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性疾病筛查制度
传染性疾病筛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为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患者有义务接受医院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传染病筛查应采取自愿原则,履行告知义务,由病人或其家属自愿决定。如不同意检验的,应充分说明因此可能带来的后果,由医患双方签字备案。
(三)患者传染病筛查应尽早进行。
(四)医护人员不得擅自泄露涉及患者隐私的有关传染病筛查信息、资料。
(五)进行传染病相关项目筛查前应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
二、筛查办法
(一)需要输血的病人,应常规进行输血前九项检验,包括HBsAg、Anti-HCV、Anti-HIV1/
2、梅毒、ALT等。
(二)不需要输血的病人,应加强医患沟通,尽可能说服病人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1/
2、梅毒等检验。
三、传染病筛查情况注明
(一)患者传染病筛查已有结果或患者不同意进行传染病筛查者,科室均应如实注明。
(二)患者传染病筛查未有结果者,科室补充注明。
四、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对所有病人均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二)注明有血源性疾病者,医护人员应做好血源性疾病防护措施,谨防锐器伤的发生,可能有血液、体液等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水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三)传染病筛查有结果的患者诊治检查后进行终末消毒,未进行传染病筛查的患者按传染病进行终末消毒。
五、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医务科
2014-5-9 2
第二篇:传染性疾病筛查制度(模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为有效控制传染病,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患者有义务接受医院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传染病筛查应采取自愿原则,履行告知义务,由病人或其家属自愿决定。如不同意检验的,应充分说明因此可能带来的后果,由医患双方签字备案。(三)患者传染病筛查应尽早进行。
(四)医护人员不得擅自泄露涉及患者隐私的有关传染病筛查信息、资料。
(五)进行传染病相关项目筛查前应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
二、筛查办法
(一)需要输血的病人,应常规进行输血前九项检验,包括HBsAg、Anti-HCV、Anti-HIV1/
2、梅毒、ALT等。(二)不需要输血的病人,应加强医患沟通,尽可能说服病人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1/
2、梅毒等检验。
三、传染病筛查情况注明
(一)患者传染病筛查已有结果或患者不同意进行传染病筛查者,科室均应如实注明。
(二)患者传染病筛查未有结果者,科室补充注明。
四、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对所有病人均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二)注明有血源性疾病者,医护人员应做好血源性疾病防护措施,谨防锐器伤的发生,可能有血液、体液等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水隔离衣或防水围裙。(三)传染病筛查有结果的患者诊治检查后进行终末消毒,未进行传染病筛查的患者按传染病进行终末消毒。
五、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免费筛查制度
免费新生儿“两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机构工作制度
一、设有产科或儿科诊疗科目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当开展新生儿“两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并逐级备案。
二、采血人员应具有与医学相关的中专以上学历,从事医学临床工作2年以上,接受过省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三、积极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宣传教育工作。
四、血样标本采集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当与新生儿监护人签订《河南省免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知情同意书》,并保存于病历中存档。
五、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
六、严格按照国家《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2~8℃保存,并将有关信息录入“河南省免费筛查民生实事信息系统”。
七、按新筛中心要求,及时将合格血片寄送至新筛中心。
八、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或不合格标本退回需要重新采血者,应当及时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
九、协助筛查中心和管理机构做好可疑阳性病例的召回工作。
十、做好资料登记、存档保管及上报工作,包括活产数、筛查数等资料。
免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制度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和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必须由省卫生计生委依法指定,并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开展筛查、诊治、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省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设在省妇幼保健院,负责制定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常规,对全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治的技术指导、培训、质量控制工作;与全省筛查机构和诊治机构建立工作联系,对筛查、复查未通过儿童进行确诊;对全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与措施;需要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应负责联系残联进行康复训练。
三、从事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经过省级组织的培训考核并取得《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培训合格证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听力筛查设备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规范和服务流程要求进行筛查,出具规范的筛查报告,负责筛查结果的解释;做好初筛未通过者的随访和复筛及转诊,协助做好听力障碍高危儿的随访监测工作;及时进行筛查资料及报表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工作,每月按时报送月报表。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报告要按照《河南省儿童(新生儿)听力筛(复)查报告单》格式出具,一式两联,第一联和原始筛查记录由新筛机构保存于病历中存档。
五、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对复筛未通过者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未通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者,立即出具筛查报告,解释筛查结果,及时开具转诊单,告知、督促、协助其监护人在42天~3个月内将可疑阳性患儿转诊至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诊断,尽早给予治疗及干预。同时及时报告给相应片区责任诊治机构。如联系不到监护人,则要逐级通知到相关的诊治机构,并做好详细记录。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按照技术规范开展诊断、干预、随访和康复,并逐级将诊断结果反馈至各筛查机构。
六、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和诊治机构都应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追踪随访制度。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对听力初筛未通过新生儿随访,告知42天内复筛,并进行专案管理。加强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随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也要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转诊到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到筛查机构出具的可疑阳性报告后,立即电话或书面等方式通知新生儿监护人,要求其将新生儿按照规定时限转诊到诊治机构进行进行听力学诊断,进行健康教育。并负责对可疑患儿进行追访,对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进行随访,每半年至少复诊1次。因地址不详或拒绝随访等原因而失访者,须注明原因及备案。
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和诊治机构对每次通知和随访均须记录。
七、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和诊治机构要认真妥善地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关资料的保存和保密工作。
八、新生儿听力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定期保养,保证仪器在清洁、干燥、无尘和无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使用。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每半年或一年必须对仪器或计量器具进行专业校验,并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好仪器校准报告。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便拆卸仪器。
九、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设专人负责,严格做好听力筛查质控管理,以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每月须对听力筛查质控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质量改进。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要加强对听力筛查机构和诊治机构的质控指导。
十、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和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妥善保存好听力筛查的有关信息资料,包括筛查、转诊、诊治、随访和质量控制等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至少保存10年。存于电脑的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要求备份保存。备份文件可以交由信息管理科或机构规定的相关科室负责。未经科室主任许可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查阅相关文件档案。如新生儿的监护人要求查阅或复印相关资料,必须到机构相关职能科室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第四篇: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第节 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较多,由于各种疾病的传染传播等问题比较但控制,尤其是在施工企业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为防止这些不可见因素的出现,施工现场的人员统一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的进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传染性疾病防范措施
办公室、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提倡大家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勤换衣服;禁止施工队人员流动;非常时期不聚集人员;不恐惧,进行正常生产,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2.预防传染疾病领导负责制
项目经理、书记全面负责防控“非典”、“禽流感”等传人病预防工作。检查防控“非典”、“禽流感”等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各部门间、各责任人之间的关系,保证防控“非典”、“禽流感”等工作的有效运行。对防控“非典”、“禽流感”等措施及时布置,不断检验“非典”、“禽流感”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对发现有“发热”症状的病人及时排查,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配合防疫部门对疑似病人的生活区进行消毒,积极配合当地街道、城管部门做好防止“非典”、“禽流感”等项工作,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生活区防控“非典”、“禽流感”的责任制
安排好宿舍负责人、卫生负责人、消防负责人,划分责任区,并监督检查他们的工作。检查、整理每个房间的体温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上
报、处理。检查每个房间人数、床铺位置、通风、卫生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生活区内不得有散布谣言、动摇人心的现象存在。适时做好民工的思想工作,使之安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非典”、“禽流感”等宣传工作。随时与保安人员联系,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确保疫情不扩散、不传播、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具体做法如下:
(1)生活区卫生员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负责本人责任区内的卫生工作。按项目部要求每天进行两次以上消毒。每天对责任区进行一次清扫、湿润。随时对厕所进行检查,保持厕所内清洁、通风、无蚊蝇、下水通畅。对责任区内的垃圾桶随时清理、灭蝇,保持桶外干净、清洁。每天把责任区的垃圾清运到指定地点,要求垃圾不流溢。
(2)宿舍区负责人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排好值日、值班和督促每天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每天检查宿舍内的卫生,通风,消毒、行李及个人卫生。每天按要求安排体温测量要登记工作并及时上报。严格控制本宿舍内人员到其他宿舍聚集,同时不准其他宿舍内人员到本宿舍聚集。随时监督管擦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一经发现有“发热”人员,立即禁止其宿舍内人员外出,并要立刻上报,按上级指示行动,直到警报解除方可行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做好本宿舍内人员的思想工作,配合单位的工作,服从组织领导,不擅自离开现场。要求每个人一张床,严禁两人和睡。
(3)食堂饮食人员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对食堂内卫生和饭、菜、水卫生负责。本人必须干净、清洁、卫生。接触完任何
物品后都要洗手。对用过的所有物品都必须随时保持干净。对用过的所用物品都必须立即消毒。不得去发生过“非典”、“禽流感”等病例的区域。不得允许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发觉任何身体不适,必须向主管领导汇报,并立即停止食堂工作,直到主管领导许可。阻止买饭人员将头伸进买饭口,冲买饭口打喷嚏、咳嗽等。若发现食品异常要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禁止出售变质、变味、剩余的饭菜。
第五篇:产前筛查自查制度
产前筛查自查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证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有效,规范产前诊断技术的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制定自查制度。
二、适应范围:适应妇产科、儿科、影像科(放射科、B超室)、检验科。
三、安全检查形式:产前筛查技术分管领导小组组织或者指派专人每月对每个相关科室进行自查自纠。
四、监督检查内容
1、各种工作记录册应及时认真填写、登记、录入电脑数据库等工作。
2、各种工作记录册应及时认真填写,专人负责保存,专人管理。
3、每份标本均要登记病人的详细资料,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籍贯、联系方式及联系人、不得有缺项、漏项等。
4、是否将筛查结果为高风险、临界分险和低分险的病人资料及其随访资料分类归档保管。
5、各临床医师是否按照《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进行认真的筛查、履行告知、登记、追踪观察、疑难病例转诊会诊等工作。
五、责任追究
1、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产前诊断技术的非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2、对违反本办法,医疗保健机构未取得产前诊断执业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擅自从事产前诊断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处罚,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对未取得产前诊断类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个人,擅自从事产前诊断或超越许可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