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汇总解读篇】

时间:2019-05-15 00:4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汇总解读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汇总解读篇】》。

第一篇: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汇总解读篇】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汇总解读篇】

精神要点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从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表明,全面从严治党要加强制度治党,从制度上严起来,在治本上下功夫。依靠制度保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途径。

1.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治标很必要,解决问题、扭转倾向、急症先治。同时要看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治病要除根、建楼先立基,依靠制度治党是根本。只治标、不治本,就会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以其他形式冒出来。从严既要从思想建党上严,又要从制度治党上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是保持全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途径。同时要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使思想引领力与制度约束力相辅相成,用制度的硬约束来强化思想的软约束。实践表明,制度是最后的防线,思想防线被突破,制度防线还能堵住溃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治党,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特别是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首先,依法依规治党。

依法治党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规治党就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党内法规,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做到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党中央首先制定了八项规定,随后陆续出台一系列制度,抓紧完善反腐倡廉的基本法规制度,修订廉政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行政监督法,等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审议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修订稿,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

其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权力清单、实行权责对应,有权就有责,失职要问责。

再次,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

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2.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落实和执行制度,不能让它们形同虚设,让人感觉到好像只是口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手册上印印,只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有些制度规定是约束性的,是刚性要求,但有时却成了“稻草人”“纸老虎”,成了摆设。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打碎一块玻璃没人管,最后所有玻璃都会被打碎。这样不仅不能产生制度的应有作用,反而会损害法规制度的公信力。在一些党员干部那里,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潜规则盛行、明规则不灵。还有的党员干部,对于党的制度和纪律,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制度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危害极大。如果认为从生活规定到政治纪律,都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不执行,那就没有纪律可言了。规定被逐步突破,那最后公权私用就不知道会泛滥到何等程度。

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是做合格党员、干部的基本条件。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执行党的制度和纪律是无条件的,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十分明确地强调、十分坚定地执行,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要语焉不详、闪烁其词。要在全党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坚决纠正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等现象。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凡是违反党章和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的行为,都不能放过,更不能放纵。对违反制度规定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零容忍,发现一起就坚决查处一起。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

3.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制度治党,关键是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执行制度,不搞特殊。从查处的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可以看出,都是由于目无党纪国法、不受制度约束导致的。一些人自恃位高权重,可以为所欲为,不受党纪国法制约。特别是有的一把手权力失控,践踏民主集中制,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对制度治党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在制度治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首先是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破除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不去行使依法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深、贡献多大,都要严格按法规制度办事,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越是主要领导干部,越是要自觉增强法规制度意识,以身作则,自觉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特别是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引导,让他们从进入干部队伍起就知道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白在党内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总有一天是会毁了自己的。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作出示范。

4.围绕“四个着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2016年9月27,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为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提供正确指导。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保证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完成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综合分析,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一是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二是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三是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四是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新形势下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作出示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要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5.按照“三个保证”要求加强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稿也将提请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这将为加强党内监督提供正确指导。

加强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自2003年颁布施行以来,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条例》与新实践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显现出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强化党内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提供了重要遵循。这几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修订工作时机成熟、条件具备。

加强党内监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具有重大意义。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人们为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痛心不已。痛就痛在如果权力监督机制更为完善、有力、高效,如果他们能够自觉接受来自多方面的监督,而不是躲避、抵制、破坏这些监督机制,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就不会一步步沦落到这般地步的。曾有贪官在临刑前对因监督不力而走向深渊无比悔恨,但悔之晚矣。痛定思痛,监督对每个干部来说,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既是铁笼子,也是保护伞;既是摄像头,也是正容镜。监督得力,是对全体干部的真正爱护。监督失效,是某些人犯错误甚至犯罪的重要原因。

总书记阐述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指出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三严”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轻松、不自由、不满意,但却强化了干部监督,管住了为所欲为,挡住了下滑通道,严出了优秀干部。“三有”让干部敬畏道德、戒除贪欲、慎行慎独,锤炼了修养、提升了境界、完美了人生。所以,敢于实施严格监督的党组织和领导,是对党的事业和各级干部高度负责的党组织和领导。相反,那些监督有名无实、松松软软的部门,那些不管事、不得罪人、不行使监督权的领导,恰恰是对事业、对干部不负责的部门和领导,是纵容某些人跌进陷阱、不能自拔的无形推手。

良药苦口利于病,监督约束利于人。一些人不喜欢监督,嫌监督碍事,想方设法远离监督,一个重要的认识原因,就是目光短浅、私欲蔽目。只看到身边有一把戒尺让自己不敢乱伸手,没看到若无这把戒尺搞不好手就伸到老虎嘴里去了;只喜欢牛栏关猫好让偷腥管不了,未曾想扎紧了制度笼子就保住了一身清白、一世清名。这方面,还要学学唐太宗。直言进谏的魏征让他如坐针毡、如芒刺背,不能随心所欲、一言九鼎,但魏征死去却让他恸哭长叹,“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监督好,大有益。加强和完善监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机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激励和约束各级干部行为的良方良制。要从严治党、从严治官、从严监督,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在党内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关上出轨越界、跑冒漏滴的思想闸门。

党内监督要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一是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

二是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党内监督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进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各级党组织要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

精神要点

二、“四个全面”体现冲刺阶段与起跑阶段的紧密承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起点,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阶段。9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个文件稿经全会审议通过后,要抓好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带头按照文件规定严格要求自己。要一条一条学习,一条一条领会,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要通过贯彻准则和条例的实际行动,为全党作出表率,为自己分管的部门和领域、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广大干部作出表率。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着眼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从我们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围绕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我国从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个台阶迈进,一步步攀登高峰。到2020年,我国将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风雨征程,胜利来之不易。实现奋斗目标是终点也是起点,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日,就是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始之时。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历史阶段,是“两个一百年”目标冲刺阶段与起跑阶段的衔接过渡期,是第一个百年目标收好官与第二个百年目标开好局的双重任务期,是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获得感的提高跃升期。处于这样一个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历史阶段,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奋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历史高度,必须大大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前沿阵地,是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实践,是党治国理政高度能力水平的充分证明。

对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毫无疑问是总方略和总战略;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样是总方略和总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能减弱,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不能改变,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不能降低。实现中国梦的创新实践是进行的、展开的、深化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总方略和总战略是开放的、发展的、俱进的,不断丰富完善,有力指导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根植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汲取了进行伟大斗争的深刻经验,反映着坚持中国道路的最新进展,凝结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心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价值将得到更多的证明,引领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精神要点

三、集中整饬党风,从作风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实践证明,只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己不正,焉能正人。”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人民,抓作风、改作风,转“四风”、树新风,成为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的起点和支点。从中央政治局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到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十项规定,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到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26条规定,等等,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可以说,全面从严治党是从治风开始的。

作风是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最重要的软实力,优良作风出战斗力,不良作风则是战斗力的腐蚀剂。“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没有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和军风,我们就缺少担当和完成历史使命的坚强力量。以转作风作为新征程的开端势在必行。作风无时不显、无处不在,大到大手笔、大投入的工程项目,小到怎样出行、怎样就餐的日常举动,广大群众往往从这些直观的表现中实际感受、作出判断。“失民心者失天下”。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正是由于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作风不转,就很难消除群众心理的隔阂,动员群众同心同德、激发活力。下决心从作风抓起,是我们党向人民群众作出的一个庄重承诺,从哪里丢掉的就要从哪里找回来。“四风”问题屡禁不止、成为顽症,是前进路上的一块拦路石,也是对党的先进性战斗性的一块试金石。这4年,改进作风的一系列行动及其一个个成就,充分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破除障碍、革除弊端的决心、勇气和智慧,凝聚了党心和民心,增强了信心和希望。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风建设正是进行这场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赢得这场伟大斗争的重要保证。这几年,我们转作风,意义重大而深远,启示深刻而宝贵。

1.作风问题的严重性和转变作风的艰巨性,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形成和蔓延并非一日之功,在各个领域和层次都有表现,解决起来也不是一件轻易简单的事。而且,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因此,不抓则已,抓则必成。一步一个脚印,一事一件成效。能不能在纠治“四风”上较真碰硬,本身就是一种作风。

2.作风问题的实质是能否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要从加强权力监督、强化制度机制的层次加强作风建设。

一个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着严峻考验,集中起来就是党员干部能不能正确运用权力、正确对待利益,有效抵制诱惑、有效防止腐败。作风问题很多情况下都是源自于此。例如,过去享乐主义、请客送礼很多都是公费埋单的,这也反映了经费管理、财务制度存在漏洞。转变作风,既依靠思想道德自律,也依靠制度刚性约束。管住“钱袋子”、“账本子”,才能管住“嘴巴子”。

3.作风建设具有扩散效应,要推动从领导作风到党风、从党风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这几年改进作风之所以效果显著,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中央政治局给全党做出好样子,军委给全军做出好样子。好的风气传递正能量,不良作风传递负能量。改进领导作风,加强党风建设,是对全民族的积极引领,为全社会做出的良好示范。作风建设的主体是人,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转变作风的主体工程和重要目的。作风塑造人,人也塑造作风。

4.作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相关,要使作风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相互促进。

作风建设不可能孤立进行,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转作风要在党的各项事业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出来,是否改进作风还要通过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效得到证明。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同样,只有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作风建设才有目标和意义。

精神要点

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思想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上率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入手,相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管党治党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创造积累了新的经验。全面从严治党是六中全会的重大主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深入理解把握六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深入理解把握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在建党95周年之际,总书记发表“七一”重要讲话,讲话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建党之初,我们党是在一个党员队伍非无产阶级成分占多数的情况下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史上发人深思的奇迹。加强党的建设,锻造和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解读这个奇迹的密码。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我们党着力纠正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着力改造思想上政治上道德上不够纯洁的党员,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教育和武装党员干部,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党的建设根本任务、中心课题,努力防止党的队伍发生退化、蜕变。不忘初心,最重要的就是不忘以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为核心的先进性。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我们党的宝贵初心。历经了95年沧桑岁月,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连续执政67年,在“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艰难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处于民族复兴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站在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对历史、对民族、对人民的庄严使命,要为13亿多中国人民立起一个活生生的精神高地、道德高地、价值高地,唯有不忘初心,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勇立潮头、破浪前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贯穿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永远在路上。

1.要不忘党的性质——永远保持为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勇于牺牲奉献的先锋精神。

95年来,我们党始终担当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远大理想的激励和引领下,推动中华民族一步步实现奋斗目标,一个个阶段完成历史任务,一个个时期接近伟大梦想。

党的先锋队性质蕴育出党的先锋精神。这种先锋精神,来自近代以来中华先进分子的强烈使命意识,来自中国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的革命勇气,来自革命斗争形势极为严酷、斗争力量对比极为悬殊、参加革命极有可能牺牲的英雄呼唤,来自无产阶级政党用先进思想武装党员的觉悟提升。我们定位为先进阶级的政党,建党初期,党员成分的工人比例却很少,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质不是天赋的,党员的先锋精神不是自发的,而是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思想去教育和提升党员,造就出一支肩负起阶级和民族使命、站在百年中国最前列的先锋队。

95年过去了,那些与中国共产党大致同期建立的几百个政党,绝大多数早已烟消云散;当年集合在共产国际旗帜下的各国共产党,也大都或遭受镇压,或解散重组,或失去政权,或改弦更张;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离开这个世界,一代代中华儿女加入这个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历近百年而不衰,生命力愈益强壮,战斗力日益增强,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始终保持政党先进性,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始终秉承先锋精神之初心。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都是党带领人民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民族实践。脚步从未停止,攀登从未退缩,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是最好的强身剂、防腐剂。即使遭遇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和世界低潮,我们党仍然坚守井冈山精神之初心,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高扬理想旗帜、信念历难弥坚,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因此,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是我们党不忘初心、防止堕落的精神法宝。

2.要不忘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政治本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把为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统一于一体。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鲜明地表明了建党为了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准确表述。我们党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为人民解放、当家作主奠定制度基础。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正是要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坚实基础,逐步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创造幸福生活,走向共同富裕。不忘初心就是不忘本源、本性和本真。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是尊重人民、相信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态度,是关心热爱人民、与人民心心相连的根本感情。这颗赤子之心,源于人民是党的根基所依,人民是党的力量所在,人民是党的胜利所据,人民是党的命运所系。政党的生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者、支持率、支持度。总书记警钟长鸣:“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

新中国成立前夕,深谙历史兴衰之道、政权更迭之率的毛泽东,极具前瞻性、极具战略性地提出了“赶考”的课题。赶赴执政之大考,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党能否永葆赤子之心、永不脱离群众。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定不移地坚持人民立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目的。让人民有获得感、共享感、幸福感,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权利,真正实现党治国理政的最高价值。习近平指出,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真正得到13亿多中国人民认可、满意和拥护,我们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3.要不忘党的思想——永远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真诚信仰。

近代以来,在涌入中国的众多西方思潮中,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和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从接受到信仰、从教条式照搬到创造性运用、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决定了党的性质、目标和宗旨。党的初心,从思想起源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启蒙、精神启迪、觉悟启发。中国共产党的95年,天翻地覆、时代巨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从两大阵营冷战结束到世界多极化潮流,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是科学的信仰。这种科学信仰,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真理力量。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引领了人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一个是揭示了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生产方式之中,将人类历史的基本规律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条件的基础上;一个是揭示了利润的奥秘存在于剩余价值之中,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说明资本主义为何灭亡、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透彻的解释力、科学的预测力和有效的改造力。这种科学信仰,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我著故我在”的理论家,也是投身于“现实世界革命化”,将其理想信念付诸行动的实践家;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作者,也是虔诚信仰、知行合一、高尚美好的真人。马克思用一生的钻研来证明、坚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的献身精神,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马克思则是活的普罗米修斯。今天,让精神境界更加纯真、精神世界更加美好、精神品格更加高尚,都应当而且可以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感受精神的魅力、汲取精神的动力、寻求精神的定力。这种科学信仰,还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毋庸置疑,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的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的深刻改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的。

不忘党的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坚守初心,以坚定的科学信仰走向未来。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有“过时论”的困惑,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70年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当代世界换了人间,马克思主义还管用吗?有西化思潮的冲击,在吸收借鉴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忘了老祖宗,不加分析地把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有国际形势的影响,西强东弱、资强社弱,有的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还能打多久”的疑问,信仰动摇。有党内腐败的毁伤,有的讲一套、做一套,削弱了坚定信仰的说服力。所以,不忘初心,不是在温室中养育出来的,而是在风吹浪打中磨砺出来的。风雨如磐,大浪淘沙,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

精神要点

五、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从组织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新形势下,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就是要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全面从严治党要从组织建设上严起来。

一支军队大力保持集中统一,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基本条件;一个政党坚决维护集中统一,是富于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面对艰巨任务、复杂形势、各种挑战,只有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力量,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我们党成立95年,从几十个人的党到8800多万人的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党的政治路线的正确,靠的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发扬,靠的是党的组织力量的强大。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重大组织原则和制度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原因。新形势下,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新要求,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追求理想信念的不断实现,担当起光荣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要求我们党具有严明的纪律、统一的意志、中央的权威、协调的行动,把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整合为一支坚强的队伍,大大强化党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而不是成为一个空谈清议的党、松散无纪的党。因此,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新形势下,党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对加强党的集中统一要求更高。要求全党把意志和力量都凝聚到党的奋斗目标上,形成改革发展、攻坚克难的共识与合力,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决不允许各行其是,决不能搞政出多门,干扰改革发展大局。

从党的建设现状看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有着迫切的现实性。我们党的广大党员干部,能够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务服从于党和国家大局,努力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但也要看到,在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上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极少数党员干部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重大政治问题上公开散布或发表相反的言论;有的对中央的决策和要求阳奉阴违、另搞一套、我行我素;一些人对党的方针政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自由散漫;还有的不负责任地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对党和国家工作造成干扰。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党的集中统一,涣散了党的凝聚力,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必须加以制止、促使转变。

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早在1938年,毛泽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深刻教训时,强调要通过严格党内法规来建立健全党内关系,提出了“四个服从”的党的纪律。长期以来,我们党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系统的原则、方法和要求,保证了全党的令行禁止、团结统一,促进了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1.要把党章作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根本遵循。

总书记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在各级党组织的全部活动中,都要坚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集中表达了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为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章对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的所有重大原则问题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党严格执行党的制度和纪律制定了基本规则。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指示置若罔闻,根子在于对党章置若罔闻。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就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

2.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根本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这一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把扩大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起来,既积极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又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软弱涣散、好人主义和无人负责的问题。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个人与组织、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在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基础上加强党组织的权威性,在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基础上加强党的集中领导,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基础上加强党的纪律,从而努力在党内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要把全党服从中央作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最重要要求。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必须通过党的组织原则来贯彻,核心内容就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中央是党的各个组织、全体党员的代表和中心,“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全党服从中央,是处理党的各个组织、全体党员与党中央关系的最高准则,是保证全党高度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只有坚持全党服从中央,党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全党必须形成共同信念,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坚持全党服从中央,要把发挥地方积极性同维护中央权威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民族、地区、城乡、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大、特点不同。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从各自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决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是中央的重要要求,是服从中央的应有之义。

新的历史起点、新的形势任务,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这是传承开创党的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的必然要求。

精神要点

六、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从纪律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广大党员的重要要求,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是带头严守纪律、严明规矩的前提,是保证全党令行禁止、集中统一的关键。没有严格的党纪作保障,很难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看到了守纪律、讲规矩对于夺取全国胜利以至进城执政后的重要性,对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制定了有关纪律、定下了新的规矩,从而保持了党的战斗力和统一性。新形势下,我们党承担的历史使命重大,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加大,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艰巨,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突出。治党先治纪,治纪先治心,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成为一位成熟优秀的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很多能力素质,培养全面的领导意识。在领导素质和领导意识中,守纪律、讲规矩的素质是基本素质,纪律和规矩意识是基本意识。领导干部权力大、责任重,拥有许多决策处置权,掌握不少资源分配权。守不守纪律、讲不讲规矩,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原则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关系到党的执政权力能否用来为民服务。例如,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统筹全局、协调各方。习近平同志谆谆告诫他们,要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领导干部示范性强、上行下效,要求全党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首先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一些领导干部带头不守纪律、不讲规矩,为所欲为,甚至搞圈子规则,造成不良示范,影响很坏。事实表明,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也形成了各样的强烈诱惑,以权谋私、违纪违法、走向腐败的危险也随之增大。正因如此,我们党坚持从严治党,制定了拒腐防变的各种党规党纪,用党内法规来管束党员、干部的行为,防止滑向深渊。但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自恃法不责贵,目无党纪党规,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侵吞国有资产,买官卖官、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成为腐败分子。***、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都表现出严重的不守纪律、不讲规矩行为,都显示出极大的纪律意识淡薄、规矩意识弱化。思想防线垮了,腐败闸门就自然开了。因此,执政时间越长,执政资源越多,执政领域越广,越是要管党治党,越是要管理好教育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越是要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依法治国,对于党的自身建设来说,就是要依规治党。规,就是法规制度、纪律规矩。依法治国要求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依规治党要求增强全党的纪律和规矩意识,二者是统一的。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法治意识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则纪律和规矩意识强,坐得端、行得正、走得稳;如果纪律和规矩意识弱,视纪律如儿戏,将规矩当玩物,也很难做到遵法守法,即使得逞一时、获利一阵,但终将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纪律和规矩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爱护和保护;既有利于党的事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开展领导工作、提高领导威信、维护领导形象,是干部成长道路上的“安全带”。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无论是官之初,还是位高权重时,都是清醒剂、警戒线,受益终身、受益无穷。

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家法律、党章、党的纪律、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都是党员、干部必须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的纪律和规矩。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就是要确立纪律和规矩的权威,遵从纪律和规矩,不违纪、不逾矩。习近平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的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五个必须”要求,要用“五个必须”来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

1.树立政治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守纪律、讲规矩,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领导干部承上启下,负责一定地区、部门、行业的全面工作,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含糊。不同地区、部门、行业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但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不能各行其是,搞这样那样的变通。

2.树立团结意识,努力维护党的团结。

党的纪律是有利于党的工作大局的纪律,党的规矩是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局面的规矩。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内决不容忍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大局。领导干部掌有一定的用人权,在组织路线和用人问题上,必须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只要是德才优秀的干部,无论来自哪湖哪海,都要人尽其才、用当其时;只要是忠实于党的同志,无论和自己有无“交集”,都要用其所长、充分使用。在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的问题上守纪律、讲规矩,对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树立程序意识,严格遵循组织程序。

领导工作是在一定的组织系统中进行的,是在一定的制度规则中开展的,由此保证了各级党组织工作的正常秩序。这些制度规则就是党的规矩,有些已成为刚性的纪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懂得组织运行的程序,明确自己的权限,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违规用权、擅自越权,表面上看尝到甜头、办成了事,但破坏了组织秩序,造成了不良后果,留下了严重隐患。守规矩,就要讲程序,组织程序凝结着党的工作规律,不可置之不理。

4.树立组织意识,坚定服从组织决定。

纪律是党的生命,是维护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的有力武器,规矩是增强党员、干部组织观念的有效手段。守纪律、讲规矩就要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即使是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也必须服从组织,不能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党的战斗力需要铁的纪律来维系,对组织决定不能“选择性服从”,顺其心愿就服从,不合心愿的就不服从。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党的组织软弱涣散状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树立组织意识,就是要求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决不允许违背组织决定另搞一套。领导干部可以有正常的社交圈子,但不能搞自己的小圈子,或者参与其他人的小圈子;领导干部可以对组织决定通过组织程序发表不同意见,但不能采取其他违背组织决定的行动。

5.树立原则意识,有效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一些领导干部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参与腐败、合谋腐败、寻租腐败,教训极为深刻。这表明不仅领导干部本人要守纪律、讲规矩,而且要让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守纪律、讲规矩。新形势下,管好领导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已成为党的重要规矩。树立原则意识,就是要按照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这在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问题上尤其突出。不能公私不分,把公权力用于回报私情;不能情大于法,因感情因素而有失公正;不能利压倒法,为谋取私利而罔顾国法。

精神要点

七、严厉惩治腐败,从反腐倡廉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反腐败斗争。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不可谓不痛、不可谓不难、不可谓不险,这巨大勇气和坚定意志来自哪里?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心民心是反腐败斗争的根基所在、动力所在、信心所在。顺应和依靠党心民心,是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的根本保证。

腐败是一种长期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腐败一直为励精图治的政治集团和杰出人物所抵制,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社会主义诞生之后,由于多种原因,腐败没有绝迹,而且在一些国家的一定时期愈演愈烈。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决不容许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党心民心向往风清气正,憎恶腐败“雾霾”。

1.腐败背离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基本原则,必然导致党心民心所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发展与公正的统一,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党心民心。腐败是少数人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徇私枉法,以潜规则取代明规则,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扭曲了各种正常的社会运行路径,污染了政治和社会生态。所有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广大党员,所有信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广大人民,对腐败现象看在眼里、气在心上,不能容忍腐败肆虐,衷心拥护反对腐败。

2.腐败毁损党和国家形象,必然导致党心民心所痛。

我们党是“两个先锋队”,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不朽贡献。无数党员干部牺牲奉献,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我们党是执政党,党风影响社会风气,廉政关系国家形象。抗日战争时期,大批进步青年满腔热血奔向延安,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的光明,延安代表了民族的希望。今天,实现中国梦更加需要先进政党的强大感召力,更加需要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而腐败现象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涣散人心,是以党的“政治资本”逐步流失、国家形象的无形受损为沉重代价的。广大党员和干部热爱党和国家,期盼党和国家更美好,腐败是不能承受之痛。

3.腐败伤害绝大多数党员和最广大人民利益,必然导致党心民心所怒。

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崇高使命,党员和干部不能把权力作为利益交换的“硬通货”,作为积聚财富的“高速路”。腐败使少数人迅速敛财,但却使更多的人在社会分配中利益受损;腐败使少数人获得资源,但却使更多的人在应得权利上失去机会。腐败不得党心民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的共产党人,为腐败对人民利益造成的伤害而痛心疾首;依靠艰苦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广大人民,为腐败对幸福道路造成的梗塞而深恶痛绝。腐败不除,党心民心难服。

4.腐败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然导致党心民心所耻。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历来都是以公正廉洁为荣,以徇私腐败为耻;以为官清正为士大夫应有节操,以蝇营狗苟为正人君子不屑之举;以清官海瑞、廉吏于化龙为官吏楷模,以和珅等贪官污吏为千夫所指。“公生明,廉生威”,是为官治世第一箴言。我们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将其与先进阶级与政党的优秀品质有机融合,培育出了公正廉洁的红色基因。腐败分子即使一时得逞、暂时获利,但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鄙视,处于强大的舆论谴责氛围之中,内心的恐惧、愧疚也在时时煎熬自己,不得安宁。

5.腐败偏离改革发展正确导向,必然导致党心民心所弃。

有人认为,腐败是改革发展的润滑剂和动力机,是改革发展的必要成本,因此对腐败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观点看上去符合“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但是没有深究腐败是什么样的“现实”,合的是哪家的“理”。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同时就清醒地看到了腐败的危害性,尖锐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腐败蔓延、贿赂横行,将使改革发展的成果中饱私囊,使改革发展的方向南辕北辙,最终断送改革发展的前途。党心民心绝不接受毁灭改革发展的腐败。

反腐败斗争顺应党心民心、大得党心民心。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四风”问题和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决查处了***、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同时要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高举反腐利剑形成强大震慑。全党上下齐心协力,人民群众鼎力支持,我们党一定能够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精神要点

八、“四个全面”体现理论创新与重大决策的高度统一

我们看到,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构成了一条清晰的线索,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渐次展开;展现出一个系统的纲领,这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构架。深入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首先要系统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内在逻辑、总体筹划、鲜明特色、实践成效等方面,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深入探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民族复兴、推进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具有重要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创新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理论创新与重大决策高度统一。从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四次全会作出的决定、建议和决议,与“四个全面”一一对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体现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而且体现在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中;不仅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而且是治国理政实践的重大创新。

1.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含新的目标要求和新的社会内涵

按照时间节点,2016年要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这是系统地科学地为全面小康擘画蓝图的关键一步。2015年10月召开的五中全会,讨论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落实为发展路线图,细化为发展细则表。

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强化动力、攻坚克难,唯有改革先行驱动才能推动全盘、破除障碍。十八大一年后召开的三中全会,及时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在完善制度、推进治理的总目标下,启动了改革的全局战、纵深战。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趋势。因此,四中全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就法治问题作出的决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和普遍实践。

4.我们党是一个有着95年历史、8800万党员、连续执政67年的党

肩负着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党的自身建设状况如何,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正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锻造坚强领导核心、提供正确领导保证。

精神要点

九、“四个全面”体现问题导向与战略布局的逻辑契合

“四个全面”呈现出一个以战略目标为牵引,以战略举措为支撑,联系紧密的治国理政战略布局。同时,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又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国发展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矛盾问题的产物。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规律导向与问题导向统一起来,依据“三大规律”作出重大决策,制定大政方针,扭住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障碍,发力攻关,问题的逻辑自然构成一个体系的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新的伟大斗争、新的伟大事业、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在这一实践背景下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1.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看

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决胜阶段,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确保决胜全面小康,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首要任务。

2.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看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但体制机制弊端痼疾仍然根深蒂固,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完全触及,利益固化问题形成前进道路上的难题障碍。我国改革处于攻坚之坡、克难之坎,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重要关口。

3.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举措看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依靠完善巩固的制度基础、良好有序的治理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尚处于完善、成形、成熟过程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任重道远,特别是从人治传统很深的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任务艰巨,确立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民族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石。

4.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老党、大党、长期执政的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核心。长期执政对党的考验是严峻的、全方位的,党面临的各种危险是现实的、紧迫的。治国必先治党,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根治,党将不党、国将不国,遑论民族复兴。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战斗力,是国家要富强、人民有希望的政治前提。总体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着力解决发展进程的主要矛盾,营造向新向好向上的全面发展态势,是走向民族复兴的固本之道、破障之道、兴旺之道。

精神要点

十、“四个全面”体现“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的相辅相成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这就表明,“四个全面”不仅要从内在结构中理解把握,而且要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总体结构中理解把握,特别是要从与“五位一体”的合成结构中理解把握,从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的统一结构中理解把握。协同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的创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一大亮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蓝图全面展开。“五位一体”构成“四个全面”的历史前提和战略基础,从这一历史前提出发,“四个全面”得以提出和展开;依据这一发展战略,“四个全面”紧紧围绕正确方向向前推进。如果说总布局是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那么总方略就是这棵大树上结出的丰硕果实。

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后,党中央又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发展要求。全面小康内在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从逻辑上说,“四个全面”已经将“五位一体”的内容涵盖在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系统推进、总体布局,仍然要求改革动力、法治保障、坚强领导,仍然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落地生根的战略推手。“四个全面”着力解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总体布局开山铺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就是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夯实中国道路基础,取得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支持和优势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着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呈现了实现民族复兴清晰深邃、科学有效的路线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总结党运筹中国大势的战略经验,科学部署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实施,凝练表述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构想,是指引前行方向、激励党心民心、充满深思睿智的中国发展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回应人民愿望心声,以人民利益为经纬谋篇布局,是新形势下党执政为民的集中表达,是增进共同利益、形成民族合力的宏大布局。

第二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强音,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总检阅,也是对未来新形势下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的总部署,更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新赶考开辟新篇章的总动员。整饬党风、惩治腐败,净化党内生态,全会给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也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六中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4年来,全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查处贪官人数之多,级别之高,行动密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宽,挖掘问题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峰说:“这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一下子就赢得了整个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一种拥护,一种认同。”

实际上,反腐败,最重要的还是群众的感受,2015年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到91。5%。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一切都是我们反腐败成效最明显的体现,而且对于人民群众来讲,过去可能当公布了要打大老虎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很兴奋,但是现在当我们再公布说哪个老虎被查的时候,大家已经感觉到习以为常了,那么这种习以为常说明什么,说明就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要求更高了,期待更高了,但同时对我们的成绩也更加认可了,认为说这就是你该干的事情,这就是你能干出来的事情。”

4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而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如何让中国共产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时,凝聚起来,高度统一团结,靠什么?要有核心。这次六中全会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更进一步深化,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遵循的更加自觉的体现,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呼唤坚强有力的领导,政党领导核心,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辛鸣说。

全会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表示:“这几年落马的这些大老虎们,几乎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两面人,说得很漂亮,很会说,说的跟过去中央要求的可能也没有实质性的不同,但是做的完全就是两码事,甚至可能有的人上午还在那儿做廉政报告呢,中央的要求他也会说,或者说他照着念,但是下午可能就被带走了,就被审查了。比如说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这样的干部,居然妄议中央的八项规定,显然他漠视了中央的权威,显然这对一个地方,比如说河北省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认为这次特别强调维护中央的权威,有着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

十八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其实早在36年前的1980年我党就通过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特别增加“新形势下”,不仅仅是时间的变化,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辛鸣认为:“随着我们越来越面向世界,不可避免西方的一些观念意识会影响和渗透到我们党内,会影响党员干部的一些观念,所以在这样情况下,理想信念的淡漠就开始凸现出来了,如何捍卫我们的立场基础,就应该是今天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把今天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或者已经产生了比较坏的影响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给提了出来,有针对性地得到解决。”

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辛鸣说:“我们通过30多年的对加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也好,经验也好,告诉我们真正要做到这一点上行下效至关重要,其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好经验。我曾经讲过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通过落实八项规定,我们尝到甜头了,为什么八项规定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八项规定当年开始的时候,它主要是管政治局的,管住了政治局,也就管住了中央委员会,管住了中央委员会,就管住了我们高级领导干部,进而在中高级领导干部,基层干部中上行下效,一以贯之。”

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如何保持自身肌体健康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时刻保持初心、不断焕发生机,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时代命题。我们看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思想上的建设”,更是“制度上的探索”,而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经验总结,更是全面部署。从价值路径上的固本培元,到实践路径上的以上率下,再到制度路径上的立规明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坐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正在召开的六中全会将会有哪些看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六中全会都研究了哪些内容?

看点1

研究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四个全面”新高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作出庄严承诺。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命题,并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一起,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大思想。正在召开的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将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的高度。

看点2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一项重要议程,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9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一些信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看点3

修订党内监督条例

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又一项重要议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新战略新举措。从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到杜绝“能上不能下”、防止“带病提拔”,从纪检派驻机构全覆盖到中央巡视移交移送问题线索、适时安排“回头看”„„党的建设和纪检制度改革不断加速,党内监督逐步向源头治理、防患未然的更深层次挺进。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啥?

今年9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明确回答: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和鲜明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全会不仅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科学研判,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知道,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那么,全面从严治党,怎么管?怎么治?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从根本上讲,必须科学认识并牢牢把握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题”。

一、必须把握好管党治党的“正反题”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既是建党95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正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的严厉告诫,这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反题”。一个“正题”,一个“反题”,二者相得益彰,凸显的正是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体自觉,饱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重申,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永不动摇,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这次全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党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标本治”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实现治标与治本统筹兼顾。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遵循由表及里,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的原则,旨在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这既勾勒出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也构成了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十八大召开之后不久,“八项规定”出台后,总书记切实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庄严承诺,始终在带头执行“八项规定”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实际上,坚持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层做给一层看,这种层层示范效应实际上所传递的正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虽然“八项规定”从“餐桌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开始,从小处着手,这看似“治标”,但是从大处着眼,反腐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怎么管起来?怎么严起来?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实效。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或制定或修订并相继颁布实施,此次全会专门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必将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种整顿党的作风和队伍、管党治党的强大震撼力、威慑力。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旨在以制度的刚性建设性力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

三、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重申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的“高线”,又要划出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线”。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上贪婪、政治上变质,还是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信仰并靠信仰作纽带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如果失去了共同信仰,就意味着全党的纽带断裂,最终必然导致共识破裂、派系林立、四分五裂。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代表着一种价值追求,意味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历练。坚守理想信念的“高线”,归根到底就是要“寻根”,说到底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真正取得管党治党的实效。

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守住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心上。

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因此,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格局和新境界。

第三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和鲜明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全会不仅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科学研判,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知道,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那么,全面从严治党,怎么管?怎么治?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从根本上讲,必须科学认识并牢牢把握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题”。

一、必须把握好管党治党的“正反题”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既是建党95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正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的严厉告诫,这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反题”。一个“正题”,一个“反题”,二者相得益彰,凸显的正是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体自觉,饱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重申,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永不动摇,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这次全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党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标本治”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实现治标与治本统筹兼顾。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遵循由表及里,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的原则,旨在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这既勾勒出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也构成了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十八大召开之后不久,“八项规定”出台后,总书记切实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庄严承诺,始终在带头执行“八项规定”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实际上,坚持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层做给一层看,这种层层示范效应实际上所传递的正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虽然“八项规定”从“餐桌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开始,从小处着手,这看似“治标”,但是从大处着眼,反腐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怎么管起来?怎么严起来?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实效。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或制定或修订并相继颁布实施,此次全会专门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必将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种整顿党的作风和队伍、管党治党的强大震撼力、威慑力。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旨在以制度的刚性建设性力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

三、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重申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的“高线”,又要划出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线”。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上贪婪、政治上变质,还是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信仰并靠信仰作纽带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如果失去了共同信仰,就意味着全党的纽带断裂,最终必然导致共识破裂、派系林立、四分五裂。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代表着一种价值追求,意味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历练。坚守理想信念的“高线”,归根到底就是要“寻根”,说到底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真正取得管党治党的实效。

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守住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心上。

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因此,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格局和新境

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全文)

“一”就是一个指导思想

全会报告的指导思想,重点落在服务于“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是关键的阶段。“十三五”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

“二”就是两个形势判断

《建议》中有两个形势判断:一是对“十二五”的判断;另一个是怎么来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一个是横坐标,一个是纵坐标。“十二五”是纵坐标。对“十二五”认识清楚了,对“十三五”就比较容易看得清楚。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是横坐标。这两个坐标对我们理解和把握“十三五”规划《建议》非常重要。

关于“十二五”,有些人习惯首先看数字漂亮不漂亮。“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有很多指标是没有完成的,如果仅仅从数字上看,就把问题看浅了。但是,整个“十二五”我们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的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如果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做一个比较分析的话,这个速度在全世界应该是最高的几名。从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十二五”经济增长相对于国际上来看是很不错的。因为谁都没料到,2008年以后有金融危机,谁也没料到这次金融危机持续了将近八年。这在将近一百年当中没有出现过的。

另外,这也是我们搞研究当中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现在7%的增长速度和原来纯粹搞工业制造时的7%增长速度实际上已经不是一回事情。现在的经济不仅仅是工业经济了,互联网经济在突飞猛进。比如,我们在南京路买一双鞋子要1000元,可能到网上去买只要500元。从GDP角度讲,鞋子还是一双鞋子,如果在南京路买,按1000元来统计,跟到网上买相比数字就减掉了很多。所以,这个7%的速度其实和原来工业经济情况下有所不同。但到底这里边相关系数是多少,研究人员还没完全研究出来。

还有一个是进出口。进出口现在是下降的,这是改革开放36年来很少见的情况。但有一块数字是没有统计进去的。我们在做研究时对跨境电商这一块的数字摸不准。实际上跨境电商占了很大一块。比如我们进来/出去的东西如果没有通过海关、没让海关统计,而是通过邮政寄进来/出去,想去估一个数字比较难。

我觉得大家应该用一个相对的概念来看“十二五”,而不是去说数据怎样,因为国际国内的形势不一样了。这里我特别要讲一件事情。习总书记最近在国外参加了APEC会议、G20会议,还有中非峰会,国际上对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表现是非常赞赏的。在世界经济2008年以后的增长当中,中国贡献率最低的一年是27%,最高的一年将近50%。而美国差不多只占15%~18%左右。就是说,整个世界经济往下行的时候,是靠中国的增长撑住的。

前不久我参加了首轮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在这次对话会上我作了一个演讲。我说从2008年开始,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了三方面的贡献。第一,2009年我们中央投入4万亿,加上地方的投入、银行的贷款,总共十几万亿。这件事对中国来讲是有副作用的,因为导致了产能过剩;但是对世界经济来讲,是绝对有意义的。2009年我们扩大投资以后,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都撑住了。如果中国当时不是扩大投资,那些国家全部会垮下去。第二,世界经济中真正稳定汇率的是中国。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世界经济意义是最重大的。美国2008年雷曼危机出来后,美联储完全只考虑美国利益,马上量化宽松,前后三次量化宽松。量化宽松就是印票子。这样一来,美元贬值,美国所欠国外的债务就都被稀释了。今天的100美元只相当于2008年前的60美元。美国量化宽松后,欧洲撑不住了,就也量化宽松,日本也跟着量化宽松。这些都是发达国家。世界经济危机是美国引起的,本应该承担责任,结果美国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做这种“下三滥”的事情。这段时间,在世界经济当中最稳定的货币是人民币。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尤其是2004年、2005年以后,人民币始终在升值,美元下跌了(唯一盯住美元的是我们中国),日元降了30%,欧元兑美元从1:1.4降到现在差不多1:1。我们最近才动了2%,全世界就慌了。说明这七八年,由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使世界经济下行的危机减缓了。但是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讲也是有副作用的。我对日本人讲,你们日元汇率贬值了30%,我们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结果是稳定了世界经济。但是我们自己的进出口净增量就下降了。同样一个产品,大家都在卖,但我们的价格相对就上升了30%~40%,更不要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还有其他很多成本的上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进出口状况不好的原因,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

第三件事情,就是我们2013年开始倡导的“一带一路”。这件事我认为是没有副作用的。“一带一路”是双赢的,对中国、对世界经济来讲都是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亚投行有这么多国家支持,甚至英国、整个欧洲国家都支持搞亚投行。因为他们也想明白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大家都印票子,世界经济也没有上去。“一带一路”如果把中亚、西亚,把中国和欧洲很多国家经济带上去的话,将使整个世界经济往上走。说得白一点,不光是中国国内需要供给侧的改革,世界经济也需要供给侧的改革,只有更多的国家发展了,才能把世界经济带上去。发展的第一步是基础设施投资。世界银行、亚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提供的钱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中国提出亚投行初始资本1000亿美元,再加400亿丝路基金,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振奋。这次对非洲又是提供600亿资金支持。中国在这段时间里面确确实实在稳定世界经济、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现在网上有一些议论,说我们自己现在经济情况也不是很好,还拿钱出去。不是这么看的。亚投行的钱投出去了,假如说要建中巴走廊,那就要修铁路、公路,这样就把我们的水泥、钢材、机械设备全部带出去了,实际上是带动了我们的出口。只是出口的办法不一样了,原来是广交会上“摆摊头”的出口,现在变成了一个个重大工程,带动了我们很多的设备、很多东西的出口。因此,“一带一路”是一个双赢的战略,既支持了相关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们的进出口,通过对外投资带动我们的出口。也使中国东西部开放互动,使我们的区域协调发展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带一路”起来了以后,云南、新疆、陕西等地就成为了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能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因此,可以说我们为世界经济做了三大贡献。第三件事情是双赢的。日本人质疑我们搞“一带一路”是因为地缘政治,因为美国人搞“亚太再平衡”,说我们为了和美国人对抗而搞了“一带一路”。我说,就是没有美国和你们日本搞“亚太再平衡”,我们还是要搞“一带一路”的,因为这个“一带一路”相比于你们的量化宽松,对世界经济更有好处,当然对中国经济也有好处。

怎么看我们国家20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这在2008年以前很好理解。全世界的投资都冲着中国来,我们增长速度非常快,那时候引进外资要招商比较容易,现在招商引资就没有以前容易了。但这不意味着2008年以后我们的这个战略机遇期消失了,只是战略机遇期的内涵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生了变化。2008年以前,是世界经济“相对繁荣期”的机遇期,机遇表现在外资大量进入、增长速度比较快、城市化速度也比较快;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相对衰退期”。大家不要低估这个衰退期,一般会持续二十年上下,要等到下面一轮新的产业革命真正形成以后了,大量产业化了,带动需求。在这个阶段有没有战略机遇?最重大的战略机遇就是创新的“窗口期”,或者叫“创新的绿灯期”。有个德国人写了一本《技术对垒论》,这本书里有个观点,30年过去了我印象还很深。这本书讲,新科技革命不是科技现象,科技发明是科技现象,因为科学家每天都在动脑筋要发明东西。发明东西不受时间限制,没有周期性。但科技革命是有周期的,50年左右来一次。这里涉及三个周期:一个是短周期,就是商品的周期。服装最典型了,久了要翻新,很多产品都要翻新,这是产品(商品)周期。产品销不动了要有新的投入。产品周期后面是设备周期,就是马克思讲的生产过剩危机,大概是七到十年。设备精度不够了或者什么就要换机器。还有就是知识更新周期,现在就处于一个知识更新的周期。原来讲的都是工业设备,现在讲工业4.0、第三次产业革命。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把所有东西都串在一起,从供到需全部串在一起,知识更新的周期大概50年左右。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大家不要认为企业家任何时候都是创新的,企业家有的时候创新是走在最前面的,有的时候企业家在创新上面是走在最后面的。道理很简单。比如说传统汽车销得很好,谁把新车拿去投放?那是傻瓜。生产线还有银行的贷款没还光,企业家干嘛去投新产品?发明家有新产品发明,企业家可以把它购买过来,锁在保险箱里,但是绝对不会投产的。什么时候投产?生产危机出现时,现有产品销不动时。这位德国作者书中讲,前面这轮产品销得好时,就像遇到了一个“红灯”,所有创新的发明全部停下来;等生产出现危机销不动了,那就转化为“绿灯”。这时候,新的业态、新的产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层出不穷,都冒出来了。所以,我们注意到,凡是有危机,危机特别大,创新就会很多。这两者是正相关的。这个时候就叫“窗口期”、“绿灯期”。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区、一个县,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要看到这是一个创新周期。抓住了“绿灯期”,后面就有活路,否则就出会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贵州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是10.8%,全国第二位。在南方,贵州是唯一产煤的省份,也生产水泥。但是,山西也有很多重化工业,也是产煤的,为什么山西的经济掉到只有百分之四点几?这可能对中国经济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东北就是振兴不起来,而有的地方反而发展得很快?这表明在新的一轮周期当中,能不能跟上新的东西,有很多地方还存在路径依赖。比如说做重化工原来很赚钱,一看经济不好就再去追加投资,结果更加亏,不知道怎么去抓新的东西。贵州解决了千百年来没解决的“路无三尺平”的问题,现在县县通高速公路,境内有两条高铁,“十三五”结束时将有17个支线机场,这解决了贵州人的道路交通问题。现在全国的大数据中心居然放在贵州。他们的省委书记原来是江苏省的常务副省长,懂经济、有思路,跑中央去争取这个项目。省委书记到中央说,大数据是个高耗能的产业,服务器高耗能,贵州有很便宜的水电,而且是“凉都”,夏天的时候天气很凉爽,放在贵州有好处。结果贵州争取到了。贵州如果死守传统产业,那么也要出问题了。“窗口期”、“绿灯期”抓住了就上去了。要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要抓住它的内涵的变化,这个变化讲白了就是创新驱动。

“三”就是三大发展战略

第一是发展的新空间战略。实际上就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当中,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还有京津冀城市群。我认为从某种角度上,中央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做了适当调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中央这次收缩到发展经济区里面,叫增长极。这和小平同志当年的发展战略类似,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时,并没有全面号召,只抓了两个城市。第一是一头扎到深圳,让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深圳起来以后,才有沿海14个港口城市,以点带线。后来搞沿江开发开放,又一头扎到浦东,然后沿江11个省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开放。原来在这个战略上我们有点“冒”,全国大号召。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产能过剩。所以,十八大以后,中央做的最大的调整就是区域发展新空间。我认为,中央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战略是对的。这个战略后面有一个理论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认识共同富裕的问题。小平同志讲过“三步走”,到上个世纪末,人均800美元,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从本世纪开始,我们中国实际上在探索共同富裕。探索共同富裕是普遍号召,还是在东、中、西我们找到一个战略地带来带动,两者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次五中全会把这个问题定义准确了。

第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前,上海给中央的建议里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到了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里有5处实际上是和上海市当时的建议是一致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去年和今年3月5日,总书记两次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他讲的分量最重的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不能指望国外跨国公司会把核心技术给我们,要靠我们自主创新。去年5月24日,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一命题。这个提法,提示我们对当前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不能再用惯性思维。再去搞一个开发区、一个新城等外资来,结果外资不来,新城变成了“鬼城”、“空城”。中西部好多三四线城市就是吃这个亏。这就是习惯思维、路径依赖。

第三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个战略对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次五中全会是对发展问题提得最多、提得最重,也是提得最具体的一次。在现在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发展理念?这次讲清楚了,“五大发展理念”。别看一共就10个字,其实里边包含的内容非常广。

“制造2025战略”提示我们要当心产业空心化,不光对国家而言,对上海也有用。现在讲创新很时髦,互联网金融、现代服务业……,很多地区都去抓,而对制造业忽视了。如果不去抓制造业,今后一定会吃大亏的。中国还没到不要制造业这个份上。我们原来加工贸易阶段,也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设备,也有很多人学到了一点技术,这是技术溢出效应。但我们自己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当中地位还不高,很多设备还造不出来,好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制造的。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上,我们才刚刚开头,但搞得不好就是空心化。以前批两块地,可能就八十亿、一百亿就来了,但是搞先进技术可能有三年的研发投产,到真正能够产生税收,要花多少力气?所以,如果我们头脑不清醒,做些表面文章的话,到最后我们的城市玩完了,国家也玩完了,产业空心化了。所以中央提“制造2025战略”,也就是十年以后我们制造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状况,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发展新空间战略中,中央在对“一带一路”的定位上,“一带”新疆是核心区,“一路”福建是核心区。但是我告诉大家,今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汇聚就汇聚在长三角,北边到连云港,南边到温州,“一带”在这个上面,“一路”也在这交汇,长江经济带也在这交汇。从长远讲,“一带一路”的枢纽平台就在长三角,说不定上海就是“两带一路”的交汇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中央对上海的明确要求,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科创中心。“制造2025战略”中上海也是有机会的。前几年我们讨论上海经济出路在什么地方,认为是在“三经济一制造”。“三经济”,一个是互联网经济,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平台经济;一个是绿色经济,这个上海是绕不过去的,上海全国经济最发达,必须在低碳环保上走在前面;第三个上海最有优势的,就是健康经济。现在外地人会这样问,你们上海现在还有什么产品?当然汽车是一项。其实,全国各地对上海第一需求是看病。全国各地对上海医疗的信任程度很高。但是我们大大辜负了这个市场需求。医疗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现在医疗设备好多都是进口的,如果这块上海抓住了,那将会有多少东西?另外就是智能制造。这也是一个大市场。长三角是全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劳动力成本也涨得最快,要做工业的话就要找到替代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的东西。怎么替代?靠机器人,靠智能制造。

当前讲“供给侧理论”,供给侧不是老产品过剩了,仓库里的东西拿出来再来生产,这不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是对着新需求去创造新的供给,这些都是新的供给。我觉得“制造2025”战略中上海有很广阔的天地可以去做,我们现在问题是把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理解为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讲的是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发展,不是说要把二产丢掉。现在很多人把它理解为简单搞搞服务业,制造业不要搞了。大家一定要头脑清醒。中央讲的三大发展战略,我们上海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理解。

“四”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在全会报告当中是很重要的一块,这块在建议出台以前,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了,大家都对这块进行过学习讨论,我就不展开讲了。

“五”就是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总体上怎么把握?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展开,也是新常态实质性的内容。新常态不等于经济速度下去,关键是看这几个发展是不是都在往上走,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个都不能少。比如说少了绿色发展,就不是可持续发展。少了创新发展,肯定是不持续的。协调发展也不能少,不协调,我们西部贫困人口这么多,西部人就不满意。开放断了,和整个国际市场不匹配了,也不可持续。共享发展更不能少,如果高了高的、低了低的,民粹主义泛滥,那怎么可持续发展?所以,“五大发展理念”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对“五大发展理念”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要充分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我们一直是以工业化社会来认识当今世界的,仔细想想,现在已从工业化社会逐步在进入信息化社会了,哪一件事情离得开信息化?同时,我们又在从物质文明在走向生态文明。原来光强调物质文明的时候,不会讲碳足迹是多少、消耗多少环境容量。中国要富起来、强起来,从老百姓角度讲,就是要像美国一样,一家人有栋小洋房、两部车子。两百多年来,发达国家就那么几个,他们当年在消耗资源能源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有钱的富豪住半山腰,开私人飞机、私人游艇。如果中国加上印度,或者“金砖五国”加进去,30亿人口也这么消耗,今后非洲富强起来了也这么消耗,将消耗多少?照目前我们对资源、环境容量的消耗,两个地球都抵不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温室气体会上升,为什么现在春天很短。所以,我们不光要考虑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还要注意物质文明要走向生态文明。

第三,工业化社会是西方的治理文明,今后要走向新的治理文明。这次危机至少我们看到两条:第一,西方发达国家所领导的治理,在危机中只考虑自己国家,量化宽松、印发票子。第二,西方选举民主有弊端。四年或者五年选一次,想上台时信誓旦旦,选上去后做到了吗?没做到、做不好那再换别人做,轮到后面在台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在日本,党的总裁就是首相,做不好就换一个,换一个哪能解决问题。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文明出问题了,碰到危机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从国家、民族长远的发展来考虑问题、设定目标。

这三个背景,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物质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传统的工业化的治理文明要走向新的治理文明,决定了我们现在“五大发展理念”提出。这既是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我们要从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增长去破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经济工作的治理是采取的西方的传统模式,叫短期需求管理。所谓短期需求管理,就是通过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对经济做微调预调。经济有点过热了,财政政策就稍微紧点。经济增长不景气了、速度在往下,那信贷就放大点,M2(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达到百分之多少。比如说我们对M2的控制,13%~17%这个区间,这叫短期需求管理,它不解决产品更新的问题,不解决企业怎么通过改革增强活力的问题,不解决怎么降低税收、降低门槛使整个产业增加活力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前提下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所以最近报纸上、杂志上很多在讨论什么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增长,关系到“十三五”我们推“五大发展新理念”怎么开局的问题。“供给侧改革”这个东西,好像这个名词太学者气,不是很容易理解。供给侧就是生产,“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什么?第一,政府降税。政府降税目的是什么?一头是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了。另一头是企业的活力增强了,负担减轻了;第二,政府降低门槛,审批、各种各样的收费,这些所有门槛都要降低;第三,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刺激创新,创造新的供给,适应新的需求。

关于创新发展。这一理念反映了中央已经要从短期需求管理,就是微调预调、财政和货币政策中逐步跳出来。一方面,在2016年中央肯定要适当扩大需求,现在我们在M2、信贷方面这些东西已经反映出来了。另一方面,第一就是抓创新驱动,创新实际上是最典型的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我觉得非常重要。为什么经济下行?很重要一条就是我们创造新的供给抵不上过剩的旧供给。过剩的旧供给肯定速度在往下掉,创新的速度抵不住下行的速度。

关于协调发展。前面的发展新空间战略部分已经讲了这个问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是当下着重推进的三大发展战略。

关于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我们差不多在上一个五年计划就提这个问题了,中央这次把这个问题提得很高。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一个大国30年维持将近10%的增长速度,是古今中外看不到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很羡慕,并认定要向我们中国学习,把自己国家的经济搞上去。但是,雾霾一出来,我们的示范效应起码打了对折。连中国的老百姓都讲,我现在钱是多了,但是我天天生活在一个戴着口罩的环境中,我值得吗?我有钱了,但是我没办法自由呼吸了,我值得吗?发展还能是硬道理吗?中国老百姓就在打问号了。如果空气污染指数一直是爆表,那大家什么样的发展都不要了,看到蓝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就觉得很好了。虽然我们讲历史上80%的温室气体都是发达国家排放的,追究历史他们是罪人,但是现在中国的排放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法占据道德高地的。所以,绿色发展不是一个小问题,它既是我们本身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绿色发展问题,在国际上中国道路就没有示范效应,就不能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尊重。

关于开放发展。这个理念是36年来始终没变的一个发展理念,其他理念都是后面不同发展阶段加进来的。“开放”和“发展”是我们从1979年到现在始终坚持的两个东西,始终是相互推动的。哪个地方不坚持开放发展,哪个地方就没戏。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国际产业链分工还在中低端,要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所以坚持开放发展这一条千万不要丢。

“六”就是六项重大举措

这次全会报告中很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突出了人民为主体,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有的发展,最后就是要共享发展。中央这次在共享发展当中,很具体地点了六件事情。

第一,7000万人脱贫。中央全会开完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了全面解决脱贫的工作会议。提出5000万人通过各种形式脱贫,还有2000万是没办法脱贫的,政府要托底。这是共享发展当中一个重大的内容。

第二,困难生全资助。中央这次提出,困难生全资助,要让一个贫穷的家庭、让这些孩子有平等的机会。不能因为贫困,不给他们平等机会。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引领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这是在“十二五”中探索出来一个很好的东西。原来讲创新好像就是几个高等大学里的高端科学家的任务,现在我们对创新是“两头抓”了。一头像航天航空、军事上的东西,还得国家花钱投入;另外一头需要“草根创新”,可能一个人的创新就可以带动几十个人的就业。

第四,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讲到收入分配政策,这块问题是看到了,问题是怎么去提高。现在这个问题是两难。真正要提高中等收入水平,其中很重要一块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早晚要解决。收入分配政策是一个大问题,这块不理顺,倒过来对我们整个需求、供给都会产生影响。

第五,医保和降低大病费用。现在整个医改还在进行之中,中央在建议当中,共享发展当中提到了一些具体举措。

第六,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这个实际上也是大家最关注的。这关系到整个民族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第四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六中全会10月召开

主要议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1、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作出示范。

2、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保证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完成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综合分析,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作出示范。会议认为,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3年颁布施行以来,对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条例》与新实践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显现出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强化党内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提供了重要遵循。这几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修订工作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应抓紧抓好。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企业效益有所回升,金融市场总体平稳运行,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当前,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我们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压力为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要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要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财税、金融、创新、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要坚持引导市场预期,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特别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要发挥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五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十四大亮点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全党共同任务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50多部党内法规中,这两个文件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既有利于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也有利于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支撑和纪律保证。

为此,需要了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九大亮点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五大亮点。

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九大亮点

亮点一:重要目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亮点二:重点、关键——前者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后者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亮点三: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

亮点四: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

亮点五:根本要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亮点六:重要基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

亮点七:组织保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领导干部对党员不能颐指气使,党员对领导干部不能阿谀奉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亮点八:锐利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

亮点九:列席会议——中央全会通常只是中央纪委常委列席会议,而本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了六中全会。二、六中全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五大亮点

亮点一: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的党内监督体系。“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亮点二:明确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

亮点三:明确纪委在党内监督中的专责。“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亮点四:明确了监督的全方位。”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

亮点五:明确了全党的共同任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履行领导责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随着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改特区或廉政试点的相继设立,随着“制度治党”、“重构政治生态”的战役行动实施,“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战略目标将一定实现。十八届六中全会,不仅将以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冲锋号而载入史册,而且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推进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权力监督转向制度监督、权力治党转向制度治党的重要里程碑。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和鲜明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全会不仅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科学研判,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知道,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那么,全面从严治党,怎么管?怎么治?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从根本上讲,必须科学认识并牢牢把握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题”。

一、必须把握好管党治党的“正反题”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既是建党95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正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的严厉告诫,这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反题”。一个“正题”,一个“反题”,二者相得益彰,凸显的正是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体自觉,饱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重申,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永不动摇,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这次全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党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标本治”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实现治标与治本统筹兼顾。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遵循由表及里,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的原则,旨在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这既勾勒出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也构成了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十八大召开之后不久,“八项规定”出台后,总书记切实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庄严承诺,始终在带头执行“八项规定”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实际上,坚持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层做给一层看,这种层层示范效应实际上所传递的正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虽然“八项规定”从“餐桌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开始,从小处着手,这看似“治标”,但是从大处着眼,反腐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怎么管起来?怎么严起来?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实效。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或制定或修订并相继颁布实施,此次全会专门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必将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种整顿党的作风和队伍、管党治党的强大震撼力、威慑力。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旨在以制度的刚性建设性力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

三、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重申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的“高线”,又要划出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线”。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上贪婪、政治上变质,还是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信仰并靠信仰作纽带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如果失去了共同信仰,就意味着全党的纽带断裂,最终必然导致共识破裂、派系林立、四分五裂。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代表着一种价值追求,意味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历练。坚守理想信念的“高线”,归根到底就是要“寻根”,说到底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真正取得管党治党的实效。

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守住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心上。

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因此,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格局和新境界。

下载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汇总解读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汇总解读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总体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总体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总体解读(上) 陈凯龙 中央党校党建部党建原理教研室主任 大家好!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十八届六中全会精......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试卷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试卷 姓名:一、判断题 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仅次于党章的党内重要法规,系统阐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思路、决心、意......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公务员考试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考试 考试题目:共30题 | 考试时间:60分钟 | 距离结束还有59分55秒1. 【单选题】 本讲提到,(C)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的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3 分......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责任意识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酒泉市东关街第一小学 翟全国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

    深刻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深刻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