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黄亚妹
关键词:实践研究 生活自理 小班 幼儿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小班幼儿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其身体动作和手眼的协调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自理愿望,但是父母长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能够及早的让他们自立,要想自立必须自理”。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的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小班幼儿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其身体动作和手眼的协调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自理愿望,但是父母长辈却往往忽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解放孩子的手脚,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直是我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现状:
(一)家庭背景
独生子女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园独生子女家庭占总数的96%,而家长对他们普遍存在过分关心,保护,照顾的现象,这样必然会造成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理能力。
(2)父母本身文化素质较高,但缺乏带孩子的经验
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觉得孩子做事慢。有的家长是因为爱子之心,不愿意让孩子流受累。还有的也孩子还小的等原因,这样,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孩子生活能力得不到培养,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3)老人腻爱孩子,包办代替太多
有的老人还阻止子女管教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殊不知在无形之中,他们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权利。
(二)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小肌肉活动能力较弱,不够准确,灵活和协调,影响幼儿的动手操作,他们也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自我照料能力较差。
(三)教育任务
《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优胜劣汰”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生存的基础,首先应该从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而幼儿期正是动作发展的良好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二:研究对象、时间及方法
(1)研究对象:吉得堡幼儿园小(2)班25名幼儿(2)研究时间: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利用家访、家长座谈会等机会,向本班幼儿家长了解孩子的生活自理情况,如是否自己吃饭、大小便、穿脱简单的衣物、整理玩具、放碗筷等;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培养的方法和想法、要求等。
2、观察法:观察幼儿的用餐、如厕、穿脱衣服鞋子等状况,并作好记录和分析。
3、行动研究法:在调查、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计划,并积极实施,不断改进措施,实现预期目标。三:研究过程
(一)观察、调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的现状
在实习的阶段我根据计划对全班孩子进行有重点的观察记录,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力方面的信息,并进行归纳,从而发现有6个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强,能独立地进餐、大小便,会穿不系鞋带的鞋,但更多的孩子,吃饭大人喂、大小便帮,玩具大人整理的,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的自理情况要比家里稍微好些,小便时还能自己把裤子拉下来;愿意尝试穿脱自己简单的衣服和鞋子。尽管饭菜撒得到处都是,尽管鞋子会左右颠倒、衣服裤子前后不分,这些都说明孩子是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的。但更多的孩子是不愿自己动手的。
(二)为孩子提供主动的实践机会
(1)创设环境法:为幼儿提供连高的条件机会,防止过失行为。比如:小班孩子穿,脱衣服速度比较慢,以前的老师总是不断的催促或者亲自上阵。现在来看,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穿衣服的速度,我觉得遏止有发展幼儿懂得动手能力,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味的催促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和代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锻炼的机会,以促进其动手能力的发展,如:丰富娃娃家的游戏材料,提供各式各样的衣服,在自然情境中让
孩子不断联系,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将生活经验的学习穿插在游戏之中,增设了“生活能力培养区”,如娃娃家游戏时,让孩子帮娃娃穿衣服,扣扣子,整理衣服,在区域活动中,让小朋友用勺子装豆子喂娃娃等,同时开展“做做玩玩”的游戏,让幼儿在做中动手,在玩中练习,促进手指的灵动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了,问题自然会解决。
(2)挖掘内在潜能,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幼儿是学习的主题,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幼儿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应提供支持和帮助。其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都会注意到,孩子在成长中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错,其教师的批评教育蛮重要的,但关键是注意自身的教育策略。因此,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应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儿的潜能,发挥孩子的主体性,鼓励幼儿探索,发现以便获得主动发展。如:
1、我们采用了感官法,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老师为孩子提供多种途径,给予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体验,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如:将生活技能(穿衣穿袜子)编成“生活活动模仿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帮助幼儿掌握(如:幼儿穿衣服时,引导说,大洞洞小洞洞。大头套大洞洞,小手套小洞洞”。小朋友学习折衣服时,我利用儿歌“左手抱右手,弯腰点点头”。),有些孩子爱吃肉不吃蔬菜时,我们向孩子讲解蔬菜对人体的好处,请幼儿饭后留下自己的口水,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幼儿意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坚持每天刷牙。
2、检查法;幼儿是班级小主人,有权利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可以设立小班长,值日生等,请他们负责检查小朋友的情况,发现不认真的幼儿,应履行自己的责任,及时提醒,教师还可以故意请犯错的孩子担任管理员,使他们的管理中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研究和制定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行动方案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配合,教师,家长达成共识,应同步措施,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更好的巩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的态度很重要。
中国的父母太追求完美,看不了孩子犯错误,受不了孩子自理的结果。其实,对一个三四岁甚至两三岁的孩子来讲,做和没做要比做得好还是坏更重要。美国的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着比中国孩子大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因为他们的父母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放手让他们自己做。所以,我首先通过家长会将孩子自理能力的现状讲给家长听,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技能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家长支持我们这样的教育。其次通过家长会给家长分析这群孩子自理能力弱的原因(大人认为孩子年龄小、大人的包办、大人认为孩子做不好),其实三岁的孩子是有独立做事的愿望的,只不过是由于大人的原因把孩
子本来应有的独立性扼杀了。再次,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如:孩子进入小班后要学习自己穿脱衣裤,学会洗手、洗脸、刷牙。会独立进餐,不用大人喂。能独立整理玩具、图书,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劳动等等。接着,让班里两个能干宝宝的家长在家长会上现身说法,讲讲自己平时在家是如何培养的?最后,老师教给家长一些办法、技能。如:儿歌,歌曲,竞赛、游戏。只有家里的老人、大人教育一致了,家庭、幼儿园教育一致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争取保育员的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保育员是孩子们的生活老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领导考虑到带小班比较辛苦,特给我们分配了一个手脚比较勤快的保育员。勤快的保育员,只要孩子们在自理方面一遇到困难,她就会像妈妈一样帮助孩子完成。如:孩子不会穿鞋,她就主动帮孩子穿好;孩子不会自己解小便,她会主动把尿„„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与生活老师一起交流,让她理解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老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负担,而是孩子独立性,生存能力的培养。通过商量,我们最终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即当孩子自理方面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我们的任务首先是分析困难的难易程度然后作出或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做,或教他们如何做,或遵循循序渐进地放手让他们做。千万不因为引导了孩子还不会做或做得不好,或因为节约时间而包办帮他们完成。
(四)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和巩固生活自理的技能
(1)采用表扬激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尝试做事的动力。其实,要想激发孩子的做事热情也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您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时常给孩子以鼓励。当他自己做事的时候,就表扬他;当他要您替他做事的时候,您不要批评他,而是用优点去包围他,“上次你自己做事的时候,真是棒极了!”
(2)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诱人。虽说孩子的家庭条件好了,平时在家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吃的东西不稀奇,但吃的东西一旦到了集体当中,哪怕是一粒小小的糖都会成为孩子们争抢的宝贝。当孩子学会了或能主动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小事后适当地给予一些奖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四:研究结果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结果
通过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虽然才短短的两个月,可幼儿的自理能力,调动作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明显的高。幼儿自信心明显增加,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幼儿翌日生活常规有序进行,特别是午睡环节有了较强的独立性。
(二)提升了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
通过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和研究,家长对此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家长也认识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它对幼儿一生有特殊的意义。逐步改变了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还自觉支持幼儿园培养工作,主动配合知道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教育真正辐射到家庭。
五、反思
对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独立性、自信心的培养。在所有的这些策略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有一次,区域活动结束了,满地、满桌的玩具等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拾。可是,收玩具的孩子却寥寥无几,有的孩子不仅不收玩具,反而趁乱和同伴吵闹,教室里只有老师和鸣鸣一起忙碌的整理着。我对鸣鸣的行为进行了表扬。鸣鸣真能干,玩完了玩具还会整理,老师喜欢他,玩具宝宝更喜欢他。有的孩子听到了我对鸣鸣的表扬,也来整理玩具了。但当老师说要给收玩具的孩子奖巧克力时,班中所有的孩子都涌上收了。奖到了巧克力个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边吃着巧克力边搀搀的对我说:“老师,下次我们再把玩具宝宝送回家你再奖给我们,好吗”?有了物质奖励,孩子们在以后的整理玩具中都表现得特别积极。看来,适当的物质奖励是相当吸引这些小班孩子的。此外,孩子的成长是反复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刚开始时,量不宜过多,要求不能过高过严,要循序渐进,在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更要持之以恒。
我深知,自己在研究方面还刚刚起步,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如科研方法的适宜性,资料收集的全面性,表述的正确性、提炼的高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提高。参考文献:
[1]丁梅青、邓志伟等。《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二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 要】现在大部分幼儿因为环境的关系,对家人产生了很大的依赖,致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甚至对幼儿园的生活无法适应。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形成,对幼儿自信心、责任感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园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幼儿在这里缺乏极为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自己不会洗手、穿衣、吃饭,更不愿意独自午睡,有的也许连大小便都不会向老师表述,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问题,让幼儿们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是两老二青一小模式,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关注中心,父母和家人对孩子过于溺爱,致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退化。
1.欢快游戏,指导幼儿生活技能融合
有些幼儿专家认为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为幼儿以后的人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经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对自己将来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有好处,还令幼儿更具自信心和责任感去处理事情。小孩子的双手是十分灵巧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勇敢的迈出自主生存的第一步。
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形象,也很具体,他们对那些描述具体事务和生活现象的语言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幼儿对劳动技能的愿望和兴趣积极地调动起来。比如老师可以编一些儿歌,将简单的生活技能穿插在儿歌中,儿歌的形态较为简短押韵,便于幼儿记忆,像《穿衣歌》、《叠衣歌》等。除了简单的儿歌之外,还可以将生活技能以拟人化的语言向幼儿提出,例如:如果提醒孩子们洗手之前要将袖子挽起,我们可以这样讲:“爬山、爬山、爬大山,娃娃爬到山顶上,袖子不能滚下来。”教育幼儿洗手时,我们特意为他们编了顺口溜,以便于幼儿更快、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方法。
众所周知,小孩子的天性十分顽皮,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生活技能。像我们经常带领小朋友玩的一个游戏叫做“给小动物喂食”,幼儿们自己给小动物喂食,目的是让幼儿学会使用勺子;还有“芭比时装秀”,让孩子们给芭比娃娃穿衣服、换衣服的过程中,学会扣扣子、穿衣服的方法;有一个叫“给宝宝找朋友”的小游戏,主要的目的是帮幼儿们区分鞋子的左右;我们还设计了许多亲子游戏,像“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在游戏中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们在和父母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而言之,这些小游戏不仅增加了幼儿们的生活体验,还提高了幼儿们自己动手的自理能力。
2.创造条件,进行幼儿生活技能练习
小班幼儿的情感十分脆弱,对事情充满畏惧感,他们的年纪太小,做事情的能力也就差了很多,如果他们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报以鼓励的态度,激励他们的独立意识。如果幼儿自己主动扣扣子,即便扣子的位置错位了。我们要先对幼儿的独立意识给予肯定,并且对其进行表扬,接下来才是对扣子位置进行纠正,这样会令幼儿的自信心增加,也拥有了良好的自理情绪。当然,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理能力掌握情况定期进行项目评比,将穿衣、穿鞋袜、洗手、吃点心、搬椅子等小事,用图形画出来,做到这些事情的幼儿会在相应图片的地方得到一朵小红花,谁的小红花数量多,说明谁是自理小达人。通过激励评比的方式,刺激幼儿努力地学习生活技能。
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帮大人做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让幼儿帮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任务,为孩子们提供一项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帮老师分发餐具,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给小花小树浇水,帮老师整理玩具模型等等,这些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非常之大,每次幼儿都会争先恐后的帮忙做事。还有就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自己的物品自己摆放整理、喝牛奶时自己插吸管、吃饭时自己动手等等,这些环节都会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才会提高,所以老师要更需在生活中抓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机会。例如:进入校园、吃饭、上厕所、午睡等环节,这些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理的事情有很多,幼儿园因此也成为培训幼儿自理能力的最佳场所。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锻炼,并且不断地巩固练习。老师要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加以指导,什么事都要做到有前有后,对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进行检查督促并将好的习惯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一种自觉地自理行为。
3.家园合作,优化幼儿生活技能培养
幼儿园要和家庭达成一致的教育共识,家园要做到及时沟通幼儿的生活信息,互相交流看法和经验,从而制定正确的教育策略,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长应当注意的事项以及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当的条件,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可以自理的事情。另外,家长要对一些亲子活动的意义十分明确,在家一面对幼儿进行督导,一面也要教导幼儿一些生活技巧。家长千万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权利,还要为孩子积极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许多幼儿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仅是幼儿在园内得到了锻炼,还因为在家中得到了家长的教育和指导,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工作才会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些事不能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幼儿年纪小,就不敢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家长和老师要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放手去做,鼓励孩子们坚定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相信他们的能力。由此可见,这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吕宗银.家园合力共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教育实践与研究[J].2015(22)
第三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摘要:生活自理,简单地来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对幼儿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幼儿,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迁就惯了,导致他们的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重要,于是我们班把这项能力的培养列入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小班 生活自理 能力
小班的幼儿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扩大了,环境变了,新奇的玩具多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有想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愿望。但是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等,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困惑。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运用一些大肌肉的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有些基本动作也发展得比较灵活,而且他们也有了较强烈的自主、独立愿望,但是他们的父母们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以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同班教师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没有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不会洗脸,就不可能把脸洗干净;即便是幼儿有了自理的意识,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盥洗时,我们常常发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不仅小手洗不干净,还常常把袖子弄湿。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本班教师将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几个步骤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示贴在盥洗室墙上,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他们,每次洗手,我们几位教师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化的情景中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不但能正确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还很干净袖子也弄不湿了。
2.进餐活动也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严重挑食、撒饭粒、桌面不干净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社科活动“认识碗、勺”,通过教师的讲解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了“吃得真干净”“小米粒别生气”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幼儿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要保持桌面的干净,不撒米粒、不剩饭,我们还常常利用餐前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小白菜”“红萝卜”“绿鹦哥”等等,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还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儿的食欲。同时我们还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巩固幼儿园培养的进餐习惯。
3.午睡起床穿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难的事情。由于幼儿多,教师没法一个一个给帮着穿,所以秩序混乱,经常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按时进行。为了能让幼儿安静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进行下一项活动,我们就创设了游戏情景并编了儿歌。如儿歌“穿衣服”,通过“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儿念着儿歌高高兴兴地学穿衣服,那个认真劲儿让教师看着都高兴。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创造条件,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灵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几位教师想办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如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各种豆豆和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们放置了一些娃娃,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练习。我们还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幼儿认识鞋子的正反,练习穿鞋、穿衣服,我班经常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我班大部分幼儿已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加以督促。为此我班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意义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不仅明确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技巧教给了幼儿。许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时间里提升很快。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觉得幼儿小就不忍心让他们自己做。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家长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我们班的几位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深深地认识到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一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林敏.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趣味游戏[J].婚育与健康,2010.(12).(责编 田彩霞)
第四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周卫红
前言
从2006年9月始,在我园感恩活动市级课题立项的大环境下,本班设立了子课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旨在突破幼儿园原有的教师预设为主的理念和行为,突破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活动模式。强调师、幼共同生成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立足于幼儿能力、兴趣、经验等开展多方面综合的主题活动,并着重在对幼儿进行语言领域方面的培养、训练。
课题研究已历经一年,本班教师已渐渐地进入研究的态势,在研究过程中承载了课题先进成员的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智慧和创新的教育策略,注重过程研究、制度落实、学习研讨和资料积累工作。
一、研究背景
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是当前“独生子女”家庭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如:长辈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大小便解出的衣服,孩子们心安理得、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里面就有“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名句,是对知恩图报这种美德的最好阐释,作为美德古人深知感恩,而如今这批新世代儿童身上却悄然流失呢?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纲要》一再的强调“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强调“健康”第一。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3岁左右的幼儿随着心理、生理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跃跃欲试,有着强烈的自己动手的欲望和一定的操作能力,他们渴望参与成人的各种劳动。在幼儿的“二课改”中我们将“学会做人”提到了一个新的要求,把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教师也更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将“学会做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新教材“学习”、“生活”、“游戏”、“运动”中,都贯穿了“学做人”的要求。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
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情景操作练习,同时在取得家长重视、配合的基础上,以家园互动的形式,同步探索培养、提高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使新课程的贯彻实施落到实处。
二、理性思考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三、研究意义
1、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密切关注教育对象,真正做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形成现代教育思想。
2、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教导、重复劳动、低效劳动的局面,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追求幼儿教育的价值功能,实现幼儿的主体语言发展价值。
3、本课题以研究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切入口,做到尊重儿童,激活学习语言的潜能,以培养主动、活泼、和谐发展的健康儿童为目标,倡导主体语言教育理念,关爱幼儿,让幼儿充分享受童年的欢乐、学习语言的快乐,提升幼儿生命的质量,促进幼儿语言基本素质的形成,这将为幼儿的后继学习语言,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子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下,本班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围绕课题进行生活自理方面的研究,在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动态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幼儿主动学习模式,有利于我园的教育改革,以此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学会生活自理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
四、概念鉴定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五、理论依据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岁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六、研究的内容
(一)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古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以及“孟母三迁”、“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和传说,都说明了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和必要。有这么两位母亲都很疼爱孩子,可两人观点不同,做法有别,其结果也就各异。面对孩子自己动手叠的并不整齐的被子,甲母亲气冲冲地冲孩子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躲开!让我重新给你叠。”这个孩子由这之后再不愿尝试着自己做事情了。乙母亲却欣喜地赞赏孩子:“哟!今天你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个孩子受到鼓励,不仅把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久而久之,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可见,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对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在学习初我们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家长对幼儿不同的教育抚养态度即放手教孩子,有时教孩子,时间紧包办,孩子小代替四个层次进行了解。此外,我们还重点选择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技能三大类十二个项目,并根据幼儿完成情况,即会做、基本会、基本不会、不会四个层次进行调查。
(二)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
1、对正面、诱导的方法,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谈话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中班了”、“我学会了新本领”、“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再如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诗歌、看图讲述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通过课堂集中教育活动,教幼儿辨认衣服的种类,如:夹克服、牛仔服、衬衫、长裤等四季服装。进一步知道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2、用生动、形象的形式,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自理
A:游戏。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表演和角色游戏:“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再比如竞赛游戏:此类游戏主要是通过竞赛活动来巩固生活技能,培养自立和竞赛精神。有穿衣比赛,穿鞋、叠被铺床、用筷等等。
B:儿歌。幼儿通过简短通俗的儿歌形式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提高幼儿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育啊!比如“塞裤子”:哥哥、哥哥请你管好小妹妹,姐姐、姐姐请你管好小妹妹,大家一起帮助就OK。再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C: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也不能怪孩子们,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就会生蛔虫”的体验,当然也无法引起重视。当洗手的时候孩子们打湿手随便搓两下就敷衍了事,或者是边洗手边嬉戏玩耍。考虑到幼儿好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从幼儿中选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小红花或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五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湿手——接洗手液——搓出泡沫——冲洗干净——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
3、深化、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排泄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要求幼儿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要求幼儿能自觉正确洗手,饭后要求幼儿正确漱口的习惯。
(2)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系鞋带的方法;投放各种豆豆,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投放娃娃,练习扣纽扣……
4、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
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
幼儿园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在家长栏中不断地宣传知识,对一些家长错误的观念进行个别访问,运用理论和案例进行探讨。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七、研究方法
调查法: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家长的教育抚养态度以及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水平。
观察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及时改进,调整教育手段和方式。
八、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步骤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时间:2006/9——2006/10
任务:
第一阶段:设计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第一: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搜集资料。
第二:调查、分析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础。
第三:进行研究课题的方案设计,制定研究目标。
4:确定研究人员,学习生成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掌握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活动的一些原则。
(二)实施阶段:
时间:2006/10——2007/6
任务:
1、根据课题目标及实施方案,开展系列活动。
2、定期研究课题工作,不断完善课题计划。
3、收集小班阶段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并进行选择和提炼。
4、落实研究方案,并个案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总结阶段:
时间:2007/6——2007/8
任务:
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资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周卫红
成员:叶青
九、研究措施
达到教育目标,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很少去想孩子们对活动的体验,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希望接受什么。今天,在提倡以儿童为主体的新时代,作为教师,我们究竟对儿童的内心需要、兴趣、思想了解了多少呢?谁才是活动的真正主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又一次认真学习了《教育纲要》指导用书,在研读新课程,领会二期课改理念精神后,投入到教学实践。
这一学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与班中的孩子们一起开展了一系列感恩系列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主题活动,有老师建构的、有师生共同探索生成的、有幼儿自主生成的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我渐渐了解到:教师必须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必须把教学建立在观察和倾听孩子的基础上,使活动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把孩子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
(一)、分析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
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可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的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作为父母,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老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家长过度爱护,习惯亲历亲为。
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孩子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孩子缺乏方法,难以掌握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许多家长不是教会孩子自理方法和技能,而是包办、代替孩子做,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树大自然直。”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应给予孩子“高水平”的生活待遇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从而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要知道,给孩子一定的动手技能、方法,并不是意味着让他受苦。缺乏方法、技能不但导致孩子不会自理,也丢失了孩子对自理能力的兴趣。
3、缺少巩固练习,失去基本能力。
孩子刚学会自理时兴致很高,我们常常会在家听到他们这样的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宝宝还小,不会做,大了再做。”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自己穿衣服,不但浪费时间结果衣服穿反,还要重穿,耽误早餐与上班的时间;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不但手、脸没洗干净,反而弄湿衣服,还不如自己帮助来的快而干净;让孩子自己吃饭更不用说,一餐饭没吃完,桌上地上都是,还不如自己喂来得快而便捷;……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麻烦。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理。现在孩子还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明确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
作为人类特点之一手的动作发展,在幼儿心理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于幼儿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有很大关系。生活自理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小班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小班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学会自理,有效促进大脑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充满竞争、机遇和挑战,孩子们需要依靠自身的本领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创造未来的生活。有位日本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其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促进孩子全部智能的提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意义深远。
2、尽快学会自理,更快适应集体生活。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也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社会责任感。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而进入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扣洞对不齐,硬着头皮自己学,一、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让他们试着自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十、研究成效
在一年的探索和研究中,我班努力实践,将感恩课题下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落实于教育行为,将感恩活动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有机地结合,探索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1、巧用拟人、游戏的方法,引起孩子自理的欲望
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幼儿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例如:洗手前挽袖子,我们会这样说:爬,爬大山,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们编成了顺口溜:拧开水管,淋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出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三下,摘下毛巾擦干手。小班幼儿经常有穿倒鞋的现象,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来检查时是这样做的:顺着裤缝往下摸,摸到鞋钎穿对了,摸不到快脱下,换换家,再穿上。
2、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孩子说来,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
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药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饮料瓶制成的瓶娃娃和豆种、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吃饭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在一面墙上布置了一些五颜六色的花,花心用纽扣代替,在材料袋里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花瓣,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扣扣、解解、玩玩。又如,我们用彩色鲜艳的穿线板,让幼儿进行穿洞的练习,充分让幼儿尝试练习各种技能。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
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
3、运用正面、诱导的方法,增强幼儿自理的意识。
根据小班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会叠衣服了”“我学会了新本领”、“妈妈的小帮手”、“父母生日会……”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其中教案:《父母生日会》在中国学前教育网主办的首届“爱儿杯”原创作品大赛中获得最富创造性教案二等奖。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再如: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4、运用简短、易懂的儿歌,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
3岁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
刚开始穿脱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确实难度太大。如果平铺直述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运用了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
5、培养、教育贵在坚持,重在鼓励
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我们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平时对孩子应耐心细致,还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孩子特别好模仿,有时你在擦桌子时,孩子会有兴趣地尝试一下,这时,你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再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弄湿衣裤,把桌子的脏东西抹到地下弄脏地面等,这时,我们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促进自身的几个转变:
1、从重静态知识到重动态活动;
2、从重接受知识到重建构知识;
3、从重视知识技能到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4、从教师的管理者、指令者、组织者成为儿童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5、从说教模仿训练到自主探索发现;
6、从重视教法到关注学法;
7、从分科教学到活动整合;
8、从课堂环境到回归生活;
9、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
10、从“以本为本”到“以人为本”。
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地进步,使我们感到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也坚定了我们走“感恩”之路的决心,在下一阶段,我们还将深入开展,探索感恩生成活动在各领域渗透,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各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充分认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养成在孩子一生发展中的作用,明确目标,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一致,坚持一贯,同时要为孩子提供独立的生活用品、玩具、图书等,让孩子学习使用,创设一个适宜幼儿习惯养成的物质环境,同时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家长要不包办、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出版社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9
4、虞永平.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2
6、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上海新华书店出版1948年
7、[美]詹姆斯《自己的事自己来》中国家庭教育网摘
8、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第五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并且有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自信心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很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曾听说某一大学生在大学因为不能自理,而让妈妈陪读的生活悲剧,值得我们深思。儿童心理学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成功。对小班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生活一大转折。本来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生活,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大人哄着,现在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穿脱衣服、午睡是小班孩子入园首先要碰到的难题。
二、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事,“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也屡屡皆事。很多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认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啦,不用刻意去培养,不必急于让他们动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自己洗,我自己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习惯为孩子做事,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接受大人们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就不愿意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大人会帮着干;要喝水了,大人会端水来:要起床了,大人会给衣服穿„„。常言道:“三岁之愧,百岁之才”,这说明3岁左右的儿童身心两个方面是都在进一步地成熟与充实,此时不但是培养有个性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
小班孩子年龄小,肌肉发展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米饭,家长嫌脏,吃好了还要搞卫生,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而且干净: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被穿反了,还要重穿„„。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和顾虑。
在幼儿园中也存在着老师的包办,一些要求提出来而无法长期坚持落实下去的现象。比如往往有些孩子因吃饭玩而影响下面的活动时,我们就会赶快将孩子的饭喂掉。又比如看到孩子们小便后因衣服穿得过多而艰难地拉裤子时,我们心里往往有很多的不忍而去帮孩子将裤子穿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依赖老师们的帮忙了。
三、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依据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标准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手段和工作。
第一、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生活生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教师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餐前协助老师一起分盘子,分勺子,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孩子们都会非常感兴趣。在每日的吃饭活动前告诉幼儿今日午餐吃什么、这些饭菜有什么营养?小朋友吃饭要怎样做?这样一来,幼儿在吃饭时就比较专心,挑食、偏食现象比较少,时间长了,自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我们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地幼儿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在每日生活中都能很好的锻炼每一名幼儿。
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一定要确保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用表扬的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动力。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它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培养活动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关的歌曲、故事、游戏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方面意识的熏陶,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经常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 “我是姐姐来喂饭”,“我帮姐姐穿新衣”,“送玩具回家”,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的自理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自己。
3岁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很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刚学穿脱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确实难度太大。如果平铺直叙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可以运用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服》;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脱衣服》;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边做,逐步学会穿脱衣服。洗手前挽袖子;爬,爬大山,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小班幼儿经常有穿倒鞋的现象,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来检查时可以这样做;顺着两边裤缝往下摸,能摸到鞋釬,就穿对了,摸不到,就要把鞋子都脱下来,两只鞋子换换家,再穿上。充分的让孩子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作。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是不够的,需要家园一致。家长是架起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小班,当他们第一次离开家,进入集体生活时,家长和幼儿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我们做好家园沟通工作。为此,我们开通了“宝宝直通车”就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能力、行为表现等与家长定期、经常地进行沟通,使家长能感受体会孩子在自理过程中的进步,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能在家园一致的环境中养成,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反馈,更好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也可以张贴一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论知识或实践资料的推荐或是家长和老师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的经验,供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相互学习。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QQ群“生活自理能力”话题的争鸣,通过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探讨交流,在家长中发起“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中的无奈和好的建议的对话,从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小班幼儿学做事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家庭,家长总是有许多顾虑和担心,而导致不放心。我们就利用开学时的家长会,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以及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和方法。也可以利用演示法,向家长演示一些生活技能,使家长在教孩子时与幼儿园采用一样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掌握。
在幼儿入、离园时,老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老师也可以询问一些孩子在家的情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家长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四、小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
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时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虽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铺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