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

时间:2019-05-13 22:5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

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7〕72号 【发布日期】2007-10-12 【生效日期】2007-10-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的意见

(皖政办〔2007〕7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5号,已翻印下发)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目标要求

通过全面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全面深入落实“五整顿”(整顿驾驶员队伍、整顿路面行车秩序、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整顿危险路段)“三加强”(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工作措施,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和万车死亡率“四下降”,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到2007年底实现万车死亡率不超过5?48的目标,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安徽奋力崛起,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一)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和驾校的管理

交通部门要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驾校考试合格率和驾龄在3年内驾驶员的交通违法和交通肇事情况,建立驾校培训质量排行榜,每季度向社会公布。建立完善驾驶人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诚信考核体系,制定驾驶人培训机构和教练员的量化考核标准,推行优质诚信驾校、教练员排名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要进一步推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6年第9号)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客运、货运、危险化学品等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制度,认真组织实施从业资格考试。加强对从业资格考试考核员的管理,实行考核员持证上岗制度,逐步纳入全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核员数据库管理。研究建立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计分考核制度,健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和营运驾驶员退出机制,逐步实现异地稽查信息共享和动态资格管理,并为社会运输经营者和相关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公安部门要建立健全驾驶人考试工作定期巡查制度和考试员考核制度,严格考试程序,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落实对大、中型客车驾驶资格的逐级申请、审核制度。进一步加快考试设施建设,尽快配齐考试车辆,实现对考试场所的实时监控。2008年全省市、县车辆管理所考试设施应全面达标。公安、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培训记录审核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驾驶人考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

农业部门要严格执行《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农业部令第42号),建立健全农机考试员培训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农机考试员队伍建设。

保险监管部门要建立“安徽省机动车辆联合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各保险公司之间事故理赔信息共享,并积极配合公安、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社会救助基金。保险监管、交通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承运人责任保险制度,扩大承保面,提高保障程度,增强运输经营者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

公安部门要建立严重超速车辆“曝光台”,建立高速公路客运车辆违法数据库,建立外省籍车辆违法行为“黑名单”库。公安、交通、安全监管和高速公路经营部门要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问题,督促各有关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公安部门要针对高速公路重点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特点,每月确定一项重点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全力保障高速公路平安、畅通。

教育部门要全面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对校车安全管理的培训。公安、教育、交通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查处农村地区使用拼装车、报废车、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营运客车接送学生上下学问题。各地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理规范的学生上下学接送车辆有效管理机制。

公安、建设部门要按照平安畅通工程的标准和要求,优化完善城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实施道路交通隔离和渠化,科学规划设置停车场。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工程,要将城市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和监控装置等纳入系统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加强市政道路设施的养护和管理,打击占道经营、违章停车、损坏和毁坏市政道路设施等不法行为。

质监部门要切实加强道路交通监控设备和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等计量设备的强制检定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监管

交通部门要加强对运输企业安全监管,对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的,必须要求申请人提供车辆的技术等级和类型等级证明、驾驶员三年无重大交通责任事故证明、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等,严格把好入门关。积极推行客运企业公司化改造,逐步取消客运车辆挂靠经营,提高道路客运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强对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责任行车事故情况、违章经营情况以及营运车辆定期维护情况、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和从业人员聘用情况等方面的监督和考核。对申请人要求公安部门出具本单位驾驶员三年无重大事故证明的,公安部门应及时、据实出具证明。要切实履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管理职责,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活动。凡不符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要求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合格的,要依法吊销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件或取消危险货物运输许可。对新申请设立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严防不符合条件的运输企业和技术条件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

公安部门要会同交通部门建立乘客举报驾驶人严重超速、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奖励制度,在客运站、客运班车上公布举报电话,群众举报查实后应处罚违法驾驶人、奖励举报人。建设等部门要切实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资源利用效率,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日益加剧的拥堵压力。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度,规范城市公共交通文明服务行为,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安全、方便、快捷的出行条件。

经委系统和公安、质监、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研究推广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汽车行驶记录仪,选择有条件的市开展汽车行驶记录仪安装使用的试点工作,鼓励运输企业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力争使长途客运车辆GPS或行驶记录仪安装率达到90%以上,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率达到100%,实现对运输企业驾驶员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公安、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汽车行驶记录仪使用情况的监管。

交通部门要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及时掌握农村客运班车发展情况,加强农村客运市场整顿,保护合法经营业主的利益。力争2007年底全省通公路的行政村通车率达到90%以上。要重点整治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载客,以及拖拉机载人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黑头车,严禁报废车辆从事客运。

(四)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生产和使用监管

经委系统要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车辆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产业〔2005〕2529号)精神,积极开展对车辆生产企业产品合格证使用及生产一致性管理情况的检查,建立健全查办终结和信息通报制度。

工商部门要会同经委系统和质监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非法生产和改装企业以及销售非法改装车辆的查处力度,健全车辆非法改装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移送机制。建立查办终结案件定期回查和记录制度,全面开展“三查三看”行动(即查已被查处的生产经营者,看是否死灰复燃;查车辆生产、改装企业,看是否规范经营;查重点区域,看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是否彻底根治),坚决遏制车辆非法改装行为。充分利用和发挥“经济户口”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作用,根据车辆生产、改装企业的信用程度,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将依法查处、取缔的非法车辆改装企业列入黑名单,并选择典型案例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

公安部门要严格车辆登记和查验,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工作的监督,坚决杜绝减少机动车检验项目、降低检验合格标淮、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严重违规现象。建立车辆管理与路面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型客运、货运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学校校车等重点车辆动态管理档案。公安、质监部门要根据《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00号),将电动自行车纳入监管范围。

质监部门要加强车用燃气气瓶质量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车用燃气气瓶的安装单位应当取得1级压力容器安装许可;车用燃气气瓶应当在当地市质监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并领取气瓶使用登记证和使用登记标志;车用燃气气瓶应由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定期检验。

农业部门要严格拖拉机登记管理,规范登记手续,严禁不属于拖拉机范畴的低速载货汽车和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登记入户。

(五)深入开展危险路段的排查整治

公安、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存在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危险路段,要分批、分级进行整治,并按照有关规定逐一组织检查验收。省交通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安徽省涉路工程安全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公路通行安全条件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安徽省创建平安畅通高速公路活动实施方案》(皖公通〔2007〕66号)要求,对全省国省干线、高速公路上新增穿跨越和交叉道口等重要涉路行为,继续推行在行政许可前的安全评价制度。

(六)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要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深入开展“保护生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每年结合“11・18”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纪念日,组织开展系列大型交通安全宣传主题活动,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

教育部门要将交通安全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德育等内容,多途径、多形式组织中小学生学习。司法部门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纳入普法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我省正在开展的“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创建活动之中。公安、交通、安全监管部门要联合在专业运输企业中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教育制度,并开展评定道路交通安全“黄牌警示单位”活动。公安部门要严格落实报废车辆、交通违法记分达12分驾驶人法定告知职责,继续完善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中其他告知服务措施,加大路面查纠力度,提高机动车报废率、定期检验率和记满12分驾驶人考试率。

三、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工作安全责任制

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安全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客运车辆交通事故,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交通、公安部门对客运企业进行责任倒查,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原则。一年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者发生3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市政府要及时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各地要抓紧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联动机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卫生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卫医发〔2007〕175号)和《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皖政办秘〔2005〕61号)要求,做好事故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年终,各地、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办发〔2007〕35号和本实施意见情况,要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作出书面报告(各市可结合本市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一并上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意见

皖政办„2008‟4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8‟33号)精神,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进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开创我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责任

1.我省属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俱全,现有少数民族人口45万余人,占全省人口近7‰,其中,回族人口约42万人,在全国居第9位。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民族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自觉性,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各项民族政策,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严防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现象出现,杜绝侵害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事件发生,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和谐,为我省加快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

发展步伐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发„2005‟16号)精神,全面实施《安徽省“十一五”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全省绝大多数民族乡村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

3.省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含市、区,下同)应设立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省、市、县有关部门在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项目、民生工程项目及安排财政转移支付时,应对民族聚居地区优先安排;对需乡、村配套的项目,各级财政应努力提高补助标准,减轻民族乡、村资金配套压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享受各项经济扶持政策的同时,其所在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不得因此削减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正常安排的资金及应当享受的其他政策性资金。

4.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少数民族义务教育水平。认真执行我省在中考、高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政策,鼓励和帮助少数民族青年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和高等教育,根据少数民族特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省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由省民委、省教育厅共同研究安排项目,主要用于民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也可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省教育行政部门应选择1所省属高校,积极向教育部申请设立民族预科班。各相关地区和部门应采取得力措施,帮助有关学校办好西藏班,保障西藏班年生均

经费补助达到国家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民族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安徽省内地西藏班师资配备标准,优先解决西藏班师资配备问题。

5.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扶持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传统节庆、传统文艺、传统工艺以及文物古迹等文化遗产。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十一五”期间每个民族乡建成1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综合文化馆,每个民族村建成1个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室。继续办好每四年一届的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每五年一届的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

6.加强民族乡、民族村、民族社区卫生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在安排卫生项目建设时,要优先将民族乡、村卫生项目纳入规划,优先安排实施,在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使民族乡、村卫生院和卫生室尽快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民族乡、村的全覆盖。努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饮水卫生条件,解决民族聚居地区人畜饮用水困难,2010年全部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范围内的民族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三、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7.各市、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及风景旅游区、学校、医院、高速公路服务区等,要按规定设立清真饭店、清真食堂(清真窗口)。各级政府要对清真餐饮服务企业给予财税政策优惠,省辖市及穆斯林群众较多的县、市要设立清真餐饮业扶助资金;省财政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用于扶持清真餐饮服务业发展,以逐步满足穆斯林群众的特殊生活需要。

8.认真实施《安徽省2006—2010年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和《安徽省“十一五”少数民族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各类人才培养。继续执行我省在公务员招考中对少数民族考生的有关政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根据职位需要,可以单独列出职位,专门用于录用少数民族报考者。

9.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低保政策,解决好少数民族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加强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少数民族人员的救济,在分配有关救济物资、资金时予以照顾;扶持民族乡村办好养老院,解决好少数民族五保户的生活问题。

10.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救助、法律服务等方面为其提供便利和帮助,支持其兴办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

四、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11.各级政府应经常开展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依照有关规定开设民族常识和民族政策课程。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应把开展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宣传作为政治任务,积极开设相关专栏,着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基层民族工作网络 12.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各市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应实行民委委员制,并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齐

抓共管。县、乡、村和城市区、街道、社区应建立健全民族工作三级网络和三级责任制。要进一步落实民族宗教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责任,定期督促检查;加强民族信息工作,认真排查影响民族团结的隐患和问题,妥善处置涉及民族问题的突发性事件,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确保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落到实处。

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1]29号 【发布日期】2001-04-20 【生效日期】2001-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01〕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已翻印下发)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城乡规划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切实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进行,并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实现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重点,合理确定本区域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规划实施措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提出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围绕中心建制镇建设和发展重点提出发展要求;要结合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重点地区的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和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为主要任务,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切实解决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等问题。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经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后,逐级上报审查和审批。各市、县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审和报批工作。

二、二、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

城镇总体规划是指导城镇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对须报省政府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省建设厅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审,认真实行城市总体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总体规划质量。地改市的城市要抓紧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镇总体规划需要进行修编的,规划期限应调整到2020年,并依法报批。1995年底以前批准的总体规划,要根据省域及所在地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抓紧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1995年底后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实需要进行局部调整的,要报原批准机关确认和备案。总体规划调整和修编工作,地级市原则上要在2002年6月30日前完成,县级市和县城原则上要在2002年底前完成。

三、三、努力改进城镇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按照法定程序,抓紧编制或修订城镇详细规划,明确控制区域、控制地段和道路红线、生态“绿线”等控制指标和界线。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以及城市行政、商贸、体育、文化、交通中心、商业街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实行招投标,组织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在编制详细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必要时可举行听证会,上一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评审。详细规划要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报城市总体规划批准机关备案。城镇总体规划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底前地级市要完成80%以上,县级市和县城要完成70%以上,2002年底前全面完成。

四、四、认真做好专业规划编制工作

抓紧编制城镇道路交通、给排水、防洪排涝、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园林绿化、环卫、燃气、地下空间利用、人防、消防、环保、市场、文化设施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业规划,并经上一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按程序报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地级市城市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县级市和县城要于2002年底前完成。

五、五、坚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查制度

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建设部备案。省级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报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六、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管理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正确处理城镇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对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要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编制的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规划、各项建设选址和初步设计,需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由项目所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一书两证”。

七、七、加强城镇规划的法制建设

省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安徽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安徽省县城规划管理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区规划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安徽省实施〈 城市规划法〉办法》修改的前期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城乡规划的法制建设,努力把城乡规划逐步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要认真贯彻执行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定,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持把城乡规划作为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认真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更改;要认真执行规划许可制度,严格“一书两证”的集中统一核发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制度。各级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城镇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切实依法行政,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并及时逐级上报。

八、八、加强对城镇规划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规划工作负总责。要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规划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稳定专业技术队伍,有条件的市、县可聘请规划督察员;要把城市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大力普及城镇规划知识;省建设厅要组织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其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高他们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化城镇的水平。

省建设厅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对全省城乡规划的指导、审报、监督和检查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全省城乡规划工作水平;要会同省监察厅对各地贯彻执行本通知情况进行督查,每年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四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8〕59号 【发布日期】2008-11-13 【生效日期】2008-11-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8〕5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工作落实的意见》(国办发〔2008〕120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充分认识督促检查工作重要意义,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制度建设

开展督促检查工作是各级政府及其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各级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抓手。充分认识新时期督促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履行督促检查工作职责,扎实完成督促检查工作任务,是工作的需要、领导的要求,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制度建设是基础,各级政府及其办公室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督查工作制度,明确督查工作的任务、原则、程序及要求,建立健全请示报告、情况反馈、检查通报、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使督促检查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明确督促检查工作任务,改进督促检查方法

结合安徽实际,全省政府系统督促检查工作的重点是: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议定事项,政府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交办事项落实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督促检查要根据工作需要采取组织人员直接督查,深入基层现场暗访,发督查通知单限期报告结果或进度,电话催办等多种形式。要掌握动态,了解真实情况,找准问题关键,及时提出建议,推动工作落实。要把督促检查工作贯穿于决策实施的全过程,做到一抓到底,务求落实。

三、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督促检查工作水平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督查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督查工作汇报,对督查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各市、县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督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督查工作。各市政府办公室(厅)要加强督查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省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室要根据工作需要,明确专门工作人员,并确定一名办公室负责同志具体负责。要赋予督促检查部门必要的组织协调、情况通报、问题查处等督促检查方面的职权。

各地各部门要为督查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安排阅读有关文件、随领导同志参加相关调研活动等,在业务经费、交通工具、必要的调查暗访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帮助督查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上、思想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督查工作人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和创新督查工作方式方法,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督查工作任务。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邮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邮政服务三农工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5〕46号 【发布日期】2005-09-13 【生效日期】2005-09-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邮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5〕4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邮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九月十三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

(省邮政局二○○五年八月)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以下简称《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现就发挥邮政行业优势,进一步加强邮政服务“三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重视和支持邮政服务“三农”工作

邮政作为具有“通政、通民、通商”职能的行业,服务“三农”符合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相关业务,把推进邮政服务“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全省邮政系统要通过发挥全程全网的网络优势、百年邮政的信誉优势和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功能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做好传统邮政服务工作的同时,认真开展服务“三农”工作。

二、大力开展农资配送和农业科普服务

邮政部门要利用四通八达的流通服务网络、快捷的信息处理系统和资金结算系统,依托符合条件的邮政“三农”服务点,开展农资配送服务,为推广和应用农业新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邮政部门还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贴近农村、方便农民、适应农时的农业科普宣传推介活动,使邮政服务“三农”和科技兴农观念深入人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邮政部门开展农资配送服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要依法认定其经营资质,不断优化其经营环境。

三、统筹利用邮政金融工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邮政部门要不断提升农村邮政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民群众理财致富、为劳务资金回流农村发挥重要作用。要提高农村地区邮政汇兑网点联网率,规范邮政汇兑业务处理,保证邮政汇款及时全额兑付,确保资金回流农村渠道畅通。要积极探索建立邮政与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机制,稳步推进邮储资金运用,争取更多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要积极开展各类保险兼业代理业务,利用县级及乡镇邮政代理保险网点,大力发展健康险、养老险、农业灾害险以及各类简易险种的保险业务,为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借助书报刊发行渠道,开展农村文化服务

邮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地区报刊发行主渠道,农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法规、获取科技致富信息重要窗口,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重要形式和载体的作用。要借助自身的网络优势和已有的出版物经营资质,努力做好农业科普图书和中小学教辅资料下乡工作。要开展以服务“三农”为主题的书报刊流动销售活动。要改进农村报刊投递服务,扩大农村报刊发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教育部门要允许邮政部门参与所有教材、教辅材料发行的招投标。

五、依托邮政网点,积极开展各类便民服务

农电部门可利用邮政的众多网点和收费平台,在我省农村推行邮政代收电费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费收缴难的问题。财政部门可利用邮政储蓄网点和“三农”服务网络,按“一卡式”发放的要求,代发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代发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铁路部门可利用邮政网点开办面向农村的火车票订送业务。公安、计生部门可加强与邮政速递部门合作,为农民群众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办理居民身份证、婚育证明速递服务。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部门参与“农家店”的建设。

六、加强农村邮政网点建设

邮政网点是邮政服务“三农”的基础。各级政府在制定“三农”工作的整体规划时,应将邮政网点建设纳入其中,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支持。邮政部门要积极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加快推进农村邮政网点建设和改造。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