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培训考试试卷

时间:2019-05-15 00: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培训考试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培训考试试卷》。

第一篇: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培训考试试卷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培训考试试卷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一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共20题,每题2分。)1.按卫生部要求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A、90% B、60% C、50% D、30% 2.按卫生部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A、90% B、50% C、30% D、20% 3.手术前预防用药的目的是()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4.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应在()

A、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 B、术前24小时 C、手术切皮时 D、术后回病房后立即给予 5.术中要追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A、手术超过2h B、术中出血超过1500ml C、术中出血超过500ml D、手术超过1h 6.如Ⅰ类切口手术有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后使用不超过()

A、24小时 B、48小时 C、3至5天 D、住院全程

7.清洁手术的下列哪些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8.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B、第二代头孢菌素类 C、氟喹诺酮类 D、甲硝唑

9.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可用于以下哪种手术()

18.下列哪个药物不宜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阿奇霉素 D、头孢曲松

19.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医生开具“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时,应具有()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A、住院医师 B、主治医师 C、副主任医师 D、主任医师

20.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抗菌药物。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特殊使用级 D、以上都对

二、实例分析题(请对下列病例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点评并写出点评分析意见,共6题,每题5分)

1.患儿,男,1岁1个月,诊断:①先天性唇裂Ⅲ°②先天性腭裂Ⅲ°。行右侧唇裂修补术+右鼻翼畸形矫正术,手术时间1小时30分钟,术中出血10ml。术前3天使用头孢硫脒0.25g Bid 静脉滴注,术前30分钟追加一次,术后继续使用头孢硫脒0.25g Bid 静脉滴注7天。

2.患儿,女,1岁11个月,诊断:左耳廓肿物。行左耳廓肿物切除术,手术时间1小时,术中出血10ml。术前30分钟使用青霉素50万U 静脉滴注一次,术后使用头孢硫脒0.25g Bid 静脉滴注6天。

3.患者,女,28岁,诊断:①脐带绕颈、②G1P1孕38+2周LOA、③足月新生儿。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时间1小时30分钟,术中出血100ml。术后使用头孢西丁钠

大小一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体查:T36.3℃,P70次/分,R20次/分,BP138/71mmHg;神志清,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临床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

手术记录:于2012年1月13日行“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有补片)”,手术用时1小时25分,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15ml。

术后记录:术后第一、二天,体温正常,手术切口敷料表面干洁,切缘对合好,局部无红肿,无活动性渗血、渗液,阴囊无肿胀,切口轻微疼痛。术后第三天,手术切口已无疼痛,无腹痛、腹胀,予拔除导尿管。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医嘱:

2.病史摘要:女性,49岁,近2年来自感左侧乳房一肿物肿块有所增大,乳腺彩超示:左侧乳腺实性结节,考虑纤维腺瘤可能,双侧乳腺增生(轻度)。体查:T36.5℃,P100次/分,R20次/分,BP129/79mmHg;神志清,精神可,对答切题,血常规各项指标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①左侧乳腺肿瘤 ②双侧乳腺轻度增生

手术记录:于2012年2月2日行“左侧乳腺肿瘤切除术”,手术用时2小时,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100ml。

术后记录:术后患者精神好,一般情况好,切口偶有疼痛,能耐受,无畏寒,发热,大小二便正常。切口对合好,无红肿,引流管通畅,每天约15ml血性引流液,第三天切口轻微疼痛,已无引流液,予拔除引流管。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医嘱:

3.病史摘要:女性,19岁,数天前发现自己左颈部有一约食指头大小肿块,起病以来,其肿块无明显变化。体查:T36.4℃,P82次/分,R23次/分,BP105/66mmHg,神志清,营养中等,自主体位,其余内科体查无明显异常,甲功五项及血常规均正常。临床诊断:左侧甲状腺肿瘤

手术记录:于2011年9月28日行“左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用时40分钟,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50ml。

术后记录:术后3天,患者神志清,自诉手术切口疼痛减弱,无咽痛,无咳嗽,无发热,精神好,大小便正常。切口渗液由少到无,均无红肿及渗血。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医嘱:

4.病史摘要:男性,28岁,于30分钟前踢球时不慎跌倒致左手腕疼痛、畸形,无抽搐、昏迷。体查:T36.6℃,P85次/分,R20次/分,BP140/90mmHg,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X线示:左桡骨Colles骨折,左尺骨茎突骨折。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临床诊断:①左桡骨Colles骨折(粉碎性)、②左尺骨茎突闭合性骨折、③左正中神经挫伤

手术记录:于2011年10月14日行“左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用时2小时30分钟,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20ml。

术后记录:术后第一天诉伤口疼痛,伤口有少许渗血,无化脓,负压引流管引流通畅,引流出血性液体20ml,术后第二天拔除负压引流管,生命体征稳定,心肺腹无明显异常,伤口无渗液,无化脓及皮肤变黑坏死。术后第三天生命体征稳定,血常规:WBC 9.9*10/L,NE 73.7%。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医嘱:

第二篇: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正确预防性应用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的感染。

一、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 I)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一)SS I的定义

SS 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等。SS 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占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35% ~40%。SS I的概念比“伤口感染”要宽,因为它包含了手术曾经涉及到的器官和腔隙的感染;又比“手术后感染”的概念要窄而且具体,因为它不包括那些发生在手术后不同时期,但与手术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二)SS I的诊断标准

1.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 d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致病菌;(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热,医师将切口开放;(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感染。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有分泌物不列为SS I。2.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 d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大块人工修补材料等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细菌培养阳性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体温> 38℃,局部疼痛或压痛;(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诊断为深部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 d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 1 有脓肿;(4)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二、手术切口的分类

SS I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 Ⅰ类清洁切口、Ⅱ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Ⅲ类污染切口。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 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4类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2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严重污染2感染切口为40%。确切分类一般在手术后做出,但外科医生在术前应进行预测,作为决定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三、SS I的细菌学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SS I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SS I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四、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抗生素对SS I的预防作用无可置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一般的Ⅰ类即清洁切口手术, 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需使用抗生素。预防应用抗生素主要适用于Ⅱ类即清洁2污染切口及部分污染较轻的Ⅲ类切口手术。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Ⅲ类切口及Ⅳ类切口手术(如陈旧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以及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例如化脓性腹膜炎、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应根据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具体适应证是:(1)Ⅱ类(清洁2污染)切口及部分Ⅲ类(污染)切口手术, 主要是进入胃肠道(从口咽部开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2)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腹壁切口疝大块人工材料修补术;(3)清洁大手术, 手术时间长, 创伤较大, 或涉及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眼内手术等;(4)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 70岁)、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

此外,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SS I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追究原因外应针对性预防用药。

五、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

选择抗生素时要根据手术种类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和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黏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 须同时覆盖厌氧菌。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表2所列药物可供选药时参考,但不同地区和医院SS I 3 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存在差异,选择预防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各自的特点。

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 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但因其价廉易得,在我国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非有特殊适应证,例如已证明有MRSA所致的SS I流行时。喹诺酮类由于其在国内的滥用,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下消化道手术除术中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不被吸收或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

六、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1.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 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 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2.应静脉给药, 30 m in内滴完, 不宜放在大瓶液体内缓慢滴入,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

3.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 h,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 h以上, 或失血量超过1500 m l , 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 h的头孢曲松,则无须追加剂量。

4.一般应短程使用,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应用人工植入物,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到24 h,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到48 h。连续用药多日甚至用到拆线是没有必要的,并不能进一步降低SS I发生率。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七、预防SS I的其他措施

尚有较多因素能影响SS I发生率,须采取以下综合预防措施。

1.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患者的机会。2.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 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 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等。

3.传统的术前1 d剃毛已被证明是外科领域中的一个误区。剃毛后细菌会在表皮创面上定植,成倍地增加SS I的机会。在毛发稀疏部位无需剃毛。在毛发稠密区可以剪毛或用电动剃刀去毛。必须用剃刀剃毛时(如开颅手术), 应在手术开始前在手术室即时剃毛。

4.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

5.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引流,不起作用的引流物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征。

6.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但抗生素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并无确切预防效果,不予提倡。

第三篇:《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概述

近年来,抗菌药物在预防细菌感染、治疗感染性疾病、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增的同时,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及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

1、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及意义

抗菌药物在外科领域预防性应用是指给予择期手术的病人预防性使用某种抗菌药物,此病人不应有潜在的炎症或感染,预防性用药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菌对手术野的污染或感染。换言之,是适时的抑制初次接种的微生物定植、繁殖和扩散,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临床对照试验已证实,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因而可减少发病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可减少脓毒血症的死亡率。

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政策

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自2004年起,卫生部先后颁发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32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等法规文件,其中都涉及到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问题。

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

(1)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细菌学特点

SSI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但以内源性为主,即来自患者本身的皮肤、黏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其中,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大多为革兰阳性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在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切开手术中,SSI典型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同时,在结直肠和阴道,还存有厌氧菌(主要为脆弱类杆菌),它们是这些部位器官/腔隙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2)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一般的I类(清洁)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等,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人工血管移植术、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70岁)、糖尿病、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II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污染较轻的III类(污染)切口手术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适应证。

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III类(污染)切口及IV类(严重污染-感染)切口手术(如陈旧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以及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例如化脓性腹膜炎、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应根据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属于抗菌药物治疗的范畴,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

(3)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手术的常见病原菌、切口类别以及患者有无易感因素等情况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杀菌剂而非抑菌剂)、安全、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等。

对于各类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如下:

①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大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等。对于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则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

②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黏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用药时应覆盖厌氧菌,一般为: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

③ 肝、胆系统手术,可选用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等。

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的注意要点如下:

① 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

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但因其价廉易得,在我国耐药情况不严重的基层医院,在密切监控防止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③ 万古霉素一般不作预防用药,除有特殊适应证,如:已证明有MRSA所致的SSI流行时。④ 喹诺酮类由于其在国内的滥用,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除非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⑤ 对于下消化道手术,除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外,术前一日需分次口服肠道不吸收或少吸收的抗菌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配合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不主张术前连用数日。

第四篇: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

2014年4月点评我院10个临床科室(普外科、骨一科、肝胆神经心胸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妇科、骨二科、创伤烧伤科、产科)共48例外科手术,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9例,Ⅱ类切口手术19例,预防用抗菌药物分析如下:

一、预防用药整体情况

在点评的48例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40例,使用率为83.3%。

表1.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及预防率情况

切口类型 I Ⅱ 例数 29 19

合理例数 0

合理率(%)

27.59 0

预防用药例数 19

预防使用率(%)

72.41 100.00

72.41%的Ⅰ类切口手术病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未使用抗菌药物的有8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过高,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30%)有很大距离。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Ⅰ类切口一般不主张预防用药,除非手术时间长(超过2小时)、范围大、有异物(心脏起搏器、关节置换)植入、手术涉及重要器官或属于高危人群(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等)。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一联使用抗菌药物33例,占82.5%;二联使用抗菌药物7例,占17.5%。没有抽查到三联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

表2.围手术期预防联用抗菌药物情况

切口类型 I

Ⅱ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19

一联使用例数 17

一联使用率(%)55.17 89.47

二联使用例数 2

二联使用率(%)17.24 10.53

手术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合理有14例,占30%;用药疗程合理有5例,占12.5%;用药疗程在48h-5天有20例,占50%;用药时间5-10天有15例,占37.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也有相应的规定,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长时间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但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产生耐药菌株,引起微生态絮乱,而且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在抽查的48例病历中,预防用药最短1次,最长10天,平均用药时间为5.4天。我院2014年4月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见表3。

表3.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

切口类型

无指征预防用药

品种选择不合理

用药时机不合理

使用疗程不合理

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

Ⅰ 例数 比例(%)44.83 / / 41.38 16 84.21 44.83 13 68.42 58.62 18 94.74 34.48 3 15.79 Ⅱ 例数 比例(%)

二、各临床科室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各临床科室均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较长。

2014年4月各临床科室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见表4统计结果。

表4.各临床科室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手术科室

例数 用药

防用药

不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例数

比例(%)预防

无指征预

品种选择

用药时机

使用疗程

不合理

不合理普外科 骨一科 肝胆神经心胸外科 泌尿外科 耳鼻喉科 眼科 妇科 骨二科 创烧烧伤科 产科 5 5 5 5 5 5 5 5 3 5 2 5 5 5 4 1 5 5 3 5

0 4 0 0 2 0 2 4 1 0 4 2 5 4 0 5 0 1 5 2 5 3 4 1 5 2 1 2 4 4 5 4 0 5 5 1 5 5 5 5 4 1 5 5 3 5

40.00 100.00 100.00 100.00 80.00 2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三、各临床科室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

(一)普外科

1.无指征二联预防用药:

59105(双侧腹股沟斜疝)使用注射用头孢硫脒和奥硝唑注射液。2.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

59105未在术前0.5~2小时给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3.预防使用疗程不合理:

60195(混合痔)、59105(双侧腹股沟斜疝)预防用药时间均为7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二)骨一科

1.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60884(右腘窝囊肿切除)、58060(内固定取出术)、60600(内固定取出术)、60680(内固定取出术)均为清洁切口手术,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预防使用疗程不合理:

58322(左髋人工骨头置换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间为10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3.预防用药剂量不合理:

58322(左髋人工骨头置换术)选用注射用头孢硫脒预防感染,用量为4g不合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手术预防抗菌药物应用单次常用剂量,正确的用法是成人一次2g,一日2-4次(说明书)。

(三)肝胆神经心胸外科 1.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 60581、62281均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均用硫酸依替米星预防感染。《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肝胆系统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有反复感染史者科选用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2.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 60581、62281、62061、59885、6143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未在术前0.5~2小时给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接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预防用药疗程不合理: 60581、62281、62061、5988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用药时间依次为4天、5天、3天、4天。

(四)泌尿外科

1.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

①59755(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使用左氧氟沙星片预防感染; ②59044(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59809(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使用氟氯西林预防感染。

③61643(尿道口新生物切除术)、59538(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双侧睾丸附睾切除术)选用用头孢西丁预防感染。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泌尿外科手术预防感染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2.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 59755、61643、59538均未在术前0.5~2小时给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接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3.预防使用疗程均较长,最短5天,最长10天,平均8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预防用药用量不合理:

①61643(尿道口新生物切除术)、59538(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双侧睾丸附睾切除术)头孢西丁的用量为3g不合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应用单次常用剂量,正确的用法是成人常用量为1~2g/次(说明书)。

(五)耳鼻喉科

1.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61729(右腮腺肿瘤切除+面神经解剖)、59567(右颌下腺切除)均属于清洁手术,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

①60910(支持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选用了头孢西丁预防感染。②61656(右鼻前庭囊肿摘除术)选用氟氯西林预防感染。3.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 61729、59567、60910、61656均未在术前0.5~2小时给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接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4.预防使用疗程均较长,均在5天以上。5.预防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

61729(右腮腺肿瘤切除+面神经解剖)、59567(右颌下腺切除)头孢西丁用量为4g不合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手术预防抗菌药物应用单次常用剂量,正确的用法是成人1~2g,每6~8小时一次(说明书)。

(六)眼科

在抽查的5份病历中,有1例预防用药不合理:62459(双眼上睑内翻倒睫矫正术)未在术前0.5~2小时给药。

(七)妇科

1.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

抽查的5分病历均使用氟氯西林+奥硝唑二联用药预防感染。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妇科手术使用第一、二代头孢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预防感染,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2.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 抽取的5份病例均未在术前0.5~2小时给药。

3.预防使用疗程均较长,最短5天,最长8天,平均6.4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八)骨二科

1.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60690(左肱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术)、61569(右胸锁关节内固定取出术)、60848(右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取出术)、62593(右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取出术)均属于清洁手术,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预防使用疗程不合理: 60586预防使用时间7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3.预防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

60586(右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置换术)头孢替安的用量为2g不合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手术预防抗菌药物应用单次常用剂量,正确的用法是成人一日0.5~2g,分2~4次(说明书)。

(九)创伤烧伤整形科 1.无指征预防用抗菌药物:

61431(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为清洁切口手术,原则上不预防用药。

2.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

61651未在术前0.5~2小时给药。3.预防使用疗程不合理: 59841预防使用药时间3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十)产科

1.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合理: 61073、59999、59214、59588、59698均为剖宫产手术,均使用氟氯西林预防感染。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剖宫产手术应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

2.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 61073、59999未在断脐后给药。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剖宫产手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3.预防使用疗程不合理:

抽查的5份病历预防用药时间均为5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药剂科

2014-5-12

第五篇:外科围手术期抗菌的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外科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与规范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

应保证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2.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范围 2.1清洁手术

2.1.1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2.1.2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年龄大于70岁。(5)糖尿病控制不佳。(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2.2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3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3.1 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3.2 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3.3 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给药,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3.4给药地点:手术室

4.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药依据 4.1针对手术部位正常菌群的成员

4.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4.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5.各类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基本原则如下:

5.1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一般骨科手术、剖宫产手术(给药时间应在结扎脐带后)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5.2周围血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5.3颅脑手术、胸外科手术(食管、肺)、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5.4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应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 2

唑。

5.5阑尾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5.6结、直肠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5.7肝胆系统手术:应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5.8泌尿外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5.9妇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应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 6.1 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6.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6.3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

头孢唑啉 1-2g;头孢呋辛 1.5g; 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6.4 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6.5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6.6 必须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6.7患者若需预防使用抗生素,需申请,科室主任同意后才能使用。7.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操作流程 7.1 择期手术

7.1.1主管医生手术前一日开临时医嘱(注明术前0.5小时用),填写术中临时医嘱单并打印,由病房领药。

7.1.2需做皮试者由病房护士完成,并在病历上记录皮试结果。7.1.3手术当日病房护士将药品和已打印的术中临时医嘱单交付手术室接病人人员。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开始前0.5小时(或麻醉诱导期)执行医嘱,同时在术中临时医嘱单执行栏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7.1.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追加一次剂量(根据药物半衰期)。各科应根据本科手术特点或预计手术时间,提前将第二剂量抗菌药物提交手术室备用(操作程序同上)。若术中未用,手术结束后随病人带回病房。7.2急诊手术

7.2.1急诊手术术前用药由病区医生开临时医嘱,由病房领药。7.2.2需做皮试者由病房做皮试,紧急情况可由手术室做皮试。7.2.3各病区可根据本科特点,必要时保持一定数量术前常规应用的抗菌药物,或建立急诊病人领药绿色通道。7.2.4其余程序与择期手术同。7.3剖宫产手术

7.3.1为了避免胎儿接受抗菌药物,剖宫产手术应在钳夹脐带或断脐后给药。

7.3.2其余程序同外科手术。8.术后预防用药原则

8.1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宜选择与术前相同的药物。

8.2 I类切口术后用药时间应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II类切口与I类切口相同,III类切口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3-7天。

9.术后治疗性用药

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细菌学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注:病程记录中应注明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目的如:“预防”或“治疗”,不能笼统的写成“对症”或“抗炎”。下面内容为赠送的工作总结范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工作总结怎么写:医院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医学教,育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向各位局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进行述职,请予批评指正。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我校一年来,秉承“质量是生命,师德是灵魂,公平是民心,安全是保障”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学校 6

建设为突破口,以“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为学校发展目标,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大打翻身仗,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实现了“质”的飞越。

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们基本完成了《XX年目标管理责任状》中的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两基、师训、标准化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建设、艺体卫、财务管理、捐资助学、组织工作、信访监督、工会及团队、行风建设、安全、政务等xx项工作任务。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视病人为上帝,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亮点

1、确定和生成了“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的学校发展

目标。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规律,脚踏实地,摒弃功利思想,拆掉空中楼阁,不折腾。努力让学校教育贴着“地面”,接受地中之气。更多的关注学校教育与师生愿望、诉求、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使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润土壤,根植于新中国教育的优秀经验,根植

于中国的国情,根植于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全体师生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快乐成长、幸福成长、茁壮成长,创建一个全“新”的学校。

2、在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中,全校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目前,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被评为市级先进,推荐省级先进。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迎接近期到来的省教育督导室的复检。在九月二十一日是的检查验收中,验收组的袁主任用感动、惊奇来形容他的心情,给予我校有内涵、有特色、有发展的高度评价,当场决定推荐我校为省级先进学校。

3、德育工作我们重点抓住“诵弟子规 孝行天下”德育主题

教育活动,开展“孝道”教育,传递“正能量”。“一周一行”已经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一大特色。学生为父母长辈洗脚洗头、端茶倒水,做家务等,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感恩,并带动父母及全社会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学校收到家长反馈信息四百余件。我们编写了《诵弟子规 做小孝星》校本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学校自编了“孝亲操”,得到市督导室领导的首肯。(述职报告)我们把感恩教育延伸到了校外,全校师生长期照顾无儿无女的抗美援朝老军人卢爷卢、卢奶奶,定期看望,送去生活用品,全体男教师为其捆玉米秸秆等,老人给学校送来了锦旗。主题读书活动成果显著,我校吴彥川同学被选为我县唯一一名优秀学生进京领奖。学校设立朵朵爱心基金,全体师生每年募捐一次,用于救助校内外的弱势群体。

4、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构建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改活动,一年来,举行了上下学期各两个月的教改展示课活动,天天展示,天天评课,使我们的教改取得了可喜欢的成果。曹红军的快乐课堂、王玉荣的自信课堂、周杰的高效课堂、宋永亮的激情课堂已经形成了鲜明教学风格。教学管理上,我们强化“规范”这一主旨,越是常规的工作,我们越是强制规范。学校实行查课制度,一年来,仅我参与的查课就进行了五次。

4、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这些基本工作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虽然质变还是没有发生,不过相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就会迎来自己的质变和升华。我在不断的提升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切,我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下载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培训考试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培训考试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一、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i infection,SSI)的定义及诊......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围手术期(含介入诊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处方管......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含五篇)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一、手术部......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优秀范文5篇)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生效日期:2009年4月12日 修订日期:2011年6月15日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操作规范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方案 1.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和......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