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读环保新形势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解读环保新形势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污水处理行业突飞猛进,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能力迅速扩张、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污水处理量快速增长等方面。污水处 理厂的监管也被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随着2015年1月我国新环保法的出台,对环保企业的进一步加强监管,各地污水处理厂也将进入到一个新的运营阶段。
因此,作为污水处理厂来说,为了避免环保处罚风险,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的提升,以适应新的环保形势下,政府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通过新环保法的专项培训会,我作为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负责人,简要的浅谈以下几点污水厂运营管理方面的体会及下一步管理计划。
一、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加强管理
(1)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巡查制度。要求每日工艺、设备主管及当班人员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巡查内容包括水量、水质、主要运行单元、污泥、用电情况等。水量检查内容包括读取迸出水口流量计读数,并与污水台帐、中控数据对比,读取进水口液位高度,与中控数据对比,看是否有超过设计警戒水位的现象;水质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进出水口在线仪表实时数据与中控实时数据是否相符,检查迸出水口化验台账数据 是否与上报报表、中控数据相符,检查收集量过大时段化验台账、中控数据,看是否做到达标排放。主要运行单元检查内容包括污水提升泵、粗细格栅、回流污泥泵、剩余污泥泵、潜水搅拌器、潜水推进器、曝气机、刮吸泥机、污泥脱水机等关键的污水处理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污泥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污泥浓度中控数据,污水台账产泥量、用药量、吨泥耗药 量数据,及是否与污泥外运单据符合;用电情况检查包括电费单据及吨水耗电量的是否正常。
(2)建立周月报表制度。要求污水处理厂每周上报进出出水质(主要为 COD、BOD5、SS、NH3-N、TP 等指标)、水量、污泥浓度、泥量等 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以全面掌握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3)建立水质检测及流量计检测制度。委托第三方检查机构不定 期对污水处理厂的水质及流量计进行检测,以确保流量计准确计量。
二、加强第三方在线运维单位的管理
为实现在线站房运行维护监理的快速化和及时性。在运维期内,严格要求运维单位对在线站房监测设备、数据的巡查及维护工作,以确保在线传输数据的有效性及在线站房的规范性。
三、提升中控系统监控平台,实现运营全过程动态监控 现在污水处理厂现场巡查主要还是采取“人巡车跑”的粗放型巡检模式,对生产现场的监控手段相对落后。为适应现阶段污水处理行业的不断发展,促进监控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应当向发达城市学习,建立远程在线监控平台。采用在线仪表、互联网、远程监控平台等先进技术,对污水处理厂设施状况和运营数据、污泥处置过程等进行动态监控,充分掌握污水处理厂是否达标排放、设备设施有无异常等现象存在。监管平台的建立能提升污水厂运行监管的力度和水平,通过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对生产部门管理调控污水处理厂提供数据支撑。
四、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措施
1、进水水质浓度偏离或偏低问题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城市建设中些施工工地偷排工业废水、工 业企业偷排污水至城市污水管网,这些高浓度、高含沙量等不具备生活污水特性的废水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有的地方进水管网前期建设存在高程不一、漏接或管网后期维护不到位,导致管网受损,外部河水倒灌等现象,使得有的污水处理厂存在水量较少,进水浓度低的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污水处理厂需积极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各相关单位对外部管网进行排查,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量、水质正常稳定,为后续处理环节的正常运行及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提供基础保障。
2、污泥最终处置的出路问题
在现有污泥处置方式良秀不齐,国家也无规范性的指导意见的情况下,现大部分地方污水厂的脱水污泥面临着没有出路的困境。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范》,污泥的技术路线主要是污泥干化、污泥堆肥、农田利用和土地利用、污泥焚烧、建材等综合利用等方式。针对污泥无出路的情况,污水处理厂应及时联合地方监管、主管部门多方面寻求污泥处置途径,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多渠道的解决脱水污泥出路问题。
第二篇: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
汇报
污水处理厂环保技术现状
**污水处理厂作为一个专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环保单位,积极响应省市关于营造“两个适宜”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部署,立志于不断努力,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改善水环境的目标,在足额优质完成水量任务的基础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配合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现将我厂在环保设施
建设及运行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收集处理珠江前行道以北的大部分市中心区的污水,包括西濠涌、沿江自排系统、东濠涌、二
沙岛及天河区,覆盖的市区范围包括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及白云区的部分区域。目前已建成的一、二期服务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15万人。我厂一期工程1991年立项,1999年正式投产,采用AB两段吸附降解工艺,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二期工程于2002年4月动工,2004年1月投产运行,采用交替组合活性污泥法,设计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三期于2004年开始动工,设计采用A2/O工艺,预计2005年底建成通水。届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将达到60万吨/日,将大大改善服务范围内城区水环境及居民的生活环境。
**污水处理厂自投产以来,一直保持正常运转,积极做好大中修及设备检修工作,加大挖潜力度。据统计,五年来共处理污水达58742万吨之多,连年超额完成水量任务。今年截至七月,已完成水量达9648万余吨,占到全年任务量的%,为广州市的水质改善和环境保
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圆满完成水量任务的同时,我厂不断增加检测频率和力度,实时掌握出水指标,保证出水合格。经过数次技术改造,克服工艺缺憾,在脱氮除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于去年投入加氯消毒设备,二十四小时专人值班加药,有效地提高了水质。五年来,所处理尾水均能达到设计的GB18918-2002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为争取达到创模指标和清洁生产要求,我厂将今年定为“科研技术年”。主要措施有: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出水水质,改善厂区环境。
目前,一期工艺池的改造工程由东北市政设计院中标并负责设计,明年初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在中水回用方面,我厂通过石英沙及活性炭两重过滤、前后两级的紫外消毒处理后的中水,已成功用于景观鱼池用水及绿化用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将中水用于加氯车间,作为加压
泵的水源,这套中水系统实行后,一年可节水50多万吨。将来,相关管道铺设完善后,计划将中水推广用于更大范围,如市政绿化,生产用水等。
加盖除臭项目也正在紧张的施工进行中,已经采用生物除臭法对沉砂池进行了加盖除臭,效果明显,H2S的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浓缩池的加盖除臭工程也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10月将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
在脱氮除磷改造方面,首先,我厂在六月份配合一期工艺池的大中修,通过加大曝气头,增加曝气量,调整工艺运行参数,使出水中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0%,稳定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其次,在二期固体药物除磷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实验认证,增加通往一期B池的两条管道。结果显示效果明显,一期出水中磷的含量降低到约/l。再次,为克服现有固体除磷加药中,硫酸铝干粉容易受潮结块,不易破碎,工人劳动强度大,投药量难以控制等困难,正在进行加药
系统的扩建改造,计划改为液体硫酸铝加药。新建的液体加药系统将在一、二、三期统一建设,原有的固体加药系统留作为备用,两套系统互相独立使用。设计方案为新建一座溶液池,通过计量泵和管道投放浓度为20%的液体硫酸铝,以提高出水T-P指标,满足排放新的标准要求。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二、重视科研工作,促进清洁生产。
今年,我厂在市科技局成功申报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这一科研项目。该项目按照清洁生产的思想,将系统解决达标、除臭和中水回用的应用等关键问题。分三个子项目进行研究,包括:一期AB法工艺脱氮除磷技术优化研究、厂区泵站除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污水厂出水再生回用技术研究等。
**厂一期建设时未有除磷脱氮技术考虑,设计采用了AB工艺,而当时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更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特别是AB工
艺出水NH3-N、总P两项指标。现计划通过AB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D)除磷的研究解决这一难题,改善出水水质。
**厂厂区、泵站均在市区,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气味受到附近居民的关注,而操作工也长期处在这个有气味的场所。我厂计划通过实施除臭研究项目,净化臭气,改善员工操作环境及周围社区环境。
广州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城市,城市供水压力巨大。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通过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应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洒、工业冷却用水等一些对12全文查看
第三篇: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污水处理厂作为一个专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环保单位,积极响应省市关于营造“两个适宜”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部署,立志于不断努力,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改善水环境的目标,在足额优质完成水量任务的基础上,加技术改造力度,积极配合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现将我厂在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行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收集处理珠江前行道以北的部分市中心区的污水,包括西濠涌、沿江自排系统、东濠涌、二沙岛及天河区,覆盖的市区范围包括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及白云区的部分区域。目前已建成的一、二期服务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15万人。我厂一期工程1991年立项,1999年正式投产,采用AB两段吸附降解工艺,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二期工程于XX年4月动工,XX年1月投产运行,采用交替组合活性污泥法,设计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三期于XX年开始动工,设计采用A2/o工艺,预计XX年底建成通水。届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将达到60万吨/日,将改善服务范围内城区水环境及居民的生活环境。
**污水处理厂自投产以来,一直保持正常运转,积极做好中修及设备检修工作,加挖潜力度。据统计,五年来共处理污水达58742万吨之多,连年超额完成水量任务。今年截至七月,已完成水量达9648万余吨,占到全年任务量的65.45%,为广州市的水质改善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巨的贡献。在圆满完成水量任务的同时,我厂不断增加检测频率和力度,实时掌握出水指标,保证出水合格。经过数次技术改造,克服工艺缺憾,在脱氮除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于去年投入加氯消毒设备,二十四小时专人值班加药,有效地提高了水质。五年来,所处理尾水均能达到设计的GB18918-XX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为争取达到创模指标和清洁生产要求,我厂将今年定为“科研技术年”。主要措施有:
一、加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出水水质,改善厂区环境。
目前,一期工艺池的改造工程由东北市政设计院中标并负责设计,明年初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在中水回用方面,我厂通过石英沙及活性炭两重过滤、前后两级的紫外消毒处理后的中水,已成功用于景观鱼池用水及绿化用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将中水用于加氯车间,作为加压泵的水源,这套中水系统实行后,一年可节水50多万吨。将来,相关管道铺设完善后,计划将中水推广用于更范围,如市政绿化,生产用水等。
加盖除臭项目也正在紧张的施工进行中,已经采用生物除臭法对沉砂池进行了加盖除臭,效果明显,H2S的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浓缩池的加盖除臭工程也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10月将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
在脱氮除磷改造方面,首先,我厂在六月份配合一期工艺池的中修,通过加曝气头,增加曝气量,调整工艺运行参数,使出水中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0%,稳定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其次,在二期固体药物除磷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实验认证,增加通往一期B池的两条管道。结果显示效果明显,一期出水中磷的含量降低到约0.5g/l。再次,为克服现有固体除磷加药中,硫酸铝干粉容易受潮结块,不易破碎,工人劳动强度,投药量难以控制等困难,正在进行加药系统的扩建改造,计划改为液体硫酸铝加药。新建的液体加药系统将在一、二、三期统一建设,原有的固体加药系统留作为备用,两套系统互相独立使用。设计方案为新建一座溶液池,通过计量泵和管道投放浓度为20%的液体硫酸铝,以提高出水T-P指标,满足排放新的标准要求。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二、重视科研工作,促进清洁生产。
今年,我厂在市科技局成功申报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这一科研项目。该项目按照清洁生产的思想,将系统解决达标、除臭和中水回用的应用等关键问题。分三个子项目进行研究,包括:一期AB法工艺脱氮除磷技术优化研究、厂区泵站除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污水厂出水再生回用技术研究等。
**厂一期建设时未有除磷脱氮技术考虑,设计采用了AB工艺,而当时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更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特别是AB工艺出水NH3-N、总P两项指标。现计划通过AB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SND)除磷的研究解决这一难题,改善出水水质。
**厂厂区、泵站均在市区,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气味受到附近居民的关注,而操作工也长期处在这个有气味的场所。我厂计划通过实施除臭研究项目,净化臭气,改善员工操作环境及周围社区环境。
广州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城市,城市供水压力巨。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通过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应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洒、工业冷却用水等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场所,可以极地降低对新鲜自来水的消耗,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这些研究完成后,将率先投入**厂运行实践,解决清洁生产审核的中一些重要问题,极地提高我厂的出水达标状况,减少排污总量,从而改善珠江水质。并且这些问题在广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普遍存在,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厂一方面增加挖潜力度,超额优质完成水量任务,一方面重视科研技改工作,实现清洁生产。在加快生产的同时,认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污水处理厂环保技术现状
**污水处理厂作为一个专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环保单位,积极响应省市关于营造“两个适宜”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部署,立志于不断努力,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改善水环境的目标,在足额优质完成水量任务的基础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配合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现将我厂在环保设施
建设及运行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收集处理珠江前行道以北的大部分市中心区的污水,包括西濠涌、沿江自排系统、东濠涌、二沙岛及天河区,覆盖的市区范围包括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及白云区的部分区域。目前已建成的一、二期服务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15万人。我厂一期工程1991年立项,1999年正式投产,采用AB两段吸附降解工艺,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二期工程于2002年4月动工,2004年1月投产运行,采用交替组合活性污泥法,设计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三期于2004年开始动工,设计采用A2/O工艺,预计2005年底建成通水。届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将达到60万吨/日,将大大改善服务范围内城区水环境及居民的生活环境。
**污水处理厂自投产以来,一直保持正常运转,积极做好大中修及设备检修工作,加大挖潜力度。据统计,五年来共处理污水达58742万吨之多,连年超额完成水量任务。今年截至七月,已完成水量达9648万余吨,占到全年任务量的65.45%,为广州市的水质改善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圆满完成水量任务的同时,我厂不断增加检测频率和力度,实时掌握出水指标,保证出水合格。经过数次技术改造,克服工艺缺憾,在脱氮除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于去年投入加氯消毒设备,二十四小时专人值班加药,有效地提高了水质。五年来,所处理尾水均能达到设计的GB18918-2002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为争取达到创模指标和清洁生产要求,我厂将今年定为“科研技术年”。主要措施有: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出水水质,改善厂区环境。
目前,一期工艺池的改造工程由东北市政设计院中标并负责设计,明年初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在中水回用方面,我厂通过石英沙及活性炭两重过滤、前后两级的紫外消毒处理后的中水,已成功用于景观鱼池用水及绿化用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将中水用于加氯车间,作为加压泵的水源,这套中水系统实行后,一年可节水50多万吨。将来,相关管道铺设完善后,计划将中水推广用于更大范围,如市政绿化,生产用水等。
加盖除臭项目也正在紧张的施工进行中,已经采用生物除臭法对沉砂池进行了加盖除臭,效果明显,H2S的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浓缩池的加盖除臭工程也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10月将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
在脱氮除磷改造方面,首先,我厂在六月份配合一期工艺池的大中修,通过加大曝气头,增加曝气量,调整工艺运行参数,使出水中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0%,稳定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其次,在二期固体药物除磷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实验认证,增加通往一期B池的两条管道。结果显示效果明显,一期出水中磷的含量降低到约0.5mg/l。再次,为克服现有固体除磷加药中,硫酸铝干粉容易受潮结块,不易破碎,工人劳动强度大,投药量难以控制等困难,正在进行加药系统的扩建改造,计划改为液体硫酸铝加药。新建的液体加药系统将在一、二、三期统一建设,原有的固体加药系统留作为备用,两套系统互相独立使用。设计方案为新建一座溶液池,通过计量泵和管道投放浓度为20%的液体硫酸铝,以提高出水T-P指标,满足排放新的标准要求。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二、重视科研工作,促进清洁生产。
今年,我厂在市科技局成功申报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这一科研项目。该项目按照清洁生产的思想,将系统解决达标、除臭和中水回用的应用等关键问题。分三个子项目进行研究,包括:一期AB法工艺脱氮除磷技术优化研究、厂区泵站除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污水厂出水再生回用技术研究等。
**厂一期建设时未有除磷脱氮技术考虑,设计采用了AB工艺,而当时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更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特别是AB工艺出水NH3-N、总P两项指标。现计划通过AB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D)除磷的研究解决这一难题,改善出水水质。
**厂厂区、泵站均在市区,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气味受到附近居民的关注,而操作工也长期处在这个有气味的场所。我厂计划通过实施除臭研究项目,净化臭气,改善员工操作环境及周围社区环境。
广州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城市,城市供水压力巨大。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通过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应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洒、工业冷却用水等一些对
第五篇:污水处理厂环保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污水处理厂作为一个专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环保单位,积极响应省市关于营造“两个适宜”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部署,立志于不断努力,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改善水环境的目标,在足额优质完成水量任务的基础上,加技术改造力度,积极配合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现将我厂在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行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收集处理珠江前行道以北的部分市中心区的污水,包括西濠涌、沿江自排系统、东濠涌、二沙岛及天河区,覆盖的市区范围包括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及白云区的部分区域。目前已建成的一、二期服务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215万人。我厂一期工程1991年立项,1999年正式投产,采用AB两段吸附降解工艺,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二期工程于2002年4月动工,2004年1月投产运行,采用交替组合活性污泥法,设计处理能力为22万吨/日;**三期于2004年开始动工,设计采用A2/O工艺,预计2005年底建成通水。届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将达到60万吨/日,将改善服务范围内城区水环境及居民的生活环境。
**污水处理厂自投产以来,一直保持正常运转,积极做好中修及设备检修工作,加挖潜力度。据统计,五年来共处理污水达58742万吨之多,连年超额完成水量任务。今年截至七月,已完成水量达9648万余吨,占到全年任务量的65.45%,为广州市的水质改善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巨的贡献。在圆满完成水量任务的同时,我厂不断增加检测频率和力度,实时掌握出水指标,保证出水合格。经过数次技术改造,克服工艺缺憾,在脱氮除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于去年投入加氯消毒设备,二十四小时专人值班加药,有效地提高了水质。五年来,所处理尾水均能达到设计的GB18918-2002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为争取达到创模指标和清洁生产要求,我厂将今年定为“科研技术年”。主要措施有:
一、加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出水水质,改善厂区环境。
目前,一期工艺池的改造工程由东北市政设计院中标并负责设计,明年初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在中水回用方面,我厂通过石英沙及活性炭两重过滤、前后两级的紫外消毒处理后的中水,已成功用于景观鱼池用水及绿化用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将中水用于加氯车间,作为加压泵的水源,这套中水系统实行后,一年可节水50多万吨。将来,相关管道铺设完善后,计划将中水推广用于更范围,如市政绿化,生产用水等。
加盖除臭项目也正在紧张的施工进行中,已经采用生物除臭法对沉砂池进行了加盖除臭,效果明显,H2S的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浓缩池的加盖除臭工程也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10月将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
在脱氮除磷改造方面,首先,我厂在六月份配合一期工艺池的中修,通过加曝气头,增加曝气量,调整工艺运行参数,使出水中氨氮去除率提高了10%,稳定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其次,在二期固体药物除磷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的实验认证,增加通往一期B池的两条管道。结果显示效果明显,一期出水中磷的含量降低到约0.5g/l。再次,为克服现有固体除磷加药中,硫酸铝干粉容易受潮结块,不易破碎,工人劳动强度,投药量难以控制等困难,正在进行加药系统的扩建改造,计划改为液体硫酸铝加药。新建的液体加药系统将在一、二、三期统一建设,原有的固体加药系统留作为备用,两套系统互相独立使用。设计方案为新建一座溶液池,通过计量泵和管道投放浓度为20%的液体硫酸铝,以提高出水T-p指标,满足排放新的标准要求。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二、重视科研工作,促进清洁生产。
今年,我厂在市科技局成功申报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这一科研项目。该项目按照清洁生产的思想,将系统解决达标、除臭和中水回用的应用等关键问题。分三个子项目进行研究,包括:一期AB法工艺脱氮除磷技术优化研究、厂区泵站除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污水厂出水再生回用技术研究等。
**厂一期建设时未有除磷脱氮技术考虑,设计采用了AB工艺,而当时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更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的要求,特别是AB工艺出水NH3-N、总p两项指标。现计划通过AB工艺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SND)除磷的研究解决这一难题,改善出水水质。
**厂厂区、泵站均在市区,生产运行中产生的气味受到附近居民的关注,而操作工也长期处在这个有气味的场所。我厂计划通过实施除臭研究项目,净化臭气,改善员工操作环境及周围社区环境。
广州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城市,城市供水压力巨。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十分宝贵。通过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应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清洒、工业冷却用水等一些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场所,可以极地降低对新鲜自来水的消耗,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这些研究完成后,将率先投入**厂运行实践,解决清洁生产审核的中一些重要问题,极地提高我厂的出水达标状况,减少排污总量,从而改善珠江水质。并且这些问题在广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普遍存在,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厂一方面增加挖潜力度,超额优质完成水量任务,一方面重视科研技改工作,实现清洁生产。在加快生产的同时,认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