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喝好人生垫底的酒

时间:2019-05-15 00:0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喝好人生垫底的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喝好人生垫底的酒》。

第一篇:让学生喝好人生垫底的酒

让学生喝好人生垫底的酒

―― 长沙市第一中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长沙市第一中学

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育素质全面、个性鲜明的人,也就是说要培养能生存发展、对社会有作为的人。有人说,“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是次品,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是废品,思想素质不好的学生是危险品”,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德育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多年来,我校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下面,就学校近10多年来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向与会代表作个简要的汇报,恳切地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走进学生内心、如何增强实效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我们的体会是:德育工作只有采取“区分层次、降低重心、坚持底线、强调践行、讲求实效”,“严爱结合,尊重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着眼学生发展,注重心理疏导”,才能走出“无序、软弱、低效”的困惑,使学生乐于接受,不断增强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年来,强化做人教育,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漫长的人生旅途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怎样立足,怎样生存,怎样发展,是我校多年来十分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学校于1992年就确定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教研领路,质量第一”的办学方针,注重“真实、有力、高效”,并形成了“不计较一时一事之得失,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给学生一张永恒的人生通行证”这一基本理念。

一、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人的成长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育人”正成 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校园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从不同侧面、不同时间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

(一)建设优美的校园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本美好的教科书,可起到“愉悦身

心、净化心灵”的作用。我校一贯重视校园绿化工作,提出 “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净化心灵”,1995年又提出:树德育人,“树木”亦育人。学校曾多次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和省园林式单位。如今的校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做到了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分离,动静相宜。校内香樟成林,杜鹃列队,处处花木扶疏,四时景色宜人。“樟园”、“桃李园”、“银杏园”、“读书园”、“求索园”、“玉兰园”、“植物园”七大园景观美不胜收。“庞公玉”、“黄蜡石”、“灵璧石”、“菊花石”等石中精品点缀于校园之中,与上面所刻“勤奋”、“惜时”、“砥砺”等字样浑然一体,精美的石头在向人们“诉说”着做人求真的道理。优美的自然景观、富有哲理的人文景观,成为了一本影响学生观念、制约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做人的教科书。

(二)构建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人总是要点精神的,人的成长更需要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作为青少年成

长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校风对个人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的校训是“公、勇、勤、朴”,旨在希望全体一中人能树立大公无私、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勤奋努力、朴实无华,弘扬“严谨、务实、规范化”的优良校风。近两年来,我校为进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坚持狠抓“三风”(领导作风、教师师风和学生学风)建设,于2003年制定了教师“六不准”,从严要求,注重落实。目前,全校上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领导以身作则、服务一线,教师“敬业、务本、爱生、奉献”,学生学风浓、纪律好、面貌佳,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三)优化学生的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一个好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位好家长”。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因此,下大力气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1996年春以来,学校分年级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发阅读资料、开设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每学期均向全体家长发出《致家长的公开信》,通报工作安排、进行家教指导,回信率达95%;新生入学时,要求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学生必读》,共同接受“入学教育”;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重点关注后进生,实行“责任包干制”,并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同时,学生工作处还在寒、暑假里召开各年级后进生和家长联席会,商议共同教育事宜。我们的努力,较好地实现了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形成教育合力的目标。

(四)利用社会环境扩大育人功效

社会是育人的大环境,是学校活动教学的大课堂。多年来,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社会“大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民主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如1996年我们邀请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葛振林同志来校作报告;1998年邀请省劳改局少管所的同志作犯罪心理学报告;1998年邀请龚少华同志作抗洪抢险英雄事迹报告;2004年邀请著名爱国人士、日本侵华细菌战见证者谭学华医生之子谭家林先生作“勿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报告;积极开展”向优秀大学生洪战辉学习”等系列活动。我校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在社区参加服务性工作,组织学生参观省少管所,“神州五号”航天展,省博物馆书画展、秦兵马俑展、“走向盛唐”大型国宝展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受益匪浅。从2003年开始,我校选派“文化小志愿者”参加了省博物馆的陈列讲解工作,他们学习认真、工作出色,得到了甘霖副省长的高度评价和省博物馆的高度赞扬。我校还与省武警总队消防教导大队共建国防教育和学军基地,对新生进行军事训练,让学生在军队中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增强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

二、构建有效的学校德育体系

我校的德育体系主要由内容和方式两部分组成,在工作中尽力做到两者的统一,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一)完善德育内容,构建“四维框架”

人的道德认知水平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养成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教育者精 心选择内容、设置情境、把握契机,激发个体内在需要,提高做人素养。我们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带领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学生浇铸坚实的精神支柱;三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是坚持现代审美教育,激发学生追求高雅的审美品位。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校以课题研究推进德育工作,先后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学德育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研究”、“中学美育研究”等省级课题研究,其成果分别获省一、二等奖。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重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民主法制和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点进行“忠恕、修身立德、勤学立志、仁爱礼让”教育,提倡学生对人“真”,真心实意,真诚相待;对事求“善”,乐于实践,积善成德;对己立志,注重人格,讲求心灵美。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心理保健意识,优化心灵,使学生能适应环境、控制情绪、承受挫折,培养独立、坚强、乐观、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现代审美教育,重点是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提高审美和创造能力,使学生逐渐塑造自我,不断激荡情怀,经常振奋精神,创造健康、愉悦、高尚的精神生命,提升做人品格。

在德育课题的行动研究过程中,使学校德育内容不断得以完善,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四维框架”,较好地诠释了一中人对“大德育”、现代德育的理解。特别注重将德育工作的重心降低,与学生生活贴近,并提出了“爱国、爱校、爱自己”,“讲诚信、负责任、有爱心”等目标,基本做到了不喊口号,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人文关怀。

(二)创新德育方式,注重知行统一

古人对道德一词解释得好,即“道者理也,德者行也”,道德必须是“理”和“行”的高度统一。为此,我们除了向学生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外,更要依靠道德实践,帮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构建自身的道德发展能力,构建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为此,我们着重抓了四个转变:即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注重道德理性向道德情感体验转变、由利用他律向培养自律转变。在实现“四个转变”中,我们尽力使德育跳出书本化、教条化的桎梏,恢复生活化、人性化的面貌,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化学校”,给学生搭建一个宽广的成长平台,并结合多方力量,多管齐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习得知识、养成习惯、增强感受、提高素质。

1、持之以恒,坚守德育阵地

中学德育工作贵在坚持不懈,重在习惯养成。我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除了发挥文化课教学中的育人功能以外,还充分利用一切德育阵地,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每周星期一早晨的升国旗仪式,是一项常年坚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坚持德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从1992年开始,我校对国旗下讲话的发言主题、发言人选和发言稿均进行严格把关,每学期初由学校研究确定该学期的讲话主题,拟出18――20个题目,在全校师生中选择发言人,用集体备课形式确保讲话质量。目前,已编印《国旗下的讲话》7集,收录了自1992年以来师生在国旗下的讲话稿。这些5――7分钟的千字文讲话,道出了做人的真谛,给学生留下了永久的回忆。1997年国家教育部出版了《国旗下的讲话》一书,精选了全国76篇讲话稿,我校有17篇入选。

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是学生自主设计、参与德育活动的好机会,我校除保证每周1课时雷打不动外,还重点在班会和团队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上进行规范、力争突破、增强实效。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中学生自我形象设计”、“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恪守公约,健康上网”、“良好习惯伴我成长”、“阳光与青春同行”等主题鲜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令学生印象深刻。

带着“我的位置在哪里”的思考,学校面向广大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增强自信的大舞台。如今,一中校园里每年坚持了常规性的六大主题活动:上半年有科技节、社团节、读书节,下半年有体育节、艺术节和英语节。“走近科学、感悟人文”,“亮出你的精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三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等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学校还坚持每年在初中举办少年团校、在高中举办青年党校,实行民主推荐、认真培训、严格把关,以保证团员和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其先进性作用。

德育离开生活实践就犹如鱼离开了水,没有一丝生机和活力。所以,每逢假期,学校都要号召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大自然中去陶冶身心”,“到社会实践中去经历风雨见世面”。学校还定期组织社会调查报告、摄影作品比赛,为贫困地区学校捐建希望书库、捐款,慰问社会福利院、退休老教师和街道孤寡老人已成学校的优良传统。2006年暑假,青年志愿者协会200多名志愿者在会长唐国豪同学的带领下,深入社区,以“从小事,服务他人,快乐自己”为宗旨,与八一桥社区小学的农民工子弟结成“多帮一”的对子,每周定期为他们辅导功课,并组织他们参加社区活动,使他们度过了一个健康充实的暑假。同时,学校还通过学生干部竞聘、学生参与学校决策、学生自主管理等途径给学生创设校内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生活的主人。

2、小处着手,不断推陈出新

“教育无小事,处处是大事。”德育工作必须注重细节,“从小见大。”一期墙报、一张网页、一幅宣传画、一张课桌、一套校服就是一个教育内容;一句话语、一场电影、一台演出、一次运动会、一本好书,就是一种精神鼓舞;一次考察、一场报告、一次座谈、一节班会课就是一次思想升华。

(1)每周一语十二年,格言教育动人心。从1992年开始,“每周一语”成了校园里的一个亮点。学校将精选的中华传统美德、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格言等张贴在校门口的“每周一语”牌上,每周轮换一次,各班将每周一语抄写在黑板上的固定位置,还会根据需要选择格言在国旗下讲话中进行宣讲,使格言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好伙伴,其影响将会延伸到他们的一生。

(2)从抓“吃好早餐来上学”着手,常抓习惯训练。我校历来重视习惯教育,对学生讲话用语、待人接物、服饰穿戴、离教室关门窗、清扫工具定点放置,乃至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等生活小事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并通过宣传动员、督促检查等方式抓落实。“吃好早餐来上学”是为了学生不在外面吃不清洁的食物而在1996年提出的,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做到,当时反响强烈,后来,习惯成为自然,并坚持至今。

(3)紧扣时代脉搏,重在引导。近年来,中学生受多元文化冲击,追求个性而忽略共性,消费攀比、行为失范现象比较明显,网络不良信息、网络游戏成了不少青少年荒废学业、消磨意志的“黑洞”,手机则在给人的联络带来方便的同时引发了新的攀比、亲子矛盾、心理失衡和安全隐患,因此,学校近年对学生穿校服、佩胸牌和禁入网吧作了严格要求,并从2004年上学期开始实施校园“禁手机”,倡导师生共建一个无铃(上课不响铃声)、无黄(黄色短信)、无攀比(购买手机)的宁静校园。全校只有不到10%的学生申请携带手机来校,并做出了庄严承诺。

(4)改进评优工作,尝试“多把尺子”衡量。为了能对学生的表现作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达到总结工作、树立典型、促进发展的目的,从2003年起,我校的学生评优工作作了大胆的改进,在原有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多个个人、班级的单项奖,如:学习优秀奖、文体活动优秀奖、实践活动优秀奖、课堂纪律优秀班级奖、清洁卫生优秀班级奖等。评价项目的多元,表彰面的扩大,都产生了积极的激励效应。

(5)“周点评”、“月总结”,及时反馈信息。我校从2003年开始推行“周点评”、“月总结”,利用升国旗仪式和主题班会时间大力表扬校园好人好事、先进事迹、文明典型,为同学们树立身边的好榜样,并及时严格地批评、处理校园违纪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树正气,“杀”歪风,力促全校学风转变,得到了多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肯定。为做好这项工作,学生工作处专门印制了《学生工作“周点评”素材登记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突出表现情况登记表》和《后进生转化情况反馈表》。每学期在“周点评”、“月总结”中受到表扬的学生达500余人次,批评、处分违纪的学生只有100余人次。各年级还通过年级学生大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

三、建设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素质的学生。学校高度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特别重视年级组长、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做到“要求与培养并重,着眼长远发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坚持“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每期一总结,每年一表彰”,帮助老师们尽快提高水平。主要的做法有:

(一)以会议带动学习。我校坚持开好每周的学生工作例会、班主任例会和每年的德育工作会议,在进行常规工作布置的同时,增加了德育法规学习、德育问题研讨的内容,年级每周进行“班级管理经验交流”,这对于统一教育思想,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以学习促进工作。德育是面对个体差异大、工作量大的一项工作,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才能收到实效。为提高老师们的理论水平,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班主任理论讲座,以丰富班主任的教育理论知识,开阔思路。

(三)以研究促进提高。当前的德育工作,面临人的价值观日趋多元,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形势,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考验。如何解决德育工作中的新问题,如何能使老师的爱被学生真正“接受”,这些都是急需我们研究的课题。当前正在全国被推广的教育中的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给了我们启发,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经过反复调研,认真准备,从2003年开始,我们每学期组织两次“班主任工作个案研究”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沙龙、泛谈 ――提炼成功经验,专题会议交流―― 德育经验交流,专家现场点评――撰写论文,总结提高。由班主任老师把自己的经验、困惑和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基本实现了“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共同提高”的目标。目前,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探究”、集中研讨已蔚然成风,研、教互动,相得益彰。

(四)以评价推动发展。近年来,我校尝试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坚持通过任课教师访谈,学生评教,年级组、党支部考核等三个方面进行倾注爱心、工作到位、讲求艺术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在班主任队伍中评出“模范教师”、“德育标兵”、“优秀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单项奖”进行表彰。这一举措较好地调动了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树立了榜样,对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校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创设了竞争、合作、探究、研讨的良好氛围,使年轻班主任能尽快进入角色,迅速成长。现在的班主任队伍比较整齐,工作都能认真、负责,敬业精神较强,各班秩序稳定,师生关系融洽。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校的德育工作基本上把握了时代性,体现了规律性,富有一定创造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学生大多有较高的政治追求,初二有50%的学生自愿参加少年团校学习,高三有近60%的学生参加了党训班,每年学校发展共青团员600余人,共产党员15人左右。我校学生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1999年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全校学生同仇敌忾,但能与中央保持一致。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一中学生并不是简单的拍手称快,更多的是富于人性的同情和如何打击恐怖主义的冷静思考。在当前功利教育有所抬头的情形下,一中学生考虑的是民族的未来,或者如何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甚至整个“地球村”的利益的融合;我校学生有灵活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既富有传统特点,又富有时代气息。如学生提出的校园禁手机活动,采取了大面积的禁与部分申请登记使用相结合。禁止上网吧,不是简单的拒绝网络,学生倡导的是要“为头脑装上杀毒软件”,提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校有10余个学生社团,电视台、广播站、广告社、剧社、羽毛球俱乐部等社团汇聚了大量有兴趣、有热情、有特长的学生。1999年,我校学生就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全国第一部中学校园生活剧《雨后的天空》,湖南卫视、《三湘都市报》等省内多家媒体进行了追踪报道。人们评说:一中校园民主气氛浓厚,创造性思维活跃。

德与智是分不开的。以德益智,以智育人,以智载德是育人的基本规律。大家都很清楚,一个人如有了健全的人格,学习上就有了内驱力,学习的原动力就得到了保障。由于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我校学生“勤学、多思、好问、笃行”优良学风已基本形成。虽说我校最近几年高中招生的录取线在市里不是最高的,但同学们通过在我校的3年学习,效果是明显的。每年我校高考一次性通过二本线的占85%以上,录取率达99%。最近10年来,我校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夺得了28枚奖牌,有6位同学在全国和亚太地区创新大赛中获奖。我校董夏青青同学2002年以《 江河中的故乡 》一文荣获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00周年 ――“凤凰古城”征文比赛唯一的金奖,是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个。2002年,黄然同学在全省1000多名中学生中脱颖而出,作为湖南省唯一的代表在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上担任中国队护旗手。2004年,侯越同学荣获全国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杨竹箐同学荣获首届“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二人均将所获的数千元奖金捐给了学校贫困学生。

学校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今天的学生有什么样的素质,可以折射出明天是何种素质的公民。今天在考场上不作弊,明天便不会假公济私、营私舞弊,才会讲诚信;今天能按《中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自己,明天才能遵纪守法;今天能穿好校服,以校为荣,明天才会顾全大局,热爱祖国;今天能为赈灾捐款,爱护花鸟树木,愿意当学生干部,明天才会对人有爱心,对社会才会有使命感、责任感,才能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基础文明道德和基本行为规范上,从抓“吃好早饭来上学、关好门窗才离校”入手。学生的个人卫生做得干净、朴实,学校环境卫生做到了该有的有,该无的无。墙壁上无球印、脚印和人为污渍,公共场所难以听到脏话,校园整洁得像家居。教师有修养,学生有礼貌,师生有爱心。人们评价一中人有“三大”:大气、大方、大度,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个方面努力。

人生旅途漫漫,有苦酒人生,也有美酒人生,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因而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为未来的幸福喝好垫底的酒。我们重视这项工作,其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基于这一思考,这样才会使教育永远朝着太阳走。

第二篇:酒文学与人生

酒、文学、人生

一、西方文化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在西方文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古希腊人对酒神精神情有独钟,而从柏拉图开始到近代社会又对日神精神深爱有加,要构建绝对意志自由的尼采对日神精神独霸天下很是痛恨,对日神精神的化身上帝,发出了“上帝死了”的口号,大力度的高扬酒神精神。

一,希腊文化中的酒神精神悲剧精神

希腊文化和希腊精神是以浓郁的悲剧观念、悲剧意识为轴心而形成的悲剧文化和悲剧精神,它是希腊民族具有旺盛生命力并能深刻体认痛苦、超越悲观的源泉,是希腊民族精神的支柱和骄傲的资本。

而在希腊文化中,无论是酒神精神还是悲剧精神,它们都以高扬意志的坚强和生命的欢畅为主题。具体来说,悲剧精神是一种打不垮的“硬汉子精神”,是一种面对痛苦甚至死亡仍然能大笑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在对人生悲剧深刻体认基础上对人生悲剧的超越。从广义上讲希腊的悲剧艺术诞生于音乐精神(即酒神精神狭义上讲,希腊的悲剧艺术诞生于希腊文化的悲剧精神。从内容上讲,酒神精神暗含着悲剧精神,悲剧精神是酒神精神的一部分;从逻辑上讲,悲剧精神是酒神精神的必然,因为当悲剧甩掉颓废的外衣之后,就必然要用强力、“超人”的意志来充实自己,这样悲剧精神便走向了酒神精神。

古希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一开始就奠定了希腊民族的自豪感。它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半岛上,是联系欧亚两大洲的交通枢纽。这里气候温和,是种植葡萄、橄榄、麦类等作物的好地方。人类文化学学者曾把地中海文明的三大要素概括为麦、橄榄和酒。酒成了西方文明产生的三元素之一。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酒为什么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希腊人为什么创造出了自己特有的酒神狄奥尼索斯,酒为什么与西方的文学艺术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为什么酒不仅成为诺亚逃上方舟时的携带品,而且成为英雄本色的体现和众神的祭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酒和酒神精神经成了希腊人所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象征,成为希腊文明希腊人生命体味的载体和媒介。

希腊人有着过于旺盛的生命激情,有着强健的体魄,有着对自然过于敏锐的思考和洞察,同时希腊人也承受着各种自然灾害和命运之神的戏弄。一方面,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希腊民族的优越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命运之神的残酷无情,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以及生老病死等客观现实又使他们产生了不可名状的恐慌和痛苦,似乎大自然与命运之神赐给自己的优越并不能战胜同样出自大自然命运之神所赐予的厄运。一方面,作为人,作为世界的主人,他们要征服自然,获取人的尊严与伟岸;另一方面,作为众神的奴隶,他们又只能遭受神的奴役与玩弄,成为神和命运的弃儿。正是在这种十分悖谬而又十分合理的二律背反式的思考与抗争中,希腊人为了从生存的严酷现实中暂时超脱出来,一方面开始从现实的人生转向艺术的人生,徜徉在艺术的、审美的自由之境;另一方面又从现实的人生走向酒神狄奥尼索斯的醉境。在这里,一切冷峻的理智和严酷的存在都被狄奥尼索斯的狂醉冲刷得荡然无存,一切必然的、逻辑的、道德的、伦理的东西都被狄奥尼索斯的狂放所代替,个体生命洋溢在高度的欢畅和自由之中,人的生命获得了彻底的解放。

希腊人之所以喜欢悲剧艺术,之所以喜欢在悲剧艺术中观照人生,并不是悲观、堕落、自暴自弃的表现,而是为了在悲剧的崇高与伟大之中品味人类自身的不凡。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虽然在偶然或必然的抗争中毁灭了,但是作为人类的整体却在自然的更迭、循环中生生不息。同时,希腊人浓郁的悲剧观念和他们所信奉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特别易于感受到细微而深刻的痛苦,特别深刻地洞悉到了自然和历史的破坏力量,特别需要透过悲剧合唱队(即悲剧艺术的雏形)获得意志和安慰,透过艺术重新获得生命的体味。除上述有关希腊悲剧起源的阐释外,另据有关史料介绍,有些论者认为希腊悲剧起源于祭奠上的《酒神颂》,其内容大致为哀叹酒神狄奥尼索斯在尘世遭受的苦难与再生。与此相类的文字记载还有:希腊悲剧起源于阿提刻农村祭奠上死而复生事件的严肃表演。古代希腊原始部族都有祭祀植物神的仪式,仪式的主要内容是表现植物神死而复生的故事。这种仪式都与酒神狄奥尼索斯有着天然的联系。如果说人的天性是向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狂醉的,那么人们又为什么非要制造出一个阿波罗的法则来约束自己而作茧自缚?这似乎成了西方文化研究的永恒命题和诱惑。

可以说,希腊文化中的悲剧意识、悲剧观念和悲剧体味因素,决定了希腊人一定会选择肯定痛苦而又藐视痛苦,正视悲剧而又要超越悲剧的酒神精神;而酒神精神诞生以后,又责无旁贷地促使着希腊文化的悲剧观念和悲剧精神的深化。可以说,在整个希腊文化的流程中,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是相辅相承的。希腊人之所以热爱艺术,并不是为了寻求艺术的“庇护”,不是为了在艺术的港湾里获得休息,而是要通过艺术体认人生,品味痛苦,体验大自然的残酷和人类自身的伟岸。希腊人在自己的艺术作品、悲剧文化和狄奥尼索斯的狂醉中,发现与体味到的是自身的意志,在毁灭的痛苦与悲壮中发现的是自身的荣耀,在拉奥孔的剧痛中获得的是生命体验的快慰。

上帝赋予了他们强健的体魄,聪明的大脑和敏锐的感觉,同时也赐给他们战争、瘟疫和无穷无尽的灾难。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表现了希腊人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痛苦和惶惑: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从神那里得到启示,他的儿子注定要犯杀父娶母的滔天大罪。为免此祸他就咬牙抛弃了亲生儿子俄狄浦斯。俄狄浦斯被科恩托斯国王波吕玻斯所收养。俄狄浦斯长大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了自己的命运,赶快离开异乡逃到忒拜国,在路上与人争吵打死了一个老人,这老人刚好是他的生父。由于他猜破了人面狮身的司芬可斯妖怪的谜语,为忒拜国消除了灾难,被忒拜人民拥戴为国王,并按照当地风俗娶了前国王拉伊俄斯的遗孀为妻。最后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犯下杀父娶母的大罪,万般无奈之下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流放。这传说深深震撼着希腊人的心灵,似乎人类永远也逃不脱命运之神的魔爪。一个人无论你是个英雄还是一个庶民,你可以获得一时一事的胜利,可能得到暂时的成功,但最终这一切都不免卷进奔腾咆哮的命运之河而付之东流。人生仿佛乘着一叶扁舟在浩瀚无边、飓风时起的大海里航行,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你可能侥幸躲过了险滩,但你还可能遇到暗礁,随时都有船毁人亡的危险。

一个古老的传说更使希腊人五内俱焚:米达斯王在森林中长久地追逐智慧的森林之神西勒诺斯(即狄奥尼索斯的伴侣),最后西勒诺斯落入了米达斯王之手。这位国王问他:对人类来说最大的善是什么?西勒诺斯回答说,可怜的朝生暮死的人类,为什么一定要我说出你们最好不要知道的事情呢?最好的事情是不要出生,次好的事情则是早点死去。面对这样一种事实,这样一种困惑,希腊人难免会惶惑不安。自豪感和被命运戏弄时所产生的陌生感,征服自然的自信心和面对自然时所产生的茫茫然同时占据着他们的心灵。当自豪感和自信心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希腊人决心去做自然、命运的主人;当大自然过分强大和命运之神过于桀骜不驯使得主人做不成的时候,希腊人感到手足无措。当他们处于酒神祭祀仪式的极度醉狂的时候,处于《酒神颂》展示的热烈景象之中的时候,处于丰收季节痛饮美酒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没了生命的担忧,没了理智骚扰的苦恼;在人羊神的狂欢劲舞的节奏中获得了心灵的快慰,在如痴如醉的《酒神颂》的祈祷中获得了生命的高扬,往日的痛苦和阿波罗的法则均被涤荡一空。这样,希腊的悲剧艺术便诞生了,希腊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所孕育的悲剧精神也就诞生了,有一半的生命生活在现实中,另一半的生命生活在艺术(即悲剧艺术)中;一半的生命生活在阿波罗严格的法则之下,一半的生命生活在狄奥尼索斯精神支配下的狂放之中。当在阿波罗严格的法则之下亦步亦趋的时候,他们感到拘谨、痛苦、茫然和不安;当来到酒神死而复生的庄严神圣的祈祷场所的时候,他们便感到获得了解放和自由。

因此,比较之下,希腊人更喜欢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支配下的醉狂和无羁,更加崇仰由狄奥尼索斯精神支配的悲剧艺术。悲剧是人的生命力和自然命运搏击而孕育出的产儿,悲剧艺术洞悉了生命的底蕴,悲剧艺术是由生命之血和情感之泪编织而成的,是由意志和毅力融会的结果,它是人类自我观照、自我体认、自我高扬的结晶。希腊人太清醒了,以至于他们不能回避悲剧也不能没有悲剧;希腊人太痛苦了,以至于他们须臾不可无酒,也不可没有狄奥尼索斯式的醉狂。一方面,希腊人渴望在悲剧艺术和悲剧观念中体味自身的价值、生命的沉浮和无穷无尽的欢乐与痛苦(如自然灾害、战争、瘟疫等方面的痛苦,以及来之于他们对自己境遇清醒的认识所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他们还要把这种清醒的认识和深沉的体味再转化为悲剧,品味悲剧艺术的痛苦。

二,尼采高扬狄奥尼索斯精神(酒神精神)反对阿波罗精神(理性精神)

现代哲学的开端就是哲学危机的开始,尼采最具代表性,他倡导“一切价值之重估”,高扬狄奥尼索斯精神(酒神精神),反对阿波罗精神(理性精神)。他认为,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而酒神精神心灵的一种至深的本能,酒神状态是整个情绪系统的激动亢奋,醉是酒神精神在日常中的表现,音乐是酒神精神在艺术中的表现。数理说揭示了自性原型的规范作用,表情说强调了自由意志的勃发倾向,为音乐作品的产生提供了心理依据。尼采宣称,没有什么精神,也没有什么理性、思维、意识、灵魂、真理,他把这一切全都斥为无用的虚构。尼采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颠覆现代性的颓废的精神,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解放人的生命力,或者说,恢复一种“神精神希腊神话中,酒神象征的是醉狂、激情、音乐、想象、生命、本能、矛盾。尼采借用“酒神精神”所表示的,是对生命的肯定,是一种“把生命的全部丰富的对立物都包容在自身之中”的“解放了的精神”,用以摆脱理性与道德的限制,打破一切法则的束缚,以回到他所吁求的俄狄尼索斯的情态,即“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1] 334他斥传统为虚妄,反对任何形式的决定论,宣称上帝死了。这是因为:

1.理性的绝对化就是日神精神的绝对化

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试图通过可靠的途径(比如严密的逻辑推论)找到世界的最后原因和终极本质,水火土气、原子、理念、绝对精神就是它的初期表征。在这种思辨的追寻中的确曾经取得过重大的成就,因此人们把理性看作是终极的、绝对的、永恒的。一切都建立在理性之上,就连人的本质也由理性来界定,而被称为“理性的动物”。现代人认为,人们一直在围绕理性建立着虽不可能存在但仍为之努力不懈的理性世界。这是一种高贵的、超越性的目标,企图把一切都包容进去,力求一劳永逸地建立人类文化的万年基业。

这样一种理性的热望甚至是理性的迷狂,在文艺复兴及以后的历史的催化下变本加厉地发展。理性这种关于最高和最终的科学,享受着文化王国皇后的荣誉,“它的精神决定了一切其它科学所提供的知识的最终意义”。“文艺复兴时期重新活跃起来的哲学也接受了这一观点;它甚至相信,它已经发现了一种真正的、普遍的方法,通过运用这种方法,一种在形而上学中达到顶点的系统哲学能够被构造出来,从而真正建成哲学的千年王国。”[2]这种思想可以在18世纪人们高昂的时代热诚中,在席勒——贝多芬辉煌的“欢乐颂”中,在黑格尔宏伟的思辨大厦的完成中找到不朽精神的充足论据。理性绝对化了,因而也异化了,它越出了自己的有效范围,离开了有所能为的土壤,走向无所不能的神话,走向僭越,也就走向了悲剧。理性因此倍受攻击,千孔百疮,开始了被西方思想家看作是孤魂野鬼式的飘荡,到今天仍还未能回到恰当的定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的失落。”

遗憾的是,理性无所不能的神话只是一种假定。从外在方面看,实证科学在理论上、实践上不断获得的巨大成功同理性的一再失败形成鲜明的反差,引起了普遍的深思和反叛。从内在方面看,理性过分的拔高使得它离真实的现实越来越远,也使人们对这种虚幻设计和概念游戏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厌倦、抗议甚至逆反情绪。现代哲学与相对应的主旨就是返古和归真——寻求真实,不加任何掩饰的真实。胡塞尔提出Lebenswelt(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的Lebensform(生活形式)和the way of Living以及海德格尔对本真世界的追求,表明哲学只有在真实之中面对本真的存在体会真实存在(佛说真如)的意义。

尼采认为,人类在理性这个透明的玻璃瓶内走了几千年弯路,似乎看到了光明,却永远找不到出路。其原因就在于,首先,理性意味着对世界的总体把握,要求统一性、整体性。但这种冠冕堂皇的要求却是一种虚伪的专制,它淡化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同时,这种大一统容忍并且鼓励由一种虚幻假定向另一种虚幻假定无休止的转换;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它鼓励了对众多以差异为标志的存在理由的无情而“合理”的剥夺,成为理性专制、思想禁锢的文化暴政的崇高借口。尼采首先对此开战,他认为几千年来凡经传统哲学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的木乃伊,他对西方一切价值之重估成了西方哲学危机的前奏和定音鼓。胡塞尔把实证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哲学危机直接划归理性的僭越。而在海德格尔看来,作为理性核心的逻辑和以逻辑为支撑的科学主义,虽然曾一度被捧为价值的典范,但它的力量其实非常有限,真实世界远非逻辑能够包容。

经海德格尔考证,人被定义为理性的动物(animal rationale),是西方由古希腊向古罗马文化转变过程中的一场灾难性的误解,因为ratio一词其本意是“计算”,“ratio原本只是古罗马商业用语中的一个词汇,早在希腊思想向罗马认识转换时就已经被西塞罗所采用”[3]。这样,人的本质就被降为计算思维(caculating thinking),远离了反思(reflecting thinking)这一真正的本质。科学技术这种计算体系随之膨胀成评判一切的标准,包括人的意志、自由、灵魂。

西方哲学的危机首先就产生于对理性和科学的盲从与迷信。科学以纯粹的客观性为目标,也以此自高于其它文化形式,这本身没有什么可诟病之处。但科学主义或纯客观主义把这一点极端化、终极化,使科学乃至以科学为坐标的现实文化丧失了生活的意义。胡塞尔对此看得十分真切:“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的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的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实证科学正是在原则上排斥了一个在我们不幸的时代中,人面对命运攸关的根本变革所必须立即作出回答的问题:探问整个人生有无意义。”[4]科学主义排斥了主观方面的价值问题、意义问题。正如大物理学家海森堡所说,现代物理学家正在加深一种危险,使人们接受一种关于世界的看法,却不知道这种看法只是物理学家的世界。不幸的是,人们对一元化思维方式的弊端全然不察,由此最终产生了现代的信仰危机、文化危机。

2.人的价值和地位的下降

从古希腊的哲学觉醒时,人就被看作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把人们的视线从天上拉回到地上的自我以及自我的德性、灵魂,弘扬“认识你自己”的主体理性精神,唤起人的自我主体意识。至此,人被看作世间奇特的存在物。到文艺复兴这一以人道反神道、以人权代替神权的特定历史时期,人的地位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人被视为宇宙的精华、万物之灵长,人成了自然界的主人,乃至一切存在物的拥有者。这一成果被理性主义以哲学的形式固定下来,到德国唯心主义而功德圆满。从康德“人为自然立法”的先验论,经费希特“自我设定”的绝对主体学说,到黑格尔“绝对精神”的集大成,人的地位和价值被一步步拔高,几乎成了哲学本身,那么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危机自然成了或至少带出了哲学的危机。

人的地位和价值最先与神的地位面临了共同的挑战。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在毁坏世俗神权的同时,也破坏以地球和地球上的人为中心的无上尊严,人以及人所在的位置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众多星球、众多存在物中的一种而已,只是在哥白尼时代尚未得出这个仅隔一步之遥的结论。尔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一边将自然神论驱逐到目的论的最后堡垒中,一边把人的优越意识撕个粉碎,人并不是直接由神造出来体现神的大全的高级存在物,而只是与虫子鸟兽同宗同源的“某物”。“太阳中心说”与“生物进化论”剥去了人的地位和价值尊崇的外衣,使之逐渐下降。

上世纪末,从叔本华、尼采开始的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多角度多层次地动摇了人的地位和价值。弗洛伊德通过对潜意识的精神分析,从内部揭示了人的存在不过是受“原欲”(Libido)支配的,处在冲动与压抑中的自然人格被分裂的可怜虫。存在主义认为,人被莫名其妙地抛入了这个世界,因此人的存在是非决定论的、荒唐的、无意义的;人的本真存在不是堂皇的理智状态,而是处于新旧意欲交替、烦恼、畏惧以及死亡的阴影之中的。以“解构”为标志的后现代主义更把上述种种彻底化以至虚无化。其相应理论(如果还剩下什么理论的话)就是反中心论(decentrism),反对男权中心、理性中心以及人类中心。继“上帝死了”之后甚至在文艺作品中发现“人死了”。按照德里达所说“中心不在现存在(present-being)的形式之中,”[5]那么“人”这个传统的文化中心(所以称作“人文”)这时彻底成了“空场”。

三,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酒神精神的扬酒神精神抑日神精神

尼采非常崇尚古希腊民族。在他看来,无论从生理还是从种族的角度看,希腊人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的眼睛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准确可靠的造型能力,他们对色彩具有真诚明快的爱好,..他们的梦也有一种线条、轮廓、颜色、布局的逻辑因果关系,一种与他们最优秀的浮雕相似的舞台效果。”这些完美性使我们把“做梦的希腊人看作许多荷马,又把荷马看作一个做梦的希腊人”。其次从心理学角度看,希腊这个民族对苦难和痛苦“如此敏感,其欲望如此热烈,如此特别容易痛苦,如果人生不是被一种更高的光辉所普照,在他们的众神身上显示给他们,他们能有什么旁的办法忍受这人生呢?从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出发,尼采要在古希腊神话里揭示人生的奥秘,并为人类寻找生存的根据。他将自己的研究对象锁定在酒神和日神身上。酒神狄奥尼索斯是掌管农事之神,主要掌管土地沃力、植物、葡萄种植、酿酒业等农事。其传奇式的出生,让尼采生发出许多意义来。狄奥尼索斯就是“宙斯跛脚”的意思,相传宙斯爱上了年轻美貌的忒拜王之女塞墨勒,便下凡与其幽会,并孕育狄奥尼索斯。这事被“醋缸子”天后赫拉知道,她便扮成国王的保姆引诱塞墨勒说出了情人的名字,然后设计,使宙斯在与塞墨勒的聚会中现了真身。结果,塞墨勒被宙斯的雷电击中焚身而亡。情急之下,宙斯从母腹中取出胎儿,缝进自己的大腿里,因而变成了瘸子。又据传说,宙斯化为地蛇与冥后佩尔塞福涅幽会,生一婴儿叫扎格琉斯。赫拉知道后大怒,命提坦巨神毁掉这个婴儿,结果,化为小山羊的扎格琉斯被诸神撕成碎片,只有心脏被雅典娜救走。狄奥尼索斯出生后,被人代养,时刻遭受着赫拉的迫害,长大后,入冥府找到母亲,并被送往奥林匹斯山,成为诸大神中最小的一个。在古希腊的荷马时代,狄奥尼索斯只是平民崇拜的对象,他教人酿酒、种植,创造奇迹,他或化作羊、牛、狮、豹等动物形状,或使酒、牛奶、蜂蜜不断地涌出地面。他在船桅上挂满葡萄藤和常青藤,化作雄狮和牝熊,战胜凶恶的海盗。他有时又能通过将人致疯、撕碎的方式达到报复的目的。

崇拜狄奥尼索斯与古代的狂欢仪式有密切的关系,其庆典具有秘密仪式的特点,参加者忘记平常的禁忌,极度迷狂时,甚至撕碎儿童或小动物吞噬,人们相信此举就是与酒神共进圣餐。在德尔斐,他与阿波罗同受敬拜,由于他同植物的关系密切,又被视为死而复生的大自然之神。作为富饶之神的标征,他的形象与牛和羊不无关系,有时还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1871年在尼采《悲剧的诞生》中,首次对狄奥尼索斯现象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赋予这一神话原型形而上的意义。作为酒神概念或酒神精神,狄奥尼索斯表征着人身上一种巨大的原始的生命力,一种忘我、冲动、迷狂,一种生命“毁灭———创造”的永恒循环。毁灭和个体生命的解体。解体后的生命又被创新组合,成为新的生命的个体。就如同狄奥尼索斯被神撕成碎片后的再生。人在酒神精神的支配下,充满着幸福和狂喜,一切原始的冲动都得到解放,而不受任何理性观念和原则的束缚,这是生命力最强烈的感受,此时个人的生命与世界的生命融为一体。

真正让尼采激动不已和心醉神迷的是人们在纪念酒神时的种种表现:随着原始人群和民族酒神激情的苏醒和高涨,人逐渐进入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人的身份消失了,与自然的藩篱拆开了,所有人都在醉意朦胧中飘飘然,在幻化中进入艺术的镜像,“人不再是艺术家,而成为艺术品:整个大自然的艺术能力,以太一的极乐满足为目的,在这里透过醉的颤栗显示出来了。人,这最珍贵的粘土,最珍贵的大理石,在这里被捏制和雕琢,而应和着酒神的宇宙艺术家的斧凿声..”【1】

在古希腊语言学中,尼采还发现了一个与酒神狄奥尼索斯个性相反的神,那就是太阳神阿波罗。它司掌着文艺、预言、迁徙、航海、医学、畜牧等职。他的别称叫“福玻斯”,意为“洁净”、“光明”“预言”等,他也是音乐之神,是缪斯女神之首领。阿波罗是一切造型力量之神,同时也是预言之神,他依靠其自身的权力和禀赋,支配着人的内心幻想世界的美丽外观,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完美、和谐的梦幻世界。作为光明之神的阿波罗,更代表着人的理性和静穆,他总使自已免受刺激,即使激动和发怒,仍然保持着美丽光辉的尊严,日神本身理应被看作个体化原理的壮丽的神圣形象,他的表情和目光向我们表现了外观的全部喜悦、智慧及其美丽。

由于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尼采给酒神和日神设置了一个二元对立关系,给我们展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二元对立的世界。在他看来,二者根据各自的原则存在于早期希腊文化中,日神艺术的冲动产生了梦境的艺术家,酒神艺术的冲动产生了迷狂的艺术家,前者借外观的幻觉肯定和美化了个体生命,后者则靠生命意志毁灭和否定了个体生命,使它们在对立统一中实现历史的自我否定和发展,并在美学和形而上的意义上得到升华。

在尼采看来,日神和酒神在希腊艺术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根源和目的上看,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日神阿波罗代表造型艺术,酒神狄奥尼索斯则代表非造型的音乐艺术;二者代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阿波罗代表着梦幻世界,狄奥尼索斯代表着沉醉的世界;二者对人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阿波罗精神使人在审视自已梦幻世界的美丽外形时产生一种恬静而深沉的快乐,他使人更注意于和谐、限制和哲学的冷静。而狄奥尼索斯精神则使人迷醉、疯狂、忘我;由于每个人在本能上都可做梦,而且每个人的每个梦都是不同的,所以,阿波罗代表的是个体原理,它肯定和美化了个体生命;而当人处在“醉”的状态时,他在宣泄本能时忘记了文明赋予他的一切差别,包括职业、性别、身份等,这时人趋向于一般和统一,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正是一般性原理,它毁灭和否定了个体生命。从心理学角度看,阿波罗代表着理性、规范和秩序,人在此时心理相对比较平和与稳定;而狄奥尼索斯则使人在神秘的仪式中体验到生命意志的原始本能的冲动,人在此时是“情绪总激动和总释放”,痛苦和狂喜交织在一起,人在疯狂宣泄的过程中产生了解除个体束缚、回归本真自我的神秘体验。从他们与叔本华的关系上看,他们都是从艺术的角度阐释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但反映的角度不同。阿波罗反映的是“表象世界”,狄奥尼索斯则反映的是“意志的世界”。“意志的世界”比“表象世界”更原始、更根本,它是创造的动力。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苦难,这苦难是永难消除的。尼采并不否认人生的苦难,只是他觉得,这苦难可以在酒神和日神的统一中升华为艺术幻象,使人在生命的悲剧中获得美学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在希腊神话中,残忍、恐怖的悲剧情景随处可见。泰坦巨神之间的残酷厮杀,反映了大自然的原始暴力。为了自已的生存而吞食儿子的宙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偷来智慧之火而自已却忍受着被兀鹰啄心的苦难,还有俄狄浦斯,因为自已的聪明而落了个弑父娶母的悲剧。希腊人明白,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断不能战胜来自命运的苦难和悲痛。因而,为了能够活下来,以避免生存的恐怖和可怕,他们就安排了奥林匹斯诸神的存在,并用神的光辉梦境来克服人生的苦难。在这世界本体的“自在之物”的背后,依然包含着存在与生成、一与多等矛盾。就像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毁灭和再生那样,他的存在是一,而当他被撕成碎片时,是多,这个多中孕育着生命的创造和再生。同样,酒神和日神这两个生命的原始动力,也是“从自然本身迸发出来的。”它无需人间艺术家的中介就能以“直接的方式得到满足”,无论梦的形象,还是醉的现实,都是人的本能,因此与人的艺术修养和智力水平等个性因素没什么关系。艺术家只是对来自于人的生命本能的这两种精神状况的模仿,或是日神的艺术家,或是酒神的艺术家。原始艺术就是原始人对自己“梦”和“醉”的本能的模仿,这种模仿几乎是本能的,他往往是神与人、梦幻和癫狂、我在与它在的混同。

显然,尼采通过古希腊神话,以美学的形式克服扬弃了叔本华的哲学。在尼采看来,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在镜子里映照着奥林匹斯山神的活动,而当人在艺术中,也就好像在镜子里,人和神就达到了统一。这样,尼采就通过日神的存在为人的生命意志的合理性作了有效的论证。“众神就这样为人的生活辩护,其方式是它们自己来过同一种生活。”既然生命的存在是合乎神性的,那么人就不必惧怕生命的死亡、悲叹生命的短暂。人,作为生命的存在物,不是在老想着死的问题,而是“渴望活下去,哪怕是作为一个奴隶活下去”,在日神阶段,生命“意志”有着强烈的生存欲望,以致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切有利于生命存在和壮大的活动都应当被视为人类最正当的权利。

由此看来,古希腊人的日神文化,是尼采以神的自然形态来肯定人的自然生命的文化,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生活,是希腊人倾心向往的理想生活,它是希腊人的梦。日神文化,是希腊人用以克服自身苦难的文化,艺术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奥林匹斯诸神的美满的境界,“希腊人的‘意志’用这种美的映照来对抗那种与痛苦的智慧相关的艺术才能,而作为它获胜的纪念碑,我们面前巍然矗立着素朴艺术家荷马”。日神文化,更是克服悲观、肯定人生存价值的文化。人神的统一导致生存与生命的统一,人不再为自己的生存而悲观,而是“渴望活下去”,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人生的最根本的价值。酒神文化,更是调节酒神冲动的文化,由于二者都是根源于人的本性的冲动,而且酒神冲动比日神冲动更原始、更根本,所以,日神并没有消灭酒神的力量,它只是试图用理性把酒神冲动控制在确定的秩序中。日神文化,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快乐文化。希腊人就是在日神和酒神的对立统一中生存和发展,从酒神冲动支配的“青铜”时代到日神冲动支配着的荷马时代,当酒神激流再一次淹没了日神时,日神又一次遭到了扬弃;日神在抗拒酒神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形成了刻板威严的多立克国家和多立克艺术。然而,这并不是希腊艺术冲动的顶点和目标,因为在它之后还有更高尚、更珍贵的阿提卡悲剧和戏剧酒神颂歌的出现,它们是酒神和日神相互斗争相互融合的产物。希腊神话蕴育了尼采的悲剧精神,尼采却在悲剧中升华了古希腊神话,使它成为一个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一种艺术的幻象,一种生存的状态,尼采由此走向了“超人”。

在《悲剧的诞生》中,苏格拉底文化成为科学精神的理想和原型,因为苏格拉底“相信万物的本性是可以穷究的,认为知识和认识具有万灵药的效力,而错误乃是邪恶本身。„„从苏格拉底开始,概念、判断和推理的程序就被尊崇为最高的活动和最值得赞赏的自然禀赋,凌驾于人的所有其他能力之上”。【6】这种理论乐观主义基于对理性的绝对信仰之上,宣称能够凭藉科学精神达于存在的核心。就此而言,苏格拉底文化乃是艺术的对立面:“任何人只要回想一下这种彻底地向前奔突的科学精神的直接后果,就会立刻看到,神话是如何被它毁灭的,诗又是如何通过这一毁灭而被逐出了它那天然的、理想的土壤,如今已经无家可归了。”【6】正是这一无情的过程导致了高贵的悲剧文化的最终沦亡。在悲剧文化中,酒神精神神原本是互相结合的(“酒神说着日神的语言,而日神最终也说着酒神的语言”【6】。日神精神沉湎于美的外观、美的幻觉,达成静穆、和谐的清明之境,其个体化和差异性原则对酒神精神的毁灭冲动产生一种平衡作用。日神精神只能在与酒神精神的共存中彰显其意义(“看吧!离开了酒神,日神就无法生存!‘泰坦’和‘野蛮’因素最终与日神因素同样必要!”【6】,它不是涵盖一切的绝对原则,不是苏格拉底意义上的理性,甚至不是理性的等价物。因此,当苏格拉底藉由理性主义毁灭悲剧文化的时候,他就不仅扼杀了狂纵不羁的酒神精神,而且也扼杀了晴朗光辉的日神精神。在苏格拉底文化与悲剧文化的对立图景中,尼采觉察到一个巨大的悖论,一种意味深长的辩证法:乐观主义是悲观的,悲观主义却是乐观的。苏格拉底文化塑造了乐观、执著的启蒙精神,同时也否定了跃动不息的生命能量;相反,悲剧文化对世界虽有一种悲观主义的领悟,但却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慰藉:“我们在短暂的瞬间真的变成了原始生灵本身,感觉到它那按捺不住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喜悦。”【6】神生存的恐怖、痛苦、丑陋和毁灭,以其神秘的自弃和不羁的灵感洞悉了深不可测的生存核心。在纵情狂恣、兴奋入迷的醉境中,酒神精神超越了个体化原则,超越了自我意志,产生出与原始自然合一的深刻喜悦,从而表达了对生命的沛然活力和自发创造性的终极肯定。

人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离不开日神精神的规范,规范对我们的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一直在强调法治社会,市场经济的规范化。但是过度的规范使人成为了机械,没有了人类自身的活气和灵性,真的是生不如死。米达斯王问道,对人类来说最大的善是什么?西勒诺斯回答说,可怜的朝生暮死的人类,为什么一定要我说出你们最好不要知道的事情呢?最好的事情是不要出生,次好的事情则是早点死去。所以要颠覆现代性的颓废的精神,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解放人的生命力,或者说,恢复一种“精神酒神象征的是醉狂、激情、音乐、想象、生命、本能、矛盾。尼采借用“酒神精神”所表示的,是对生命的肯定,是一种“把生命的全部丰富的对立物都包容在自身之中”的“解放了的精神”,用以摆脱理性与道德的限制,打破一切法则的束缚,以回到他所吁求的俄狄尼索斯的情态,即“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

第三篇:让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学生演讲稿

让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学生演讲稿

所谓“习惯”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等,“好习惯”顾名思义,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为你们的健康成长奠基;我校实施了“三好习惯”培养方案。

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巨大!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尊敬的、堪称美德典范的总统,他的诚实故事家喻户晓。他从小看得最多的一本书,是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与人交谈和相处时必须遵循的文明礼貌规则110条》。好习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总统和一个伟大的人。

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仍坚持每天演算数学题,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达尔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

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好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那么,不良的行为习惯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

2011年6月7日上午9时20分,一位来自贵阳市白云区的考生,行色匆匆奔跑至瑞金路的贵州省实验中学考场,却被拒之门外,此时距开考已经过去了 20分钟。迟到的考生无奈地哭着离开考场。泪水,值得同情;规则,必须遵守。“守时”,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格修养。不能小看“迟到”这件事,中国科学院资中筠女士的父亲(金融专家)资耀华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失败从迟到开始。由此可见,一种好的行为习惯小到对一个人,大到对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初中阶段是一生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要严格按照《三好习惯》的要求约束自己,在行为方面:举止文明。不打架斗欧,不说粗话、脏话。使用礼貌语言;尊重老师,见面主动打招呼或问好。与老师谈话要起立,向老师递东西要用双手;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讽刺、挖苦同学,不欺侮同学,不称呼侮辱性绰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讲究社会公德,不乱涂乱刻,不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学习上:上课全神贯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踊跃发言,主动思维;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书写规范、工整。在生活上:人人自立自理,热爱生活,文明就餐,安静就寝,保持身心健康。

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成长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帮助我们走向成功,成就我们精彩人生。

第四篇:职业学校学生演讲稿—让技能成就人生

让技能成就人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致辞的题目是《让技能成就人生》。

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你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我最需要的是金钱,或许有人会说,我最需要的是有一份又轻松,且能获得高薪的工作,然而,我觉得最最需要的却是拥有丰富的知

识,拥有扎实的技能。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的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新科技的产业突飞猛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日新月异,人才供求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深感到,没有知识不行,没有技能更不行。

选择了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的你。也许你在校已经两年、一年或几个月,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你应该领悟到:要想立足于社会,必须拥有技能。这两年,大家目睹了我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火爆、抢手,尤其是那些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学生供不应求。

我校历届毕业的学生,有在沿海地区工作的、也有本地工作的,07级去年到江苏的同学,走上实习岗位不到半年,有几位已经成为车间班长或办公室文职人员,月工资最高的达到了2700元,09级风电专业部分到酒泉中材科技风电叶片制造公司的同学,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能、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有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其它的还有瓜州本地、包头、连云港、上海等地的,只要是能吃苦耐劳、有一定技能的,现在都有着一份很好的工作。

同学们,你们在职业学校的三年,是你求真知、学做人、练技能的三年;更是你把知识与技能充分相结合的三年。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这样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职业学校行为规范。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多为他人着想,为建立和谐班级、和谐学校、和谐社会做出成绩。热爱专业,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技能,掌握技能,不断创新,用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思考和解决问题,把自己锻炼成“技能精、作风硬、效率高”的技能型人才。把我校能鉴定的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风电检修员、电焊工等达到中级水平。身体是干事业的本钱。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强壮的体魄不行。我们在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能训练,增强体质,以适应你以后工作的需要。

同学们: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一,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话比不上一次行动。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就是根本。有位哲人说得好:“要想成为永久的常青树,第一要素就是修炼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技能。同学们,要适应这个社会,最主要的就是靠技能。为了今天,我们要掌握技能,为了明天,我们更要练就技能。我们为技能而学,为技能而练。一个人有了技能,他就可以拥有事业,拥有明天,拥有一切!

谢谢大家!

第五篇:让学生的人生之路更美好

让学生的人生之路更美好

——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学教授杨眉

成年人要坚守自己的伦理底线,做好表率

中国教师报:我们知道,您做了20多年的学生心理咨询,除了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还有哪些是学生咨询比较多的呢?

杨眉:近年来,来咨询的同学中有关违法而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多了起来,这些案例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当事人在某个诱惑面前几乎是不假思索就做出了错误的(违反道德或违法)的决定,一段时间后他就不得不为原先的决定付出代价:物质的如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精神的则是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我所见到的有:焦虑倾向、抑郁倾向、强迫倾向和恐惧症。

中国教师报:您所说的情况看来必须引起重视了,从您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走错了道路,他们是受了哪些因素影响呢?

杨眉:这不是青年学生个人的问题,现实社会中就存在着很多坏榜样,如腐败现象等,成年人都觉得自己所做的错事算不了什么,又怎么可以只要求学生?2006年,一名在青少年当中非常有影响的80后作者被法院终审认定“抄袭”,这名年轻作者也承认抄袭,但却拒绝道歉。作为年轻人,犯点错误,走些弯路,可以理解。但在这个事件过后,中国作家协会竟批准这名80后作家入会,这就是成人的问题了。这可以说最基本的底线伦理被打破了,成年人都没有自己的道德标准,给青少年做出了这样的榜样,还能要求学生怎么做呢?

因此,成年人要首先讲道德,而道德具有相当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术语叫做集体无意识,我们不仅有生物性遗传,还有社会性遗传,社会性遗传就包括道德价值观的一些本能反应,全世界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比较成熟的良知系统。最可以证明这点的就是:很多人做了坏事,都会为自己辩护,而这些人在做坏事之前,也要做思想斗争,为自己寻找理由,等等。

如果一个学生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良知系统,再加上父母和老师的后天教育和榜样作用,那他在做坏事的时候,就会心虚,会有道德焦虑。这样的社会,才是健康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做坏事,不觉得心虚和可耻,社会上权威的机构也是非不分,那这个社会的道德标准肯定出了问题。所以说,成年人要坚守自己的伦理底线,要为青少年做出表率。

遵守道德是双赢,是个人和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国教师报:看来,个别学生之所以走上了弯路甚至不归路,成年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杨眉:每一次听着学生因为一念之差而做出违法选择并最终导致严重心理问题的叙述时,我的感受往往都是震惊加极度困惑,咨询结束后再思考这个问题时,常常会油然而生一种悲愤,我头脑中始终萦绕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父母做什么去了?!他们以往的老师做什么去了?!

因为如果他的家庭教育好,使他具备良好的道德感,那么在他想做错事时,他的道德焦虑就会自动产生一种对自身的恶念的抑制作用;如果他小学、中学时的老师教育得好,那么他就会有法制观念,在他想要作恶时,他的法制观念又会条件反射般制约他的行为。所以,想要一个青年人不走无法回头的弯路,其实并不难,只要具备两条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或其中的任何一条。

中国教师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如现在的孩子难教等抱怨,在我们的印象中,道德教育往往过于枯燥,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呢?

杨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大的环境,个人是很难去改变的。作为教师,只能从小的环境着手。

由于道德有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也由于心理健康包含了道德健康的内容,因此我的心理学课堂常常会涉及到道德教育,比如有关诚信、责任感、教养、慎独、感恩、合作、利他、共情以及公民意识等,我的这部分内容学生容易接受的最关键原因在于,我让学生知道:遵守道德是双赢,是个人和社会能够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比如谈诚信的重要性时,我告诉学生,一个人如果说话不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都不兑现,他就威胁到了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安全感。和这样的人相处,会让人心里没有底,因此别人就不敢和他建立持续发展的关系。相反,一个信守诺言的人,不仅可以满足别人的安全需要而且也可以满足别人的自尊需要,使别人和他相处时很放心和安心。除了双赢之外,遵守道德也是我们可以保持良好心情的前提之一。

另外,我也告诉学生,只有讲道德守法律,才不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在看报纸或电视的时候,常有报道说某某在逃犯,被抓住之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松了一口气,可以睡个安稳觉了,那是因为内在的良知系统会让在逃犯不舒服。所以说,如果你做了违反道德或者违法的事情,个人首先会觉得难受,不踏实,天天惴惴不安,自己就破坏了自己的安全感。这就是违反道德和法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就是从这些角度告诉学生,不遵守道德,自己要付出什么代价,以及遵守道德,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而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觉得这些都是他们自己需要的,不是我强加的。目前的德育教育总是要学生怎么样去做,但是学生正好又处于青春期,你越要他这么做,他就越不这样做,越反叛。现在我告诉他,这是你需要的,你拥有了,将终身受益;没有的话,又会遇到怎样的坏处,学生自然就会接受了。

学生是向善、向上,无限发展的

中国教师报:可以看出,您对学生的成长始终抱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那在您的眼里,学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杨眉:这涉及到怎么看待人性的问题。我始终认为,人是善恶并存的,但是善比恶要大很多,不然社会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了。即使这样,恶也是需要约束的,德育要做的就是约束人的恶,同时发扬人的善,这是很伟大的事情。因为这对于个人、社会乃至世界的持续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一名教师有了这样的信念,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提高讲课的效果。

对于学生,我坚信他们是向善和向上的,并且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这样,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就总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把这些优点发掘出来,让学生变得更加美好。相反,如果我相信学生是恶的,是需要管制的,那样的话,我就会天天盯着学生的缺点,而一个总是盯着学生缺点的老师,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最多教育出一个好的奴隶,但是教不出一个真正的人。

中国教师报:能结合您个人的教学经历,具体谈谈吗?

杨眉:我秉持人本主义哲学观,相信学生有无限发展和向上的潜能,因此,我的课堂不搞满堂灌,而是尊重并信赖学生的自主性,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式教学”(这是西方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倡的)在帮助学生发现并调动自身潜能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学生变得更自由,更自然而且更自立。对我而言,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向学生学、向书本学、向教学过程学、同时也向自己学。这样的教学对我和学生都是一种享受。

做老师的相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潜能,操作上就会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发现和发掘优点。比如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生每一个细小的优点,我都要表扬出来。学生的每次作业都会有分享,因为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会有一两处特别闪光的地方。我在与学生分享某个同学的作业时,只朗读内容,不说名字,这样大家就会觉得周围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那个范文的作者,觉得每个人都值得自己学习。又比如说,如果我了解到某个学生有了某种困惑,我就会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话,这个学生也会觉得,这个困惑不止是我一个人有的。

中国教师报: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于学生的成长,您有哪些建议?

杨眉:目前很多地方从初中开始就设有心理课程,许多心理老师的课堂也是非常活跃,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活动太多,有点流于形式了,热闹过后,实际上有很多知识学生并没有记住。另外,有很多东西不是心理课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要有育人的意识。

学生只有明白了人生道理,他才会有好好学习的动力和动机。我曾了解到,有位在重点中学普通班上语文课的班主任老师,在高考之前,她并不是单纯地教高考的题目,让学生做练习,而是在复习的时候,经常让学生接触一些关于人生的思考,例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等问题。刚开始学生也是很反感,因为这些离高考太远了,但这位老师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坚持着。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经过思考,学习上突然变得很积极,结果其他功课都上来了。那是因为这些学生明白,过去学习是我为别人学,为父母学,现在是我为自己学,变成了自己的需要,因此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整体的成绩自然就都上来了。

因此,如果我们的老师让学生觉得学习是生活当中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那么,学生一方面就会觉得学习很好,另一方面也会觉得很快乐,就能够享受学习了。

教师要与学生同行,一同体验青春的美好

中国教师报:按您的理解,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杨眉:我认为,教与学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陪伴的关系。但是经验和阅历是学生没有办法超越教师的,这就需要学生多向成年人学习,而对于好的东西,成年人也要有坚守。因为现在的社会,有些非主流的东西变成主流的了,主流的反而被非主流化了。比如说,一些最基本的底线伦理被忽视,而很多网络文化却特别流行,本来网络文化中的很多东西是次文化,次文化是专属于青年人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新的次文化替代的,这对青年人是非常正常的事,可是现在很多成年人自己本身很不自信,觉得自己应该去追这个东西,认为不追的话,就不够时髦了。这就是主次不分了,本来从社会学上来说,年轻人总要闹出点新鲜的东西来。成年人要做的是引导,因为如果光讲创新,不讲继承的话,这个国家就没有根基了。

而现在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更多地像上下级的关系,我教育,你听。教师包括成年人应该做的,应该是与青少年学生一起同行,一同善待青春,体验青春的美好。在这个道路上,成年人要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影响学生。同时,成年人也要向青年学生学习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样,社会才能比较正常地发展。

中国教师报:具体到教育教学中,怎么操作呢?

杨眉: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有老师都可以去做,但是被很多老师忽略的,那就是课堂纪律问题。

在我的课堂上,纪律就要求非常严格。每次开学的时候,我都要拿出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要求纪律,跟学生们说,这个世界上,有些场合是非常严肃的,需要严肃对待,课堂就是这样的一个场合,不可以迟到、早退,不可以吃东西、开手机等……这些东西,你受得了,就留下;受不了,就离开。

我总是强调:不养成好习惯,到了社会上,关键时刻肯定会吃苦头。

因为到了社会上,很少有人告诉你为什么做错了。我经常跟学生举一个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例子,有一次在拥挤的大街上,我听到有一个人在说,我这里不是小学,不是中学,我凭什么要教育他,不好,他就走人。我是要让学生明白,走上社会,没有人会花时间去额外教育你。真正能够教育你的,就是最爱你的人,包括你的父母,因为他不教育你,他知道你不能在社会上持续发展。还有就是负责任的老师。因此,我在上课的时候,纪律非常严格。

我的一个学生在作业上说:“我喜欢这个课堂上的自己,认真、严肃,懂得规矩”。有的学生也说,“因为我的意志薄弱,我要求不了自己,我需要一个老师来要求我,在我年轻的时候,在我不懂得管住自己的时候”。这就说明,我们的学生是有这个内在要求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没有这样做。

做老师的,不仅要教知识和智慧,更要教做人,这才是教育的完整含义,只教不育,不仅学生个人无法持续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大学是一个学生系统接受底线伦理教育的最后机会,我们老师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每一个学生,还将有我们的社会。所以,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就成为我培育学生健康人格的起点。

其实,课堂纪律好了,讲课将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这样,课堂该安静的时候就很安静,该讨论的时候就非常热烈,有一种思想上的交锋,课堂就充满了思想的活力和思想的闪光。

中国教师报:刚才您说到的对于学生走向社会非常有帮助,对于中小学教师,您有什么建议呢?

杨眉:中国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授业现在做得很好,但在解惑方面,解的是知识惑不是人生惑,传道在很多时候也不在授课老师的考虑范围之内。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教育机会是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的。要说给中小学教师的建议,就是从此时此刻做起,想着我不但是要教书还要育人,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严格要求,让乱哄哄的课堂变得整齐,课也变得漂亮。

还有一点,特别让人着急,就是学生不读经典著作。现在,真的是很难碰到一个学生很认真地去读书了。看到认真读书的学生,我会特别高兴。但是,我们的老师又能静下心来读多少书呢?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与教师一起读经典著作。因为不读经典,我们精神的后劲就没有了,影响到精神上的发育,就像我们小时候营养不良一样,身体发育就没有后劲,长大之后就病病歪歪了。

教师要能够享受工作,把教书育人变成提升自己的一道智慧题

中国教师报:据我们了解,您在大学讲授的《健康人格心理学》非常受学生欢迎,学生也是受益匪浅,在基础教育领域,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吗?

杨眉:从1985年开始,我已经教了20多年的心理学。在课堂上,我用大量的提问,扰动和激发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引导,进行自我教育。以这种方式来搭建的课堂,至今已经有超过1万名的学生受益。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校的心理学课程也从最初的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到现在拥有一个《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团队;从最初的只是在自己学校给学生讲,到如今在北京大学暑期课程班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讲。

2008年暑假,我曾给来自全国的20多名中小学教师做《健康人格心理学》的示范教学,他们最大的感受是,他们自己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成长。

有一位来自山西临汾市尧都区技工学校的陈颖老师,本来是教化学的,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技工学校,学生根本不好好上课,老师也觉得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了。她回去后,尝试用在示范教学班上学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给学生开心理学课,一周一节,讲心理学术语。期末的时候,陈老师在学校举办了学生作业展,很多家长都流泪了。因为这些孩子在家的时候,很多人都是经常跟父母顶撞,凶得不得了。校长看了也非常感动。

另外,我曾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讲过一段时间的健康人格心理学,效果很好。前年校长见到我,告诉我说他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知道要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学生了。现在学生出问题,老师不会轻易给扣帽子,而会想,这可能是青春期的反叛,或者心理上有什么问题。

中国教师报:教师职业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保健,您有什么建议呢?

杨眉:我们的教师首先要问自己,我是不是在享受这份工作,有没有意识到这份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双赢,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比如说,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学生的成绩肯定是绕不过去的,但可以把这当成提升自己智慧的一道智慧题,然后与学生一同去解。

这样,教师自己就会觉得很快乐。我们把孩子教育好了,个人也会收获自己的成长。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锤炼我们自己智慧,提升我们能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而是双赢。虽然说学习的指标如高考非常重要,我们的生存也取决于这个方面。但是,我们不能狭隘地想,学生的分数够了就行,我们要做的是把学生的发动机打开。比如老师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中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情绪化,他要是喜欢一个老师,他就会好好地为那个老师学习,他会把好成绩当作对那个老师的回报。学生有动力了,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享受,教师也享受。学习成绩的提升不能光靠题海,而是要靠老师的智慧。这样就是良性循环。

我就有这样的体会,我刚开始教心理学的时候,只是为了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做了一段时间咨询之后,我就觉得我要做心理预防工作,因为预防比治疗更加重要。后来,我开设健康人格心理学课程,并逐渐发展成一套完整的系列心理学课程。在整个过程当中,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出发点是要帮助学生,可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最终发现,受益的还是我自己——个人从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健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强,生活质量更高,幸福感更强了,这些都是我的收获。

个人简介:

杨眉,心理学教授。出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4年开始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1985年开始在高校从事心理教育,现为学生开设了一套五门的系列心理教育课程。1992年加入志愿者行列,以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女性群体和打工者群体服务。中国第一批由专业委员会颁发的注册心理督导师之一。自费开设公益网站:“杨眉心理学网站”。非常热爱教育和心理咨询事业,非常享受教育和咨询过程。

主要专著:《再塑一个你——个性心理探幽》,《青春期集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种解决社交焦虑的模式》,《与焦虑同行——社交焦虑与考试焦虑的调节》,《健康人格心理学——14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送你一座玫瑰园——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心理学术语》,《与未来中国的形象大使共同探讨生活 ——系列心理教育课程实录》。

下载让学生喝好人生垫底的酒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喝好人生垫底的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这是人生最美的酒

    这是人生最美的酒 陆兴义 桂花漂香的九月,校园里又迎来了一批新生.我又接初一(1)班班主任. 开学一星期后,全班64名学生的姓名及象貌特征基本记住。有位叫杨杰的男生开始引起......

    给力人生贵宾酒

    给力人生白酒不模仿其它白酒单纯以酒文化、窖池文化等细碎、片面的伪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传播,而是以更加贴近现实意义的激人奋进的独特精神内涵来体现“用心做好人,努力出好酒”......

    酒与人生的经典语录

    酒与人生的经典语录 酒与人生的经典语录1 1、酒如人生,虚怀若谷,怡然自得,喝出了涩和香,淡和醇。2、人生应如酒,半醉半醒,一半糊涂,一半明白。3、美好的生活,是手中有书,柜中有一瓶上......

    让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学生演讲稿六

    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城关镇中心小学郭文昊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六(1)班的郭文昊,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今年暑期开学,我也和众多小......

    让我的服务开启学生的黄金人生

    让我的服务开启学生的黄金人生 柳君先进事迹材料 柳君,男,汉族,1977年11月出生,心理学研究生,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九三学社社员,怀化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怀化市科技支社委员,怀化市......

    让书香浸润学生的人生(共5篇)

    让书香浸润学生的人生 搞好课外阅读活动,打造精彩第二课堂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让阅读点亮学生的人生(5篇材料)

    让阅读点亮学生的人生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终生受益。本文探讨了阅读的重要性,并指出阅读对写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形成......

    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

    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 唐代一大诗人李白,一生曲折坎坷,面对狂风暴雨血雨腥风,李白这个痴狂之人,唯有用诗歌、用美酒来麻痹他的心灵,来显示他的洒脱。虽然李白仗着他的才气,可以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