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影响农村小学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主要因素及措施
浅谈影响农村小学学生体质与健康的主要因素
及措施
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树立“健康了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尤其是农村学校,场地、器材、体育专职教师受限,加之部分学校领导重智轻体,学生体质监测工作马虎作假,阳光体育活动没有落实到位,学生体质健康靠“吃老本”,测试达标率无法提高,为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实施工作。现将如何提高村级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率的看法总结如下
关键词:学生体质与健康 ; 村级小学 ;影响因素 ; 对策 1.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 1.1师资和场地不足
部分村级学校越扩越大,学生越来越多,可教师不足,如我校960多名学生,仅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教学楼越起越高,活动场地却越来越小,这几年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器材充足,但场地仍然不理想。国家体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体育课从一星期三节增加到四节,课时增加了,但是没有增加专业体育教师,那怎么办呢,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兼职教师缺乏专业素养,上课没有套路,经常放羊或将A课上成B课。可想而知如何在新课改下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体质如何提升。
1.2体质监测管理工作不到位
1.2.1测试器材要到位。组织人员培训,确保规范操作。工作中,陶优留差,反复将差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训练,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励优生,向优秀、满分看齐。
1.3每天阳光一小时活动动量不够。
学校要把阳光体育活动工作落实到位,除大课间活动以外,要求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或课外时间完成一分钟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跑步等简单易行的游戏活动。
1.4不重视校运会的开展。
很多农村学校每年运动会根本没有开展,学校要围绕阳光体育活动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运动会,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1.5畸形“呵护”淡化了学生锻炼的激情
现实中,多数家长都简单的认为:孩子能吃能睡、营养到位、没病没灾,身体就是健康,只要能把学习搞好,根本没必要让孩子花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试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运动项目,更无一技之长。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的影响,使孩子没有建立起对体育的兴趣,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班主任对学习尖子的偏爱等,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
2.提高体质的对策与措施
2.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体育健身意识。首先要加强家长体育健身的意识,提高家庭成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这也是社会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利条件。因为,对于学生来讲,除了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之外,家庭体育也是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组织、宣传、管理力度、提高认识,使家庭体育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其次要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紧迫感。我校把大面积提高学生体质的工作,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纳入全方位的目标管理。领导从体育课的常规到课的内容质量都要严格要求,还有校里举行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旨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宣传栏里能有体育锻炼和体育养生的各种有关知识;把学校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的照片及时进行展示,让学生、家长、老师看到学校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召开家长会时学校能向家长宣传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由于多占用了学习时间、增加了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而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成绩,反而由于学生体质的增加促进了学习,让学生、家长、教师、社区及学校管理层多边互动达成共实,不断地为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努力。
2.2对兼职体育教师要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体育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学校没有配备足额的专业体育教师。非体育专业的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更不具备应有的专业素养,对于体育课堂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问题,非专业教师都不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这会直接导致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上升,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阻碍体育教育的发展。因此专职教师要对兼职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常规、课标、教材、学生学情分析等进行简单培训,让其知道体育课如何上,上哪些内容,以及测试达标率要注意哪些事项,对不及格的学生如何进行辅导,对良好以上学生如何让其提高等。
2.3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阳光体育活动比赛。要按不同年龄、性别及体能的差异,开设体育项目确定评价标准,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也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比如冬季运动会可开展全校性的跳短绳比赛,跳长绳比赛、踢毽子比赛、“班级蹲”游戏比赛等等,高年段学生可以增加一些耐力跑和速度跑的项目,像800米、1500米、迎面接力赛之类的。春夏季可举行一些球类比赛、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比赛等来提高学生锻炼兴趣,增强学生体质。
2.4.加强宣传
营建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学校应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并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参加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2.5召开家庭会警示家长
家庭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家长要有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可以减轻学生的文化学习负担,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的思想。协助学校督促子女去活动并按质按量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同时,抽出时间陪孩子活动帮助孩子养成坚持锻炼的习并将一年一度的体质监测成绩公布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引起重视。
2.6体育课作业布置
体育课堂不能没有负荷,要增加学生每天的运动量,从而达到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标准。只靠体育课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让体育课向课外延伸。由家长协助监督完成、或体育小组长,体育教师随时抽查来达到有效的教学。通过推行体育家庭作业,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兴趣,同时也会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促进家庭的和谐,也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2.7开展好每年一次的校运会
我校近千名学生,仅我一名专职体育教师,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在体育师资短缺的条件下,学校总达标率95.8%,优良率为37.6%。我所任五六年级达标率99.9%优良率30%。今年的测试成绩是“新标准”以来第一年成绩,尽管优良率有些不如人意,但对农村学校来说,这算是最好的成绩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毛振明:体育教学一定要有基本的运动负荷,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6期
第二篇: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姓名 单位及地址 联系电话 ***
龙红元
茶陵尧水学校 株洲市茶陵县严塘镇尧市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进年来新闻中报道多起学生运动中猝死事件,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让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首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展现自我报效祖国。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还有学生自身的。本文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做了综合调查分析,中小学各年龄段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体质明显减弱,且出现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综合以上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为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个人意见。
【关键词】 学生体质:
发展趋势:
因素分析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等等。以上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趋向如何呢?这有待于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想就这方面做一些
分析,为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1.体质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较好。对体质的定义在体育、教育和卫生系统,也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从总体国民体质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必须从青少年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
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呈逐年下降的趋式。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弱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不只如此,又出现了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显增多,体弱多病的儿童骤然剧增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身体形态指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
2、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
2.1学生对体育运动认识不足,家长,学校重智轻体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老师,家长一味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提高上线率,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成为摆设。家长重智轻体,认为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剥夺学生的运动时间,不停的逼着孩子上补习班,甚至连走路上学都改成专线接送。学生耳濡目染渐渐远离
运动。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吃好睡足加强营养补给,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且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2.2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
学校至今仍坚持学习成绩代表学校的一切,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要有成绩就得从学生下手,加大作业量,每日测试,每周考试,题海试磨练学生。使这些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中,很少顾及自己的活动及休息时间,有时候,甚至连课间十分钟的时间也难以保证。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
2.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
学校有活动,体育课被占用,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 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也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的追求欲不是很高,学生家长也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体育成绩普遍不重视,导致了重视主课,轻视体育的现象。加上近几年学校的“安全官司”接连不断,导致教师上体育课时,过于追求安全,不敢放开手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2.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学体育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竞赛体育作为主要内容;常规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技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教学过程过分的强调“统一”、且教法“单一”,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无法谈起。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
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2.5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
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2.6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因种种原因造成拥有200米以上标准场地的学校并不多,因此学生在进行快速跑练习时并不顺畅;遇上200-400米的中长跑练习,教师经常会看不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在练习,所以学生的练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确认。同时体育教师心中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学生人数太多发生碰撞,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教师有时只能采用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量受到限制,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再有专业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这对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机会。
3、结论与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国家向前的步伐才迈的够力度。学生体质下降
已影响到国家的后备力量,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体质下降是由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只要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切实解决,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体质自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这一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化体育课,切实保证中小学的体育课时,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强化课外锻炼,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课外体育锻炼,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有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必须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目标,一切工作都以实现这个目标展开。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的强健体魄将指日可待。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R].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王平;;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教育;2008年09期
[3]贾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远[J].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4]郑辉;情绪、环境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第三篇:浅析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因素
浅析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因素
摘 要: 运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等方法, 针对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对主要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关注和重视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对策, 以期为学生体质与健康教育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和教育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体育;因素;对策
一、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随着营养状况的改善基本呈提高趋势。如低血红蛋白及心血管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继续呈增长趋势;低体重及由营养不良引发的疾病几率基本得到控制,2005年学生人群中蛔虫感染率继续下降,如7岁、9岁乡男、乡女粪便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8.14%、8.38%和6.5%、7.29%,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2.6、1.3和2.3、1.3个百分点。但由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及城市化生活所带的“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神经衰弱”“运动缺乏、营养过剩”等所引发的疾病不容忽视,学生中近视眼率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学生体育调查发现:我国学生体质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如学生身体素质和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另据调查发现,大约有65%的中小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的锻炼行为的养成率和巩固率很低,且不同地区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二、影响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因素
1、经济发展对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自解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解放初期即50年代—60年代的萧条阶段,70年代—80年代的经济复苏阶段及90年代以后的经济繁荣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不一样。在一阶段,由于“东洋人”骂我们是“东亚病夫”,我国的学校体育均趋向于军事体育,认为“要强国,必先强身”!但因为经济基础太差,中小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并无多大改观。在第二阶段,人们发现“要强国,必先发展经济”,于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然,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一样,需要以经济为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改观,中小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均迎来了春天。我国第一次开展了“农村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和“一百个体育先进县”评选活动,并第一次提出了“全民健身”的口号。这一阶段是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又呈现了新的问题。
2、城市化居住人口所造成的恶化环境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影响
地球上60亿左右人口中,大约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城市建筑的激增,造成了日照与新鲜空气及绿化面积的减少,土壤流失、大气中烟雾、废水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逐年增多,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又加至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大大减少了人们出行的机会,电气化和半自动化的家用电器,又减轻了家务劳动的强度,但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越来越多。因此,直接威胁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3、片面追求升学率,对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众所周知: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则必须提高升学率。也有人提出:生源就是财源,质量就是生命。对于没有优质生源的普通中小学校,要提高升学率唯一能想的办法就是:加班加点,勤能补拙。因此,学校不断的挤时间,压缩课间休息,挤掉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因此,校园里学生的欢歌笑语没有了,学生体育场上的呐喊声不见了,这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 的体质与健康。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由于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病发病率和自杀率上升了。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落后的体育设施设备及管理制度对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由于对学校体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致使学校场地器材短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加之因体育安全问题的制约,以及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中存在误区,即过分强调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对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致使学生不愿参加运动量较大的和危险性较高的体育项目,也因为体育设施设备的严重不足,体育教师也无法完成科技性较强、危险性较大的教学任务。又加之有些学校的教室、宿舍、食堂过于拥挤,卫生条件差、学生膳食、营养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不达标,对中小学生的营养、卫生状况的检测、指导不得力,对常见病、流行性疾病的预防监控没有做到日常化和制度化等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5、网络游戏对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中小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有些学生整天沉溺于网吧,网吧的空气质量差,环境相当恶劣,严重影响学生是心身健康。他们自制力差,无心学习,无心参加体育锻炼,这大大影响了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
6、家庭因素对中小学生的体质于健康的影响
在农村学生中,有近80%的家长(父母双方)在外打工,所以他们爷爷奶奶便成了其监护人,隔代监管很不利于孩子成长:一是相互沟通的代沟太大;二是爷爷奶奶过分溺爱,使有些学生出现性格内向、容易激动、怕吃苦、依赖性强的心理特征。还有些家长不愿让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生怕孩子受苦,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对如何从小培养孩子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没有认真思考。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那么如何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与 健康呢?
三、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对策
1、转变观念、全民动员
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认识到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严重性,认识到改变现状急需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好社会氛围,加强对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教育。提倡“每天锻炼两小时,健康工作四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2、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3、切实落实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学生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并依照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设相应的与体育密切联系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身心健康认知水平。同时树立健康教学观念,增强体育课安全意识。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4、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评价制度
建立学生体制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体检,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要将学生日常体育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把学校体育工作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是国民健康的基础,他们应该茁壮成长,阳光地生活,其健康状况应倍受社会关注。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N].中国学校体育,2006,(10):7-8.(2)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 年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瑞雪.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最新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体育,2003,(6):74
(4)李中文.孩子的身体素质何以下降[N].人民日报,2004-01-15.(5)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第四篇: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仁县 灵官中小雷爱华
【摘要】 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近年来持续下降,已被社会公认。造成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还有学生自身的。本文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对中小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做了综合调查分析,中小学各年龄段多数指标呈普遍下降趋势,力量素质全部下降,耐力素质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质也在下降。学生体质明显减弱,且出现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的现象。综合以上问题建设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为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及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关键词】 学生体质,发展趋势,因素分析
一、引言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的希望。现如今学生体质呈普遍下降趋势,特别是城市学生下降幅度较乡村学生更大。学生近视、肥胖、体弱、患病率持续增长等等。以上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中结果呢?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趋向如何呢?这有待于我们基层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思
考的问题。本文想就这方面做一些分析,为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1.体质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对体质的定义在体育、教育和卫生系统,也已基本形成共识,即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趋势
发展应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体质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民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导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从总体国民体质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适应形势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必须从青少年儿童和学生的健康抓起。
根据许多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样呈逐年下降的趋式。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弱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还不只如此,又出现了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显增多,体弱多病的儿童骤然剧增等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身体形态指标有较大增长,特别是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增长幅度较大。
2、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的因素分析
2.1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观念, 对体质健康意识的淡薄。
近年来,学校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和中考”指挥棒的束缚,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为了争取好成绩,把智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体育教学就更不用说
了,放在了若有若无的位臵之上。加之学生从小在家长重智轻体的影响下,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辉煌的前程。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家长认为子女的体质健康只要平时注重增加营养,参加体育锻炼用处并不大。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反映出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存在很大问题,对于体质健康的认识还非常缺乏,重智轻体的观念占重要地位。
2.2学生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影响体质健康的提高。
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为此教师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量,学生因为要做作业,做完作业后还要完成家长布臵的额外作业。等作业全部完成后,睡觉时间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学生晚上或周末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提升班,学习各种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学校参加一些体育课或活动课规定内容的锻炼外,很少有时间再参加一些课余体育锻炼,只能在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后才会有极少时间安排锻炼活动。这样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阻碍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影响体质健康的发展。
2.3教育、教学观念落后,阻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国中小学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消极影响,现在的升学考试、毕业考试,还是以“分数线”、“及格率”作为评价标准。一些学生在主课老师眼里成绩不理想,所以占用他们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理所当然了,殊不知,这些在文化课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健康体质也是不容乐观的。所以如此的恶性循环,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无法按制定的计划完成。
如学校有什么重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班主任和学生的要求下,只能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教师不得不放弃上课的内容去完成不是体育课上的任务,教学质量则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因枯燥无聊的练习,不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学校的活动课或课外活动,基本流于形式。学生缺少了教师的教,没有了教师的组织,没有了锻炼内容上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务实、求真、求实的态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要牢固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4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喜欢体育课。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课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认为自己“体质不错”没有锻炼的必要;有的认为体育课“毫无意思”不想上;还有的认为“长大了还在蹦蹦跳跳不象样子”怕丢人等等。体育锻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要想有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体育老师还应该从自身的专业素养出发,认真的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体育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运动能力,优美的示范姿势以及恰当的教育语言,都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另外,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也能唤醒学生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2.5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
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2.6体育硬件设施和师资的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提高体质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重严重失调。因种种原因造成拥有200米以上标准场地的学校并不多,因此学生在进行快速跑练习时并不顺畅;遇上200-400米的中长跑练习,教师经常会看不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在练习,所以学生的练习质量如何教师无法确认。同时体育教师心中还要提心吊胆,生怕学生人数太多发生碰撞,会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这种情况,教师有时只能采用占地面积不大的体育项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运动量受到限制,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再有专业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只好请其它任课教师兼任,这对指导学生正确参与体育锻炼是很不利的,无形中减少了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机会。
3、结论与建议
俗话说“亡羊补牢,尤未晚矣”。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的下降不是一种偶然,是由客观存在的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体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家长的意识培养、社会大
环境的改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得以实现。只要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切实解决,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体质自然会增强。学生的体质增强了,有利于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观念的形成。学生的成长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这一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要求。
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家长和学生本身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督促和确保学生每天至少坚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大力开展快乐体育、成功体育,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实现学生的强健体魄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王 红,费宏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3]贾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北京: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004.
第五篇:学生体质健康分析与措施
学生体质健康分析与措施
(2012—2013学)柏水学校九年一贯制
学生体质健康分析与措施
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局于2002年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这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项法规文件,是体育工作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我们要把实施《标准》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断增强体质。现就我校2008年学生体质健康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设想。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做到对《标准》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各项测试工作,首先成立了以校领导及各主要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主的贯彻《标准》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要求做到: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切实抓好《标准》的落实和测试工作。
一、现状分析:
(1)、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从总的趋势上看,我校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儿童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匀称度有所改善,以往普遍存在的“豆芽菜”体型继续得到改善。反映身体发育匀称度的维尔维克指数也有所提高。同时,个别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均值均高于其他学生。这可能是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特别是营养水平等因素不同所致。
(2)营养状况继续改善。学生中营养不良检出率持续下降,比较低体重检出率下降明显,98%的学生体重均在正常范围之列,同时还发现个别学生体重高于标准,该现象提示,青春期生长突增对学生营养状况有一定影响,但营养应平衡。
(3)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指标,肺活量的提高反映出体育活动的充分、耐久能力提高以及体力劳动持续性增强,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年龄男女学生的成绩在连续几年平稳后,今年测试结果显示已开始提高,其中高年级男女学生提高明显。
(4)、学生体能指标呈上升趋势。反映身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于2007年相比上升了5.1%,1000(800)米跑米成绩上升的幅度较大,及格率上升了3.6%;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男生的身体素质方面总体状况优于女生,无论是在下肢肌肉力量及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水平反面方面,还是在下肢爆发力、反应速度和身体的位移速度方面都略高于女生;男生的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女子。
今年的测试结果表明,我校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结果。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校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学生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关于体能的部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例如:学生的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身体柔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都摆脱不了下滑的趋势。以体前屈为例,各年级整体有所提高,但高年级的个别学生出现负分。
(2).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个别学生超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则继续呈上升趋势,这已成为城市青少年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测试结果显示,13-14岁小学生是肥胖检出率最高的人群,男生在14-15岁年龄段最高。以七年级一个班为例,同样是男生,差距为23公斤。女生个别差距为26公斤。因此,对学生肥胖的防治重点,包括合理膳食、加强锻炼、营养健康教育和科学生活制度安排等,都应该放在现在。
三、几点建议与措施:
首先,要加强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学校体育措施。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开足并认真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课时。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按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要求,搞好硬件建设。要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育活动改革的力度,在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上,除了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外,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和锻炼不仅要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第二,继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加大改革力度。一是积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核心目标,构建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实践环节,从内容的选择到教学的评价要始终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二是继续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为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三是改革学校体育效果评价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三,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保证健康教育的开课率,要积极探索健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使学校健康教育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发挥作用。要通过课堂教学、讲座、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营养观念和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在开展学生营养教育、普及营养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一些有利于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干预工作,如:开展学生营养餐工作,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等,当然,在实施营养干预时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加强其管理与监督,以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要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防治工作。
第四,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睡眠时间。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继续落实各项“减负”措施的同时,注意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确保学生睡眠时间。班主任协调各科教师的家庭作业量和家长一起积极配合,合理安排和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祖国的未来,需要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抓共管,让我们团结起来,为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