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00: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第一篇: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

一、目的:高危妊娠筛查工作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此制度。

二、高位孕产妇概念:

1.年龄小于18岁、大于35岁的第一产产妇(初产妇),40岁以上的经产妇(已经分娩过一个孩子)。或身材过矮(身高在1.4米以下),体重过轻(小于45公斤)或过重(大于85公斤)的孕妇。

2.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在怀孕期间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贫血、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子宫良性肿瘤等内科病。

3.怀孕期间异常: 如母子(女)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过期妊娠、骨盆太小、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羊水太多或太少等。

三、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业务院长任组长,成员:妇幼保健人员及产科医师。

四、职责:

1.妇幼保健人员负责指导村级妇幼保健人员按照“村级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登记表”,对孕产妇逐一筛查、登记造册,及时发现高危孕妇。

2.产科医师对村级妇幼人员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评分并及时填写“哈尔滨市高危妊娠登记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诊,出现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置。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我院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2.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3.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高危孕产妇,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

4.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5.查出高危孕妇要及时登记、预约下次检查日期。6.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7..做好宣传动员,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8.高危孕妇必须到县级医疗机构分娩。重危高危孕妇转诊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

1.村妇幼医生要按照黑龙江省《村级孕产妇危险因素评分登记表》的要求,及时将﹥15分者转至乡镇卫生院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30分者及时转至区级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2.按照《哈尔滨市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筛查出动态高危因素﹥10分的孕妇应立即转至上级产科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监护,对筛查出固定高危因素﹥10分以上的孕妇,应于孕24周后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定期检查。

3.对妊娠合并重危内外科疾病的高危孕妇,在保证途中安全的情况下,需转至三级综合医院进行治疗监护。

4.对住院危重孕妇转诊时,应准备好详细的病情摘要及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由医生护送并与接受转诊的医院进行沟通。

5.转出的高危孕妇应有我科人员跟踪监测,以便随时了解病情、确定治疗效果,利于该病员回我管辖区时继续监护。

高危孕妇转诊常规

一、我门诊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产前检查指导及治疗,监护重病高危孕妇,我科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二、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立即转院。

三、高危孕妇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向家属交待病情,征的家属同意后留院处置,并请上级医师给与技术援助,待病情稳定或度过危险期后,再行转院。

四、较重病人转院时有我科医护人员护送。

五、高危孕妇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

六、转出的高危孕妇应有我科人员跟踪监测,以便随时了解病情、确定治疗效果,利于该病员回我管辖区时继续监护。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门诊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2.产科门诊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及管理工作

3.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4.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实行专案管理,5.筛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6.查出高危孕妇要及时登记、预约下次检查日期。7.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8.做好宣传动员,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9..高危孕妇必须到县级医疗机构分娩。重危高危孕妇转诊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

第二篇:孕产妇产前筛查知识

孕产妇产前筛查知识

1.TORCH筛查对优生优育有什么临床意义?

临床中常做的有优生优育四项,包括弓形虫(TOX)、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通常称TORCH检查。如果孕妇感染了这些病毒的其中的一种,就有可能造成胎儿宫内感染,胎儿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流产、死胎、畸形及一些先天性疾病。

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宫内感染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后果也不尽相同,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可造成多脏器损害;风疹病毒感染是可导致先天性风疹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耳聋、白内障和先先性心脏病;弓形虫感染是多侵害神经系统。总之,宫内感染对胎儿的危害最常见的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智力发育障碍,因此医生建议计划生育和结婚的妇女很有必要进行优生优育项目TORCH筛查。

2.什么人有必要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一个健康的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如果人类在繁衍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染色体出现结构和数目的异常变化,就会导致一系列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下列情况下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1、有明显体态异常,发育障碍,智力低下,多发畸形或皮纹明显异常的患者。

2、家族中有多个相似多发畸形患者。

3、习惯性流产的妇女及其配偶。

4、女性原发性闭经和不孕,男性无精子、不育和先天睾丸发育不全患者。

5、血液病患者需要染色体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6、接触各种放射线,需要做染色体检查,了解受损情况及病情变化者。

7、其他疑有染色体异常的患者。

3.为什么要进行产前筛查?

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一个家庭的共同愿望。但是在我国仍有13.20‰的先天缺陷儿出生,即平均每2秒钟就有一名出生,其中,先天愚型和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较高。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噪声污染、放射污染、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等是造成先天缺陷儿出生的主要原因,每一对健康夫妇都有可能生出先天缺陷儿,而且出生后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西欧及美国等国家已推广该筛查试验,并

以此作为孕妇必须接受的筛查项目。因此所有有条件的孕妇都应 该参加产前筛查,防止先天缺陷儿的出生。

4.产前筛查通常检查哪几种缺陷?

目前我们选择发病率比较高的两种先天缺陷进行筛查:先天愚型(又称唐氏综合症)和神经管畸形。产前筛查的项目:唐氏筛查(主要针对唐氏综合征)、超声筛查(主要针对染色体病以及神经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畸形)以及地贫筛查(主要针对地中海贫血)。

5.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主要是染色体异常,其临床表现为严重智力障碍(俗称傻子)而且还伴有其它严重的多发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35%)、消化系统畸形(6%)、听力与视力障碍(70%)和白血病(1%)等。

6.什么是神经管畸形?

神经管畸形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出生缺陷。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从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发育而来。如果在胚胎发育时神经管不能闭合,就会产生神经管畸形,导致死胎或者出生后夭折,即使存活者通常也有精神和身体上的缺陷。神经管畸形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发病率约为1/1000,我国神经管畸形的平均发病率为1/700。

7.如何进行产前筛查?

怀孕9-20周的孕妇都可以到产前筛查中心接受检查。在妊娠期9-13周(最佳时间10-12周)进行PAPP-A、Freeβ-hCG的检查,15-20周(最佳时间16-19周)进行hAFP、Freeβ-hCG和μE3的检查。筛查结果将提示是否处于高风险,对高风险胎儿,通过绒毛活检或羊水穿刺或脐血穿刺等技术作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确诊,然后流产处理。

8.我们家庭中从没有人患过这类病,我在怀孕期间很正常,也没有多次流产史或其它不良分娩史,是否也要参加产前筛查?

有些先天缺陷如神经管畸形、先天愚型,不是遗传性疾病,也无明显家族史,发生有较大的随机性,仅根据家族史、妊娠史难以排除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所有有条件的孕妇都应参加产前筛查。

第三篇: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最终版)

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一、背景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而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在调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亦高达22.8%和7.1%,预示着糖尿病正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为最大限度发现我市糖尿病病人并规范患者治疗和自我管理,全面开展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随访工作,逐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水平和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特制定本筛查工作方案。

二、目标 1、2011年4月31日前完成全市范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

2、对筛查发现的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管理,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三、筛查标准

为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发现率和资金有效利用率,筛查工作重点围绕下列高危人群进行:

1.曾经有轻度血糖升高(IGT或IFG)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BMI﹚≥24Kg/m2﹞;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5.高血压患者﹙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6.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0.91 mmol/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50mg/dl即2.75 mmol/L)者; 7.年龄45岁以上,且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

四、筛查与建档

1、筛查渠道和方式 依据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逐村(社区)逐户或依据已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高危人群筛选和确定,筛选过程发现未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要及时给予建档。

前期组织大规模人群筛查以快速血糖仪测量为主(各单位可自购),血糖仪按工作原理一般分为光化学法和电极法两大类,各单位在购买和使用血糖仪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注意了解仪器的特点和特殊要求。筛查时要按要求对样本采集和测量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对筛查发现的空腹血糖≥5.6mmol/L(100mg/dl)者,应建议其进一步明确诊断。

2、复核鉴别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对筛查发现的血糖异常者,要根据诊断的标准方法进一步确诊;对于血糖处于临界水平者,两周后重复检测空腹血糖或OGTT,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者,纳入糖尿病患者管理;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者,纳入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

3、建档管理

对复核确诊的糖尿病病人,均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已经建立健康档案者要及时对档案中的个人及家族史、行为危险因素、血糖测量结果等信息进行更新并录入网络。为糖尿病病人及时建立专项管理卡,并将信息录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疾控管理——糖尿病管理子系统,进行定期随访管理。

对复核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因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模块”尚在开发阶段,对此部分人群要求对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进行维护,并逐一进行登记,进行跟踪干预指导和转归评估。

五、随访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以定期家庭随访为主(每3个月1次),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辅以门诊随访、电话随访、集体随访等形式增加管理频次。随访的内容、要求参照《乳山市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乳卫发[2010]54号)执行。糖尿病高危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者)的随访频次为每6个月1次,随访时侧重提供膳食和身体活动等个体化行为指导服务。

六、组织实施

卫生局负责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的制定、综合协调和组织管理,并按照5元/人标准和实际筛查人数拨付工作经费。市疾控中心负责筛查工作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评价。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选、筛查建档、随访管理、信息收集及录入等工作。

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组织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的同时,对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发现并纳入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要逐一进行复核,纳入时诊断标准不准确的患者要重新进行复测,确保糖尿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分类准确,为科学评价管理效果提供真实的基础信息。

第四篇:高危筛查技术规范1

高危筛查技术规范

为了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工作,规范高危妊娠的管理,确保高危孕妇获得及时、系统、规范的保健医疗服务,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使母婴健康得到有力保障。根据《呼伦贝尔市高危妊娠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鄂温克旗卫生局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旗工作实际,制定高危筛查技术规范:

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

(一)凡具有产前检查能力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进行高危妊娠筛查。(二)乡镇苏木卫生院(一级医院)负责高危妊娠的筛查、高危妊娠相关知识的宣传及向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转诊,转诊必须按旗卫生局的统一要求,使用高危妊娠转诊三联单,并认真填写,做好登记。不得从事高危妊娠的治疗和助产工作。

(三)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除负责高危妊娠的筛查外,还应接纳一级医院的转诊及高危妊娠的诊断与治疗;要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登记和随访制度;要开展高危妊娠的特殊检查、处理和监护;要承担严重高危妊娠的会诊、治疗和抢救工作,尤其是旗人民医院要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的建设,保证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在旗卫生局的组织管理下,定期检查一级医院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管理情况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及专业培训。(四)旗妇幼保健所应掌握全旗高危妊娠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趣势,负责对辖区内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提高高危妊娠的诊断及处理质量。

二、高危妊娠的筛查程序

(一)孕妇在初诊建卡时,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化验等,进行高危评定,及早发现高危孕妇;对可疑者应进一步做有关辅助检查或负责转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处理。

(二)孕妇在以后的每次产前检查时发现新的高危因素要及时评定,根据病情适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三)建卡单位应进行高危妊娠登记,对高危妊娠加强管理,积极处理。

三、高危妊娠的监护

包括对孕妇及胎儿两个方面,应有计划地加强高危孕妇的高危因素监测及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的监护。乡镇苏木卫生院要落实高危孕妇的转诊;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处理及抢救工作。

四、高危妊娠的监管

(一)旗妇幼保健所要定期召开例会,设专人负责全县高危孕妇的管理,了解并掌握各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孕妇的发生、治疗、管理和转归情况。

(二)对孕妇及围产儿死亡病例每半年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一次,并写出评审分析报告,制定降低高危妊娠发病率及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基层妇幼卫生业务指导制度

保健所作为全旗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降消”项目及“母子”两个系统管理执行单位,以妇幼服务项目工作为重点,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法规范妇幼保健各项管理与服务,结合实际,制定我旗基层妇幼卫生业务指导制度:

一、本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完成业务指导工作。

二、加强妇幼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落实妇幼卫生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妇幼卫生工作建设。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协调发展。

母子两个系统工作:

1、认真检查各项表卡册的填写情况,指导规范、及时完成其内容。

2、详细掌握育龄妇女动态,及时为早孕妇女建立表卡册,跟踪随访,系统管理。

3、强化高危孕产妇跟综管理,提高高危筛查质量,健全孕产妇高危筛查的专册登记、就诊、报告、追踪结案制度。有效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

4、按要求开展0—6岁儿童健康体检工作,进行健康指导,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开展体弱儿筛查工作,专案管理。

三、加强出生缺陷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加大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力度,开展基层卫生服务人员专业培训。

四、妇幼项目:加强宣传,逐步提高叶酸投服率,推进牧区住院分娩补助工作,继续开展“降消”项目。

1、指导规范使用《孕产妇产前随访记录卡》、《新生儿家庭访视卡》、《母子保健手册》。

2、农牧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加强农牧民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宣传工作,确保住院分娩工作补助健康持续发展。提高住院分娩率。

3、指导逐步完善孕前、早孕妇女叶酸投服及随访工作流程,提高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按要求做好叶酸发放、登记、随访工作。

五、妇幼卫生信息工作

落实妇幼卫生监测网络直报、出生缺陷监测等工作,对新增监测点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工作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稳定、准确。继续开展妇幼卫生监测和年报的质量控制。

要求各医疗单位及时上报的各项妇幼项目报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杜绝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

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全国儿 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结合实际,制定本管理规范。

一、范围

(一)、儿童系统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散居儿童、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定期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 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

二、服务内容与流程

(一)、胎儿保健: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在知情自愿的原则上,指导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二)新生儿保健

1、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和 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2、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含满月访),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儿童保健医生或乡村医生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

3、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表、卡):新生儿满月或出生后42天,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或母亲产后42天健康检查,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并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体 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4、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按照《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指导手册》要求提供定期健康检查或生长发育监测服务。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6岁儿童每年1次;进入托幼机构的3岁以上儿童按集体儿童保健管理规范要求接受定期健康检查。7岁以上儿童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管理。

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体检、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以及眼、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指导等。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 预防接种。

5、在儿童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 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6、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两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重度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针对其病因、病情制订正确的矫治方案,给予药物治疗、营养指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并与当地康复训练机构建立联系机制。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专业医疗保健机构接受系 统的治疗和调理。

高危儿童矫治后,符合好转或痊愈指标应及时结案;两次随访无明 显好转者,转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就诊,并进行追踪。

7、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测评、诊 断治疗及咨询指导,开展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

8、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9、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流动人口儿童应与居住地有户籍的儿童享有同等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妇幼保健人员、乡村医生定期与计生服务站、流动人口办公室、妇产科、预防接种部门等联系,尽早发现流动人口儿童,建立儿童系统保健册,纳入系统保健管理。

(三)孕产妇住院分娩出院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 规定流程实施儿童系统保健管理。

三、服务要求

(一)专业机构要求

1、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 长愿意接受服务。

2、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且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二)人员要求

1、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护士资格,并接受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 训,考核合格。

2、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 培训。

3、人员配备:县级及以上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业务量配备卫生技术人员;其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配备儿童保健医生至少2名、护士1~2名。

四、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1、负责制订儿童保健工作方针政策、发展规划、技术规范与标准,并组织实施。

2、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专业人员、经费、房屋和设备等必要的服务条件。

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对辖区内儿童保健工作 进行监督管理。

(二)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中心。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制定并实施辖区儿童保健工作计划,有 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

2、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探索适宜不同人群的健康教 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

3、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

4、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 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

5、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 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

6、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反馈和交流等 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7、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 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

8、旗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季度召开辖区儿童保健工作例会,组织 业务学习,部署工作。

9、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本规范要求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应的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岁婴幼儿 提供免费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

2.指导区域内托幼机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改善儿童营养状况。3.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嘎查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 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4.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定期参加旗县级儿童保健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嘎查卫生所乡村医生和社区卫生 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

(四)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职责

1.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 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服务。

2.每季度参加例会,收集、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五)其它医疗机构

1.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执行本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服务管理与工作评估;按辖区统一要 求,定期上报儿童保健服务相关资料。

2.参与辖区儿童工作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考核评估。

四、资料管理

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呼伦贝尔市妇幼卫生信 息指导手册”要求做好各种儿童保健资料的管理。1.对每次学习培训进行小结;做好各级例会记录和总结。2.妇幼卫生报表及五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资料管理。各种报表齐全含出生季报表、儿童死亡报表或死亡报告卡(儿童生命监测点)等。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资料齐全,儿童系统保健册(卡、表)、高危儿管理登记本填写规范。

五、监督与评估

(一)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区域儿童保健工作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工作制度,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医疗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职责 履行、儿童保健工作网络建设、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和儿童健康水平改善等情况进行评估。

(二)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实施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考核 评估。

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

为规范孕产期保健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孕产期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为准备妊娠至产后42天的妇女及胎婴儿提供全程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

一、工作职责

(一)卫生行政部门

1、制订辖区内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实施细则,并负责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辖区内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体系和高危孕产妇转诊、会诊网络,明确各级职责,实行统一管理。

3、组织建立由妇幼保健、妇产科、儿科等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孕产期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

4、建立健全辖区孕产期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孕产期保健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5、组织管理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

6、组织制订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及相关制度,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与评价。

7、协调同级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对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进行监督,处罚违法行为。

(二)妇幼保健机构

1、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组织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同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

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本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相关规章制度。

3、负责对本辖区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进行监测、报告、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开展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评审;有条件的可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

4、组织开展辖区内孕产期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组织对专业人员的考核。

5、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孕产期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制作适宜健康教育材料。

6、做好辖区内孕产期保健相关信息的收集、核实、质控、统计、分析、上报等工作。定期总结本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情况,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向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反馈。

7、提供与本级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三)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遵照孕产期保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指南、技术规范,为辖区内的孕产妇提供系统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提供孕前保健、产前检查、助产服务、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和相关健康教育,进行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

2、按照规定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孕产期保健服务、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等情况,按照要求填报有关报表。

3、严格执行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按照规定提供死亡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相关资料。

4、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和监督。

5、旗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成立由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辅助科室等相关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的产科急救小组,承担辖区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6、乡镇苏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召开辖区嘎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工作例会和举行专业培训,并指导工作。

7、嘎查卫生室(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负责辖区内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动员督促怀孕妇女于孕12周前到医疗保健机构建立孕产期保健册(卡)、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协助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高危孕产妇管理,做好产后访视。

(2).负责收集辖区内妇女妊娠、婴儿出生、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新生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的有关数据,定期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

(3).按时参加妇幼保健工作例会和专业培训,汇报孕产妇管理工作情况,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二、孕产期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服务包括孕前、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全程系列保健服务。

(一)、孕前保健

孕前保健是指为准备妊娠的夫妇提供以健康教育与咨询、孕前医学检查、健康状况评估和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保健服务。

(二)、孕期保健

孕期保健是指从确定妊娠之日开始至临产前,为孕妇及胎儿提供的系列保健服务。对妊娠应当作到早诊断、早检查、早保健。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及早干预。开展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1、孕期保健内容。孕期保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与咨询指导、全身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其中辅助检查包括基本检查项目和建议检查项目。基本检查项目为保证母婴安全基本的、必要的检查项目,建议检查项目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状况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等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各孕期保健要点提供其他特殊辅助检查项目。

2、孕期检查次数。孕期应当至少检查5次。其中孕早期至少进行1次,孕中期至少2次(建议分别在孕16-20周、孕21-24周各进行1次),孕晚期至少2次(其中至少在孕36周后进行1次),发现异常者应当酌情增加检查次数。

3、初诊和复诊内容。依据孕妇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孕期检查的时机,孕期保健分为初诊和复诊。初诊

(1)确定妊娠和孕周,为每位孕妇建立孕产期保健卡(册),将孕妇纳入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2)详细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史、生育史、避孕史、个人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3)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4)孕早期进行盆腔检查。孕中期或孕晚期初诊者,应当进行阴道检查,同时进行产科检查。(5)辅助检查。

基本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阴道分泌物、肝功能、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血清学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建议检查项目:血糖测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检测、心电图等。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辅助检查项目。复诊

(1)询问孕期健康状况,查阅孕期检查记录及辅助检查结果。(2)进行体格检查、产科检查(体重、血压、宫高、胎心、胎位等)。(3)每次复诊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辅助检查项目。

(4)进行相应时期的孕期保健。

4、确定保健重点。

根据妊娠不同时期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症、并发症及胎儿发育等情况,确定孕期各阶段保健重点。【孕早期】(妊娠12+6周前)

(1).按照初诊要求进行问诊和检查。

(2).进行保健指导,包括讲解孕期检查的内容和意义,给予营养、心理、卫生(包括口腔卫生等)和避免致畸因素的指导,提供疾病预防知识,告知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意义和最佳时间等。(3).筛查孕期危险因素,发现高危孕妇,并进行专案管理。对有合并症、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诊治或转诊,必要时请专科医生会诊,评估是否适于继续妊娠。【孕中期】(妊娠13-27+6周)

(1).按照初诊或复诊要求进行相应检查。(2).了解胎动出现时间,绘制妊娠图。

(3).筛查胎儿畸形,对需要做产前诊断的孕妇应当及时转到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检查。(4).特殊辅助检查。

基本检查项目:妊娠16-24周超声筛查胎儿畸形。

建议检查项目:妊娠16-20周知情选择进行唐氏综合症筛查;妊娠24-28周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5).进行保健指导,包括提供营养、心理及卫生指导,告知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重要性等。提倡适量运动,预防及纠正贫血。有口腔疾病的孕妇,建议到口腔科治疗。

(6).筛查危险因素,对发现的高危孕妇及高危胎儿应当专案管理,进行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转诊。【孕晚期】(妊娠28周及以后)

(1).按照初诊或复诊要求进行相应检查。

(2).继续绘制妊娠图。妊娠36周前后估计胎儿体重,进行骨盆测量,预测分娩方式,指导其选择分娩医疗保健机构。(3).特殊辅助检查。

基本检查项目:进行一次肝功能、肾功能复查。

建议检查项目:妊娠36周后进行胎心电子监护及超声检查等。(4).进行保健指导,包括孕妇自我监测胎动,纠正贫血,提供营养、分娩前心理准备、临产先兆症状、提倡住院分娩和自然分娩、婴儿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等方面的指导。

(5).筛查危险因素,发现高危孕妇应当专案管理,进行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必要时转诊。

(三)、分娩期保健

分娩期应当对孕产妇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动态评估,加强对孕产妇与胎儿的全产程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分娩期并发症,及时诊治妊娠合并症。

1、全面了解孕产妇情况。

(1).接诊时详细询问孕期情况、既往史和生育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2).进行胎位、胎先露、胎心率、骨盆检查,了解宫缩、宫口开大及胎先露下降情况。(3).辅助检查。

全面了解孕期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基本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孕期未进行血型、肝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梅毒血清学检测者,应进行相应检查。建议检查项目:孕期未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者,入院后应进行检测,并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其他检查项目。

(4).快速评估孕妇健康、胎儿生长发育及宫内安危情况;筛查有无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以及胎儿有无宫内窘迫;综合判断是否存在影响阴道分娩的因素;接诊的医疗保健机构根据职责及服务能力,判断能否承担相应处理与抢救,及时决定是否转诊。

(5).及早识别和诊治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监护,密切监护产妇生命体征,及时诊治妊娠合并症,必要时转诊或会诊。

2、进行保健指导。

(1).产程中应当以产妇及胎儿为中心,提供全程生理及心理支持、陪伴分娩等人性化服务。

(2).鼓励阴道分娩,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

3、对孕产妇和胎婴儿进行全产程监护。(1).及时识别和处理难产。

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正确绘制和应用产程图,尽早发现产程异常并及时处理。无处理难产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予以转诊。②、在胎儿娩出前严格掌握缩宫素应用指征,并正确使用。③、正确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严格限制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术。(2).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①、对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当做好防治产后出血的准备,必要时及早转诊。

②、胎儿娩出后应当立即使用缩宫素,并准确测量出血量。③、正确、积极处理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产道,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④、产妇需在分娩室内观察2小时,由专人监测生命体征、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

⑤、发生产后出血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严格执行产后出血的抢救常规及流程。若无处理能力,应当及时会诊或转诊。(3).积极预防产褥感染。

①、助产过程中须严格无菌操作。进行产包、产妇外阴、接生者手和手臂、新生儿脐带的消毒。

②、对有可能发生产褥感染的产妇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做好产褥期卫生指导。

(4).积极预防新生儿窒息。

①、产程中密切监护胎儿,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并及时处理。②、胎头娩出后及时清理呼吸道。③、及早发现新生儿窒息,并及时复苏。

④、所有助产人员及新生儿科医生,均应当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每次助产均须有1名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⑤、新生儿窒息复苏器械应当完备,并处于功能状态。(5).积极预防产道裂伤和新生儿产伤。

①、正确掌握手术助产的指征,规范实施助产技术。②、认真检查软产道,及早发现损伤,及时修补。③、对新生儿认真查体,及早发现产伤,及时处理。(6).在不具备住院分娩条件的地区,家庭接生应当由医疗保健机构派出具有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或依法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助产技术规范,实施消毒接生,对分娩后的产妇应当观察2-4小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当地医疗保健机构联系并进行转诊,密切监护产妇生命体征、产程进展及胎儿状况。

(四)、产褥期保健

1、住院期间保健 产妇保健:

(1)正常分娩的产妇至少住院观察24小时,及时发现产后出血。(2)加强对孕产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产后病情监测。

(3)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加强营养、心理及卫生指导,注意产妇心理健康。

(4)做好婴儿喂养及营养指导,提供母乳喂养的条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及产后避孕指导。(5)产妇出院时,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有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应当转交产妇住地的医疗保健机构继续实施高危管理。新生儿保健:

(1)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2)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检和胎龄、生长发育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出生缺陷的诊断与报告。

(3)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必要时应当转入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护及治疗。

(4)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预防接种。

(5)出院时对新生儿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对有高危因素者,应当转交当地医疗保健机构实施高危新生儿管理。

2、产后访视

产后3-7天、28天分别进行家庭访视1次,出现母婴异常情况应当适当增加访视次数或指导及时就医。产妇访视:

(1)了解产妇分娩情况、孕产期有无异常以及诊治过程。(2)询问一般情况,观察精神状态、面色和恶露情况。

(3)监测体温、血压、脉搏,检查子宫复旧、伤口愈合及乳房有无异常。

(4)提供喂养、营养、心理、卫生及避孕方法等指导。关注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督促产后42天进行母婴健康检查。新生儿访视:

(1)了解新生儿出生、喂养等情况。

(2)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哭声、肤色、脐部、臀部及四肢活动等。(3)听心肺,测量体温、体重和身长。

(4)提供新生儿喂养、护理及预防接种等保健指导。

3、产后42天健康检查。产妇:

(1)了解产褥期基本情况。(2)测量体重、血压,进行盆腔检查,了解子宫复旧及伤口愈合情况。

(3)对孕产期有合并症和并发症者,应当进行相关检查,提出诊疗意见。

(4)提供喂养、营养、心理、卫生及避孕方法等指导。婴儿:

(1)了解婴儿基本情况。

(2)测量体重和身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如发现出生缺陷,应当做好登记、报告与管理。

(3)对有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4)提供婴儿喂养和儿童早期发展及口腔保健等方面的指导。

(五)、高危妊娠管理

1、在妊娠各期均应当对孕产妇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纳入高危孕产妇管理系统。

2、对每一例高危孕产妇均要进行专册登记和管理、随访。

3、对本级不能处理的高危孕产妇,应当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作进一步检查、确诊。对转回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上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处理意见进行观察、治疗与随访。

4、危重孕产妇转诊前,转诊医疗机构应当与接诊医疗保健机构联系,同时进行转诊前的初步处理,指派具备急救能力的医师护送孕产妇,并携带相关的病情资料。

5、旗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设高危门诊,指派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承担会诊、转诊,并作好记录。及时将转诊评价及治疗结果反馈至转诊单位。成立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抢救组,承担危重孕产妇的抢救工作。

6、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全面掌握辖区内高危孕产妇诊治及抢救情况,对高危孕产妇的追踪、转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要求逐级上报。

三、质量控制

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每半年对辖区的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进行1次全面检查。

(一)、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具体落实孕产期保健质量控制工作。

1、定期深入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现场考察、查阅登记、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适宜技术考核,对孕产期保健工作的管理、技术服务、信息收集等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2、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辖区孕产期保健服务相关管理制度,保障孕产期保健工作质量。相关制度包括:孕产期保健工作制度、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危重症抢救制度、孕产妇死亡评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产后访视制度、信息统计上报制度等。

(二)、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技术指南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孕产期保健工作自查制度,按月、季进行自查。定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妇幼保健机构的质量检查。从事孕产期保健的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与考核。

(三)、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评审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要求配合做好评审。

四、信息管理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不断完善辖区孕产期保健工作信息系统,改善信息收集方法,提高信息收集质量。充分利用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掌握地区孕产妇的健康情况,确定孕产期保健工作重点。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当根据管辖区域的需求,建立信息科(室)或指定专人负责辖区内信息的汇总、整理、上报工作。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定期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信息工作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召开信息管理例会,对信息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孕产期保健手册、产前检查登记、高危孕产妇登记、随访登记、分娩登记、转会诊登记、危重症抢救登记、死亡登记、统计报表等孕产期保健工作相关的原始登记。各种登记要规范、准确、齐全。发生孕产妇死亡及围产儿死亡应及时上报。

(四)、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机构内的信息收集,对信息进行审核,按照要求填报相应表卡,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同级妇幼保健机构。

第五篇: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

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制度

为保证母婴安全,加强高危孕产妇风险评估管理,根据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产科门诊应严格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规范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并将评估日期、评估结果等详细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和《四川省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来自于省外的就诊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及妊娠风险评估内容记录于《母子健康手册》或门诊病历上。

二、对首次建册的孕产妇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标注为绿色;对于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妇,标注筛查阳性,并按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标识进行标注。

三、对于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产科门诊应当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中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对于妊娠风险评估分级为“橙色、红色”的孕产妇,首诊医师应当填写《绵竹市高危孕产妇报告卡》,在3日内将报告卡报送绵竹市妇幼保健院基层科。如孕产妇风险分类为“红色”的,应当在24小时内报送。

四、产科门诊在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过程中,定期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和《四川省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顺序标注评估孕周、日期和结果。

五、我院妇幼人员在进行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时,应当落实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有关要求,再次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若发现阳性症状和体征,应当及时进行干预。

六、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登记标识应保存完整、清晰,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七、建立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自查制度,完善院内管理机制。对本机构内高危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和自查。

八、院医务科负责组织对我院高危孕产妇风险筛查及评估情况进行培训、定期质量控制、评价和监督。

下载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危孕产妇筛查制度(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危孕产妇管理

    高危孕产妇管理高危孕产妇是指“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全国组织所进行的国际研究新观点认为:高危孕产妇除病理因素......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做好孕产妇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止高危孕产妇病情加重和意外的发生,制定本制度。1、强化首诊妊娠风险筛查责任制。首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一、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产妇要进行建档及专人管理,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二、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保医生在出诊......

    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高危孕产妇保健服务及网络建设,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

    心血管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方案

    心血管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方案为做好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实施工作,按照国家心血管病项目办《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技术方案》、省卫健委......

    脑卒中高危筛查工作汇报(本站推荐)

    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汇报 2016年10月24日至11月17日,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对辖区内17个居委35岁以上的居民......

    免费筛查制度

    免费新生儿“两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机构工作制度 一、设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当开展新生儿“两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并逐级备案。 二、采血人员应具有与......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为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