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品质量改进过程——PDCA循环(课程编号:POM020518)
产品质量改进过程——PDCA循环(课程编号:POM020518)
课程意义
我们都知道,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是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个规律就是PDCA循环。质量改进是企业质量改进(即PDCA大循环)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自我改善(即PDCA小循环)的过程,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可能在企业质量改进中独善其身。本次课程将通过具体讲解PDCA循环各阶段,为你揭晓答案。课程对象 中基层管理者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学会以下内容:
Plan—计划实施
Do—实施阶段
Check—检查阶段 Action—处置阶段
第二篇:课程教学的PDCA循环管理法
课程教学的PDCA循环管理法
——基于《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分析
武永成
宿州学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
一、缘起与目的
《饭店管理概论》(下简称“概论课”)课中,使用定期听课、观摩教学、座谈、检查备课情况和学生评课等常规的、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无法很好地提高和有效地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因为它们存在着非系统性、管理与控制滞后、整体收效欠佳等管理结构上的缺陷。因而必须探寻一种有效地并且高效地方法老提高和控制课程的教学质量,争取做到“每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另外,我院正在开展“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活动,这也是对这次活动的具体
化工作之一。
全面质量控制(TQC)和全面质量管理(TQM)是全面质量体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的物质过程,而PDCA法是TQC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一种无限循环的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每一循环都能够使得质量水平有新的提高,它们也完全适用于教学方面的质量管理。把 TQC、TQM、PDCA 的思想和方法、技术应用于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依据与原则
(一)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理论依据 本文拟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概论课的课程与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PDCA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学者戴明首先提出的,所以又被称为“戴明环”管理法,它是全面质量控制与管理(TQC&TQM)的有效方法之一。PDCA循环管理法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计划与措施、执行计划、检查问题解决的效果、进行再改进和提高。其特点是按照四个阶段不停地转动。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循环每转动一次就要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综合性的循环,不能机械地把这四个阶段分离。可以在不同阶段上与程序中使用不同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二)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经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相关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而中肯的建议,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平时考核和笔试考核等情况,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讲义地体系、内容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互动与参与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过程与程序等进行调整。2.酒店管理专业需要的原则。主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酒店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具体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大纲、重难点内容安排、教学过
程等进行调整。
3.课程教学目标原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了解有关酒店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酒店管理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对饭店的一些部门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实践,为后续各专业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要实现这样的课程目标,必须对其课程内容和教
学进行不断的调整。
4.保证教学质量的原则。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之一。《饭店管理概论》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课,是整个专业的课程向导,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认知、专业情感的基本课程,因此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对整个专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记得我们系主任曾说过:“上好第一课固然重要,但是,每位老师更要努力做到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我们要想“给予学生一斤,自己必须拥有一斗”。研究教法的老师认为,没有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再科学、实用的知识都难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习与接受。正如复旦大学的谢百三教授就持“上一次课基本上要备一个月的课”的态度,我们做不到这种境界,最起码要不断地完善基本的教学问题,从而保证一定的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教学的PDCA过程与主要内容
PDCA循环管理过程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上的体现可分为授课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和调整四个阶段。
(一)计划阶段: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
方案。
课前质量的预先控制与管理。按照酒店管理专业的要求、概论课的课程性质和授课计划的要求,设计和制订一个合理控制和管理教学质量的良好的“计划”,它包括教学的质量目标、管理项目(环节)以及达到质量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如概论课在专业和课程体系中地位、授课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教材处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课堂具体内容、授课环境的设定和教学反馈信息的处理以及概论课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之经验等。
1.分析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现状分析,它包括教师和学生、学校三个基本方面。现状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以前”的信息和目前的状况。1.1教的问题。教师的政治素养、职业操守、业务素质、知识结构、讲授能力、实训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等。总之,在教的方面需对教育学的研究和教学法的改革等作更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学校、老师组织的调查,掌握了学生方面基础较差、学习被动、依赖性、水平分布参差不齐等主要
信息。
1.2学的问题。学生是概论课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的主体和基本受体。如思想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有关学科的学习成绩、水平分布层次、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其他因素等。总之,在学的方面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概论课的方式与方法。
1.3教与学的关系问题,1.4学校外部环境问题。学校能否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是否重视课程与课堂质量问题,有没有基本的制度规定来检查、控制、激励老师提供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老师之间能否充分地交流经验、教学内容和方式,为提高和控制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经费、教学设施、人员、教科研等软硬件的条件支持等。学校有没有重视教师的培训。以上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容易导致的课程教学质量的失控和疏于管理。必须区分积极因
素和消极因素,区别对待。2.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2.1教师方面存在急于求成的想法,超越了正常的教与学的制约关。无法吃透教材,或对教材参考书的处理不当,走向“照本宣科”与“置之不理”两个极端。没有弄清课程性质,不明白课程地位,即使想改变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有效的帮助和充分的资源,特别对于新的专业、新老师和新课程。拈轻怕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吃大锅饭与平均主义,现实的组织与制度、激励机制、政策导向等导致“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现象。不懂教育的规律,只是把教师岗前培训当作拿教师资格证书的途径;不能掌握,甚至不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进行自我修炼的计划与行
动。
2.2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得过且过的想。对课程地位与意义的认识不够的,对什么课都只遵循“听、考、扔”的流程。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强,学习方法欠缺“智能性”。对知识的统性缺乏全面的认识,遇到问题不深究,或以兴趣择课。有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和约束制度,促使学生去学,例如奖学金、校风、学风,补考、重修、留级、无法毕业等。这些问题是相关性强,耦合关系比较紧密。同时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如社会境的影响、教师素质的不高以及教法运用不当等对传授知识所产生
“逆反效应”。
2.3教与学相脱节。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渠道狭窄,往往只有考试一种方式,新生晚自习辅导成为共同“声讨”的对象,无法实现教学相长:学校设置的课时作业成为老师、学生共同应付的差事,能够认真的老师有几个?端正态度的学生有多少?有没有在规定的课时作业之外,布置并为学生检查家庭作业?没有有效的手段及时地、全程地检查教的效果和学的成绩——包括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少,老师只教不讲,只讲不解,只解不问,只有课上,没有课下;只有课内,没有课外;只有课前和课中,没有课后,或只有课中,没有课前和课后。而学生只学不问,只问不究,只究不思;只有课堂学习,没有预习和复习;只有课本的学习,没有图书馆和网络资料的学习;只有知识的学习,没有能力的锻炼,素质的培养,情操刀修养;甚至只
有考试,没有学习。
2.4学校没能起到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的应有的责任与作用。学校没能提供足够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来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没有始终如一地重视课程与课堂质量问题,不能把其作为必须认真做的常规性工作,它甚至没有学校的硬件建设、招生与就业重要。没有基本的制度规定来检查、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即使有也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例如教学督导委员会制度。没有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励老师提高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上一门课只是一点可怜的课时费,不如搞一个课题,课上的再好没有职称也为零,甚至还会受到讥讽,既没有新课经费,申请精品课程也不够条件,即使有教学评优也不一定按照课程教学质量评选,往往教学评优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学生主导性、职称评定照顾性、评定标准体系不完整与不科学性等不足。老师之间不能充分地交流经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听课制度流于形式,有多少老师愿意“无论什么人——领导、老师、学生、甚至社会青年,什么时间,什么课程,都欢迎听课、检查、交流”?无法实现各个课程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必须课、专业选修课、通识课之间的关系,这样导致同一个问题几年下来要讲很多篇,而且没有新意。为提高和控制课程与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经费、教学设施、人员、教科研等软硬件的条件支持等。学校没有对老师实行严格的、全面的、系统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外出培训等,使得一部分老师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不能与时俱进。3.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
这里的措施主要是探讨涉及到教学、学习和教与学关系的问题,对于学校和外部的影视因素在这里不加探讨,留在别处单独讨论。
3.1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学的理分析遇到的问题,探讨教与学关系的深刻内涵。对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补课,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苦练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每学期的专业介绍、知识讲座和课前学生状况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的座谈;学习教育心理学,了解90后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心理期待以及行为方式等:认识授课的学生状况。
3.2教学内容的调整 3.2.1对教学大纲的调整
3.2.1.1对教学大纲的调整是,既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概论课程,在章节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到酒店管理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补充参考教材的章节框架和知识体系。例如增加了“酒店的历史发展”、“物流与物质管理”、“饭店的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把第三章内容分化为“饭店管理概述”、“饭店管理的观念与基本方法”、“饭店管理基本内容”三章内容等等。使得讲义的章数由原来的十一章增加到二十章,并且把它们分为四大知识模块来进行:第一模块为饭店的概述部分,包括第一章饭店概述、第二章饭店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第三章饭店的建筑与设备;第二模块的内容是饭店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第四章饭店管理概述、第五章饭店管理的基本理论、第六章饭店管理的观念与基本原理、第七章饭店管理的基本方法、第八章饭店管理的基本内容(战略、决策、计划、目标管理、组织、规则制度、控制与指挥、物质与安全管理)、第九章现代饭店集团和集团化;第三个模块饭店管理实务:第十章饭店管理的基本了解(前厅、客房、餐饮、康乐、会议及其他)、第十一章饭店的经营环境与市场营销、第十二章饭店的产品管理与创新、第十三章饭店服务质量管理、第十四章饭店的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五章饭店财务管理、第十六章饭店的危机管理与公共关系;第四部分为饭店管理的新趋势:第十七章饭店品牌管理与建设、第十八章饭店文化建设、第十九章饭店的计算机应用与智能化、第二十章绿色饭店;外加第一次课的关于酒店管理概论课的学习及相关问题。3.2.1.2除了在某些章节中加入一些知识点之外,主要对每个章节的结构进行调整补充,具体的包括以下部分:首先教学引导部分,包括教学目的、能力目标、素质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引导性案例、教学设计共八个方面;其次正式教学内容,包括基础内容、案例分析、相关知识、小资料、讨论话题、培训游戏与情景模拟等七个部分;第三练习部分,包括本章小结、复习题、练习题、思考题、课时作业与家庭作业、实习与实训、参考文献、网络学习资源、推荐阅读等九种类型。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完善,来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质量。
3.2.2对课程具体内容的调整
我们采用的是黄震方主编的《饭店管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为参考教材。课程内容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讲义主要增加了教学中同学们的讨论、思考,教学研究和科研,并且与大纲的修订紧密联系。深化、拓展某些知识点,补充了相关知识模块,力求弥补教学内容的“平面化”的不足、对酒店管理的现实关注不够等问题。(2)对照参考教材,特别关注酒店管理教育界、酒店行业的最新重大动态,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平衡教学内容静态知识与动态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实践和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克服教材对酒店管理的最新动态
把握不强的缺点。
(3)结合课程内容和重难点安排,引入经典案例,增加“案例分析”的模块内容,运用相关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将酒店管理的理论、实践和实务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改善概论课教学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4)针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辩论,添加讲义的“讨论话题”栏目,丰富授课内容,改进授课方式,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组织发言与交流的精神和能力,克服课程教学的“一言堂”,学生参与少的弱点。(5)根据课程知识的实践性要求,开设“培训游戏”或“角色扮演”栏目,增强课程的可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理论课的枯燥感,做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将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通过这些形式将其加以运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6)补充讲义中各专业术语、酒店专有名词和相关业务词汇、语汇的英语翻译,甚至在教案中增加“每日一语”,努力在一些方面用英语授课,以便增加学生对酒店用语和英语的了解,引导学生重视酒店英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但是同时也强化学生对民族酒店的关注,增强为民族酒店的发展“树百年”心态。改变一些教材和论著言必称国外酒店怎么怎么样的好,而民族酒店如何如何的差,典型“丑
陋中国人”的心态和倾向。
3.3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技巧和手段,使其在形式上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和一定的自适应力,兼备独立性、交
叉性、综合性。
3.3.1教学方式上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尝试:
(1)学习内容上,理论、实训和专业实践相结合。这是被酒店管理专业的性质决定的,受酒店管理的特点规定的,对酒店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的“四位一体”要求的。因而学习内容方面,既要学习、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思考能力,还有训练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同时把它们应用到具体的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中。作为授课老师在以上几个方面努力要求和锻炼自己,从老师的角度满足课程课堂教学的需要,把教学上到课堂之外。(2)学习过程上,需要课前、课内和课后相结合。课前需要预习参考教材,发现问题,带着疑问,收集相关的资料,为上课做基本的准备;课内要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讨论,全面参与融入课堂,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做课堂的旁观者;课后还要复习巩固,完成规定的课时作业,深入思考,探索未解决的问题,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动学习过程来辅助或延伸老师的教学,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和使得学生具备上课的基础。
(3)学习资源方面,图书资料、实训设施和网络资源利用相结合。信息化社会的来临,资讯越来越丰富、多元化,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样,要把酒店管理专业学好、学透彻,不仅要充分利用院系和自己的图书资料,还要合理利用校内外实训设施设备和场所,也要学着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拓展视野。让教学植根于多维的空间中,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3.3.2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培训游戏法、实习实训法、延伸阅读法等各种教学法,使得不同的内容尽量以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以期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材的处理上保证系统性和与后续课衔接的连续性,讲授做到科学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案例分析法以经典案例的选择,恰当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提问法这种传统的方法用来帮助学生记忆重点知识点,可以在每次课开始考察上次课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中间就相关知识点提问,还可以在每一章课程介绍时总结提问,以及在晚自习辅导上复习与巩固等;讨论法是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培训游戏法三种方法是对实践性较强的问题的最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重要的问题;延伸阅读可以补充知识点和克服课堂时间不足的缺点。
3.3.3教学手段上,结合教学大纲和讲义,在概论课的我院首届课件大赛获奖课件的基础上,对课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添加文字资料、影音资料、数据资料、图片资料等,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程内容的形象性和艺术性,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训室和实训设备,让学生接触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基础设施设备。试着使用实习实训基地和一般的酒店资源,鼓励学生深入真实的酒店,增加对酒店管理的实际的了解。进行专业的和课程的社会调查,综合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宿州市酒店基本概况调查、学校餐饮学生问卷调查等。3.4有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措施 再好的课程设计都要通过每一堂课来实施和检验,课堂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设计的详细的实施方案。如果能够做到“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一课”,我想关于课程的教学质量基本上能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控制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目标。因而每一次的课堂教学的质量
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3.4.1课前准备,做到“三熟悉”和“四准备”。“三熟悉”是指熟悉教材,熟悉讲义,熟悉课件。“四准备”是指准备备讲义和教学课件,准备教学道具(培训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活动的道具),准备课堂教学的程序,准备
教学过程问题的处理预案。
3.4.2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自我阅读、提问考核等环节,每一个方面具体到相关内容的节、目、点等,规定相应的时间、程序,加注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等,这些根据教学内容组合设置,并且写成课堂教学设计的详细方
案。
(二)执行阶段:按照课程教学方案和课堂教学设计进
行教学。
怎样获取更好的讲授效果,使授课质量达到或接近“最佳值”等,实行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相结合,老师管理和学生反馈相结合,课前、课上和课后相结合、的“三结合”,按照制订的“计划”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实现提出的质量
目标。
1.课堂教学过程控制,按照课堂教学设计进行。2.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整。除了按照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和出现的情况,进行个别的调整。
3.使用多媒体教学,克服各种困难使用其他各种教学手段和设备,保证课堂教学的基本质量。
(三)检查阶段: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和改进考核办法 1.课堂教学设计完成的检查。每一次课堂教学介绍后,自我检查课堂教学设计的完成情况,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掌握。
2.课程教学计划执行的检查。对照“计划”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如根据教学反馈信息,经过分析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去发现问题,寻找成败的原因。3.定期的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检查。
3.1通过院系组织的学生学期教学评价得到的评价信息,班级教学信息员不定期的反馈信息学生考查、考核、考试的情况等进行的正式检查。
3.2通过专家或同行对教学的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听课、检查和评价信息进行的检查。3.3不定期的教学质量老师自我检查。这主要包括通过任课教师学期中与学期末的教学意见和建议的征求而得到的信息,任课教师日常与同学的非正式交流获得的教学信
息,任课教师进行的自查。
4.改进考核办法,全面衡量课程教学质量。重视平时考查,平衡平时与期末考核。探索知识、能力和素质、“情感”“四位一体”的全面考核方式与方法,改变“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建立提问、作业、论文、讨论、角色扮演、笔试等综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直接的、互动式的考核,弱化间接的、纯理论性的笔试考核。变集中的、阶段性的考核为随时的、全过程的考核。由重结果、重分数到重过程、重能力与素质的考核。从由老师主动的被动考核到学生自我的主动考核。改综合考核不合格则补考,补考不及格再重修的方式;为口试、实践考核、笔试等不合格则补考,综合考核
不合格则重修的方式。
5.建立良性的师生信息交流。师生良性信息交流是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检查的最快捷、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保证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之一。保证做出“决策”所需的信息流通,实时地调节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和进度,保证教学质量最佳地目标值。
(四)处理阶段:重视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改
进、调整。这是PDCA循环管理法中检查阶段的要求,对本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检查,以有利于及时改进和提高,积累有益的经验。1.对本课程的教学实际过程的好经验与做法,进行总结,巩固和提高,并作为教学的标准化方法推广应用。2.对PDCA循环管理法的第三阶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一定的改进措施,并进入下一个学期的教学循环。
3.总结过程。根据检查的结果,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对计划过程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刷新”,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转入下一次PDCA循环过程。
经过上述处理,就把一个实际的授课过程转换成为TQC范畴内的一个用PDCA管理法描述的具体教学质量控制过程,它反映了对授课质量管理必须要经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不停地进行下去,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简短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级的程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因此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PDCA循环管理法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亦适用于课程课堂的教学工作过程。每一次课的课堂PDCA循环是一个小循环,而每一学期课程的PDCA循环是一个大循环,一门课程的各个教授阶段的PDCA循环又构成一个更大的循环,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提高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过PDCA管理法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起到了控制和提高课程课堂教学质量,强化了自己对教学质量控制的自我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程课堂教学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建立以TQC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管理与控制系统,开展TQC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无疑会对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现代化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TQC,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研究。如课程教学TQC活动内容的确定、信息处理的定性与定量研究以及动态管理、教师的自律、学校的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与体系等。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6B/T19000-2000、GB/T19001-2000、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S],2001年。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
指南[S],2001年。
3.韩莉,《基于PDCA法的教学质量控制应用与研究》,《科技信息》,2007年第34期,P368/381。4.岳云志,《PDCA方法在高职模块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职业技术》,2006年底10期,P98.
第三篇:PDCA循环法改进质量典型案例
PDCA循环法改进质量典型案例
病案首页质量持续改进
康复医学科质量持续改进QC小组
2014
年10月
一、项目背景
跌倒坠床是康复医学科安全管理风险较高的事件,需要康复的患者,绝大多数是依据医生开具的二级护理,患者本身除了疾病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等)。通过2014年11月2日康复医学科一起坠床事件发生,应急处置、报告、分析、处理、改进、效果评价,康复医学科更加高度重视跌倒坠床事件,采取更加严格和严密的防范措施。
患者李学东,男,47岁,诊断为脑梗死,右侧偏瘫。患者为二级护理患者,按分级护理制度,护士应该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由于此患者认知障碍,夜间较烦躁,睡眠障碍,2014年11月1日22:45分已遵医嘱给奥氮平1.25mg口服,但效果不明显,患者的情况由于患者的情况,值班护士已缩短对病人的巡视时间,增加夜间对患者的巡视次数,且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已将床旁的床栏再次用大单左右加固。2014年11月2日01:00患者仍烦躁,躺在床上未入睡,2014年11月2日02:05当护士进入病房巡视病人时,病人由护栏与床尾的狭小空隙滑落在地,以右侧卧位躺于地面,立即检查病人并将病人抱上床,且通知值班医生,经医生对患者详细全身检查后,确定患者无外伤,骨折的情况,鉴于患者无明显意识改变及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遵医嘱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与陪护充分沟通,加强夜间对患者的照看,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防患者再次坠床。
二、召开科室安全小组紧急会议
科室安全管理小组,组长丁桃,副组长张德琳,成员石胜柳、杨妍、梁梅娟。召开安全管理会,对此事件进行原因分析,积极处理善后,并且制定改进措施,加强科室医、护、患沟通,对跌倒坠床风险较高的患者制定更加严密的防范措施和手段。
三、原因分析
四、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质量分析
1、科室质量安全小组召开医、技、护全体会议,汇报调查结果,提出问题及整改措施。
患者由脑梗死影响了认知能力,家属长时间不来病房看望患者,只有陪护,二级护理,跌倒/坠床评分18分,夜间对跌倒/坠床风险较高的患者,值班护士已缩短对病人的巡视时间,增加夜间对患者的巡视次数,但是防范措施不够仔细严格,对有认知障碍并且夜间较烦躁的患者适当用约束带给予约束,以更好的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2、医生护士分别就如何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展开讨论,并对整改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整改措施
1、在积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要分阶段告知患者及家属安全注意事项。
2、要和家属密切沟通共同完成患者的安全保护。
3、医务人员要更加仔细严格地做好防范措施,对有认知障碍并且夜间较烦躁的患者适当用约束带给予约束,以更好的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
4、事件发生后,积极处理及时汇报。
5、根据科室规定,按不良事件分级给予经济处罚。
6、医技护患加强沟通,根据病人的病情、功能障碍情况及时调整防护措施。
五、成效分析
制定整改措施以来,半月内科室跌倒坠床高危病人共6人,住院期间未发生一起跌倒及坠床事件。
六、下一步措施
1、定期进行高危病人相关措施的培训,尤其对新进人员及实习生。
2、定期召开病人家属座谈会,加强医患沟通。
3、建立长效机制,对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分项进行持续改进。
康复医学科
2014年11月17日
第四篇:基于PDCA循环法论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基于PDCA循环法论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许英 栏目:学术探讨 添加时间:2010-8-27 9:30:39
摘 要:随着竞争的加剧,物流服务的提供者需随着客户要求的不断变化,不断提高和改进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来适应这种改变以保持客户满意。物流服务质量的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的的持续活动,是个不断前进的过程。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是按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进行并不断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本文将探讨如何将PDCA循环论运用于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PDCA循环法;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Q11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0)08-0000-02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从质量上求生存,产品和服务上“零缺陷”的思想很快扩展到了物流操作上。作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的“第三利润”,被彼得、杜拉克描述为最后一块“经济的黑暗大陆”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这些企业而言,服务质量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第三方物流服务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服务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应该具有3cs的观念,即向顾客提供服务,以达到顾客满意直至达到顾客成功。服务应该始终围绕着客户的需求来制定,同时要尽可能的创造顾客需求。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为客户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如:运输、存储等)的同时,积极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增值服务。由于基础管理和掌控资源方面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而在物流信息、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在提供适合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方面能力很差。此外,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无论在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专业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PDCA循环法介绍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运用PDCA循环法改进物流服务质量
1、P—策划阶段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在这一阶段主要内容是收集物流服务质量信息,确定服务质量目标、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实措施。物流质量因不同用户而要求各异,比如:配送额度、间隔期及交货期的保证程度;成本水平及物流费用的满足程度;运输方式的满足程度等。提供者必须要了解需求,通过访问、市场调查、了解国家计划指示等方式,搜集服务质量信息。搞清楚用户的要求和标准,即用户需要什么类型的物流服务及相应的水平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自身服务质量现状,找出质量差异;分析影响质量产生差异的因素,找出影响质量的主导因素及影响程度,要客观准确,有数量分析。针对影响质量的主导因素,结合企业资源实际,制定出提高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即制定出计划,并要具体落实到执行者、时间、地点和完成方法等。总之,计划和措施要求具体、准确、可行、明确。
2、D—执行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以上P阶段所规定的内容,按既定计划、目标、措施及其分工,严格组织计划实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计划进行补充和调整。物流活动涉及相关环节,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企业物流质量的变化。加强物流质量管理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物流质量的现状、运行过程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企业物流服务与管理质量。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可建立有效的服务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物流过程,同时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质量改进决策必需的各种信息,能激励企业内部员工改进物流服务工作。比如,通过物流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计量顾客对物流质量的期望,实时监控物流质量状况等。此外,该阶段涉及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要注意全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性。
3、C—检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物流服务提供者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如果实际与预定目标偏离,分析原因。这一阶段可建立一些具体的指标考核方法,比如:物流服务关键绩效考核方法—KPI,以下为某物流企业的KPI:服务时间:360*24;单据处理及时率:≥98%;单据处理百分率:接近100%;公路运输准点率:≥98%;铁路运输准点率:≥95%;配送及时率:≥98%;运输货损率:≤0.3%;仓储货损率:接近零;以外处理及时率:100%;投诉处理及时率100%。
4、A—处理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制定有关标准,质量工作制度,防止问题再发生。必要时还应查出和排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拟订措施和对策。遗留问题转入下一循环中去,继续解决。该阶段的重要性体现在,对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使质量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同时指出此次循环的不足,推动下一循环的进行。以上四个阶段循环往复,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不是在同一水平原地循环,每循环一次,工作就上升一个台阶,到下一循环,又有新的内容。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改进,采用这一科学程序指导,伴随着这种循环,服务质量改进的水平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然,PDCA循环法各阶段在实际中的运用离不开直方图、控制图、统计分析表等质量控制技术。
结束语:物流的本质是服务质量,能否持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从而实现高效、快捷、准确、安全、经济的物流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及顾客需求的变化,现代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绿色物流、柔性物流等新的服务理念也逐渐被一些物流服务提供者重视。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物流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引进国际物流服务标准,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积极开展国际化物流经营活动。
第五篇: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自己学习生活方面不足进行改进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自己学习生活方面不足进行改进。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效果。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肯定,或着模式化或者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1.P阶段
步骤一:选择方向
在即将到来的实习和毕业,首要目标自然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能力的锻炼。
步骤二:设定目标
拿到四级英语证书、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最好是报检员证)、学习成绩乐观。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① 自学相关知识,多做题,认真学习② 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重点突击 ③ 融合以上两种
最终定位:在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有选择性的参加一些辅导班。
2.D阶段
以一周为一个周期,周一至周五进行以下训练:
(1)概览: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2)问题: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有的放矢。
(3)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4)背诵: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周六进行课外重点性辅导训练
周日做一周总结,对一周进行查漏补缺
3.C检查效果
方案是否有效、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将采取的对策进行确认后,对采集到的证据进行总结分析,把完成情况同目标值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时,应该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对策,如果是,就意味着对策失败,那就要重新进行最佳方案的确定。
4.A阶段处置
对已被证明的有成效的措施,要进行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以便以后的执行和推广。
对于方案效果不显著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PDCA循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