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小学技术、艺术、体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0:3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李小学技术、艺术、体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李小学技术、艺术、体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第一篇:大李小学技术、艺术、体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大李小学技术、艺术、体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把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等课程和兴趣活动,促进素质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求

开齐、开足并上好信息技术、体育艺术课和综合实践课程,全校教师要把实施方案和新课改标准融合起来,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严禁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一)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

1.认真制订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围绕学期总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保证总目标的顺利实现,对各项工作要有预见性,有对策性。

2.按照学校工作要求,备好每一节体育课,备课过程中要体现教学过程、教学措施、安全保障和重点难点,要体现课改的新课程理念。上好每堂体育课,落实40分钟上课的效率,重训练,抓实效,保证学生每节课有所学、有所得、有进步、有提高。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安排,认真组织好学校“4321阳光60分”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要注意改善、和谐师生关系,重视师生双向交流,关爱学生,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安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基础技能、素质的提高,要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开展大课间活动。学校规定内容: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托乒乓球。班级、学生自选内容:

一、二年级:拍球、跳皮筋、趣味游戏、接力赛;

三、四年级:跳皮筋、运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趣味游戏;五年级:跳皮筋、运球、乒乓球、羽毛球、趣味游戏、长绳、投篮、软式排球;六年级:以跑操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指定的场地自由活动,负责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同时负责学生活动纪律和安全。

4.抓好课余训练,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赛事。乒乓球是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训练。乒乓队、田径队教练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钻研科学的训练方法,不断提高训练水平。要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举办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赛事,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二)学毛笔字、学乐器、学画画,加强艺术修养

1.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要求。训练要按计划正常进行,努力做到家校一体。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各类教学的训练时间得到保证。

2.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平时要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各班要通过组织、排练推出较高水平的节目参加学校各种节日活动和艺术节的表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实施办法

(一)自主选项,突出主体

学生在自主选择兴趣小组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训练中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教师适当指导并点评,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二)制定细则,分期达标

根据教育部的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制定《大李小学规范技术、艺术、体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细则》。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选择,技术和艺体教师对任教学生兴趣进行统计分类,制定好各个兴趣小组培训成员,培训计划,培训记录,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下阶段预期目标,教师分类进行有效指导。

(三)学科渗透,加强整合

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素质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四、教学评价

(一)对学生评定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和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过程,因此,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外,更要评价体艺训练中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2.评价形式:本人现场表演或获得校级以上各单项表演、比赛、创作和测试的奖项;作品通过本校写字能手评定、美术作品收藏,可直接获得相应的考级技能认定。

3.综合性评价:除了技能性评价,在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评价等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原有水平的测定以及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评定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对学生的评定由学校组织统一实施,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册。

(二)对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学生考勤记录,按照课程表积极、优质、高效的开展本学科课程。

2.有完整、真实的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情况档案资料,并指导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3.专业教师应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4.学校通过对教师听课、查阅教学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综合评价,纳入学期考核。

五、注意事项

1、负责的老师做好当天学生的点名工作,缺席学生及时通知所在班的班主任,相关的教师要实实在在组织、开展好活动。

2、轮到活动班级,室外的活动必须有班主任在场监控,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班主任也可适当的组织其他类活动。

3、原则上各班的活动器材由班级自行解决,如需特殊器材需向各功能器材室借用的,请提早与各功能室负责人组取得联系。

4、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与质量。

5、各班安排好体育骨干协助管理,班主任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012年9月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试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校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及犁倭镇中心校的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学习与实践活动”不是 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的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不同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老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

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常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常识自己、常识别人、常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常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尝试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化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

开来的以尊老爱幼、继承遗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方式: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在小学阶段,特别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代替。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研究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成(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入探究。此后,可以进入第二轮研讨,也可以就此完成各自的“作品”。

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他各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同时,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与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五、工作措施:

(一)课程落实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3-6年级每周1课时。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

(二)制度制订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三)师资建设

1.全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培训要求:

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

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

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四)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建设实践基地,如语文学科基地,道德与法治学科基地等;

(3)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

4)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竞赛、大课间操、班干部轮换等。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比。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

1、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每周每班的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习课安排。

组 长:李平(学校校长)副组长:夏群梅(教务主任)

成 员:罗昌福、曹树、李震、黄书琴、杨国龙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了解其内涵理念、目标、操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联系社区,与周边居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

4、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强后勤管理,落实责任制,并制订好安全工作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活动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步走,第一阶段为模仿阶段,模仿其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使我校的教师感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为摸索创新阶段根据前阶段的模仿感悟,结合我校的特点提出切合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并予以实施;第三阶段为总结模式,根据操作的结果确定符合我校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方案。

小屯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试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2017.9.19

第三篇:实验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9年级)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河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页委员会《豫教综实【2014】000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现制定我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了解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社区服务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科技节、艺术节、书画比赛、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感恩父母”、“我快乐我成长”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每周开设2课时,与学校自主活动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组织领导,由葛玉霞校长负责总目标,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课程实施的统筹协调;教导处要专人负责,具体安排落实教学活动。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正常进行。

2、健全相关制度。

3、学校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教师评价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安全保障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步实现该课程实施制度化、规范化。

4、强化师资培训。

学校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学习进修、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成果推广等方式,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5、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期末前一个月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6、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7、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8、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2014年9月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09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

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2、开展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实施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培训,提高任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将定期开展教师交流研讨、外出学习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知识的更新,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科研素养,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加强学科合作,发挥教师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学科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因此,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在充分发挥班主任核心作用的同时,加强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积极发挥学科教师对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作用。

4、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资源。

学校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校内资源包括教师人力资源,图书室、电脑室、校园等硬件设施,以及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校外资源包括社区的沿革历史、地域万华、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等。学校要充分开发并尽量利用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竞赛等,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1、评价理念:

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作品、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多元化。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坚持发展性、客观性、参与性、激励性等原则,反对简单用量化手段划分等级。

过程性。在设计评定作业时,应强调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应局限在对学生所得出的结论的评价,同时应鼓励创新,允许失误。

2、评价的内容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方式与方法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

侯家庄学区明德小学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3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小学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根据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关于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学生主动时间和开放生成,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人品质。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

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2、课程特点

(1)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

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2)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3)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4)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完成。

3、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6)交流评价。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 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包括:

1、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

(1)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及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2)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传,布置文化宣传长廊、展版,进行文化咨询;

(3)进行城乡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城乡文体活动;

(4)组织同学在所在乡镇、街道开展文化宣传,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破除迷信。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

(1)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2)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公园、学校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管理;

(3)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厕所公共清洁卫生管理;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帮助维护街道卫生、清理牛皮癣;

(5)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6)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协作交通管理。

3、帮贫助困活动,如

(1)进行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接力”,为所在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2)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为所在乡镇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提供服务;

(3)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帮组有困难的低年级学生;(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学习困难学生校外辅导员。

社区服务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体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填在《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与地点进行考察分析,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服务区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每项服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大王初级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可收集一些活动相片,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每学年各班级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应有《大王初级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或录象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汇总每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始材料,把填写的《大王初级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及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粘贴在一起装订成《大王初级中学社区服务登记手册》上交,由学校组织考核评分。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内容

1、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2、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活动实施的过程(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交流大会,并予以表彰。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学分认定,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四、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辛思敏

组员: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负责人及学科组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备课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的课程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五、教学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

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员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018年3月

下载大李小学技术、艺术、体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李小学技术、艺术、体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

    大辛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终版)

    大辛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

    小学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

    润州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继续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在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中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杜家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传统知识教授方式的课程。它在课程结构上,是学校、教师及学生课程“自由......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昌黎县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3月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其内容及教学方法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八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2010.9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