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起原煤斗违章作业窒息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窒息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1985年10月25日,延安发电厂燃料运行工张某某,在上煤工作中,私自进入原煤斗捅煤,由于煤塌方,造成张某某窒息死亡。
一、事故经过
1985年10月25日,延安发电厂燃料运行工张某某,在上煤工作中,严重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在没有得到领导批准,且无人监护、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情况下,私自进入原煤斗捅煤,由于煤塌方,造成窒息死亡,这是一起典型的违章作业,死者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我们要通过这起事故,组织广大职工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落实,消除不安全因素,堵塞安全管理漏洞,有效杜绝违章作业情况的发生。
二、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分析
1、燃料运行员工张某某,私自下到煤斗捅煤,由于煤塌方是造成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燃料运行员工张某某,工作中严重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在上煤过程中,没有经过班长及有关领导批准;没有人员监护;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情况下,进入煤斗捅煤,这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间接原因分析
1、延安发电厂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对违章行为制止不利,查处力度不够,对违章行为没有真抓严管,没有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考核和责任逐级追究制度。这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2、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自我防护能力差,反映出电厂在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员工对在上煤中处理原煤斗堵煤,具有很大的危险,安全规程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这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另一原因。
三、预控措施
1、生产安全管理没有完善的危险点分析及风险预控制度,对于在设备运行情况下,进入原煤斗捅煤是非常危险的,工作人员事先应当对下煤仓捅煤工作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如:停止该煤仓上煤;要设专人监护;先处理掉仓壁积煤,下煤仓人员扎好安全带等措施,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然而,由于危险点分析及风险预控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在从事具有危险工作时,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就没有保障,就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2、张某某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绝不是偶然的,说明违章作业在延安发电厂中具有普遍现象,违章得不到有效遏制是造成死亡事故的必然结果。每年企业开展的冬训;春、秋检工作等都要对职工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考试,企业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方面所下的功夫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不健全,难免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因此加强员工的三级安全培训和日常培训尤为重要,使每个员工通过安全规程考试,达到持证上岗要求,以此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3、违章现象在生产工作中时有发生,这样安全生产怎能有保证。反违章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只停留在口头上,要下功夫认真的抓。反违章工作一是要健全规章制度,有一个严格的检查、监督、考核机制,对违章者处罚是因为他违反了安全工作规定,罚就要有力度,要罚的他心疼,使他刻骨铭心;逐级追究各级领导责任,是因为领导管理工作不利,就要负相应的领导责任,应当受到应有的处罚。二是要想办法从思想上解决职工的遵章守纪的问题,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只有在管理上下功夫,各级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违章现象才能彻底杜绝。
四、事故教训
1、此次事故出现的违章行为如果任意一个环节把住关,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这起事故就是层层把关不细出现违章行为无人制止造成的,是安全生产管理诸多环节不严、不细、不实的必然结果,是责任制及责任心和培训工作不能落实到位的具体体现,在工作中,没有对小事情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人身事故的发生,教训是惨重的。
2、此次死亡事故暴露出,当时延安发电厂存在严重的违章作业现象;工作中危险点预控意识不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检查、监督、考核和各级人员责任逐级追究制度等问题,安全管理松懈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值得很好的认真反思。习惯性违章不杜绝,安全生产就成为一句空话,企业的效益就不能提高,员工的收入就得不到改善,这应当成为员工干部的共识,杜绝习惯性违章应当成为一个时期企业安全生产的努力方向。
【安全寓言】
斑 鸠 筑 巢
斑鸠兄弟俩,因为它们都已经长大成人,父母亲不能长久供养,就让它们兄弟俩独立生活。
一天早上,霞光四射,天气明媚。兄弟俩扇动羽翼,飞出了父母的爱巢,奔向大森林里,寻找新的落脚点。兄弟俩飞呀飞,穿越一座座高山,一条条河流.它们来到一个山脚下,那里简直是一个动物王国,鸟的天堂。在山的南面,有一个宽阔的湖泊,水草芳香。山脚下,佳木秀而繁茂。狮子、老虎、大象、鸵鸟、鹦鹉、八哥、喜鹊......,都汇聚在这里,是动物鸟儿栖息的好地方。斑鸠兄弟俩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决定在这里筑巢安家。他们选择与八哥、喜鹊为邻的一棵枝叶茂密参天的大树上筑巢,八哥、喜鹊也乐意让它们做新邻居。哥哥找了一个粗壮的树叉,在那里筑巢;弟弟因为懒惰就在别人丢弃的废弃的巢里,那里枯枝败叶,遇风雨飘摇。哥哥找来木棒树枝绳索开始建造新的房屋,它一点一点把树枝绞牢,就象燕啄春泥。当巢的墙拄垒好后,它又找来绒草铺上,上面加上屋盖,一个漂亮的崭新的巢房建成了,温暖而舒适。弟弟因为懒惰,没有筑盖新房,就凑合过。哥哥说:“弟弟,自己做的馍馍才是香的,还是自己盖房吗。”弟弟回答说:“呵呵,哥哥,我们是鸟儿,天当房屋,地当床。我才不会像你那么辛苦的,待过且过,轻松潇洒,何乐而不为?”弟弟终究未能听进哥哥的劝戒,没有建造新房。
又过了一些时日,斑鸠兄弟俩各自过着独立平静的日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年的初冬的一天,半夜里突然狂风大作,北风顺着山坡卷来,阴冷阴冷,大树在风中摇曳。斑鸠哥哥躺在舒适安逸的房间里,美美地享受香梦。斑鸠弟弟因为住在别人废弃的危房里,当狂风来临时,枯枝突然被风吹断,旧巢的残枝也被吹飞,只剩骨架。斑鸠弟弟不得不随着狂风飞去,飘逝远方……
寓意: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强调“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安全工作要有预见性,不能抱着侥幸心理面对严肃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患于未然总比出了险情再去补救更为重要。
第二篇:8·1窒息死亡事故技术分析报告
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2015·8·1窒息死亡事故技术分析报告
2015年8月1日凌晨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精制灌装工段员工在六氟化硫气柜耳井附近巡查中,处置不当造成2名处置人员窒息死亡,个别参与施救员工身体不适进医院治疗。
成都市、彭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技术分析,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专家组认真查看了事故现场,听取了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人员、事故施救人员和相关人员对事故的情况介绍,调看了事故现场监控视频,查阅了相关气柜的图纸,经认真分析讨论,形成专家组技术分析报告如下:
一、事故原因分析
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六氟化硫气柜耳井长4.8米、宽2.2米、深6米的钢筋混凝土长方体地坑。耳井底部有粗六氟化硫进出气柜的管道及阀门,粗六氟化硫出口管道底部加有气体凝结水排水管及阀门。8月1日凌晨六氟化硫精制岗位操作人员在巡检六氟化硫气柜区域时,未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未报告当班值班长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贸然下井。因耳井底部气体严重缺氧,导致下井人员和施救人员共2人死亡。
1、初步推测耳井底部聚集气体可能为比重大的六氟化硫气体,气体中氧含量低,下井处置人员和施救人员严重缺氧,又未能得到及时救援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当班操作人员在六氟化硫气柜区域巡查时,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自我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擅自下井处置;当班监护人员在发现下井人员出现危险,未及时报告求救,贸然下井施救,是导致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扩大的重要原因。
3、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区域未设置气体氧含量检测报警装置,操作人员不能及时正确的判断耳井下部气体是否能保护下井人员安全,该公司设置的井下通风机通风能力偏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4、成都科美特特种气体有限公司对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区域六氟化硫出口管道凝结水排放制定了四条规定,但缺少特殊情况下应急处置和正确救援的相关规定,操作人员未得到全面培训,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可忽略原因。
二、对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1、建议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重新计算能有效置换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底部气体所需的通风量,按计算量更新风机;
2、在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底部区增设气体氧含量检测报警装置;
3、按照对事故发生“四不放过”的规定,组织员工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认真进行分析,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依照国家安监总局69号令“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完善对六氟化硫气柜耳井区域六氟化硫出口管道凝结水排放的安全技术规程,制定特殊情况下应急处置的正确方法和正确的救援方法。
专家组签字:
第三篇:违章作业案例分析
违章心理分析案例材料(一)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笔者通过收集事故快报以及自己日常从事安全监察过程的一些感悟,对人员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的一些想法介绍出来,谨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 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结合日常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我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一)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皮带运输机伤害事故(侥幸心理)
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事故经过】
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刘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有关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郝某面朝下趴在3号皮带机尾轮下,头部伤势严重,立即将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察,皮带向南跑偏150mm,尾轮北部无沾煤,南部有大约10mm厚的沾煤,铁锹在机尾北侧断为3截,人头朝东略偏南,脚朝西略偏北,趴在皮带机尾轮下方,距头部约200mm处有血迹,手套、帽子掉落在皮带下。
从现场勘察情况推断,郝某是在清理皮带机尾上沾煤时,铁锹被运行中的皮带卷住,又被皮带甩出,碰到机尾附近硬物折断,郝某本人未迅速将铁锹脱手,被惯性推向前,头部撞击硬物后致死的。【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分析,认为:(1)操作工郝某在未停车的情况下处理机尾轮沾煤,违反了该厂“运行中的机器设备不许擦试、检修或进行故障处理”的规定,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2)皮带机没有紧急停车装置,在机尾没有防护栏杆,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3)该厂安全管理不到位,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之一。山西运城某化机厂“3.18”死亡事故
2002年3月18日9时左右,山西运城某化机厂三车间,在起吊不锈钢板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因钢板脱钩坠落,造成1人死亡的事故。
【事故经过】 2002年3月18日早上8时,某化机厂三车间主任谢某召开车间会议,安排当天工作,大约8时30分会议结束。此时,运来一车不锈钢板,汽车进入三车间后,因下货处距汽车20m,需用行车起吊。当时,行车操作工王某操作行车,贺某负责指挥,赵某在汽车东边挂钩,伊某在西边挂钩。当时贺某站在汽车东边。抵某当时在闪蒸器南边打扫卫生。大约8时40分左右,第三次起吊钢板(每次起吊6块,前面已起吊过2次)。当钢板吊起离开汽车后,距地面大约2.5m左右,横向西2m左右,起吊钢板快接近切割转台时,王某发现不锈钢板南北上下出现晃动,此时吊车未停,向南点打。大约9时左右,贺某发现有人在闪蒸器北边站立(危险区),立即向王某打手势,并大声呼喊。王某看见贺某用手挥动,并大声喊“唉——”,按惯例,她意识到要紧急停车,于是王某立即紧急停车。此时钢板脱离吊钩,由南向下坠落,刹时,车间尘土飞扬。在场的贺某、赵某等人已意识到出事了。当他们赶到出事地点时,发现抵某仰躺在闪蒸器南边,脚在闪蒸器下面。贺某、赵某等人赶紧找车将抵某送往医院,经医院抢救,因抵某脑部严重受损,抢救无效,于11时左右死亡。【事故原因】 1 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王某违章操作,贺某违章指挥,抵某违犯劳动纪律。
1.1 行车操作工王某违章操作,在行车西行2m后,当她已发现钢板南北上下晃动时,应立即停车弄清原因,消除晃动因素后,再往南行。但王某违犯操作规程,点打吊车往南运行,导致钢板脱离吊钩,造成抵某死亡。这是事故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1.2 贺某现场违章指挥。一是起吊前贺某未对现场进行检查;二是物体离地面高度较高,贺某未特别加强安全警戒;三是指挥失误,当行车西行发现晃动时,应立即出示停车手势,但贺某未做;四是贺某站的位置不符合指挥者要求,应站在吊车的西边,便于检查和阻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但贺某却站在汽车东边一直未离开。因而对吊车西边抵某的出现不能及时发现。贺某违章指挥是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3 抵某本应在闪蒸器南边清扫卫生,但抵某违犯劳动纪律,站到闪蒸器的北边(危险区),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 管理原因
2.1 车间主任谢某是车间安全第一责任人,但谢某一是对制度、规程不完善失察;二是对职工教育抓得不力,班组不进行安全教育;三是在车间会议上强调安全措施不具体。2.2 车间设备安全员卫某,一是现场监督检查不到位。事故当班卫某已在车间,身为车间设备安全员,是车间安全直接管理者,但卫某没有在吊车区域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平时对行车操作工王某是否应有特殊工种作业证不清楚,也未要求和检查过持证上岗情况;三是对本车间存在的隐患,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
2.3 分厂厂长李某,一是平时对安全教育仅是督促车间抓,分厂不进行安全教育;二是让分厂书记兼管安全,人员少且素质差;三是平时监督检查不力,对三车间内部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整改措施不力。
2。4 总厂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李某平时对生产强调得多,对安全强调得少,对分厂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抓得不力,对安全教育要求不严。
2.5 综管处分管安全的王某,身为总厂专管安全的处长,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管理上,而是放在全厂经济考核上,对三车间长期存在的隐患,监督检查不力,整改落实不到位。2.6 厂长李某身为全厂一把手,是全厂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平时对企业安全宣传教育和对职能部门监督检查要求不严。3 设备存在缺陷
一是行车锈蚀严重,未能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二是吊钩不防滑,也未采取防滑措施;三是未采用防滑吊钩。4 现场环境不良
一是安全通道不畅。比如切割转台、闪蒸器、其他设备均在通道区域内;二是在用钢板、废料等摆放不定置,不规范,影响了操作人员的视线和行车的正常运行。【防范措施】 完善制度,健全规程,层层落实安全责任目标,强化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从严考核,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有效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特别是对特殊工种的教育、对干部就职前的教育、在职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坚持严格考试,持证上岗,不能走过场。3 推行定置化管理,优化现场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采用防滑吊钩。5 组织一次全厂性的反事故、反习惯性违章,查隐患、找漏洞,大整改活动。认真吸取血的教训,坚决杜绝“三违”行为。
(二)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a.干活图省事,嫌麻烦。b.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事故案例:抱省事心理违章作业 不幸挤压身亡(惰性心理)
2001年1月28日,四川省某磷矿化工厂磷铵车间磷酸工段化工一班操作工王某,在对磷酸工段盘式过滤机辅料情况检查时,致发生盘式过滤机翻盘叉及翻盘滚轮、导轨立柱、导轨挤压、辗压伤害事故,致王某左腰部、后背部挤压伤、双腿大腿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经过】
2001年1月28日0时30分,确铵车间化工一班值长陈某、班长秦某、尹某、王某等人值夜班,交接班后,各自到岗位上班。陈某、秦某俩人工作职责之一包括到磷酸工段巡查,尹某系盘式过滤机岗位操作工,王某系磷酸工段中控岗位操作工,其职责包括对过滤机进行巡查。5时30分,厂调度室通知工业用水紧张,磷酸工段因缺水停车。7时40分,陈某、尹某、王某3人在磷酸工段三楼(事发地楼层)疏通盘式过滤机冲盘水管,处理完毕后,7时45分左右系统正式开车,陈某离开三楼去其它岗位巡查,尹某在调冲水量及角度后到絮凝剂加料平台(距二楼楼面高差3m)观察絮凝剂流量大小,尹某当时看到王某在三楼过滤机热水桶位置处。经过一分多钟,尹某突然听见过滤机处发生惨烈的叫声,急忙跑下平台楼到操作室关掉过滤机主机电源,然后跑出操作室看见王某倒挂在过滤机导轨上。尹某急忙呼叫值长陈某和几个工人,一齐紧急施救。当时现场情况是:王某面部向上倒挂在盘过导轨上,双手在轨外倒垂,双脚在导轨(固定设施)和平台(转动设备,已停机)之间的空档(200mm)内下垂,大腿卡在翻盘叉(随平台转动设备)与导轨之间,已明显骨折。施救人员迅速倒转过滤机后将王某取出,并抬到磷酸中控室(二楼),经紧急现场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于8时25分死亡。【事故原因】
经事故调查小组多次现场考证、比较、分析,一致认为致伤原因如下:
(1)死者王某自身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一是王某上班时间劳保穿戴不规范,钮扣未扣上,致使在观察过程中被翻盘滚轮辗住难以脱身,进入危险区域;二是王某在观察铺料情况时违反操作规程,未到操作平台上观察,而是图省事到导轨和导轨主柱侧危险区域,致使伤害事故发生。
(2)王某处理危险情况经验不足,精神紧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当危险出现后,据平台运行速度和事后分析看,王某有充分的时间和办法脱险。但王某安全技能较差,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3)车间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是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王某虽然参加了三级安全教育,且现场有规章、有标语,但出现危险情况后,针对性、适用性不够,说明车间安全教育力度、深度和实效性不高,有待加强。
(4)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是事故发生的又一原因。通过王某劳保用品穿戴和进入危险区域作业可以看出,虽然现场挂有操作规程,但当班人员对王某的行为未及时纠正,说明职工在“别人的安全我有责”和安全执规、执法上还有死角,应当引以为戒。【防范措施】
(1)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注重针对性,加强实效性,特别是第二、三级安全教育要讲个性,讲个体,讲个案,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做到安全知识和技能人人理解,人人掌握。(2)加大安全工作的执规、执法力度,切实做到“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的安全我有责”,相互监督,相互关心。
(3)对事发地点盘式过滤机周围增设一圈防护栏,并悬挂安全警示牌。
(4)加强节假日的安全工作管理,教育职工认真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警钟长鸣。(5)加强安全管理,认真扎实地落实安全工作严、实、细、快的工作作风。勤查隐患,狠抓整改,防患于未然。
(三)逐利心理
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事故案例:违章蛮干脚踝被夹(逐利心理)【事故经过】
某冶炼厂给料系统由一台皮带输送机送料,经腭式破碎机破碎后进入下一工序。某日夜班(零点至早上八点),职工王某在此岗位负责操作,由于当班所破碎的原料大块的较多,破碎机难于吃进,遇到大块的矿石必须停机将矿石取出,人工用大锤先将其砸成小块。按正常给料时的操作完成当班生产任务只要五个多小时,而这回到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两小时时才完成当班工作任务的60%左右。凌晨六时左右,一块大料进入破碎机,操作人员王某看到破碎机只是在不停空转,矿石没有下去,便将皮带输送机停下,径直走到破碎机进料口,左脚踩在操作台边缘,右脚使劲往破碎机进料口踩矿石。石块终于被挤压进去,但由于王某用力过猛,右脚也进入了破碎机,脚踝以下全部夹碎。
【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王某违章操作。为了尽快完成当班生产任务,急于求成。按照该厂破碎机操作规程规定,破碎机被料卡住时,必须停机处理。而王某未采取停机处理措施,而是用脚踩大块矿石,从而导致此次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
1、该厂安全管理松懈。王某未按规定穿劳保鞋上班,当班班长发现这一情况也未加制止。
2、职工安全意识薄弱。本次事故中王某如果多一点自我保护意识,完全可以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3、重生产不重安全也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责任认定
该厂安全主管部门通过对事故现场及作业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人为责任事故。王某为事故主要责任人,当班班长由于疏于管理也对此次事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该厂对两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王某已经构成重伤,不再做经济处罚,待康复后停工反省30天,并写书面保证。当班班长则给予免职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2、加大生产现场安全检查力度,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人员误操作事故快报中,不少就是班组长、技术员等主要业务骨干人员违章违纪造成的。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
目操作。还有部分作业人员自以为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己认为熟悉现场设备和系统,逞能蛮干,凭印象行事,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事故案例:未停车调机器 手指被绞伤(逞能心理)【事故经过】 1、2006年6月15日,某厂车工刘某与郭某谈起零件加工任务,抱怨自己的机床太陈旧,离合器不灵便,停车位稍有偏差主轴便会反转,跟维修工说了几次也没调合适。
2、郭某听了之后说“这有什么呀,我给你调。”刘某半信半疑。郭一只手拿螺丝刀拨压弹簧,另一只手扭可调瓦螺帽。
3、突然主轴飞转,将郭两手多指绞成粉碎性骨折。【事故原因】
郭某自恃是老师傅,懂机床结构,违章在不停车(马达工作)情况下冒险在离合器停止位置调整螺帽。因身体紧靠床头箱,腿不小心碰到床体前离合器操纵杆,致使主轴瞬间转动,郭某两手被齿轮绞伤。【防范措施】
1、检修机床必须在撤掉电源箱刀闸在停机状态下方可进行,严禁开机时调整传动箱机件。
2、处理故障的维修应报由检修人员进行。
3、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机床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二)麻痹心理
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a.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硬,保准出不了问题。(以老同仁居多)b.认为“违章”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事故案例:旋转作业戴手套,违反规定手指掉(麻痹心理)
不同的工种都有不同的工作服装。在生产工作场所,我们不能像在平时休息那样,穿自己喜欢穿的服装。工作服装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它还有保护你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忽视它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忽视了你自己的生命。有时我们的操作人员习惯了戴手套作业,即使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也不会想到这样不对,但是操作旋转机械最忌戴手套。因为戴手套而引发的伤害事故是非常多的,下面就是一例。
2002年4月23日,陕西一煤机厂职工小吴正在摇臂钻床上进行钻孔作业。测量零件时,小吴没有关停钻床,只是把摇臂推到一边,就用戴手套的手去搬动工件,这时,飞速旋转的钻头猛地绞住了小吴的手套,强大的力量拽着小吴的手臂往钻头上缠绕。小吴一边喊叫,一边拼命挣扎,等其他工友听到喊声关掉钻床,小吴的手套、工作服已被撕烂,右手小拇指也被绞断。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劳保用品也不能随便使用,并且在旋转机械附近,我们身上的衣服等物一定要收拾利索。如要扣紧袖口,不要戴围巾等,上海某纺织厂就曾经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事故。一名挡车女工没有遵守厂里的规定,把头巾围到领子里上岗作业,当她接线时,纱巾的末端嵌人平时没有注意的梳毛机轴承细缝里,纱巾被绞,该女工的脖子被猛地勒在纺纱机上,虽立即停机,但该女工还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在操作旋转机械时一定要做到工作服的“三紧”,即:袖口紧、下摆紧、裤脚紧;不要戴手套、围巾;女工的发辫更要盘在工作帽内,不能露出帽外。
(三)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但是在不了解设备情况下,如果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事故案例:擅自上机操作 伤害自己(帮忙心理)【事故经过】
2000年11月28日,河南省某化肥厂机修车间,1号Z35摇臂钻床因全厂设备检修,加工备件较多,工作量大,人员又少,工段长派女青工宋某到钻床协助主操作工干活,往长3m直径75x 3.5不锈钢管上钻直径50的圆孔。28日10时许,宋某在主操师傅上厕所的情况下,独自开床,并由手动进刀改用自动进刀,钢管是半圆弧形,切削角矩力大,产生反向上冲力,由于工具夹(虎钳)紧固钢管不牢,当孔钻到2/3时,钢管迅速向上移动而脱离虎钳,造成钻头和钢管一起作360度高速转动,钢管先将现场一长靠背椅打翻,再打击宋某臀部并使其跌倒,宋某头部被撞伤破裂出血,缝合5针,骨盆严重损伤。【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厂领导高度重视,对事故责任者送医院进行治疗,厂安委会组织安环处、劳资处、机修车间,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现场工作环境进行查看,召开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责任、原因。
(1)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宋某违反了原化学工业部安全生产《禁令》第八项“不是自己分管的设备、工具不擅自动用”的规定。因为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职工,都要使用设备和工具作为劳动的手段,设备、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和环境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不分管或不在自己分管时间内,可能对设备性能变化不清楚,擅自动用极易导致事故。
(2)宋某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缺乏钻床工作经验,对钻床安全操作规程不熟:①“应用手动进刀,不该改用自动进刀”;②工件与钢管紧固螺栓方位不对,工件未将钢管夹紧;③宋某工作中安全观念淡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
(1)本着对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案例现场教育。
(2)钻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安全培训,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通过安全考试,持有特种工《安全作业证》才能上机操作。
(3)工件与工具夹应用扳手或专用工具紧固牢,严格按照钻床安全操作规程办事,切莫只对表面操作程序简单了解就上机操作。
(4)工段长在派人更换岗位工种时,首先交代本岗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特别是参加工作较短的青工。
(四)冒险心理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我们的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往往冒险去工作。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a.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
事故案例:违章指挥卸钢管 当场砸死卸车人(冒险心理)1991年6月12日,某发电厂因违章卸车致使一人死亡。【事故经过】
1991年6月12日,某发电厂建安公司在灰场改造施工过程中,需由厂车队将厂内Ф273某9mm,90余米长的11根钢管运至厂外周源灰场工地。6月12日8点上班,将厂内每根约长9米、重550公斤的钢管11根,分别装在东风50一06361号及50一D6365号车上,运到周源灰场工地。
建安公司领导张某及其他9人先后到达施工现场准备卸车。50一D6365号车利用现场地势坡度和管子后滑的作用,松开固定钢丝绳后,车向前开,利用管子后滑的惯性将管子一次全部卸了下来。50一06361号车也想采用同样的办法卸车,由于该车所处位置路基较软且有弯道,在倒车时车身向左侧倾斜,车上6根钢管整体向左侧移动了约40厘米,司机怕管子落下时撞坏车身或发生翻车,不同意再采取同样办法卸车。后由司机白某某和张某指挥将车倒至坝基上,车身恢复平稳,司机邵某某提出用绳子向下拉,并提供麻绳一根,由于麻绳被拉断而没有实施成。又改用人力一根一根往下撬,解掉固定绳后,张某、赵某和民工党某先后上了车,三人同时准备用小撬杠撬管子,张某一脚踩在驾驶室顶上,一脚踩在由左向右的第五、六根管子上,民工党某在车中间,赵某在车尾部,车下有人用一根长约4米,直径约50毫米的木杠插入管子尾部准备同时用力,赵某和党某站在第五、六根管子上。12时05分大家同时用力撬上边第一根管子,结果使第一、第二根管子先后落地,紧接着其余四根管子全部向左侧滚动。党某发现情况不对,随即翻身跳出车厢,赵某因身体重心失去平衡而随第五根管子掉入车下,被紧接着滚落下的第六根管子砸伤腰部,立即将赵某用汽车送往韩城市医院(时间为12时15分)抢救,至15时30分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医院诊断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
1.没有明确的卸车方案。本次卸车作业中,既没有编制《起吊方案》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而且参加作业的10人当中,没有一名起重工,安全、技术措施都没有保证,缺乏起码的起重装卸常识。
2.现场卸车中形成的实际指挥人张某不胜任指挥工作,违章指挥,导致了本次事故的发生。【防范措施】
具有高、大、长、重特点的物件装卸前,应编制专项《起吊方案》及《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在起吊方案中应规定由能胜任此项工作的起重工担任起吊指挥,全权负责起吊工作。歪拉斜吊酿惨祸(冒险心理习惯性)【事故经过】
2001年3月6日中午,鄂西山区某化工公司一分厂检修工班长严某、维修工饶某、王某3人根据车间主任殷某的安排,对二号炉检修现场进行清理,严某违章安排无证人员饶某在三楼顶端操作行车,王某和严某在二楼接放被吊运的物品(电机大套),当吊运第3只大套时,由于行车已经到位,但3人虽采用歪拉斜吊但仍无法使大套落到理想地点,严、王2人在没有取掉挂钩的情况下,强行推拉重达800多千克的大套,此时大套尾部着地,头部悬空使钢索已呈20度的斜拉状态,在外力的作用下,大套产生巨大的反弹力将严拍伤,被紧急送往县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经医院诊断,严某左大腿内侧成粉碎性骨折。【事故原因】
这起事故是人为违章操作所致,属责任事故,一是操作者本人违章蛮干;二是当班领导没有对安全问题进行班前安排和要求;三是现场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有效监督,认真履行职责,管理有死角;四是班组现场管理工作不到位,习惯性违章操作是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防范措施】
一、组织干部职工在事故发生地点开现场会,认真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使干部职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二、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化安规教育,使所有一线管理人员和职工对安全规程再一次进行系统地掌握,并进行专项闭卷考试,不及格的不得上岗工作。
三、每个生产岗位职工写一篇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相互约定违规责任,使安全生产在每个人身上都得到体现和保证。
四、着重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查运行和即将运行的设施设备、生产现场,查人的思想认识和人的操作行为,对人身和财物有较大影响和威胁的隐患,必须整改后才能生产。
五、对事故责任者和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领导及现场管理人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由集团公司安全保卫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篇: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违章作业——中毒窒息案例分析
2008年9月10日15时,某市长山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缺氧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一.单位概况
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位于某市太平镇,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钢铁及金属磨料的生产和销售。集团公司下设6个分厂,总资产7.28亿元,职工1465人。2008年9月初,集团公司准备维修抽风机管道耐磨衬,9月7日与外来施工单位行泰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维修承包合同。该施工单位注册资本60万元,经营范围为机械、铆焊加工、耐磨材料、抗蚀陶瓷片、耐火材料防腐材料销售等。维修工程于9月8日开始,次日上午完工。
二、事故经过
2008年9月10日10时30分左右,行泰工贸有限公司两员工到长山集团测量抽风机管道维修工程量,结算工程款。11时左右,两人与财务人员曹某等5人到烧结厂抽风机管道内测量工程量。至15时左右,烧结厂巡检人员发现抽风机管道检查口开着,里边躺着人,就立即通知厂值班人员将管道中的5人抬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认为,该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直接原因是验收工作量的人员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进入现场前未按照通风、检测、监护的规定,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间接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应急救援措施不当等。
四、事故评析
一是验收人员违章作业。《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第5条规定: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确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记录下列各项:a.测定日期;b.测定时间;c.测定地点;d.测定方法和仪器;e.测定时的现场条件;f.测定次数;g.测定结果。h.测定人员和记录人员在准确测定含氧量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但验收人员进入现场前未进行通风、检测、监护,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54号第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等事项。但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没有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更没有层层落实到各个环节,致使验收人员违章作业失去监督。
三是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太平镇政府作为企业属地管理的监管责任主体,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责。虽然成立了安监站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也与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但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落实等情况监督不力,督促落实缺乏力度。
五、事故总结 许多化工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往往继承大于创新性,规定动作多于自选动作,仍是采取几项安全制度、写上几条安全标语,开上几次安全会等,这些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只是短期效应,并没有在广大员工中形成一道坚固安全防御体系,有的员工对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漠视或抵制,这种潜意识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并可能“传染”给同事。但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是必然发生事故。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企业每一位员工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之所以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它是一种全面管理,以文化的无孔不入的方式弥补以往安全管理的不足,它注重的是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罚、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员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为,即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它体现出现代的、科学管理的全部内涵。
2012年4月12日
第五篇:马原案例分析
一、随着德国贝塔斯曼公司停止中国书友会运营的宣布,这个有着170余年历史的图书巨鳄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为什么在欧洲极其成功的贝塔斯曼公司会在中国折戟,苦心经营十三年而未实现盈利?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制消费。除了入会费之外,贝塔斯曼公司规定会员每季度必须购买一本图书,否
则取消其会员资格,这一协议是最为让中国消费者厌恶的,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以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背离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2、图书定位狭窄。书友会会员数量攀升后,公司没有考虑更有内涵的读物,依然力推 励志及言情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价格高。读者刚入会时可以得到低价购得图书的机会,但此后只能以九折购书,而 加上邮费之后往往价格会高出原售价。
4、开设实体店的战略。2002年公司更换CEO之后力推在法国成功的实体店战略,然
后在欧洲书价高、房租低,但在中国书价远低于欧洲,而房租几乎持平,于是这一模式反而成为公司的累赘。
5、标准外企的管理模式。在国外CEO的带领下,公司走的完全是西方式的管理道路,与当地文化完全为进行融合,同时也忽略了书本身的文化内涵和特点。
6、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贝塔斯曼在国常常是针对作家买断版权,一本《克林顿自传》
就要付出1000万,这与国内与作家谈稿费、税率、印量的作法完全不同,使得公司耗费了大量资金而销量却往往不甚理想。
7、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由于价格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指标,当当
网、卓越网等网络书店的崛起给贝塔斯曼带来了致命的冲击,由于高邮费的弊端,使得读者群大量流失。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的特点,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贝塔斯曼公司没有考虑到其经营模式与中国固有图书市场的联系,一味的坚持自己的原有经营理念,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利好讯息,图书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然存在新旧交替的历史必然过程,贝塔斯曼的经营理念不能遵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自然只能被淘汰。
所以,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看待事物要从科学的、理性的角度,遵从历史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要知道事物是普遍具有联系的,并且是永恒发展的。作为伟大祖国的未来复兴的中坚力量的我们,自然更是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会更加科学的看待事物,更好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二、我认同“成功的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称之为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一级没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特点,称之为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任何一个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都是艰辛的并且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的,这些矛盾之间具有共性也具有其各自的个性,有必然联系却又不尽相同。同样,在不同的人或集体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充斥的矛盾,自然也有相通的共性,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个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既然矛盾尤其特殊性,那么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所走的路线和采取的方法必然不同,所以每个人和集体在追求成功的模式上完全照搬是必然会失败的。
贝塔斯曼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失败,更是从实践的层面说明了这一观点。贝塔斯曼将其在欧洲的成功模式完全照搬到中国,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却没有想到矛盾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贝塔斯曼忽略了在中国市场开拓疆土的特殊性,在13年经营而未盈利后终于退出市场。
所以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认识矛盾,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将矛盾转化为成功的奠基
1“水稻亩产十三万斤”的出炉有着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继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人们相信社会主义可以更有效地集中人力和财力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赶超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毛泽东认为应批评右倾保守,发动“大跃进”。“大跃进”首先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虚报浮夸。环江制定了放“卫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选择城关农业社的一块面积为1.13亩的试验田作为“卫星”田,让社员先将田里的禾苗全拔出来,再进行深耕并施放成千上万担各种肥料于田中。接着,组织当地人从100多亩中稻田中,选出长势最好且已成熟的禾苗,密植到试验田中并不断施肥。在收割时,反复过秤,才创造了这个虚假的记录。我认为“水稻亩产十三万斤”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有其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要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然而,所谓的“水稻亩产十三万斤”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水稻亩产十三万斤”犯了蔑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给党,政府和人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2“水稻亩产十三万斤”中吸取这样的教训:要遵循自然与社会的客观物质性,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31.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4.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
1、本案例是对人类认识光的本质的科学发展史的回顾,反映了认识真理道路的曲折性
问题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问题。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知道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在这段科学发展史中,人们对于光的本质的认识是主观的思想,而光的本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通过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又牛顿总结,提出了“粒子说”;正是一个个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打击了“粒子说”;而又是光电效应的发现是“波动说”转入下风,最后爱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这又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即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任何真理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无纸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粒子说”“波动说”轮流占上风,最终统一于波粒二象性,体现了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
2、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现在被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波粒二象性。具体来
说就是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二者在经典力学中是对立的,但“粒子说”无法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光电效应又无法被“波动说”阐释。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即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又是统一的。因此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对光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粒子说”和“波动说”轮流占上风,最终统一于“波粒二象性”的曲折过程。现实在实践中的经验告诉人们光是粒子组成的,后来光的衍射和干涉实验打击了这一理论,并提出了崭新的光的波动性学说,而后随着实践的发展,二者互相矛盾却不能解释全部的光学现象,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学说,统一了二者,在现阶段被多数人认可。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在二战以前,英国是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处于领先发展资本主义的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是比其他起步晚的国家要快一步,这样私人资本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积累,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的资本家手里,而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却没有增长到和生产力扩大的速度,导致这种供需矛盾逐渐激化,最终以生产力过剩为特征爆发了经济危机;在二战时期,美国本土并不是主战场,这在客观上为保存美国的经济实力奠定了基础,而英国在二战中不单单是财力物力耗费大,本土上的战争也使得曾经建立起来的工业帝国破败,工厂大多被破坏;此外,美国在二战后技术研发领域领先,特别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开启了信息时代,使得美国至今仍是技术领域的巨头,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也就使得美国的工业产值在国际市场上占了绝大的份额,产值的增长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形式,所以二战后经济危机都是由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兴起。
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只要存在资本主义,这种矛盾就无法消除,因为这矛盾就是资本主义固有的,无法脱离的。资本主义,就是靠着资本去获得剩余价值,这种剥削的本质就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而来。此外,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是具有周期性的,总是经历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它总是循环往复不会停止,这就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必然出现。
战后的经济危机,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范围大。因为再二战以后,随着各国整顿恢复国内的生产,国际之间的贸易频繁,逐渐发展起来的海上运输,空中运输更是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市场开始变成全球的市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来源,以及产品的消费开始以全球为市场,不再只是在自家门里做生意,所以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使得在经济危机爆发时波及的范围很大,彼此牵扯。
此外,战后经济危机对金融领域的影响更敏感。战前主要是生产产品过剩,而人们支付能力有限的矛盾;而战后,随着金融行业的繁荣,证券市场对经济的影响更大,银行的信用制度一旦遭到破换,就会引发经济危机,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