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时间:2019-05-15 00: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第一篇: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长

成才的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长盛不衰,似江水之河,又似生命之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优秀道德遗产。就犹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道德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甚至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其具体内涵和修养的方法对大学生理想成长成才的培养和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君子之德”就是中华民族古代人才所必备的基本品德、基本素质。我们对于这些给予创造性的转化,给予现代化的科学解释,使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也成就我们今天培养21世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的,但是他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们一样在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谋划策,他们同样也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他们自身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正如1991年出生的,被人们称为“公益狂人”的刘思宇。他因为一份无法磨灭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一种深沉的爱需要回报,因为他知道他的爱可以为别人带来寒冬的温暖,刘思宇在成长中进入了志愿者的大家庭之中。从环保节约到禁毒防艾,他始终没有忘却过社会的教育,他明白奉献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刘思宇在为社会服务这条路上始终以一颗永恒不变的爱心来度量自己。他用实践证明了,当代大学生也是如此地热爱公益,也是如此地积极向上,也是如此认真地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也在为传承中华美德做贡献。“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杰、河北农大一群毕业生,十五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等等都值得我们深思,世界上好多东西不能用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传承中华民族有利于大学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更关注生活,更关注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有利于促进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利于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任重道远”中华美德一直在激励着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为自己的理想和将来的事业艰苦奋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延续的岁月中,不断的被继承和创新,更加有效地为我们自身所服务,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也提高自身修养,扩及周围、社会,是我们成为有道德的知识文化大学生,激励我们为理想而奋斗。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是: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之中。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特别是优良的道德传统的作用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当代大学生们,要好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的集体生活中,是人际关系的磨合十分重要,大学是个小社会,我们需要在这四年生活中结交朋友,这些朋友中或许其中部分人会成为你终生的好友,美德中的诚信在这其中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因而,人们除了有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一切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美德需要,因此,传承中华美德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这是传承中华美德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更应该要加强修养,发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在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时更应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我国博大的一面展示给世人。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传统美德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二篇: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论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内容提要:在现在化事业的大踏步进程中,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地信念,那么他的前途将无比美好。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有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关键词:压力,理想信念,坚持不懈,成才

针对现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目标不明确,理想观念淡薄,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乐,以至不能将自己的前途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经常会感觉到自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有目标却没有动力为之奋斗,内心感到空虚无力,有些同学甚至有“此时不乐,更待何时”的想法。为了不让以后的泪水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所以这篇论文就个人的理解,浅浅地分析了一下我对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和重要意义,指出了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所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以及为实现这个理想信念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如何与让它与显示零距离!

1.大学生的优越感不复存在

社会的发展必然走向知识普及化,高等教育日益向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大学生的价值日益下降,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再那么高高在上。相反,以前人们说北京的官多,现在人们说大学生多,大学生是随处可见。君可见那熙熙攘攘的招聘会上,到处都是各所高校毕业的学子们,正焦急地找寻着买家。所以,现在的大学生们应清醒地认清自己的处境,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

2.①理想信念的魅力 曾几何时许多名人对理想信念都赞赏有加,如: 陶行知《介绍一件大事》

人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孙中山

丈夫意志薄青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足以立远功。明·方孝孺《逊志斋集·赠林公辅序》 驰骋康庄,取途千里。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永远向着未来,不要怀念过去。

叶圣陶《〈少年航空兵——祖国梦游记〉序》 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们内心有理想的光。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吴运铎 人类心灵需要理想,甚过于需要物质。[法]雨果

生活的理想,就是了为理想的生活。

理想对一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一个人是否理智、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他是否已经确立了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看清社会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

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②理想信念的作用

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牲畜。马克思说,“真正的人=思维着的人的精神。”

③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创造生活、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Ⅰ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放在突出的位置,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解答好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Ⅱ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的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Ⅲ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学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相联系,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才之果。

3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了——你便成功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是坚持;“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坚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是坚持;“十年身登龙虎榜,一朝选入化龙池”,也是坚持。

人们常说,中国人是最吃苦耐劳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最有毅力,最能坚持的。这话得分怎么看。其实坚持分两种,一种是有愿景的坚持,一种是没愿景的坚持。我们中国人多半属于“有愿景的坚持”的。比如说,我高中时,家里怕我学习累了,烦了,总要开导一番,“孩子,坚持住,等考上大学,好日子就来了”,这叫有愿景的坚持,即坚持是有目的的,我之所以要坚持,是因为我坚持了,就会有回报,也必须有回报,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不想,潜意识里也是有这层意思的。所以,我们的逻辑是想要成功,就需要坚持,那么我坚持了,相应的,成功女神——或者老天爷——也应该给出相应的部分——成功。

因此,作为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我应该时刻警惕,用理想信念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第三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浅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大力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认同和祖国统一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而精深。但归纳起来,在历史典籍里加以明确、历代历朝基本形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

“仁、义、礼、智、信”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义”的原义是指人的仪表,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亲密友谊、对美好善良的追求。《说文解字》曾这样解释,“义(义),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意思说,“义”是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我们崇尚羊的形象和涵养,要像羊一样温和、善良、美好。这里讲的“义”,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羊在我们生活中,从古至今都是六畜之首,是最美的食品。中国人非常崇尚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羊”都用在最美好的事物上面。比如,羊与鱼构成了“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羊和鱼都是最鲜美的食品,最好吃的食品。中国人最美好的字眼“美”、“善”上面都有一个“羊”字,都是用“羊”作主要部首来构造的,这反映了人们对羊所具备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并把这种境界作为国人应该追求的品行,作为应该提倡的道德。《说文解字》把“义”同“美”和“善”联系起来解释,“美”和“善”是“羊”字头,“义”的繁体字“义”也是羊字头。所以,义、美、善是同义的。古人强调“义气”,就是指这样一种美好善良的境界和正直正义的气节。孔子极 为推崇“仁”德,提倡“杀身成仁”。而孟子非常推崇“义”德,说要“舍生取义”。“杀身”和“舍生”是相同的意思、相同的境界,说明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的。我们讲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仁、义、礼、智、信”五大要素,通常也简化成“仁义道德”,可见,在这五大要素里最重要的是“仁”和“义”两德,是最核心、最基本的两大要素。古人云:“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道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仁”和“义”作为主要标准的。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远之,开始远离它,并且“制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规范起来,对在哪种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举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具体规范,提倡以“礼乐”治天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内容又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开始将“礼”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诗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更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

“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这样的能力,即“智谋之力”。“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要素之一,很早就出现在文字记载里。孔子常说:“君子道有三: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大家熟悉的《论语》中的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智慧之举。这里讲的“是知也”就是指“这才是智慧、这才是聪明、这才是智者”。孔子、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唐尧、禹舜、商汤等关于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是非、认识善恶这样的聪颖、智慧思想的基础上,丰富了“智”的具体思想内容,提升了“智”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在道德规范中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道德概念和价值取向,成为对人们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方面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信”不是简单的诚实,信用才是“信”最基本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要诚实和守信,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某一个事物、某一种理念认识上的坚定可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 2 相互信赖的关系。缺乏坚定可靠和相互信赖这样一种基础,人们在自己的行为上也难以实现诚实和守信。关于“信”,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认识了它,并且积极地加以提倡。历代贤人圣哲关于“信”的强调不绝于书,甚至包括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一些古典文学名著里面,也都强调“信”的道德理念,都有关于“信”的人性诠释和故事描绘。《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记载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意思是说统治者有“信”,是立国的根本,是老百姓得以生存的基础。老子说:“言,善信”。意即说话要恪守信用。孔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还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诚信看作社会的基石和做人的准则,他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的阐述,即是其证。《贞观政要》中唐代名相魏征说:“德礼诚信,国之大纲”,把“信”作为治国之大纲来加以强调。《旧唐书》里说“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尚书》写道:“信用昭明于天下”。《诗经》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叫“信誓旦旦”。像这样一种对“信”的认识、对“信”的提倡、对“信”的崇拜,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衍的思想文化沃土中,说明“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肯定、所推广。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并归纳的五个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从文字记载看,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从口头传播来看,还要早得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演变和文明的推进,逐渐得到明确、规范、升华、丰富和发展。

首先,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要素。管子对这四个要素非常看重,称“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意思是说,这四大道德要素如果能够弘扬,君主的政令就能够畅通,反之国家就要灭亡,从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强调了这四大道德要素之重要。何谓“四维”?管子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春秋末的老子提出人要“上善若水”。意思是最善的人要像水一样,具体地说,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显然老子倡导“仁”、“信”等道德操守。随后,战国思想家孟子在此基础上把“仁、义、礼、智”这四个要素整理归纳出来,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孟子•告子》篇写道“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的意思是说,“仁、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是我自身独有的,并不是外界给我的,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本质和品德。孟子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总结归纳为“仁、义、礼、智”,并把它们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

把“仁、义、礼、智、信”五大道德要素整合在一起加以全面阐述和规范的,是汉代的董仲舒。他说“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要在世间推行,以此教育民众,改变民间陋习,形成良好的民风。文中的“谊”即“义”。《汉书•董仲舒传》写道“夫仁谊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王者修饬,故受天之晁,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这个“五常之道”,即五大道德要素。官方把“仁义礼智信”明确为整个国家要提倡和遵循的道德纲领,是在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的白虎观会议以后。当时西汉政权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集会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会后汉章帝命班固把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典籍公布,影响深远。《白虎通义》中写道“五常者何?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也。”不仅将“五常” 3 正式确定下来,而且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内容界定,这是历史上官方文书关于“仁、义、礼、智、信”的最早记载。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魏晋之后,官方、民间出现了道德认识的不同观点、不同主张,对“仁、义、礼、智、信”也进行了多种阐述,进行了新的创造和新的规范。尽管如此,“仁、义、礼、智、信”作为传统道德之主要架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其间,特别是作为宋明理学的“顶梁”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二程将“仁、义、礼、智、信”发展为“五常全体四支”说,即“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意思是说,如果把“仁”看作是整个身体,“义礼智信”则是身体的四肢。朱熹则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论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1945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就曾引用了和炎帝故事有关的《愚公移山》的寓言。他认为,只要我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一定会“挖掉这两座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并在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及其理论指导下,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战胜建设过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弘扬中华民族自炎黄以来的一切传统美德,更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内容提要:

通过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本概念、当代价值、基本特征和内容的论述,简述学生对于弘扬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在论述的同时,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现代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当下与潜在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

道德传统、当代大学生、社会、内容、意义、正文: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泽被春秋、影响深远。几千年来,哺育了炎黄子孙、激励了所有奋发有为者、造就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脊梁,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法律政治逐步健全的今天,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依旧不失去其对当代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影响力。

二、推崇“仁爱”与人际关系和谐原则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特别强调要“推已及人”。孔

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些都是积极的着处世态度。在今天,这种思想仍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仁爱”就是要求我们保持一颗怜悯、同情和爱护的心,能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人际关系和谐历来为传统道德所强调。传统道德要求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人要谦和,但事事屈从;要尊重他人意见,但随声附和;要能容纳朋友缺点,但不任其堕落;要乐于助人,但不一切包办。仁爱原则确立了我国传统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弘扬人伦价值,讲究个人在人际关系中道德主任和品格

四、追求精神境界完美,宣传个人修养的持之以恒。

第三、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及意义

一、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我国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从屈原的“上下求索”的忧国忧民思想,到范促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芒。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无可否认,现代爱国主义教育随年级增长逐步淡化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保证大学生在成长乃至成才后对祖国做出更大贡献,并以此为目标向更高要求发展。

二、敬老爱幼传统教育

其特点是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中国传统道德重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人伦关系,并使其成为社会家庭共同遵守的道德要求。我校开始实施的“献五心”活动中就包含有“孝心献父母”、“关心献他人”等内容。鉴于大学生在年龄层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及作用,传承敬老爱幼的传统教育不仅可以使当代大学生认识自身行为对自己成才与思想道德修养完善的重要性,也可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推动社会向文明社会加速进步。

三、廉洁奉公传统教育

其特点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崇尚做人的德性。面对中国当代庸腐成风,党内推起的清廉的浪潮,不仅着影响着在职的公务人员,也为成长中的大学生敲响警钟。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理中,一直主张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价值观,特别提倡“以身殉道”、“舍生取义”、“公正无私”、“两袖清风”的浩然正气。如今在当代社会中突显其重性。加强廉洁奉公传统教育成为遏制庸腐成风治本的有效方法。

四、诚实守信传统教育

其特点是推崇仁爱原则和“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以心换心”的人际关系。中国的传统道德把仁爱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提出了“仁者爱人”、“人和”、“和为贵”的思想。为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必须讲“诚”讲“信”。彼此之间地“责已严、待人宽”,提倡“助人为乐”、“成人之美”、“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在当今社会诚信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真诚待人还成为新的社交标准和社会准则。当代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及意义。

五、文明礼貌传统教育

其特点是把“礼”看作修身、做事、治国的根本。在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中华民族以利益之邦著称于世,人和人的关系讲究“礼尚往来”,待人处事讲究“非礼勿动”、“非礼勿言”。可见“礼”成为一张必备通用名片。当代社会向多元化发展,需要一大批既具有专业技术,又具有礼仪的高精尖技术人才。礼仪对大学生的社交乃至社会文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严于律己、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谦虚苦学、不耻下问、尊师重教、礼贤下士、刚正不阿、见义勇为等都是我国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瑰宝,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中起着不可忽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的种种优良道德传统,就今人而言,重在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应当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选择地吸收我们现时期真正有益的东西,是指更适合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铸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优良道德传统,这是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都应当更好的珍视和运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让社会文明的步伐迈得更快,让祖国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第五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稿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稿

美德:指高尚的道德行为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中国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种美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美德,而勤劳、勇敢、节俭、诚实是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回首已经过去的2008年,正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所以才有太多的事令人感动,太多的人令人震撼。抗震勇士气壮山河,奥运健儿扬威赛场,航天英雄九天揽月,中华儿女以崭新的姿态豪迈地走向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九岁的小英雄林浩,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让我们记住了在轮椅上右脚穿着红舞鞋的11岁的北川女孩李月。

今天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和美德,又体现了现代人的气质和当代中国少年的风采。孩子们的事迹有如多棱镜一般丰富多彩:他们生死关头奋不顾身、舍己救人;山崩地裂时沉着镇定、乐观自信;困境中机智、冷静。他们在绝境中选择坚持;在混乱中选择秩序;在悲痛中选择坚强。“敬礼男孩”朗铮,透现出一种感恩之心;背着妹妹行走几个小时脱离险境的男孩,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和可贵的亲情。同学们,我们从这些英雄少年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看到了中国少年的“美德”。

在我们的校园里,也一定存在着“美德好少年”,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做起,学会思考,学会坚强,学会承担,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把中华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下载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摘要:理想是海,掀起惊涛骇浪, 理想是浪,考验万舸千舟, 理想是舟,装载远航的人, 理写出人生之光想是人,开辟崭新天地。 理想是桥,渡你淌过疑水。理想......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的灵魂和行动的标尺,是影响和左右价值取向变化的内在动力系统,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支撑点.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是有......

    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的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美德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人......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江中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一种道德是否是进步的道德,就在于:它是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哺育......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09(5) 姓名:庄文越 学号:09173325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凝......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征文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学会宽容》。 数千年前,有这样一场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对曰:“其‘......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征文演讲稿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征文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学会宽容》。数千年前,有这样一场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题班会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主题班会教案 观山湖区林东小学 五(1)班 代兴群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做到发现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