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0:4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简论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简论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对策研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加紧了对青少年的渗透,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企图对青少年施加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对进一步增强各族青少年维护祖国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对策,非常值得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学校 反分裂 教育

1.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新疆地处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把新疆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长期以来,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实现其把新疆从祖国怀抱中分裂出去的罪恶目的,在不放弃搞暴力恐怖犯罪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利用群众性传统娱乐活动、广播电台、书刊、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以及其他方式,持续不断地进行非暴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以公开或隐蔽的形式鼓吹和宣扬极端宗教意识和分裂主义思想,歪曲、篡改、编造新疆历史,恶毒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经济政策,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攻击现实社会,鼓吹“新疆独立”。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不仅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而且因其手段更加隐蔽,给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带来了重大的危害。

当前,从全局来看,地区整体形势平稳,没有发生突发重大案(事)件,社会秩序井然,进一步实现和巩固了“不出事,尤其是不出大事”的目标。但是,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三股势力”的渗透活动依然猖獗。新疆稳定形势十分严峻、十分尖锐,“4?23”、“6?26”暴力恐怖事件血淋淋的现实警醒我们,危险就在身边,敌人就在眼前,境内外“三股势力”乱我新疆之心不死,总是利用一切机会乘虚而入,打开口子,扰乱人心,威胁我政权稳定。

2.学校成为“三股势力”关注的焦点,渗透的重点

历来政治斗争总是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紧密相连,不同的政治主张必定通过意识形态来反映和表现,去争取和组织群众。因此,意识形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重要领域,是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源头,一直是一个没有硝烟的重要战场,斗争异常激烈、复杂,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领域这块阵地掌握在谁的手里,直接关系到反分裂斗争的成败。

这些年来,“三股势力”向自治区学校的渗透不断加剧,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的分裂宣传渗透直接针对学校;一些地方地下讲经点屡打不绝,而且讲经点网络的对象多数是青少年学生;一些地方非法出版物猖獗,不断向校园和师生传播扩散;一些分裂组织特别是“伊斯兰解放党”把大中学校的学生甚至小学生作为发展培养的重点对象;一些教师宗教意识强烈,极端思想严重,利用讲台公开向学生宣传宗教思想。近期先后查明10名学生、25名未成年人参与地下讲经活动;2013年7月4日,在阿瓦提县发生1起地下学经活动,学经人员均为学生;托克逊乡3村5组的在乌鲁木齐第38中就读的学生穿有土耳其国旗标示的T恤。这些都说明了自治区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学校的稳定工作更为突出,更为敏感,更为重要。

3.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新疆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把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作为突出、重要的任务来抓,统一师生员工的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打击和防范“三股势力”向学校的渗透,加强学校的管理,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连续保持了学校的总体稳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加紧向学校渗透,学校的安全稳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3.1 学校教师思想认识不高,对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学习不够深入,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实用主义。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无法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3.2 乡、镇基层党组织、社区对所辖居民监管教育力度不够。通过近两年深入开展教师家访,发现学生家庭宗教氛围浓厚。拜城县康其乡一名8年级学生在母亲的强迫下,每天做五番“乃玛孜”。学校召开家长会,有家长穿着一身黑色衣服、面带黑纱走进校园、进入教室。可见,乡、镇基层党组织、社区对所辖居民监管教育不够深入,对穿戴宗教服饰等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疏于管理、失于防范的问题较为严重。单单依靠学校召开家长会、构建家长教育平台,力量是十分薄弱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3 学生家长教育的缺失。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每个人享有信教或不信教的权利与自由。由于受民族发展影响,少数民族家长中90%以上的人信仰宗教,并且按照教派的要求着装、打扮、行事,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往往容易造成在校学习所受教育浮于表面,无法长时间地渗入学生的心里、进头脑。

4.对策探究

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发展科技的重要职责,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和社会创新活力的重要园地,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教育系统维稳、反分裂防渗透工作尤为严峻、紧迫,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4.1 采取多举措,高效推进校园内维稳、反分裂反渗透工作。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执行学校领导包年级,中层领导包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包学生的管理模式。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加强对师生民族团结、爱国主义、反分裂反渗透等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学校工作方方面面。三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疆中小学师生同意着装和规范仪容仪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定,并从讲政治的高度,下力气解决好学校内部特别是思想文化阵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梳理查摆剖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制度化的整改方法,增强教师律己精神、奉献精神与使命感。五是进一步强化校园安保措施。严格落实领导带班、教职工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三个到位,三个畅通”(值班制度到位、人员安排到位、工作职责到位,值班室、值班人员、校领导电话畅通)。六是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严防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传教,正确处理扩大教育开放与地狱渗透的关系。

4.2 严密抵御和防范家庭宗教向校园渗透。一是学校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及时确定学校重点人员范围(对教师中的重点人员建立详细的政治档案,对学生家庭宗教氛围浓厚的家长实行监控),并实行帮教工作。二是开展入户走访,对暑假期间流动人口及时查清来路及投靠关系,敦促其遵纪守法。三是强化师生返校管理,一方面对脱岗、不到校的教师、学生查明原因,实施动态跟踪,并及时上报,妥善处理;另一方面组织集中学习,防止“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毒化师生思想。

4.3 乡、镇基层党组织、社区应采取措施教育引导和依法管理学生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状况,对孩子的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无声教育,家长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言行举止无时无刻地对孩子产生一种“榜样”的示范性影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还应该有乡、镇基层党组织、社区对所辖居民的监管教育,共同开设学生家长教育平台。第一,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民族分裂分子的反动本质和险恶用心,避免受蛊惑。第二,向他们传授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提醒他们注意个人的行为,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恰当地向他们展示客观世界,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宗教,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四,依法依规对到校穿着宗教服饰的,给予相应的教育与处理,使其准确理解宗教不得干预教育的含义及信仰活动的关系,懂得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而不是宗教的追随者。

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反分裂思想教育,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是一项网络工程。家庭、社会、学校少一不可,唯有三位一体,而学校恰是中间的连接点。学校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中职学校中,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中职学校的正常运行、教学等都有着极大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当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合适的对策来解决,本文就围绕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对策;研究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也成为中职学校的重要目标,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如何做好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保证学校社会效益实现的基础上,提高学校经济效益,成为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通过对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促进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中职院校发展提供保障。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1 财务预算水平相对较低

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预算大多是流于表面的,只是为部门资金申请提供服务,并不符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也不能体现部门真正的实际财务情况,导致学校发展、工作重点不突出。

同时,在预算执行中,预算控制机制不够完整,资金审核制度不严格,缺乏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导致许多部门资金定额过高,资金支出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缺乏严格有效的约束,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益。

1.2 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一是缺乏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过于简单,普遍认为只要做好岗位、职责划分即可,在授权、审批、预算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都缺乏有力的控制,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实际中发生许多滥用职权、资金挪用、超出预算支出等情况,造成大量经济损失,降低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是财务核算不符合相关规范,在实际核算工作中,存在有原始凭证不齐全、发票审核不严格等情况,导致许多财务信息的失真,超标准报销情况也较为严重;加上账务处理的混乱,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有效性得不到保障,财务管理的效果受到极大负面影响。

1.3 财务监管水平相对较低

财务监管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财务管理水平高低起着关键性作用,就中职学校实际情况来看,财务监管水平相对偏低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监管机构和人员,一人多岗的现象较为常见,对经济活动的检查多集中于单一的事项或独立环节,缺乏对整个资金链流动情况的跟踪调查,没有形成全过程监督体制,财务监督大多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资金不合理使用情况、财产浪费情况未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财务管理的效果。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预算编制与控制

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要加强对预算的重视,认识到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高预算编制质量、控制预算执行的方式,来保障财务管理的效果,具体措施为:

首先,在预算编制中,要做好相关资料的调查,了解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编制合理、科学的预算方案,在保证满足学校需求的同时,兼顾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其次,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方案的标准来批复开支,对于预算外的支出,需要有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并加强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有效预防超预算支出、资金挪为他用等情况的发生。

2.2 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

针对上述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采取的对策有:首先,根据相关的规范与制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预算、收入、现金、固定资产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财务支出审批、财务票据领用和管理等制度,约束财务管理的各项行为,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

其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要求,做好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以及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工作,提高财务操作的水平,保证财务管理的效果。

2.3 提高财务监管的水平

在财务监管方面,中职学校应当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首先,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利用先审后支来取代原先的先支后审,将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的监督,实现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系统性监督,及时发现资金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并采取合适措施解决,预防财务问题的发生。

其次,加强日常财务审计、专项审计,对经济活动发生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以及其它会计信息进行严格审计,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疏漏进行整改,降低资金、财产的损失,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2.4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使其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约束自身行为;另一方面是专业素质的提高,要对财务人员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使其掌握新的财会法规、政策,了解新会计核算方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强对财务人员工作的监督、考核,通过相应的奖励、惩罚,进一步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在中职学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是影响中职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掌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对策来加以解决,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中职学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篇: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绪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粗放型经济也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工人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使人们已开始意识到,企业不能一味地只追求高额的利润,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责任会计应运而生。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如何克服本学科内的种种问题及弊端让其更好的为人们服务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摘要: 社会责任会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次出现在美国,后来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传播,是一个颇受政府和社会公众欢迎、具有发展潜力的会计学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在现实的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文章提出了当前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社会责任会计;问题;对策 第一章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述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㈠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是1968年美国戴维·林若维斯发表在美国《会计师》杂志中的《会计职业与社会进步》。接着,197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第一次将履行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企业会计报表一项重要目标。1974年美国出版了奥斯特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专著。社会责任会计目前在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各国有不同的观点: 美国戴维F·林诺维斯认为:它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美国会计学教授Sylil C.Mobley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美国会计学教授Ahmed Belkaoui认为:它是测定和报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一般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时防止和处理这些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有关事宜。日本的《新版会计学大辞典》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它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从这几种观点发展脉络来看,社会责任会计的使用范围从公共部门扩展到整个社会,是步步递进的,其目的从单纯的整理、衡量和分析发展到指导企业防止和处理消极因素并加以恢复和补偿的层面上来,把企业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

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监督企业收益的形成和分配过程,由此促使收益的分配更为合理。

3.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讲究社会收益。所谓社会收益是指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原社会效益减去社会成本以后的净额。社会责任会计在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披露其社会效益方面,都有着巨大作用。

4.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从社会责任会计角度来看,决定一个项目是否可行,仅仅看其经济效益的流入流出是不够的,同时应考察该项目对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特征

1.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以企业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为和不应为的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

2.社会责任会计主要运用会计特有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借助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以反映和控制。

3.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及其成果,从而指导和控制企业在与社会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以维护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协调进行。

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⒈ 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恶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发展中某些企业急功近利的思想十分严重,一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造成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生态平衡的失调、森林植被的破坏、淡水资源的减少、土地沙化的严重、公众健康的恶化等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副产品,长期下去,被污染的环境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近些年,社会大众普遍开始觉醒,政府也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一味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会为社会不容,被公众鄙视。因此,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兼顾其社会责任,以负责的态度处理企业的社会问题。⒉ 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当前推行社会责任会计除了有利于使企业避免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自身社会责任等弊端外,还有助于企业经营者及广大职工树立社会责任观念,转变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通过提供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成本及社会效益信息,帮助企业选

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会计实践中,企业反映社会责任情况时,只反映社会贡献,而不愿揭示或完全揭示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而且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以经济指标为主,很少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标,从而导致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㈠ 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由于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会计认识不够,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很多领域还是空白,在这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㈡ 会计信息失真

社会责任会计其自身的特点导致其产生一些传统会计难以突破的瓶颈。由于计量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企业要么不对某些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予以计量,要么常常伴有主观的臆 测,虚增和虚减社会效益和成本,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㈢ 社会责任会计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

会计学界受传统会计影响,很少将会计学与社会学、经济学、计量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联系结合起来,对社会责任会计认识和重视不够,从而使得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取得的研究成果也较少:。其次,研究社会责任会计问题学者较少,三是我国会计界研究往往避重就轻,存在着对前沿性、重大性会计问题研究不够的弊端。社会责任会计内容非常广泛,计量复杂,涉及许多学科,研究难度大,导致许多学者不愿意研究此类问题。另外,与一些传统会计相比,社会责任会计还存在一些尚未突破的理论难题,如计量问题,所以说社会责任会计仍然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

社会责任会计制度不完善

社会责任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还很滞后 1.社会责任会计法制不健全

社会责任的履行从法律上看,属于义务的范畴。无论是在社会责任意识强、道德风尚高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在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社会道德风尚差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公民和组织履行其应有的义务都是必要的。在一些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阶段,加强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关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的法律制度还有很多空缺。

2.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

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社会责任会计越

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任对他们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这些相关利益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就会形成一个促进社会进步的良好企业外部环境。如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投资商对不愿承担或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会采取收回投资,或再投资的决策,相反,对履行社会责任非常好的企业进行大力支持,帮助其渡过经营难关。

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

㈠ 吸收并借鉴会计界和企业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务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与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应吸收、借鉴会计界、企业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具体情况,参照目前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程序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

㈡ 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

加强研究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制度。通过加强立法工作,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从法律上规定企业应提供社会责任信息的法律义务,并对企业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进行处罚,使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有法可依。

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制度 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社会责任的履行属于企业为社会义务,由于企业有其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一面,当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其经济利益相冲突,企业可能拒绝履行和不完全履行这一社会责任,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可能不愿分析和披露其行为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强制力量即国家和政府的行为。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国家必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用法律规定使之法律化,并对企业给社会造成的“外部经济”进行奖励以鼓励其发展,对给社会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惩罚。因此,同一般性会计工作一样,社会责任会计也必须建立一定的准则和制度,以保障社会责任会计的有效实施和管理。还应根据社会发展对各行业企业的具体社会责任近一步加以明确规定,促使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行为,以良好的形象进入市场,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㈠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一方面,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运用新工具对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计量和分析的能力,加快会计人员提高素质和技能的步伐。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把社会责任会计及会计电算化,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责任信息,对这6家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是“理论上急需,实务中空白”。刘长翠、孔晓婷2006年10月发表在《会计研究》上的题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一文选取了2002~2004沪市20%的A股上市公司,共计171家,查找这些样本公司是否披露相应的社会责任信息,其具体结果如下:

表4—1

沪市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资料的限制和样本选取的随机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不同的研究人员,对于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特别是在有关统计数据的计算结果方面,差异较大。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实务现状的认识, 仍然可以从已有的资料当中,做出符合逻辑的推断:随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会计实务当中开始逐渐出现了有关社会责任问题的信息披露。可以看到,我国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正是刚刚兴起,方兴未艾。

⒉ 在国际上还相对落后

以中石油2006社会责任报告为例,2007年2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高调发布了《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信心十足的表现。相对而言,其社会责任报告的水平在全国应属一流。那么它在国际上又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据国际金融报报道,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11月公布的“2006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则是对这些世界级的财富领先企业在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的一次综合考量。排名显示,排名第63和64位的中石油及国家电网公司,在榜单中位居倒数前两名。这是该杂志连续第二年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估。杂志以2007年财富500强的前50家企业为评估对象,同时还包括了另外14家全球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位于能源、电子、汽车、金融、公用事业等领域。此次评估由英国Account Ability和CSR Network两家咨询公司共同进行。评估指标包括股东责任、管理制度、公司战略、管理执行情况、公开披露以及是否聘用外部独立审计等6个方面。

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披露。”由此不难看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随意性强,披露什么,不披露什么,披露的详尽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的好恶。管理当局在决定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对公司有利的信息则多说,对公司不利的 信息则少说,甚至不说。

三、改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务的点建议 ㈠ 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在我国要大力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强制。国家作为宏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主要控制者,必须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用法律规定使之法律化,并对企业给社会造成的“外部经济”进行奖励以鼓励其发展,对给社会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进行惩罚。还应根据社会发展对各行业企业的具体社会责任近一步加以明确规定,促使企业调整生产经营行为,以良好的形象进入市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㈡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和核算体系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刚刚起步,还没有受到普遍关注,更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和核算制度。据此,首先,应创立一套相应的法规,对企业应当揭示的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做出有关规定,逐渐使企业自觉地守法、遵法,自觉向社会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其次在报告的具体形式上,则先通过在表外以附注形式披露,后逐步过渡到以货币形式编制独立的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收益表来披露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㈢ 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技术水平

我国目前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看,还不完全具备具备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的理论和实务技能。因而,利用财政部门的会计后续教育职能,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的教育与培训,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他们备运用新工具对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计量和分析的能力,加快会计人员提高素质和技能的步伐。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把社会责任会计及会计电算化,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应用,培养造就一批能掌握应用社会责任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复合人才;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制度成功经验作为直观教材,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实际应用及操作能力;在重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同时,应加快开发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从目前辅助记账向参与

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Chemical Market Reporter Group.Accounting for lost time[J].Chemical Market ReporterP.10.2004.7 [14]The Heinz School,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ittsburgh, PA 15213.Operations Research.On data reliability assessment i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P.207-208.2003.6

第四篇: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问题与对策研究

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政策、总体情况、突出的矛盾进行分析,并根据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实际情况提出破解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广州;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4.031

长期以来,如何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一直受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也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做好对社会开放工作。根据广州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公报,教育系统体育场馆共计7166个,占全市场地数量36.47%,其中中小学体育场地占全市数量的25.48%。[1]学校体育场已成为全市体育场地的重要组织部分,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有利于缓解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剧增与体育场馆资源不足的矛盾。本文通过对广州学校体育场馆的调研,分析当前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突出矛盾,并提出破解之道。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总体情况

1.1 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政策变迁

2003年7月22日市教育局、体育局、物价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规范管理。2005年,广州市教育局联合有关部门对原有的《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后正式下发,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收费项目和标准做出部分调整,部分项目收费标准更加具体。2010年广州市人大通过并公布的《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和“优先满足本校学生体育健身需求的前提下,在非教学期间,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设施”。[2]201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广州市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中再次明确提出“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应该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而且明确指出“具备开放条件”是指同时具备“学校体育设施相对独立”和“有保障校园稳定、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3]2014年为进一步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工作,市教育局再次出台《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范围、开放对象、开放时间、管理模式及经费保障做出明确要求。近十年以来,就广州市层面连续出台有关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多项政策,一方面说明政府对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力度的决心,另一方面也突显出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成效不高,没有深入分析造成当前困境的深层次原因。

1.2 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总体状况

2003年,广州市出台《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办法》后,全市近五成的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2007年,广州市约有1000所中小学早已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或设施。[4]为了彻底摸清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数量,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对全市高校、中小学和中职学校进行调研。调研覆盖了全市1137所公办学校,其中普通高校9所,普通中学307所,中职学校38所,普通小学783所。经鉴定,目前有仅有167所学校具备开放条件并已经向社会开放,开放的学校占全市学校比重的14.69%。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突出问题

2.1 前期规划不足导致后期开放受限

学校体育设施首先要满足学校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在完成学校教学和训练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对社会开放提供服务。因此,在校园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过程中,不应对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造成影响。市教育局出台的《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开放条件:(1)体育设施相对独立,有独立的通道进入体育设施区,或体育设施区能通过物理方式与其他功能区隔断。(2)有保障校园稳定、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加强防范安全隐患的管理措施。[5]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在学校前期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对社会开放的问题,教学区与运动区没有形成有效隔离,大部分学校体育设施不具备对社会开放条件,在后期对社会开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例如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黄华路校区、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中部等单位,教学区与运动区相互交叉混合,体育运动过程中会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2.2 体育设施相对简单难以满足社会多元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尤其是中小学体育设施,在类型上以综合田径场、篮球场、体育馆、羽毛球场、乒乓球台、游泳池为主,部分学校有网球、轮滑、健身房等设施。中小学的运动场地主要以体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为主要功能,加之学校的场地条件及资金、场地等客观条件所限,大多以安全、实用、相对简单为主要特征,主要满足教学和课余训练功能。特别是由于客观原因,大部分老城区学校规模小、设施少而陈旧,根本不具备开放的条件。[6]因此,广州市亟待对现有学校基础体育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丰富设施功能,有效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多元需求。

2.3 体育设施资源相对不足

实地调研发现,广州部分老城区的学校单位,都存在基础体育设施资源不足的情况,如广州美术中学、广州协和小学等单位,基础体育设施的不足甚至影响学校正常体育教学和课间操活动的开展,更谈不上对社会开放的问题。对花都、从化、增城、萝岗、南沙、番禺、白云七区学校基础体育场地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没有一个区的学校体育基础体育设施完全达到《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标准。

2.4 忽略体育设施质量和安全

在学校体育场馆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校通常关注学体育基础体育设施的数量上能否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对学校基础体育设施的质量有所忽视。特别是部分新建学校单位,存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接管使用存在三脱节的问题,过分地追求校园建设风格和美观,对学校基础体育设施材料质量、器械安全等方面考虑不足,将引起后期众多的问题。

学校运动场地建造中场地的安全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如人造草场地与塑胶场地的连接要水平,以避免学生在活动时造成踝关节扭伤;考虑器械与场地连接是否安全牢固的问题,是否可能对学生产生伤害;建造运动场地所用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部分劣质产品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质成分的改变或材质的质量不合格,往往会出现散发出刺激性气味,甚至危害学生的健康。以上问题,都是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7]

2.5 学校安全存在隐患

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后,由于社会群体相对复杂和强势,而学生群体相对简单和弱小,特别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其学生群体主要以未成年人为主,可能存在由于社会群众法制意识的不健全,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责任。学校管理者从学校安全的角度出发,存在两大顾虑:第一,开放后学校安全管理的问题,外来人员鱼龙混杂,一些教学区与运动区没有分开,担心对学生和学校造成伤害和损害。第二,是参加锻炼的居民安全,如果在校园内发生意外,将给学校带来安全责任风险。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对策

3.1加强学校场馆建设的合理规划与管理

建设学校体育场馆要遵循学校发展规律,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处理好学校场馆建设与学校规模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学校场馆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场馆建设与学生体质的关系;第四,处理好学校场馆建设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在学校体育场馆前期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考虑到后期学校体育教学和对社会开放的因素,避免造成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不足或无法对社会开放的困境。

3.2 加快学校体育场馆改造和升级

由于学校场馆硬件条件问题,也是造成学校体育场馆难以对社会开放的重要原因。从保障学校体育、提升学生健康的需求出发,考虑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综合因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与提升。对于有规划用地的学校,可按照办学规划和国家办学标准进行改造和升级;对于因受用地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学校,可因地制宜进行体育基础设施改造。

3.3 建立学校体育场馆多元管理模式

当前学校体育场馆管理上主要以学校自行管理为主,而由于管理理念、人员素质、工作精力等因素,学校自行管理难以实现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需求。目前,学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主要有承包管理、委托管理、青少年俱乐部管理、与街道社区(镇村)联合管理等,每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学校体育场馆应该根据设施情况和区域环境,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例如广州铁路第一中心小学通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3.4 建立校园安全综合防范机制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要求,各类各级学校都要大力发展校园体育活动,逐步开放校园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以支持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进入学校的社会人士,在体育锻炼及竞赛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多种意外伤害,风险大。当前保险业相对完善成熟发展,国家也积极鼓励体育与保险业态融合,创新体育保险内容。随着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逐步推进,学校已成为安全风险的潜在高发区。通过在保险公司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以购买保险及风险管理服务的方式转移校方体育活动风险及相关的其他风险,建立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综合机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广州市层面已出台多项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政策,但至今只有14.69%的学校对社会正常开放。

4.1.2 制约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主要矛盾包括以下几方面:前期规划不足与后期开放受限的矛盾、体育设施相对简单与社会需求多元复杂的矛盾、学校体育需求增长与体育设施资源有限的矛盾、强调美观数量与忽略质量安全的矛盾、社会群体复杂与学校安全隐患的矛盾。

4.1.3 加强学校场馆建设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加快学校体育场馆改造和升级、建立学校体育场馆多元管理模式、建立校园安全综合防范机制的多元途径破解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

4.2 建议

4.2.1对学校体育设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核实学校体育设施项目种类、场地数量、开放情况、收费标准、管理模式等情况,并建立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情况数据库。

4.2.2 加快政策执行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政策,建立政府监督、管理机制。

4.2.3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学校体育设施管理机制,明确开放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责任,保障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安全。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广州:广州市体育局,2015(3),2.[2]广州市全民健身条例[Z].广州: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4月28日.[3]广州市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Z].广州:广州市政府办公厅,2013年11月.[4] 广东省135所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EB/OL].(2007-05-17)[2015-04-08] http://news.sohu.com/20070517/n250076680.shtml

[5] 广州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意见[Z].广州:广州市教育局,2014年7月25日.[6] 郑富.关于广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4),17.[7]王港,孟庆生.学校体育场地的基本功能与设计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6.7:78.(广州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与管理系 510500)

第五篇: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沈萍霞(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西部农村寄宿制 学校在发展中却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有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困难;缺乏管理人员 编制,教师工作量大;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贫困生问题突出等。针对这些问 题,对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

1.基本情况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在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危房

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为实现西部“两基”攻坚计划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体 现了党和国家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

远程教育设施。[1]2006年投入力度还在加大。

据统计,我国西部13个省级单位,现有寄宿制学校项目县512个,共有寄宿制中小

学校5154个。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全局。为此,我们专门对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了调研,设计了有关西部农村 寄宿制学校问题的问卷,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贵州、内蒙、西藏、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展开了调查;走访了西部部分贫困地区的一些寄 宿制学校,先后去宁夏、内蒙古、陕西省等省的学校进行考察。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在看到农村义务教育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到西部寄宿制学校面 临的困难和问题。

2.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困难。2001年,我国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2

075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48。初中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2655元,西部为1474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56。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

为5942元,西部为2823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475。[2]可见,西部基础

教育经费比东部少很多,而且东西差距在近几年内表现的更加明显。

这种状况在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尤为突出。在调查的近1500份问卷中,无一例

外地提到经费短缺问题。在访谈中大家也一致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最大 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少。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学校没有额外的收入,地方政府投入经费不足,致使学校连 正常的开支都难以解决,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更是无从谈起,基础设施跟不上时 代发展需要,表现为校舍紧缺,生均活动面积小,教育设施严重缺乏,无现代化 的教学器械等。如陕北偏远地区某些学校学生连电脑都没见过,学校没有像样的 教学设备,体育器材也严重缺乏,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个像样的篮球都没有。

2.2缺乏管理人员编制,教师工作量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师

资力量不足,管理人员缺乏。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是学生住校,封闭式管理、开放 式办学。涉及学生住宿、餐饮等一系列的问题,和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它的管理难 度较大,加之西部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又存在上述一系列问题,管理更是难 上加难,要使学校后勤工作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对西 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都是难题。

西部地区本身就缺乏教师,师资编制不够,教师流动性也很大,加上宿舍、食堂 等后勤管理人员没有正常编制,学校又没有经费请临时工作人员,使得教师既要 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工作量非常大。教师的待遇却得不到相应 地提高,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教师都另谋发展,因此“孔雀东南飞” 的现象很突出。

2.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西部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学历水平都不是很高。在被调查的1493份问卷中,有近一半教师是成人高校毕业。据不完全统计,西部农

村寄宿制学校校长中,专科学历的就占了54.5%。很多教师只是中师毕业,少数民

族地区情况就更差。从下图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问题。

从被抽样调查的56名(回、藏、维、土、白、壮、苗、东乡等民族)少数民族小

学校长学历情况统计(见表一)中,这一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具有本科学历的 校长只占7.1%,大部分校长只是中师毕业。

少数民族校长学历表

由于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很少有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加之 工作忙,自学时间有限,所以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有限,教学理念、教育 思想比较陈旧,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理念、教育思 想落后,有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不高,科研意识淡薄。如个别老师 竟然闹出了“要看我校的素质教育,等下午课外活动时再来”的笑话。

2.4农村学校贫困生问题突出。在西部寄宿制学校中,贫困生问题非常突出。据一

些校长反映,有的农村学校贫困生要占到80%以上。

寄宿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除了种田,农民很少有其它的收入。尽管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实施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取消了原先

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加 农民收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农民收入低仍是不可 否认的事实。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贫困生比例仍非常高。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学生交不起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辍学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学校本身无 经费来源,贫困生数量又多,对这种情况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解决好这些 问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3.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针对西部地区各项资金短缺问题,国家也是花大力气、下大本钱给予关注和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从今

年起国家财政将每年安排支出103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每年将达到78

0多亿元,地方财政每年将安排支出250多亿元,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

义务教育的需要。当然,关于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首先,国家要加 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其次,地方政府也有 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经费的投入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再次,学 校也要自己想办法,通过师生勤工俭学或争取社会力量来解决

(下转第170页)

(上接第176页)

办学经费紧缺问题;同时,群策群力,发动群众,通过捐资、捐物、出力等形式 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学校面临的困难。

3.2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近几年,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投资力度,中

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但对数

量众多的寄宿制学校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很多学校只有校舍,而无相应的配 套设施,如宿舍、食堂、浴室等。配套设施的缺乏相应的带来如前所提到的住宿、饮食、学生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在面临困难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想方 设法加强学校管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面临的住宿、饮食、学生安全等一系 列问题,应加强寄宿制学校建立后的配套设施建设。上级部门对已经确定的寄宿 制学校要投资建设合乎标准化的宿舍、食堂、澡堂等,配备专职的炊事员、管理 员,使学生能保证入住学校宿舍,从而确保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减轻了专 职教师的负担,保证他们更好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现状,首先应从数量上补充,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年轻教师扎根西部、服务西部,还可以以大学生毕 业实习、支教等方式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其次要提高师资质量,加大对教师的 培训和提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 校长,一批好教师,就是一所好学校。所以应保证许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先进的教 育理念和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等;再次改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通过一些优惠 政策鼓励他们长期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 的培养和提高。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有600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5%以上,但这里的民族教育却十分落后。据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各少数民族中每千人拥 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全国平均为

698.12人,而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回族584.89人、维吾尔族613.22人、藏族264.7人。

[3]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3.4关心中小学贫困生。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东西部农民收入差

距也很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仍在缴纳书本费和名为 “杂费”的学费,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儿童因无力交费而失学。2006年国家对西

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4]这对农村学

校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喜讯。

要使所有贫困家庭的学生受益,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国家应继续设立 中小学助学金,重点放在西部农村地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继续扩大免费 发放教科书的范围,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并逐步扩大发放补助金的 范围;可以通过给学校划拨少量土地或提供劳动实践场所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 勤工助学并改善生活;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争取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寄宿学校贫困生都能真正享 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做到不让学生因 家庭贫困而失学。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科版),2005(3):5-16。

[2]刘尧等.《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35-39。

[3]温家宝总理.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下载简论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学校筑牢社会主义教育阵地不可忽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