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基层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 要 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普遍化的到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基层工会的建设发展跟不上学校发展步伐,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本文对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 基层工会 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6.007
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在与教职工交流沟通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是高校工会履行四项基本职能的具体实践者,也是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阵地,在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推动高校和谐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工会的建设跟不上新的发展要求,显现出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以便继续发挥好基层工会的作用,为高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基层工会的发展趋势
(1)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工会组织,尤其是二级学院工会组织应该转变思想,树立新型的服务理念,不能成为上级组织的“传话筒、代言人”。应该结合学校学院事业发展的需要,了解教职工的实际需求,主动为教职工谋划出新的特色服务项目,为教职工的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始终以教职工的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以教职工为中心开展工作,使工会组织焕发新活力。
(2)走以我为主的发展道路。工会组织,尤其是二级学院基层工会,应该在上级工会组织和学校、学院的领导下,走以我为主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积极试点新的工会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工会工作激励制度,走出一条制度完善、机制灵活的以我为主的特色发展道路。
(3)立足教育宣传主阵地,做好舆情工作。二级学院工会组织应该把握学校发展大局,积极发挥好联系教职工桥梁和纽带作用,牢牢把握宣传教育主阵地,及时把学校学院发展的理念、规划、目标及政策及时向教职工宣传好、传达好,对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收集反馈给学校及相关部门,坚决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健康和谐绿色校园建设主动作为。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缺乏重视。长期以来,工会组织建设缺乏有效的程序,队伍建设处于随意状态,工会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没有保障,自身权益无法实现,组织建设处于边缘化,单位党委、行政对工会组织建设缺乏足够重视,工会干部队伍配备不强,工会工作处于相对松散状态,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缺乏热情,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其中,也不愿担任工会组织工作。
(2)高校对基层工会组织作用缺乏正确认识。随着高等教育普遍化的到来,高校规模不断壮大,而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却跟不上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对校级工会的作用发挥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对二级学院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重视不够,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二级学院工会组织最贴近教职员,也是教职工最能感受到组织归属感的地方,代表着工会组织的形象,长期以来二级学院工会组织建设没有得到学校够重视,发挥的作用不够理想。
(3)基层工会建设投入不足。二级学院基层工会建设长期以来因缺乏投入而作用无法发挥,一方面学校对工会投入主要集中在学校工会,对二级学院的工会投入基本很少,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来保障和促进二级学院工会组织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学院行政对工会组织投入也非常有限,思想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得工会组织建设发展缺乏足够的投入保障。
(4)对教职工权益的维护还有较大差距。二级学院基层工会在维护教职工权益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与教职工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更多地处于被动工作状态,更多的是处理事务性工作任务,完成校级工会布置的任务,工作相对简单粗糙,没有针对教职工发展过程中需要争取的权益进行主动工作。与教职工沟通交流不够,对教职工的渴求了解不足,关心不到位。
(5)缺乏有特色的自主活动。目前,二级学院工会因为投入问题活动相对较少,有些活动相对简单,为了完成任务而举行活动,有特色的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没有做深入的调查了解,没有充分发挥工会会员的主动性来参与策划活动,使很多活动不更符合绝大多数职工会员的实际需求。
3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1)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需科学化和规范化。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的数量成倍上升,基层工会组织应顺应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转变思想,探索工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学校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规范和保障工会组织的建设发展,比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条例》、《二级学院工会建设指导意见》、《工会小家建设标准》等制度措施,这样工会组织建设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探索建立高校基层工会专兼职工会干部队伍的激励机制。深化二级学院工会干部选拔制度,对二级学院分工会主席采取公开直选的方式产生,分工会委员由全体工会会员选举产生,对工会干部采取聘期制,设置工会监督委员会,由不同方面的教师代表组成,对于选举产生的工会干部给予相应的待遇,制度相关的激励制度。
(3)加强工会经费的投入与管理。学校和学院每年必须投入一定数额的经费用于工会建设,尤其是二级学院,在深化二级管理改革后,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工会建设方面需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对于工会经费的管理要建立经费管理办法、经费审查制度等来规范经费的管理使用。
(4)加强法制基层工会建设。高校应该按照总工会的要求,依照相关的法规条例加强二级学院工会组织的建设,完善工会民主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双代会”等民主机构的作用,探索出更多民主渠道。工会工作应该实行独立化,接受党组织的指导,但不能受制于行政,使其能充分行使权力,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5)开展项目化特色活动,增强基层工会的凝聚力。二级学院基层工会组织要把广大教职工凝聚在组织当中,就需要通过开展项目化特色活动为教职工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开展相互化特色活动,可以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展示其特长,激发教职工的兴趣爱好,使其在工作之余享受生活,养足精神更好投入到学校工作当中去。比如建立教职工登上协会、足球协会、书法协会、插花协会、品茶协会等,各个协会按项目化运作,投入一定经费,制定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采取激励措施,这样使工会活动能够良性发展,受到教职工的欢迎。
(6)加强“职工小家”建设,增强教职工归属感。各基层工会组织要投入一定的经费,拿出一定的场地,建设“职工小家”,这样可以增强教职工的组织归属感。“职工小家”可以按功能区块进行设计布置,如运动休闲区、研讨区、谈心区等,配置相应的设备,使教职工课余时间有去处、烦闷时候能倾诉、闲暇之余能锻炼,这样教职工的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就会越来越强,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也就越来越高,从而积极参与到学院建设工作中来,推动学院事业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高校基层工会在学校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教职工紧紧团结在组织周围,激发基层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激情,推动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新形势下,各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工会工作,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基础工会组织健康发展,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基层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层规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及对策
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履行行政执法、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单位。近几年来,为加强工商所建设,促进工商所职能到位,省、市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加大基层建设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倾斜,有力地推动了基层规范化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所的监管内容不断扩大以及人民群众和政府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基层规范化建设与新形势、新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从目前我们单位规范化建设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基层规范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着规范化建设的进度。主要体现干部队伍相对老化,工作标准不高,整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职干部职工中,45周岁以上占到80%以上,新生力量明显不足。加之个人学习自觉性不够,知识更新缓慢,复合型人才匮乏,落实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不够高。
(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使规范化建设推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队伍管理中,能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是否建立一套健全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有很大关系。有的同志存在“松口气”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效率低下。出现了一方面人浮于 1
事,一方面人才紧缺,导致基层工作忙乱,疲于应付,影响监管效能和规范化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思想观念陈旧,使规范化建设缺乏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监管职能发生了重大的战略转变,特别是“两费”停收后,个别同志仍然抱残守缺,缺乏紧迫感。具体表现是有的干部习惯于按传统的思维方式办事,工作方法简单。有的干部一提起集贸市场头头是道,讲监管大市场就愁眉苦脸。还有的同志觉得年纪差不多了,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获取新知识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监管方式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只满足于一般性的业务操作,习惯于坐等式的静态管理方式,缺乏对市场行为监管业务的深层次研究探讨,使规范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
(四)粗放型执法行为,使规范化建设要求难以落实。部分干部业务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以致用的意识不强,依法行政观念淡薄。个别执法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执法权,具体行政行为往往违背立法原意,执法必然偏离正确轨道。还有的同志观念陈旧,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的错误观念。停收“两费”后把罚款作为主要执法目的和衡量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违背了规范化建设根本目的。
(五)服务水平不高,使规范化建设流于形式。工商所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外提供咨询服务。咨询服务内容的70%以上是登记注册,但个别初审登记人员对登记注册知识的匮乏和对新的政策规定不掌握,直接影响“首问负责”等五项制度的落实,在社会上和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损害了工商形象。
二、抓好基层规范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面对现实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深入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打造过硬的基层执法队伍,是我们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需要突出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是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和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虽然对行政行为从实体和程序上都作了一些规定,但是从实际看,从工商所内部运行机制来看,还存在着权责不明晰、运行不通畅的问题,对工商所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管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规范体系,各个环节之间缺乏严密的配合和有效的制约,导致工作内部脱节,影响行政行为的质量和效率。建立科学规范的工商所行政执法管理机制,就是要从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出发,建立并完善工商所执法管理制度,使每项职能得以顺畅、有序、高效运行,使工商所行政执法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到规范化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到制度化管理的转变。一是明确责任层级细则,落实监管执法要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细化任务责权,严格监管执法奖惩。对工商所责任人定位定责,用制度规范责任区监管的职责和内容。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从各网格责任区安全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无论在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了问题,都要依法依规落实责任。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商所干部队伍,是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支高素质的工商所干部队伍,离不开行政规范的约束,同时,规范化建设搞得好不好,直接反映工商所的精神面貌和人员素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工商所的门面和窗口,影响着工商部门自身的社会评价。从当前工商所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在思想观念、管理水平、执法能力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才能确保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广大干部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规范为我要规范,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加强政策法规教育,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使干部思想水平和政策界限得到有力提高和具体明确,能够明明白白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制度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三是加强创新教育,增强完善制度的创造力。鼓励和引导工商所干部多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提意见,提建议,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制度发展中的首创精神得到尊重和体现。只有这样,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才可能长抓长新。
(三)增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创新力,必须解决好干部队伍思想理念的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工商行政管理理念,以新的理念指导当前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理念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监管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思想决定出路。思想转得早的早得益,转得快的多得益。在新的历史时期,总局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高目标”,这是新时期工商建设的职能定位、主要抓手和根本目标。只有基层工商人员都理解这些工商事业的最高要求设计,特别是领导干部包括所长,要认真学习,才能从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清楚工商所停收“两费”后干什么、怎么干,放眼大局,才能从小处抓好落实。只有保持观念上的先进性,才能指导工作按正确的方向开展,基层规范化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高校工会内涵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工会内涵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李双辰 王玲
内容提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工会内涵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内涵发展主要表现为深化民主政治建设、加大工会维权力度、提高工会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内涵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必须兼顾传统工作和创新发展的关系,以推动工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会工作 内涵发展 对策研究
中国高校工会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维护教职工权益、工会工作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开始了新一轮发展战略的研讨。笔者认为,高校工会的持续发展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是因为高校工会的发展总是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而高等教育正在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那么,高校工会的内涵发展就是要根据中国高校工会已取的经验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重视高校教职工的民生问题,提高维权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实现工会可持续和谐发展。
一、高校工会内涵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高校工会走内涵发展道路,既面临着时代挑战,又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不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看社会,高校工会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成为时代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
1、高校工会内涵发展根源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最基本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时期。现在,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正是在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的时期,工会应当与高等教育同步发展,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2、高校工会内涵发展内源于工会自身的挑战
近20年来高校工会以建家升级工作为龙头,依托民主政治建设这个重要平台,通过校务公开、教代会等形式把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落到了实处,较好履行了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得到学校党政和教职工的认可。然而,在成绩面前也有民主政治建设后劲不足,建家工作要创新思路,工会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急待解决。因此,来自工会内部的冲击、挑战比任何时候都强。工会工作面临着继续提高工作质量,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
3、高校工会内涵发展外源于教职工需求的压力
外部的压力主要来自教职工对工会日益高涨的需求。教职工队伍结构的多样性凸现了维权工作的错综复杂性;高校的民生问题也给工会的维权能力带来压力。在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面对教职工对工会维权能力的期望值的不断提升,工会如何更好地融入主流服务主体,有效地提高维权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当前要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问题。这些来自教职工需求的压力正是工会内涵发展的动力外源。
二、高校工会内涵发展的基本问题
在我国教育阶段性发展的背景下,当前高校工会工作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最基本特征,就是进入了从基本落实工会维权职能向全面提高工会维权能力转变的新时期。现在,搭建民主政治建设平台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依法治校的问题还有许多事要做;工会工作领域的覆盖面和基本任务已初步明确,但质量和效果成为突出问题;工会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了学校党政和教职工的充分肯定,但满意率还有较大提高空间。所以,无论从内涵发展的要义,还是高校工会现实状况看,工会内涵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应当关注民主政治建设、维权能力、工作创新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注民主政治建设出现的“匀速”倾向
高校民主政治建设是工会的标志性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高校已形成别具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模式——以教代会和校务公开为两大支柱的民主政治建设平台。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匀速”倾向,即对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出现了由“加 速”转向“匀速”的征候,甚至出现“教代会有否必要每年都开”的疑问,这对深化民主政治建设带来影响和压力。
2、高校教职工民生问题凸现工会维权难度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青年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满意感和由于自身潜能实现而获得的成就感较高,而在学校工作所体验到的快乐感和由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而获得的知足感与期望值相差较大。尤其近几年高校青年教职工的民生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主要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住房问题;二是教职工收入问题;三是子女教育问题,这三方面的问题解决难度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3、工会工作持续进步的方向急待明确
多年来,高校工会干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创新,积累了许多工会工作的宝贵经验。它包含了民主管理制度的确立、建家工作的深化、维权机制的形成、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等。下一阶段工作的突破口在哪?持续进步的方向何在?
三、高校工会内涵发展的对策研究
工会内涵发展应以深化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维权和服务能力、工作创新为框架,其核心任务概括为三个方面:坚持“党政工共建”,把民主政治建设做实做强;以和谐维权促进“共建共享”;以管理创新促进“深度服务”。
1、坚持“党政工共建”,把民主政治建设做实做强
认真分析总结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过程,我们认为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可能在于“共建共享”。高校的改革应着眼于进一步调整高校的利益分配格局,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缩小学校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使更多的教职工,特别是广大教师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学校发展带来的好处。这将是未来几年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和落脚点所在。
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深化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在解决了按时开会等制度建设问题后,下一阶段应抓好教代会四项职权的落实问题,特别是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权限落实问题是党委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学校行政的强力支持,是深化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学校行政在下阶段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应着力做好两件事:一是认真落实《北京市高校校务公开目录》的各项校务公开工作;二是大力抓好提案工作,用提案工作成果促进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工会的协调作用,是深化民主政治建设的组织保障。工会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落实教代会工作任务,检查督促教代会决议、提案的落实,及时将教代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通报给广大教职工和教代会代表。
有了这样一个党政工合作共建平台,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能够克服“匀速”倾向,沿着健康轨道持续加速发展。
2、关注教职工民生问题,以和谐维权促进“共建共享”
破解高校教职工民生问题应当是一个社会范畴问题。高校可以说是社会中和谐度较高的区域,但决不能掉以轻心青年教职工中的民生问题,也不能因为有些问题是学校无能为力的而不作为。随着高校教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和维权工作的不断递进,“和谐维权”成为当今维权工作的新内涵:双向维护得到广泛认可;分类维权成为新特点;特殊维护(教师中的拔尖人才)成为新需求。
3、加强工会团队建设,以管理创新促进“深度服务”
“深度服务”是指工会在已建立的一套服务机制基础上,创新思路和方法,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为教职工提供更贴实际、更有效、更到位的服务。
如何通过管理创新促进“深度服务”?按照管理学的激励理论,取得工作效绩的方法就是激励。因此,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造就一支服务优良管理到位的工会团队。工会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共同发展”,通过与学校共同发展、与兄弟工会共同发展、与广大会员共同发展来拓宽个人发展空间。我们要以需求为导向,以管理为支柱,以激励为手段,以满意为目标。只有以高水平的管理为支撑才能实现“深度服务”。
1)提高维权能力是实现“深度服务”的保证 工会在维护教职工权益和为教职工服务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立服务区,在这里工会应当发挥主角作用。工会在维权中的作用取决于工会的地位和执行力。如果工会总是徘徊在学校的主流工作之外,工会的源头参与和维权执行力就是空话。所以,工会应以融入主流服务主体来提高工会的维权执行力。融入主流工作扩大了工会在学校党政心目中的显示度,也就为工会获得了维权的话语权。
2)管理创新是“深度服务”的基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职工对工会的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创新是实现深度服务的基础,而“需求分析”是创新的前提。创新还要注意克服 “思维定势”,工会在多年“围绕中心服务主体”的工作中建立起一套服务体系和工作方法,受到教职工的认可,但教职工对工会工作方法的“喜新厌旧”和难点问题的轮番轰炸也使工会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由此可见,高校工会要真正实现“深度服务”,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出发.把握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大创新力度,探索改革形势下高校工会内涵发展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J】.求是.2005,(8)2. 郭大成.创新高校工作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M】.2008,(3)3. 周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J】.求是.2005,(8)
作者简介:
李双辰,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王 玲,华北电力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教授
第四篇:基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建议思考
公安交通指挥中心作为一个指挥调度的枢纽部门,是集视频监控、缉查布控、交通违法分拣、指挥调度、交通信号控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交通管理中心。随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指挥中心对于提高交通管理工作科技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要创建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推进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现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就如何加强指挥中心建设,浅谈几点意见。
一、XX分指挥中心现状及功能
就XX大队而言,辖区现有X余处电子警察抓拍系统、X余个违停球抓拍系统、X余个缉查布控智能卡口系统、视频巡检点位X余处,大队X分指挥中心依托交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掌握辖区路面交通状况,做好交通违法抓拍取证、分拣录入等系列工作,同时遇有重大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交通拥堵、大型活动等突发性警情事时,协助一线执勤民警破获交通逃逸案件、科学调度辖区警力开展路面指挥疏导工作。
(一)指挥调度:指挥调度将无线通讯和视频调度相结合,及时接收梳理支队指挥中心指令,在上传下达、调动警力方面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大队给所有中队执勤民警统一配发手持对讲机,通过视频巡检系统发现路面警情,掌握实时路况,再通过对实时讲系统将处置结果全面告知路面执勤民警,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有效开展统一行动。在此基础上,大队主动作为,转变思路,积极研究如何将被动指挥调度变为主动指挥调度,由原来的定时点名,变为不定时抽点,随时掌握路面民警、辅警及各路查点的工作状态,以便更好的开展路面执勤工作。(二)视频巡检:视频监控系统是交通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交通指挥中心的“千里眼”,通过监控系统指挥人员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各路口实时的交通状况,对消除路面交通违法行为、防止交通拥堵、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车流人流大容易发生拥堵,通过视频巡检,可以实时了解、掌握辖区主要路口的交通流量情况,将拥堵情况通知路面民警,及时疏导交通。(三)电子抓拍:大队XX分指挥中心指定专人通过智能综合交通管控平台对机动车闯红灯、不按道行驶、逆向行驶、机动车违法停车、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的手动抓拍,或有效发挥电子抓拍系统的智能作用,自动对违法行为进行电子抓拍取证,再由专人进行审核后,分拣录入系统,极大的震慑了机动车交通违法现象。
二、基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指挥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对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监控与指挥实现高效的控制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基层大队指挥中心普遍存在建设起步较晚、设备落后、人才匮乏的问题,难以满足现有交通管理需求。
(一)交通违法现象日渐突出。
近年来,假牌(套牌)假证、交通肇事逃逸等违法犯罪行为呈上升势头,交通管理科技在防范和打击公路违法犯罪活动方面的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在交通要道和重要路段设立智能交通卡口布控系统可以提高路面监管能力,通过车牌自动识别比对系统,实现通行车辆抓拍录像、车牌识别、查辑布控等功能,但是卡口设备通常会有网络延时,预警功能也不成熟,时断时续,路面民警会出现跑空的情况。(二)缺少专业性技术人才。
基层交通指挥中心是整个大队的中枢神经系统,掌握着单位最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后台指挥管理系统。随着全省大数据、大指挥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交警科技系统用人理念,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急需以下两类人才:一是知晓全局统筹各方面的专业指挥调度人才;二是熟悉交警集成指挥平台,懂得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三)系统稳定性有待改善。
目前,全市所有基层大队XX分指挥中心都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办公场所建设、技术设备引进、中心运行机制、系统建设与维护等,都是各个大队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XX大队目前的指挥中心面积约200余平方米,有交换机3台、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电脑4台、公安网电脑9台,均存在软硬件配置低、系统不稳定等问题,要更好的满足辖区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的需求,必须在提升技术设备性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下功夫。三、完善交通指挥中心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道路交通管理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迫使大队交通管理工作要加快向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等方向转变,做强做大XX分指挥中心是提升全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必由之路。
(一)提高系统稳定性。
基层大队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不能搞“大而全”,应根据道路交通情况实际出发突出“精而准”,要和基层中队经常交流沟通强化指挥调度功能,全面掌握路面监控情况和实时预警,坐镇指挥,协助领导调度并处理应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道路交通管理时间和空间上的“盲点”。针对平台不稳、数据延时、时断时续等问题,应在现有基础上整合优化平台,提高数据质量健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平台技术,保证系统的通畅运行,精简不必要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规范日常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第一时间给予对维护系统的技术支持,解决系统配置、预警数据延迟等后台问题。(二)不断引进科技人才。
指挥中心工作涉及科技含量大、技术要求高,系统组成和功能复杂,不仅需要高素质的日常业务人员,也需要专业的系统技术人才,这在基层交管部门普遍匮乏,为确保工作质量,适应工作趋势,可以通过三大途径引进人才:一是通过选拔机制,从外部引进紧缺人才,有效弥补内部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二是适时组织专业技术过硬、表现突出的民辅警到交通指挥中心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及单位进行观摩、培训,通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提高民警、辅警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及时搜寻在网络管理、数据应用等方面能力突出的个人,通过人事调动,将合适的人员充实到指挥中心。(三)科学制定建设规划。
要积极借鉴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切实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考察的去向,通过学习发达地区交警指挥中心的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等,有利于我们尽快建立一个合理运作规范的指挥体系。我们必须审时度势,以“依靠科技进步,振兴交通管理工作”这一战略思想为发展方向,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争取成熟集道路交通视频监控、缉查布控、信号机控制、交通违法记录、指挥调度等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指挥中心,让交通指挥中心成为道路交通信息汇集的大平台,成为领导指挥决策的“耳目”,为消除路面交通违法行为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辖区交通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助力。(四)加强指挥调度中枢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强大队指挥室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更换设备,推动数据转换速度,健全指挥调度体系。二是完善“警情处置、防控指导、分析研判,指令下达”情指一体的扁平化警务指挥系统,依托智能交通综合服务平台调度就近巡逻车、执勤民警快速赶赴现场,实现以快制胜,精确打击,缩短警情流转时间,提升快速反应能力。三是修订完善《重大交通事故突发警情处置工作预案》、《处置交通拥堵突发警情工作预案》等应急处突预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任务和处置要求,围绕快速反应的工作需要,制定实施警情处置工作规范,明确指挥中心民警对各类警情的先期指挥调度程序和权限,健全接处警工作规范及路长负责、勤务报备、警情回访、动态督导等规章制度,建立标准化指挥调度流程,提升指挥调度的规范化水平。四是采取视频巡查方式,对各单位日常勤务部署、快速反应能力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路面防控和指挥指令执行“不打折”。(五)不断优化勤务机制。
一是优化“分析研判”机制。由值班民警对接报的重大敏感警情、稳情、舆情、社情信息及时进行扎口处理,实施指令下达、汇报请示,跟进处置、限期反馈,做到情况上传下达“快”、跟进掌握“全”。同时,严格落实定期研判制度,每周研判路面交通形势,节日、安保等敏感时段实行每日一研判。二是优化“情指联动”机制。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研判、处理等一体化运行机制,保持与支队及各中队“点对点”紧密联系,视“情”科学调度路面警力予以处置。对于重特大警情,及时上报支队,并严格按照支队研判结果及领导批示下达处置指令。三是优化“视频巡检”机制。视频巡检岗位对辖区各主次干道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交通事故及道路拥堵警情,指挥协调警力快速跟进处置,实现可视化、扁平化、点对点的应急指挥,切实提高警务指挥调度效能。四是优化“考核培训”机制。制定《指挥中心值班备勤工作规范》,明确指挥中心每日值班民警为警情调度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接警人员规范接警和及时下达处警指令,督促处警单位及时反馈处警情况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健全完善《工作绩效考核细则》,明确指挥调度考核内容和标准,实行分层级、分岗位考核,每月评选优秀班组、优秀接警员、优秀巡检员,对工作不负责任、处置不力的单位及个人,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切实做到奖励到位、激励到人,责任到位、问责到人,有力推动了实战指挥工作的顺利开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形式,培养指挥调度的尖子型人才,发挥传帮带和引领示范作用。第五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实力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大量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而在现代企业运转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时,党组织的运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并在另一方面对社会整体的进步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文章主要对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常见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分析探究。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党建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运转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将群众进行团结与组织,并对中央所制定的政策方针进行充分的贯彻落实,进而加强党与人民之间的联系。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能够将党的形象向人民群众进行直观展现,逐渐夯实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与基础;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还可以借助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提高党组织内部凝聚力与战斗力,并由此而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缺乏主动谋划方面的工作
当前相关人员大多采用传统经验与模式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等理念的出现,传统工作理念与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再加上相关人员自身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无法进行主动谋划等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上级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基层党组织无法有效发挥自身职能
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教育培训工作,对相关人员日常工作过程缺乏事实有效的监管,导致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将自己与普通群众看齐,当遇到某些困难与问题时产生退缩心理,极大地影响着相关工作的有效进展,并由此导致基层党组织无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自身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对该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且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无法做到明确认知,同时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极大地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正常的运转与发展。
(四)党建工作的推进水平较低
在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建设水平的提高,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宣传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促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与了解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与工作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过于注重实际工作的完成,对宣传推广方面缺乏重视,由此导致人们对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此外,由于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务工作存在轻视现象,缺乏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联合,这影响到现代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相关人员对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
为了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党建工作,以此为基础采取合理措施推进党建工作,避免工作失误等问题的出现。由于其自身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充分完成工作任务,增加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出现的概率。
(二)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培训学习
由于部分党员干部自身年龄较大,对新鲜事物、思想及技术等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的学习与掌握,由此导致学习培训工作的质量较低,这极大地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并在另一方面影响着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三)党建工作缺乏明确定位
党建工作定位的明确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相关人员在日常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眼前工作,各个环节的分工较为混乱,无法有效保障党建工作的水平。同时,在落实上级政策与方针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仅仅走个流程,导致部分政策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心中的地位,进而对党建工作的进步与发展造成阻碍。
(四)上级部门的帮扶督导工作不足
在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上级部门的帮扶督导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可以借助上级部门对基层党组织的审查与考核,以此来确保上级政策能够充分得到贯彻落实。由于现代基层党组织的数量过多,上级部门无法面面俱到,导致部分党组织内部存在大量缺陷与不足,极大地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并由此而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
传统观念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建设的水平与效率,相關单位及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引进外界先进理念与工作模式,遵循党与群众为一家的理念,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工作热情与责任意识,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水平。
(二)加强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党中央制定方针等待落实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基础关键的作用,影响着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加强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以此来促进党员干部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的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三)加强群众服务载体的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党建服务工作的需求标准在逐渐提高,并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关人员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现代化工具,拓展党建工作的覆盖范围,建立起更加先进专业的党建服务团队,促使党建人员及党员干部能够与群众联系更密切,以此来推动我国党建工作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四)建设高素质党员团队
为了加强现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学习,以此来为党建工作人员进行全面、专业、系统化的培训,强化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开展,引进外界优质党务人才,进而创建出一支高素质党员团队,保障党建等工作的水平。
(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相关企业或单位需要加强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促使更多的党建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强化自身的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与道路,并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保障自身廉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更多的人参与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来,推动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基层组组织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
在现代相关企业或单位日常运转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度,并结合单位内部现有的管理制度,来创建出更加完善的管理机制,规范党建工作人员行为,避免某些不必要问题的出现,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运转进行,促使基层党组织向着正常化、制度化及规范化等方向发展。
(七)加强上级部门对基层党组织帮扶力度
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完善,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借助上级部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应帮扶。为了确保帮扶的水平,上级部门首先需要加强计划指导,将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研究探讨,并督促各部门辅助。上级部门需要遴选一些特定人员作为责任人,传达上级部门所发出的指令与精神,对党组织整体及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确保党组织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转。最后,上级部门需要优化创新相应的帮扶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自身实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避免党组织自身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运转的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因此,相关单位及人员需要加强现代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学习,引进外界先进理念与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确保党中央所制定的发展政策与方针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进而推动我国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