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对策

时间:2019-05-15 00: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时期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时期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对策》。

第一篇:论新时期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对策

论新时期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对策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状况、特点及危害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和状况

当前我国改革和建设处于关键时期,这既是一个经济发展期,又是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矛盾纠纷出现新的特点,主要有:

1、主体多元化,由一元向多元转变。过去矛盾纠纷主体多发生在公民之间、邻里之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调整,矛盾纠纷的当事人已不仅包括公民自然人,而且包括各种经济组织甚至包括一些行政部门;不仅涉及到企业事业单位,而且涉及到广大农村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

2、客体复杂化。矛盾纠纷的客体由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各类经济组织实现经济利益渠道的曲折性和有关行政组织的行政行为和办事行为的随意性,导致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复杂性。矛盾纠纷的成因多、形成因素多,生成过程复杂,导致的后果严重。矛盾纠纷的演化由直线式变成曲线式,并且矛盾纠纷的发生与否多为不确定因素。

3、规模扩大化,矛盾纠纷规模呈现群体化。过去上访仅一人或几人,现在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导致发生纠纷的起因往往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具有相同的利害关系,牵涉群众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而且在相当一部分集体上访和群体事件中,往往是多数人的合理合法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插手利用在一

起。

4、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化。由于改革不断深化,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均,某些腐败现象的出现,工人下岗、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等,都使某种矛盾表现的十分突出,各种矛盾纠纷大量产生。我所在乡镇仅今年就比去年多了十几个纠纷,而且多年来为发生集体访的小乡竟然发生了百人集体访。

5、具有明显的违法性。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对抗性明显增强,当事人为达到目的,或聚众吵闹、或冲击党政机关、或阻塞交通,有的甚至酿成刑事案件,具有明显的违法性。

6、群体性矛盾纠纷的组织方式由分散向紧密转变。由过去的自发形成转变为现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有计划的恶意组织,组织人由前台指挥转向幕后暗中操作。

7、支持同情者有少变多。现在一个单位或一部分人上访,其他群众也公开表示同情,跟着起哄,甚至也以集体上访相呼应。

(二)矛盾纠纷产生的大量的危害

这些矛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纠纷的发生,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严重的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严重损伤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矛盾纠纷的解决难度大,拖累了基层政府的工作精力。

二、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健全,社会转变的加快,社会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矛盾纠纷发展的趋势更加复杂多变。各种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既有历史原因、政箦原因、经济利益原因,也有处理方法不当的原因;既有群众要求合理的一面,也有群众对党和国家政

箦不了解、不理解的一面;既有基层干部素质较差、管理方式落后、处理问题简单粗鲁的一面,也有群众要求过高、不顾大局的一面;既有传统法制积淀与现代法制意识冲突的一面,也有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式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建设不适应的一面。各种矛盾纠纷产生的成因交织在一起,加重了当前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复杂性。总的来分析,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基层党政领导对预防处置矛盾纠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化解矛盾纠纷的措施不利。对一些事关大局的矛盾隐患,个别领导只是一般性应付了事,该亲自调处的不亲自调处,工作不深入,缺少力度。这是矛盾纠纷发生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观原因。

2、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在资源分配、市场占有、生产经营、劳务关系、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矛盾逐渐凸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就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成熟,法制不健全,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急需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整。由于某些方面、某些曾次、某些环节的措施不配套、不完善,使社会某些成员、某些问题处于“断层”和“夹缝”中,为矛盾纠纷的形成酿造内外因结合的环境和条件,造成某些群众无休止的上访。这是引发矛盾纠纷发生的客观原因。

3、部分基层干部素质差,干群关系恶劣。一些干部群众观念单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伤害了群众的感情;还有一些干部私心严重、巧立名目、贪污受贿,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不高,群众不买帐,导致干部矛盾加剧;还有个别别有用心的干部,拉帮结派、争权夺事,煽动群众上访、请愿、闹事,以致引起

大引起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这是形成干群矛盾的主要方面。

4、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群众收入两极分化。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纠纷突出的体现为“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分配不公,在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下,体现了一些新的不公平和矛盾纠纷,高低收入人群差距悬殊。这是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

5、一些群众法制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单一强调个人利益,凭个人意志办事,不能冷静处理问题,把简单问题搞成复杂化、扩大化,试图通过群众闹事解决问题。说明我们的法制宣传教育还落后于发展形式。

6、思想政治工作出现淡化局面。部分领导干部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精深文明建设,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倾向,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致使一部分人思想上素质底下、不思进取、道德滑坡、私欲膨胀,一切向钱看。这是产生各类矛盾纠纷的思想根源。

三、正确处理矛盾纠纷的思路

新时期的人民群众矛盾纠纷调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纠纷要综合考虑,标本兼治;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具体问题做到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矛盾纠纷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处理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的各种矛盾,出现了

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体现在民间的纠纷上,就表现为纠纷类型的复杂化,纠纷主体的多元化。若不能及时化解和处理,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集体上访和群众性事件的增多以及民转刑案件的增加,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三方面原则。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调解工作真正成为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的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探索人民调解工作制度的创新,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扩大调节工作的领域,完善调解组织网络,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调解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司法系统的工作水平。

其次,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各人民调解员要深入调查,了解分析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及产生原因,区别不同情况,寻求解决的有效办法,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再次,在排查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对社会上一些深层次的较复杂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别是要做到“两个加强”(加强对重点部位排查,加强对重点人群排查)、“四个防止”(防止自杀事件、防止民转刑案件、防止群众械斗、防止群体性上访)。

(二)增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事实充分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干部素质不高,不仅不能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而且自身也会成为矛盾产生的根源。只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提

高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有根本保证。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根本条件。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提高民主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只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施政,才能建设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推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就要求全体群众人人知法,人人自觉守法,而营造这一氛围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普法教育,抓好“法律三进家”活动。

一方面,要以“法律三进家”活动为契机,加强法制宣传,认真作好辖区内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法律知识宣传入户,法律服务进家庭,法律咨询进成员单位。在理念上、机制上、重点对象上、依法治理上、法律服务上和文化上有所突破,在辖区内掀起一个爱法、学法、守法的新高潮,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依法治理工作;另一方面,以营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契机,增进基层法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切实解决辖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防止矛盾纠纷升级和激化,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依法维护企业和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

(四)全面推进依治理力和依法行政工作

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要从基层做起,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只有化解在基层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怎么在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并推广成熟的经验,从而使人民调解工作由传统调解向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转变。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基本方略。

(五)健全机制,创新体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多年的改革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现在要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在法制体制改革和创新上下工夫。要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创造人民群众自己的幸福生活。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作为基层组织,我们要让广大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

(六)深入调查,积极探索,为政府制定规章制度提供依据

在解决矛盾纠纷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工作经验整理成具体的建议,提供给政府作为制定新的更合适的地方法规和完善现有法规的实践性依据。同时,加强与各部门的有机联系,从法律角度积极指导各部门的政策制定和修订工作,以及行政行为执法工作,减少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发生和事态的扩大。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重要保证。

(七)妥善协调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方面的关系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缩小贫富差距。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规模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大规模增加社会就业能力,解决广大弱势群体的经济利益和生活困难,实现经济自救。再就是组织再就业培训工作,为广大群众开拓新的工作机会,若百姓们有了工作,生活有了着落,各种矛盾就会自然减少,从源头上断了矛盾的根,社会自然稳定了。

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斩源之剑。

(八)优化整合调解资源,彻底解决矛盾纠纷

1、发展多种形式的调解组织,发挥群众、社会团体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种有 目的的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维权行为起着积极的规范作用,因此要以多种形式吸引和引导社团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努力使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各个行业、领域和环节,通过建立调解自治组织明确职责,强化其自我服务、自我救助的能力,真正形式“大调处”格局。

2、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一是将律师和退休法官请入人民调解组织担任调解员,由于他们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威望,一些矛盾纠纷在他们的调解下,就会迎刃而解。二是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委员会资源,参与司法调解工作,将法院调解案件先行交给民间调解组织调解,在调解有难度或者有必要时,再请法官到场,决定调解的结果。三是设立调解指导办公室,加强对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培训。聘请法庭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乡镇(街道)和村(居)人民调解员,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让人民调解员参与司法审判实践,提高人民调解员的素质,建立和完善定期联络制度,协调联动制度,形成一个处理矛盾纠纷的具有强大合力的调解组织,使矛盾纠纷彻底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是解决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制胜法宝。

第二篇: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思路探索

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思路探索

李志刚 姚达武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这是新时期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新时期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新变化,进一步探索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新思路、新方法,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随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推动我区法制环境踏上新台阶。

一、福田区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工作基本情况

当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司法、公安、街道、社区等各部门积极行动,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我区大的恶性刑事案件大幅下降,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基层各类群体性矛盾时有发生,涉及社区群众日常工作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给社区稳定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为及时化解矛盾,将各种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局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组织各辖区司法所、调委会、广大调解员,开展了大范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了“抓早、抓小、抓苗头”,有力地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

今年第一季度,我区司法局在各街道司法所、调委会和广大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耐心细致的调查了解,共排查出矛盾纠纷132宗,成功调处104宗,调解成功率达到78.8%。其中,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纠纷37宗,邻里纠纷36宗,赡养抚养纠纷1宗,继承纠纷2宗,房屋宅基地纠纷4宗,劳务劳资纠纷5宗,物业管理纠纷8宗,房屋租赁纠纷4宗,业主委员会选举纠纷4宗,市政建设引发的纠纷2宗,其它纠纷29宗。其中群体性纠纷13宗。对一些重大的纠纷隐患,各基层调委会人员做了及时调处和汇报,司法局领导经常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调解,有效防止了纠纷的激化。

在排查调处期间,我局还开展了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纠纷隐患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领导挂案督办,效果非常明显,其中处理了香梅北片区居民因不满市国土局修建立交桥而多次上访示威的案件,福田街道天泽花园、黄洲、皇城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的纠纷,新大好、大百汇商场、华强北创景名店坊等商业城的租赁合同纠纷,福民新村、下梅林股份公司业主(股民)与管理处(股份公司)之间的纠纷等多宗矛盾纠纷。

在基层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有些矛盾纠纷已经成功化解,如新大好、大百汇商场的租赁纠纷已基本解决,其它纠纷也在进一步的跟踪处理中。

二、新时期福田区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新特点

1.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新政策时考虑不全面或不完善,对相对人利益造成一定冲击,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随着社会各项改革逐渐深入,各阶层存在利益再分配和平衡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在出台新政策和行政行为实施前应充分考虑各阶层的利益,尽最大可能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尤其是涉及到群众的利益,该补偿的要补偿,有的事情一时办不到要及时解释清楚,以免产生不利影响,及时安抚群众稳定民心。因此,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措施,在实施这些政策和方案时,对相关人的利益造成冲击是难免的。如香梅北片区居民反对修建香梅立交桥事件警示政府的行政行为应更加缜密。

2.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城市建设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改造带来了大批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噪音扰民等,从而在居民和建筑单位之间造成了不少纠纷。因房屋拆迁安置带来的纠纷、居民因购买商品房发生的纠纷、居民与物业管理部门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比较典型的是天泽花园业主委员会选举纠纷、下梅林股份公司股民与股份公司因管理和分红问题而引发的纠纷、香梅北片区业主反对修桥事件,这些事件中涉及到诸多利益纠纷问题,解决起来有很大的难度。

3.城市居民收入两级分化,造成特困低保人员上访情况严重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政策不完善,一些特困低保人员上省进京上访情况比较严重。市三建公司职工王治平、陈芳红夫妇在全国“两会”期间,偷偷跑到北京上访,后被劝回的事件,反映出一些困难群体,当其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在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信多不信少、信闹不信息,闹大事态,甚至专门挑选“两会”和其他重大政治活动期间进行,故意制造不良政治影响,以期得到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据调查,我区目前有特困户、低保户328户,户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因此需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帮扶,实施关爱工程,司法部门要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让法律的阳光覆盖到弱势群体。

4.矛盾纠纷程度增强、性质加剧

随着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从隐蔽到显露,矛盾纠纷程度增强已成为当前群众矛盾纠纷的一大突出特点。从信访情况看,过去上访的群众大多情绪比较温和,多数只在本企业、本系统、本社区反映情况或静坐等,现在则多是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少人认为“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小化大”,动辄封桥堵路,冲击党政机关,要挟党委和政府,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意在把矛盾推向社会,扩大事态,以引起上层关注,其性质在逐渐加剧。

5.经济性矛盾纠纷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在资源分配、市场占有、土地合作经营、生产经营、劳务关系分配收入等方面的经济矛盾纠纷逐步显现出来。由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而新的市场经营体制还不成熟,法制不健全,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管理方式落后、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等原因,致使矛盾纠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深层的经济利益关系上来。

6.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主体的外延进一步扩大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政治领域,思想领域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一些实发性矛盾纠纷事件的参加主体由改建旧城把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逐步扩大到在职职工,个体业主、退伍军人,甚至还有干部、教师、学生等;相近的血缘和地缘,共同的利益和情感往往将相关群体聚集起来;现代化的通讯联络手段容易将不同地域的人联系起来。如近来,团体聚集上访,家族势力死灰复燃,甚至开始插手和干预基层组织的政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主体的外延在扩大。

7.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与其它矛盾纠纷进一步交织

近年来一些具有“帮派”特点的社会势力与政府中某些掌权人物勾结起来,形成一种对社会的控制力量——社会恶势力。他们为非作歹,严重扰乱社会治安,使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方面的案例在新闻媒体上已经屡见不鲜。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一些勾结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如民族宗教问题,人权问题等等,煽风点火,造谣中伤,混淆是非,甚至台前幕后策划,意在造成社会**,从中渔利。

8.待业、下岗职工引发的纠纷和外来务工人员与雇主的纠纷日益增多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很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很不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乃至破产;还有很多企业为了片面增强竞争力,纷纷改制、减员增效。因此,下岗职工日益增多,再就业的难度也很大。同时,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完善,不少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有些在岗职工也因为拖欠工资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从而,职工与企业的纠纷,下岗职工的婚姻家庭纠纷都大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来深务工人员的增多,务工人员与雇主之间的经济纠纷也愈来愈多,如工资纠纷、工伤纠纷等。

(二)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社会转变型加快,社会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矛盾纠纷发展的趋势更加复杂多变。各种群众性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既有历史原因、政策原因、经济利益原因,也有处理方法不当的原因;既有群众要求合理的一面,也有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的一面;既有基层干部素质较差、管理方式落后、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一面,也有群众要求过高、不顾大局的一面;既有传统法制积淀与现代法制意识冲突的面,也有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建设不适应的一面。各种矛盾纠纷成因交织在一起,加重了当前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复杂性。我们认为,总的来看,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居民法制意识淡薄

目前,从福田区的主要居住人群来看,一部分是当地的农民和渔民,一部分是外地迁移来的农村人口,一部分是原工程兵及其家属,还有一部分是外来的务工人员,这些务工人员也大部分是外地农民,因而社区居民法制意识比较淡薄,比较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和对抗性矛盾。

2.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在资源分配、市场占有、生产经营、劳务关系、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矛盾纠纷逐步凸现。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法制不健全,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使各种矛盾纠纷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层次原因上来。

3.收入分配不公,造成居民收入两极分化

分配不公是当前我区经济领域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内部的物质利益矛盾纠纷突出地体现为“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分配不公。在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下,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公平和矛盾纠纷,高低收入人群差距悬殊。

4.干群关系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某些干部的素质较低、思想工作乏力、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不高等,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有关系紧张、矛盾增多的趋向,突发性事件屡屡发生。有些干群纠纷完全是因为一些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缺乏民主作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滥用职权、以权代法造成的。

5.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两极分化,特别是当地农民和渔民转为城市居民后,一些居民由于房屋拆迁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还有一些公司,如原建设兵团职工的子弟在中学毕业后,由于文化素质上的原因,一时找不到工作,整天就在社会上东游西荡,容易误入歧途,据调查,象这样的情况,在香蜜湖街道就达120多人。目前,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不够。

6.司法信息工作不畅通

目前,我区司法局的信息工作启动的时间不长,司法信息员的队伍还在建设之中,也只仅落实到街道司法所这一级,还没有拓展到各个社区之中去,信息网络体系还很不健全,社区的群体性事件难以得到及时的反映,影响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及时、迅速解决。

三、新时期正确处理福田区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思路

新时期的人民群众矛盾纠纷调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纠纷要综合考虑,标本兼治;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针对不用矛盾纠纷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一)处理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体现居民间纠纷上,就表现为纠纷类型的复杂化、纠纷主体的多元化等。若不能正确、及时地化解和处理,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增多以及民转刑案件的增加,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深圳经济的发展。

首先,我区应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调解工作真正成为化解民间纠纷的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探索人民调解工作制度的创新,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发展,扩大调解工作领域,完善调解组织网络,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科学的调解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司法系统的工作水平。

其次,在基层街道党工委和司法所的指导下,各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每个人民调解员要深访调查,了解分析新时期人民群众纠纷的新特点及产生原因,区别不同情况,寻求解决纠纷的有效办法,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妥善地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群众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尽最大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再次,在排查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对社会上一些深层次的较复杂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特别是要做到“两个加强”(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排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排查)、“四个防止”(防止自杀事件,防止刑事案件,防止群众械斗,防止群体性上访)。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毛泽东同志在创立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时,将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是非争论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归纳为一个公式,即“团结——批评——团结”。在新形势下,在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我们要善于把这些成功经验运用到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特别是要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有效办法。

(三)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事实充分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干部素质不高,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群众之间矛盾,而且自身也会成为矛盾产生的根源。只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有根本保证。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根本条件。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提倡民主法治,实行依法治国。一个国际化城市,必然也是一个文明法治的城市。深圳只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才能建立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按照国际标准打造城市新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建立文明的法治城市,要求我们城市的每一位市民人人知法,人人自觉守法。社区是现代城市的细胞,只有抓好法律进社区工作,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营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

我们认为,我区一方面应以法律进社区为契机,加强法制宣传,认真做好各辖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法律知识宣传进户,法律服务进家庭,法律咨询进社区成员单位,在理念上、机制上、重点对象上、依法治理上、法律服务上和文化上有所突破,在全区欣起一个爱法、学法、守法的新高潮,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依法治社工作;另一方面,应以营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契机,增进基层法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节的作用,切实解决辖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调解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升级和激化,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依法维护企业和居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才是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和依法行政工作

依法治区要从基层做起,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只有化解在基层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并要求我们在依法治区过程中大力推广成熟的经验,从而使人民调解工作由传统调解向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转变。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基本方略。

(六)进行体制创新,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充分保障社会主义人权

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现在要求我们必须拿出一往无前的勇气,大胆探索,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在法制体制改革上和创新上下功夫。我们要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自已的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创造人民自己的幸福生活。针对我区的生产生活的实际,作为基层组织,我们要让广大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分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

(七)加强与市人大、市政府的立法协调工作,进一步改进区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制定工作

我区司法局要在解决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具体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将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工作经验整理成具体的立法建议,提供给市人大、市政府、市司法局作为制定新的地方法规和完善现有法规的实践性依据。同时,要加强与区政府各部门的有机联系,从法律角度积极指导各部门的政策制订和修订工作以及行政行为执法工作,促进政策和行政行为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减少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发生和事态的扩大,从而大大减少政府工作上的纰漏和失误。

(八)进一步完善组织建设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改革的深化,街道社区党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原来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许多社区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逐渐转到社区上来。各种社会组织在社区落户,离退休人员、待业人员、外地务工人员大理涌入社区。因此,完善社区组织制度就成了解决处理群众内部矛盾的首要问题,这要靠大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行,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是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重要保证。

(九)妥善协调人民群众经济利益方面的关系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做起:

1.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缩小贫富差距

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迎接WTO的挑战,增进国际竞争力,不但是我们在新世纪之初经济发展的大思路,也是我们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认为,我区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规模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做法是,一是发展新的高科技产业,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二是发展带有高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增加社会就业能力,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广大弱势群体的经济利益和生活困难,实现经济自救;三是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以便他们能够尽快转移到新的行业、新的工种之中去,适应新的工作,开拓新的工作机会。

2.促进进一步完善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全的“稳定器”、经济正常运行的“喊震器”和现实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社区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根本大计。我局一方面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助市司法局,积极与市民政部门和社保、劳动等部门沟通,将我区人民群众社会保障需求及时如实上报,推进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政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我区各街道的社会保障所的服务窗口的建设,完善社区保障服务窗口程序,实施“费随事转”的有效办法,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将社区服务窗口电脑与街道、区司法局联网,接受企业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档案,促使员工尽快由“企事人”向“社会人”转变,缩小社会保障服务的时间差,实现离退休人员、下岗人员的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也为社区内的其他参保职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便利服务,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的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性保障服务体系。

(十)建立和完善司法信息工作体系、突发性事件处理机制

司法信息工作体系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是使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得以及时、有效解决的可靠保证。我局应建立区司法信息中心,健全司法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司法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区司法局、街道、社区三级司法信息体系,要将司法信息员落实到全区每个社区,强化信息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建立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我们应建立覆盖社会面的情报信息网络,广泛收集影响社会稳定的社情动态,及时发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隐患和苗头,切实提高综合分析、查证、甄别和利用情报信息的能力,对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

同时,我局还应建立突发性事件处理机制,健全信息反馈网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是预防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有力保证。我局应考虑设立突发性事件应急小分队,与各街道司法所、各社区形成联动机制,一旦接到纠纷消息,要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和干扰,不顾疲劳和恶劣天气条件,立即行动,尽快赶到纠纷现场,面对险情,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控制事态发展,稳定当事人情绪;当场处理完纠纷,仍要做好回访工作,防止纠纷出现反复。

今年是我区进入“三大”落实各项工作的实干年、关键年。我们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为指导,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大局,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坚持“两个务必”和“五个力戒”,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创新思路、推动工作、提高水平,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保障社会的繁荣稳定和长

第三篇: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禹村镇中心小学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为了维护我校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及时有效地解决师生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特制定如下制度:

1、党支部全面负责学校发生的各级各类矛盾纠纷的处理,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教职工的矛盾纠纷由校务成员委员会、教研组具体负责解决。

3、学生的矛盾纠纷由班主任、政教处具体负责解决。

4、各主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此项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工作,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单位和萌芽状态。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各类不安定因素,部门领导必须积极有效地予以解决,若确实问题严重,主管部门解决不了,部门负责人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领导。

6、各主管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协调工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各类不安定因素要落实责任,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限和目标,不发生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

7、各部门对矛盾纠纷和各类不安定因素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填入安全月报表。

第四篇: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制度

友谊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特立本制度,为打造“平安陆园”提供有力保障,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好,处理得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和教育大局的稳定。

二、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认真做好老师的思想建设工作,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还要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教职工能在相互融洽的关系中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争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更大支持,创“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教育好学生不破坏周边群众设备设施,不损坏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校产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三、重点疑难纠纷报告制度

对发生多次或重大纠纷不能妥善解决的,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解决,报告要做到及时,真实逐级上报。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相关记载,以备上级部门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外的两人以上在场。

四、领导轮流值班制度

行政领导实行24小时开机,包括节假日。在上班期间,行政人员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

五、接待登记制度

学校实行关门上课,对来访者由门卫进行登记。开门登记之前对来访者要进行盘查,盘查内容为姓名、住址、身份、来意等;在盘查时要察言观色,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盘查还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值勤,礼貌待人。学校全体教职工对来访者要热情接待,对来访者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要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学校行政。

六、限期处理制度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原则,对本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科任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教导处主任和负责安全的副校长处理。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分管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调解主任。全体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领 导,不把矛盾上交;在处理中,还应兼顾学校及其它教师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七、督查回访制度

对校内外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现状,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八、责任追究制度

在矛盾纠纷调查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本着以人为本,大化小,小化了的原则去帮助需要我们关心的教师。在调解处理过程中,调解领导组本着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调解工作。

九、对以下几种人事将进行责任追究处理:

1、矛盾纠纷当事人蓄意扩大事态,不服从调解组调解的。

2、其他教职工拉帮结派、扇风点火、搬弄是非制造矛盾的。

3、调解组成员对本校发生的矛盾不及时妥善处理或不公正处理的。

对违反以上三条的教职工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纳入考核、移交上级部门等处理 2010、9

第五篇:矛盾纠纷调解处理工作制度

矛盾纠纷调解处理中心制度

第一条 对全区各类可调性矛盾纠纷坚持以调解为基础,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对接联动。

第二条 调解过程中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发阶段,防止激化、扩大。

第三条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调解责任,加强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臵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在最短时间内化解矛盾。

第四条 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的工作贯穿于调解的整个过程,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各乡镇(街道)要以和谐平安联创中心为工作平台,以联调工作机制为载体,组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信访办等职能部门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联防联调。

第六条 中心负责指导管理本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对于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进行分流指派;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矛盾纠纷的协调调处;对调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验收评比,总结推广经验;对调处单位提出奖惩建议。

第七条 各乡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与相关部门的“三调联动”工作;积极调处上级部门交办、督办的案件,积极参与调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矛盾纠纷及其他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汇报本部门、本系统开展联调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 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行政调解案件受理来源为:行政职能部门在排查或接待来电来信来访案件及日常工作中掌握到的;公安派出所或人民法庭人民调解联络员移交的;乡镇(街道)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受理的。

2、根据行政部门的职能和矛盾纠纷的性质,先行归口调处。对归口办理单位调解确有困难或分工不明确的矛盾纠纷,交中心协调有关部门调处。

3、根据矛盾纠纷的大小,明确不同的调处期限。对于切实难以达成调解协议的,引导当事人进入法律程序。第九条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法院(庭)对各类起诉案件先审查分类,对适应调解的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将案件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2、对于可调解的民事纠纷,由法院(庭)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经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由人民法院审查立案。

3、民事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对部门有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移至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经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

4、对经调解形成《人民调解协议书》后又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要及时受理,依法确认其法律效力;对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协议的,人民法院要依法执行。

第十条 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

1、各行政职能部门统一受理涉及本部门的矛盾纠纷。信访部门可受理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纠纷。

2、行政职能部门和信访部门对于受理的一般矛盾纠纷,由其指令下属部门按程序调处;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引导当事人进入司法程序。

3、人民法院对可以行政调解的案件,在立案前,应主动告知当事人,可以先行行政调解。

4、对经行政调解已达成协议的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应优先审执。

5、对不服司法部门处理结果而引发的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各相关部门应及时主动采取联动行动,积极配合司法部门做好息诉罢访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第十一条 跟踪回访机制

无论各部门受理并调解的本地本部门矛盾纠纷,或是通过“三调联动”联调的矛盾纠纷,均应按法律、政策和规定程序要求受理、分流、移交、调解,并在调处完毕一个月内进行跟踪回访,确保调解效果。

第十二条 对因组织不力、保障不到位,导致调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对因排查调解不力而导致矛盾激化,诱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下载论新时期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时期处理人民群众矛盾纠纷的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地权属纠纷矛盾调解处理

    土地权属纠纷矛盾调解处理土地权属纠纷伴随着土地登记工作而始终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原则,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

    校内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校内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树立学校的服务意识,进一步消除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加强校园内外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校园,我校特制定该制度。 一、健全机构,规范制......

    小学校内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小学校内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小学校内矛盾纠纷处理制度1 规章制度:校内奖励制度的调整和补充1、实行教学转差最优奖励办法。从本学期开始,同一班级同一学科,每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与......

    浅谈如何处理农村矛盾纠纷

    浅谈如何处理农村矛盾纠纷 2012年10月29日19:43红网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各企业、各群体间各种观念与利益发生着激烈的碰撞,社会矛盾纠......

    正确化解新时期矛盾纠纷 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正确化解新时期矛盾纠纷 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 随着社会生活的全面变化,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一些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

    宁化四中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制度

    宁化四中矛盾纠纷排查处理制度 我校内部矛盾纠纷调节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特制定本制度,为打造“平安英才”提供有力保障,切实做......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理制度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理制度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特立本制度,为打造“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切实做到“早发现,能化解,......

    重点工程施工中的矛盾纠纷处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项国家重点工程接踵而至。重点工程投资规模大、施工时间长、涉及面广,因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工程施工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处置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