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IS在园林中的应用
GIS在园林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它是属于从现实世界中采集、存储、提取、转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一组有力的工具,能够解决各种复杂的地理相关问题,并且工具的集合具有内部联系。本文从GIS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和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两方面来浅谈GIS在园林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设计的第一步即是“相地”。计成在《园冶》的第一卷中说“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可见合适的选址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以往的项目中, 往往是项目所有者提出建议地点, 规划设计方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并结合设计人员的规划设计经验, 在主观上确定一处、两处或三处场址, 然后再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比较, 最终得出园林设计的场址地点。这样的结果往往不是非常仓促的主观臆断的决定,就是耗时漫长且效率和科学性不高的分析判断。而使用GIS进行基址分析选择,所有分析选择过程清晰高效,并且分析结果十分准确。
运用GIS 技术对场地进行分析,来确定拟建基址是否合适。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扫描精度, 将研究区域的地形图扫描输入计算机, 要求输入的图像既能满足制图精度, 又尽可能地减少信息量。然后进行图像拼接和裁剪, 生成研究区的地形栅格图像。使用GIS 软件编辑栅格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建筑、水体、道路等要素, 用不同的颜色分层分别进行矢量化, 生成不同的图层文件。以地形分析为例,根据规范, 坡度大于25°属于陡坡, 对游人来说存在安全隐患, 而且也不利于景观设施的建设,可建设区域应在坡度小于15°的区域较为合适, ;其次, 优良游览区应该具有充沛的日照条件, 应选择南向坡向区域;第三,优良游览区还应该选择在地面较平坦的地块, 便于建设服务设施, 给游人提供充分的休憩空间, 而且有利于当地管理机构的管理与提供紧急避难、救灾防火等。因此,我们首先在地形图层中提取坡度≤15°区域,然后提取所有的南向坡向,接下来叠加上述两个步骤的图层, 显示全部的坡向为南向坡度≤15°的坡面区域。最后结合现场的勘测结果, 筛选出可作为优良游览区的位置, 建设不同的景点, 形成不同聚合及分散程度的景区景点。
上述地形分析主要运用了GIS 的叠加技术。GIS 的叠加是将两幅地图的几何形状和属性组合在一起而生成输出地图, 两幅地图之一称为输入地图, 另一幅称为叠加地图, 输出地图的几何形状或空间数据代表输入和叠加地图要素的几何学交集。相叠加的地图要素必须是经过空间匹配过的, 基于相同的坐标系统。GIS 的叠加分析在基址选择上体现了高效、精准、便捷的巨大优势。运用层的叠加功能,园林设计师可以得到具有多重属性的新层。这种技术在风景区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用地不同属性的分解与统计,形成专题图层,再根据不同的专题图层进行用地开发的适宜性评论,从而为规划提供依据。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控图像,通过GIS软件的叠加分析,我们还可以对区域绿地变迁、城市绿地发展、风景园林建设进行动态监测,这对于促进城市绿化、控制绿地流失、创造美好丰富的大地景观、建设和谐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缓冲区分析、数字地形模型分析、网络分析等GIS所具有的强大分析功能,也能使园林设计师能在复杂的数据集合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用于风景区景点的选址、保护区范围的划定、游览线路的选择、旅游设施的布点等规划设计过程,并绘制各种分析图件。
“相地”除了确定园林规划设计区域外, 还包括园林设计区域的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空间分析。GIS为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提供了直观而理性的空间分析工具。通过GIS对RS、GPS等收集的各种资料对进行不同领域的信息提取分析,园林设计师可以在风景评价和规划中建立所需的空间数据库(包括基于矢量的要素的有序集合、网络、地形和其他地表、测量数据集、其他类型数据以及地址、地名和制图信息等),并可以对各种信息进行提取查询,将反映基地的各种景观要素信息进行统计,对各地图要素进行操作、编辑、提取和输出。利用GIS的数字地形模型,园林设计者可以进行地表的三维模拟与显示,并能进行不同视点(或景点)的可视性分析,为景点的选址和最佳游线的选择提供视觉分析依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IS、RS(遥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城市绿地规划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业人士能在在计算机实现技术和方法上采用构件式GIS开发,利用关键字来联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实现地图对象编辑一体化,并生成索引图,使其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利用GIS城市绿化管理系统进行地图操作、编辑、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等工作,是各种层次类型的园林资源管理人员都能完成的;而对于城市规划人士而言,GIS是一种更为直观的反映各类资料现状也能更为简单的进行编辑操作的计算机设计方式。可以说,它是一种很实用且颇具亲和力的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GIS城市绿化管理系统进行城市绿地规划管理,包含了一系列的操作内容。进行规划或管理的第一步往往是资料的收集,我们在管理一个城市的绿化系统的时候,要对该地区的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地理方面的,生态方面的,气候方面的,人文历史方面的,用地现状方面的……这些要素都能或多或少的成为规划和管理的依据。GIS系统强大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与规划提供了不少助力。
最基本的是地形图的收集,一般收集一定时间段内固定比例的地形图若干,覆盖了该地区的所有地段。这一系列的地形图,不但能了解地理地貌及用地分区上的现状,还能反映该地区关于这些基本情况的时空变化。接下来是历年绿化、养护档案资料的收集,从中了解绿化情况,主要树种、灌木、分布、面积、树龄等,包括绿化面积、树种、行道树、庭院树、防护树、园林生产用地、公园情况及居民区绿化情况等。详细的绿化情况有道路绿化,指的是道路名称、长宽度、路面结构、道路两旁及分隔带内栽植树木、花草以及护路林、路心池和绿地内的栏杆、园林小品等。公共绿地:包括公园、小游园、路旁开放式绿地、风景名胜及单位对外开放的小游园、花园。专用绿地:包括单位行道树、绿地、花坛、小游园、花园、散生树木及片林等。防护林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温室及建成区内的林场、果园等。住宅小区和庭院绿化:内容主要有小区道路绿化、小游园、花园、花坛、宅旁地、垂直绿化,以及居民庭院的散生树木。古树名木的具体位置、树种、树龄、生长状况、管理单位以及现在的保护措施等。过去收集整理好的的各种绿化资料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其将成为整理资料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再接下来就是根据收集整理得到的绿化资料和地形图确立实地调研路线和调查方案。按照现行的《园林绿化条例和技术标准》,统一方法和标准,分组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方案编制各种调查用表,附表等。利用地形图实地调查,按单位,把各绿地、树、灌木、小品等,确定地形图上的位置,并量出覆盖面积,将树种、树高、冠幅、小品类型、个数等内容填在各相应表格内。
整理调查时所填的各种表格,汇总,并按单位建立DBF数据库。把每一张调查用的地形图扫描矢量化,完成之后进行地形图或矢量图的拼接。把收集的地形图在Photoshop中拼在一起,并利用相关工具调整使其达到最清晰状况并保存成为图片格式,或把矢量化后的地形图拼接在一起。接下来把拼好的矢量图按实地直角坐标加入控制点,并把矢量好的数据输出成TSF格式。在GIS中调入该TSF文件,进行编辑。拼好的矢量图也可用来建立各种专题,如面状专题和地物类专题,加入控制点和编号之后,要进行数据库的连接。连接好的数据库将十分有利于资料信息的查询。数据的查询方式是多样的,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规划时对资料的提取和利用。一种是由图查表,选中单位专题,点击要查询的单位面,在窗口出现一个与该单位相对应的窗口数据库,反映该单位的绿化情况,实现数据与地面一一对应关系。在编辑某一树种的情况下,选中整个专题窗口,就在状态栏中显示出该单位内该树的总株数和分布情况。选中某一地物类专题,点出该专题中的地物,可显示该地物的一切情况,如所属单位、植树时间、树高等内容。另一种是由表查图,点击数据库工具,显示出该单位的全部绿化数据,选中某一数据,点击由表查图工具,可显示该单位的位置总面积、绿化面积、覆盖面积、各树种的数量等情况。在数据库可进行各种统计、排序等功能。
在系统中经过拓扑的各种面状地物,计算机可自动生成其面积,也可用工具栏中的多点间距离可量出两点或多点间的距离。用工具格中的多点间距离可量出两点或多点间的距离。同时,在数据库中可根据要求,直接统计所要的各种数据,并可打印出统计表。经过图名、图框的修饰,可按不同的比例输出各种园林绿化专题图。可在系统中直接进行规划,由于系统显示的矢量图与实地成一定的比例,所以可以看出实际效果。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量巨大,并且数据类型多,包括地质、测绘、遥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养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数据。数据载体有文件资料、表格及图像等形式。应用GIS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规划和管理,各种资料能被充分有效利用,绿化管理工作的效率高,资源投入合理;能及时、准确、动态地获取城市绿地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拥有实时数据更新,能进行合理的空间分析。从而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动态监测与管理及科学的规划与布局。
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混合数据结构和有效地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创造和可视化表达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等。其中,通过地理空间分析能产生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重要信息,实现在系统支持下的地理过程动态模拟和决策支持,这既是GIS的核心,也是GIS的重要贡献。应用GIS进行规划设计,收集的资料全面详尽,分析全面、客观、有效,规划资料、分析信息、最后结果的可视化及制图的质、量以及规划资料的管理和实施更具优势,更加便利。GIS技术在园林相关领域是一种十分便利十分具有前瞻性的新技术,值得我们去探索、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超奎等 GIS、RS 与3DSMAX 在园林三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年第26卷第4期
文章编号: 1008-3464(2007)04-0326-05 [2] 杨葳 梁伊任.基于GIS 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法的革新[J ].中国园林, 2003(1): 30232.[3] 黄林, 褚泓阳, 吕志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动态空间中的应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 16(1): 63265.[4] 刘森, 张前进, 丛琳琳
GIS 叠加分析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18卷第24期
[5] 常连国
GIS在园林普查中的应用[J ]
《山西林业科技》
2006年6月第2期 [6] 白林波
RS和GIS在合肥市绿地系统调查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1,16(1).[7] 徐新良.运用RS和GIS技术进行城市绿地覆盖调查[J].国土资源遥感,2001(2).[8] 潘萍,韩润生,常河
基于GIS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 ]
《国土资源遥感》
2009年第4期
[9] 胡鹏 黄杏元 华一新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2
第二篇: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04商花2班 黄芳
1摘要:我国堪称是“竹子王国”,由于它扶摇凤尾,曲径通幽,又是吉祥之物,成为我国园林绿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特色景观。竹子的使用是东方园林的一大特色。通过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介绍,让竹子这一乡土植物在21世纪的中国风景园林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关键字:竹子 园林应用
一、竹子园林应用的历史
竹子作为我国传统的观赏植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周朝时期,我国就已有关于竹林的记载了。秦始皇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但那时竹子的种只是为了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
魏晋、南北朝时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园林和官宦私家园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洛阳伽蓝记》就记录了洛阳官宦贵族的私园“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在唐宋两代竹子运用较为广泛。唐代文人王维所建的“辋川别业”中就有大片竹林环绕着一座幽静建筑物的“竹里馆”,以及山岭上遍种竹林,一弯溪水绕过,一条山道相通,满眼青翠掩映溪水涟漪的“斤竹岭”。宋代艮岳中竹子景观为特色的景点有“斑竹麓”和“胜筠庵”。北宋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所评述的私园中,绝大多数都有竹子景观,并有“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之说。在南宋,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园园有竹”的全盛时期。
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在造景的手法上,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以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例如:苏州网师园的“竹外一枝轩”、沧浪亭的“翠玲珑”和“倚玉轩”、拙政园的“海棠春坞”等名园及扬州个园的“春山”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是现代园林造景的典范。
二、中国竹的种类、分布及主要的观赏竹
竹的种类很多,合计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计500余种,大多可供庭院观赏,著名品种有:楠竹、凤尾竹、小琴丝竹、佛肚竹、大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冷箭竹、大箭竹、唐竹、泰竹、大泰竹、孝顺竹、粉单竹、牛耳竹、方竹、四川方竹、龙拐竹、车筒竹、青皮竹、粉单竹、短穗竹、黄竹、花秆黄竹、巨龙竹、拐棍竹、光巨竹、阔叶箬竹、水银竹、人面竹、毛竹、花毛竹、花竹、紫竹、斑竹、龟甲竹、淡竹、刚竹、苦竹、金竹、龟纹竹、银链竹、玉边竹、茶秆竹、矢竹、泡竹、罗汉竹、苗子竹、鹅毛竹、刺竹、菲黄竹、华箬竹、墨竹等。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作园林绿化的观赏竹。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刚竹:又名台竹、光竹、鬼角竹、斑竹、苦竹,分布在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它耐寒性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宜于村宅前后成片栽植。它有三个变种:一是湘妃竹。又名斑竹、泪竹,产于湖南、浙江等省。秆部有许多黄豆大的紫红色斑纹,十分美丽,为著名的观赏竹种,毛泽东诗词中“斑竹一枝千滴泪”指的就是这种斑竹。现湖南岳阳君山的妃子墓、湘妃寺的斑竹,已成为观赏的热点。二是黄金碧玉竹。又称黄皮绿筋竹,秆部黄色,间以翠绿色纵条纹,是著名的观赏竹种。三是人面竹。又名罗汉竹,秆基部或中部以下数节畸形短缩,秆环交互歪斜,节间肿胀或溢缩,并凸出于布袋状;它们体态各异,有的像老人脸,有的像孩儿面,有的像坐禅的罗汉,十分生动有趣。
方竹:我国贵州、四川、湖南等地的方竹是自然方形竹,此竹分枝以下不是圆的,四四方方很有特色,被誉为“竹海珍珠”。此外,还有人工培育的方竹,它是用铁质或木质板做成长约4米的方形空模,套在出土30厘米的毛笋上,使其在空模中生长而形成方竹。
凤凰竹:分布在我国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引种北移,宜于公园、房前屋后等处栽植。竹竿细长坚韧,可作造纸、编织、篱笆及庭园观赏之用。
观音竹:分布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高达8米,秆密叶浓,株形优美,其小叶变种为凤尾竹,叶片短,小枝上排列如羽状;另一变种形似弦丝,也叫小琴丝竹,竹竿呈绿色,极具园林观赏价值。
佛肚竹:为我国广东特产,为灌木状竹种。其节间的形状大小不一,正常秆的节间为细长的圆筒形。除正常秆外,常出现全秆或下部节间呈瓶状,形似鼓肚坐堂的弥勒佛,皮色嫩黄,清雅潇洒,是珍贵观赏竹种。
五色竹:分布在我国福建省光泽县,这种竹的竹竿从头至脚呈现黄、蓝、白、绿、灰五种颜色,美观至极,为珍贵观赏竹种。
紫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这种竹耐旱、耐寒,秆紫叶绿,秆壁薄而坚韧。小的可做笛子、烟杆、手杖、伞把,大的可做书架等。该竹姿态优雅,常供寺庙、庭园栽培。
龟背竹:分布在我国湖南省桃江、东安等地。竹节肿胀,又有圆纹,表面凹凸不平,外观酷似龟背,远看就像一只只爬秆的小乌龟,因其奇特,已成为园林中一种名贵的观赏竹。
淡竹:又称白夹竹、金花竹、钓鱼竹,分布在我国江苏、浙江、四川、湖北、安徽等省。它的生态特性与刚竹相似,可在房前屋后作风景林栽植。它的变种有紫竹(又名黑竹),隐于绿色之中,甚为绮丽。可栽植于宅旁,园林的斜坡或池边,是优良的园林观赏竹。
三、竹子常用的园林造景手法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竹子的造景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竹里通幽 是指古典园林中竹林景观的营造,达到如《园冶》中“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里之耸翠管,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效果。它包括竹林的动观和静观两方面。于静观,最负盛名的当属辋川别业的竹里馆,诗人独坐于幽静的竹林之中,弹琴凑乐,无人打扰,享尽竹林的静美。而在结茅竹里,建茅屋于竹林深处,赏景中又极富返朴归真的野趣。至于动观,主要体现在曲径通幽的动态空间序列。竹林小径为求含蓄 是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而且要富于变化。其典范之作当属杭州西湖小瀛洲的曲径通幽了。
(二)粉墙竹影 将竹配置于白粉墙前组合成景,就像以白壁粉墙为纸,婆娑竹影为绘的中国画。这是传统绘画艺术写手法在竹子造景中的体现。
(三)竹石小品 指竹子与奇峰怪石通过艺术构图组合成景,即所谓的“青竹白石”。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作为点缀,布置于廊隅墙角既可独立成景,又可遮挡,缓解角隅的生硬线条。个园是竹石小品的典范。又如“筠石苑”的入口就是以竹与石的搭配作为标志,层层竹林掩映着刻有“筠石苑”三字的假山石,成群的翠竹姿态特别引人入胜。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四)移竹当窗 本义是窗前种竹,该文特指竹子景观的框景处理,通过各式取景框欣赏竹景,恰似一幅图画嵌于框中。以园门、漏窗等作为取景框,竹子景观随游人的位移变化而变化,形成明显的韵律节奏感。如图,通过各式景框欣赏竹景,恰似一幅青翠欲滴的图画镶于框中,实现了空间之间的渗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以上四种手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又相互渗透应用,且在现代园林景观中依然适用甚广。
四、竹子常用的造园手法的作用
(一)组织空间 如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以大面积竹林密植或线植、带状的列植,可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统一,不仅有掩饰作用,又有统一的效果。
(二)渲染空间 部分竹类,如茎干独特的佛肚竹和香妃竹、色彩特别的紫竹等,其茎干或色彩特别引人注目,成为景观和观赏处的焦点。
(三)协调空间 用竹类做绿篱,如观音竹凤尾竹等双行列植于草坪或建筑物的周围,不但会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加多样化的美感,而且还与修剪过的植物造型外观相呼应,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
(四)分隔空间 亦采用绿篱或屏障形式,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观赏或者功能区域。如图: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六)竹与其他植物材料组景 竹类植物与其他植物材料的组合,不仅能创造优美的景致,而且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寓意。如竹与桃混栽,形成“竹外桃花二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青竹与桃花不仅带来浓郁的春意.而且具有美丽的色彩效果。或用以竹为背景,兰花、寒菊作为地被植物衬托梅.可给萧瑟的冬景带来一片清丽。(七)竹与竹组景 不同的竹种之间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寓意而组合起来亦可形成别有情趣的竹园景观,如把赤竹、红竹、黄竹、绿竹、青皮竹、紫竹、白竹、灰竹、金竹和银丝竹等以色彩命名的竹子种成一个组团,以固定标牌标出竹名,中间置石刻“五彩缤纷”点景。又如五行谐和:植金竹、木竹、水竹、火竹和乡土竹成五边形花坛,中央置石刻字点景,五行相生相克,自然生态的均衡法则,寓意人事的谐和,百竹园事业的兴旺谐和。
(八)竹子盆景 一些形体较小,或有特殊外形的竹类都可经过矮化处理而用于制作盆景。现代竹子盆景主要分“全竹盆景”和“竹石盆景”两大类,另外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竹兜盆景”,又称“倒栽竹”,实际是用孝顺竹等丛牛竹种的竹兜外露而制成。一般来说外形奇特,体形较小的竹种是较为理想的盆景材料,如罗汉竹、蓬莱竹、龟甲竹、观音竹、小佛肚竹、凤尾竹、菲黄竹、翠竹等。我国著名的盆景大师周瘦鹃的《竹趣图》、《竹林七贤》、《枯木石竹图》完美地体现了竹子的情趣和风格,成为竹子盆景的精品。
(九)专类竹园 专类竹园主要收集各种竹类植物作为专题布置,在色泽、品种、杆形上加以选择相配,创造一种雅静、清幽的气氛,同时兼有观赏、科普教育的作用,主要以竹类公园为主。竹类公园是供游人观赏的以竹景、竹种取胜的专类竹园。成都的望江楼公园面积12 hm',无处不竹,是以竹取胜的我国最著名的竹类公园有14余种竹子广植其中,主要有慈竹、刚竹、毛竹、人面竹、凤尾竹、观音竹等,到处是竹影婆婆,幽箕森森,翠氛溶溶。全国十大竹乡之首的浙江安吉竹种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散生竹和混生竹品种较为齐全的综合性竹种园,总面积为40 hmz,有竹类品种30多个,被人们赞誉为竹子大观园。而在北京因气候等原因虽规模不是很大但也有颇为著名的紫竹院公园。
(十)竹材造景 竹园中的功能性或非功能性建筑或小品等均可采用竹材,如竹亭、竹椅、竹桥、竹水车等,组合于园林风景之中,一定更有韵味。如云南的竹楼,瓦、墙、梁、柱等均以竹子制作.竹楼往往建在临水竹林丛中,竹楼依着水波,风光艳丽动人。浙江千岛湖有全部用竹子建造的水上旅馆,高雅别致,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当代园林造景中,竹材应用更为广泛,如可做成各式各样竹篱板、竹片、竹篱笆等等,以辟得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回味旧时的乡情。
由此可见,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极为丰富,作用更是多样,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子的运用形式也在日益增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更是层出不穷。虽然有的可能与现代或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存在有悖的地方,但只要有人欣赏便可。
但鉴于竹子这一类植物的特性,在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一些问题,如竹子开花、竹子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生长、竹类的选择等等。因为竹子是多年生一次开花植物,竹子开花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属于竹子结籽繁殖的一个过程。除极少数种类可年年开花且花后不死外,大部分竹子在生命周期中,只开一次花且花后便枯黄,成片死去,失去萌生能力。因此,在园林造景上考虑观赏周期时就注意景观的可持续性问题,一般竹子的生命周期是40~80年。其次,竹子因为竹子是单子叶植物,缺少形成层使得竹子长到一定长度后只长高不变粗的.在选竹株时最好是成形的大苗。再者,竹的种类很多,高矮粗细各有各的风格韵律,在运用上要注意配置的恰当协调。
五、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
眼下观赏竹在全国城市绿化中的用量正在与日俱增,尤其是近两年来,总产值更是连连翻。观赏竹已成为园林绿化的新宠。
由于它不但生长快、周期短,而且四季常青,解决了北方地区缺少常绿植物的难题,同时抗旱性强也使观赏竹在节水方面优势明显,应用城市正不断增多。现在广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很多城市都在大量应用观赏竹,主要集中在公园、绿地、小区等重点绿化区域。受其影响,其他城市观赏竹的用量也在增多。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目前观赏竹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城市森林、绿色通道、造林工程等多个方面。尤其在景观应用上日趋丰富,目前观赏竹的景观应用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几种,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以前观赏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比较单调,经过近几年的应用,观赏竹在城市景观中的用法越来越多,包括绿篱、地被等。
南竹北引,一个突破性的问题,现在正被逐步解决实施。不少性状优良的观赏竹已经在北方城市绿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包括金镶玉竹、刚竹、翠竹、紫竹、早园竹、慈孝竹、佛肚竹、黄槽石绿竹、黄秆京竹、黄秆乌哺鸡、凤尾竹等十几种。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通过在江苏句容、山东潍坊、北京良乡等地建立繁育基地,筛选出铺地竹、鹅毛竹、黄条金刚竹3种抗寒性较强的地被类观赏竹,目前在北方已经得到很好的推广。另外,在去年举行的北京奥运备选花卉展上,由紫竹院公园展出的混生型观赏竹也颇受关注,紫竹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观赏竹是他们经过多年研究筛选出的能在北京地区推广的新品种。据了解,近几年,不少企业在北京、天津、大连等北方城市周边专门建立观赏竹苗圃,供应当地的城市绿化。
但是正如我国的花卉产业一样,竹产业的整体局面也较混乱。虽然,在浙江、云南、广东等省已建成规模宏大的竹种园或竹子植物园,但观念陈旧,仍处在产竹材、竹笋的落后阶段。从事竹产业的个人和企业虽不少,但奖励大多规模小,效益也不是很好。再者,就我国如此庞大的竹资源而言,目前的科研还是有待重视和深入发展的。
在广东,已有上规模的专业用竹的园林公司正逐步壮大,成为这一产业领头羊,我国目前需要的就是这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经验的大的企业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毕竟,我国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又有着的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只要有一个先进的发展指导,资源配置得当,竹类运用一定会成为中国园林的一大永久特色而流传于世。
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1.〈十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出版社<植物分册> 2.几种用于园林绿化的观赏竹 中国花卉报 曹涤环 黄再元2006-06-13 3.《竹类植物园的文化构思与表现》竹子研究汇刊
4.《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艺术手法研究》竹子研究汇刊2003-1第22卷第1期李宝昌
张涵 汤庚国
5.浅谈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 张鸽香.,2003,(12):58—61 6.浅谈竹子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景观中国 王春燕 7.观赏竹 中国农业出版社 刘金
8.观赏竹成为城市绿化新宠儿 中国花卉报 郭云龙2006-8-25
第三篇: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足发展,但许多绿地形式单调、功能单
一、维护投入大,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虽然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森林进城、生态优先,生态园林得到普遍倡导,认识到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绿化的覆盖面积(覆盖率)和占地面积(绿地率),而且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但生态优先、生态原则往往成为一种虚化的概念性招牌,无法体现在绿地的工程实体中。在规划方案的制订和设计的评审中凭经验和感觉,或是遵从首长意志,或是依靠某个知识理论已严重老化的老专家。环城、交通干道的绿带建设存在盲目攀比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规划不符合国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成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样去取舍?天和人怎样才能合一,或者接近合一?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1.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
能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极群落是生态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环境的演变产生了生物,生物又改变了地球环境,生物物体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了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生态系统,每一种生物有其特有的环境资源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生物间的生物关系,即生态位。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的种群,与其他生物一样,生存离不开与生物一起协同演化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人类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而生存,但自从人类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产之后,人类开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且人类的活动水平及影响力不断加大,已对自然演进的过程及自然结构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具有与地质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结构与改变自然演进过程的能力。人类一方面依赖于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凭借自己的能力构建了与自然系统相隔离的庞大人工系统,越来越使自己变成生态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类的意志和愿望,对自然系统进行强烈改造和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城市是一种建筑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实体,人口高度密集的社会实体,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换的经济、科技、文化实体。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统本底基础上的,无论是整
体意义上的城市,还是生物意义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离开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
2.园林绿地系统是连接人工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桥梁
吴良镛教授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环境地,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典型类型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生物物质、能量,离不开经过长期演化获得的大气环境、光热环境、水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机制。但是现代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
向自然环境异化方向发展,人类的居室、办公楼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来越大,城市的空间,甚至局部大气越来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护所(Shelter)越来越特化,人们在四季有空调的建筑物内感到“舒适”,越来越依赖局部大气、温度、制造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这种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个中介来进行调和,无论是环境还是心理都需要这种调和,能承担这种功能上和空间上的调和作用只有依靠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只有当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成为人居环境的主体部分和连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桥梁,才能实现吴良镛先生所说的“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
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生态学研究尺度与园林绿地之间的关系
师法自然一直是我国园林的造园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开敞空间方法加入生态学理论,给城市规划注入新的血液,开始了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和实践。城市生态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
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气辅降压技术分析及其原理
CAD2010 用户界面与工作空间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
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
现今已对城市生态绿化(地)的研究主要有:
1)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包括园林植物计算绿量回归模型的建立,园林植物以及人工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
适应性的研究(释氧固碳、蒸热吸热、滞尘降尘、减菌、减污、抗污、抗寒等)。
2)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群的研究。包括绿色量、园林绿地的功能量化、城市绿化环境评价与需求调查。
3)城市森林绿地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
4)城市生态绿地的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国外的绿化,早期发展一直以崇尚富装饰性植物的设计为特色,较东方传统造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强的征服自然的色彩。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发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国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生态的设计思想先
后出现了四种倾向:
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
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美国奥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极为推崇此模式。
2)乡土化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
反映当地的特色,代表人为西门德斯(Simonds)和詹逊(Jenson)。
3)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纳绍尔(Joan Nassauer)、惠尔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 Gress)在设计中运用了该思想。
4)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代表人物有K.希尔(Kristina Hill)和
A.丹尼斯(Agnes 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态展示性设计的概念,即通过设计向当地民众展示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和生态关
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生态学研究尺度与绿地系统建设的层次有大致的对应关系。
3.1区域绿地体系
区域的含义指城市群或城市与城郊复合体。在区域这个层次,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这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格局,特别区域水循环;第二,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格局,主要在于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河口湿地是区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
维护重要所在,特别是一些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或迁徙过境地。
3.2城市绿地体系
这里的城市指城区部分。城市空间上是多种生态系统的聚合,由于其建筑往往所占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于自然系统的下垫层性质与人为活动所排放的物质能量改变了城市局部环境,使得城市在生态上成为孤岛,朝着不适于人居的方向发展。所以城市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缓冲孤岛化倾向,尽量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统的状态。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在城市整体个层次上,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理想的状况是,城市下垫层的生态性质由绿地生态系统主导,使城市不再成为生态上的孤岛,与周边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合适人居的户外环境。但绿地生态系统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问题,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
规划声称以碳氧平衡作为确定绿量(绿化率、覆盖率)的依据,实际上夸大了绿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决
碳氧平衡,碳氧循环即使不是全球机制所决定,也至少是一个大区域的机制所决定。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赖于景观层次上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统保留斑块在生态学上往往具有特别意义,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构建人工绿地,不
必过于强调物种多样性,只需满足生态调节功能——注射工艺的影响因素 模具温度 压力的影响
CAD图形输出比例与插入其他形式文稿时参数设置技巧
女性卧室的色彩搭配 设计女人屋有窍门
小厨房怎样装修设计变大空间 借空间扩空间结构——物种的关联要求和审美要求即可。那种拼命追求物种数量的导向实际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物种数量叠加,并且大
量引来外来物种的潜在威胁人们已得到共识。
廊道(林带)需要一定的宽度,但宽度标准很难作出定量结论。目前环城林带、交通干线林带存在着相互盲目攀比的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却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统的廊道主要起着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强调生态通道?在林带改善小气候效应方面,农田防扩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鉴。有一些观点非常强调林带与主风向的关系,实际上线状林带对风的改变只限于林带高度3~5倍的范围,除非林带形成网络。林带的建设须考虑城市生态特点。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虽然巨大,却有明显的失误,如在干旱地带,缺水是主导障碍因子,营造乔木林带以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却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笔者推想我国的林带理念可能部分
来自于中国人的围墙观念,如同历史上的围长城一脉相传,但万里长城并不能挡住外族进入中原。
景观的美学价值是一个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动态变化的难以确定的问题。都市人的审美时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但久居深山的农民却见高楼大厦最兴奋。保持景观中最大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给予最大的信息量可以作为一种准则。
第四篇: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教案
花坛、花境、花台在园林中的应用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的比较特殊的园林绿化方式---花坛、花境、花台。2.使学生掌握花坛、花台的作用及其类型。
3.使学生掌握花坛、花境、花台在园林绿化中的灵活运用。
(二)能力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出什么是花坛、花境、花台?灵活地在不同场合应用。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德育教学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审美观念;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一、花坛
(一)花坛的定义:花坛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二)花坛特点:
1、通常床面高出地面或中央高四周略低的缓曲面。
2、边缘为砖石、水泥或栏杆等结构,也有镶嵌其他装饰性的材料。
3、花坛一般设计在广场和道路的中央,或道路的两侧,建筑物前后等人流较多的地段。
4、布置同一花坛可由1—3种花卉组成,种类不宜过多,要求图样简洁、轮廓鲜明、色彩明快。常选用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期集中并一致,花朵繁茂、色彩鲜艳,管理方便的花卉。
(三)花坛的作用:美化环境、组织交通和渲染气氛等作用。
(四)花坛的类型
1、依花材分类
(1)盛花花坛(花丛花坛):主要由观花草本植物组成,表现盛花的群体的色彩美或绚丽的景观。适合的花卉应株丛紧密,着花繁茂,在盛花时应完全覆盖枝叶,要求花期较长,开放一致,花色明亮鲜艳,有丰富的色彩幅度变化。(2)模纹花坛:主要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和叶兼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包括毛毡花坛、浮雕花坛和彩结花坛。
2、以空间位置来分:
(1)平面花坛:(2)斜面花坛:(3)立体花坛:
3、以花坛的组合分类 :
(1)独立花坛:(2)花坛群:
二、花境
1、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自然美,又展示了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花境多用于林缘、墙基、草坪边缘、路边坡地、挡土墙垣等装饰边缘。
2、花境内植物的选择以在当地露地越冬、不需特殊管理的宿根花卉为主,兼顾一些小灌木及球根和一二年生花卉。
3、花境实际上是一种人工群落,需要精心养护管理才会保持较好的自然景观。
三、花台
花台又称高设花坛,是高出地面栽植花木的种植地,与花坛类似,但面积较小,在庭院中做厅堂的对景或入门的框景,也有将花台布置在广场、道路交叉口或园路的端头以及其他突出醒目便于观赏的地方。
花台的配置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 1.规则式 2.自然式
四、活动花坛
活动花坛相对固定花坛而言,它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施工手段的完善而推出的花卉应用形式。
它具有施工便捷,形成最具迅速,便于移动和重新组合等优点。
种植的花卉种类十分广泛,如一二年生花卉,球根和宿根花卉,矮生的蔓性和匍匐性植物及多肉植物等。植物种类选择时以应时花卉为主。
作业:收集花坛、花境、花台常用的花卉有哪些?
常见花坛类花卉生产技术 一 一串红(必讲)二 矮牵牛(必讲)
三、万寿菊
四、孔雀草 五、三色堇(必讲)六、四季海棠(必讲)
七、小菊
八、鸡冠花
九、非洲凤仙
十、雏菊
第五篇: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彩叶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李蒙杉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112000)
彩叶植物是自然界存在或经人工栽培选育,其叶片在整个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表现出与自然绿色显著不同的色彩,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总称。从狭义上说,彩叶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而是指在春秋两季甚至春夏秋三季均呈现彩色,尤其在夏季旺盛生长的季节仍保持彩色不变的植物。广义上的彩叶植物是指在生长季节可以较稳定呈现非绿色(排除栽培和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的植物,它们在生长季节或生长季节的某些阶段全部或部分叶片呈现非色。彩叶植物在园林中有如下应用:
一、基础种植
基础种植现在应用较多,如北京街头绿地中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等株丛紧密、耐修剪的绿篱植物组成各种图案或修剪成色带与建筑草坪相配,简洁,但效果突出。这种形式可广泛应用于道路、广场、居住区及街头绿地。
二、孤植
彩叶植物颜色醒目,可以作为中心景观处理,能达到引导视线的作用。如株形高大丰满的紫叶梓树、金叶皂荚、金叶刺槐,以及株形紧密的紫叶矮樱、花叶槭、红叶石楠等都可以孤植于庭院或草坪中,独立成景。
三、丛植
成丛栽植彩叶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增添更多色彩。如将红色或黄色系列的彩叶植物紫叶李、槭树类、北美枫香、茶条槭、南天竹等丛植于浅色系的建筑物前,或以深绿色的针叶树种为背景,将花叶系列、金叶系列的种类与绿色树种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彩篱或模纹花坛
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黄杨等耐修剪的彩叶植物是极好的彩篱植物材料,与绿色植物相搭配可构成美丽的图案,其广泛应用在城市公共绿地、分车道、小游园、厂矿企业、居住小区中。
五、群植或片植
将彩叶植物成片栽植,达到成林的规模,可营造出较有气势的景观。如北京的“香山红叶”主要栽种的是黄栌,金陵十景之一的“栖霞丹枫”主要栽种的是枫香,苏州太平山的“怪石、清泉、红枫”三绝中的红枫主要是指三角枫。在高速公路两旁一般也采用成片种植彩色树种的方式来丰富视野景观,如北京的八达岭高速路两侧应用馒头柳、火炬树、栾树、油松等片林形式交替种植,形成春夏秋冬的淡绿、翠绿、火红、灰绿等不同季节景观。由彩色树群组成的风景林,其美化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
总之,彩叶植物因具有色彩鲜艳、成景快、栽培容易、观赏期长等特点,得到了广大园林设计者的青睐,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被大量应用,在植物造景方面正发挥着越来重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