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产权诉讼中的公证取证
知识产权是无形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表现出来,才能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但同时,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又以知识产品的方式公之于众,具有了公共物品的特性,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隐蔽性强、证据容易灭失,尤其是网络环境中证据的易逝性使得知识产权诉讼证据的收集与证明比之传统民事案件困难得多,再加上当事人取证本身证明效力的局限性,公证取证便成为了颇受知识产权诉讼当事人青睐的取证方式。
一、公证证据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普遍应用
公证证据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应用尤其广泛而频繁,从权利存在及其存在状态到侵权人、侵权行为状态、侵权损害程度,从版权保护到商标权、专利权及其他权益的保护,都能以公证证据来证明。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的案件审理中都有公证书的身影,胜诉的案件更是如此。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公证取证主要用以确定被控侵权人和被控侵权物,一般的程序是:对原告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购买被控侵权产品的过程进行公证,同时对所购产品进行证据保全。在网络侵权案件中则一般是对进入涉嫌侵权页面的路径、过程以及该页面涉及侵权的全部内容进行的证据保全公证。上述取证方式能直接反映被控侵权物的全面状况以及与被控侵权人(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联系,据此,原告拥有了被告涉嫌侵权的初步证据,可以在起诉的同时申请法院对被告的财务资料、产品等进行证据保全,以进一步查明被告所涉侵权数量和利润等。因此公证取证往往是诉讼的先行步骤。
二、公证取证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取证的合法性。北大方正诉北京高术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引起了人们对“陷阱取证”的思考,该案中由于权利人主动要求对方安装盗版软件,在法院对对方财务资料的保全中又没有找到确凿的侵权证据,原告的取证方式被二审法院认定为非法,虽然公证书效力未被否定,但对被公证的行为做出了否定评价,也就否定了公证取证的合法性。
虽然对于该案判决学者或司法界还有不同看法,如假设法院在对财务资料的证据保全中发现了更多的侵权行为时(这并非不可能),如何协调侵权事实与取证方式被定性为非法的矛盾?取证合法与否的界限如何界定等都是判决遗留的问题。但案件的审理告诉我们,权利人主张自己权利时应以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作为一定的界限,公证取证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公证的内容、行为的合法性,合法取证是维权的前提。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公证取证方式的全盘否定,2002年10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了公证人员在未向涉嫌侵权的一方当事人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如实对另一方当事人以定购、现场交易等方式购买侵权复制品取得的证据和取证过程出具的公证书,应当作为证据使用。有相反证据的除外。
其次是公证内容的完整性。公证取证只是一种证据收集的方式,所收集的证据的完整性仍需要权利人自己把握。在一被告将原告享有著作权的数部作品上载到被告网上进行营业性使用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中,原告诉前也申请了公证,但考虑到作品的内容庞大,仅证明了进入作品目录页面的路径和目录本身的内容。案件审理中,原告主张侵权的量是涉讼作品的全部内容,被告则声称仅是每部作品的前17页内容,几乎是天壤之别。而此时,被告网页上的侵权内容早已经删除,无从再现侵权状态,原告补充举证变得非常困难。事实上如果公证时以适当的方式将被告网站涉嫌侵权的作品内容全部显示并予以保全,这种被动完全可以避免。因而公证取证充分考虑待证事实的方方面面是完全必要的。
三、公证取证的局限性
诉讼中采取公证取证固然对案件的审理有很大的帮助,但也增加了诉讼成本,而且公证取证对权利状态、侵权事实的证明有很多无能为力之处,尤其是网络虚拟环境中侵权随时可能发生、而公证不可能随时进行,网络中作品没有原稿可以证明真正的权利人、而发表时不可能每件作品都作公证等。因此,权利人应避免对公证取证的过分依赖,在网络环境下可尽量使用自己的真实信息注册或使用一定的技术措施保护并证明自己的权利,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侵权诉讼中的公证取证存在的问题最终都能妥善解决。
尽管公证取证在诉讼实践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是至少在现阶段,公证取证在知识产权诉讼中仍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朱红英 房德权)
著作、专利、商标等侵权案件的调查取证要点
一、主体
侵权案件的调查取证主体主要是当事人、聘请的律师及公证人员。当事人自己调查取证是自力救济的一种体现,而且往往是主要的证据提供者,由于其本身与案件有切身的利害关系,也最有积极性进行取证,但是相应的其证据具有一定的水分,不能直接作为定案证据,必须经过律师见证、公证人员公证等转换或人民法院审核后使用。律师和公证人员都是接受当事人的委托而参与到调查取证工作中来,他们具有法定的调查取证权,其取得的证据依法具有证据资格,可以直接在法庭上作为定案证据使用。
二、方法
侵权案件的调查取证方法主要是公证和律师取证。至于律师取证其有专门的律师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范的调整,本文不涉及,下面主要讨论有效公证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公证必须由有特定法律身份的专门人员-公证员亲自进行公证;
其次公证的对象和内容必须合法。公证的对象包括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三种。公证的内容不能有违法或逃避法律。
再次是公证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一方面公证员外出调取证据或做谈话笔录时必须有2名公证员共同进行,特殊情况只能由一名公证员进行的,必须有一见证人在场并在笔录上签字(规则26条)。另一方面公证员在询问当事人或有关证人时,应向被询问人讲明他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和注意事项,并制作谈话笔录(规则24条)。
关于谈话笔录的程序,第一是要有公证员亲自接待和询问,且谈话相对人了解公证员的身份。如谈话相对人不了解公证员的身份,那就是私证而不是公证。第二是公证的取证方法和途径必须合法,任何采取偷拍、偷录或窃取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材料,都不能作为公证材料,当然就不享有公证的证据力。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中公证机关对网络侵权的证据保全、陪同申请人购买盗版软件并制作公证书等活动并不违反上述原则,也无向相对人告知的义务。因为公证员只对申请人的活动过程加以客观记录和证明,并不涉及相对人的言词和行为,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取得的证据是有效的。
三、程序
侵权案件的调查取证涉及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证据的合法性。由于取证的主体一般都是非司法人员,利用技术手段提取的证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提取的证据其合法性如何,可否成为定案证据使用就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对于经对方当事人同意而制作的证据可以成为定案证据并无疑义,下面我们对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取得的证据区分参与性证据取得和非参与性证据取得两种方式予以讨论。所谓参与性证据取得方式,是指在取证的时候取证当事人也在场的情形,如双方签订合同场景的录音、录像,通话记录等;所谓非参与性的证据取得方式是指当事人一方单方面录制、制作的证据,即在取证时自己没有参与,只是被动的偷拍、窃听、截获网络资料等。
第二篇:公证取证解析
公证取证解析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自身权益受侵害的事情,却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而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全证据公证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金华市正信公证处主任邵军告诉记者,由于经过公证保全的证据效力优于其他证据,法院采证率极高,因此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近来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公证处受理的保全证据公证案件的数量急剧增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房屋拆迁、房屋出租、质量事故、交通事故的伤情处理等等,涉及保险、索赔、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电子数据等方面,连一些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也常采用保全证据公证的方法。
现场状况保全公证
去年7月,某工厂与建筑公司就位于金东区孝顺镇的厂房建设工程款结算问题发生纠纷。厂方指出建筑公司未使用施工承包合同规定的建材并存在质量问题,建筑公司却以厂房已经交付使用为由予以否认。法院要求工厂提供证据。厂方委托其代理律师来到金华市正信公证处要求对厂房现状及施工建材的采样过程做证据保全公证。金华市正信公证处公证人员来到厂房对现状采取拍照、摄像、制作现场记录,然后当场凿开厂房的部分墙面、柱体及地面中对截取出的建材样品予以保存的方式,将有关证据予以提取并固定。
邮寄送达保全公证
婺城区某外资公司的合作伙伴(违约方)不按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已经拖欠近两年。公司考虑到与违约方还有其他合作,目前不便向法院主张这笔债权,但眼看两年的诉讼时效马上要过了,所以拟定了一份催款函,委托工作人员来办理邮寄证据保全公证。有了这份公证书就可中断诉讼时效,又赢得了两年的诉讼时效,使公司债权得以保全。
网络网页保全公证
傅某是我市一名作家。2005年1月30日傅某将自己创作的情书短信合集《我们俩》中的190条短信授权给搜狐网站的短信频道使用。在授权期满后,搜狐网站仍以付费下载的方式继续使用上述短信。傅某多次要求搜狐停止使用其作品,但是搜狐并未停止侵害,也未向他支付稿费。为了防止在诉讼后搜狐通过技术手段屏保上述短信内容来达到消灭侵权证据的局面,傅某先来到公证处通过摄像、打印并保全相关网页的内容的形式办理了网页证据保全公证,然后委托律师起诉搜狐侵犯了其著作权,并最终获胜诉,该案成为我国“网络短信侵权第一案”。
手机短信保全公证
张某与丈夫离婚后,经常收到前夫发来的骚扰短信。大部分短信是有关感情方面的内容,并带有挖苦、侮辱人格尊严、打击其身心健康的字句。因为短信内容也不宜长期保留,也不能私自提取为证。张某到公证处申请对手机内相关的短信内容进行保全。公证人员让张某提供手机缴费单并用手机拨打公证处固定电话,显示手机号码,确定手机号码为张某所有。随后张某操作手机把短信一一打开,由公证人员记录下来,并用照相机逐页把手机显示屏所显示的短信内容逐一拍摄下来。最后法院以此为证据判定张某前夫对张某的身心和人格尊严造成损害事实。
证人证言保全公证
有的证人不愿出庭质证,这就造成了一些当事人举证困难。如何解决证人不愿出庭的难题呢?我国民法第七十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这一规定为各种书面证言的诉讼准入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但当事人自己所提供的书面证言存在着制作主体真实性、制作环境恰当性、证言内容全面性、证言表述精确性等方面缺陷。证人证言保全公证成为解决上述证据缺陷的最好选择。公证机关对证人的亲自陈述以书面或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保全,但公证处并不对证人作证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而仅对证人的身份和发表证言的行为进行证明。
电子邮件保全公证
市开发区的一家企业与宁波一家单位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由于双方合作关系一直良好,因此很多时候都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约定如何付款、如何开具发票等事宜。受目前经济环境影响,对方现在不愿意履行当初双方的约定。由于没有书面证据材料,于是这家企业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到公证处申请办理电子邮件证据保全公证。公证处依法受理了该企业的申请,并派出公证人员前往该企业,先用摄像方式对网络环境进行了保全,然后从计算机服务器备份文件里提取当时双方往来的电子邮件进行现场打印,最后使用克隆软件将电脑相关信息备份保存并加以封存,以便作为日后法院审理时的重要证据。电话录音保全公证
王某与李某、张某合伙经营期间出现矛盾。王某要求退伙,李某、张某口头同意并答应退给王某11.5万元,先期支付了3万元。由于三人之间没有签订过合伙协议,对于剩下的退伙资金,李某、张某一直以种种理由拖延支付。于是,王某准备将李某、张某告上法庭。但由于没有任何书面证据,王某将面临败诉的风险。律师建议王某到公证处办理电话录音保全公证。王某在公证处使用专门的电话录音设备将与李某、张某的通话进行了录音保全。在电话通话过程中,王某多次提及自己的投资款项等内容,对方没有予以否认,并承认现在没有钱等以后再给等情况,这样就间接取到了证据。
第三篇:独生子女公证费用是多少,多长时间能取证?
公证云
http://www.xiexiebang.com 独生子女公证费用是多少,多长时间能取证?
独生子女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公民系独生子女的法律事实予以证明的活动。
一、办理独生子女公证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
1、身份证或者护照等身份证件;
2、《居民户口簿》,集体户籍的当事人提供《常住人口登记卡》本人页原件及经过户籍所在单位盖章的首页复印件;
3、非京籍的当事人需提交暂住证(一年以上)或工作居住证(如果学位(学历)证书是在北京取得可不必提交)。
4、委托他人办理的需提交《委托书》;
5、出生医学证明和独生子女光荣证(或者计生部门出具的证明信),如果上述证明三个材料的出具机构其中之一所在地在北京,则不受第2条限制。
6、父母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
7、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二、收费
1.公证费:80元,每多加一份收取副本费20元; 2.翻译费:翻译协商收费;
三、取证周期
正常取证周期为七个工作日,可根据个人情况办理五日取、三日取、隔日取加急服务。
四、其他
按照外国驻华大使馆的认证要求,在美国、韩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奥地利、乌兹别克斯坦使用的公证书还需要办理译文与原文相符公证;
第四篇:知识产权诉讼中诉前禁令之两三考
知识产权诉讼中诉前禁令之两三考
一、为何要在知识产权诉讼中适用诉前禁令
进行制度设计之前需明确其宗旨。理解一项制度也应从其宗旨着手。那么,为何要在知识产权诉讼中适用诉前禁令?
首先,从立法技术来看,知识产权制度借用所有权制度的排他权给予发明人或创作人一定的激励,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或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一般来说,禁令和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为保障权利人排他性权利之根本。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诉讼耗时较长,如不及时制止侵权行为,任由侵权人恣意妄为,可能会使侵权后果进一步扩大至无法挽回的地步。即,排他性权利的实效性无法得以保障。这种情况下,通过诉前禁令的适用,保障权利人排他性权利的圆满,权利人的利益进而可以得到充分保护。此为积极理由。
其次,诉前禁令的适用前提之一为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的判断,即,只有在认定申请人有胜诉可能性时,才有可能适用诉前禁令。如果在后续的诉讼中,认定申请人的权利确实受到侵害,那么诉前禁令的适用确实起到了及时制止权利人受到进一步侵害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了权利人的排他权的时效性。而为了预防在后续诉讼中发现诉前禁令申请错误,申请人在申请诉前禁令时需要提供一定的担保,且专利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停止有关行为所遭受的损失。因此,在理论上,诉前禁令的天平并未完全倾向于申请人,也同时考虑到了被申请人的利益,即该制度并不会给被申请人带来不利益。此为消极理由。
另外,2008年《专利法》修改新增第六十六条,即诉前禁令条款,是出于与TRIPS协议第五十条接轨的必要。
二、适用诉前禁令之危险性
首先,适用诉前禁令的前提,即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的判断上存在危险性。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应该采用形式审查还是实体审查,看法不一。暂不论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审查方式。在此,我们先假设采用可保障对侵权行为的成立与否作出相对准确判断的实体审查。举例来说,在专利侵权诉讼中需要进行权利要求的解释以及有效性抗辩等,这一过程耗时耗力,绝不是专利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四十八小时所能解决的。那么,最终只能适用形式审查。还以专利侵权诉讼为例,被申请人实施的技术如何落入了申请人的权利范围,只是通过形式审查就能作出判断,这又岂非笑谈。退一步,如果适用诉前禁令的前提只需要考虑到侵权行为成立的可能性,那么留给法官的裁量空间是否有过大的嫌疑。
其次,专利权人可利用诉前禁令进行投机行为。目前,专利质量良莠不齐,专利制度划一性的救济方式给予了所有专利权人同样的救济,其结果是,可能会给予质量较差,技术贡献度较低的专利权人过剩的救济,而专利权人也会利用这一契机,以诉前禁令或禁令作为武器,来获取超出其技术贡献度的收益。另外,在侵权行为成立与否的判断上,又留有一定空间,这就更容易助长某些专利权人的投机行为。如何不让诉前禁令成为投机者的武器,这也应是设计诉前禁令这一制度以及司法机关具体适用诉前禁令时所应考虑和追求的。
三、如何考虑适用诉前禁令的“必要性”
日本《民事保全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债权债务人处于争诉过程中,为避免给债权人造成显著的损害或紧急的危险,可向法院申请诉前禁令。请求颁发诉前禁令,需具备如下两要件:1.债权人(也即申请人,在日本,诉前禁令申请程序中,称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具备请求停止侵害的权利,一般来说,债权人是指专利权人或排他实施权人。2.具备请求诉前禁令的“必要性”。而“必要性”的含义未在法律法规中加以明确。具体至知识产权诉讼中,“必要性”的判断标准主要分如下五种类型。为简明起见,参考如下图表。
近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第七条也对判断诉前保全必要性时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规定。与日本相关制度有所不同的是,该意见稿中第七条明确了判断“必须性”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下面,结合日本司法审判中所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判例来对第七条中的各要素进行验证。
要素一,申请人在本案中是否有胜诉可能性,包括作为申请人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拥有的权益是否有效,稳定。首先,对于胜诉可能性的理解。根据专利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此处所指的胜诉可能性应理解为侵权行为成立的可能性。如果这种推定合理,如前面所述,申请诉前禁令时,至少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对于侵权行为的成立与否进行形式上的判断较为可行,而问题的症结依然在于判断侵权行为成立时形式判断的无力感。其次,从后半句对权利的有效性的表述来看,应理解为在判断“必须性”时,权利的有效性即已明确,依然以专利侵权诉讼为例,专利权在后续的诉讼过程中存在随时被认定无效的可能性,申请诉前禁令时,仅通过形式判断是无法判断出专利权是否稳定的。结合上面图表中日本司法实践中判断“必须性”时的第一种类型,即,在专利权被无效的可能性较大时否定“必须性”。那么,后半句对权利的有效性的表述,理解为权利被无效的可能性较大或较小,或许更为适当。
要素二,因被申请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是否可能造成将来的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申请人其他损害,或者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该意见稿第八条对此处的“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含义进行了明确,是指通过金钱赔偿难以弥补或者难以通过金钱计算的,第八条同时还对难以弥补的损害从正面和反面各列举了几种情况。此处,需要明确金钱难以弥补与金钱难以计算的关系。金钱上难以弥补是否可等同于金钱上难以计算?或者,是否可以将金钱上难以计算理解为金钱上难以弥补的一种情况?纯粹作概念上的探究是无意义的,但既然同时出现在第八条中,我们至少应明确其关系。从第八条列举的不属于给申请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情形中,第(三)种为被申请保全行为给申请人造成的损害比较容易通过金钱计算,那么是否可以推导出,通过金钱难以计算的,就应该属于难以弥补的情形?
要素三,采取保全措施对被申请人造成的损害是否明显超过不采取保全措施给申请人带来的损害。此处,应理解为裁定诉前禁令给被申请人造成的不利益与驳回诉前禁令给申请人带来的利益是否不成比例。我们可以将裁定诉前禁令给申请人带来的利益与给被申请人带来的不利益进行比较,例如上面图表中的4(3),即使裁定诉前禁令,被申请人也可以采用替代技术,那么就不至于给被申请人的经营和生产带来过大的冲击;或者也可以将驳回诉前禁令给申请人来的不利益与给被申请人带来的利益进行比较,申请人的不利益明显较大时,当然具备“必须性”。那么,又如何理解第七条中规定的裁定诉前禁令给被申请人造成的不利益明显超过驳回诉前禁令给申请人带来的不利益?
第五篇: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包含哪些内容
知识产权公证服务包含哪些内容
据中国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介绍,从公证事项来看,知识产权公证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公证事项:主体资格公证,如营业执照公证等;声明书、授权(委托书)公证,如商标转让声明,授权办理相关申请手续、登记手续等;合同、协议公证,如商标权转让协议;保全证据公证,如侵权证据的固定;保管业务,如文学作品保管;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涉外涉港澳台公证。
据介绍,保全证据公证主要包括著作权保全证据公证,商标权、专利权保全证据公证,反不正当竞争保全证据公证。
在著作权保全证据公证方面,早期主要是大量购买盗版光盘公证、网络视频公证、网吧侵权公证、超市餐饮店播放音乐侵犯著作权的公证。目前,著作权领域比较多的是盗版软件或未注册软件的使用、盗用或未经原著作权人同意冒用著作权的保全证据公证,此外,未经作者同意擅自转载作者已经发表的作品、或转载后未署名、或擅自改编作者作品行为的保全证据公证也较常见。
商标权、专利权保全证据公证内容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早期主要是现场购买侵权商品、冒用商标的保全证据公证,多集中于国内品牌和专利权。近些年,随着中国加大国际商标和专利保护力度,一大批国际知名商标和国外专利的权利人也纷纷向中国公证机构申请用于维权的保全证据公证。随着电话购物、电视购物快速发展,与此相关的购物保全证据公证数量明显增加。另外,随着专利法和商标法的修改以及国家加大对闲置商标的管控力度,商标或专利在先使用、连续三年以上在使用商标的保全证据公证数量也逐年增长。
反不正当竞争保全证据公证更多地涉及生产企业,主要是针对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保全证据公证。
合同、声明公证主要是办理商标转让声明或转让合同公证,明确权利交易主体,推进有关事项审批速度。其次,是为商标许可使用合同、专利许可使用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办理公证,逐步深入为知识产权融资行为提供法律服务,办理知识产权(主要是商标权和专利权)质押合同公证。
公证保管主要是保管正常知识产权活动中的有关证据及相关证明材料,对证明知识产权在先使用、权利认定提供保障,是保全证据公证职能的向前延伸。
为域外申请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域外保护提供公证服务,一是对申请人的主体资格材料进行公证。二是对国内已注册的商标或已有专利的权利证书进行公证。三是对有关法律文书(如授权委托书、委托申请注册的合同协议)进行公证。四是对知识产权国际转让行为及国际贸易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提供公证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