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大型综合医院如何有效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浅谈大型综合医院如何有效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最后就如何有效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平均住院日 缩短 现状 影响 因素 建议
【Abstract】The article describes a large general hospital practice in reducing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status quo, and then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nd finally on how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reasonably put forward their own proposals.【Key words】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shortened Status quo Affect Factor proposed
平均住院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一出院者平均院时间的长短,是一项较能全面反映医院工作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医院经济效益和病人切身利益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指标[1]。
一、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必要性
1、平均住院日长的危害
(1)住院难。目前,各省、市综合性大型医院住院病床紧张,在北京有些医院的个别科室,等着住院的病人已经排队排到了两年以后。住院难这一问题切切实实地摆在了大家面。病人住院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均住院日偏长。对病人来说,由于病床紧张,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延误病情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对医院来说, 由于平均住院天数延长, 导致病床更加紧张,减少了收治病人的容量,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2)秩序乱。医疗秩序紊乱主要是由于医院为了缓解住院难,尤其是为解决急诊入院难问题,过多加床而造成的。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病区走廊加了不少病床,医务人员查房,治疗巡视病人只能侧身而过。可以想象,长期加了这么多床病区人力物力及技术条件均难以承受.影响医务人员进行正常的医护工作,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病员有效的治疗和康复。
(3)看病贵。目前的看病贵主要体现在药价虚高,以及大型检查贵。看病贵固难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少数医务人员为了迎合某些公费医疗患者的要求,甚至为了追求数量和经济指标的完成,对病人实施不合理用药不必要检查和重复检查.这些必然导致无效住院日延长,使看病更贵。
2、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意义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缩短平均住院日有利于挖掘医院潜力,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有研究研究发现,1.7天的平均住院日缩短,带来了出院病人数、病床周转次数、门急诊人次等指标14%以上的提高,可见缩短平均住院日对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工作量的增加有效缓解了病人住院难等问题[2]。
(2)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平均住院日增加床位周转,薄利多销,从而使医院的事业收入增加,另外,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少低效、无效住院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消费,能有效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3)有利于促进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平均住院日是评价医院效益的综合指标,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抓手,把平均住院日标准作为考核的指标,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医务人员易理解等优点。当前,有些空床较多的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弃社会效益于不顾,出现压床现象,诱导病人过度消费,浪费了十分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缩短平均住院日能提高医院综合效益以及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等等,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3、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现状
(1)近年来我国大型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三级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均有明显降低,做得比较好的已经降至 10 天以内,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外却只有3 ~5 天。以肾脏病为例,在治疗方法、检查手段、用药等方面,我国与国外差不多,但国内医院的平均住院日是12-18天,而发达国家平均只有4~5天。这说明我们仍有很大空间来压缩平均住院日,从而提高效益。我们该如何突破平均住院日的瓶颈,进一步“瘦身”?
(2)1989年,卫生部在全国推行分级管理。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对不同等级的医院均规定了硬性的平均住院日达标的指标。标准要求三级医
[3]
院平均住院日为≤20天;二级医院≤18天一级医院为≤6天,此后该标准一直是政府卫生部门在评审医院时采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3)有些医院为了经济利益,过快加速病床的周转,出现了平均住院日“超长缩短”现象,这样一方面会造成病人治愈率降低,也可能出现病人出院后病情加重或因术后并发症而重复入院。
[4]
二、分析问题
1、大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临床因素、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
(1)临床因素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住院科别、治疗结果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经检验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有无手术、有无抢救、有无并发症的平均住院日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所以这些因素均是平均住院日的影响素。其次,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工作方式不断改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由此带来人们心里压力普遍增大及城市化和工业污染等原因致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一类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了解,近十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已经由60%提高到80%,慢性病由于病程长、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延长了平均住院日。
(2)社会因素
首先,从表2可以看出:①男性患者住院日比女性稍高;②年龄与患者住院日呈正相关;③职业不同平均住院日也存在显著差别;④付费方式均与平均住院日的长短有着明显的关联,公费医疗平均住院日23天明显高于自费医疗平均住院日15天。其次,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社会主体及外资参与医疗行为,给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公立医院在追求社会效益时也必须考虑经济效益,而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有效办法,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医院必须更加主动去缩短平均住院日。再次,就医模式也对平均住院日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平均住院日只有5.4天,在美国,患者在大医院住
[5] 3
院满7-10天后就会被转到社区医院或护理之家,这极大的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最后,技术力量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技术质量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医院通过其医疗技术水平高低,对疾病的诊疗、护理、转归等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当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平均住院日缩短3.1 天,二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管理因素
影响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一是病人入院后确诊时间过长,主要因素有重复检查、辅助科室与临床工作脱节使检查时问过长.检诊、查房制度不落实影响明确诊断,院内、外会诊不及时而影响诊治效果。二是医院医疗设备不完善和利用率不高.使检查、手术时间延长影响住院日。三是治疗、护理工作中的失误,包括术后伤口感染、褥疮和因管理不当引起的其它合并症。四是医院、科室追求床位使用率而使“无效住院日”延长。
[6]
[7]
2、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现状分析
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全国的情况是不合理的,因为他只考虑了医院等级并未考虑其他因素,如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地区间差别等等。同时,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同一所医院的各个科室未考虑科室差别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这样做,眉毛胡子一把抓,因缺乏针对性而使平均住院日控制效果不佳。另外,平均住院日是一个适度指标,并非越短越好,我们知道从疾病好转或治愈有一个过程,我们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过程当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一味求短。
四、大型综合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
通过各种方式,转换管理人员、医护人员的经济管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并不能提高医院的效益,领导重视,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提高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走内涵建院的道路,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强调的是缩短平均住院日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医院、患者、社会共赢,医院本身的根本目的是治病救人,因此缩短平均住院日必须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这样的缩短才是有意义的,切勿本末倒置。另外,有些医院纯粹把追求经济利益看成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唯一目的,这样,当医院有较多空
床时就可能失去动力,须知,医疗卫生事业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目前我国用占世界2%-3%的资源的保障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有29.6%的人应住院而未住院,因此,缩短平均住院应该优先体现的是社会效益。
2、完善平均住院日评价标准
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单病种管理,制订了单病种合理平均住院日范围,这样做的好处是针对性强、易操作、容易理解、能够进行比较等,缺点是只考虑了病种因素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病情)而且只适合常见病多发病。所以对于一些简单的、常规的疾病应加强单病种住院日控制,对于一些复杂的疾病我们应该尽量细化标准,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确定病人住院日,使之更合理。另外,各科室专业特点不同,其平均住院日标准也应存在差异,切勿搞“一刀切”和平均主义。最后,国家层面对不同级别医院制定了不同标准,在制定平均住院日评价标准时不宜用统一种标准,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地区与地区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不尽一样,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医院的不同特点科学制定合理标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控制平均住院日。
3、完善双向转诊制度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于严重及近年来慢性病患者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更能够直接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卫生技术人才服务社区,从而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另外一方面,医院应积极建议慢性病及术后恢复期患者,到二级或社区医院继续康复治疗,或国家层面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对于上一级医院诊断明确、经过治疗病情稳定转入恢复期的病人,确认适宜者,鼓励患者返回所在辖区社区卫生机构进行继续治疗和康复。
4、进一步改革公费医疗制度
目前主要是政府公务员还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亦即对公务员看病实行大包大揽。公费医疗平均住院日23天明显高于自费医疗15天,其中的道理非常浅显,应该将公费医疗与目前实施的城镇医疗保险并轨,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使得社会更加公平、稳定。
5、重视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8]
医疗质量的提高使得患者疾病有一个良好的转归,减少并发症产生,从而缩短平均住院日。应尽快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这样的标准体系既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努力方向,也是考察评价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对卫生服务质量实施有效管理。其次,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运用PDCA循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严防院内合并症的发生,认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使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治,对于危重疑难的病例要及时、严格术前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以明确诊断;医院应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同时在硬件上采用一流的设施,如手术室采用层流装置,全封闭的病房大楼采用中央空调新风机交换空气,并及时准确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改进。这些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从而缩短平均住院天数。
6、加强医院人才建设,依靠科技力量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
合理调配各科室医疗、护理、医技人员比例,科学抓好科室人才梯队建设,使各科室的人员安排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合理的人员结构能够保障医疗、护理、检验、检查的质量与效率,充分利用卫生资源,为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项工作服务。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积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他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加强重点科室建设,重视新技术应用等从而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使医院步入质量、效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7、提高医技检查高效率
医技科室调整工作流程,进一步缩短检查预约和出报告时间,延长开放检查时间,逐步实现全天候为临床服务。可由卫生部门牵头积极探索医院之间信息共享,积极建立医院与医学检验中心合作关系,在业务量超过医技部门承受能力时可由医学检验中心出具报告。另外,CT和MR检查的图像,应及时上传至服务器让临床医生能尽快在网上浏览到图像资料。最后,应视各科室具体情况规定出具报告时限。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计划财务司综合评价处.部分省级综合医院病种平均住院日和费用排序及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1992,1l(10):25~26.[2]周汉新,王新民,贺务实.缩短平均住院日对医疗质量与效益的影响[J].中国 7
医疗质量管理,2006,13(2):11~13.[3] 仲崇山.门诊病房合一 缩短住院周期,[EB/OL].
http://xh.xhby.net/mp2/html/2010-03/17/content_210152.htm,2010-3-17 [4]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医院分级管理文件汇编[s].1989:53 [5]赵倧博.慢性病发病率达80% 饮食调节早预防,[EB/OL].http://,2007-11-15 [6] 傅 卫,修典荣,陈仲强,等.腹腔镜微创手术对普外科平均住院日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院.2008(12)1O:4 [7]张璋,罗明,邓爱凤.影响平均住院日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广西医学,1999,(2l)3:594~595.[8]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
第二篇: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初探3
3.2提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和护理质量。(1)医生对病因诊断准、快,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必要保证,因此要不断提升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提高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2)优质的护理水平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提高护理水平,对缩短平均住院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3.3提高医技科室的水平和效率。医技科室应合理安排班次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地出检查报告,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4鼓励新技术的开展。临床积极引入并开展腔镜和介入手术,此项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在院时间,加快病床周转,缩短平均住院日。
3.5采用单病种临床路径的管理。实施临床路径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有效措施,临床路径的使用可以有效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使医生的诊疗更为合理,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
3.6加强门急诊的力量。医院门诊是给患者诊断疾病的最初的场所,医院需不断拓展门诊诊治功能,安排医术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坐诊,提高门诊确诊率,增强门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增加门诊治疗量,使慢性病与轻微疾病患者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占用,这样不但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
3.7加强与社区合作,建立和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患者在医院接受完关键性的治疗后,在康复期间还愿意在医院进行恢复,担心离开医院后自己出现不适能否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康复期间得不到专业性的指导,这种情况的存在大大延长了住院日,使一些急需治疗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上一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密切合作,派专家指导工作,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一些进入康复期的患者在社区医院同样享受规范的治疗,使患者毫无后顾之忧地转入下一级医院,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三甲医院资源的占用,有效地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同时提高了社区的诊治水平,使各级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结束语
医院应按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佳的平均住院日,不应一味追求最短的平均住院日而影响到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损害了患者的利益,衡量最佳平均住院日要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质量是否提高了,患者的费用是否降低了,医院整体的运营成本是否降低了。
缩短平均住院日不应追求在短期内实现,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防止医生为完成医院下达的指标片面去追求缩短平均住院日而拒收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长期以来就会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的提升。因此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使患者的利益和医院的效率达到最大化是当前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第三篇: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院各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五、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加。
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 上班、晚下班、周六、日加班等措施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MRI)、各种造影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急诊检验出具报告时间临床≤30分钟,生化、免疫≤120分钟;急诊检验出具报告时间临床≤30分钟,生化、免疫≤120分钟;常规检验结果≤24小时。
十三、临床科室应加强对住院病人,尤其是危急重症、诊断治疗效果不佳、对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医疗纠纷隐患等重点病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
十四、每周对科内现有住院病人进行清理,对于患者住院时间超长,科内要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诊治病情仍无好转时,科里应及时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复杂需全院多科会诊时,及时上报医务部,由医教部组织安排;特殊情况如本院人力物力不能解决的,及时请外院专家会诊或联系转上级医院治疗(具体按本院请会诊管理规定执行)。
十五、如该患者诊治中存在医疗纠纷隐患,科室在积极诊治同时,还应做好与患方的沟通解释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隐患的发生;若患者已经有出院指征,但由于其它原因仍执意继续留院的,科室要及时告知其目前已具备出院条件及社保的相关规定。及时向医教部及医保办公室上报相关情况并备案。
十六、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程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会系统,医生和病人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安全、快速的交流,及时进行会诊。
十七、医教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各科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及全院的平均住院日。
十八、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24小时内即可回家。“日间手术”模式的特点是“短、平、快”,病人不需要全程住院,这在日益紧张的就医环境和市场经济形势制约下,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对于手术风险较小的成熟性手术,如输尿管镜取石术、膀胱镜取石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病种均可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进行,病人早上入院即进行术前准备,下午安排病人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果恢复情况良好,第2天即可出院。该模式既减少了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又减轻了住院费用负担,还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十九、实施单病种控制流程
成立以院长与医务、护理、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单病种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单病种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医院收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和完善各种必须的诊疗项目, 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 减少无效住院日。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计算出依照此模式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单病种医疗费用限价, 做到医疗收费公开、透明。
二十、实行绩效指标考核
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室绩效指标考核。医院给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次数、治愈好转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药品比例控制等绩效考核指标, 医院各职能科室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
二
十一、改善医疗服务模式
适当延长门诊科室的服务时间,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检查科室普通常规检查取消预约,所有标本及时采集, 按承诺服务时间完成送检和接收, 便于临床医生处治。进一步充实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数量, 手术室根据手术科室的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合理错开手术时间,必要时连台手术。术后加强护理, 争取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同时, 医院致力于收治危重症及疑难病人, 而把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分流到乡镇卫生院机构;乡镇卫生院机构把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收治的病人转往住院。通过双向转诊病人, 发挥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机构各自的优势, 起到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给, 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第四篇: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第二人民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二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开展微创手术。推广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先进医疗技术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选择尽可能选用先进的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 制订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方案, 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的时间内出院;
7、有计划地安排择期手术住院日,避免周五、周末收治。
8、加强门急诊管理,提高门急诊收治科系的准确性。
9、周末、节假日安排上级医师查房,保证新入院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
10、各科室制定出院标准,当次住院的主要疾病得到控制的后续治疗在门诊进行。
11、三日手术率纳入相应的考核。
12、辅助科室检查项目全年无变化,无节假日之分。
13.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24小时内即可回家。“日间手术”模式的特点是“短、平、快”,病人不需要全程住院,这在日益紧张的就医环境和市场经济形势制约下,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小手术术前检查安排在门诊进行,病人早上入院即进行术前准备,下午安排病人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果恢复情况良好,第2天即可出院。该模式既减少了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又减轻了住院费用负担,还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14.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网络办公模式,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15.实施单病种控制流程
成立以院长与医务、护理、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单病种控制领导小组, 负责单病种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对医院收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审核, 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和完善各种必须的诊疗项目, 形成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 减少无效住院日。按照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标准, 计算出依照此模式进行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单病种医疗费用限价, 做到医疗收费公开、透明。
16.实行绩效指标考核 实行以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及效益指标、医疗安全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室绩效指标考核。医院给科室下达平均住院日及病床周转次数、治愈好转率,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药品比例控制等绩效考核指标, 医院各职能科室根据绩效考核指标定期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
17.改善医疗服务模式
适当延长门诊科室的服务时间, 检验检查科室周末全部开放,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检查科室普通常规检查取消预约,所有标本及时采集, 按承诺服务时间完成送检和接收, 便于临床医生处治。进一步充实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数量, 手术室根据手术科室的需要,实行弹性工作制, 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 合理错开手术时间,必要时连台手术。术后加强护理, 争取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同时, 医院致力于收治危重症及疑难病人, 而把病症较轻或术后康复期的病人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机构把受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收治的病人转往住院。通过双向转诊病人, 发挥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 起到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给, 达到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第五篇: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
新华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反映医院内涵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也是今年等级医院复审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诊疗行为,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诊疗模式。
2、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3、在住院诊疗过程中,实施不同阶段的病情评估制,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4、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
5、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盲目性。
6、各科室制定出院标准,当次住院的主要疾病得到控制的后续治疗在门诊或社区医院进行。对慢性病人或术后病人待情况稳定后转至卫生院或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7、有计划地安排择期手术住院日,避免周五、周末收治。
8、检验检查科室周末全部开放,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 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和手术。
9.为了进一步缩短住院床日,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所谓日间手术,是指需要实施手术的病人当日来院,经术后恢复观察,24小时内即可回家。
10.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病历,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尽量通过网络传递信息,确保临床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准确。职能、后勤管理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与网络办公模式,确保临床日常诊疗工作高效运转,出现突发事件能反应敏捷、处理到位。
医务部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