等组织负责人,并经过乡党委、政府批准。一年来,各配套组织能按各自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且成效明显。
4、设立党总支,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xx村有党员79人,符合设立党总支的条件,10月20日经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并报乡党委批准设立x村党总支,由原支部直接升格为党总支,原支部第一书记、书记、委员任总支第一书记、书记、委员。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分别以速生杨、中药材协会党员、发党能手党员、60岁以上党员、流动党员为主,支部书记分别由总支委员兼任。各支部在总支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5、第一书记能主持工作,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积极工作。第一书记能按要求主持村党总支的工作,村党总支的决议、决定村委会能认真执行,村委会研究决定的事项能及时向党总支汇报。由于村两委班子完全实行交叉兼职,高度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能按村两委工作规则开展工作,认真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村两委干部人手一份村两委工作规则,认真学习,对照落实。村两委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报告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村两委自身建设制度都在工作中得到落实。赵大村按照乡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考勤考绩制度,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所有村干部一律排名值班,实行点名制度,脱岗干部每天扣款10元,年底奖惩兑现,一名村干部从绩效工资中扣款500元,三名村干部分别奖励100-200元。
(二)加强党员教育,全面开展“三会一课”。
1、从2004年起,赵大村党支部全面恢复了“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支委会、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一次党员大会,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2、坚持每季度上一次党课,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电化教育活动。多次请市人大副主任xx、市委宣传部、市农委、乡领导来村上党课,并在市电视台、先锋网多次宣传报道过;电化教育经常进行,记录齐全。
3、按时按标准收缴党费。每月按照普通党员两角,干部党员四角标准按时收取党费,并及时上缴乡党委。自从开展先教活动以来,大部分党员积极主动交纳党费,党员的党费意识得到很大加强。
4、进一步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去年26名党员上岗的基础上,村党总支年终进行了评比,根据评比结果调整了部分岗位与上岗党员签定了上岗合同,明确上岗党员职责范围、权利义务,上岗党员认真履行职责,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逐步深入。
5、建立流动党员台帐,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设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有24名党员,总支组织委员xx兼任支部书记,设立5名村级流动党员信息员,在南昌设立临时党小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三)认真实施“双培双带”,积极发展党员。
1、xx村速生杨面积2000多亩,是全市20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基础。村党总支利用速生杨基地认真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建立了示范地块,成立了中药材、速生杨专业协会,设立了协会党支部,注重在协会会员中发展党员。6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致富门路,起到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
2、认真实施“四项制度”,积极发展党员。xx村党员严重老龄化,50岁以上党员68人,占全体党员的85,1980年前发展入的党60人,占75。自1999年7月以来,已有五年未发展新党员。根据这种情况,吸收一批年轻、有文化、有致富本领的人参加到党组织中来,已成为当务之急。截止到现在,已有16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5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郭福花、赵思文、赵凯等3人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发展党员中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票决制等四项制度,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四)大力加强阵地建设。
原先村室被确定为危房,必须拆除。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10月重新翻盖了5间村室并进行了装修,订做了各种牌子,制作了党建图版,添置了桌椅等办公设备,电教设备齐全,村室一跃为全乡最好。2005年9月村两委又筹资2.5万元,再盖4间办公室,达到9间房一个院,阵地建设再上台阶。
二、谋发展,建设经济
1、专项资金效益明显,资金回报率达34。2004年12月投入首批资金2万元进行开发,当年获利1000元。2005年7月4万元按规定用途全部到位,继续进行荒水荒沟开发。今年5月获纯利5000元,9月又收到合作方付给的3.5万块砖,用于建村室,价值7700元。截止2005年底到共获利13700元,资金回报率达到34。
2、集体经济增收明显。由于专项资金已获利12700元;林业部门无偿支持赵寨至宋桥公路两旁杨树苗10000多棵,价值15000元;无偿支持赵小庄生态村改造项目果树苗2000多棵,价值4000元;盘活资产进行赵寨北旧塘改造获得收益12000多元;新增固定资产(包括四间办公室、选派办支持的电脑、电视机、VCD,市农委支持的桌椅、文件柜等)价值32000多元,村集体增收共计70000多元。
3、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村两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计划,并逐步得到实施。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协会,并进行了注册登记,刻了印章,成为注册的社团法人,实行对外经营。成立了速生杨专业协会和农用车专业协会,引导农民致富。请有关专家讲课,并印发了中药材种植、杨树病虫害防治等资料。积极发挥本村中药材、速生杨的产业优势,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田和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积极争取项目,进行小麦高产攻关。在选派单位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争取到2100亩优质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每年仅小麦良种补贴(每亩10元)、高产攻关补贴(每亩8元)就可增加农民收入37000多元。还可通过技术培训,加强田间管理,增加产量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5、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进行全民创业。村两委积极与外商联系,准备设立桔梗收购点,建立桔梗加工厂,此事正在洽谈中。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深入的开展了全民创业活动,设立了轮窑厂、浴池、超市、小型面粉加工厂,进行林木深加工的板材厂、塑料厂正在建设中,全民创业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
6、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重点发展“一搓一挖”的特色劳务经济。赵大村劳务输出经济可概括为“一搓一挖”。“一搓”即村里几百名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从事洗浴业搓背服务,从一块小小的搓背巾发展到承包当地的洗浴业,带动了本地更多的劳力外出务工。“一挖”即组织大、中、小型挖掘机,组成挖掘队,常年在南昌、北京等地从事挖掘工程承包。根据测算,此两项特色劳务每年将会给赵大村带回数百万的巨额收入。
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由于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实行“一免三补贴”,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稳中有增,劳务输出经济拉动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在去年2500元基础上人均增收300元,增幅12。
三、重服务,倡导文明
1、计划生育争先进位。赵大村计生领导组织健全,规章制度上墙,孕检室全乡一流,计生台帐更新及时,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95以上。赵大村从2003重点管理村到2004的三类村,今年综合评比获得全乡二类村。计生专干郭福花从2005年4月上任以来,认真学习业务,进入角色快,为我村计生工作摆脱后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2、综治工作保持先进。赵大村综治领导组织健全,规章制度上墙,综治室设施齐全,资料规范,无恶性刑事案件,无群众集体上访及越级上访。我村2005年4月被界首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综合评比获全乡第二名。综治办主任赵敏为我村综治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3、解决群众纠纷及遗留问题10件。包括协议解决村委会因97年村小学盖教学楼欠赵金升款;调解赵小庄赵三江承包的机动地纠纷;调解赵腰庄几十户群众与窑场卖塘底纠纷;调解原民办新欣小学与公办小学合并纠纷;调解郭曹寨两户村民断路纠纷;化解村级债务4000多元(赵永亮2500元,张兰英1600元);综治办调解邻里纠纷4件等。
4、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成效明显。组织、制度完善,实行轮流值班制,已为群众办理计划生育证件、入户口、改户口、办身份证、新办理五保等100多件,其中2005年办理50多件,获得群众的好评。
5、村务、党务公开规范及时。设有8处公开栏,每季度首月为村务党务固定公开日,特殊情况随时公开,公开内容真实详细,通俗易懂。
6、开展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活动。我村年初制定了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计划、措施,并逐件得到落实。2月制定村规民约;3月初评选“好媳妇、好婆婆”;4月组织群众参加梨花诗会,宣传中央一号文件;5月进行病虫害讲座;6月请派出所进行法制讲座;7月起抓好殡葬改革,平坟还田,建立公益墓地,树立文明新风;9月开展“三户一村”评选活动;11月进行小麦高产攻关技术指导;12月送电影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6年元月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
7、积极兴办公益事业20多件。包括再盖4间办公室;修建桥涵4座;修赵腰庄砖渣路1000米;整修赵小自然村村内道路;整修赵大自然村村北道路;开挖赵小庄下水道;联系三台收割机帮助赵寨群众割麦;争取到赵小庄生态村项目;争取到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正在争取中药材协会扶持项目;争取免费杨树苗1万多棵;争取免费果树苗2千多棵;争取市农委支持文件柜、桌椅等;维修赵寨广播;把村部院内做成水泥地;给综治室做水泥地坪;利用项目收益给赵小庄买水泥板、水泥管;整修党建室;给综治室添置风扇、报警喇叭等设备;建立“农民网吧”等。
四、抓先教,注重实效
1、准备工作充分。赵大村是邴集乡先教活动典型村,党总支根据市先教领导小组[2005]51号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从成立组织,制定学习制度、落实场所经费,查找流动党员,健全党员台帐,落实帮学、助学措施,设计“自选动作”、积极联系市直包联单位等方面高标准做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
2、学习培训效果良好。应参学党员全部参学,“三本一计划”齐全;学习按计划完成,集中学习达54个小时;请市人大副主任董超、市委宣传部、市农委、乡领导多次来村上党课;学习笔记记录认真,各种表格填写规范,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经全体党员大讨论,提炼出本村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做到“入脑、登台、上墙”。
3、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村两委班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出赵大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学习,并结合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兴修水利、整修道路桥涵、双节送温暖、建公益墓地等活动。
五、报信息,强化宣传
1、积极上报信息,在省、阜阳及我市媒体上发表或报道20多条,多方面多角度宣传了赵大。①省级媒体1条:在安徽新闻网发表1条(《界首市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助推农民增收》)。
②阜阳市级媒体7条:在阜阳日报发表1篇(《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先教活动侧记》);在阜阳先锋网发表3条(《界首市邴集乡赵寨村带领大家采取多种措施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以速生杨“双培双带”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在阜阳农业信息网发表3条(《界首市对选派干部进行农业信息发布与管理培训》、《邴集乡冬修水利科学安排掀高潮》、《靳寨乡大力开展冬修水利工程》)。
③界首市级媒体20条:在界首电视台报道3次(赵大村水利兴修、人大副主任董超来村上党课、赵大村先教活动专题报道);界首先锋网发表10条以上;在界首农业信息网发表5条以上,界首在线发表2条以上。2、2005年7月在界首市选派工作会议上发言作经验介绍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一次。以上是一年来赵大村工作情况简单汇报,今后我们村两委班子将按照市委组织部、选派办和邴集乡党委、政府的要求,戒骄戒躁,扎实工作,为赵大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努力。
第四篇: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选派到村任职述职报告
----xx乡xx村党总支第一书记xx
xx村地处xx乡东北部,辖xx、xx、xx、xx、xx5个自然村,4175人,耕地4300多亩,党员79名。2005年是选派工作的“关键年”、“突破年”,也是xx村“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
年大发展”的关键的上台阶之年,做好2005年的各项工作对我村具有战咯意义。众所周知,赵大村是2003党建“重点管理村”、计生、综治被“一票否决”,我刚来时,村级债务沉重,干部更换频繁,宗派矛盾显著,工作难以开展,任务不能完成,乡干部谁都不愿包我村的点。经过2004年全体干群一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一年打基础”阶段。2005年以来,在市委组织部、选派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赵大村顺利进行了村两委班子换届,选出了团结、奋进的新班子。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新的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显著增强,村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结合第三批先教活动,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各项工作都获得巨大进步,党建、综治、殡改等工作在全乡名列第一,就连计划生育在全乡综合评比也进入二类村的行列。2005年4月被确定为全市200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2005年7月1日被评为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支部”先进标兵,受到xx市委表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村作为xx乡先教典型村,受到市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一、抓龙头,强化组织
(一)大力加强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1、顺利进行合并后赵大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选出了让党员干部群众满意的村两委班子。经群众选举出的五名村委会委员,通过“两推一选”全部进入村党支部,完全实行交叉兼职,书记主任由xx同志一人兼,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为赵大村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两委班子完全实行交叉兼职,是全乡绝无仅有的。且程序规范、操作得当、资料健全、选举合法,无一人上访。
2、村两委班子结构合理、组织健全、不超职数。选出的5名干部老中青相结合,平均年龄43岁,地域分布合理,每村一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其中大专以上2人,高中1人。
3、村级配套组织健全,能按各自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村两委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共青团、民兵、妇女、调解、村集体经济等组织负责人,并经过乡党委、政府批准。一年来,各配套组织能按各自章程和职责开展工作,且成效明显。
4、设立党总支,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xx村有党员79人,符合设立党总支的条件,10月20日经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并报乡党委批准设立x村党总支,由原支部直接升格为党总支,原支部第一书记、书记、委员任总支第一书记、书记、委员。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分别以速生杨、中药材协会党员、发党能手党员、60岁以上党员、流动党员为主,支部书记分别由总支委员兼任。各支部在总支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5、第一书记能主持工作,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积极工作。第一书记能按要求主持村党总支的工作,村党总支的决议、决定村委会能认真执行,村委会研究决定的事项能及时向党总支汇报。由于村两委班子完全实行交叉兼职,高度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能按村两委工作规则开展工作,认真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村两委干部人手一份村两委工作规则,认真学习,对照落实。村两委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报告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村两委自身建设制度都在工作中得到落实。赵大村按照乡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了考勤考绩制度,加强了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所有村干部一律排名值班,实行点名制度,脱岗干部每天扣款10元,年底奖惩兑现,一名村干部从绩效工资中扣款500元,三名村干部分别奖励100-200元。
(二)加强党员教育,全面开展“三会一课”。
1、从2004年起,赵大村党支部全面恢复了“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支委会、党小组会,每季度至少一次党员大会,并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2、坚持每季度上一次党课,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电化教育活动。多次请市人大副主任xx、市委宣传部、市农委、乡领导来村上党课,并在市电视台、先锋网多次宣传报道过;电化教育经常进行,记录齐全。
3、按时按标准收缴党费。每月按照普通党员两角,干部党员四角标准按时收取党费,并及时上缴乡党委。自从开展先教活动以来,大部分党员积极主动交纳党费,党员的党费意识得到很大加强。
4、进一步组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在去年26名党员上岗的基础上,村党总支年终进行了评比,根据评比结果调整了部分岗位与上岗党员签定了上岗合同,明确上岗党员职责范围、权利义务,上岗党员认真履行职责,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逐步深
入。
5、建立流动党员台帐,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设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有24名党员,总支组织委员xx兼任支部书记,设立5名村级流动党员信息员,在南昌设立临时党小组,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三)认真实施“双培双带”,积极发展党员。
1、xx村速生杨面积2000多亩,是全市20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基础。
村党总支利用速生杨基地认真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建立了示范地块,成立了中药材、速生杨专业协会,设立了协会党支部,注重在协会会员中发展党员。6名干部都有自己的致富门路,起到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
2、认真实施“四项制度”,积极发展党员。xx村党员严重老龄化,50岁以上党员68人,占全体党员的85,1980年前发展入的党60人,占75。自1999年7月以来,已有五年未发展新党员。根据这种情况,吸收一批年轻、有文化、有致富本领的人参加到党组织中来,已成为当务之急。截止到现在,已有16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5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5人被确定为发展对象,郭福花、赵思文、赵凯等3人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发展党员中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全程联名推荐制、票决制等四项制度,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四)大力加强阵地建设。
原先村室被确定为危房,必须拆除。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10月重新翻盖了5间村室并进行了装修,订做了各种牌子,制作了党建图版,添置了桌椅等办公设备,电教设备齐全,村室一跃为全乡最好。2005年9月村两委又筹资2.5万元,再盖4间办公室,达到9间房一个院,阵地建设再上台阶。
二、谋发展,建设经济
1、专项资金效益明显,资金回报率达34。2004年12月投入首批资金2万元进行开发,当年获利1000元。2005年7月4万元按规定用途全部到位,继续进行荒水荒沟开发。今年5月获纯利5000元,9月又收到合作方付给的3.5万块砖,用于建村室,价值7700元。截止2005年底到共获利13700元,资金回报率达到34。
2、集体经济增收明显。由于专项资金已获利12700元;林业部门无偿支持赵寨至宋桥公路两旁杨树苗10000多棵,价值15000元;无偿支持赵小庄生态村改造项目果树苗2000多棵,价值4000元;盘活资产进行赵寨北旧塘改造获得收益12000多元;新增固定资产(包括四间办公室、选派办支持的电脑、电视机、VCD,市农委支持的桌椅、文件柜等)价值32000多元,村集体增收共计70000多元。
3、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村两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计划,并逐步得到实施。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协会,并进行了注册登记,刻了印章,成为注册的社团法人,实行对外经营。成立了速生杨专业协会和农用车专业协会,引导农民致富。请有关专家讲课,并印发了中药材种植、杨树病虫害防治等资料。积极发挥本村中药材、速生杨的产业优势,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田和小麦高产攻关示范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积极争取项目,进行小麦高产攻关。在选派单位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争取到2100亩优质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每年仅小麦良种补贴(每亩10元)、高产攻关补贴(每亩8元)就可增加农民收入37000多元。还可通过技术培训,加强田间管理,增加产量来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5、积极开展招商引资,进行全民创业。村两委积极与外商联系,准备设立桔梗收购点,建立桔梗加工厂,此事正在洽谈中。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深入的开展了全民创业活动,设立了轮窑厂、浴池、超市、小型面粉加工厂,进行林木深加工的板材厂、塑料厂正在建设中,全民创业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
6、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重点发展“一搓一挖”的特色劳务经济。赵大村劳务输出经济可概括为“一搓一挖”。“一搓”即村里几百名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从事洗浴业搓背服务,从一块小小的搓背巾发展到承包当地的洗浴业,带动了本地更多的劳力外出务工。“一挖”即组织大、中、小型挖掘机,组成挖掘队,常年在南昌、北京等地从事挖掘工程承包。根据测算,此两项特色劳务每年将会给赵大村带回数百万的巨额收入。
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由于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实行“一免三补贴”,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稳中有增,劳务输出经济拉动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在去年2500元基础上人均增收300元,增幅12。
三、重服务,倡导文明
1、计划生育争先进位。赵大村计生领导组织健全,规章制度上墙,孕检室全乡一流,计生台帐更新及时,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95以上。赵大村从2003重点管理村到2004的三类村,今年综合评比获得全乡二类村。计生专干郭福花从2005年4月上任以来,认真学习业务,进入角色快,为我村计生工作摆脱后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2、综治工作保持先进。赵大村综治领导组织健全,规章制度上墙,综治室设施齐全,资料规范,无恶性刑事案件,无群众集体上访及越级上访。我村2005年4月被界首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综合评比获全乡第二名。综治办主任赵敏为我村综治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3、解决群众纠纷及遗留问题10件。包括协议解决村委会因97年村小学盖教学楼欠赵金升款;调解赵小庄赵三江承包的机动地纠纷;调解赵腰庄几十户群众与窑场卖塘底纠纷;调解原民办新欣小学与公办小学合并纠纷;调解郭曹寨两户村民断路纠纷;化解村级债务4000多元(赵永亮2500元,张兰英1600元);综治办调解邻里纠纷4件等。
4、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成效明显。组织、制度完善,实行轮流值班制,已为群众办理计划生育证件、入户口、改户口、办身份证、新办理五保等100多件,其中2005年办理50多件,获得群众的好评。
5、村务、党务公开规范及时。设有8处公开栏,每季度首月为村务党务固定公开日,特殊情况随时公开,公开内容真实详细,通俗易懂。
6、开展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活动。我村年初制定了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计划、措施,并逐件得到落实。2月制定村规民约;3月初评选“好媳妇、好婆婆”;4月组织群众参加梨花诗会,宣传中央一号文件;5月进行病虫害讲座;6月请派出所进行法制讲座;7月起抓好殡葬改革,平坟还田,建立公益墓地,树立文明新风;9月开展“三户一村”评选活动;11月进行小麦高产攻关技术指导;12月送电影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6年元月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
7、积极兴办公益事业20多件。包括再盖4间办公室;修建桥涵4座;修赵腰庄砖渣路1000米;整修赵小自然村村内道路;整修赵大自然村村北道路;开挖赵小庄下水道;联系三台收割机帮助赵寨群众割麦;争取到赵小庄生态村项目;争取到小麦高产攻关项目;正在争取中药材协会扶持项目;争取免费杨树苗1万多棵;争取免费果树苗2千多棵;争取市农委支持文件柜、桌椅等;维修赵寨广播;把村部院内做成水泥地;给综治室做水泥地坪;利用项目收益给赵小庄买水泥板、水泥管;整修党建室;给综治室添置风扇、报警喇叭等设备;建立“农民网吧”等。
四、抓先教,注重实效
1、准备工作充分。赵大村是邴集乡先教活动典型村,党总支根据市先教领导小组[2005]51号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从成立组织,制定学习制度、落实场所经费,查找流动党员,健全党员台帐,落实帮学、助学措施,设计“自选动作”、积极联系市直包联单位等方面高标准做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
2、学习培训效果良好。应参学党员全部参学,“三本一计划”齐全;学习按计划完成,集中学习达54个小时;请市人大副主任董超、市委宣传部、市农委、乡领导多次来村上党课;学习笔记记录认真,各种表格填写规范,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经全体党员大讨论,提炼出本村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做到“入脑、登台、上墙”。
3、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村两委班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出赵大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学习,并结合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兴修水利、整修道路桥涵、双节送温暖、建公益墓地等活动。
五、报信息,强化宣传
1、积极上报信息,在省、阜阳及我市媒体上发表或报道20多条,多方面多角度宣传了赵大。
①省级媒体1条:在安徽新闻网发表1条(《界首市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助推农民增收》)。
②阜阳市级媒体7条:在阜阳日报发表1篇(《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先教活动侧记》);在阜阳先锋网发表3条(《界首市邴集乡赵寨村带领大家采取多种措施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以速生杨“双培双带”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在阜阳农业信息网发表3条(《界首市对选派干部进行农业信息发布与管理培训》、《邴集乡冬修水利科学安排掀高潮》、《靳寨乡大力开展冬修水利工程》)。
③界首市级媒体20条:在界首电视台报道3次(赵大村水利兴修、人大副主任董超来村上党课、赵大村先教活动专题报道);界首先锋网发表10条以上;在界首农业信息网发表5条以上,界首在线发表2条以上。
2、2005年7月在界首市选派工作会议上发言作经验介绍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一次。
以上是一年来赵大村工作情况简单汇报,今后我们村两委班子将按照市委组织部、选派办和邴集乡党委、政府的要求,戒骄戒躁,扎实工作,为赵大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努力。
xx市xx赵大村第一书记xx
2006年3月7日
第五篇:选派驻村工作总结
从2010年10月底选派关山村工作已经八个月的时间。现就这段时间我驻村任职及关山村的新农村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调整心态,熟悉村情,制定规划。
我到关山村驻村任职至今,总体感到调整好了步伐,已经熟悉了关山村的村情村貌。具体概括为:
一是“调整好心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选派之前,虽然也在基层,但当我直接到村工作时,感到有点不适应。后经过整理思路,虚心向村干部学习,向老党员学习,在学习他们扎根基层长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的工作热情和纯朴的性格等等之后,我本着边学习边参与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角色的转换,逐步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方法,适应了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初步理顺了本人与村内干群之间的关系,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应该说目前初步形成了正常的工作关系和议事机制。
二是“通过调查,基本熟悉了村情村貌”。通过村干部介绍,以及入户走访和多方面交流,我对关山村的基本情况、风土人情和突出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关山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处新312国道以南,与老105国道相邻,距镇中心5.5公里。宁西铁路穿村而过,东西横跨四个村民组,共14.7公里,村内建有铁路客、货两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内煤炭经营公司、郢通搬运公司、民发运输公司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一个中心村(136户),共496户,XX口人,58名共产党员,农民安居乐业,干群关系和谐。村内拥有耕地1900余亩、山林3700亩(其中圆竹600亩、板栗林700亩、用材林2400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空气清新,人杰地灵。村内建有县级示范小学一所。1998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首个村级电话程控机房一座,联通、移动无线信号塔村前村后遥相耸立,通信相当发达。XX年初在全县第一个在村级开通光纤,并转播有线电视节目38套,村民了解农业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党支部”、“五个好村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小康村党支部”、“林业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XX年又被列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是“明确了思路,制定了选派三年的工作规划”。经过调研和与村支两委共同研究,并结合关山村新农村建设的五年规划,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我制定了三年规划和XX年年工作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区分轻重缓急,正在逐步调整和稳步实施。
二、XX年年上半年驻村工作进展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镇党委、政府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八个时间,我的驻村工作进展顺利,村里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八个月来我驻村具体落实项目和资金情况如下:
1、完成对村部投入15.1万元建设的收尾工作,规范了软件,亮化了环境,并改建成了宣传栏、公开栏等,增加了管理民主的亮点;
2、投入4.9万元对中心村街心花园进行了整修,修好了游步道,建上了小品。并对中心村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
3、投入2.4万元在中心村架设了路灯,并已启用;
4、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下,我村投入24万元,由县交通局负责对中心村街面实行柏油硬化,并已签好了议项性协议;
5、国家投入和村民集资相结合,基本完成1.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改善了关山村民进出的交通条件;
6、在县卫生局的扶持5万元的情况下,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并已启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在县农委布署的100口沼气池工程(每口池国家投入800元)已经开工,与之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也同时进行,农户即将享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实惠。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村支两委各顶工作。
具体侧重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贯彻好“三农”政策,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及时地贯彻到驻村,让农民充分享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二是确定实施好全村发展思路和规划,帮助村民走上生产致富的轨道;三是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健全工作协商机制,施行村务公开,管理民主,并同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四是多办实事好事,对农民关注的、关联的、关心的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帮助落实,以实际行动让农民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
选派八个月来,我感到关山村总体进展是顺利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彻底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六是村级卫生室设施不健全。虽然村级卫生室已启用,并有4名医师,但卫生室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有92%以上的农户,共计1545人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下,诊疗设备显地力不从心,应对广大农户的保健就诊还相当吃力;
七是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较高,农民有一定经济压力。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在惠农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均倾斜较大,农民的积极也非常高涨。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需要自筹相当大的资金,比如“沼气池”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中,国家全力支持利用绿色能源,投入800元/池建设沼气池,应该是非常优惠,但农民需配套投入700元左右,如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农户需要建猪圈、厕所等,每户农民需配套投入4000多元,给农民带来一定压力。
以上问题,我准备按照三年规划和XX年年工作计划,与村支两委同志共同协力加以解决。
在驻村的时间,我真切地感到,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我基本熟悉了全村情况,驻村工作起了个步,开了局。对我个人而言,也感觉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也积累了协调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增强了把握全局工作的能力。我将以满腔热情,脚踏实地地干好以后的工作,使三年的驻村任职工作多出实效,让农民满意,也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