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考试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8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也是同样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很珍贵。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文及诗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10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 8 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 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内部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3分)....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7.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分)。(2)此亡秦之续耳。(2分)。
9.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语·述而》中的一段话:(4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
10.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2分)
答:。
(二)诗歌阅读(7分)/ 8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请写出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2分)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比较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5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不同点:(4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曾记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个大题中选定一个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只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先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对应的括号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个尽头!
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 8 ③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执政府门前喋血呢?
④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是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⑤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⑥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4分)
15、请谈谈作者在听到噩耗后“竟至于颇为怀疑”的原因。(6分)
16、鲁迅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种“缘由”到底是什么?你怎么理解?(6分)
1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两个“沉默”意思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18-21题。
①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②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③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④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⑤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8 ⑥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⑦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⑧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⑨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⑩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8.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意(4分)19.“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分)
20.⑤-⑧段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中的一张”有什么作用?(6分)
21.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第Ⅱ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24分)
2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长歌当(dāng)哭
寥(liáo)落
团箕(qí)
噩(è)梦 ....B.颓圮(pí)作揖(yī)佳肴(yáo)锭(dìng)子 ....C.生杀予(yǔ)夺 孟昶(chǎng)皮辊(kǔn)旸(cháng)谷 ...D.彘(zhì)肩 鲰(zōu)生 变徵(zhǐ)阙(quē)秦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随着4名逃犯1人毙命、3人被抓,呼和浩特市“10·17”袭警越狱案告一段落。昨日,初审结束,4名越狱逃犯共同预谋越狱已经大约一年左右。
B.2009年10月2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城管局发布了司机孙中界非法运营的调查报告,认定 “适用法律正确,证据确凿,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事实清楚,不存在所谓的‘钓鱼执法’的问题”。
C.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一架军用直升机22日在阿富汗北部山区坠毁,造成了人员伤亡。/ 8 D.昨日清晨,龙王塘一带海域,一条300多斤重的翻车鱼被附近渔民打捞了上来,一家饭店老板以高价收购。几个月前一条200多斤重的这种鱼曾被收购。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论语》是儒学的精华和源头,是儒学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语录体的典范,句子富有变化,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点到即止。B.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C.课文《鸿门宴》的精彩描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郭沫若将《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准确定位。
D.《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包含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的“半自传体”的小说。读者会从天真无邪的少年主人公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26.选出与下句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2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______。
A、直到带工老板使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B、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C、直到带工老板把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D、直到将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27.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28.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将下列文章篇目按内容分成了两个单元,请仿照第一单元标题示例,为第二单元拟写一个标题。(2分)第一单元:《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老屋》《游子吟》 示例——第一单元标题:亲情萦怀 第二单元:《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每年一度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答案——第二单元标题: 29.信息迁移能力检测(10分)
(1)将下面一段文字认真抄写在答题纸方格中,要求做到信息迁移格式、字形、标点均准确无误。(满分6分,每处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 8(2)依据所给拼音,在相应位置写出汉字。(4分)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草效张芝,楷祖钟繇,技臻“贵越群品,古今莫二”之境。他屏弃行笔滞重、结体稚拙之风,ruì意革新,超凡脱俗,使楷书匀chèn俏丽,挺bá多姿;草书笔势酣畅,颇富韵致;行书wǎn转灵动,俊逸妍美。奠定了一代书圣之崇极地位。
(共100字)
六、作文(60分)30.作文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建议选择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800字。/ 8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模块考试试题
第Ⅰ卷
阅读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1 页(共 10 页)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也是同样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很珍贵。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古文及诗歌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10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2 页(共 10 页)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项王按剑而跽 跽:站立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内部 D.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3分)....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3分)....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素善留侯张良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7.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分)。(2)此亡秦之续耳。(2分)。
9.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学,请翻译下面《论语·述而》中的一段话:(4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
10.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与众位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请你谈谈孔子对曾点的志向持怎样的看法?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2分)
答:。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
(二)诗歌阅读(7分)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请写出两诗(词)中直接表现主旨的句子。(2分)
毛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试比较两诗(词)在景物描写上的异同点。(5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不同点:(4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1)曾记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个大题中选定一个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只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先在答题纸上所选题目对应的括号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个尽头!
②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4 页(共 10 页)
……
③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执政府门前喋血呢?
④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是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
⑤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⑥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⑦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4分)
15、请谈谈作者在听到噩耗后“竟至于颇为怀疑”的原因。(6分)
16、鲁迅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种“缘由”到底是什么?你怎么理解?(6分)
17、“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两个“沉默”意思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18-21题。
①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②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③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④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⑤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
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⑥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⑦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⑧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⑨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⑩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8.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意(4分)19.“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分)
20.⑤-⑧段引用“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和“数以千计的照片中的一张”有什么作用?(6分)
21.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第Ⅱ卷
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24分)
2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长歌当(dāng)哭
寥(liáo)落
团箕(qí)
噩(è)梦 ....B.颓圮(pí)作揖(yī)佳肴(yáo)锭(dìng)子 ....C.生杀予(yǔ)夺 孟昶(chǎng)皮辊(kǔn)旸(cháng)谷 ...D.彘(zhì)肩 鲰(zōu)生 变徵(zhǐ)阙(quē)秦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随着4名逃犯1人毙命、3人被抓,呼和浩特市“10·17”袭警越狱案告一段落。昨日,初审结束,4名越狱逃犯共同预谋越狱已经大约一年左右。
B.2009年10月2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城管局发布了司机孙中界非法运营的调查报告,认定 “适用法律正确,证据确凿,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事实清楚,不存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
在所谓的‘钓鱼执法’的问题”。
C.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一架军用直升机22日在阿富汗北部山区坠毁,造成了人员伤亡。
D.昨日清晨,龙王塘一带海域,一条300多斤重的翻车鱼被附近渔民打捞了上来,一家饭店老板以高价收购。几个月前一条200多斤重的这种鱼曾被收购。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2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论语》是儒学的精华和源头,是儒学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语录体的典范,句子富有变化,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点到即止。B.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C.课文《鸿门宴》的精彩描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郭沫若将《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准确定位。
D.《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包含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的“半自传体”的小说。读者会从天真无邪的少年主人公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26.选出与下句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2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______。
A、直到带工老板使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B、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C、直到带工老板把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D、直到将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27.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28.语文老师组织学生编辑一本供同学们阅读的校本文选,将下列文章篇目按内容分成了两个单元,请仿照第一单元标题示例,为第二单元拟写一个标题。(2分)第一单元:《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老屋》《游子吟》 示例——第一单元标题:亲情萦怀 第二单元:《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每年一度燕归来》《时间沉思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
答案——第二单元标题: 29.信息迁移能力检测(10分)
(1)将下面一段文字认真抄写在答题纸方格中,要求做到信息迁移格式、字形、标点均准确无误。(满分6分,每处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2)依据所给拼音,在相应位置写出汉字。(4分)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草效张芝,楷祖钟繇,技臻“贵越群品,古今莫二”之境。他屏弃行笔滞重、结体稚拙之风,ruì意革新,超凡脱俗,使楷书匀chèn俏丽,挺bá多姿;草书笔势酣畅,颇富韵致;行书wǎn转灵动,俊逸妍美。奠定了一代书圣之崇极地位。
(共100字)
六、作文(60分)30.作文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建议选择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800字。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第 8 页(共 10 页)
第三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案(范文模版)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涸澈”、“揠苗助长”、“淅沥”、“婆娑”、“猗郁”、“蕈菌”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及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想思考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的方法。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情感目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批注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历史上范蠡助勾践灭吴,后与西施泛舟齐国的故事吧!(听过)其实在我国文学史上也一个与范蠡同名的伟大人物。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板书课题及作者)听到巴金这般动情地赞颂,同学们一定也想更多地了解陆蠡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陆蠡、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走近作者
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曾翻译俄屠格涅夫《罗亭》,英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法拉芳登的《寓言诗》和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仅有34岁的陆蠡就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三、研读课文
1、解题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同桌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生字词)。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在文中指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抑郁、不顺心的人对爱、幸福和美好深深的追求而采取的行动。
2、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在横线上分别填出能概括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的字。并说明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
板书:(1—4)寻绿(选择可以看见绿色的房间)→ 热切追求(5—7)赏绿(享受房间的绿色)→ 喜欢满足
顽强抗争
囚绿记(8—12)囚绿(囚住绿色)→ 爱绿至极
(13)释绿(点明主旨)→诚挚祝福
向往光明
(14)怀绿 → 惦念牵挂
4、研读“囚绿”部分。
①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地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之情)既然作者“囚绿”是因为爱绿,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呢?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囚绿”是爱绿的表现,“囚绿”之前作者的哪些举动反映了他对绿藤的喜爱?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批注。
明确:租房时尽管房间低矮狭小,炎热简陋,因为有绿,陆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希望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话。”
“我快活地坐在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舞姿。” ③被囚之前后,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
明确:被囚之前:枝叶舒展,舞姿婆娑。
被囚之后:“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研读“囚绿”部分
1、你如何评价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的这种举动?
明确:陆蠡爱绿,说明他热爱生活,追求光明和理想,值得称道;但是,因爱而占有,反而是被爱者难以自由生长,甚至萎缩,对绿藤造成伤害,又流于自私和残忍,是一种畸形的情感。
2、对于绿藤被囚前后的生态变化,你会想些什么?
明确:爱自由是生命生命与生俱来的天性,应该让生命在自然中生长。人为的约束会使生命力萎缩。爱有时也会带来伤害。真爱是欣赏而非占有。
3、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被囚后,绿藤的尖端总指向窗外,显示出它不屈不挠的反抗意识,折射出它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展现了他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我们也要不屈服于逆境,要追求生命的阳光。)
板书:顽强抗争(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
二、研读“释绿”部分。(第12-13节)
学生讨论: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穿插介绍陆蠡有关事迹: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教师明确:“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板书:向往自由(呼唤自由和光明)
三、深入探究:
联系作者的生平、《囚绿记》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里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探讨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写作主旨。
在文中,陆蠡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许多不快的记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向它致诚挚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这些话如何理解?
明确:陆蠡生活的时代:民族衰微,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他不满于人吃人的丑恶现实,一生追求进步,他的不少作品,像《竹刀》等都反映了这种思想倾向;而奋斗的历程又充满艰辛和坎坷,他不免感觉疲惫和痛苦。这可爱的“绿”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绿象征了作者心中的自由、光明、幸福、希望和理想,这一切对他都弥足珍贵。《囚绿记》的写作年代:作者正在“孤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不尽之意自在言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象征意义。“真诚祝福”,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由爱而囚,由囚而放、而怀念,一波三折,其间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令人叹惋!
四、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 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
第二,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
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绎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如标题和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种体裁的文章阅读中。同时,我们从作者描写的“常春藤”这种微小的生命体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气息,感悟到了心灵净化、品质提升的可贵。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多多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美!
六、课外延伸:阅读《陆蠡故居》(见读本),并作适当批注。
第四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导语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单元导语
必修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在人的一生中,这些也许是伴随终身的叩问。尽管人们不断地重提古希腊特尔斐神庙里镌刻的“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但自古至今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仍然微乎其微。也许,人是大自然中最为伟大的秘密,是最为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小宇宙”,因而,“认识自我”也是世上最大的难题。许多人因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而无所作为或走了弯路;也有许多人因为能正确认识自我而在艰难曲折中走向辉煌。
第二单元 传记
人,是一本“大书”,是一本用心灵、情感、行为写就的有血有肉的“大书”。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传记却可以世代相传,长久地留存传主的生命印迹,让人领略大千世界中的七彩人生。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同时,通过阅读传记,你还可以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或感受到那沉重的历史沧桑„„
在本单元,我们将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熟悉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
第三单元 散文(1)
在文学世界中,有一片极自由、极舒展的天地。一方荷塘,一缕月光,一片云霞,一个梦境,一堵断垣,一件故人遗物,一封远方来信„„都可能拨动你心 1 灵的琴弦,引发你这样那样的联想和感悟,唤起你对宇宙人生或多或少的情趣和沉思。当你以自由潇洒、美丽动人的文笔写下这一切时,就有了散文。
散文是多种多样的,本单元的散文,有以叙事为主的,有以写景为主的,也有以抒发内心情思为主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去,走进现代散文这片天地,一起来领略它的魅力,并从中陶冶我们的情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深化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掌握散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中国是诗的国度,两千多年前,我们就拥有《诗经》和《楚辞》这样熠熠生辉、流芳千古的诗歌总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诗经》和《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在汉代,又产生了以“乐府歌辞”及“古诗”为代表的诗歌。魏晋南北朝是五言诗鼎盛的时期。唐代“近体诗”形成以前的各类格律比较自由的诗歌,通常被称为“古体诗”。
在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古体诗的艺术王国,一起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无论是倾听屈原悲愤的吟唱,还是体味陶渊明复归自然的乐趣,都必将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提升我们鉴赏古体诗的水。
必修二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情感是什么?有人说,情感像空气,无论你想什么、做什么它总是伴随着你;有人说,情感像火焰,它是你强烈追求自己目标的原动力。
人的情感何其丰富: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爱国之情„„
人的情感又何其多样:有的单纯,有的复杂;有的浅淡,有的深厚;有的真挚,有的虚假;有的健康,有的扭曲„„
情感不可预约,也不能回避。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有些情感我们充满期待,有些情感我们却害怕面对。
情感是内在的,同时情感又是需要表露、需要倾诉、需要分享的。因此,许 多时候,我们都在细细体味别人的情感,又在苦苦寻找词语将情感表达出来。
让我们通过本单元的活动,探讨情感问题,深入地认识情感、体验情感,进而更加尊重情感、珍惜情感,更好地表达自己丰富、独特的情感。
第二单元 诗歌
中国一直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古代诗歌遗产。“五四”以后出现了新诗,从此,中国进入了诗歌的新时代。新诗以白话入诗,更为现代人表达情感开辟了自由的空间。新诗歌颂人的觉醒、民族的振兴,特别重视民族情感与个人情感的抒写。
新诗流行后,传统的诗词仍为人们所喜爱,更有人在创作中旧瓶装新酒,运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赋予崭新的内容,这类诗仍保持着相当强的生命力。外国诗歌的翻译和介绍,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诗国之门。
我们将通过本单元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感悟诗情诗意,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
第三单元 散文(2)
散文世界的智性光芒,照亮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丰盈的快乐。又一次涉猎这片天地时,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其中的议论散文,去领略心灵自由探胜的奇趣。
这些议论散文主要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形成的论点可谓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在题材上,无论是国家大事、个人生活,还是山川草木、鸟兽鱼虫等等,都可斐然成篇;在行文上,或信笔写来,情趣盎然;或娓娓而叙,如灯下谈心;或铺陈譬喻,直指心灵。
本单元所选的议论散文,或以智性见长,或以幽默娱人或以深刻示人„„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也来试试,去发现,去感悟,把自己的见解阐述出来。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文言文的世界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古人或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或面临大江东去思考人文关怀,或因万物性灵触发宇宙情思,或向心爱的人倾诉衷肠,或尽情驰骋思绪追求心灵的逍遥境界,3 或遭逢不同的人生境遇而彰显情志的可贵,都充分展现了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识记与理解文言词语、句式,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体会骈散相宜的结构之美,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我们将领略到古代散文的独特魅力。
必修三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我们从自然中走来,在自然的怀抱中长大。人类在自然界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人类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着这些问题。
本单元我们将开展一次感悟自然的探究学习活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倾听大自然,欣赏自然世界的千姿百态,感受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探寻人类文明在自然中的足迹,思索人类与自然亲密而微妙的关系。
通过本单元活动,让我们学习观察自然、欣赏自然,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诗意情怀,提高感受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并掌握多种描写技巧,学习用游记体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
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科学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世界。科学拓展了空间,让人类一步步地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太空;科学延伸了时间,让人类延长了寿命,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与我们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
本单元课文,或介绍奇妙的自然现象,或探索神奇的生命奥秘,或演绎数学的发展轨迹,或畅谈信息科技的前景,或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世界的丰富和科学智慧的光辉。在写作手法上,课文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或旁征博引,说古道今,或巧用比喻与拟人,或穿插抒情与议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读来饶有趣味。
学习本单元,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世界,从科学中吸取智慧与力量,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第三单元 小说(1)
本单元学习短篇小说。因为短小,短篇小说能够更迅速地把握时代脉搏,更直接地贴近现实生活;因为短小,短篇小说往往截取横断面来表现生活,以局部透视整体,于瞬间凝炼永恒,以简单显出丰富;因为短小,短篇小说常常精心构思,细心雕琢,让有限的艺术空间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风貌。
本单元课文取材广泛,风格各异,或冷峻地描写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或幽默地叙述小人物的梦想与追求,或诗意地抒写战争中普通人的家国情怀,或敏锐地捕捉时代变迁中的喜悦与希望„„为我们创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可感可触的艺术世界。
学习本单元,要用心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和细致的描写,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去触摸小说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微型小说的写作。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它们共同涵养了我们民族的了我们的性格与情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唐诗继承和完善了五言、七言古体诗,创造了律师与绝句这两种格律诗体,扩大了诗的表现力,佳作纷呈,名家辈出,把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了极致。宋词把词从依附于音乐的唱词发展为独立文体,进而提升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出现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成就卓著,再创古典诗歌的艺术高峰。元曲题材广泛,揭露现实深刻,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在古典诗歌艺苑中独放异彩。
本单元学习唐代以来的古典诗歌,要反复吟诵,熟读背诵,展开联想与想像,探究诗歌的意境,并初步了解古典诗歌格律常识,欣赏诗词曲的语言美、音韵美,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
必修四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社会。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我们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家”。人与社会相依相伴,维系始终。社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中进步、发展,人也在关注和建设社会的过程中长大、成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往今来,多少学子,身在课堂,心系社会;多少仁人志士,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我们年轻人,一样应该拥有关注社会、直面众生的胸怀。
本单元将通过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活动,去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激发我们的社会热情,培养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习写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与同学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速读的方法,培养快速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单元 议论文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等同的,多姿多彩的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生动课堂。本单元的议论文,正是作者们在社会课堂中实践的收获。他们或思索日常生活蕴藏的丰富含义,或追问心灵迷惘的原因,或探究国家发展的方略,或找寻美的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构成的动态社会,牵动着作者敏感的神经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用理性的分析和热烈的情感来表达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体察。
议论文是人们用以发表见解的文体。优秀的议论文,是理性思维鲜丽的花朵。在这一单元,我们涉足议论文的领地,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揣摩,在获取正确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的启示的同时,掌握好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提高论证技巧。
第三单元 小说(2)
小说是社会的真实写照。在小说里,我们不但能读到引人入胜的故事,看到栩栩如生的形象,还能领略到万千世态、斑斓人生和复杂的情怀。
小说是人类心灵的一面独特的镜子。小说家擅长揭示人类隐蔽、复杂的心理。在生活中,人的内心活动是微妙难言的。在小说里,我们可以沿着作者设计的深幽曲径走进人物的心灵,感受体验那丰富的情感世界。
小说是作者人生经验的艺术表现。读小说,可以帮助我们读懂人生这部大书,获得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阅读本单元的中长篇小说,我们要学会鉴赏其中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掌握小说的特征,学习书评的写作。同时,尝试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先贤不仅以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着他们关怀人生、关注社会的人生理想,而且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了精彩深刻的策论警句,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积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本单元将通过学习与解读古代优秀的议论文,领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与古代大师们的对话,接受优秀文化的浸濡养成重视道德修养、追求崇高理想的品格;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学会用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作品,在批判性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掌握文言实词古今词义的异同与变化以及常见文言句式的用法;同时,通过背诵经典名篇,进一步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必修五
第一单元 走进经济
我们每天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学习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人类开展经济活动就成为一种必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要花钱“买点什么”,不知不觉就参与了市场买卖的活动,在消费中“走近经济”。然而,我们在花钱的时候是否想过:为什么“钱”会从兽皮、贝壳、铁块、纸币演变为各种各样符 7 号化电子化了的“卡”?这种演变反映出当今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追求等与过去有哪些不同?
要想了解市场经济活动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复杂关系,可以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所掌握的语文技能,选定一个与自己、家庭或社区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课题,以“走近经济”为平台,开展一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形式,增长经济知识,并通过阅读、交流、研讨、写作、展示、评议等活动,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提高实用文的写作能力,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二单元 新闻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每天都或多或少地接触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这些新闻媒体每天都会通过消息、通讯、图片等形式报道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给大众打开一个个了解外部世界的“视窗”。通过这些“视窗”人们可以视通万里,神游中外,开阔视野,增广见闻,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阅读新闻要善于捕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重要信息,关注这些事件和信息产生的社会背景,了解它们对社会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影响,思考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将会获得更多的生活智慧。
请同学们一起进入新闻“视窗”,了解新闻的特点,了解新闻的特点,了解新闻制作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学习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习新闻写作。
第三单元 戏剧
戏剧和电影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反映社会的风云变幻、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活的酸甜苦辣、生命的价值意义„„
戏剧和电影的剧本主要是为演员表演而创作的。剧本中的人物要写得能够让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剧本所写的故事要能够让演员在舞台上演出。剧本通过演员的表演与观众进行审美的交流,给观众带来审美的乐趣。
剧本是一剧之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让我们将目光投入本单元的剧本,了解戏剧和电影通过行动和个性化的语言来组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生活等基本特征,了解戏剧和电影剧本的文体写作形式,在阅读中比较古今中外戏剧艺术的异同,提高欣赏戏剧、电影艺术的水平。然后,一起粉墨登场乐一回。
第四单元 文言文(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文的国度。
古人作文不仅仅注重表现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深邃,而且非常重视文章的实际应用。他们或记录历史人物的辉煌与耻辱,或叙述人生的悲欢与离合,或抒写游览名山大川的感悟与体会,或交流治学作文的经验与教训,或考察人事的得与失,或探索事理的是与非,或探讨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些实用性文章,同样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古文作家的写作个性和审美追求,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文要今读,学会运用现代意识去评价历史人物、反思历史事件和评论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会综合运用现代的文体知识去领悟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艺术、表意方式和写作方法;从语言的认知进入到写作艺术的鉴赏,在思辨和妙悟中享受创造性阅读的快乐。
第五篇:2012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练习卷R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横线1分,共7分。)(1)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2)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3),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4)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2.默写。(8分)
①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④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
⑤《小石潭记》中,作者坐在小石潭边突出的感受是__________。⑥《岳阳楼记》中写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__________,”愉悦的心情。
1.现代文阅读
(一)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4分)【小题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小题3】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3分)
【小题4】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4分)
【小题5】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分)
2.寻 春 韩少华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竞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竞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问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11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12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小题1】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3分)
【小题2】第⑦段“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小题3】第⑨段和第⑩段都引用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其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小题4】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3分)【小题5】朱自清《春》的结尾是: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从综合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修辞等方面,这样的结尾与本文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阅读下面文言文。(14分)甲文: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文: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④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太祖时宰相。②阖:关上。③薨:去世④龌龊循默:对人嫉妒刻薄。【小题1】给乙段文字划线部分加上三处标点。(2分)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小题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浊浪排空:春和景明:
及为相: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小题4】阅读甲乙两文,范仲淹和赵普两人的形象特征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2分)
【小题5】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读《论语》使赵普获得了哪些益处?(2分)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小题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1分。
【小题2】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1分。【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2分 横柯上蔽()窥谷忘反()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小题5】写出从视觉或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一组。2分
【小题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7】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本文介绍的山水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地方?简要回答。3分
1.(一)阅读古诗《渔家傲 秋思》,完成8--9题。(5分)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题1】、《渔家傲》上片重在描写__________,下片集中抒发之情。(2分)【小题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⑪⑫两小题。(5分)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①绦(tāo):丝带。
⑪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分)⑫“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做简要赏析。(3分)
3.(三)游山西村(5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全诗围绕诗眼突出了山西村的哪三美,以至诗对此颇为留念?(2分)
【小题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从情、景、理三方面分析其妙处?(3分)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三日寻李九庄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①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①永和:东晋穆帝年号
(1)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春天怎样的景象?(2分)(2)诗的三、四两句让人联想到学到的哪篇课文?这说明了作者觉得李九庄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1.任选一题完成。
(1)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2)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睡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看到路旁鲜艳的花朵;当你坐在静谧的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同学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呢?请以“感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