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毒管理制度[小编推荐]
防毒管理制度
1、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了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切实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制订制度。
本制度使用于本站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岗位。
2、引用法规、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
3、职责
3.1液化气站负责制订本制度,并对各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2 液化气站监督本制度的执行与考核。3.3 员工执行本制度
4、管理程序与要求
4.1为改善本站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提高劳动生产力,本站把防尘防毒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时,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防毒工作。
4.2 本站每年应从安全生产费用中提取一定经费来保证防毒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整改。
4.3 在生产过程中,对散发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废油等,要采取回收综合利用和净化处理
措施,使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国家“三废”排放的标准要求。
4.4 对于容易泄漏或散发有毒气体、液体的工艺设备,要加强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对排毒防尘,通、排风装置要加强管理,搞好维护保养,不得擅自移置他用和拆除。
4.5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管道、容器等进行检修时,应严格设备检修作业的规定进行检修。
4.6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安全距离,要符合安全间距规定,除值班室外,生产区内不得安排人员居住,非生产人员不得随便进入生产区。
4.7 加强对生产区域有毒污染物的定期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予以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好的,要采取预防措施。
4.8 加强防毒器具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规定配置好防毒器材,管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巡查。
4.9 保证防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教育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防毒工作有突出贡献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篇: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为改善车间劳动卫生条件,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杜绝职业危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要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
2、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3、在生产过程中,对散发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废油等,要采取回收综合利用和净化处理措施,未经处理合格不得随意排放。
4、对于容易泄漏或散发有毒气体、液体的工艺设备,要加强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对防毒、防尘、通、排风装置要加强管理,搞好维护保养,不得擅自移置他用和拆除。
5、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管道、容器等进行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检修规程》。
6、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7、在审查、验收新、扩、改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时,发现有不符合防尘、防毒要求,要重新返工,否则不予以验收和投产。
8、加强对生产区域尘、毒等污染物的定期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予以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好的,要采取预防措施。
9、加强防尘、防毒器具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规定配置好防尘、防毒器材,管理人员要经常进行巡查。
10、保证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执行,教育员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防尘、防毒工作有突出贡献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
11、重要岗位除配备足够适用的防护用具,还应设有洗眼、喷淋等冲洗设施。度的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
12、所有职工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三篇: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目的为适应防尘、防毒、工业卫生的基本要求,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和卫生标准,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本着以防为主,全面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各部门、车间。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
4内容与要求
4.1防护与治理4.1.1各生产区域应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
4.1.2对散发的有害物质,应加强排风,对粉尘和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4.1.3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扩散。
4.1.4生产、使用、贮存腐蚀品和有毒品的岗位,除配备足量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外,还应设有冲洗设施。
4.1.5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的作业人员,可实行轮换,对患职业禁忌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
4.1.6各生产单位必须加强针对防毒、防尘设备的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4.2组织与抢救
4.2.1成立化学毒物急性中毒抢救领导小组,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担任组长,行政办公室主任、安环部部长、各车间主任担任副组长。
4.2.2行政办公室成立救护站,并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白天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夜间由值班人员负责。
第四篇: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目的为适应防尘、防毒、工业卫生的基本要求,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和卫生标准,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本着以防为主,全面规划,结合实际情况,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本制度,防尘、防毒管理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各部门、车间。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相关部门:各部门、车间。为本制度的执行部门。4内容与要求4.1防护与治理4.1.1各生产区域应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严格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4.1.2对散发的有害物质,应加强排风,对粉尘和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4.1.3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扩散。4.1.4生产、使用、贮存腐蚀品和有毒品的岗位,除配备足量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外,还应设有冲洗设施,管理制度《防尘、防毒管理制度》。4.1.5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及腐蚀性较强的作业人员,可实行轮换,对患职业禁忌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4.1.6各生产单位必须加强针对防毒、防尘设备的管理,杜绝跑、冒、滴、漏。4.2组织与抢救4.2.1成立化学毒物急性中毒抢救领导小组,由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担任组长,行政办公室主任、安环部部长、各车间主任担任副组长。4.2.2行政办公室成立救护站,并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白天由行政办公室负责,夜间由值班人员负责。5相关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6相关记录《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台帐》《保健品发放台帐》《值班记录》该贴已经同步到lszhangrg的微博尘、毒有危害,管理制度要落实。总感觉制度有点空啊并且针对的行业不清楚,版主应该对这些东西归类,然后再发。尘、毒有危害,管理制度,识别出来列清单更好!
第五篇:防尘与防毒管理制度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为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规定防尘、防毒安全要求,适用于公司防尘、防毒安全管理。
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4、基本要求
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证生产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采取有效的卫生和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人员体检。
5、工作措施
5.1各部门认真做好防尘防毒、生产场所的卫生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5.2各部门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时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防尘防毒管理。
5.3各部门认真制订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5.4公司新建工程、大修项目、工地或者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要贯彻“三同时”原则,有相应的卫生设施,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5.5治理和防护
5.5.1生产过程中发生和散发的有毒、有害物质,噪音、高温、高频射线等作业,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理和防护。
5.5.2加强技术、工艺革新,尽量应用无毒、低毒物料。
5.5.3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有毒有害物料,应采取密封的设备和隔离操作。
5.5.4生产场所,应设有冲洗地面和墙壁的设施,地面要有防水层和排水沟;要加强通风和采光,并有有害物质回收利用或净化处理设备设施。
5.5.5各种防毒防尘的设施,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杜绝跑、冒、滴、漏;未经批准不准拆除。
5.5.6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应根据毒物的性质,设置防护和急救药品,以及洗眼、冲淋装置,并设有警告牌。
5.5.7 所有盛装有毒有害物质的容器,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和扩散,容器外部应有警告标志。
5.5.8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应该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器具。
5.6检测
5.6.1装设检测装置,配备专门人员,对生产场所空气中尘毒物质的含量定期检测;检测结果通知有关单位,同时报公司领导和安全质量部。
5.6.2邀请环保部门或检测机构对公司生产场所尘毒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
5.6.3检测结果要符合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5.7体检
5.7.1新员工入厂,应经健康检查,不适宜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不得分配到有毒有害岗位。
5.7.2对公司员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
5.7.3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预防性治疗;对患有职业禁忌和过敏症者,及时调离。
5.7.4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要积极进行治疗和妥善安置。
6、检查考核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安全质量部将定期对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