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深圳市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实施方案(2010—2012年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民政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推进民政事业综合配套改革合作协议》和《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2008〕66号,促进我市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一政社互动。
结合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新型的政社关系,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体系。新增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再行使和可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事项,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将事业单位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承担。
(二突出重点。
根据社会组织的活动领域及其功能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发展一批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组织。我市社会组织近期发展的重点领域为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以及非公募基金会。
(三培育发展。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步伐,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空间;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降低登记门槛;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创新财政扶持社会组织的方式;构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发挥作用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四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机制,形成市、区、街道联动的监管体系,监督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及其章程规范运作,明确社会组织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责任。
(五分步实施。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整体谋划,按照分类、分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推进。
二、目标与措施
(一构建明晰的责任体系。
工作目标:优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职责和社会组织责任。具体措施: 1.市、区民政部门是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部门。负责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对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年度检查;对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视情节依法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对非法社会组织依法予以取缔;负责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2.市、区相关部门是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对应的部门为业务指导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应将社会组织纳入行业管理,通过提出建议、发布信息、制定导向性政策等方式对社会组织进行指导;通过转移职能、资金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协助登记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社会组织的清算事宜。业务主管单位除履行上述职责外,还应负责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前的审查;负责社会组织年度检查的初审;负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党政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得兼任社会组织(包括分支机构和境外社会组织领
导职务,因工作需要兼任者,先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再依有关程序办理兼职手续。
3.相关部门在规定职责范围内承担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责任: 公安消防部门依法承担社会组织的消防监督管理责任。公安部门依法承担社会组织的治安管理责任。
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承担社会组织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价格监督检查责任。财政部门依法负责监督管理社会组织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
税务部门依法负责检查监督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统计部门依法负责社会组织的统计监察管理工作。
国家安全部门、公安部门依法负责对社会组织涉及国家安全的活动进行调查、防范、制止。
外事部门依法负责社会组织涉外交往活动的审批备案和规范监督管理工作。其他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承担对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责任并实施监督管理。
4.社会组织是独立民事主体,依法承担独立民事主体的相关责任。应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依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按照规定接受年度检查和办理变更登记;不得侵占、私分、挪用组织资产或所接受的捐赠、资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加强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管理。
(二深化登记管理制度改革。
1.建立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度。
工作目标:对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管理的范围。
具体措施:(1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定须由政府有关部门在登记前进行前置审批的社会组织外,工商经济、社会福利类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申请人可直接向登记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登记管理部门接到申报材料后,可向有关业务指导单位征
询意见,也可委托专业机构提出评估意见,有关意见可作为审批的依据,并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书面决定。
(2社会组织不得危害国家统一、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宪法、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风尚。严格控制以特定人群为主体或业务宽泛、不易界定的社会组织。
2.启动社会组织备案制度。
工作目标:启动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服务到位、满足人民群众不同需要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
具体措施:(1出台《深圳市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对街道(或社区范围内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自愿组成,并在街道(或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但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管理。社区社会组织申请人在具备活动场所和章程草案的情况下可自愿向备案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2区民政部门是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管理部门。备案管理部门在收到申请人全部有效材料后,在规定期限内出具同意或不同意备案的意见书。
3.探索开展异地商会、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的登记工作。
工作目标:规范异地商会的登记工作。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探索开展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试点。
具体措施:(1出台《深圳市异地商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并规范异地商会的登记工作。(2启动基金会的登记管理试点工作,发挥现有公募基金会的作用,大力培育非公募基金会,探索开展在深涉外基金会的登记工作,制定相关登记管理细则。
(3探索开展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的登记试点工作。通过备案,允许我市登记的行业协会商会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吸收跨省区会员并开展跨省区活动。
(4加强深惠莞行业协会的合作交流,建立跨区域、多层级合作交流机制。开展深惠莞三地信息交流和互通,建立登记管理部门的联席制度和同行业组织的联盟。
(三探索培育发展新模式。1.发展支持型社会组织。
工作目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支持型社会组织体系,对社会组织予以能力建设、资源和智力支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引导社会组织提供公益服务。
具体措施:(1发展服务支持型社会组织,提供场地、项目策划和管理等支持;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购买公益项目,探索公益创投运作模式,鼓励服务支持型社会组织开展促进中小型社会组织成长、为从事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以及其他有利于公益事业发展的活动、进行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交流、合作工作。
(2发展资金支持型社会组织,推进基金会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鼓励其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引导基金会申请公益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研究制定基金会资金募集、使用、监督适度分离又有效衔接的制度,推进基金会规范化建设。
(3发展智力支持型社会组织,联合科研机构,整合学术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加强对社会组织理论和实践研究,指导社会组织专业化管理和队伍建设。
(4发挥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的综合平台作用,承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委托的关于社会组织的法规起草、政策研究、专业评估等事项,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培训和能力提升等工作。
2.建设和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工作目标:启动“社会组织孵化实验基地”,探索运行机制和孵化模式。推进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项目建设。具体措施:(1启动“社会组织孵化实验基地”,以场地、资金、能力建设等优惠政策方式 吸引社会组织入驻,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以及信息、网络、培训等 支持。重点对支持型社会组织以及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 社区社会组织中具有发展潜力的组织进行孵化,统一管理、统筹资源、优化流程。社会组织在孵化实验基地内,接受为期一年的指导、相互交流、承接政府及社会 项目、培育领军人物,扶持品牌建设,期满后迁出孵化实验基地自行发展;加快 “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项目建设;总结、完善并复制实验基地的运作模式,打造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平台。(2优化社会组织孵化流程。建立规范的“接受申请——筛选评估——入壳 ——孵化——出壳——跟踪辅导”六阶段孵化程序,提供一站式、人性化、便捷 化服务。3.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机构。工作目标:在具备条件的社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具体措施:(1探索建立依托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的新模式,增强社区社会组织自治 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社区社会组织自治网络。(2鼓励成立或改造整合一批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机构,为社区社会组织 提供培育、发展、服务、评估、预警等综合性服务,如活动指导、政策咨询、党 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业务咨询等。(3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咨询收件、信息反馈及 数据统计工作等社会管理职能交给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机构,协助政府对各个 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精细化管理。(四完善配套发展政策。1.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的意见》(深办 〔2008〕66 号。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配套政策。具体措施:(1民政部门牵头出台《关于支持社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若干措 施》,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探索社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发挥 重要作用的途径。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培训渠道,党校、行政 学院、高等院校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等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专项培训;人力资源保 障部门会同民政等部门,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组织及其专职人员特点的人员流 动、入户、职称评定、档案管理、人才招聘、职业能力建设、权益保障等政策,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人才培育的发展和激励机制,促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职业 化、专业化。(2税务部门整理相关税收政策,落实与社会组织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加 大对已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让社会组织了解税收政策,配合税务 管理。(3财政、民政部门出台《深圳市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暂行 办法》,大力资助行业协会开展公共服务、人才培训和合作交流,承接政府委托 的各种工作。2.促进社会组织依法参政议政。工作目标: 努力争取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增加社会组织代表比例、数量。探索社会组织依法参政议政渠道,扩大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具体措施:(1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政议政的新渠道,争取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 委员中增加社会组织的比例和数量。(2探索建立重大行业决策征询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制度及重大公共决策社 会组织参与和利益表达机制。(3在行业协会商会试行建立行业发言人制度,发布相关行业涉及公共利益 的重要信息,成为政府发言人制度的有益补充,扩大行业协会商会影响力。
(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工作目标:全面建立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制度。初步形成监管主体多元化、监 管措施多样化和监管程序规范化的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健全社会组织自律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具体措施: 1.全
面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完善的评估体系,加 强对社会组织的激励和监督。建立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 买服务的重要依据。2.打造社会组织阳光工程,建立健全社会组织自律机制,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社会组织应普遍建立规范运作、诚信执业、公平竞争、信息公开、奖励惩戒、自 律保障等六项机制; 建立以章程为基础的约束机制和行为准则;完善内部治理结 构;加强财务收支、社会捐赠、服务收费和使用等制度建设;切实落实涉外活动 报告制度;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等多种方式加强社会组织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加 强社会组织内部的党群组织建设,树立社会形象,提升公信力。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社会组 织的事务,涉及公众利益的,要在新闻媒体公告;其他重要事务,要在登记管理 部门指定的网站公开;内部事务,要在社会组织内部公开;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允许和鼓励公民、特别是 捐赠人对社会组织的章程、组织机构、活动情况和财务管理等相关情况进行监督。4.建立由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组 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民政、税务、市场监管、人事劳动、公安、外事、银行 等相关部门的社会组织法人数据库信息共享系统,形成协同监督、齐抓共管的责 任机制;将年检工作与日常监督、绩效管理、信用建设、执法查处结合起来,加 强对社会组织的年度检查报告书审核,委托专业机构对社会组织的财务状况进行 抽样检查,提高社会组织年检效力;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单位会同登记管理 部门共同制定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行业标准; 登记管理部门制定社会组织分类指 导目录和分类章程示范文本,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三、保障机制(一加强领导,逐级落实。
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及 相关职能部门的会商制度,研究制定我市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方针,决策社会组 织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和监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加强社会组 织管理队伍建设。(二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本实施方案涉及的市、区各职能部门要制定所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做 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协调到位、落实到位。(三公众参与,各界联动。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有益社会组织发展的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定期邀请人大、政协
对我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监 督和视察。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第二篇:社会组织创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社会组织创新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省市县《社会管理创新工程项目任务责任分解方案》和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并要在创新管理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是我办社会组织管理的下一步工作的要点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我办社会组织登记体制改革,制定落实扶持政策,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影响力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方式、方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服务,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是:完善和创新服务型重点人口管理体系,制定三大扶持政策、加强四项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境外来华人员)服务管理
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管理规范、统一高效”的要求,联合公安机关建立村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建立以警务室为依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要做到办公场所、人员、经费、制度、档案五落实。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境外来华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流动人口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
(二)三大扶持政策
1、制定落实扶持政策,争取、落实社会组织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培育扶持公益慈善类、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大力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2、是建立社会组织健全专业培训、组织孵化、项目孵化、人才孵化、管理咨询等公共服务体系。对初创的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提供协调办公场地、活动设施、能力建设等服务,帮助其渡过初创困难期。
3、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支持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养老助残、慈善帮困、就业援助等服务。并将社会组织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三)四项基础建设
1、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社会组织评估机制。
2、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在建立社会组织培训基地开展社会组织负责人、项目化管理与实施等内容的培训班。
3、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
4、完善执法工作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和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联合执法的联动机制,依法查处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维护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工作措施
(一)研究制定《台侨办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导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开展服务调研,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社会服务目录。
(三)通过社会组织培训基地培育公益类社会组织3到5个、公益创投项目 10个左右;通过邀请专家开展培训活动,积极培育社会工作人才。
(四)联合组织部门、人社局加快推进各类社会组织与行政主管单位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彻底分开,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发展。
(五)成立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立不同层次的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解决资金、场地等问题。制定出社会组织考核评估制度,开展评选星级社会组织活动,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全县先进社会组织进行奖励。
(六)在适当的时机召开全州社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动员大会。
四、时间安排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分为研究部署、组织实施、总结验收和全面推广四个阶段。
1、研究部署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召开工作部署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制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职责分工。
2、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按照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具体方案,有序推进工作。认真梳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在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创新工作中突出问题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相关政策措施。
3、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1月)。局属各部门、各股室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总结典型经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迎接市、县考评验收。
4、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1月)。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深化完善,确保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适时召开全办创新工作推进会,形成工作意见推动全办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
五、有关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局属各部门、各股室要充分认识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为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的现实需要,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局工作,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务求工作落实。
(二)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艰巨的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力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开展,按期完成各项工作,确保“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工作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
(三)落实责任,严格考核。按照县委工作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对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各部门、各股室要按照确定的工作目标,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四)培育典型,营造氛围。加强经验总结,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切实加大对社会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人人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的良好氛围。
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纽带,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我国政府下一步的重要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上,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能缓和社会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能化解社会结构改变所带来的管理难题;能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还应把握好如下问题:加大培育力度,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规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外部机制;激发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性,保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动力。
第三篇:深圳市南澳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深圳市南澳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3-2018年)
二〇一三年八月
序 言
作为有着81年办学历史的南澳中心小学,近年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工秉承“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走特色学校办学道路,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如今,学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学校打造品牌的最好时期。为此,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大鹏新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2013-2018年发展规划,推动学校获得更高的发展。
第一部分 总目标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2010年,在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市政府对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要“高水平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圳教育要成为深圳改革的重要部分,成为深圳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成为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成为深圳文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深圳未来重要的引领。
2012年,大鹏新区成立,大力实施国际化、高端化、精 2
品化“三大战略”,打造“生态生物岛、生命健康岛、国际旅游岛,加快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新区领导对教育高度重视,老百姓也对新区的教育充满期待,这是教育腾飞的契机,也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
南澳中心小学建于1932年,几经迁徙,1995年搬入现址。同期,原村小东涌小学并入中心小学,2000年,原村小南平小学、东山小学(含杨梅坑教学点)撤并至南澳中心小学,2013年,西涌小学撤并至南澳中心小学,至此南澳中心小学成为南澳唯一一所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1635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801人;专任教师69人,本科以上学历46人,占教师数的67%,中级职称31人,占教师数的44.9%。
2010年,行政班子根据学校及南澳的实际情况,提出“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从“习惯养成”与“责任教育”两条线为抓手,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师生行为;另一方面,确立了以音、体、美等综合科目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经过3年的努力与探索,学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以来,学校海风管乐团先后荣获省市金奖,表演唱节目两次登上深圳电视台,合唱团、葫芦丝、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美术等社团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学校初步形成了艺体领头并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办学特色。
2.目前优势
(1)新区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学校近期发展,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创新。
(2)学校艺体特色项目初见成效,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社会效益越来越好,生源逐渐增多。
(3)南澳街道办事处和各社区重视教育,对优秀学生有奖励措施,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4)教师队伍比较团结,相处融洽,学校发展较为和谐。
(5)民风淳朴,山海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化与落地(实)。
(6)校园环境优美,学生体质较好。
(7)办学理念明确,富有先进性,领导班子团结互助互补,配合默契。
3.问题剖析
(1)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目标体系不完整,学校缺乏远、中期发展规划;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体系不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机制不够健全。
(2)场地、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一是缺乏室内运动场馆与礼堂;二是两栋教学楼陈旧破落,渗水严重;三是教学平台、广播设备使用中经常出现问题,勉强维持;四是校园网络、教师电脑老化陈旧,影响了正常的教育 4
教学工作。五是校园人文景观、园林景观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孩子思想情操的塑造。
(3)教育经费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深圳公办学校的日常运营经费现按生均人数下拨,由于我校学生人数偏少,每年下拨的日常运营经费偏少,难于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软件建设、特色发展的资金需求数与实际的资金数差距较大。
(4)校园文化建设滞后。校园规划不成体系,缺乏整体策划和亮点;办学理念落实不够到位,学校环境建设缺乏主魂,文化建设与景观提升需要围绕环境的育人功能与实用功能,贯彻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环境特色与文化特色。
(5)教师队伍现状与学校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队伍老龄化,创新意识缺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学校缺乏学科领军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未来的教学需求难以完全胜任,教师的师德修养、理论素养、教科研能力、教学技艺等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适时推进。学校课程方案需要完善,拓展性、探究型课程开发和实施需围绕学生发展及学校办学特色进行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缺少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经验,同时受到校舍和场地的限制,缺少专业指导教师,制约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7)学校特色没有形成学校文化。学校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缺少专业老师,未形成规模优势,特色发展的深度与
广度不够。
(8)教育大环境薄弱。南澳文化氛围不浓,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及重视程度欠缺,学校周边的教育培训机构匮乏,教育圈难于形成。
(9)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二、学校发展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他们主动、活泼、全面有个性地发展,为幸福人生奠基。
(二)基本定位
至2018年,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环境和谐、学生全面有个性、家长信任、社会认可、具有浓郁海洋文化气息的大鹏新区品牌学校、深圳市艺体特色学校。
(三)学校发展主攻方向
走特色学校道路,要有相匹配的特色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艺体特色带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今后五年发展的主攻方向。学校将认真制定和落实教师发展规划,针对性地建构培训计划,完善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人才储备等相关制度,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厚德、精业、爱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学校发展总目标
围绕“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南澳特色之路,打造大鹏品牌之校”的办学目标,6
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目标为核心,科研为先导,质量为生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艺体特长的高素养“自信、善问、乐行”深圳小公民;不断创新学校的发展模式,把学校打造成“包容,感恩,自强”的深圳东部品牌学校。
1.包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人际交往相互包容、形成包容的南小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2.感恩:怀感恩之心,感恩南澳大自然,感恩同事、同学的信任与情谊,报答学校、他人的恩情与付出,主动承担任务与责任,实现学校健康发展。
3.自强:在学科教学、学校特色(艺体科)多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取,通过不懈奋斗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打造特色项目、品牌学科、特色教师、特长学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四、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1.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
2.定期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及知名专家,共同组成学校发展顾问委员会,为学校发展发挥咨询顾问作用。
3.保障办学经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学校理财小组定期对学校办公经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和预算,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投入,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
4.聘请区教育督导部门、社会专业人士,共同组成规划执行评估小组,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情况向 7
全体教职工公布。
第二部分 分目标及措施
一、学校管理
(一)目标
以创建“包容,感恩,自强”的学校文化为抓手,以南澳海洋文化为根,着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实师生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建设适合小学教育的海洋文化。
(二)措施
1.学校将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地域特点及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校园环境,合理布局。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在校园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使整个校园整洁、美观、有趣。
2.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凝聚教师队伍,创建“包容、感恩”的人际交往氛围。
3.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学校有序地步入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轨道。
(1)修改和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完善评优评先制度,以岗定酬、绩效挂钩,优教优酬,制订骨干教师后备人才评选办法,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内创力。
(2)实施行政会议学习研讨论制度,校级领导轮流主持学习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班子成员的情况,具体分工,实行班子成员蹲点制,做到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物色班子成员的后备力量,加强对年轻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补充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3)强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平台,使学校管理更为透明、高效。
(4)规范对外宣传制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指定和培训学校新闻发言人,积极与宣传媒体沟通联系。
4.加大投入,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打造数字南小。
二、师资建设
(一)目标
建设一支“厚德、精业、爱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校本培训,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资源,精心组织培训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 9 的实际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措施
1.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2.实施名师工程。制定教坛新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储备制度,给予优秀人才一定的奖励政策;邀请外校市区名师在我校开设“学科名师工作坊”,弥补缺乏学科引领的短板;重视本校骨干教师培养,搭建成长的舞台,建设“名师长廊”;三年内争取每科组至少培养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教师并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3.认真制定校本培训规划,以严抓师风师德培训为前提,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为中心,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务实、高效地开展校本培训,落实评价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2)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3)心性培训,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培训形式:
(1)集中式培训:定期邀请教学专家来校进行教学讲座,举行教学、科研研讨会,对所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微课、课题研究等专业技能培训。
(2)自学式培训:以书籍、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为学习素材,教师通过自学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教研式培训:以科组主题式活动为抓手,以学科教学法、课例研讨为主要内容,通过名师引导(学科名师工作坊)、同伴互助、自我评价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增强教学反思研究意识。
(4)练功式培训:开展诸如说课、评课、习题设计、下水作文、朗诵、微课制作等内容的竞赛活动。
(5)外出式培训:利用好市内外姐妹学校、帮扶学校的资源,争取上级部门选派国内外学习培训名额,积极参与各种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学科研讨活动,通过外派培训、挂职学习、外出研讨活动等形式进行培训。
(6)交流式培训:确立友好结对学校,开展教师之间的岗位交流,提高老师们的阅历和环境适应能力。
培训层面:
(1)对任教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实行带教式培训,通过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2)对任教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教师搭建展示平台,要求教师带着思考(课题)进行教学,并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3)对任教二十年以上的教师要求能带教组内青年教师,把教学常规经验在学科组内进行交流、推广。
三、德育工作
(一)目标
1.围绕“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11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德育育人目标,以“习惯教育”与“责任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抓好学风、班风、校风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2.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机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形成常规工作有条理、重点工作有突破、特色工作有创新的新形势。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3.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打造专业化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4.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制,建设好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二)措施
1.抓常规、促养成。
(1)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完善德育教育及管理的项制度建设,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让师生的行为有制度的规范与引领。
(2)注重过程管理,从班风、学风抓起,以学生值周检查、教师值周检查、德育处常规检查为保障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以习惯养成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为主题,做到班班定目标,周周有要求,日日有评比,培养良好的卫生、文明、学习等习惯和责任感,发挥学校校风对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
(3)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少先队常规系列活动为载体,深化习惯养成教育,分年级、有重点的推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12
开发出实用性强的“习惯养成”系列教材;定期开展评选特色中队、班级之星、优秀少先队员等活动。
(4)加大学生自主管理推进力度,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做到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5)继续推进国学进课堂。
2.强抓德育队伍建设,推进全员德育。
(1)组成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十多位不同部门领导、老师组成德育领导团队,对德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下年级行政分管年级德育工作,负责加强对年级科任和班主任定期培训、指导、落实和检查德育工作。
(2)以班主任校本培训为抓手,建立班主任例会制,促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养出一批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领先精神和才干的名优班主任。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并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品牌。
(3)发挥社会和家长义工力量,利用关工委组织和社工组织、家长义工队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校外校内一体化的德育监管网络。
3.抓特色中队创建,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
把握特色中队评价的内容和原则,以争创“优秀特色中队”活动为载体,遵循主体性、发展性、激励性、差异性等原则,客观全面的评价班集体建设工作,树立行为文明、管理规范、班风正、学风浓、特色鲜明的典型班级。
4.丰富德育内容,追求特色发展。
(1)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特色发展,每月开展一主题 13
教育活动,丰富德育内容。
(2)传承我校社团特色,让学生掌握2+1技能(2项体育特长和1项艺术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以特色发展带动教学成绩的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3)进一步推进法律进校活动,在“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引导下,认真开展学法、护法、守法活动,大力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心理问题。
5.深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打造良好的育人氛围。(1)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校园橱窗、楼内墙壁,班级环境进行规划,增加德育教育宣传内容,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学校文化活动,比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队形队列比赛、广播操比赛、大自然操比赛、跳绳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教职工运动会、师生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
6.完善德育网络建设。
(1)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利用校园网络,充实及挖掘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获得德育信息、增强学生在网络面前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通过校园网、校报、家长学校等阵地,定期与家长进行家教问题探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发挥学校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的作用,深入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
四、教学科研工作
(一)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学力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健全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
(二)措施 1.教学质量
(1)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文件、制度为指南,规范学校教学管理流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抓制度完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等检查评价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对学科质量监控考核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抓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落实蹲点行政、学科分管领导全程关注教学动态,上情下达,协调引导,教学常规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检查。
抓学习习惯养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力的培养。
(2)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完善以网络优质资源和自制教学资源为主体的学校教学资源库,指导教师有 15
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课堂教学行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积极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学业抽查制度。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平时教学情况,采取不定年级、不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学科单项抽测,教导处组织出题、考试、阅卷,各班级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分析问题,进一步落实改进措施;狠抓各年级教学质量,力争各项指标每年都有提升。
(5)每学年举办好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
(6)继续推动经典阅读活动,学校制定经典阅读读书书目,定期开展读书月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亲近经典。
(7)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提供教学资源。2.特色课程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开发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分阶段、分学科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研究,大幅度地提高体育、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3.质量评价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以科学的教学质量观评价教学。学校和教研组密切配合,通过教学视导、教学访谈、师生问卷等实地调查方式,师生教与学成果资料分析方式和学生学业成就水平测试等多种形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对教学工作存在问题的教师,学校和教研组对其 16
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措施,帮助其提高。
4.教学科研
(1)营造课题研究氛围,通过科研讲座、培训、课题组例会、小组研讨活动等活动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课题普及率。
(2)加强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意识,对在学科教学、学科质量等带有共性的问题形成小课题进行研究,研、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个教研组每学年至少要有1个课题(不限级别)进行研究。
(3)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个人课题,以“短、平、快”的方式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扩大课题研究的参与面。
(4)完善教师专业研修和校本培训,努力营造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每科组每学期要举行至少三次主题教研活动。通过专题教研活动,各科教师能把握新课程教学,自觉落实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专题教研活动要求有方案、PPT或发言稿、会议记录、专题反思或总结、签到表、活动相片。
(5)积极开展“新课标研讨课”活动,通过研讨课为广大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研讨课需要有教案、有课件、有反思、有评课稿、有相片。
(6)继续强化“集体备课”的教研作用,通过集体备课组的交流、诊断、磨课,提升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每个 17
教师每学期必须进行至少1次集体磨课。
五、办学特色
(一)目标
大力推进社团活动,让学生掌握2+1技能(2项体育特长和1项艺术特长)(能否修改为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打造“体育强体魄、艺教增内涵”艺体联动推进的学校办学特色。
(二)措施
1.明晰学校艺体教育发展走向,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形成艺体教育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普及项目。以 “海风管乐团、合唱队、舞蹈团、剪纸社团”等艺术团队与“网球、跆拳道、帆板、国际象棋、跳绳等体育社团为活动龙头,带动学校的各项艺术、体育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开拓艺术教育的新路。
2.全面实现体育、艺术教育四个100%,即音、体、美课程设置及上课率100%;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率100%;学生参加社团活动100%;专用教室设置及器材达标率100%。
3.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一支满足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4.深化体育、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大幅度提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5.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六、后勤服务
(一)目标
建立现代化的后勤保障系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完善后勤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提供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措施
1.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强化后勤职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岗位培训,细化岗位职责,细化各环节的考核标准,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确保总务服务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完善考核机制,经常广泛征集师生对总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意见和要求,建立总务工作日志,认真记载,接受师生监督,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指标。
2.进一步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数量、价格准确,保管责任到人;健全财物购买、保管、使用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完备购物申请,进出库手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3.认真做好教育经费的预算,合理使用好教育经费,强化财务管理,加强监督力度;协助校长室,仔细做好教育附加费项目的申报工作,并扎实做好各类在建项目的监管工作。
4.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水、电、火、交通等安全措施,定期对各种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能够正常安全使用,做好学校食堂工作,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杜绝重 19
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5.切实加大校园环境的管理力度,确保学校各区域全天候整洁,重视校园绿化和管理,适时抓好除草、施肥、治虫、修剪各环节的工作,确保环境净化、绿化、美化。
6.做好校门重建、教学楼翻新改造协调工作,推动学校多功能体育馆的申报建设。
七、安全保障
(一)目标
坚持依法治教,民主办学方针。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建设。完成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创建深圳市平安校园。确保无师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教育违规行为,无安全责任事故和集访事件,切实打造文明和谐的平安校园。
(二)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成立领导组织,健全管理机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学校安全工作队伍,逐步形成学校、班级、家长和社区齐抓共管的网络,通过完善管理网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
2.落实安全责任制。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各部门、班级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
3.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安全防范体 20
系。把安全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保证学校安全设施建设、器材配备、隐患整改、应急保障等需要。
4.开足并上好安全教育课。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任课教师,开足上好安全教育课。5.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队伍,落实应急岗位责任,完善应急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7.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宣传党和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工作的重大举措,宣传本学校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深圳市中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深圳市中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修订会会议议程
一、会议时间: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下午2:30-4:30。
二、会议地点: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二楼会议室。
三、主持人:廖利平
四、参会人员:
1、各区卫生局,光明、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分管局长。
2、市、各区中医院、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院长及本单位“十二五”规划主要起草人员1名。
3、我委中医处、规划处有关人员。
五、会议议程:
1、中医处武肇玲汇报《深圳市中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内容。(20分钟)
2、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十二五规划”,对我委中医处草拟的《深圳市中医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各区局发言5分钟,各医院发言10分钟。按照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宝安、龙岗、光明、坪山区局、市中医院、福田区中医院、罗湖区中医院、宝安区中医院、龙岗区中医院、市二院中西医结合分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顺序发言。)
3、规财处领导讲话。
4、许四虎副主任讲话。
请市、各区中医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将本院的“十二五”规划复印20份在会上交流。
第五篇:社会组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社会组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立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 采取“政府资金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公众监督、社会民众受益”的模式,推动建立公共财政对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资助和激励机制。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可按规定资助社会组织的慈善公益性、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开展非营利性组织免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等资格认定,保障社会组织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待遇。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市、县(市、区)参照《广东省省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粤财行„2012‟245号)设立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采取分类扶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给予扶持。(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二、严格执行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制度,实行去行政化 党政机关和依公(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现职工作人员一律退出行业协会商会兼职; 2013年底前,以个人身份加入行业协会商会的党政机关和依公(参公)管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律退出行业协会商会,所有行业协会商会的人、财、物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脱钩; 2013年重点推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去行政化;2014年重点推进社会服务类和群众生活类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其他类别社会组织逐年逐步推
进。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对没有实现去行政化的行业协会商会,给予年检不及格,不列入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目录。新成立社会组织,属于去行政化范围的,严格按照“五自四无”(“五自”指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四无”指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无现职国家机关人员兼职)规定执行。(市民政局)
三、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建立社会组织的激励和退出机制
(一)建立等级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服务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完善等级评估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加大等级评估力度,扩大评估范围,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严格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的重要依据和条件,达不到3A等级的社会组织,不允许在行业中开展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政府部门不予委托职能和购买服务。2013年出台等级评估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2014年开始等级评估工作,到2015年,完成对全市社会组织的全面评估。(市民政局)
(二)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健全社会组织负责人管理、资金管理、检查、查处退出等制度,对社会组织出现自行解散、合并分立、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开展活动等情形的,应在进行财产清算后,办理注销手续。对活动不
正常、运作能力弱和社会认可度低的社会组织,应引导其合并或注销。对不符合设立条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混乱、超过一年未开展活动、符合注销条件但不办理注销手续的,连续两年或累计三年未年检的,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或连续三年年检基本合格的社会组织,实行有序退出。(市民政局)
(三)加强权益保障。制定和完善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权益保障政策,保障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劳动用工制度,完善社会组织人员流动、人员招聘、工资福利、户籍管理、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生活保障等具体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建立年金制度,作为养老保险补充,提高社会组织专职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
2013年年底前,由市编办牵头编制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目录,明确转移职能的部门、事项及方式;由市财政局牵头编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并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实施范围和主体、承接对象和条件、购买形式、操作流程、支付方式和职责分工等;由市民政局牵头编制社会组织目录,明确具备资质条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2004年开始试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2005年全面推开。按
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竞争择优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提供公共产品机会均等化,资源配置合理化。成立第三方咨询机构,作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的咨询服务平台。(市编办、市财政局、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