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政府三年行动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及《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迅速组织实施,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8月3日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全面加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全面落实道路交通“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人、车、路、环境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执法,推进交通安全社会管理创新,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二)整治目标
健全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格局,全面提升人、车、路、环境和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到2014年底,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0%、较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力争不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万车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2年底前完成国省道干线安保提升工程3000公里,2014年底前完成其余危险路段的整治。实施年万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2012年完成6000公里,2013~2014年每年不少于5000公里。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路显见交通违法行为百车违法率分别降至5%、6%、7%以下。非法载客行为、非法拼组装车辆取缔率分别达100%,大中型客货车检验率、驾驶人审验率分别达100%,报废注销率达100%,拖拉机上牌率、年检率、持证率分别达70%以上,摩托车上牌率达70%以上。
全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100%达标,全省省际班车、市际班车、旅游客车、校车、出租车、危货车和渣土车合格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达100%,农村客车合格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达90%以上,卧铺客车安装车载视频装置率达100%。
建制村开通客车率达97%以上,新增、更新农村客车1500辆。
二、主要措施和任务分工
(一)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
2012年8月至10月,全省集中力量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工作和责任落实机制;全面排查客货运车辆、非法载客车辆、农用车等重点车辆,严厉打击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等非法载人行为;全面排查国省道干线(含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及危险路段,深入推进安保提升工程;强化道路交通监管执法,增派警力加强道路巡逻管控,严厉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牌无证等交通违法行为。到10月底,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以上、较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5%以上,不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大会战”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二)强化驾驶人源头管理
1.提高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门槛,新申请准入的驾培机构应具备100辆以上教学车辆及自有教练场地等条件,严格按照培训能力核定招生数量。加强和改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工作,驾驶人培训考试要增加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突发情况应对处置技能等防御性驾驶技术的内容,大中型客货运驾驶人增加夜间驾驶考试的内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培训机构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内容和学时的检查。今年底前调整完成与新增考试内容相适应的新训驾驶人评判标准。今年10月底启动试运行“福建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时管理系统”,2013年在全省投入正式运行。(交通、公安、农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2.各设区市每季度向社会公开3年内驾龄的驾驶人交通违法率和肇事率排序前3名的驾驶培训机构,依法进行处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暂停或取消培训资质,严重的吊销资质。每季度对事故发生率全省排序前1名的考试机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启动漳州、南平市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考试中心建设,2013年底完成全省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考试中心建设,2014年起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必须经客货运驾驶人考试中心考试、审核合格后企业方可录用。公布驾校考试举报电话,对监考人员和考试机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追究责任。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以上、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客运驾驶人,要严格依法处罚并通报企业解除聘用。(公安、交通、农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加强车辆安全整治
1.全面排查非法载人、非法改装、已报废、逾期未报废、逾期未年检或无牌无证、套牌假证等重点车辆,全面取缔非法载人载客交通工具,集中强制切割、销毁报废和非法拼组装车辆。(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交通、农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对机动车辆定期检验、报废、注销情况进行清查,落实逐一告知制度,对逾期未检验、报废、注销的客货运车辆,及时通报运输企业、交通运输部门。县级政府今年10月底前要研究提出未上牌摩托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补办注册登记的处理意见,确保将所有机动车辆纳入正常管理。(公安、农业等部门及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3.全面排查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督促运输企业严格落实车辆运行监控,认真落实车辆维护、安全例行检查等制度。督促旅行社租用具备营运资质的旅游车辆,严格审查旅游包车车辆年检和驾驶人资质;对旅游客运企业、车辆和驾驶人进行100%排查,存在问题限期整治到位;对旅游车辆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要求导游人员及时提醒、劝止,并及时投诉。(交通、公安、旅游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4.严格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资格认定和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管理制度,依法从严查处非法回收拆解企业和个人,杜绝报废汽车上路及其“五大总成”流入市场,从源头上铲除滋生非法拼组装汽车的土壤。今年底前完成非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情况的摸排。(经贸、公安、交通、农业、工商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5.定期组织开展机动车辆维修企业和安检机构监督巡查,校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落实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行为。加强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检定,结果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按期对全省公路设置的超速自动监测系统、反超载称重装置进行计量检验。(质监、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6.排查摸清全省校车基本情况,健全校车安全管理、维护保养、技术档案等制度,严格落实校车许可制度,建立教育劝导学生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制度,杜绝发生校车交通恶性事故。(教育、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7.严厉查处建设、施工单位将建筑渣土运输业务发包或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运输企业的违规行为;加快推动渣土车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联入当地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系统,今年底前福州、厦门市区的渣土车全部安装到位,三年内全省渣土车全部安装到位。(建设或综合执法、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四)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1.省预防办牵头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于今年9月1日前完成与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范衔接的《福建省公路隐患路段排查与督办标准》(修订版)制定工作,适用范围涵盖国省道(含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等。各地负责组织隐患排查,10月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建立隐患点工作台帐,制订整治方案,按规定组织实施。(各级预防办牵头组织实施)
2.进一步加强国省道(含高速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特别对临水临崖、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路段,严格按标准安装隔离栅、防护栏、防撞墙等安全设施,设置标志标线。加快实施国省道(含高速公路)553处事故多发危险路段整治,今年底前全面完成;各地对排查出的道路安全隐患,分轻重缓急,力争3年内分期分批完成整治。对暂时无法整治到位的道路安全隐患,100%设立交通警示标志,增派警力强化巡逻管控。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建立公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安全预评价和交竣工阶段的安全验收评价制度。加强公路与铁路、河道、码头联接交叉路段特别是公铁立交、跨航道桥梁的安全保护。(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交通等部门组织实施)
3.严格落实危病桥通行管控措施,加快实施城市危病桥改造工程,3年内整改到位。省级城市桥梁管理平台今年底正式投入运行,实现城市桥梁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城区道路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建立城区道路工程设计阶段的安全预评价和交竣工阶段的安全验收评价制度。(建设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五)强化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1.加强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要求,督促客运企业逐条逐项抓好落实。严格落实道路运输车辆运行监控和客运车辆夜间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日间限速80%的规定,督促企业规范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行为,严格落实客货运车辆定期二级维护保养制度,依法严惩弄虚作假行为。加强旅游包车安全管理,根据运行里程严格按规定配备包车驾驶人,逐步推行包车业务网上申请和办理制度,严禁发放空白旅游包车牌证。(交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2.继续深化“点对点”精细化管理服务,完善重点车辆“点对点”工作规范,强化重点车辆驾驶人的监管教育。持续开展客运安全隐患“四个一批”整治,对交通违法多、死亡事故多、隐患大的企业、路段,由省、市两级挂牌督办并定期予以公布。(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严格落实长途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制度。今年9月底前,调整完成省内班线客运企业客车发车时间,严禁省内班线客运车辆凌晨2至5时在省内通行,做好标语、标志设置和客运车辆司机夜间落地休息提示的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驾驶时间管理制度,客运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公安部门做好夜间客运车辆至停车休息点或临近客运站落地休息的调控引导工作。各地做好客运车辆夜间停车休息点的治安和消防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交通等部门组织实施)
(六)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度 1.统筹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加大农村客运补助力度,拓展延伸农村地区客运的覆盖范围,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30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用于新增和更新农村客车1500辆,提高农村客运的通达率,建制村开通客车率达97%以上。农村客车合格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达90%以上。严格落实县级政府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制定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规划,落实资金,加大建设和养护力度。实施年万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各级政府负责,交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市”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严格落实乡镇政府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充实乡镇派出所警力,加大农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发挥基层派出所、农机监理站以及驾驶人协会、村委会的作用,建立专兼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扩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覆盖面。(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交通、农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定期组织开展农村地区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等非法载人以及摩托车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打击行动,对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夜间或白天统一执法行动。农村墟日、主要节庆期间要增派警力,加强疏导、查纠交通违法行为。(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交通、农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七)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执法
1.在国省道和城乡结合部等道路的重要道口、重要路段、重点时段要增派警力上路执勤,加大路面巡查密度,落实每月10日、20日、30日开展24小时全省路面执法统一行动。加强交通安全执法巡逻管控,加大客运、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吸毒后驾驶、货车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交通违法行为,严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等非法载人。(各级政府负责,公安、交通、农业等部门组织实施)
2.以“六个攻坚战”为主线,组织实施路面非交通管理专业人员和协警分期分批培训计划,严格落实客货运车辆及驾驶人交通事故、交通违法行为通报制度,全面推进交通违法记录省际转递工作,制定客货运车辆和驾驶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将车辆动态监控系统记录的交通违法信息作为执法依据,定期检查,依法严格处罚。(公安部门牵头组织实施)3.组织开展客货运车辆、危货车辆、校车、渣土车等重点车辆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和打击无牌无证、套牌假证、超速、超限、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关闭取缔非法违法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公安、交通、建设或综合执法、农业等部门组织实施)
(八)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制定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加大宣传投入,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在重要版面、时段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公益宣传,确保每周有交通安全宣传专栏,每天有公益安全宣传,实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各级政府负责,新闻宣传部门组织实施)
2.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通过书本学习和综合实践等方式的教育,夯实国民交通安全素质基础。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学期开学为契机,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系列活动。(教育、公安厅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推行实时、动态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在线服务。建立全省交通安全短信发布平台,面向全省机动车驾驶人定期发布交通安全宣传、恶劣天气预警等信息。(公安部门牵头组织实施)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苏树林省长任组长,张志南、王蒙徽、陈荣凯副省长和省政府党组成员牛纪刚任副组长,省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省政府副秘书长张金铸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公安、交通、安监、农业等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各级政府要相应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势和综合整治情况,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应于今年8月10日前召开动员部署会,启动实施方案。
(二)落实政府和部门监管职责。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按照《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责暂行规定》落实监管责任,切实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同时要严格责任考核,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综治、精神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绩效管理和有关领导干部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
(三)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机制。研究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道路交通安全长效投入机制,强化政府投资对道路交通安全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将交警、运政、路政、农机监理各项经费按规定纳入政府预算。要根据道路里程、机动车增长等情况,相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建设,完善道路交通警务保障机制。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监管体系。
(四)强化监督检查。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督查制度,制定整治效果检查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设区市政府每季度、县级政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项督查,对督查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并报上一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整治工作不认真的或由此引发事故的,由政府安办会同监察部门及时予以通报批评、约谈、追究责任。
(五)严肃事故责任追究。对在本辖区内较大事故多发且车辆、驾驶人员也属本地的,要严肃追究政府主要领导责任。设区市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或者半个月发生2起及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设区市级人民政府要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县(市、区)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或者半年发生2起及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县级人民政府要向设区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对发生重大及以上或者6个月内发生2起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依法严处,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游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旅游车辆。严格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考试发证责任倒查制度。
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每年1月5日前要将本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向省政府作出专题报告,并抄送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坚决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势头,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集中整治目标
为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尽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省政府决定今年8月至10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大会战,重点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执法,全面清理违法违规车辆、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全面排查整治交通安全隐患和危险路段,坚决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期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以上、较大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5%以上,不发生重大以上事故。
二、集中整治措施
(一)实施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大会战。8月20日前,由市、县两级政府牵头,对各自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的临水临崖路段完成全面排查,并立即组织整治;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设立醒目的固定式警示标志,增派警力强化巡逻管控;10月1日前,完成辖区内所有道路交通隐患的排查,并建立台帐,制定分期整治方案。立即启动排查确认的553处事故多发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10月底前完成80%的整治任务。
(二)实施严厉打击非法车辆大会战。9月底前,由县级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完成辖区内非法载人、非法改装、已报废、逾期未报废、逾期未年检或无牌无证、套牌假证等重点车辆的数量和基本情况的全面排查摸底;10月底前,全面取缔辖区内非法载人载客交通工具,依法集中强制切割、销毁报废和非法拼组装车辆。
(三)实施客运安全严管大会战。9月底前,交通部门调整完成省内班线客运企业客车发车时间,严禁省内班线客运车辆凌晨2至5时在我省境内通行,设置标语、标志,提示客运车辆司机夜间落地休息,做好服务工作;严格落实驾驶时间管理制度,客运驾驶人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8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公安部门做好夜间客运车辆至停车休息点或临近客运站落地休息的调控引导工作。各级政府做好客运车辆夜间停车休息点的治安和消防管理工作。10月1日起,全面落实长途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制度。
(四)实施重点车辆管控大会战。9月底前,由县级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排查摸清辖区内客车、旅游车、校车、危货车、渣土车、重中型货车、非法载人车辆、外挂车辆、农用车辆数量和基本情况,建立台帐,实行分类管理。重点对校车、低速货车、农村客运车辆、三轮汽车开展专项清查整治。10月底前,由县级政府研究提出摩托车上牌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摩托车清理整顿工作。对旅游客运企业、旅游客运车辆和旅游客运驾驶员进行100%排查,存在问题限期整治到位。
(五)实施路面秩序严管大会战。8月底前,完成重要道口、路段、重点时段增派警力上路执勤的调配、安排,提高路面见警率。大会战期间,公安部门要特别加强公路巡逻管控,加大客运、旅游包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和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吸毒后驾驶、货车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严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和拖拉机非法载人;全面启动省际交通安全服务站,实施24小时勤务;加强动态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依法当场处罚超速行驶车辆驾驶人,对超速50%以上一律吊销驾驶证;每月10日、20日、30日开展24小时统一上路执法行动。
(六)实施交通安全宣传大会战。各级政府要立即组织当地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确保每周有交通安全宣传专栏专版,每天有公益安全宣传。9月份,各级教育部门要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学为契机,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系列活动,形成“小手拉大手”摒弃交通陋习的良好氛围。
三、集中整治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要特别重视抓好大会战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大会战方案,采取超常规措施,具体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大会战扎实开展。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推进大会战工作;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形成大会战合力。
(三)强化督促检查。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统筹安排,每月组织对大会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发出通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曝光存在问题,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督促指导。
(四)强化责任追究。大会战期间,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乡(镇、街道)行政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问责;对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的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问责;对辖区发生3起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设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问责。
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和省直有关部门于10月31日前将大会战工作总结报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省政府。
第二篇: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政〔2014〕2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政府同意《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闽政文〔2009〕339号)同时废止。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4年6月7日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激励我省企业或组织不断追求卓越绩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带动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08〕3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提升产品质量的意见》(闽政〔2011〕7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福建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设立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用于表彰在经济领域中实行卓越绩效管理、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具有标杆示范作用的企业或组织。
第三条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严格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公开
—1— 的原则,由企业或组织自愿申请,严格申报、评审和授奖程序,结合市场评价、专家评审等方式,坚持评审标准,宁缺毋滥,好中选优,评定奖项。
第四条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为奖,每年评审一次,每授奖总数不超过五个。
第二章 评审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省政府设立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质评委)。省质评委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主任委员,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经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委员,成员由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省质评委负责研究、确定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的方针、政策,审定获奖企业名单。
第六条 省质评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质评办),挂靠在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组织实施工作。省质评办由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经信行政主管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省直有关部门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省质评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本办法制订(修订)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审细则,细化评审工作。
(二)制订(修订)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标志管理办法。
(三)制订(修订)评审人员的管理规定,组建评审专家库。
(四)组织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工作。
(五)其他日常工作。
第七条 省质评办下设材料评审组、现场评审组和监督检查组。材料评审组和现场评审组从评审专家库相关专业的专家中抽取组成。监督检查组由相关厅局监察人员和部分专家组成,负责对整个评审过程进行监督。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库的专家从省质量协会、省名牌协会、省标准化与认证认可协会、省商标协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组织机构的有关专家中考核产生。
第三章 申报范围及条件
—2—
第八条 在福建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连续合法生产经营五年以上(含五年)的企业或组织依据评审标准,在自我评价基础上提出申请。
已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五年后方可再次申请。
第九条 申报企业或组织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行卓越绩效管理成效显著,质量管理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二)主导产品或服务质量严于国家(行业)标准要求;依法接受国家法定的质量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在国家、省级质量监督抽查中连续三年合格;出口产品的企业,其出口的主导产品安全、卫生、环保项目连续三年合格,三年内未因质量问题被进口国通报。
(三)各项节能指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四)经济效益指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发展趋势良好。
(五)连续三年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和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六)依法纳税,三年内无税收违法行为发生。
第四章 评审标准
第十条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第十一条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审注重企业或组织的社会责任、战略策划与实施、顾客和市场、资源和过程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全过程控制,注重其运作绩效、满足顾客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的能力,以及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能。对申报企业或组织自主研发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的,予以适当加分并计入评审最终得分。
第五章 申报、评审和授予
第十二条 省质评办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申报通知。符合福建省政府
—3—
质量奖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填写《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申报表》,按照评审标准和填报要求,对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相关涉税证明,并将申报表、自我评价报告和必要的证实性材料一并寄送所在地设区市质量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申报企业或组织所在地的设区市质量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征求当地环保、国税、地税、安监和检验检疫部门的意见,并会同当地经信部门对申报企业或组织进行资格审查,无异议后签署资格审查意见,并将审查合格的申报材料联合报送省质评办。
已获得设区市级及以上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原则上可优先推荐上报。
省质评办将申报企业或组织的有关统计指标及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居全国前三位的申报材料汇总后,书面征求省统计局意见,省统计局在3个工作日内将意见书面反馈省质评办。
省质评办组织材料评审组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报告,并提出可否进行现场评审的建议。
第十四条 省质评办通过省级主要媒体向社会公示申报企业或组织的主要经济指标,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省质评办组织对申报企业或组织进行社会满意度测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第十六条 省质评办组织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主要经济指标公示结果、社会满意度测评结果和材料评审结果进行集体审议,社会满意度测评得分和材料评审得分按2∶8计算得分,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符合现场评审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需参加投票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参加审议人员由省质评办成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材料评审组成员组成。相关省直单位监察人员对集体审议过程进行监督。
第十七条 省质评办组织现场评审组按现场评审标准和要求,对符合现场评审条件的企业或组织进行现场评审,出具现场评审报告。评审组一般由五名以上(含五名)专家组成。
第十八条 申报企业或组织对评审组现场评审指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向省质评办提交改进报告和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九条 监督检查组按照20%左右的比例对经过现场评审的企业或
—4—
组织进行监督抽查,向省质评办提交监督抽查报告。
第二十条 省质评办组织进入现场评审企业或组织的高管(管理层代表)进行高层答辩,答辩分值作为评奖的加分项,计入评审最终得分。
第二十一条 省质评办组织省质评办成员、材料评审组组长、现场评审组组长和监督检查组组长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申报材料、现场评审报告、监督抽查报告等进行全面审查。按照评审最终得分排名,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提出获奖候选名单(需参加投票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并将相关的全部材料汇总报送省质评委。
评审最终得分由专家评审得分与加分项得分相加,材料评审得分与现场评审得分按2∶8计算专家评审得分。
第二十二条 省质评委组织省质评委成员对候选获奖企业或组织的全部材料进行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投票,投票数与评审最终得分按5∶5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前五位且投票得票数超过二分之一的为获奖企业或组织建议名单。
第二十三条 省质评办通过省级主要媒体向社会公示获奖企业或组织建议名单,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的,由省质评办核实后,将异议和核实材料一并报送省质评委按第二十二条再次评议。再次评议与原建议不一致的,撤销其建议名单;再次评议结果与原建议一致的,同公示结束无异议的名单一并报省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省政府批准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最终获奖名单并颁奖。
第二十五条 授予获奖企业或组织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奖杯、证书并奖励200万元,向社会公布获奖名单。
累计三次以上(含三次)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从第三次获奖起,除奖励200万元外,由省政府授予当福建省政府质量卓越奖,颁发奖杯和证书。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获奖企业或组织应结合实际,制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新目标,不断应用质量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创造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实践和经验。
第二十七条 任何企业、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伪造或冒用福建省政府质
—5—
量奖标志,不得擅自制作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证书和奖杯。伪造或冒用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称号和标志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八条 申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对弄虚作假等以不正当手段骗取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由省质评办报经省质评委同意后提请省政府撤销其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称号,并向社会公告。同时,永久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二十九条 获奖企业或组织可在其产品外包装、广告上宣传,展示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称号和标志,并注明获奖。
被撤销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称号的企业或组织,自撤销之日起不得继续使用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称号和标志。
第三十条 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在获奖后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税收违法案件的,应停止宣传获奖荣誉,停止使用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标志和称号,自发生上述情形起五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该奖项。
第三十一条 参与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工作的有关人员,在推荐、评审、监督和其他有关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法违纪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三十二条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评奖工作收取费用。
第七章 经验分享与推广
第三十三条 获奖企业或组织应履行向社会推广、分享其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的义务,并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创造更具特色的质量经营管理的新方法、新经验,促进我省广大企业或组织质量整体水平提升。
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推广获奖企业或组织的先进管理经验。引导更多企业或组织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所需的奖励、评审、推广和办公等相关经费,从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预算的名牌品牌专项经费中安排。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6—
第三篇:福建商贸学校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福建商贸学校
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三年行动”及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2‟136号)、《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2‟137号)精神,全面加强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全面落实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一岗双责”和学校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推进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创新,杜绝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师生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
二、整治目标
1.三年目标:通过三年综合整治,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校车和学生交通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治理,校车和学生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广大师生与校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学校校车安装合格卫星定位装臵。杜绝发生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事故。2.集中整治目标:重点强化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全面排查整治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肃校车交通违法行为。
三、主要措施和任务分工
(一)开展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 2012年8月至10月,集中力量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严格落实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完善工作和责任落实机制;深入推进校车安全工程。
“大会战”措施:
1.实施校园及周边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大会战。各部门主动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组织对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整治;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应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限期予以整改。10月1日前,完成所有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隐患的排查,并建立台帐,制定分期整治方案。
2.实施校车安全管理大会战。由后勤服务中心组织排查校车基本情况,建立台帐,实行分类管理。按照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及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2‟14号)要求,对校车开展专项清查整治,存在问题限期整治到位。
3.实施学生交通安全大宣传。各科室、部门、班级要通过班刊、校园广播、电子屏幕、板报、专栏等加强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确保学校每周有交通安全宣传专栏、专版,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召开活动周部署动员会或启动仪式,上好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十个一”工程,即举行一次“关爱生命,平安出行”的主题教育;开展一次校车及学生乘车安全检查;上好开学“交通安全第一课”;组织一次交通安全进家庭活动;发放一封《致学生和家长交通安全公开信》;制作一期“关爱生命,平安出行”专题宣传栏;悬挂一幅交通安全宣传横幅、标语;观看一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片;出一期交通安全宣传黑板报;写一篇交通安全“金点子”命题作文。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建立教育劝导学生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
(二)加强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以大力宣传《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一是强化交通安全基础教育。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列入校本课程,编印相关教材、读本,通过书本学习、课堂渗透和综合实践等方式的教育,夯实师生交通安全素质基础。二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教育。扎实开展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周活动,协同公安部门组织开展“文明交通进校园”、“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交通安全第一课”系列活动,组织交通警察进学校、上讲堂,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知识。加强对学生家长和校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其交通安全意识。三是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和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家长、校车驾驶人的安全意识与守法意识,提高校车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操作技能。结合三年综合整治行动的每个阶段工作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大张旗鼓的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摒弃交通陋习,遵守交通法规,抵制交通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校车及驾驶人源头管理
1、强化校车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去年以来省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1‟6号)、《全省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闽教安„2011‟12号)、《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及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2‟14号)一系列加强校车和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进一步排查摸清校车基本情况,健全校车安全管理、维护保养、技术档案等制度,规范安全管理台帐。强化校车日常安全监管,坚持落实校车“六定”管理模式及日常管理“三个严禁”和校车维护保养、技术档案、安全管理台账等制度,严格落实校车许可制度。建立教育劝导学生不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的安全管理制度,杜绝发生校车交通恶性事故。
2、强化校车驾驶员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文件规定,严格校车驾驶人的资格审查与聘用管理,严格校车驾驶人员准入条件。聘用校车驾驶人员时,学校应事先报告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验合格,并与所聘用的校车驾驶人员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定期对校车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他们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臵和应急救援知识。驾驶员要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校车驾驶人管理台账,每年组织他们参加防御性驾驶培训。
(四)加强校车安全整治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全省校车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闽教安„2011‟12号)、《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及学生接送车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闽教安„2012‟14号)要求,持续深入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突出源头性安全管理问题整治,强化对校车交通违法违规行为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保障广大师生交通安全。
(五)实施校车安全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程实施意见》(闽政办„2012‟14号),认真落实文件精神,给校车安装带有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功能行驶记录仪,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监控。
(六)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道路的学校警示标志、人行横道标志标线、校车停靠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隔离护栏和车辆减速设施等。主动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全面深入排查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安全隐患,对排除中发现破损、缺漏和不规范的交通设施以及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重大隐患或整改存在困难的,及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并提请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负责予以整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校长、书记郑长青同志任组长,副校长赵 健、陈秀美、校长助理马文光等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和各班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校保卫科。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检查、落实、督导、通报、考评、保障、日常信息报送以及推进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监督检查。学校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督查制度,制定整治效果检查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严格落实学校安全“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学校安全责任,认真抓好综合整治,加强指导、跟踪、督促和检查等工作。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专项督查,对督查情况及时予以通报,并报上一级“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适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组织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对工作不落实的、及时予以通报批评、约谈、追究责任。
(三)强化协调配合。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要认真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推进“三年行动”和大会战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过程管理,形成整治合力。及时向上级汇报学校整治过程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报请协调解决,有效地推进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责任追究。对三年综合整治行动和大会战工作不重视,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措施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消除而导致发生校车或师生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的主要负责人,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二〇〇二年九月十四日
第四篇:福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闽道安领导小组〔2014〕52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百日会战”工作措施的通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道安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从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2月10日开展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百日会战”。现将《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工作措施》印发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迅速组织实施。各设区市政府将“百日会战”总结于2015年2月15日前报省道安办。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
工作领导小组 2014年10月30日 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百日会战”
工作措施
为实现“三年行动”2014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一年下降5%、较大事故起数控制在32起以内的主要目标,从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春节前开展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持续开展。强化实施以下工作措施:
一、强化道安队伍建设。各级道安领导小组召开不少于1次道安成员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道安工作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级道安办集中办公人员不少于5人、县级道安办不少于3人、乡级道安办不少于2人,由各级道安办主任负责,确保在2014年10月底前办公人员在岗在位,健全工作制度,工作经费到位、履职到位。各级道安办要开展督查,通报各地情况,将下一级政府开展“百日会战”情况纳入2014年终考评内容,并每月将“百日会战”工作情况分别于2014年12月5日、2015年1月5日前报上级道安办。
二、强化重点地区督导。去年死亡人数较多且今年前三季度事故死亡人数增幅较大的漳浦、安溪、长乐、龙海、延平、云霄、秀屿、福安、芗城、城厢等10县(市、区),以及今年前三季度事故死亡人数排名前十位的晋江、南安、福清、漳浦、安溪、长乐、龙海、新罗、惠安、延平等县(市、区),要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措施,确保有效降低亡人事故。省道安成员单位、设区市政府对上述重点县(市、区),要组织工作组开展督导。对死亡人员同比上升幅度较大的重点地区,由省道安办牵头组织省道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综合督查;对事故死亡人数较多的重点地区,由所在地设区市道安办牵头组织督查组进驻开展每月不少于1次的督导,并及时将进驻督导情况报送省道安办。
三、强化重点车辆监管。各设区市春节前全面启用渣土车监管平台,完成本级全部渣土车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实施联审联批、动态监管;利用卫星定位装置抽查客货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渣土车以及校车等重点车辆,即时查纠超速、疲劳驾驶、擅自变更路线、屏蔽卫星定位信号等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敦促企业对违法驾驶人采取停岗、解聘等措施。停止审批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线路和卧铺客车,加快淘汰在用卧铺客车。年底前完成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并从明年初起,对未按要求加装紧急切断装置且无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的危险货物罐车,年审一律不予通过并注销道路运输证。
四、强化重点违法查处。每月逢五日、十日,各级政府特别是县(市、区)政府牵头公安、交通运输、农机监理、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交通执法和交通劝导行动,加强重点车辆交通违法的现场查纠,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对符合条
4周”主题宣传,全面发动各类媒体参与,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九、强化农村道安工作。各级政府落实乡镇专职交通协管员、村居交通安全员和交通安全劝导队员的经费保障,完善相应的工作绩效考评制度,确保农村交通协管员、安全员配置到位;年内实现95%以上乡镇设专职交通协管员、85%以上行政村配有交通安全员、15%以上行政村组建交通安全劝导队(站)。以县(市、区)为单位、乡镇一级政府为主体,落实摸排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重点车辆基础信息台帐;强化“五小车辆”及驾驶人管理,严格路面查处,严厉打击农村“五小车辆”各类严重违法行为;组织实施便民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快解决无牌摩托车历史遗留问题;增加农村客运力量,有效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县级政府组织保险公司、摩托车销售商、广告公司等开展“摩托车安全头盔下乡”活动,确保60%以上的摩托车骑乘人员配戴安全头盔。
十、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各地要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完善“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百日会战”期间,发生一次死亡2人(含)以上事故或新(改、扩)建同一路段未落实“三同时”制度累计死亡3人以上的,一律由各设区市政府安办牵头立案查处,实行责任倒查,对履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导致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的责任。设区市一月内发生2起或“百日会战”期间发生3起较大以上事故或一月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的,该市政府向省政府书面检讨,对市政府分管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实施约谈问责。县(市、区)发生1起较大事故或一月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的,要向市政府做出书面检讨,由所在地设区市道安办对当地政府分管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实施约谈。对2015年春节前未全面启用渣土车监管平台实施联审联批的设区市,省道安办对该设区市分管领导实施约谈;对不进入本级渣土车监管平台联审联批的部门,由各设区市政府对该部门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问责。上一级道安办抽查暗访发现下一级道安办办公人员不到位的,对该地道安领导小组分管副组长、道安办主任实施约谈。
第五篇:三年行动总结
吴忠市红寺堡区学前教育三年
行动计划工作总结
自治区教育厅:
近三年来,红寺堡区委、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整体规划,分类要求,确立了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其他部门互相配合的管理体系,学前教育的到了应有的发展。现就三年来《红寺堡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红寺堡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9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71所(含教学点10所),经教育部门审批的幼儿园15所(城区5所,乡镇1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 1所,民办幼儿园 14所,在园(学前)幼儿4125名(在园幼儿3089名,农村学前班1036名)。学前一年入园率82.6%,学前三年入园率43.2%。现有幼儿教师190人,其中专任教师 98 人,专任教师达标率为51.6%。
因各种条件的制约,红寺堡区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建区之初,只采取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的形式开展简单的学前幼儿教育,教育理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育模式基本上都是学前教育的小学化。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广大移民对教育的渴求,红寺堡区政府(原开 发区管委会)于2005年成立了学前幼儿教育领导小组,开始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为红寺堡建起了第一所民办公助幼儿园—红寺堡幼教中心,2006年办理了许可手续。“十一五”期间,红寺堡区将“科教兴区”的战略重点落在改善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上,无力在学前幼儿教育方面增加投入,致使红寺堡城区、乡镇中心至今无一所公办幼儿园。随着日趋发展的教育形势,一些商家、个人抢抓机遇,纷纷创办民办幼儿园。截止2009年,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幼儿园达23所,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仅有1所。2010年年初,红寺堡区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宁夏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宁夏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精神,科学制定《红寺堡区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经过评估认定、严格审批、联合整治、规范管理,形成了以公建民营为主体、私人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目前,有各类幼儿园19所,其中,经教育部门审批的具有办园资格的幼儿园13所(城区5所,乡镇8所),未取得办园许可证的有6所(新建4所,批复筹办的民办幼儿园2所)。在这19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 3所(在建城区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农村运营的幼儿园1所),公建民营幼儿园 8所,民办8所。
二、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幼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管理,健全体制。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把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整体规 划,分类要求,确立了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发改、民政、公安、工商、卫生、交通等部门互相配合的管理体系。教育局成立了学前教育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增强了管理力量,并将责任心强、教研能力高的小学教师充实到教研队伍中,专门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工作,构建起行政和业务两个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争取政策,提供保障。在教育等部门的积极争取下,区政府将学前幼儿教育纳入到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2010年出台了《红寺堡区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了《红寺堡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3年)》,教育局制定下发了《红寺堡区幼儿园办园标准》及评估细则。把学前教育列为“民心工程”之一,制定目标,分解量化责任,区人大、政协坚持阶段性检查,听取汇报,及时了解、督促工作开展情况。
(二)通力协作,强化管理,保证了幼儿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管理做到堵疏结合,在大规模新建、改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同时,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严格审批程序。一是依法加大对非法和不规范办园行为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取缔无证办园行为。从2010年开始,教育局联合公安、物价、建设、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不定期对幼 儿园周边环境、园舍设施、电线电路、食品卫生和接送车辆问题进行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检查,对影响幼儿安全和非法办园的行为进行了清理整顿。建立了“取消城区幼儿园接送”制度,在清理整顿“回头看”中,停运了农村4所幼儿园的校车,共取缔和撤并低、散、小幼儿园15所。并协调教育厅对符合办园条件的12所幼儿园颁发了办园许可证,保证了学前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杜绝了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结合红寺堡区财政收入少、幼儿园教师编制为“0”的实际现状,教育局创新管理模式,把利用闲置校舍改造后的幼儿园以“合同制”的方式承包给经营方,对规模达到6个班级及以上的幼儿园,配备1-2名在编(小学)幼儿专业教师担任业务园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与承办方签订《办园协议书》,明确了承办者在办学条件改善、专任教师聘用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职责,充分发挥了公建民营的办园效益。
(三)多措并举,加大投入,为学前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目前,我区呈现出以公建民营为主、民办为辅、公办刚刚起步的办园格局,针对这一特点,我们采取不同的投入形式发展各类幼儿园。一是人力投入。2005年,红寺堡幼教中心开办后,区政府即出台公助政策,将44名(现有10名被抽调到菊花台幼儿园任教)幼教专业的小学教师公派到该园任教,还通过外派、内请等形式,培养了3名业务骨干,担任业务副园长,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助,目前已成为我区规模最大、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最好的一类幼儿园。二是项目投入。2011年,借慈善项目,争 取到自治区民政厅投资的1000万元,新建了菊花台阳光家园幼儿园(村级幼儿园),是我区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公办幼儿园;2011-2012年,争取到教育厅幼儿园改造资金377万元,对红镇中心、大河四小、南川白墩、南川新源、太阳山买河等5所撤并后的闲置校舍进行了改造建设,现已全部投入使用;争取自治区幼儿园建设项目资金1624万元,新建了鲁家窑幼儿园(公建民营)、太阳山镇中心幼儿园和红寺堡区第一幼儿园,目前,鲁家窑第一幼儿园于去年9月开始招生,红寺堡区第一幼儿园、太阳山镇中心幼儿园已建成,9月份可招生开园;争取到中央以奖代补资金140万元,为小白鸽等6所幼儿园购置教玩具及进行设施的改造;争取教育厅学前一年资助金15.75万元,惠及315名家庭贫困幼儿。为进一步发展各类幼儿园,红寺堡区政府计划每年筹措5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通过考核、年鉴,按不同等次奖励各幼儿园。三是民间投入。《红寺堡区幼儿园办园标准》的制定和落实,迫使民办幼儿园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幼教中心为了通过一类幼儿园的评估验收,近两年投资120多万元购置了教玩具,改造了厨房;去年,5所公建民营幼儿园严格履行《协议》条款,加大投资力度,硬化、美化、进行厨房改造、购置玩教具累计超过260万元;为了加大对各类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区政府及教育局努力拓宽渠道,多方争取资金。去年以来,得到北方民族大学的大力援建,为菊花台幼儿园捐赠了20万元的教玩具;得到国际计划的鼎力帮助,两年来,共投资75万元,先后进行了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的改善、资助贫困幼儿和在园教师的培训。
(四)强化培训,加强指导,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保教能力
我区幼儿教师编制为“0”,仅有的44名小学编制的幼儿专业教师目前分配在幼教中心和5所公建民营幼儿园,8所公建民营幼儿园尚无一名在编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资源紧缺,加之红寺堡区至今没有一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了影响我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又一瓶颈。为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教育部门将幼儿园教师培训作为提高保教水平的主要措施,一方面,每年委派一定数量的在编教师外出培训,回来之后再对各幼儿园进行二级培训。近三年以来,参加外派培训的教师达54人次,接受二级培训的民办教师达260人次。我们以“国际计划”项目为依托,多次举办了“红寺堡区幼儿教师业务培训班”,聘请了区内知名专家对13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开展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不断提高保教能力,最大程度的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本学年之初,教育局组织人员对学前幼儿教育及发展情况做了全面调研,就提高队伍建设工作研究制定了《红寺堡区幼儿教师三年培训规划》,计划三年内投资55万元,对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五)建立机制,以评促建,不断提高办园水平一是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13年起,计划每年筹措50万元的专项经费(根据发展规模逐年递增),作为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发展学前教育。二是建立分类评定和考核奖励机制。结合年检,每年对纳入管理的各类幼儿园进行分类评估和综合考核,根据评估考核结果,分一、二、三等次进行表彰奖励,兑现“以奖代补”资金,不断激励办园者的办园积极性。
三是建立幼儿教师激励机制。为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教育局实行民办和公办幼儿教师在评优、表彰、职称评定、培训、考核、业务活动等方面与其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继续为红寺堡区的幼儿教育撑起一片蓝天。
(六)科学规划,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本着“就近入园,相对集中,公办引领,民办为主”的原则,全力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改建成公建民营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民办幼儿园。依据《红寺堡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2011至2015年红寺堡区共需建设各类幼儿园39所。其中,公办11所,公建民营12所,民办16所,建设总面积达90288平方米,计划需投入资金19327.6万元。目前尚缺幼儿园19所,建设总面积48312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0352.4万元。“十二五”末,幼儿园全部建成运营后,我区学前教育普及率将达到80%以上(高出自治区9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区的共同努力,我区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
一是建区时间短,财政收入低,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少,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低,办园水平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二是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公办幼儿园准备起步,尚无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城区公办第一幼儿园今年9月份开始招生,四个乡镇只有1所中心幼儿园,9月份招生。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引领示范性得不到全面体现;加之农村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城市居民小区无配套幼儿园,数量上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受基础设施和教师总量严重短缺的限制,农村小学还得无条件附设学前班。
三是无一名幼儿教师编制,雇佣教师资格合格率低,专业水平有待大幅度提高,加之待遇低,队伍很不稳定。
四是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保育保教质量有待提高。
四、今后打算
1.坚持走多元化办园、多渠道投资之路,夯实学前教育资源。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的方式,推进幼儿园的建设。一是加快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进度,发挥其引领作用;二是争取项目支持,在城区和4个乡镇各建2所公办幼儿园;三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体等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加快幼儿教育发展的步伐。
2.加强《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 民办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3.争取政策支持,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严格执行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政策,预留幼儿园建设用地,建好配套幼儿园,无偿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园水平。一是将民办幼儿园纳入统一管理,对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评先评优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制定相关的政策,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以吸引优秀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任教,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二是在教师队伍管理上,将幼儿园教师队伍纳入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优晋级、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鼓励在职教师学历进修,推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和整体结构的优化。三是通过内请外派、新教师岗位练兵、幼儿教师全员专业培训、园长和新任园长提高培训、青年骨干教师教科研讲座、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有效提高幼教师资队伍素质,进而提高学前幼儿保教质量。
5.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诚信办学。建立和完善有关审批和督导评估制度,通过督导评估,对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运行状况进行规范管理,促使幼儿园依法办学,规范运行,健康发展。遵循社 会与教学发展规律,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
6.多措并举,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通过督查指导、业务培训、家长教育等多种方式,彻底改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保姆式”和“小学化”现象,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吴忠市红寺堡区教育局 二O一三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