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划
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
深圳市2008 年全市常住人口1 176 万人,生 活垃圾平均产生量约10 199 t/d,清运量5 790 t/d(主要是城镇生活垃圾)。
随着深圳市城区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
加,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保持稳步增长的 趋势。从中心城区连续3 a 统计结果显示,市内6 区垃圾产生量3 a 内无显著变化,增长率与人口 增长基本持平。滨海新区3 a 内垃圾产生量增长 显著,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8%(人口增长是主要 因素)。
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发生的变化,市内6 区的居住人口逐渐向外围扩展,市内6 区的生活 垃圾为负增长态势。
1.2 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2008 年生活垃圾调查,市内6 区生活垃 圾中的主要成分为厨余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 59%;纸、塑料等可回收垃圾约占28%;灰土砖 瓦约占13%。
环城4 区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总量的
51.73%;其次是灰土砖瓦占28.17%;纸、塑料 等可回收垃圾占20.08%。深圳市市区生活垃圾 物理成分见表1。
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垃圾灰土成分较高,为 40%,厨余垃圾约占30%,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等占10%以上。
根据深圳市2003—2007 年城市生活垃圾调查
分析,市内6 区2003—2005 年生活垃圾中有机垃 圾及可回收垃圾含量逐年递增,无机垃圾逐年递 减。2005 年后有机垃圾含量的变化相对缓慢,可 回收垃圾继续呈增长趋势。1.3 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及设施
目前深圳市生活垃圾仍为混合式收集,以人 力小车收集为主,配合少量电瓶车、微型机动车 收集。运输以二级转运为主,压缩车直运为辅。中心城区(外环以内)、滨海新区、区县建成区做 到100%密封运输和日产日清。深圳市垃圾收集 运输流程见图1。
2008 年深圳市共建成大、中型垃圾转运站5 座,总占地面积为121 592 m2;小型垃圾转运站 212 座,其中压缩式52 座,吊装式94 座,其余 为没有设备的垃圾屋和压缩车进站转运的垃圾站。深圳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划
理的垃圾收运模式,部分地区以村、乡、镇为单 位自主组织收集和运输。采用农用车及简易的地 坑式转运设施,收集方式以人力为主,大部分转 运设备及车辆简陋落后,垃圾收集率为50%。1.4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存在的问题
1.4.1 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中,拆迁改造区域内的垃圾收集 站被拆除后,未能及时补建,导致部分区域垃圾 转运设施严重缺乏。由于布局不合理,中心城区 垃圾转运站转运量悬殊较大。
2)设施布局与城市发展规划不协调。如徐庄 子大型转运站被居民区包围,常引起环境问题的 纠纷,使转运站不能正常运行。1.4.2 转运能力不足
环城4 区、滨海新区、5 区县转运设施一般集
中在城区、部分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垃圾转运设施 覆盖率很低(不足10%)。随着城区的扩大,镇 一级垃圾转运设施严重缺乏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1.4.3 设施设备问题
目前深圳市70%左右的小型垃圾转运设施仍 使用旧的吊装式设备。设备使用年限大多在10 a 以上,设施老化,工艺技术落后,操作不便,安 全性差,劳动、运输效率低。
1.4.4 作业环境问题
采用垃圾转运站集装箱运输垃圾,基本可杜 绝生活垃圾收运作业中散落、扬尘等对环境的影 响,做到密闭化运输。但部分地区还存在街边垃 圾倒运点,垃圾在倒运和挤压过程中渗沥液撒漏、垃圾挤压的噪声、渗沥液恶臭造成的污染,对环 境有较大影响。
部分乡镇没有垃圾转运设施,垃圾收集后在
收集点内暴露堆放、装卸,造成扬尘、恶臭、蚊 蝇孳生等环境污染。1.4.5 用地及管理问题
环卫收运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各区发展目标 不统一,部分区县环卫用地未纳入城市规划。据 调查,99%的环卫设施没有土地使用证,因此造 成环卫设施拆迁改造后得不到补建和置换。目前的小型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过小,大部 分不能就地进行升级改造,部分改造的小型转运 站,由于用地面积原因,设备多为非标或单件生 产,标准不统一,造成管理上的隐患。由于小型 转运站建设选址困难,一些区县只能临时在路边 摆放垃圾转运设施。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 2.1 规划原则
以深圳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从保证人民生活 需要出发,完善城市功能,创造整洁、便利、安 全、卫生、人性化的公共环境。建立城乡统筹、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有效利用的现代化生 活垃圾收运体系。2.2 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规划水平年为2008 年,规划期限为2009—
2020 年,其中:近期规划年限为2015 年,远期 规划年限为2020 年。
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深圳市行政辖区,面积11 919.7 km2,包括中心城市和近郊地区。该规划区域分为中心城区、环城4 区、滨海新区、新城、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和乡村。其中重点地 区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2.3 规划目标
调整、完善、优化现有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经济合理地配置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全面提 升深圳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 力。规划目标见表2。
2.4 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性质预测 2.4.1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结果如表3 所示。2.4.2 生活垃圾成分预测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城市气 化率和热化率不断提高,预测至2013 年生活垃圾 中的灰土成分逐年减少,递减率逐渐降低,2013 年后生活垃圾的物理组分将维持相对稳定。垃圾 田春英深圳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划·31·
环境卫生工程第18 卷
中可回收物会逐年增加。
2.5 生活垃圾收运模式规划
生活垃圾收运模式采取以直运和转运相结合 的密闭运输模式。生活垃圾采用专用密闭容器存 放,由保洁员定时定点使用机动车机械化收集运 至压缩式垃圾转运站或压缩车收集点。
规划距垃圾处理厂运输距离为3~5 km 的区
域,采用后装压缩车直接收集转运;运输距离为 10~30 km 宜建设一级转运站,转运规模为10~60 t/d;运输距离大于20 km 采用大型转运站二级转 运至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流程见图2。2.6 转运设施布局规划
2.6.1 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
1)中心城市及新城。以3~5 km2 的服务范围 设置小型垃圾压缩式转运站,转运量为10~40 t/(d·座)。距垃圾处理厂3~5 km 内可不设转运站,运距超过20 km 可根据垃圾产生量,设置大、中 型转运站,形成一、二级垃圾转运网络。2)乡镇及农村地区。各乡镇及农村每3 万人 设1 座小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低于3 万人的乡 镇,每镇设1 座,转运量为10~50 t/(d·座);不 足1 万人的乡镇及农村不设。2.6.2 垃圾转运站设置布局
根据各地区垃圾产生量及运距,配合大、中、小型垃圾转运站,形成一、二级垃圾转运网络。转运站的设置情况见表4、5。2.6.3 转运站设施配置标准
2.6.3.1 转运站选址原则
垃圾转运系统建设以“整体统筹,分期实施; 先建后拆,以新替旧”为原则,改造和建设一批 垃圾转运站,增加一批专用垃圾收集车和压缩式 垃圾直运压缩车。
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符合城市总
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②综合考虑 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 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③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 清运线路的地方;④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 的要求。
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①立交桥或平交
路口旁;②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 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③邻近学校、餐饮 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6.3.2 转运站设施配置
大、中、小型转运站均应采用压缩形式,有 垃圾储备功能,并设有配套的除尘除臭、杀虫灭 害、降噪装置及污水处置设施。
大、中型转运站还应设置垃圾称重装置、洗 车台、检修车间、操作控制室、办公设施、生活 设施和其他辅助设施。在转运站用地条件允许时,可在站内设置运输车的停车场和加油站等设施。2.6.3.3 垃圾转运站用地标准
垃圾转运站用地标准见表6。2.6.3.4 转运站建设标准
转运站建设标准应符合CJJ 47—2006 城市垃 圾转运站技术规范要求。
大、中、小型城市垃圾转运站均应封闭,设
备力求为压缩式;其飘尘、噪声、臭气、排水等 指标应符合环境监测标准,垃圾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应符合防火、卫生规范及各种安全要 求;转运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 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及环境相协 调。大、中型转运站内应绿化,绿化面积应符合 国家标准及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站内排水系统 应采用分流制,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3 结束语
深圳市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划是保证城市生 活垃圾日产日清,保证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高 效运转,保证环卫设施标准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规划实施后可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同为城市居 民提供一个整洁、卫生、文明、有序的工作和生 活环境,为城市经济建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的空间。
《环境卫生工程》是由深圳市市容和园林管 理委员会主管、深圳市市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 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市容环境卫生和环 境工程行业的应用性科技期刊。以从事市容环境 卫生、市政、环保等行业工作人员和一些大专院 校、图书馆及其他环境科技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主要刊登国内外有关环境卫生的发展状况,城市 生活垃圾处理及相关专业的研究成果、设计方案、管理方法、实践经验、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等。本刊承接国内外设备、设施、车辆、专利、清洁 制剂、市容设备设施、灯光设备、信息、技术等 广告,是环卫生产厂家宣传、推广产品的良好媒 体。
第二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制度
1.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与生活垃圾收运作业应符合《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205的规定。
2.生活垃圾收集容器逐步按分类收集方式设置。新建居民小区应按分类收集方式设置分类收集点和分类收集容器、设施。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应与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分别收集。
3.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收集,日产日清。每个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每天至少收集两次,垃圾应不满溢、无积压、无曝露、不遗漏、不得随意堆放在路边。生活垃圾收集时间宜为每天早晨4:00-7:00、白天9:00-16:00、晚上19:00-22:00。
4.打烊垃圾宜在每天4:00-7:00时段进行专门收集,并应采取定时定点、按片巡回、上门收集的方式,收集至转运站点暂存。对临街门店关门时间不统的道路,应增加收集次数或就近设置垃圾贮存点。打烊垃圾应及时收集,做到垃圾不落地、无暴露和堆存、临街垃圾容器无漫溢。
5.距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运输距离小于10km的地区可采用-次收运模式。距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运输距离大于10km的地区可采用二次转运模式。6.垃圾收集转运站应按《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1J179、《生活垃圾收集站建设标准》建标154.《生活垃圾转站技术规范》CJ47、《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II109的要求建设、运行、维护与管理。
7.有害垃圾运输应采用密闭专用运输车辆进行运输。8.收集转运站点正式开始工作前,操作人员应对转运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无故障,再开启设备进行垃圾转运,并开启监控设备对转运站点车辆、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保证站点运转有序。
9.生活垃圾的运输主体应当遵守下:(1)定期清运生活垃圾;
(2)对已经分类的生活垃圾分装运输,不得混装混运;(3)采取密闭等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丢弃、扬撒、遗漏垃圾以及滴漏污水;
(4)及时清理作业场地,保持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房(点)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5)充分发挥运输车辆料斗、压缩腔的容积效率,尽量降低车辆带功压缩等作业频率、避免空转;
(6)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10.垃圾收运作业时,应采取措施尽量降低作业噪音污染。垃圾转移过程中作业人员对垃圾容器应轻推、轻挂、轻放,禁止作业人员大声喧哗。
11.垃圾运输车辆按照规定的线路,依次进行不同收运点的垃圾收运作业。收运线路的安排上应优先主次干道和重点敏感部位。
12.运输作业完毕后,垃圾运输车辆应停放至指定的停保场所,驾驶人员应对车辆进行清洗和保养,为下一次收运工作做好准备。
13.餐厨垃圾与建筑垃圾应单独收运。
14.乡镇转运站的建设、服务半径、转运车辆应符合《湖北省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技术导则》(鄂建(2018)7号)的有关规定。
15.现有敞开式乡镇转运站应逐步改造为密闭式收集站。乡镇转运站应当采取必要的防雨淋、防渗漏措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乡镇转运站宜设置通风、除尘、除臭等环境保护设施,并应设置消毒、杀虫、灭鼠等装置,恶臭污染物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的有关规定。
16.农村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运输,由村(居)民、驻村单位与个人初步分类,村(社区)保洁员进行二次分类,具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1)可回收物,如废弃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由村(居)民、驻村单位与个人自行售卖,或者投放至对应垃圾收集容器,由村(社区)保洁员收集、集中暂存,交相关企业回收利用;(2)有机可堆肥垃圾,如厨余垃圾、植物枝叶、散养畜禽粪便等,由村(居)民、驻村单位与个人以堆肥、还田等方式自行处理,或者投放至对应垃圾收集容器,由村(社区)保洁员收集、清运至有机垃圾集中堆肥点,进行资源化利用;(3)有害垃圾,如废弃农药包装物等,由村(居)民、驻村单位与个人自行或者交村(社区)保洁员投放至对应垃圾收集容器,由所在乡镇分别转运至县(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用场所,由县(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处理;(4)其他垃圾,如已污染、细碎、难分类的纸类、塑料、玻璃、织物等,由村(居)民、驻村单位与个人直接投放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房(点),或者投放至对应垃圾收集容器,由村(社区)保洁员收集、清运至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房(点)。
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上述分类方式制定公布生活垃圾分类细化目录,并根据情势变化适时予以调整, 17.农村生活垃圾的一次收运可选择“站点收集、直接运输”或“定点集装箱收集、直接运输”两种收运模式。18.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车辆选型应与收集点容器形式相配套,清运车辆吨位最小不宜低于8t。
19.鼓励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生产、经营主体,通过以旧换新、押金等方式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农用地膜等废弃物。
20.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专业企业,从事生活垃圾的运输。
第三篇:XX街道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及考核办法
XX街道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及考核办法
为实现街道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完善街道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提高分类质效,圆满完成区对街道相关指标考核任务,按照市、区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领导小组
顾问:XX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单位:城市管理办区域建设服务办党政综合办
优化营商环境办各社区城管中队环卫所
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
领导小组负责全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部署,并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设在城市管理办,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和日常考核。
二、基本原则
遵循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月度考核和考核相结合、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及考核工作。
三、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副组长:定期对联点社区进行巡查,指导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城市管理办:牵头负责街道整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管理方案及考核办法,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考核结果与城管月度工作考核挂钩。督促开放式小区积极配合生活垃圾转运工作,调动居民积极性,确保督导员在职在岗,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
区域建设服务办:负责街道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促物业小区积极配合生活垃圾转运工作,调动物业单位积极性,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
党政综合办:负责街道机关区域内垃圾分类工作,督导各办按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
优化营商环境办:负责辖区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督促学校积极配合生活垃圾转运工作,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各社区:负责宣传引导辖区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做好桶边指导工作,确保湿垃圾进场有效数量达到生活垃圾总量的15%,同时保证质量。
城管中队:负责监督、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及居民群众进行相应处罚。
环卫所:负责统计每个小区、企业湿垃圾日产出量,安排专人值守垃圾站,对干垃圾站混入湿垃圾现象,由各站点工作人员通知、督促从源头分类,对拒不整改的,杜绝进入垃圾站。掌握全街湿垃圾进场数量,建立各类垃圾收运台账,提供各项考核指标依据。
辖区企事业单位及物业公司:负责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将本单位及物业小区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至街道干垃圾站、湿垃圾站。
四、垃圾收运处置办法
(一)干垃圾收运。
居民将干垃圾投放至小区四分类投放点,物业公司、社区保洁队伍运输至辖区干垃圾站。(二)湿垃圾收运。
居民家庭产生的湿垃圾(不含餐饮门店产生的餐厨垃圾)投放至小区四分类投放点,物业公司、社区保洁队伍运输至辖区湿垃圾站。(三)可回收垃圾收运。
居民将可回收物投放至社区四分类投放点,街道将组织资源再生利用公司或保洁员分拣、回收。(四)有害垃圾收运。
居民将有害垃圾投放至小区四分类投放点,社区将有害垃圾统一清运至有害垃圾集中收运点(民主东街28号),区级统一收运。(五)大件、装修垃圾收运。
居民将大件垃圾投放至社区(物业小区)大件、装修垃圾暂存点,清运单位到街道城管办领取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清运卡再联系区环卫外包清运公司从暂存点运至大件垃圾或装修垃圾处置场。五、考核方式
考核工作采取“日检查、月考核、年考评”的方法(具体考核内容见考核细则)。街道根据每月日常督导情况,结合各类收运台账,干垃圾收运情况,湿垃圾的数量、质量,可回收垃圾分类及有害垃圾收运情况对5个社区生活垃圾收运情况进行评分,依据得分将考核结果分为三类,一类1个、二类2个、三类2个。
1、四分类点位奖补。对各社区每月考核拨付经费,原则上:一类社区240元/月/点、二类社区200元/月/点、三类社区160元/月/点。经费主要用于奖补点位督导员及清运人员。
2、集中清运费奖补。根据街道考核排名拨付经费。全街道5个社区共设置湿垃圾集中转运点5个,按10000元/年/点的标准发放。
3、农贸市场奖补。农贸市场湿垃圾不纳入居民小区湿垃圾统计,按大型农贸市场2个投放点、小型市场1个点的标准,安排240元/月管理费,发放标准与本街道考核结果同步;农贸市场产生湿垃圾按核定标准计算,未达到的数量从社区湿垃圾总数中扣减,超出数量计入社区湿垃圾总量。
六、考核结果运用
1、对社区垃圾分类考核的3个指标与街道对社区城市管理(垃圾分类)绩效考核挂钩。对影响街道绩效考核的社区,报请街道绩效办,绩效考核不能评为一类。
2、如影响街道在区月度排名的社区,第一次由街道分管领导进行约谈,第二次进行诫勉谈话,第三次进行问责。
第四篇:市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监督考核办法
**市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
监督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镇村生活垃圾收运监督考核工作,确保镇村生活垃圾安全收运,高效收运,维持环境卫生整洁有序,特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环卫公司
二、考核方式
考核实行“日查月考”制度,并采取倒扣分制,满分为100分,分值扣完为止。月度累计扣分,每1分折人民币1000元,从当月清运费用中扣除。
三、考核内容和扣分标准
(一)严格控制生活垃圾质量
1、不得擅自混入和超标收运非生活垃圾,不得收运农作物秸秆、尾菜等农业生产垃圾,不得收运煤渣、煤灰。凡违规收运的,计量清零,并每车扣3分。违规收运工业垃圾、医疗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每车每次扣5分,停运整改。
2、严禁超合同约定的范围收运生活垃圾。每发现一次扣10分。
3、严禁人为向生活垃圾中掺入沙土、加水等行为。每发现一次,扣5分。
4、未经压缩的垃圾严禁超过0.6吨/立方米的限度,已经压缩的生活垃圾严禁超过0.9吨/立方米的限度。未达要求的,计量清零,每车扣3分。
1-4项问题一个月之内累计出现3次,给予双倍罚款,并提出严重警告。对屡次违反双方协议约定要求,造成恶劣影响的违规行为,给于包括终止协议在内的处罚。
5、严格控制生活垃圾含水量,垃圾运输车辆进厂(场)前必须彻底排放垃圾渗滤液。进厂(场)垃圾直观不能有明显的渗滤液溢出、滴漏。如有渗滤液溢出、滴漏,计量清零,并每车扣2分;垃圾渗滤液量超出正常范围的,计量清零,每车扣3分。
6、及时清除垃圾收集点及辐射半径3米内散落的垃圾。垃圾桶及垃圾收集点地面及时冲洗,保持桶体及垃圾收集点的卫生整洁,无污水横流及刺鼻气味。未达要求的,每次每处扣1分。
7、公司完全接管的镇街,按与镇街协议要求,及时更换破损垃圾桶。若更换不及时,每发现一次扣1分。
(二)中转站管理
1、中转站运行登记台帐清晰、准确。未达要求的,每次扣1分。
2、中转站安全制度上墙,办公场所规范,站容站貌保持整洁。未达要求的,每站每次扣1分。
3、中转站压缩箱内垃圾及时转运,严禁积存。每发现一次,扣1分。
4、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置,严禁随意排放。未达要求的,每次扣10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终止合同。
5、中转站严禁外来车辆进站倾倒垃圾。未达要求的,每站每次扣5分。
6、中转站内严禁放养家禽、牲畜等。未达要求的,每站每次扣1分。
7、中转站内不得露天堆放废旧物品,严禁焚烧枯叶、废品。未达要求的,每次扣1分。
8、根据上级要求和形势需要,做好中转站绿化美化净化,确保站内外环境整洁、优美,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未达要求的,每站每年扣2分。
9、停车场、中转站、车辆的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与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城管数字化监管平台联网,系统保持每天24小时畅通。对未达要求的,每次扣2分。
10、公司要积极配合对车辆的视频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对未达要求的,每次扣2分。
(三)机动车管理
1、机动车辆管理要做到“五有”,即有管理档案、有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有交接班记录、有运行记录、有维修检查保养记录,每缺一项扣1分。
2、清运车辆须统一张贴或悬挂标志,保持清洁,密闭化运输,沿途无散落。未达要求的,每辆每次扣2分。
3、清运车辆严禁超范围收运生活垃圾。每发现1次扣10分。
4、清运车辆须严格按照本车行车证载重总质量要求,严禁超载。未达要求的严禁进厂(场)。因违反规定造成的安全事故,有进厂(场)车辆驾驶员、随车人员及车辆所有人承担一切责任。
5、所有车辆须遵守交通规则,牌、证、保险齐全,定期维修保养,不带病行驶和作业,作业完毕后及时入库。未达要求的,每辆每次扣2分。
6、所有垃圾运输车辆驾驶室乘坐人数进厂(场)与出厂(场)人数一致,否则不予计量,车辆每次扣2分。
(四)队伍管理
1、按照国家劳动定额配齐管理及作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劳动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规费。
2、上岗人员证照齐全。
3、管理及作业人员要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规范文明服务,严禁以各种方式刁难服务对象。
4、根据行业要求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建立影像文字等记录档案。建立落实考勤制度。
5、按时发放工资,不得造成劳资纠纷。以上未达要求的,每项每次扣2分
(五)安全生产管理
1、按照有关法规办理垃圾收运行政许可,具有健全完备的运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安全操作规程,制度上墙并严格实施。
2、为职工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人员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和劳保用品。
3、站区设置相关安全标志、标线、信号、文字等警示设施。
4、定期对中转站进行安全检查,并按要求建立安全生产档案。
5、针对各种重型设备和机械,制定相关的安全使用和操作规程。
6、建立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并严格执行。以上1-6项未达要求的,每项每次扣2分。
7、垃圾清运车辆严禁携带火种进站、进厂(场)。未达要求的当车垃圾不予计量,每发现一次扣20分。
8、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终止合同,并根据情节,严肃追究经济和刑事责任。
(六)其它事项
1、对反映到上级**市级、*省层面的投诉电话和舆情等举报投诉问题,每查实一起扣5分、10分、15分。
2、出现污染或群体性事件,每次扣20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终止合同,并依法追责。
3、遇到上级检查或有临时突击任务时,应服从市统一安排
管理,按规定及时完成下达的任务。若完成不达标,根据实际情况,每次扣10分。
第五篇:餐厨垃圾收运合同
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服务合同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收运(处臵)方(乙方):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受甲方委托,乙方负责收运、处臵甲方产生的餐厨垃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甲方工作
1.餐厨垃圾实际产出数量由双方工作人员共同确认,并由甲方代表在运输单据上签字认可。甲方执单据一联作为付款依据。
2.应按本合同规定的收费标准和付款方式、日期准时付款。
3.自备餐厨垃圾收集容器,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应便于收运车辆使用和计量。
4.应妥善安臵管理好餐厨垃圾收集容器,保证环境卫生整洁。
5.应告知乙方将餐厨垃圾送至市容环卫管理部门核准的地点处臵,不得随意处理。
第二条 乙方工作
1.负责上门收集(运输)餐厨垃圾,每日(周)一次。
2.应做好收运记录,如实填写运输单据。
3.应按时、保质、保量作好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工作,运输中不滴漏,避免二次污染。
4.按照甲方的要求,严格将餐厨垃圾送至指定的地点处臵。
第三条 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并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2.乙方收运作业后应保持现场环境整洁,若因为作业时造成污染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第四条 合同争议解决途径
甲己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解决。
第五条 附则
1.本合同如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继续履行时,当事人可以依法主张解除合同,并及时书面通知对方。
2.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通过协商签订补充合同,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具同等效力。
3.本合同一式2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