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1]29号 【发布日期】2001-04-20 【生效日期】2001-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01〕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已翻印下发)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城乡规划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切实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进行,并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实现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重点,合理确定本区域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规划实施措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提出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围绕中心建制镇建设和发展重点提出发展要求;要结合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重点地区的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和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为主要任务,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切实解决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等问题。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经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后,逐级上报审查和审批。各市、县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审和报批工作。
二、二、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
城镇总体规划是指导城镇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对须报省政府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省建设厅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审,认真实行城市总体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总体规划质量。地改市的城市要抓紧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镇总体规划需要进行修编的,规划期限应调整到2020年,并依法报批。1995年底以前批准的总体规划,要根据省域及所在地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抓紧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1995年底后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实需要进行局部调整的,要报原批准机关确认和备案。总体规划调整和修编工作,地级市原则上要在2002年6月30日前完成,县级市和县城原则上要在2002年底前完成。
三、三、努力改进城镇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按照法定程序,抓紧编制或修订城镇详细规划,明确控制区域、控制地段和道路红线、生态“绿线”等控制指标和界线。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以及城市行政、商贸、体育、文化、交通中心、商业街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实行招投标,组织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在编制详细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必要时可举行听证会,上一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评审。详细规划要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报城市总体规划批准机关备案。城镇总体规划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底前地级市要完成80%以上,县级市和县城要完成70%以上,2002年底前全面完成。
四、四、认真做好专业规划编制工作
抓紧编制城镇道路交通、给排水、防洪排涝、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园林绿化、环卫、燃气、地下空间利用、人防、消防、环保、市场、文化设施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业规划,并经上一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按程序报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地级市城市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县级市和县城要于2002年底前完成。
五、五、坚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查制度
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建设部备案。省级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报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六、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管理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正确处理城镇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对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要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编制的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规划、各项建设选址和初步设计,需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由项目所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一书两证”。
七、七、加强城镇规划的法制建设
省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安徽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安徽省县城规划管理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区规划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安徽省实施〈 城市规划法〉办法》修改的前期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城乡规划的法制建设,努力把城乡规划逐步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要认真贯彻执行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定,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持把城乡规划作为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认真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更改;要认真执行规划许可制度,严格“一书两证”的集中统一核发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制度。各级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城镇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切实依法行政,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并及时逐级上报。
八、八、加强对城镇规划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规划工作负总责。要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规划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稳定专业技术队伍,有条件的市、县可聘请规划督察员;要把城市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大力普及城镇规划知识;省建设厅要组织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其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高他们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化城镇的水平。
省建设厅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对全省城乡规划的指导、审报、监督和检查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全省城乡规划工作水平;要会同省监察厅对各地贯彻执行本通知情况进行督查,每年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四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1]30号 【发布日期】2001-05-17 【生效日期】2001-05-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信息工作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1〕30号二00一年五月十七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近年来,我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各级领导更加重视信息工作,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政务信息在为领导决策服务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内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天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好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市委、市政府需要大量的对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努力提高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向市政府报送信息是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的重要职责
(一)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作进行总体部署,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决策,都离不开信息工作的基础作用。各级信息部门,向市政府积极负责地报送信息,是保证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局,进行正确决策和指导工作的需要,是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办公室要把做好政务信息工作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其真正成为了解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向领导反映情况的一条重要渠道,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二)各级信息部门,要紧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及时反映在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成绩、经验和问题;反映“两个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情况;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的思路、进展和成效;反映重大的社会动态和重要的社情民意。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后,要及时反映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情况,广大干部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实施决策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领导作出的重要批示,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反馈落实情况。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按时报送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完成情况。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要报送各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和动态。
(三)各级信息部门要经常研究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和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善于从文件及会议精神中,从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中了解领导的信息需求,增强上报信息的针对性,为领导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二、必须坚持及时、准确、全面报送信息的原则
(一)报送信息一定要及时,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凡是需要市政府及时掌握、立即处置的重要情况和紧急信息,都要迅速收集上报。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疫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情况,要随时报送,并要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和原因、后果以及吸取教训、开展工作的情况。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报送。对迟报、漏报、瞒报紧急信息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报送信息一定要准确,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向市政府报送的信息必须来自于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反映成绩的信息要恰如其分;反映问题的信息要真实可靠;反映困难的信息要实在准确。要加强对上报信息的核实,做到准确无误。
(三)报送信息一定要全面,确保信息的完整性。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多角度地提供信息,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要坚持既报喜又报忧。要支持信息工作人员报忧,绝不能报喜得喜、报忧得忧,更不能将问题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报到上面面目全非。
三、三、进一步提高上报信息质量
(一)加强信息综合是提高信息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注意从大量的原始信息中筛选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量的分析和质的判断,使上报信息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具有决策的参考价值。要注意从一般的信息中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
(二)搞好信息调研是扩充信息、开发高层次信息的有效途径。要善于从初始信息中找线索、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系统的、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开展信息调研工作要注意研究和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信息调研要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多出调研成果。
(三)保持良好的文风是为领导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重要方面。要不断提高信息的编辑水平,增强信息的可读性。编写信息要主题鲜明,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用语准确,朴实自然。力求用简洁的文字和有代表性的数据反映事物的原貌。
四、四、继续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
(一)信息网络建设是信息工作十分重要的基础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抓好网络单位和基层信息联系点工作,加强远程站点规范化管理,提高网上运行质量,确保网络系统灵敏、高效、安全、畅通。
(二)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建设,提高运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信息网络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要不断扩大信息网络覆盖面,挖掘信息资源。信息工作人员要学习应用新的信息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调阅、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实现信息处理规范化操作。
五、五、提高信息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提高信息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下大力量抓好信息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1.报送信息审核把关制度。一般性政务信息,由办公室分管信息工作的负责人审定签发;紧急重大信息由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审定签发,报送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的3小时。2.领导批示督办反馈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市领导对办公厅信息刊物所作批示的督办反馈工作,并将落实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所报的反馈情况要有背景、过程、措施和结果。3.重要信息约稿制度。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将根据国务院和市政府工作需求,向有关部门和单位约稿,承接任务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要按内容和时限要求上报。4.信息采用月通报制度。按照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对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上报信息情况,每月实行计分考核,予以通报。年终汇总情况作为单项考评结果计入目标管理考评。5.评比表彰制度。每年评选政府系统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和优秀信息工作者,并进行表彰。
六、六、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
(一)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政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信息工作的指导,帮助信息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上级的决策意图、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要定期对信息工作进行分析,给信息工作人员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为信息工作人员参加重要会议、阅读文件、学习掌握政策、开展信息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二)要加强信息队伍建设。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办公室都要按照信息工作岗位人员素质的要求,配齐信息工作人员。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要有敬业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要适时组织形式多样的信息工作交流和培训,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附:天津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评价办法(试行)
附 天津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一、一、总则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合理的政务信息评价标准,鼓励各部门、各单位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政务信息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二、二、质量评价标准
市政府办公厅对各部门、各单位报送并被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的信息实行记分考核。具体标准是:
(一)《政务信息》、《政务信息・特刊》、《信息参考》刊用的信息,每条计1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条加计2分。
(二)《政务交流》(办公厅各市长工作处提供稿件)、《督办与反馈》刊用的稿件,每条计2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条加计2分。
(三)《政务信息・报国办》选用的稿件,每篇计2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2分;被国办采用的,每篇加计5分;被国务院或中央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10分。
(四)《政务通报》、《天津政务参考》、《信息参考・专报》刊用的稿件,每篇计3分;被市领导批示的,每篇加计2分。
(五)对应按规定报送信息而未报送的,扣除相应的分数。
三、三、评选表彰方法
(一)按照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对采用的信息计分统计,在每月政务信息采用情况通报中公布结果。
(二)年终根据每月得分结果累计排定名次,并确定受表彰的单位。表彰比例根据情况确定。
(三)优秀信息工作者由优秀信息工作单位推荐产生。
(四)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和优秀信息工作者由市政府办公厅予以表彰和奖励。
(五)办公厅各处室信息工作考评作为单项指标,纳入全厅年终目标管理考核。
四、四、附则
(一)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处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 9月26日印发的《天津市政
府系统政务信息工作评比表彰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加快城镇化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政办发[2002]3号 【发布日期】2002-01-08 【生效日期】2002-0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通知
(湘政办发[2002]3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和进行城乡建设,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促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0]25号文件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和改进我省城乡规划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城乡规划工作的认识,明确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城乡发展目标
(一)城乡规划是政府推动城镇化进程,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城乡建设的“蓝图”和管理依据,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乡规划工作不断加强,城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目前城乡规划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城乡规划不科学、不完善,不能发挥规划对建设应有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有的不按规划办事,随意变动,盲目建设,导致区域布局不合理、城乡建设失控和土地资源严重浪费;规划管理薄弱,规划实施缺乏监督机制,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
(二)城乡规划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环境第一、统一规划、区域协调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宏观性,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努力提高全省城市化水平。着力培育长株潭特大网状城镇群,积极加快市、州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容提质”,择优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逐步建立起网络体系完善、空间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发达、生态环境优美、各具风貌特色的城镇体系。
(三)城乡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05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25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6%。全省设市城市34个,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个(长沙),大城市5个(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中等城市12个,小城市16个。小城镇总数控制在1200个左右。长株潭城市化水平达到50%,初步实现三市经济一体化。
2、远期目标:到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达到42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全省设市城市44个,其中2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1个(长沙),100-200万人口特大城市4个(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大城市7个(常德、郴州、邵阳、益阳、永州、怀化、娄底),中等城市12个,小城市20个。小城镇数量控制在1000个左右。长株潭城市化水平达到60%,初步形成现代化的都市连绵区。把长沙市建成全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水平
(一)重视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要从区域整体出发,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控制,解决好发展的战略性、区域性。综合性问题;妥善处理区域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关系,合理确定城镇数量和布局,引导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开发活动。各市州、县市要在省城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抓紧本地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市州、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报省建设厅审查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全省所有市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于2002年底以前完成。
(二)抓紧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配置及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开发区、城乡结合部要纳入各级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既要确保城镇建设用地,又要明确城乡规划对城镇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根据地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点,挖掘城市内在本质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要按照批准的总体规划,抓紧制定详细规划,特别是要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小区规划和城市重点标志性地段的形象研究,积极推行法定图则制度。到2002年底,要基本完成本轮设市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省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70%以上。
(三)加大专业规划的编制力度。要科学编制城市道路交通、能源、电信、环境治理、园林绿化、给排水、综合防灾等专业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风景名胜区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好各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凡申报省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应先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各项规划必须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要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的自然风貌。
(四)搞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小城镇和集镇村庄的规划要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科学确定规模和发展目标,统筹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集中规划乡镇企业建设用地。根据农民进城后的农村发展状况,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村镇规划要注意同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因地制宜,集中布局,保护环境。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小城镇和集镇村庄的规划须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坚持依法规划,加强城乡规划的监督管理
(一)坚持把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的任何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批准的规划。各部门、各行业的专业规划必须与城乡总体规划相衔接。凡建设项目所在地段没有编制详细规划或者建设项目不符合详细规划的,不得办理规划许可证和开工建设。城市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国家审批的大中型项目、省计划部门批准立项的项目和总投资概算超过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要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未按程序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发“一书两证”的,有关部门不得审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和办理土地征用、出让、转让手续,不得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和核发房屋产权证。
(二)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城乡规划。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建立合法的规划决策体制和管理体制。市、县域城乡规划必须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规划管理权不得层层下放,擅自下放的要立即纠正。各类开发区和开发小区,由市、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纳入统一规划管理。规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在执行中确需调整的,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建立城乡规划变更的认定制度、备案制度和专家审查制度。今后各地拟对经过批准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重大变更或进行重新修编时,应向总体规划的原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由原审批机关组织专家论证作出是否变更或修编的认定。未经认定,不得修改规划。
(三)加强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管理。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经常性管理,对建设工程性质变更和新建、改建、扩建中违反规划要求的,应及时查处、限期纠正。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副本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参加竣工验收和出具认可文件的,有关部门不得发给房屋产权证明等有关文件。加强对已建房屋使用性质改变的管理,变更已建房屋的使用性质必须重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
(四)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规划检查制度和报告备案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必须将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报告,并报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应注意及时将城乡规划的重大变更以及重要规划方案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建立规划公示制度,城乡规划方案、项目报建和违法建设查处情况都应定期向社会公示,重大规划决策应举行听证会,形成公众对重大规划决策的参与和实施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综合执法制度和强制拆除制度,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对规划管理中的越权审批和不按规划审批的行为,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责令改正。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违法审批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五)强化城乡规划设计管理,规范规划设计行为。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严禁无证规划、越级规划和以咨询、科研、教学或以城市设计等形式变相承担规划设计任务。加快推行规划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认真落实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制度,积极培育和规范健康有序的规划设计市场,逐步实行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制度。
四、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
(一)要把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好城乡规划建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城乡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会发展规划,把城乡规划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协调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抓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对城市规划的重大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特别是市长、县长,要对城乡规划工作负总责。对城乡规划工作领导或者监管不力、影响和干扰城乡规划正常实施造成重大失误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城乡规划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查,自觉遵守城乡规划。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
(二)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稳定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队伍和专业队伍,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体系,根据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推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注册制度,逐步提高规划管理、设计、科研、教学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努力提高规划人员素质。要将城乡规划机构工作经费、城乡规划编制和科研经费纳人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予以保证。加强规划罚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规划罚没款专用帐户,全部罚没款上交财政。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担负起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坚持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三)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普及城乡规划知识。市长、县长、乡镇长要自觉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知识的学习,掌握城乡建设的基本规律。省行政学院要将城乡规划列为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要加强对市长、县长和分管副市长、副县长的培训,并对掌握城乡规划知识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省建设厅应会同有关部门举办城乡规划知识培训班,对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规划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同时,要通过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城乡规划知识,提高全民的规划意识。
省人民政府责成省建设厅会同省监察厅督促检查本意见的贯彻执行情况,每年向省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二年一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意见
皖政办„2008‟4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8‟33号)精神,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开创我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责任
1.我省属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俱全,现有少数民族人口45万余人,占全省人口近7‰,其中,回族人口约42万人,在全国居第9位。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民族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自觉性,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各项民族政策,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严防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现象出现,杜绝侵害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和谐,为我省加快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步伐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发„2005‟16号)精神,全面实施《安徽省“十一五”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全省绝大多数民族乡村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
3.省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含市、区,下同)应设立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省、市、县有关部门在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项目、民生工程项目及安排财政转移支付时,应对民族聚居地区优先安排;对需乡、村配套的项目,各级财政应努力提高补助标准,减轻民族乡、村资金配套压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享受各项经济扶持政策的同时,其所在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不得因此削减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正常安排的资金及应当享受的其他政策性资金。
4.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义务教育水平。认真执行我省在中考、高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鼓励和帮助少数民族青年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和高等教育,根据少数民族特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省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由省民委、省教育厅共同研究安排项目,主要用于民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也可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省教育行政部门应选择1所省属高校,积极向教育部申请设立民族预科班。各相关地区和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帮助有关学校办好西藏班,保障西藏班年生均
经费补助达到国家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民族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安徽省内地西藏班师资配备标准,优先解决西藏班师资配备问题。
5.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扶持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传统节庆、传统文艺、传统工艺以及文物古迹等文化遗产。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十一五”期间每个民族乡建成1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综合文化馆,每个民族村建成1个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室。继续办好每四年一届的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每五年一届的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6.加强民族乡、民族村、民族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在安排卫生项目建设时,要优先将民族乡、村卫生项目纳入规划,优先安排实施,在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使民族乡、村卫生院和卫生室尽快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民族乡、村的全覆盖。努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饮水卫生条件,解决民族聚居地区人畜饮用水困难,2010年全部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范围内的民族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7.各市、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及风景旅游区、学校、医院、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要按规定设立清真饭店、清真食堂(清真窗口)。各级政府要对清真餐饮服务企业给予财税政策优惠,省辖市及穆斯林群众较多的县、市要设立清真餐饮业扶助资金;省财政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用于扶持清真餐饮服务业发展,以逐步满足穆斯林群众的特殊生活需要。
8.认真实施《安徽省2006—2010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和《安徽省“十一五”少数民族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各类人才培养。继续执行我省在公务员招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的有关政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根据职位需要,可以单独列出职位,专门用于录用少数民族报考者。
9.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低保政策,解决好少数民族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加强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人员的救济,在分配有关救济物资、资金时予以照顾;扶持民族乡村办好养老院,解决好少数民族五保户的生活问题。
10.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救助、法律服务等方面为其提供便利和帮助,支持其兴办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
四、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11.各级政府应经常开展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依照有关规定开设民族常识和民族政策课程。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应把开展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宣传作为政治任务,积极开设相关专栏,着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基层民族工作网络 12.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市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应实行民委委员制,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齐
抓共管。县、乡、村和城市区、街道、社区应建立健全民族工作三级网络和三级责任制。要进一步落实民族宗教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定期督促检查;加强民族信息工作,认真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和问题,妥善处置涉及民族问题的突发性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确保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五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工作的通知
(浙政办发[1999]147号 1999年11月8日)
各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各级咨询委作为政府的决策咨询机构,紧紧围绕全省各时期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经济建设重点,做了大量的咨询工作,在政府经济决策中起到了参谋助手作用。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决策咨询机构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经省政府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一、进一步提高对决策咨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决策咨询工作,是建立正确的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决策水平、推动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性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面临着跨世纪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为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必须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决策方式,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加强决策咨询工作。把决策咨询工作作为政府科学决策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决策咨询工作
决策咨询机构作为政府领导机关的“外脑”,要努力做到“想领导所想,先领导所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经济建设中心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决策咨询工作。在确保完成领导交办各项咨询任务的前提下,从自身实际出发,少而精地选准咨询研究题目,深入调查研究,力求出成果、出成效,使咨询工作更贴近决策。同时,要针对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咨询研究,为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进一步发挥决策咨询工作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
决策咨询机构是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政府联系各阶层人士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有效组织形式。各级政府要真正把决策咨询工作摆到决策参谋和工作助手的重要位置上,对一些涉及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依靠和发挥咨询机构和专家的群体作用,进行科学的咨询论证。要针对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给他们出题目、交任务、提要求;同时,对咨询机构提交的各类报告和咨询委员的建议,要认真研究,积极吸纳。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咨询工作,以共同推进决策咨询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决策咨询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四、积极创造良好的决策咨询工作环境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为咨询工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咨询委员所在单位要一如既往地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尽可能地安排他们参加全局性的有关会议,参加本行业和本单位的有关重要经济、技术活动,参与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同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办公、交通条件和活动经费,以利于咨询工作的更好开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