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承诺书
2016年度辽宁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承诺书
为进一步完善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不断扩大监测覆盖面,了解和掌握重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线索,提高食品安全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能力,我院作为承担辽宁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做出如下承诺:
一、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规定,切实依法履行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做好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报告及监测工作。
二、院内指定分管院领导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明确院内具体科室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根据2016年监测任务建立并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制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分配监测任务。
三、原则上全年完成100例以上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由于门急诊人次少等特殊情况不能完成任务的向辖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四、食源性疾病病例就诊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送监测信息,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及标本采集信息等填写完整准确。
五、坚决杜绝不报、漏报、迟报和零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六、发现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及时上报。
七、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以下事项由承担病原学检测的哨点医院承诺:
八、完成全年120例以上的生物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和诺如病毒,医院确无检测条件向同级疾控中心提出申请。
九、保证采集的生物标本24小时内送实验室完成细菌检测,病毒保存时间不超过1个月,尽量采集用药前生物标本。
十、加强院内检测科室技术能力,提高阳性检出率。
十一、按时报送食源性疾病标本(阳性菌株)。
十二、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监测工作需要须由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承诺的未尽事项:
此承诺书由哨点医院主管院长签署,一式2份,一份于2016年4月15日前报所在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相关处(科、室)备案,一份由哨点医院留存。
哨点医院主管 哨点医院(盖章): 院长(签字):
2016年 月 日
该承诺书由省卫生计生委、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
第二篇: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x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昆明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病例信息与标本(菌株)的报送;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聚集性病例和暴发事件的报告等任务。为规范我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
信息网报员:
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监测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现场工作,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x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医务科职责:制定我院监测方案、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诊断、生物标本检验技术指导、组织院内会诊。
预防保健科职责:负责全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知识培训;由网报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立即电话通知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xx区卫生局,并将“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登记表》、病历复印件1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告区预防控制中心。
检验科职责:指导临床正确采集标本送检,按照规范要求出具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临床医生职责: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监测,收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和《疑似食源性异常事件报告卡》采集送检合格的生物标本。
2、成立食源性疾病会诊专家组
组长:xx 组员: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要求
(一)监测内容
1、监测病例定义:监测病例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门诊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
2、监测科室:全院各科室(重点为急诊科、内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妇产科等科室)。
3、监测对象:本院接诊的全部门诊、住院患者中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患者,重点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4、监测人员:全院各门诊科室均是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责任人。
5、病例信息采集
接诊医师负责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人进行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附表1)。
6、实验室监测
(1)生物样本采集
接诊医师依据监测病例定义,采集病人的粪便和肛拭子样本。用于细菌检测的粪便样本,送检验室进行病原检测,送检时间不应超过24h。临床检验室必做项目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式菌、诺如病毒。检验方法依据《2016年食源性疾病工作手册》进行检验并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检测结果表》(附表2)。如检验为阳性再填报《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
(2)菌株上送
如检验为阳性,检验室将分离的菌株及填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尽快报送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xx区疾控中心复核阳性后的标本送至xx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
(二)信息报送
信息网报员xx每月月底将医生完成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附表1)进行网络上录入、上报到xx区疾控中心进行食源疾病主动监测的审核。《食源性疾 病监测病例样本检测结果表》(附表2)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阳性菌株的标本送至盘龙区疾控进行复核。疾控中心于2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医院报送的分离菌株及填报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附表3)进行复核后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发现异常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病原分离株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异常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病例或病原体信息后,应进行信息核实和暴发识别。当确定为一次同源暴露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时,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疾控中心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附表
1、《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
附表2《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检测结果表》
附表3《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样本致病菌分离株登记表》
第三篇: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制度
一、我院为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监测单位,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版)》及上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2016版),修订本制度。
二、监测对象包括: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异常病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包括食源性感染性病例、食源性中毒性病例。
三、食源性疾病监测实行首诊负责制。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对于食源性感染性病例中出现腹泻症状的同时按要求采集病人粪便标本(亦可由检验人员采集标本);发现食源性异常病例应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发现食源性传染病病例须同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四、报告时限:对于食源性异常病例、食源性中毒性病例与2例及以上同源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在1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其他个例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在24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食源性传染病病例,按照传染病报告时限进行报告;对于需会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同时报告医务处。
五、各相关科室负责人承担本科室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管理工作,组织业务学习,应指定1名医生负责与预防保健科进行沟通。
六、医务处负责组织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会诊工作,并将会诊结果及时报预防保健科。
七、预防保健科承担医院食源性疾病的日常监测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院内培训;每日收集、汇总并网络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对于院内出现的疑似食源性聚集病例甚或死亡病例,应当立即报告??市卫生计生委;每日开展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工作并作记录(包括零报告),及时收取临床医生填写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将经院内专家会诊后确定的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含患者病历及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复印件)在会诊结束后当日报送??市疾控中心;协调食源性感染性病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八、各科室应积极配合相关机构(如疾控机构、药监部门等)开展的调查工作。
九、执行责任追究制。对于隐瞒、缓报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按照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标准给予处罚;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给予行政处罚。
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所需费用从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中列支。
第四篇: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
监测、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临床医生做好有 关食源性疾病的登记、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业务院长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领导,医务科、门诊部、首诊医师具体负责监测工作,医务科负责全院临床医师的全员培训工作,每年至少培训一次。
二、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有关项目和登记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门牌号,要留联系方式及联系人,不得有缺项、漏项。
三、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疾病,除采取抢救措施外,2小时内向医务科电话报告,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四、发现食物中毒群体性事件,首诊医生除报告外,还应及时联系医务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封存相关标本,做好登记、抢救记录等资料保存。
五、门诊部每月对医院内的门诊和登记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六、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食源性疾病不按要求上报,瞒报、缓报、谎报者,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第五篇:2016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医院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不管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我院自2010年即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每年都较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监测任务,尤其是及时发现并报告的五彩冰激凌中盐酸克仑特罗中毒事件及狗肝中毒事件,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控制事态发展,从而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贡献。现为进一步做好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版)、《2016年??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进行修订。
一、组织领导
调整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组织组成,调整后人员组成如下: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专家会诊组 组 长:
成 员:各临床及医技科室主任、副主任。
医院食源性疾病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办公室主任???(兼任)。
二、监测内容
1、监测科室 包括:各临床及医技科室。
2、监测病例定义
(1)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包括食源性感染性病例和食源性中毒性病例。
感染性病例是指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中毒性病例是指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真菌毒素中毒等。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3)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指所有发病人数在2人及以上或出现1人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3、报病数量要求
医院2016年全年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总数不低于400例,应做到应报尽报。
4、填报流程与时限(1)食源性疾病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应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病区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中“上报卡管理”进行填报,门急诊医生填写纸质“信息表”进行报告);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中毒性病例、2例及以上同源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的,在诊断后1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对于其他个例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在24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
预防保健科对于疑似食源性聚集病例甚或死亡病例立即电话报告??市卫生计生委并及时予以网络报告;对于个例食源性中毒性病例立即电话报告??区食安办(12331),对于其他个例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例于诊断后48小时内实现网络直报。
(2)食源性异常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异常病例应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在1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及医务处。
医务处负责组织食源性疾病病例的会诊工作,预防保健科在必要时配合会诊并承担病例信息的上报工作。对于个例食源性异常病例,于16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将会诊后确定的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在会诊后当天报告??市卫生计生委,将患者信息纸质材料(含患者病历及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复印件)及时报送??市疾控中心;对于2例及以上食源性异常病例,于2小时内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将会诊后确定的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立即报告??市卫生计生委,将患者信息纸质材料及时报送??市疾控中心。
(3)食源性传染病病例
临床医生发现食源性传染病病例须同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按照传染病报告时限进行报告。
5、病原学检验
我院开展食源性疾病病原学检验工作,采集食源性感染性疾病病人的生物标本,由医院检验科进行特定病原体检验。
(1)监测对象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2)检验项目
采集病人的粪便或肛拭标本,检验项目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等。
(3)监测要求
(a)尽量在用药之前采集病人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
(b)检验科完成菌株分离鉴定工作后,及时将菌株送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室进行生化、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复核鉴定。
(c)检验科全年检验生物标本总数不低于200份。
(d)细菌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不低于6%,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不低于6%。(e)各相关科室应积极配合疾控中心、药监部门等机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的标本复核工作。
(4)信息录入
检验科在完成检验后一周内将检验结果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在24小时内将检验结果录入“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