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与学前教育必要性关系论述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与学前教育必要性关系论述
摘要:学前幼儿的自理能力指的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具备的最根本的生活技能。医学家已观察到不管多大的儿童,都有一定的自理行为能力。本文对学前幼儿自理能力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学前教育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阐述了笔者关于如何在学前教育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看法和见解,为今后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自理;教育
一、学前幼儿自理能力概述
学前幼儿的自理能力指的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具备的最根本的生活技能。医学家已观察到不管多大的儿童,都有一定的自理行为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应当恰当地估计每个孩子的自理行为,然后进行积极引导、有力协助、多方启发孩子去自理,而不要包办代替。
幼儿“自理行为能力”与发育水平、家庭环境、教育方法、认识能力及孩子本身的情绪等许多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会逐渐学到一些新的技能,而原有的技能也会得到更加纯熟,相关的自理行为也在不断增进着的。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前期幼儿已经能从事很多自理活动。做父母的至少应当促使他们完成如下的自理项目:(1)早起和随前刷牙.(2)饭前、便后洗手。
(3)在放好水的盆中自己洗澡。(4)早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穿鞋、脱鞋、系鞋带。(5)教孩子交小朋友,增进社交能力。(6))引导他们做一些运动项目,如“藏猫猫”等游戏。(7)做一些智力玩具游戏,如机器人、积木、七巧板等。(8)逐渐学习写字和计算。除了上述的活动之外,还可以搞个人卫生,参加各种“小劳动”,并能不断增进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能理解一些保健防病知识,对事物的关心已经超出家庭的范围,涉及了邻居和社会。
二、学前教育中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学前教育是幼儿能力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都分,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制度的基础阶段,它具有教育性和福利性的双重性质。学前教育是幼儿能力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在于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幼儿和谐、全面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基础、做准备,注重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在于为幼儿家长解除后顾之优,有利于解放劳动力,使家长更潜心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这两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出其不可被替代性。由此,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学前教育在幼儿能力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幼儿能力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在学前教育中注重自治能力培养,有助于孩子独立自信的养成
从学前幼儿自治能力的培养要求来看,主要是包括了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等方面。但是,这些能力习得的开始,孩子们大多是不会的。甚至与在穿衣服的时候,袖子伸不进去,纽扣扣不好,这些都要有赖于父母的帮忙。但是在学前教育自治能力的培养中,会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做这些事情,让孩子们自己学着穿,学着对齐钮扣洞等等。老师则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懂得如何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从而养成独立自信的性格。3.在学前教育中注重自治能力培养,有助于增进与孩子们的感情
在各种教学的实践中,特别是在自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会设计各种比赛活动、游戏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特别是引起他们参与游戏的那种积极性,使他们喜欢和老师做游戏。在游戏中这之间既蕴含着师生关系,也暗含着平等的同伴关系。这样的关系有利于放松他们的心情,使他们能自由自在地练习各种实践活动,实现成就感的获得,同时,也增进了与孩子们的感情。
4.在学前教育中注重自治能力培养,有助于其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由此,对其自治能力的培养也多是从生活中的细节之处进行。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真正让幼儿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总之,在学前培养幼儿的自治能力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而对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 1.父母要转变理念,支持孩子去自理
据调查显示,学前期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强,但是家长却不是很理解、也不很认识孩子们的这种自理行为,会继续选择去替孩子们去做。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自理能力萎缩,依赖心理增加,乃至发展成为“小皇帝”、“小公主”。鉴于此,父母亲应尽早摆脱“自理替代者”的角色,从“替孩子做”变为“支持他做”。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持孩子自己去做的同时,要随时检查孩子所处的环境,尽可能排除潜在危险,加强保护和监督,如妥善保存有毒物品及药物、把电源插销遮盖好、热水壶放在稳妥处等等。
2.进行自理能力培养,要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的过度教育就是过于溺爱、过于关注、过于施压。现在就要改变“百般爱抚”、“视若掌上明珠”的状态。要星星不给月亮,将全部精力倾注到孩子身上,孩子成了家庭“晴雨表”,他有一点进步便欣喜若狂,有点不对劲儿就愁眉不展,这样做会使核子产生“唯我独算”的心态,他哪能大“自理”,只能发号施令。促也不要采取强硬措施,让他们学这学那,今天学外语,明天学钢琴,使他们心理紧张,压抑自理行为。
3.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避免“过度保护”
避免“过度保护”,就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引导去做,不要说“这不行”、“那
危险”,而提倡“你自己来做”,凡是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都让他们去做。讲清道理为什么要自己去做,他们不愿意做时,父母亲可以帮助他们做,必须让他们动手,而不是动口。
4.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避免“过度干预”
面对孩子的自理行为差.不要过度批评、过度惩罚、过度急躁,而应循循善诱,实行“一点一滴地干预”,今天帮助他改正“不系鞋带”,明天再帮他改变“不系衣扣”,孩子也万自尊心、进取心。“过度干预”可能会使他们认为“自己都错了,—无是处”,“过度干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我就不干”,“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缺少自理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改变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5.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要避免“过早进入成人世界”。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自理能力少,是缺乏“成人教育”的结果。让他们过成人生活,灌输成人行为,逼着说成人语言,打扮成成人模祥。这样做不但不会克服自理能力差的缺点,相反,会使他们在心理发育中出现“断层现象”,由儿童“飞跃”到成年,这会扭曲他们的心理,其至出现心理变态。
总之,自理行为和能力在于早期培养,应当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 史俊雅.试论在教育生态视野下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J].职业,2011年23期.[2] 张冯喜.浅析学前儿童自闭症患者的行为发展和矫正方法观点[J].学前教育,2011年09期.[3] 梁永林,刘劲松.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3期.[4] 李艾细.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不容忽视[J].班主任,2011年09期.[5] 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年09期.[6] 张满林.学前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2011年14期.
第二篇: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
怎样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呢?一年来,我们年段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初入幼儿园的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短易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它的规则是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物。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他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教给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洗手心手背,用力搓,把脏物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
二、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如叠手绢:我们先让幼儿认识手边有四条边。再教幼儿叠手绢的方法:把手绢平放在桌上,两手抓住其中的一条边,一条边说着:“我和对边握握手”,将手绢向对边折,幼儿也一边学着一边口里喊着,一边手里叠着手绢,兴趣浓厚。再如穿衣: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将衣服甩在身后,报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
三、通过鼓励、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我们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
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四、通过家园配合,督促幼儿完成自我服务的劳动。
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联系册、专栏、日常交流、观摩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如学期初根据对幼儿的短期观察,掌握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技能水平。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本年段幼儿本学期自理能力的课题计划,列出表格填写出具体掌握的劳动项目。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以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家园教育方法一致、目标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与保教人员交流,全面掌握幼儿劳动的情况,并以联系册、短暂的谈话,专栏介绍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提出配合的要求。学期末,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观摩幼儿自理能力发展水平掌握的情况,再填写表格。并以书面形式将幼儿的发展向家长汇报,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程度,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配合,从而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完成自理能力的要求。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我们为幼儿组织了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丰富、增长了幼儿自理能力的生活经验和简单的保护方法。实验的结果使我们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生存的可靠保障。
第三篇:关于学前教育幼儿自理能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在幼儿自理能力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理解幼儿自理能力
二.调查时间:2013年2月--2013年3月
三.调查地点: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中心幼儿园 四.调查对象:幼儿及家长 五.调查人:袁春梅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但是由于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忽视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我在2013年2月-2013年3月对韶关市仁化县红山镇中心幼儿园的幼儿及家长,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园幼儿的生活自理情况作了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从小中大学前班各抽出十五位家长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如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由父母来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还是由父母帮穿,自己洗脸还是父母帮洗,回家写作业是自己主动写还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写。二.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
孩子自理能力差,每位做家长的都深有感触,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日后成为自食其力的有用的人才。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独立性。
教师责任就是协助家长、诱导幼儿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家务劳动和自我管理,这不仅是生活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而且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幼儿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不要因此就不让幼儿动手,而要给幼儿做正确的示范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家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提供一定的劳动条件,如:让幼儿自己起床、穿衣、吃饭、整理房间等,家长不要加以干涉,要鼓励幼儿做中学,刚开始是慢一点,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利索过且过多,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建立了自己事自己做的独立性。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达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目的。
2、采用多种形式教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有专家研究:人的双手与人的大脑是神经是紧密项链的,幼儿通过亲手的操做可以锻炼脑与手的协调性,而且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针对这点,我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学习生活、劳动技能,通过讲故事,念诗歌,做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等形式教会幼儿简单的自我劳动,并要求幼儿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擦桌子、洗碗、摆碗筷等。还激发幼儿对折纸、剪纸的兴趣,要求他们回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为其代劳,反而让孩子在旁边当观众。虽然作业是做得很好,但是已违背了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作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3、家长放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学会解决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困难的能力是必须的。幼儿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导,但父母、老师不可能始终地跟随在他的周围,替他去生活,也不可指望事事处处得到长辈的保护,因此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摆脱对别人依赖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本领,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口,吃、穿、玩、用一切具备,孩子失去了解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求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要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是没有危险的多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教给幼儿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幼儿迁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到较明显。让幼儿从小掌握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对提高幼儿自理能力,使独生子女从“小皇帝”中解脱出来。
:
第四篇:学前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
学前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
幼儿升入大班后,我们将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孩子进入小学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孩子一生之中的一个转折,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小幼衔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幼教老师应该初步初步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使用的学具及基本的常规,有期待入小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习惯。
1、在幼儿园里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帕上。从小幼衔接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进入小学,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要自己用伞和收伞、自己削铅笔、自己收拾书包、天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等。由此可见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孩子上小学后,对于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会合理的安排,这样我们首先逐步让孩子了解“十分钟有多长”的时间概念,组织《十分钟我能做什么》活动,要求他们在十分钟内完成一到两项任务。有意识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同时也让孩子明白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并会合理利用这段时间。接着我们教会孩子使用这十分钟时间,比如上厕所、喝水、到操场活动一会儿。为他们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要结识许多新的伙伴,如何主动交往。我们要教会孩子一些方法。如: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与别的伙伴分享等;我给你留下电话 我们来交换等。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第五篇: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众所周知小班孩子是幼儿园中自理能力最差的,也是最难培养的,自己今年是担任小班的班主任,关于这个自理能力我也做过一番研究,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批评。
那么小班孩子的生活自理究竟包括那些方面?哪些技能是他们应该基本掌握的?哪些技能他们可以去尝试?
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幼儿的动作和知识发展是通过活动而习得的。为了让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我们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幼儿乐于学习。
如小班幼儿盥洗的主要内容是洗手,我们的要求是:按顺序正确洗手,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并且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步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习惯。在组织孩子盥洗时,我们发现孩子不易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因而洗不干净,还容易打湿袖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边念儿歌边洗手。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兴致勃勃地反复练习,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卷起衣袖淋湿手,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心手心冲冲水,手背手背冲冲水,洗完小手甩三下,一、二、三,搭间房子往回走。”通过一个阶段的培养,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洗手了。
进餐也是小班孩子能否适应集体生活的一大难关。我们对小班幼儿进餐的要求是:学会使用小勺,能独立进餐;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基本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成人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如幼儿自己扣上扣子,但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肯定幼儿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小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定期的评比,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我们在班上创设了“能干的一双手”专栏,根据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每项内容用一具体图画表示。如:取放点心杯用一个杯子图表示,并逐条向幼儿讲述要求。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红五角星,谁得到的红五角星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幼儿的上进心较强,有表扬的评比,他们都会更努力去做。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还不够,需要家园一致,一方面能使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对孩子来说,学到一个新的本领会无比高兴和自信。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和晚餐、早餐等都需要家长在家庭中加以督促。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地介绍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尽量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园宣传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由于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