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建执法队伍建设 规范新区建筑用地使用

时间:2019-05-15 00:1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城建执法队伍建设 规范新区建筑用地使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城建执法队伍建设 规范新区建筑用地使用》。

第一篇:加强城建执法队伍建设 规范新区建筑用地使用

加强城建执法队伍建设 规范新区建筑用地使用

——关于如何推进我区城建执法工作的调研

城市建设发展与违法建设始终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我区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规划控制区的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违法建设矛盾也日益突出。2011年8月至今,文苑辖区共发生违法建设96起,拆除7起,制止11起,占违法建设总数的25.4%。为认真贯彻全市城市化工作会议精神,使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就如何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势头,作了一点初步调研和思考。

一、当前违法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违法建设也呈现出屡禁不止、居高不下的势头,成为阻碍我区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当前违法建设主要显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违法建设区域集中。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和城市拆迁改造区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及城市交通道路周边地区。突出表现为:城市建设延伸到哪里,违法建设就会建到那里;项目布点到哪里,违法建设就会出现在那里。二是违法建设情节恶劣。违法建设大都是突击搞强行施工,许多群众利用节假日和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甚至夜间进行施工,为了抢时间,不少违建群众直接使用商品混凝土或彩钢结构棚,给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由此造成不能实施有效监管。三是村(居)民违建房屋触目皆是。无论是居民小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满眼可见村(居)民的违章建房。违建的人群中,有的是购买小区居

民楼后改建的,有的是一些群众为获取更多的补偿加建三层、四层的,有的是困难群体过去砌不起,现在翻二层,甚至部分党员干部买旧房翻建。四是因婚需要抢占土地建房。由于新区开发建设十几年来,对于养殖小区、蔬菜大棚,特别是居住房屋已经完全停止办理,小孩结婚用房,新农村建设可望不可及,造成部分群众抢占集体土地建房。

二、违法建设产生的主要原因

1、经济利益驱动。一是拆迁谋利。随着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项目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拆迁户获得相当数额的征迁补偿。一部分违建户也获得了不应得的利益,诱发了一些待迁户以房生财的念头。于是群众不惜以身试法,在政府已出让的或规划出让的土地和项目征迁地块内抢建房屋。按规定违法建筑是禁止给予拆迁补偿的,但由于项目方和有关部门为了加快开发进度,大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给予补偿。由此导致了其他村民纷纷抢占集体土地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最低的成本获取高额利润。二是赚取租金。随着新区经济发展,暂住人口急剧增多,民房租赁形成了很大的市场。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和子女上学陪读家长多,房租相对较低,房屋出租需求量大,多数村(居)民臵城建法律法规于不顾,不惜一切代价,利用一切条件,或在其原有房屋上加层或在住房周围占用集体土地进行违法建设,以最大可能出租更多房屋,收取更多租金。因此,想获得额外的拆迁补偿和租金收益,成为当前违法建设势头不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2、法制意识淡薄。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按规划依法进行建

设的自觉性不高,违法建设情节越来越恶劣,大都是强行施工,节假日、夜间突击建,违法建设愈演愈烈。违建群众盲目跟风攀比,普遍存在“不建就要吃亏”的思想,导致违法建设一哄而上、来势迅猛、快速蔓延、拆后再建,屡拆屡建、屡禁不止。

3、堵疏协调不当。多年来,区村(居)民新、扩建住宅一直被无期限的控制,2009年起危房维修也停止审批。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光“堵”不“疏”及“堵”、“疏”不协调给防治违法建设工作带来了新难题。部分群众前期因经济困难无力建房,住房紧张,居住条件较差,现经济条件允许或子女成人、成家确需住房,却因规划控制不予审批而无法改善居住条件,加之城区商品房价格畸高,群众无能力购买,绝大多数村(居)民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满足,迫不得已,未经审批对原有房屋进行翻、扩建,走违建之路,形成了一股违建之风。以往,文苑每年都有近百户群众申请新建和翻建房屋,经规划局与文苑办事处、村委会会办,同意进行建设的约七、八十户。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今仍有约三百户住房困难群众需申请进行房屋建设,除20-30户特困群众由民政部门按国家有关政策对其住房进行修建之外,剩余群众住房建设的需求将给城建监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4、执法力量不足。城建综合执法二队负责文苑辖区23.4平方公里的规划监察管理及辖区建筑市场、燃气、开发企业等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辖区范围大,点多面广,任务重、压力大。受人员力量的限制,仅日常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就常常使执法人员疲于奔命。刚将一

个区域的违法建设势头打压下去,另一区域的违法建设又迅速蔓延,按下葫芦浮起瓢,始终是拆的没有建的快。

5、管理体系不畅。防治违法建设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各相关责任单位部门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共同配合。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防违治违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防治违法建设工作形势,部署防治违法建设工作任务。2011年8月,新区管委会颁布《焦作新区建立查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区规划局与各相关职能单位部门联系,着力于防违工作意见的落实。但从目前工作情况看,部门、街道、行政村三级防治违法建设工作网络虽已建立但仍不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虽已运转但仍不规范和正常,责任措施虽已明确但得不到有效落实,相关单位部门对防违工作重要性认识不一,以我为主的观念未能完全确立。办事处部分村第一岗、第一哨作用未能真正发挥,部分基层组织工作仍停留在被动应付的层面上,只放“哨”、不站“岗”,有的基层干部“站错岗、放错哨”,对违法建设视而不见,对违建户不教育、不制止、不举报,包庇纵容违法建设,乃至替违建群众说情,更有甚者带头搞违法建设。

6、各项保障不力。防治违法建设工作任务复杂、艰巨。拆除违法建设更给当事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多数违建群众对拆违执法持有对立情绪。一是执法环境恶劣,执法体制不完善。在拆除违规建筑时,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指导和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相关的配合部门站边看,而行政执法队作为牵头部门却难办案。厦工项目进驻时,原规划监察队员在制止芦堡村王某的违法行

为时,被打伤,最终,该违法户的违法建筑也得到了相应赔偿,殴打工作人员当事人也没有受到相应制裁。二是城建执法队执法身份尴尬。由于执法队员没有执法证,面对违法建筑,执法程序无法开展,我们只能责令其自行拆除,如果遇到拒不拆除的情况,执法队员也无计可施。三是工作人员“心不稳”。城建综合行政执法二队10名工作人员均为临时工,不具备执法资格,并且没有具体的办公场所及基础设备,甚至一些养老、医疗保障还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防治违法建设工作的建议措施

防治违法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各防违责任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做到加强教育、预防为主、政策研究、通力协作、严厉打击等几措并举,认真落实防违措施,才能有效防范和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势头。

1、强化事前预防,源头遏制违法建设

进一步加大日常动态管理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管理转变,增强工作主动性,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的发生。进一步加强节假日巡查力度,落实预防监控措施,重点区域重点监控,特别是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城郊结合部、城市拆迁建设区域的周边地区,发现违法建设苗头及时进行说服教育,消除当事人违法建设念头。加大对未成型违法建设现场拆除力度,把握住防治违法建设的主动权,将违法建设消除在初始状态,既减少群众的损失,又减少了暴力对抗。

2、加强协同管理,形成防违工作合力

建议成立查处违法占地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国土、规划、城管、建设、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任成员。严格按照《焦作新区建立查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贯彻执行。加强与文苑办事处相关村、社区信息交流和协同管理,真正发挥执法队、办事处、村三级防违治违网络作用,以村为单位,明确具体责任人。真正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切实发挥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在防治违法建设工作中 “第一岗、第一哨”的作用,村组干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利用村、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减轻群众对执法的对抗,减小拆违阻力,形成协同动作、齐抓共管的良好防违工作局面。

3、加大查处力度,强势拆除违法建设

注重执法硬性手段的运用,强化刚性执法,形成城市建设管理行政执法的高压态势,继续保持良好的拆违工作形势,巡防队员在现场能拆的坚决拆,现场不能拆的城建执法队组织拆,城建执法队组织拆不掉的,联合文苑办事处、公安等单位、部门集中拆,努力做到巡防队员现场拆天天有、城建执法队组织拆周周有、相关单位部门联合集中拆每月至少两次。坚决拆除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市容环境、破坏城市建设秩序的违法建设。

4、突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法制意识

坚持“在执法中宣传,在宣传中执法”的理念,开展以《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焦作新区管委会关于开

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为主要内容的城建法律法规专项宣传活动,通过向群众发放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以及利用横幅、板报、报纸等多形式宣传城建执法工作。基层干部要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防违治违工作,积极服从城市规划,自觉抵制违法建设行为。

5、提高保障力度,确保执法人身安全

一是执法安全保障。拆除违法建设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暴力抗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城建执法人员身体多次受到伤害,建议公安部门加强配合,加大执法保障警力。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确保执法人员人身安全。二是执法证、车辆配备。按照《河南省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条例》中执法人员现场执法必须二人以上,并出示执法证件。建议对执法队队长及表现良好的三名以上同志办理执法证,确保查处违建工作顺利进行。综合执法二队现有5辆巡查摩托车,均为2005年配备,现已全部报废,日常巡查或违建现场需暂扣的建筑器械只能“私家车”执法,急需配备相应的执法车辆。三是执法经费保障。拆除违法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专项经费,主要包括拆违人工费、机械费、执法车辆油料费及拆违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处理协调费等,政府财政应给予保障。

6、转变思维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模式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对原有的执法方法、保障手段和规划控制的有关规定进行深入思考,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调

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办法措施。一是组建村(组)巡查协管队伍。把违法建筑管理监察工作列入村(组)目标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促使村干部把好源头关,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各类违法建筑、违法用地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合理私房建设问题。二是处理历史存量违法建设。对历史存量违法建设鼓励自拆,适当给予自拆补助。严肃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对违法建筑强拆时一律不予补偿,谁补偿追究谁的责任。三是建议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村民翻建房屋,由单一的堵向疏堵结合转变。管委会应尽快出台《新区个人建房管理办法》。解决满足什么条件的可以建房,在什么地方建,建多大多高的房,疏通个人建房渠道,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尤其是要及时规划和审批拆迁后建房。对控制时间过长的区域,可以考虑村民翻建房屋,但必须严格手续,规划、建设、国土部门和办事处共同把关审批,让该翻建的得到翻建。否则,一厢情愿的堵容易产生违章,引发社会矛盾,改造拆迁时还要发生新的矛盾,与其堵还不如疏。

张亚楠 2013年1月11日

第二篇:浅谈规范城建执法行为

浅谈规范城建执法行为

今年来,县住建局结合的行政畅通工程,积极开展行政权力规范化建设,一起共清理出行政权力清单932项,制定流程图101个,完成了行政权力规范化工作。从清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有关城建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执法行为越来越规范,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何规范城建执法行为,更是摆在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1、执法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土与城建执法分离。当违法用地、违法建房同时出现时,由于国土部门和城建部门拆除违法用地、违法建房的法律执行条件不一,造成执法过程中你推我让现象,导致个人违法建房屡禁不止。二是责权分离。在乡镇违法建房管理执法中,乡镇没有执法权,虽然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违法建设的管理,但是乡镇缺编,工作人员少,没有专业队伍,加之受执法权所限,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而国土、城建认为乡镇应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先进行制止、停建和处理。导致违法建房蔓延。三是建管分离。由于规划行政审批、项目建设、建设管理分别由不同单位管理,造成建管脱节,当违法占地、违法建房发现时,违法违规已经既成事实,整改困难,拆除更难,导致土地少批多建、违反工程规划现象经常发生。

2、执法制度执行不严。表现在:一是由于建设部门缺编严重,行政和事业人员混岗使用,执法人员调整频繁,执法队伍新兵多,有的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执法程序等;二是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部门或系统培训少,加之自身也不注意学习,使执法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和运用法律法规,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三是个别执法人员以权代法,执法动机不纯,主观上存在以权谋私思想,造成随意执法,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时有发生;四是由于监督政策不完善,考核体系不健全。尤其从体制、机制、制度上监督的不够完善,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执法监督、考核办法。

3、执法随意性过大。城建行政执法不规范,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一是法律法规运用不准确,执法随意性大,城建法律文书中指出的违法行为与引用的法律条款不相符,甚至不引用法律条款,避重就轻,还存在城建行政执法行为个人化,存在以言代法的现象。部分城建监督管理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只是采用口头方式,督促整改,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填写相关法律文书。二是以罚代管,以罚代停,以罚代改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较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城建执法的严肃性认识不够,行政执法治标不治本。三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对群众举报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有些城建机构和城管监督管理人员互相推诿,没有及时查处;对于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施工、拒不整改施工安全隐患等违法行为,该罚的不罚,该执行的不执行。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对策与措施

城建部门是全面履行城市建设职能的机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等,着力在加强管理、注重教育、制度建设三个环节上下功夫,才能有效促进城建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1、整合资源,集中执法。变“分散管”为“集中管”,变“多头管”为“一家管”。对辖区内规划、群众缺房安臵的土地、工程审批手续在乡镇集中办理,实行一站式审批,减少环节、方便群众、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便于管理、有利执法。对辖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发现、报告、制止、调查、处理、拆除等集中组织、集中管理、集中处理,做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声音对外、一个拳头出击、一支力量管理。把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行政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使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在初始、源头就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群众经济损失,降低行政执法成本,缓解政府与群众的矛盾,促进行政执法有力、有序、有效。

2、加强教育,提高素质。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执法的水平和整个执法队伍的形象。一是强化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重点是以党的方针政策、建设规划法律法规、政策业务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使其懂业务、善管理,成为依法行政的行家里手。二是完善执法工作岗位责任制。对辖区管辖路段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并成立了案件审理委员会,在案件审理上实行“五把关”制度,即:执法人员把好检查登记关,中队长把好核实汇总关;法制科把好程序、文书复核关;大队长把好案卷审查关;案件审委会把好重大案件处理关。三是严格队伍管理,建立执法监督制度,提高执法的公信力。深入开展行风建设,切实纠正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开展以“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便民、惠民”等为主题开展优秀执法队伍、提供优质服务等创建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广泛征求意见、聘请行风监督员,通过座谈、自查整改、严格考评奖惩等,在部门中形成人人争创先进典型的良好风尚。

3、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主要做好4方面:一是健全执法机制。要始终把城建执法工作当作关系部门形象的大事抓紧抓好。实行局“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重大案件实行包案制度,同时,对涉及我局各类执法条目进行了梳理,将执法责任逐项落实到各科室负责人及具体执法人员,使每一条法律法规都有明确的执法主体。二是明确自由裁量标准。依据过罚相当原则,科学设定裁量标准。在法律的处罚行为、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将违法行为再细分成几个梯次,每个梯次制定相应的量罚标准,防止轻错重罚,重错轻罚,同案不同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应向社会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有关量罚标准。并实行三级核审,对自由裁量权使用进行制度约束,即由支队案件审理员、支队分管领导对一线调查案件进行初审,局法规处对送审的案件进行AB角复审,也就是由两位同志进行背对背审核,如意见不统一发回支队重审,意见统一报分管局长审批。最后,局案件审委会集体对送审案件讨论核审。做到层层把关,绝不搞一人说了算。杜绝办案部门和办案人员出于某种原因而作出的自由裁量权适用过当。三是规范执法程序。重点做好调查、论证、送达三个环节,做到调查充分、论证有力、送达过程合法。四是完善监督制度。一方面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错案追究制度和依法赔偿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城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杜绝执法中存在的消极执法倾向,整顿城建执法秩序。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建执法监督机制,使国家权力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新闻媒介的监督以及建设系统内部的监督、审计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均能全面、系统地制度化、明确化,使行政执法监督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形成合力,发挥积极有效的监督作用。

第三篇:执法记录仪使用规范(最终版)

执法记录仪使用规范

执法记录仪是针对执法部门实际需求研发设计的一款高科技设备,可以对执法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在保障群众利益的同时有效保障执法人员的正当权益。那么在日常执法过程中,该如何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呢?

1、对于以下现场执法活动,执法人员应当进行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 ①接受群众报警或者110指令后处警; ②当场盘问、检查;

③进行现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扣留等;

④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

2、开展现场执法视频音频记录时,应当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不间断记录,自到达现场开展执法活动时开始,至执法活动结束时停止。

3、现场执法视频音频记录应当重点摄录以下内容: ①执法现场环境;

②被执行人等现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言行举止;

③执法人员现场开具、送达法律文书和对有关人员、财物采取措施情况;

④其他应当记录的重要内容。

4、执法人员应当在当天执法活动结束后,将现场执法视频音频资料导出保存。

连续工作、异地执法办案或者在偏远、交通不便地区执法办案,确实无法及时移交资料的,应当在返回单位后二十四小时内移交。

5、现场执法视频音频资料的保存期限原则上应当不少于六个月。对于记录以下情形的现场执法视音频资料,应当永久保存: ①作为行政、刑事案件证据使用的;

②当事人或者现场其他人员有阻碍执法、妨害公务行为的;

③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 ④其他重大、疑难、复杂的情形。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剪接、删改原始现场执法视音频资料,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或者通过互联网及其他传播渠道发布现场执法视音频资料。

还有执法内容的不同,例如民警执法,就会遇到一些暴力事件等等,因此需要购买防水抗摔的,能够防止数据丢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执法记录仪,作为推进高效移动执法的有力武器。未来将会为更多执法部门、企业乃至个人带来更好更强大的用户体验。

第四篇:交警执法记录仪的使用规范

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当事人和交通警察合法权益,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法记录仪,是指具有录像、照相、录音等功能,用于记录交通警察执法办案过程的便携式设备。

第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装备配备标准,为道路执勤执法和事故处理等执法岗位的交通警察配备符合技术标准的执法记录仪。

第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警察使用执法记录仪的培训和监督检查,加强对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执法记录仪在执法监督中的作用。

第二章 使 用

第五条 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

第六条 交通警察上岗执勤前,应当对执法记录仪的电池容量、内存空间、系统日期和时间等进行检查,保证执法记录仪能够正常使用。

第七条 执法记录仪可以佩戴在交通警察左肩部或者左胸部等有利于取得最佳声像效果的位置。

第八条 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处理交通事故时应当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实施现场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时应当注意记录交通违法事实、证据。

第九条 交通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事先告知当事人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告知的规范用语是: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监督我的执法行为,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条 交警支队、大队应当指定人员,确定计算机、移动硬盘等设备,统一存储保管本单位交通警察的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

第十一条 交通警察应当在每日工作结束后24小时内,将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交本单位指定人员下载、存储。

第十二条 交警支队、大队应当建立执法记录仪声像资料管理制度,为交通警察建立执法记录档案,按照单位、执法记录仪编号、警员信息、使用时间等项目进行分类存储和检索,并设置调取查阅权限,统一规范管理声像资料。

第十三条 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保存期限为3个月。作为证据使用的声像资料保存期限应当与案卷保存期限相同。

第十四条 遇有以下情形,应当采取刻录光盘等方式保存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

(一)当事人对交通警察现场执法办案有异议可能投诉、上访的;

(二)当事人逃避、拒绝、阻碍交通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或者谩骂、侮辱、殴打交通警察的;

(三)参与处置发生在道路上的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

(四)其他重大、敏感情况有备份保存必要的。

第十五条 执法记录仪记录的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声像资料,未经上级批准,不得调取;确因工作需要的,经批准后可调用,但应办理相应的手续。

第四章 监 督

第十六条 交警大队、中队负责人应当每天对本单位交通警察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专职、兼职法制员应当对本单位交通警察当日处理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和涉及群众投诉的声像资料进行回放检查,并建立台帐。

第十七条 交警支队、大队法制部门负责对各单位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声像资料记录及反映的交通警察执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通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执法质量考评和绩效考评。

第十八条 交通警察使用执法记录仪时,有下列行为之一,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有关规定处理,同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一)在道路上执勤执法、处理交通事故中不按规定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的;

(二)删减、修改执法记录仪原始声像资料的;

(三)滥用、私用执法记录仪,或者将执法记录仪交由非本单位人员使用的;

(四)私自复制、保存或者传播、泄露执法声像信息的;

(五)故意毁坏执法记录仪或者声像资料存储设备的;

(六)有其他严重违反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管理,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当事人和交通警察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根据《公安机关执法细则》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执法记录仪,是指具有录像、照相、录音等功能,用于记录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办案过程的便携式设备。

第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公安部《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财行 〔2010〕240号),为交通警察配备符合行业标准《单警执法视音频记录仪》(GA/T947-2011)、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执法记录仪。

第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警察使用执法记录仪的培训和监督检查,严格声像资料管理,充分发挥执法记录仪的执法监督和固定证据作用。

第二章 使 用

第五条 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地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

第六条 交通警察应当及时检查执法记录仪的电池容量、内存空间,保证执法记录仪正常使用。第七条 执法记录仪应当佩戴在交通警察左肩部或者左胸部等有利于取得最佳声像效果的位置。

交通警察在现场执法取证时,可以手持执法记录仪进行摄录。

第八条 交通警察在道路上对交通违法行为人实施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询问交通事故当事人和证人时,应当事先告知对方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告知的规范用语是: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监督我的执法行为,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

第九条 因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特殊情况无法使用或者停止使用执法记录仪的,交通警察应当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条 交警支队、大队负责统一存储和保管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

第十一条 交通警察应当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及时存储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或者交由相关人员存储。

第十二条 交警支队应当制定执法记录仪声像资料管理制度,建立交通警察执法记录档案,按照单位名称、执法记录仪编号、警员信息、使用时间等项目分类存储,严格管理。

第十三条 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原始声像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3个月。

作为处罚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证据使用的声像资料保存期限应当与案卷保存期限相同。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应当采取刻录光盘、使用移动储存介质等方式,长期保存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

(一)当事人对交通警察现场执法、办案有异议或者投诉、上访的;

(二)当事人逃避、拒绝、阻碍交通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或者谩骂、侮辱、殴打交通警察的;

(三)交通警察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的;

(四)其他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情况。

第十五条 作为执法办案证据使用需要移送检察院、法院的声像资料,由交警支队、大队相关人员统一提供,并复制留存。

第十六条 对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实行分级授权管理,未经批准,不得越权查阅;因工作需要查阅声像资料的,经批准且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查阅。

第四章 监 督

第十七条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应当对交通警察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情况及记录的声像资料进行抽检;法制员应当对交通警察每天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和群众投诉的声像资料进行回放检查,并建立检查台帐。

第十八条 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定期通报执法记录仪的使用、管理情况和交通警察执法情况,并纳入执法质量考评和绩效考核,考评结果与评优奖励、公务员考核挂钩。

第十九条 交通警察使用执法记录仪时,严禁下列行为:

(一)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不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或者不按规定进行全程录音录像;

(二)删减、修改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原始声像资料;

(三)私自复制、保存或者传播、泄露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声像资料;

(四)利用执法记录仪记录与执勤执法无关的活动;

(五)故意毁坏执法记录仪或者声像资料存储设备;

(六)其他违反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的行为。

违反上述规定,情节轻微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纪律处分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和《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应当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同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13年6月19日发布的《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同时废止。

第五篇:浅谈执法记录仪的重要作用及规范使用

浅谈执法记录仪的重要作用及规范使用

在当前工商执法环境趋于复杂,人民群众对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规范执法期望值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在公开场所中执法量较大的行政管理队伍,要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推广使用现代科技执法装备,是维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权威、保障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

执法记录仪是一种具有同步录音录像功能的便携式执法取证设备,对及时收集、固定证据,记录各类事件现场处置情况,实现公正执法、文明执纪,保护工商执法人员和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促进提高执法水平,监督执法行为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创新队伍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执法记录仪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1、及时收集固定证据,还原事件真相。由于执法记录仪具有同步录音录像功能,对一些瞬间灭失的违法事实可以及时取证固定,在现场执法中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有力的证据,在现场执法时将十分被动,抑或会因证据不足造成案件撤销败诉。

2、警示震慑违法行为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如果正常使用执法记录仪并提前告知执法相对人,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被录音录像,直接会使其收敛不良举动。

3、)监督规范工商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保障工商执法人员合法权益。执法记录仪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执法人员是否依法按程序、文明规范执法都会即时记录,督促其在工作中不能有丝毫懈怠,既规范了执法人员执法活动,更有助于提升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准,尤其是在参与突发事件、群体事件以及采取强制措施的现场处置中,能够起到一名“无声督察”的职责。相反,如果在执法活动中,遇到当事人的恶意投诉以及事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督查时能够及时予以澄清,维护执法人员的合法权益,成为一线工商执法人员的忠诚“战友”。

二、执法记录仪规范使用的建议

执法记录仪记录了工商执法人员执法的全过程,既能保护执法人员合法权益,更能监督执法人员执法的规范性、合法性,可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工商队伍行风建设、保障工商干部正当执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省市局为基层一线配备使用执法记录仪前提下,建议如下:

1、省市局尽快出台有关执法记录仪的使用管理规范,并将使用情况纳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对其携带、使用和管理按照单独装备管理规定进行,做到“出勤必携带、处置必使用”。

2、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执法理念,进一步加强规范执法思想教育。要以正反两面典型案例为题材,加强警示教育和正面引导,切实提高工商干部对使用执法记录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自觉更新执法理念,强化执法证据意识、执法规范意识、诉讼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杜绝随意执法,执法随意,有效避免不实信访投诉对工商干部个人和工商部门形象的损害。

3、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工商干部执法能力。要通过“以会代训”、“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加强工商干部业务素质培训,全面提升工商队伍的法律、法规和工商管理业务素质;要将执法记录仪的使用技能作为教育训练、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确保工商干部熟练掌握执法记录仪使用操作技能,进一步增强全体工商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从而敢于在镜头面前执法,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执法透明度和执法公信力。

4、为一线队伍添置性能好、配置高、待机时间长的执法记录仪。现场执法记录仪应集数码摄像、数码录音、数码照相、对讲通讯四大功能于一身,无需手持,一键式操作,像素达500万以上。需具有超强存储功能和强劲电源,还具有防水防震防尘功能。可以长时间工作,在关闭显示屏的情况下,能连续拍摄12小时以上。

5、完善使用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考核。要结合实际工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执法记录仪使用制度,特别是要结合执法记录仪使用,针对日常执法活动中容易出现的细节问题,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为规范执法提供制度保障。要将使用执法记录仪使用情况列入执法质量考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采取从工商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随机抽查和现场监督的方式,促使民警做到“随时处置、随时携带”。

刘建文

2015-4-30

下载加强城建执法队伍建设 规范新区建筑用地使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城建执法队伍建设 规范新区建筑用地使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