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时间:2019-05-15 00:1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现状及其发展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第一篇: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摘要:获得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21世纪初叶为广大农村群众和乡镇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饮水,保障乡镇企业生产用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小城镇战略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社会秩序。本文在分析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现状基础上,依据21世纪初期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提出了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重点布局和战略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水 乡镇供水 现状 发展战略

发展现状

1.1 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建设严重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九五”末,我国农村年平均人均总收入已达3000元,纯收入在XX元以上,我国农民以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的发展速度向小康迈进。XX年,全国农村有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路,79.8%的乡镇设有邮电局、所,8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目前农村的吃、住、电力、交通普遍得到改善而且在进一步改善,而与农民生活 质量密切相关的家庭生活用水发展和改善速度较慢、相对滞后。

我国现有4.5万个乡镇,大多数乡镇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直是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GPT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但目前约有一半的乡镇供水不足,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1.2 地区之间差距过大

在地域分布上,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农村水利基础条件较好,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53%,农村的饮水基本得到了保障。但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饮水困难问题。即是在同一地区,城市周边和经济较发达的地方与广大农村的差距也十分巨大。

1.3 现有工程建设标准低,多数只解决水源问题,用水方便程度和保证率都较低

农村供水除人畜饮水困难国家积极支持解决外,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缺少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存在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利用、工程标准低和工程利用率低、用水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低的问题。

1.4 缺乏排水设施,卫生条件差

随着我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持续发展,农村、乡镇 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其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家庭废污水的增加。但目前在全国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居住区缺乏排水设施,更谈不上污水的处理和利用,严重影响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1.5 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自来水作为农村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直到目前,我国除对缺水地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有资金补助外,对其他地区约70%的农村人口发展农村供水,一直缺乏有力支持。忽视了农村供水系统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的属性和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统一建设、成片受益的特点,更没有将其看成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一部分。

1.6 供水水价偏低

水价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国乡镇所在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集中供水工程中,保本微利的,仅达到成本的和达不到成本的约各占1/3,村级供水工程的水价更低,使工程的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难以保证,不仅影响了供水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供水条件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1.7 经营管理粗放,模式单一

主要表现为一些工程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21世纪初期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1 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居民生活用水质和量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水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全国提前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农村供水作为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形势脱节,已开始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速发展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社会的大问题,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2 搞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基础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扩大内需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发展农村供水和乡镇供水不仅扩大了对机电设备、建筑材料、管材的需求,也为发展村办和乡镇企业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农村供水条件的改善,尤其对能用上自来水、经济条件好的农民,过去由于用水不方便,大大限制了这些农民对与水有关的商品的需求,现在将自发的掀起厨房、厕所、浴室等与水有关的生活习惯的革命,扩大对诸如 洗衣机等与水有关的商品的需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九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人均购买新兴家电消费品支出增加30%左右。其中,由于供水设施的发展,农村用于购买洗衣机的人均支出增长25%,百户拥有量达到28.58台,增长69%。

2.3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将基本摆脱贫困、向小康迈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析,“九五”时期,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向小康生活过渡,物质消费档次明显提高,生活消费由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型及发展型转变,在这期间,农村居民消费质量持续趋优,尤其是在告别短缺经济后,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已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因此,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1世纪大部分农民将会要求建设自己的自来水,来摆脱自己打井、摇辘轳、挑水等费力、麻烦的取水方式,饮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将成为21世纪农民新的追求。

另据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的调查,目前农村约有104万个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加入“WTO”后的市场自由竞争,必将有大量的村级企业脱颖而出,相应对供水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2.4 乡镇供水是实施小城镇战略的需要

根据中科院百位科学家预测的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到 达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现在的30%提高到70%以上,按此推算每年将有1000万人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加快小城镇建设必然要求乡镇供水适度超前发展,而且随着小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增强,对乡镇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供水保证率以及城市水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现有4.5万个乡镇,大多数乡镇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目前约有一半的乡镇供水不足,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因此乡镇供水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保证,是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

3.1 总体思路

3.1.1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方针政策,在认真总结过去农村引水和乡镇供水建设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调动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农村引水和乡镇供水事业,为广大农村和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3.1.2 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作为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要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度超前;与小城镇发展相匹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的农村,要与脱贫和巩固扶贫成果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1.3 按照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在巩固、提高东 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能力的同时,加大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投入,加快中西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1.4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措施,加强宏观调控,转换经营体制,加快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改革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3.1.5 控制需求,定额管理,全面节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要在乡镇范围内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乡镇规模和产业结构。水资源匮乏的乡镇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并结合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

3.1.6 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地发展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各地的技术、资源、自然地理条件和改革开放程度不同,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平衡。所以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

解决农村饮水分两个阶段进行。XX年至XX年为第一阶段,重点解决符合现行标准的特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XX-XX年为第二阶段,农村饮水工作重点将由以解决饮水困难问题为主转向以工程技术改造、提高供水标准和发展农村自来水为主。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周边地区和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农 村,应按照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10月在江浙沪农村视察时提出的“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率先普及农村自来水。

乡镇供水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优先发展XX多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关镇的供水,力争XX年基本达到100%的普及率;第二层次是重点发展1.7万个建制镇的供水,力争XX年基本达到95%的普及率;第三层次是积极发展2.6万多个乡集镇的供水,力争XX年基本达到70%的普及率。

3.2 战略目标

获得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水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为此,21世纪初叶的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首要目标是为广大农村群众和乡镇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饮水,保障乡镇企业生产用水,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实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做出贡献。

农村饮水的目标是,到XX年全部解决现有2120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国农村享有自来水的村数为34.6万个,自来水普及率为47%;到XX年,全国将有42万个村4亿人享用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57%,年用水量为101.5亿m3。引导农民建设排水设施,逐步改善农村居住区的水环境。

乡镇供水的目标是,到XX年县(县级市)、建制镇、乡 自来水普及率将分别达到97.7%、96.5%和71.6%;排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达到30%左右。并建立与乡镇供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乡镇供水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乡镇所在地90%以上的供水工程实现良性运行。

3.3 重点布局

3.3.1 东北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较大,区内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西部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西部也比较干旱,水资源不足,春旱严重,且持续时间长,这些地方近期以解决饮水困难和工程改造提高为主,今后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强农村自来水的建设;其它地区,要把农村自来水化和乡镇供水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任务,加强领导,稳步发展。

3.3.2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参差不齐。该区的山西、河北、河南经济条件较差,山区农村存在一定的饮水困难,而XX、天津和山东经济比较发达,同时该地区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容易实施集中供水,所以本地区除山区近期重点解决饮水困难外,广大农村要把农村自来水与乡镇供水发展作为21世纪初叶主攻方向,尤其是XX、天津争取XX年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绝大多数村实现自来水化。另外本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地下水超采严 重,沿海地区形成海水入侵,地下水受到污染,所以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发展要考虑水资源平衡、水环境和大城市的用水问题,确保XX、天津的用水安全,注意与灌溉发展相协调。

3.3.3 华中地区

该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经济比较发达,重点要发展农村自来水,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差别。该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河网纵横交错,容易造成水源污染,所以在发展乡镇供水时要考虑污水排放的出路和污水的处理措施,保护供水水源。

3.3.4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水资源贫乏,经济欠发达,多数地方财政状况差,群众生活困难,应把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看待,要加大中央投资力度,采用小水源及窑窖工程形式,解决当地的饮水困难问题;小城镇建设要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适度发展,保证供水能力与水资源相协调。

3.3.5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貌单元以高原山地为主,约占全区面积的75%,丘陵约占15%,盆地、平坝约占5%左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地貌特征,地面存不住水,地下水开采难度大,农村饮水多为季节性工程缺水。因此本地区首要任务是是加强饮水工程建设;在解决方法上要优先考虑利用水量稳定的泉 水,没有泉水的地方,以拦蓄天然降水为主,适当开采地下水,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修建各种形式的小型蓄水工程,发展集中供水工程和农村自来水。

3.3.6 东南沿海地区

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地区小城镇发展较快、乡镇企业多,农村水利基础条件好,无论质和量上对供水的需求都要高,而且群众自筹有保障,因此要配合当地现代化的进程,率先发展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自来水,并在建设的同时,注重节水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保护和改善农村水环境,使农村水利环境与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发展乡镇供水,促进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发展农村饮水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更是一项德政工程,关系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脱贫致富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发展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纳入议事日程,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4.2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为使我国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建设与管 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水利部相继编制、颁布了适合中国国情,比较科学、完整的专业性政策法规,保证了我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建设出现了新形势、新情况,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应尽早完善有关其建设、经营管理、融资和行业标准等系列的法规体系,使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事业稳步、持续发展。

4.3 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

水价是乡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来源、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滚动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价过低,水费计收困难,已经成为乡镇供水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

科学的水价政策首先应能保证供水成本的回收,这是维持工程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在向社会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水价还必须包括税金和利润。另外,水价政策应遵循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原则,以经济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费。

4.4 打破观念,解放思想建立良性的农村供水和乡镇供水建设投资机制

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建设任务重、范围广,可靠的投资来源是保障其发展的基石。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水利产业政策》,供水属乙类项目,不属于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的范畴,因此必须拓宽投资渠道,改革投资机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和产业发展要求的农村供水和乡镇供水建设投资机制。

除巩固原有开辟的投资渠道,争取国家对贷款银行实施贴息贷款,争取使用水利债券用于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建设外,还要打破传统观念,允许个人、私有企业等独资建设、经营供水工程。鼓励有实力的水管单位上市发行股票、债券,扩大资本金和经营规模。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实现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多,因此应根据我国国情,加快改善乡镇供水的投资环境步伐,尽早制定吸引外资的配套政策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国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形式参与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建设。

4.5 明晰产权,建立良性的经营机制

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要坚持“谁投入、谁所有、谁受益”的产权与受益政策,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水利建设需要的经营机制,把供水单位建设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形成供水建设、运行、管理、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4.6 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要实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

从欧洲供水发展过程看,都经过了由遍地小水厂逐步形 成集团公司规模经营的过程。实现了规模经营,更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有利于提高供水保证率,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集团的融资优势,发展新的供水项目,实现规模效益。如英国七十年代末把零散的水厂合并为12个大水厂,并将水厂通过拍卖方式实现私有化,私有化的结果是私人公司管理比自己和政府管理的效益好,供水保证率高,水费标准降低,这是因为公司有融资的优势,在经营供水的同时又从事煤气、供电等高利润产业的经营。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如水权、水务等,同时我国基层水管站大量存在,有许多技术、管理优势,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但由于受本身业务、规模等的限制,普遍效益差,难于维持发展,如果利用现有水利站的这些优势,打破现行乡镇区划界限,在县域或更大范围内组建一定规模的供水公司或股份制集团,那么对稳定水利队伍,提高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真正实现统一水资源管理,加快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7 巩固饮水脱困成果,扶持社会弱势群体

由于我国地理、水文等自然环境千差万别,供水条件各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解决好现有的饮水困难标准下的饮水困难后,必须加强相对困难人口饮水工程建设和原有困难人口饮水工程的改造提高,因为这部分人口相 对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经济富裕地区农村人口而言,仍将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存在,解决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应有相应的长期打算和对策,对这部分群体的饮水问题国家还要给于政策、资金方面的扶持,促进其经济持续发展和家庭收入的稳步提高。这也符合“公平地分配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最高原则,符合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国策。

4.8 大力推进乡镇节水,强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乡镇供水工程规划建设要贯彻国务院国36号文件精神,节约用水要做到“三同时、四到位”,即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取水用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要加强节水宣传和用水管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普及节水技术,制定用水定额和节水考核标准,强化定额管理,限量用水、超量加价,降低管网漏失率。加大国家有关节水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制定并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强制性标准,积极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的应用,提高生活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4.9 加强科技开发,探讨西部地区现代化农村的饮水模式

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因素的限制,目前广大农村只能靠建 水窖汇集天然降雨方式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用水保证率低,卫生条件差,作为农村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文明社会的实际需求。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地区的这种饮水问题愈来愈突出,因此从现在起就需要引起重视,加强技术研究力度,尽早提出解决对策和具体措施。

4.10 建立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安全监测和工程质量验收评定体系

安全饮用水的供给是以水质良好的水源为前提的。但是,我国近90%的城镇饮用水源已受到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水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数亿人口饮用水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对靠“自建设施”取水、无安全可靠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保障的农民等人群的影响更大。因此有必要建立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安全监测体系,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涉及到近10亿人口的生产、生活及卫生等方面的直接利益,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建立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的工程质量验收评定体系,对保证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公司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一、企业现状分析

1、制造能力

⑴主机产品制造能力

内燃机车:制造东风

4、东风

5、东风10系列和CK(出口)系列、GK(工矿)系列机车。其中东风4D型客、货运机车为主导产品。还制造了“神州号”“金轮号”“普天号”内燃动车组,具有年产300台的能力。

电力机车:韶山J3型货运、韶山4G型货运、韶山7E型客运、韶山3B型客运机车,具有年产100台的能力。

铁路车辆:C64K型等敞车,具有年产2000辆的能力。机车修理:东风4D型为主的多种内燃机车,具有年修理150台的能力。

⑵关键部件制造能力

柴油机:具有年产360台的能力。

转向架:具有年产400台的能力。

车体钢结构:具有年产400台的能力。

2、产品结构调整

近年来,公司根据中国铁路“高速重载”和电气化趋势的上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时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迅速形成了多元经营的新格局。2000年试制成功韶山4改型货运电力机车;2002年研制出韶山7E型客运电力机车;2003年研制出铁路提速重载急需的韶山J3型大功率货运电力机车。截至当前总

产量已达108台。2002年研制出城市轨道车辆。目前,公司经过产品结构调整已形成了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城市轨道车辆三大支柱产业。

3、国内外市场

国内市场:建国以来公司机车产品产量一直居于全国同行业的第一位,累计生产机车6600余台,干线内燃机车市场占有率达50%。同时,公司还大力拓展路外市场,先后有多种型号机车开拓出电力、冶金、化工、油田、港口、矿山等大型企业和地方铁路市场。

国际市场:公司继1992年首次向缅甸出口内燃机车以后,近两年又连续向伊拉克、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马来西亚出口机车。目前公司已向10个国家出口机车或签订出口合同达377台,占我国内燃机车出口总量的80%以上。

二、企业发展规划、目标及措施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对公司来说是两大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家、辽宁省和大连都明确提出将机车车辆作为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予以扶持,这些为我们机车车辆工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公司通过对国内外产品市场深入分析,瞄准“三个一流”(世界一流的技术、世界一流的产品、世界一流的基地)的目标,加快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深化企业改革,力争到2010年,主要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耐久可靠性

全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公司跻身于世界铁路机车车辆和城轨车辆知名企业的行列。为此我们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加快、三大基地”的未来发展思路。

一个中心:就是要围绕生产经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两个加快:一是要千方百计加快改革,把一个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社会问题较多的百年老厂改革成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充满活力的开放型企业。

二是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在做强做精“两条铁轨”的同时,开拓柴油机市场,实现产品扩张,把企业做大。

三大基地:一是国内机车制造基地(含柴油机制造);二是出口机车制造基地;三是城轨车辆制造基地。

为实现上述发展规划,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1、全力做好铁道部技贸结合,技术引进工作

铁道部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正在加紧进行技贸结合,技术引进工作。公司已被铁道部列为六家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目前正在抓紧配合铁道部积极与美国GE公司和GM公司进行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按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全力做好项目的分析论证,争取尽快取得谈判成功,从而使公司获得世界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

2、积极筹建新厂区,全力打造出口机车制造基地和城轨车辆制造基地

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出口机车制造基地和城轨车辆制造基地,加上现有厂区国内机车制造基地,形成三大基地为主的机车车辆产业。新厂区面积约110平方米,预算总投资约10亿元,设立出口机车和城轨车辆两大项目。将新建厂房20万平方米;新建动态试验线3.5公里,新增制造设备86台(套)。整个项目完成后,将建成全国最大的出口内燃机车生产基地,可使公司出口机车技术性能和质量档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更强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将建成全国城轨车辆的重要生产基地,可使公司生产的城轨车辆工艺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备年生产内燃机车100台、电力机车150台、城轨车辆250辆的生产能力。

3、发挥大连市柴油机产业的区域优势,拓展柴油机产业大连市作为我国柴油机的制造基地,有着高、中、低速完整的柴油机产品,基本形成了产业集聚优势,这就为打开整个柴油机产业广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的柴油机经过40年余的开发研制,重要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40系列柴油机已经形成4缸、6缸、8缸、12缸和16缸等不同缸数、不同功率等级的产品系列,运用功率可在1000马力到5000马力之间选择,成为我国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代表。

为此,公司将充分依靠大连市柴油机产业的集聚优势,全力拓展柴油机市场领域。我们要继续强化柴油机的合资合作,快速

提高开发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水平,合作开发大功率、高性能、高可靠性、适应未来环保要求的世界先进水平的柴油机,实现借梯登高。按照这一原则,公司正在积极寻找世界级水平的合作伙伴,已经与多个世界知名公司进行了谈判。

这个项目建成之后,将成为我国最先进的中速大功率柴油机生产基地,产品不仅用于铁路内燃机车,而且可以逐步拓展到矿山、油田、工业发电以及军、民用船舶动力等市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快企业改革,依靠体制创新使企业轻装上阵

公司作为老国企,历史包袱沉重,发展困难,改革任重道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我们感到加快老企业改革,解决多年计划经济遗留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实现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公司正加紧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结合贯彻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积极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公司于去年11月完成了内部组织机构调整重组,今年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了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完成了电子器件厂的小企业改制方案,完成了生活服务中心改制方案,两个方案已报国家有关部委审批。今年年内还要再完成1-2个辅助后勤小企业改制。厂办大集体问题是公司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公司现有7个厂办集体企业,总人数达5000多人,其中国有职工355人;净资产只有4000多万元,其中租用公司资产的净值1000多万元,总负债已高达1.3亿多元,公司准备今年年内完成1-2个集体企业改制。

第三篇: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一、项目背景

1、农村饮水概况

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衡阳市最南端,地处衡阳盆地南缘向五岭山脉的过渡地段,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降雨丰沛,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以丘岗为主,辖35个乡镇办事处(含1个经济开发区),666个行政村及社区,总人口131.98万,其中农村人口100.6361万人,总土地面积26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占总面积的18.77。

建国以来,尤其是1978年以来,我市对城市供水工作极为重视,城镇居民逐步实现了饮用洁净自来水,同时在上级水利部门支持下,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村也分项分批进行了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成效亦相当显著。但受建设期间资金、技术及指导思想的限制,现今绝大多数农村人口未能喝上自来水,再加之工程措施不当、管理滞后以及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市农村人畜饮水的首要问题是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

根据调查,按国家农村人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现我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5.68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5.52,其中水质不安全人数245175人,水量不达标658人。全市安全和基本饮水安全人口749533人,仅占农村总人口的74.48。其中,用管网统一送到各家各户或集中供水点的集中式供水方式的饮水人口47477人,只占总人口的4.7,而用手压井、筒井、大口井、引泉等设施或无设施直接取用河溪水、塘水、泉水的分散式供水饮水人口有958884人之多,占了农村总人口的95.29,包括有供水设施的908646人,无供水设施的50238人,农村饮水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市农村具体存在以下几类饮水不安全的地区。水质不安全区域:①氟病区,主要分布在长坪、仁义、三都、新市、夏塘等16个乡镇的局部村组;②砷病区,主要分布在沙明、仁义乡等11个乡镇的局部村组;③苦咸水区,主要分布在蔡子池、永济镇、洲陂乡、坛下乡等紫色页岩地区;④肝病区(含铜、磷等超标),主要分布在大市、新市、坛下、东湖圩、泗门洲等乡镇的局部村组,⑤肝、胆、肾结石病区,主要分布在仁义、马水、导子、太平、蔡子池、泗门洲等乡镇的石灰岩及紫色页岩地区。水量不达标区域,主要分布在小水等乡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区域,主要分布在马水、竹市、龙塘、东湖、小水等乡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市、长坪、黄市等乡镇。

2、农村供水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1)解放以来至1978年农村供水发展情况

1949年,我县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很少,大部分农村地区人们直接饮用的是山塘、河流、山涧中的水或几个村共用一个大口井,还有的直接从屋顶接水饮用,无任何净水和消毒设施,用村民自己的话说:“田里的水也喝,山里的水也喝,喝出了病还不知道为什么”。1951年,县人民政府设水利专管机构。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五六十年代重点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几乎无力顾及,70年代饮水工程建设依然发展缓慢。

(2)1978~2000年农村供水发展情况

1978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供水工程有了很大发展。我市的长坪、磨形、太平、小水、坛下、太和、东湖等乡镇的部分村庄,因地质地貌及降雨条件差,每逢天旱,用水十分困难。1982年开始,在国债资金的扶持下,这些地方分期分批投资兴建水井及提、引水工程。至1985年底,共解决1.21万人,4900头牲畜的饮用水困难。1986年,按照湖南省统一颁布的饮用水困难标准(取水往返距离1公里以上,垂直高差100米以上),县水利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调查,符合上述条件的有419个村民小组,8833户,48744人,25010头牲畜。从当年起到2000年的十五年间,我市干群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狠抓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累计投资129.72万元,投劳9.33万个工日,兴建饮用水工程105处,解决105个行政村,6233户3.36万人,2.5万头牲畜的饮用水困难。

(3)2000年以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

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农村饮水困难人口的分布及数量发生了一定变化,为此,2000年5月我市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全市各村组调查摸底,编制了《2000年农村人口饮水困难调查及规划报告》,并编入《衡阳市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应急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报告,在“十

第四篇: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文章标题: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1项目背景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主题,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所牵制的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最为紧迫的自然资源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0%,这些为全国创造最基本生活资料的人,他们的生命之源——农村饮水的安全与否,已成为人民

保障饮水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大力普及农村自来水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农村自来水系统应当成为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胡锦涛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做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的重要批示,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国家计划“十一五”期间解决6000~8000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5年完成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减半任务;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基本解决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进行,使其有的放矢地实施,前期的基础主要为,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及分布范围、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提出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1.1农村供水和饮水概况

1.1.1地理概况

**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临张掖市,西接高台县,南靠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接,北与合黎山及内蒙古的阿拉善右旗相连。全县南北最宽约77km,东西最长约49.7km,总面积2777.76km2。该县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的走廊地形。南部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北部由北部向西南倾斜,海拔高程在1700m~3140m之间。在地貌特征上可分为三个类型:南部属祁连山地区、北部属合黎山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

1.1.2气候条件

**县属大陆性寒温带干旱气候,具有干燥、少雨、蒸发强烈、多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7.6℃,多年平均降水量117.7mm,多年平均蒸发量2338m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054小时,多年平均风速为3.1m/s,最大风力10级,无霜期为179天,最大冻土深度114cm

1.1.3社会经济概况

**县全县辖小屯、鸭暖、倪家营3乡,城关、新华、蓼泉、板桥、平川、沙河6镇,105个村,7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273万人,占总人口的86。2003年全县总产值10346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581万元,人均纯收入3335元。

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50元,大牲畜存栏5.96万头,小牲畜存栏23.24万头。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全,312国道与兰新铁路横穿东西全境,地理位置优越,70%农户已开通程控电话,小康村建设稳步进行(详见县级调查表1:**县自然、社会、经济情况汇总表)。

1.1.4供水、饮水概况

近年来,**县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共计21处(其中: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处和氟病改水工程4处),完成工程总投资1687.75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1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70.757万元,工程设计年供水量295.46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能力8094.76吨,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4个,受益社250个,受益户12295户,截止2004年底,饮水安全人口为4.4327万人,普及率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35.14。其中:2000—2004年饮水解困解决28977人,氟病改水解决8960人,98~99年人饮项目解决6390人。此次调查,全县饮水不安全人口为80946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64.62。其中:饮用2.0mg/L以上高氟水的人数为7316人;饮用苦咸水的人数为25860人;饮用污染水人数为22597人;水量不达标人数为15169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数为10004人。

1.2农村供水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重视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曾多次指出“乡镇供水这是为人民造福的大事,对人民生活生产关系极大”。**县农村饮水事业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易到完善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50~70年代,农村人口较少,生产,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用水量较少,再加人们在农田使用化肥、农药、规模养殖企业和乡镇企业污水不达标排放量较少,对水质的污染也不严重,因此,农村居民在一般年份吃水困难问

题不很突出。此阶段主要是结合改造和新修灌溉工程,修建一些简易的引水渠道,并利用原有的土井、捞池、水塘等饮水设施兼及解决饮水困难问题。进入70年代后期,水利部门开始有计划地规划和兴修农村饮水工程,以解决严重缺水地区群众的饮水问题。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修建工程规模较小的水窖、土井、水池等,解决了山区部分农村饮水问题严重困难地区的饮水问题。

二、全面发展阶段。80~90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乡镇人口迅猛增长,而且由于持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在下降,供水不足问题严重制约着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农村饮水被列入**县农村水利的重要议程。1986~1999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在解决农田灌溉的同时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陆续修建了一些专供饮水用的机电井、蓄水池、“小高抽”等工程。资金上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在国家小型农田水利事业补助费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饮水工程建设,并在钢材等物资上给予支持,从而使农村饮水走向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县强调农村饮水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还进一步明确“小型农田水利经费、甚至水利基建费,应首先用于解决人畜饮水”。此阶段陆续新建人饮工程3项,解决了8个村32个社2076户639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还发动群众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提、挖、截等各种措施,解决部分村社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国家开始实施人饮解困项目,在各方努力下,**县的农村饮水、乡镇供水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共建成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项,氟病改水工程4项,共解决26个村218个合作社,10219户3.793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使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从而证明了乡镇供水对推动我县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主要成就

(1)兴建了大批的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工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缺水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大搞饮水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共计21处(其中: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处和氟病改水工程4处),全县完成工程总投资1687.75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1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70.757万元,工程设计年供水量295.46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能力8094.8吨,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0个,受益社252个,受益户12371户,饮水安全人口为4.4327万人。其中:

1998~1999年新建人饮工程3项,完成总投资298.817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7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26.817万元,工程设计年供水量67.27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量1843.1立方米,解决8个村32个社2076户639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2000年以来,我县完成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项,氟病改水工程4项,共18项;完成总投资1388.9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43.94万元,完成工程建设内容:修建水厂1处,截引工程或清水池2处,新打机井15眼,修建水塔12座,新建调蓄池1座,修建检查井257座,铺设管道832.9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5.53km,安装供水变频调压设备4套,安装水泵22台,修建管理房1563.75平方米,工程设计年供水量228.19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量6251.7立方米,共解决26个村218个合作社,10219户3.793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2)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脱贫致富进程。通过修建饮水工程,使受益区农民从繁重的挑水、背水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农业、工副业生产中,许多农户还利用饮水工程的多余水源,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搞庭院经济,拓宽了致富门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目前解决人口为例,全县共解决3.7937万人的饮水困难,年可节省农村挑水劳动工日约348.58万个,按每个工日10元计算,年可创收348.58万元,相当于人均年增收81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减少了疾病,增进了健康。受益地区群众,过去长期饮用当地涝坝水、坑水、高氟水,卫生条件极差,肠道传染病、肝病、氟中毒病等发病率很高,有的群众一年劳动所得还不够看病钱,精神上和肉体上造成极大痛苦。饮水工程建成后,根据张掖市防疫站化验分析,以上工程水源水质中pH值、总硬度、各种离子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供水量满足每人每天50升的需水要求,而且做到了供水到户,达到自来水的要求,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因饮水导致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4)增进了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由于缺水,村之间、村民之间经常发生水事纠纷。在许多地区,因争水而产生矛盾,影响了团结和社会稳定。饮水工程建成后,人们摆脱了缺水的困扰,减少了纠纷,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送来的是“生命水”、“致富水”、“幸福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

(5)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有了足量优质的水,人们居家生活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意识大大提高,与水有关的疾病明显减少。群众开始改厨改厕,购置洗衣机,群众用节约的水在街道周围、房前屋后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悄然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6)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把加快小城镇建设做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乡镇供水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乡镇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乡镇供水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等的发展,对农民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1.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及调查的目的

1.3.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59-66%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2-3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升水。据估计,在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每年造成的死亡超过500万人。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水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而且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50多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就成为减少疾病、提高健康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保障农民安全饮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1.3.1.1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地处西部边远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经济状况与以往相比,虽有很大改观,但地方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人饮工程投入有限,一些农村人口还在使用手压井、筒井、大口井,集水水窖,水量和水质均不能得到保证。当前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居民长期饮用渠道灌溉水、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非灌溉期,渠道不引水,居民生活缺水连续达4个多月之久,生活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只有到1~5公里外的有水地段拉水或挑水。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公里,垂直高差超过100米,正常年份连续缺水70-100天,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早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另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机井、大口井、河、湖、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虽然正常年份水量基本有保证,但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是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有害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成为疾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媒介。

三是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浅,由于径流不畅,蒸发强烈,表层地下水浓缩后,其含盐、氯、钠、镁等离子含量增大,部分区域水含氟量较高,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不能饮用。

1.3.1.2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及影响

(1)严重缺水区人口分布及影响

据初步调查,**县严重缺水问题的人口主要分布倪家营乡、平川镇、新华镇、沙河镇一带的部分自然条件较差的村社,共计2.5173万人,其中:水量不达标人口共计1.1569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1.0004人。由于这些水量不达标人口,经常受季节性缺水问题困扰,干旱季节缺水时仍需远距离拉水或背水。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大,干旱严重,河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手压井枯竭,再加上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使这些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人口水源保证率低的地方,从未建设过人畜饮水工程,供水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涝池取水饮用,

(2)高氟水的分布及影响

高氟水主要分布在板桥镇、小屯乡的部分村,共计7316人,其主要是土壤含氟,由于地下径流缓慢,氟含量浓缩,使其饮用水含氟量重度超标。上述地区农村群众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导致氟斑牙、骨质疏松、癌症等病症发病率较高,甚至瘫痪。由于这些病症的发生,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同时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致使家庭贫困。

(3)苦咸水的分布及影响

含盐量超过2.0g/L的苦咸水主要分布在蓼泉镇、沙河镇、新华镇一带的部分村,含盐量超标的人口达2.4995万人。主要原因是基岩裂隙水通过岩石表层带出大量的盐分,地下水水位较高,耗氧量超标,致使地下水盐分增加,水质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4)污染水的分布及影响

污染水在县境内分布广泛且分散,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入境流量均来源于黑河、梨园河,由于在河流上游既有工业废水排放,又有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目前,直接或间接向黑河、大沙河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含乡镇企业)8家,年排放废水160万吨,均为超标废水,年向水体排放各类污染物775吨,其中化学需氧量359吨,氨氮69吨,悬浮物46吨,县城有69.5万吨生活污水排放,使河流水体严重污染。二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乡村企业和集中养殖厂规模日益扩大,农民对地膜、有害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增无减,而乡村企业和集中养殖厂又缺乏对污染物和养殖粪便处理的设备,有关部门对农药物资的储运、销售、使用等环节上的环境安全管理力度不大,不但造成空气污染,而且造成地下水源污染。致使2.2597万人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导致疾病流行,个别村组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将重点转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提高供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3.2调查的目的

多年来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方面一直缺乏健全的调查统计系统,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和方法不一致,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较差,各类饮水不安全人口及分布、农村享用自来水的人口及分布以及各类饮水工程的数量、规模和受益人口等情况不明,影响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决策。

2004年12月**县水务局按照上级部门具体安排,在2005年元旦前夕,对**县所辖全部乡镇,机关、国营农林场的农村饮水现状进行了逐村逐户实地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

一是摸清**县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掌握截止2004年底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

二是详细摸清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调查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提出《**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2页)》。

三是摸清实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为最终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打好基础。

2调查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2.1调查的内容

(1)调查**县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以及截止2004年底**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自来水普及情况。

(2)调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调查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

(3)依据近两年已有水质资料,按水系、水文地质条件、水源、饮水型疾病分布及工程类型选2个以上有代表性点,进行水质抽验,将辖区内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进行分类,同一个区域或同一种类型。确定其代表的范围和人口。

(4)调查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

(5)调查**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2.2调查的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2.2.1调查的方法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按照省、市会议精神,充实由计划、财政、水利、审计、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组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同时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全面负责此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调查和规划。

(2)在**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制定调查方案,以乡(镇)为单位,在各乡镇水管所抽调专业技术骨干成立调查小组,分赴全县8个乡镇逐村逐户开展调查。

(3)依据制定的调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逐村逐户开展基本情况调查。重点调查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

(4)成立水质化验抽检小组,充分利用近两年已有水质资料,按水系、水文地质条件、水源、饮水型疾病分布及工程类型作好供水设施、水源的调查,饮水水质的直观调查。

(5)各乡(镇)选用典型片说明农村人口饮水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成功经验。

2.2.2质量保证措施

(1)**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对调查小组调查现状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及分布范围、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成因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按照编制大纲中调查表1和表2的要求进行调查,并填表汇总。

(2)邀请有资质的水质化验单位,对水质进行抽检化验。对同一个区域或同一种类型做2个以上有代表性的水质检验报告。在调查小组调查现状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及分布范围、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成因的资料基础上,对各乡镇水质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评估,、确定各乡(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水质状况复杂时,按要求适当增加采样点。水质化验项目,严格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规定的指标进行,在污染严重地区,增测耗氧量(CODMn)指标。检测方法,执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的规定,耗氧量(CODMn)执行《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的规定。水质化验室应有水质化验资质,保证化验人员的水平、仪器设备的精度符合要求并认真执行分析质量保证程序。

(3)调查时要求调查人员认真充分听取农户、供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有其亲自负责填表,并让调查人员、农户、供水单位三方签字认可属实。全力支持调查规划,为调查规划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4)由于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保证调查规划的顺利进行,项目办公室在资金和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要求配置了电脑、照相机及其他的办公用品,同时落实了车辆,抽调了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调查规划,从而为调查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2.3调查过程

2005年3月28日完成全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此项具体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底调查阶段。(2004年12月17日~2005年1月15)

一是以乡(镇)为单位,对全县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逐村进行调查,查清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查清全县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

二是、对水质进行抽检化验。对同一个区域或同一种类型做2个以上有代表性的水质检验报告。全县初步计划进行6处水质化验。

三是了解全县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

第二阶段,成果汇总阶段(2005年1月26日~2005年2月25日)

有县人饮办对各乡镇的调查结果,按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编制大纲要求进行核实评估汇总。编制《**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2页)》

第三阶段,内审修改阶段(2005年2月26日~2005年3月25日)

邀请县上熟悉农村供水的专家进行审查评估,并做修改

第四阶段,上报审查阶段(2005年3月30日~2005年4月1)

2005年3月29日邀请市水务局饮水安全项目专家对《**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2页)》进行复核评估审查。2005年3月31日对《**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2页)》进行补充修改。并向市水务局上报《**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2页)》。

3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成果

3.1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

通过进行逐村逐户调查,止2004年底,**县9个乡镇中建有自来水工程的有平川镇、板桥镇、蓼泉镇、沙河镇、新华镇、鸭暖乡、倪家营乡7个乡镇,全县105个行政村中,普及自来水的行政村34个,占全县行政村数的32%,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已达4.4327万人,自来水普及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36%。

3.2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3.2.1工程数量与受益人口

通过调查,**县现有正规自来水的工程21项,其中人畜饮水工程3项、人饮解困工程14项,氟病改水工程4项,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4个,受益社250个,受益人口4.4327万人,现将其水源类型、供水规模、供水方式、有无净化设施情况说明如下:

(1)水源类型:

按照工程的供水水源类型可分为2类:

a、利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共17项,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0个,受益社218个,受益户10788户,受益人口38324人。其中:板桥镇5项,受益村8个,受益社53个,受益户2701户,受益人口10154人;平川镇6项,受益村8个,受益社57个,受益户2650户,受益人口11297人;蓼泉镇1项,受益村2个,受益社20个,受益户900户,受益人口3000人;沙河镇2项,受益村3个,受益社20个,受益户1081户,受益人口3治理发愣功人;新华镇2项,受益村3个,受益社25个,受益户1314户,受益人口4311人;鸭暖乡1项,受益村2个,受益社23个,受益户1424户,受益人口3500人;倪家营乡1项,受益村3个,受益社20个,受益户718户,受益人口1587人;

b、利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共3项,受益乡镇1个,受益村5个,受益社32个,受益户1507户,受益人口6003人。供水工程分别是: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黄家湾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梨园村人饮工程(详见县级调查表4:**县集中式供水工程调查统计表)。

(2)供水规模:

按照工程的供水规模可分为2类:

a、工程供水规模为200~20m3/d;共2项,(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黄家湾人饮工程),受益乡镇2个,受益村2个,收益社14个,受益户500户,受益人口1999人。

b、工程供水规模1000~200m3/d;共计19项,(**县板桥镇板桥村、红沟村、友好村、西湾村人饮工程、壕洼村人饮工程;平川镇芦湾村、五里墩村、平川村、三二村、四

一、沙沟村人饮工程、贾家墩村人饮工程,蓼泉镇蓼泉、城北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街宣威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沙河镇汪庄村、化音村人饮工程、鸭暖乡大鸭、昭武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梨园村人饮工程,)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2个,受益社236个,受益户11795户,受益人口42328人(详见县级调查表5:集中式供水工程汇总表)。

(3)供水方式:

根据已建工程的供水方式可分为三类:

a、井、塔+管网→供水户的供水工程;共计14项,分别是平川镇芦湾村、五里墩村、平川村、三二村、四

一、沙沟村人饮工程、板桥镇板桥村、红沟村、友好村、西湾村人饮工程、蓼泉镇蓼泉、城北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街宣威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沙河镇汪庄村、鸭暖乡大鸭、昭武村人饮工程

b、水厂+管网→供水户的供水工程;共计2项,供水工程分别是: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黄家湾村人饮工程。

c、机井、(变频、压力罐)+管网→供水户的供水工程;共计5项,分别是平川镇贾家墩村人饮工程,板桥镇壕洼村人饮工程;化音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梨园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倪家营村人饮工程;

(4)净化设施:

工程设计净化设施的共2项,即: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黄家湾村人饮工程、受益村4个,受益社27个,受益户1257户受益人口3526人。

无净化设施的19处,(平川镇五里墩村、平川村、三二村、四

一、沙沟村人饮工程、贾家墩村人饮工程,板桥镇红沟村、友好村、西湾村人饮工程、壕洼村人饮工程;蓼泉镇蓼泉、城北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街宣威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沙河镇汪庄村、化音村人饮工程、鸭暖乡大鸭、昭武村人饮工程),受益村30个,受益社223个,受益户11038户,受益人口42328人(详见县级调查表4:**县集中式供水工程调查统计表)。

3.2.2供水方式与受益人口

通过调查,已建工程的供水方式与受益人口情况如下:

(1)井、塔+管网+供水户的供水工程共14项,受益乡镇6个,受益村21个,受益社169个,受益户8548户,受益人口30488人。

(2)水厂+管网+供水户供水工程共2项,受益乡镇1个,受益村4个,受益社27个,受益户1257户,受益人口3526人。

(3)机井、(变频、压力罐)+管网+供水户。共5项,受益乡镇3个,受益村9个,受益社54个,受益户2490户,受益人口10313人。

3.2.3水源水质与供水水质

2001~2004年共计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8处,其中:氟病改水工程项目4项,人饮解困工程项目14项。

a、氟病改水工程项目;主要是解决水源水质氟含量(F>4mg/L)超标问题,主要分布**县板桥镇友好村、西湾村、平川镇五里墩村、四

一、沙沟村。

b、人饮解困工程项目:(1)解决原饮用水源水质中氯化物超标的工程有4项,分别为:新华镇西街宣威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沙河镇汪庄村人饮工程、沙河镇化音村人饮工程。(2)解决原饮用水源水质中氟含量(F>1.5mg/L)超标问题的工程有5项,分别为:平

川镇平川村人饮工程、平川镇三二村人饮工程、平川镇贾家墩村人饮工程、板桥镇壕洼村人饮工程、板桥镇红沟村人饮工程。(3)解决原饮用水源水质中总大肠杆菌超标问题的工程有4项。分别为: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黄家湾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梨园村人饮工程、鸭暖乡大鸭、昭武村人饮工程。(4)解决原水源水质合格,但饮用水困难的工程有1项,即蓼泉镇蓼泉、城北村人饮工程。

2004年,通过张掖市防疫站对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水质抽检化验分析,水源水质中:其pH值、总硬度、各种离子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3.2.4工程管理

农村人饮工程的建后运行管理问题,核心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主要目标是实现工程产权明晰,运行管理科学规范,责、权、利明确。在这基础上,才可能实现一系列激励机制,加强水费计收,满足工程维护管理和更新建设的需要。

**县1998~2000年建成的工程由受益村进行管理,对2001~2004年已建成的18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和氟病改水工程),统一由**县惠民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对其进行专业指导,专业负责,专业监督,规范管理,现有管理人员24名。

在经营管理上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各乡镇以独立村为单位不跨村修建一井、一塔(变频)进行供水的人饮工程,有惠民公司组建各乡镇管理站统一管理,并与各个受益村协商采取租赁、承包的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明确责、权、利。由公司监督指导,各农村人饮工程管理站具体负责:对其租赁、承包的经营人员进行,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水质管理、等业务技能培训。租赁、承包的经营人负责:人饮机井、水塔、电器配套设施、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检查、维护、设备更换、水费收缴等。同时要认真做好机井、管道等水源工程的保护。(2)规模较大,跨村供水的人饮工程,有惠民公司组建的各乡镇管理站直接管理,按照公司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管理站具体负责:直接聘用能力强的人员对其进行,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水质管理、等业务技能培训。负责:水费收缴、水厂的电器配套设施、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检査养护。

水价统一由物价部门审批核定,目前全县已建人饮工程核定水价的有12处,平均水价为0.89元,其中:最高为0.97元(板桥镇红沟村和友好村),最低为0.80元(平川镇三二村、平川村、五里墩村),其余6处工程因建成较晚,物价部门尚未核定水价,目前暂按设计报告当中的设计水价1.0元计算。收费方式采取按方收费。

3.3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3.3.1有供水设施

通过全县逐村逐户调,有供水设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川镇、沙河镇2个乡镇,共9个村、62个社、2697户、9343人,供水设施主要是工程规模较小的简易水塔和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井深在10~20m之间的手压井。水源水量和水质保证率都不高(详见县级调查表2:**县农村供水工程现状调查统计表)。

2004年通过**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水质调查,对其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其中

含盐量超标饮用苦咸水的主要分布于沙河镇新民村,共7个社356户、1254人,

饮水人口饮用水量、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主要分布在平川镇一工程、沙河镇东寨村、东渠崖村、顾庄村、共和村、兰家堡村、共有6个村44个社1767户、6121人。

其水源水质被污染的主要分布在沙河镇西关村、城关村有2个村、11个社574户、1968人(详见县级调查表2:**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调查统计表)。

3.3.2无供水设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现8个乡镇62个村、2697户、453个社、71603人,原有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的供水设施全部报废,处于无设施供水状态,饮水不安全问题非常严重,主要分布在板桥镇、平川镇、蓼泉镇、沙河镇、新华镇、鸭暖乡、小屯乡、倪家营乡。其中:板桥镇4个村、34个社、1760户、6460人;平川镇6个村、61个社、2497户、9440人;蓼泉镇11个村、90个社、3832户、14754人;沙河镇8个村、60个社、2614户、9695人;新华镇14个村、86个社、3229户、12430人;鸭暖乡6个村、43个社、1734户、7858人;倪家营乡4个村、14个社、643户、1867人;小屯乡9个村、65个社、2344户、9099人。(详见县级调查表2:**县农村供水现状调查统计表)

通过对无设施供水区域水源水质进行调查发现:

水源水含氟量超标人口主要分布在:板桥镇、小屯乡,共计2个乡镇,7316人。其中:板桥镇6460人,小屯乡856人。

水源水含盐量超标,饮用苦咸水人口主要分布在:蓼泉镇、沙河镇、新华镇,小屯乡共计4个乡镇、22个村、169个社、6184户,24606人。其中:蓼泉镇4个村、31个社、1450户、5384人,沙河镇3个村、26个社、1008户、3750人,新华镇11个村、76个社、2861户、10621人。

水源水污染严重,饮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人口主要分布在:沙河镇、鸭暖乡、小屯乡共计3个乡镇,17个村、124个社、5115户、20629人。其中:沙河镇共计4个村、31个社、1479户、5393人;鸭暖乡共计6个村、43个、1734户、7858人;小屯乡共计7个村、50个、1902户、7378人。

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严重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川镇、沙河镇、蓼泉镇、新华镇、倪家营乡,共计4个乡镇,18个村、119个社、5085户、19052人。其中:平川镇共计6个村、61个社、2497户、9440人;蓼泉镇共计4个村、31个社、1450户、5384人;沙河镇共计1个村、3个社、127户、552人;新华镇共计3个村、10个社、368户、1809人;倪家营乡共计4个村、14个社、643户、1867人(详见县级调查表2:**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调查统计表)。

4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4.1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可作为饮用水源的状况分析

**县水资源主要是横穿东西全境的黑河和南北走向的黑河一级支流梨园河,中部地区为泉水地带。黑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5亿m3,梨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亿m3,**县入境径流量为13.82亿m3。境内地下水总补给量为51964.74万m3/a。其中走廊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为51571.99万m3,占总补给量的99.24%,北部山区地下水补给量为392.75万m3,占总补给量的0.76%。境内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10230.52万m3/a。根据《张掖市水资源配置方案》在多年平均情况下,2004年配置我县可供水量4.23亿m3,其中:地表水3.5亿m3,地下水及回归用水0.73亿m3。

4.2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影响

4.2.1水资源保护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各行各业用水的要求逐渐提高,针对水质及污染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采取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加强了水资源的保护。

(1)设立水资源管理专业机构,实行取水许可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县水资源委员会是**县水资源管理专业机构,办公室设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县的水资源管理、规划和保护,为保证各业用水的合理性,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对取用地表水和开采地下水单位和个人一律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必须提交取水申请,经水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审核,发给取水许可证后,方可在水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取水。

(2)定期进行水质监测。每年一次对生活及农业用水进行水质监测,根据水质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改善水质。如提倡水中加碘和水质净化等措施的实施,已基本保证了全县部分地区的人民群众饮用到了卫生标准的水。

(3)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多年来,全县人民大力开展种草植树,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使全县森林覆盖面积达到9.75万hm2,森林覆盖率达12.2,并使森林植被的“绿色水库”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4)农村人饮解困工程水源保护力度大,成效显著。一是在供水管道上埋设了管网界碑和水源标志牌,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加强了水源管理和水质监测。二是作为供水水源的水库周围整个水域及其沿岸,以及各机井半径100米的范围为卫生防护地带,设置了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知牌。

4.2.2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水资源的治理和水质改良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显露出的问题也较明显。

(1)投入机制不活,缺乏社会公益投资。水资源保护的投入一直以来都表现为极度短缺,水资源费收入极其微薄,水资源保护的投入严重不足,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社会投资更是缺乏。

(2)检测技术落后。水质监测职能由县防疫站进行简单的监测评价,检测水平较低,检测技术落后,直接阻碍水质评价分析,影响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顺利开展。

(3)水资源保护意识差。“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爱惜水”的宣传每年都进行,但部分单位和个人无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浪费水、破坏水源、污染水源的现象仍有发生。

4.2.3水资源保护规划

4.2.3.1规划原则

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方针为原则,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预测水质要求,水质标准,预测水污染负荷,依据预测分析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划分水体功能区,拟定水质指标,安排水资源保护任务,使水环境恶化趋势逐步得到控制和改良。

4.2.3.2水资源保护规划

保护水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水源选择时应符合全县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地方病等因素,从卫生、经济、技术、水资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宜优先选用地下水,取水点应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水源保护的重点是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植被保护,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的政策,设立水源保护区,根据地面水和地表水的不同性质,制定以下管理保护措施。

a、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

(1)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由供水单位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谨事项的标志牌。

(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不得使用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及使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从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的活动。

(3)供生活饮用的水库,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机器沿岸划分为卫生防护地带。

(4)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工程,由供水单位会同卫生、环境保护等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分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污水时应符合TJ369—79《工业企业卫生标准》和GB383——8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要求,以确保取水点的水质符合用水水源水质要求。

(5)水厂生产区的范围明确划分并设立明显的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的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畜禽伺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

b、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

(1)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取水构筑物的型式和附近的卫生状况进行确定,其防护措施与地面水的水厂生产区要求相同

(2)在单井或井群的影响半径内,不得使用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及使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3)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影响半径的范围以及溶岩地区地下水的水源卫生防护,应由供水部门同规划设计,水文地质,环境保护等部门研究决定。

4.2.3.3水资源保护措施

a、工程措施

一是对农村群众加大宣传,提高全民爱水惜水意识和自觉保护水源的自觉性,防止人为对水源的破坏,对水源污染严重的企业建议政府部门下令停产整顿或净化处理;

二是加强水源管理和水源监测,防止水源污染;

三是加快对水库河流的种草植树力度,改善水源区的生态环境;

四是将水源保护纳入公司考核指标,促进水源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五是每个水源点都设置水源标志牌1块;

六是有管理单位和卫生部门定期进行水质监测,防止水源污染,保证供水的安全。

b、非工程措施

(1)建立健全机构,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县一级的水资源委员会早已成立,对全县水资源的宏观管理也已实现了五个统一,但水资源的微观管理仍有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各河流水系各支流的水质评价资料不足。鉴于此,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在各主要河流流域设立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站,负责本流域各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和水源地的保护。同时,各水质监测站要逐步实现水质监测自动化,建立水质自动管理体系,采用计算机进行水质监测,在积累大量监测数据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选择最优化的水资源及水质保护治理方案。

(2)制定水质标准和排污标准,控制排污总量。由于县境内工业发展速度较慢,作为主要污染的工业废水对水质的污染较弱,因此,可以从严制定全县的各业生活用水标准和废水的排放标准,制定标准时可参考《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生活用水标准》和《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等,结合本县实际,分别列举各种污染物和水体系性状予以限定,使水域的水质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标准。同时,对于企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要采取以污染物总量用为计量单位来制定排污标准,而不是污染物浓度作为计量单位,用污染物总量控制来管理排污水的排放,防止水质污染。

(3)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治理河流污染首先基本建设治本,治本的关键是应该严格控制污染源直接向河道排污。除加强管理,用法律规定水质和排污标准外,还要大力加强污染源所在地的宣传,尤其要加强河流及水源地附近居民和排污工业的水资源保护宣传,宣传水污染的危害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教育群众积极推广舍饲、喂养、防止因放而造成限水源地粪便污染。鼓励工厂企业采用生产工艺无害化、闭路化、工业用水环保化等措施,保护水资源,做到少排污或不排污。同时,要宣传全县人民群众共同保护河流,保护水源,禁止向河流及渠系中倾倒生活垃圾、污水,全民保护水资源。

(4)多渠道增加投入,提高水资源保护水平。水资源保

护工程的治理效益是全民的,但治理依据却是个不相同的。因此水资源保护的投资渠道业应是多样性的,除国家投资用于工程材料的购置外,造成水质污染的工程企业要负责污水处理的投资,而供水水源地保户和河道工程则有受益区群众社会公益投资来补充投入。另外,水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水质监测,监测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治理方案的优劣。因此要加大水质监测的投入力度,尽快建立水质监测自动化管理系统,甚至可以尝试引进水质遥测技术进行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监测,从技术上提高水资源保护水平。

(5)利用汛期水库弃水引水冲污。全县各大河流水库下游河段内水流属间歇性流水,排入河道内的污水、废水及垃圾等,长期堆积,分解挥发,夏季污水河口及垃圾堆放地附近恶臭难闻,对环境影响极大,且无废水常纪堆积河道,易渗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故每年可利用汛期水库泄洪,将洪水引入污染物堆积河道,将污染物冲到下游蒸发强烈的戈壁荒滩,使污染物随水扩散,分解挥发,防止深入地下,引水冲污只是短期措施,污染治理后便不采用。

5解决饮水问题的成功经验及其典型事例

5.1解决饮水问题的政策和办法

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办法。20世纪70、80年代,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在投资政策上,主要以群众投劳、投工为主,国家投资为辅,而且当时基本建设程序还不完善,主要按照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加之当时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工程建成后管理不善,产权不明,责权不分,致使工程运行困难。

2000年国家决定实施农村饮水解困,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国家计委和水利部联文颁布了《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项目阶段性监测与评估暂行办法》等文件,甘肃省和张掖市也根据各自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人饮项目建设从组织领导、困难标准和解决标准、项目申报和审批、资金筹措与管理、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建后管理与维护、目标责任管理等方面做了详尽而具体的规定。由于经济社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在基建项目管理方面也更加完善,管理程序更加严格和健全,群众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在投资政策上,加大了国家的投资力度,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顺利完成了人饮解困任务。

**县在实施饮水解困项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级水利部门制定的办法和实施细则,成立了人饮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了人饮项目办公室,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按照基建项目管理程序加强了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了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实行了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资金的管理上,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对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根据工程进度实行市级报账制,对县财政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由人饮项目办公室负责筹集后,管理使用。杜绝了一切不合理开支及挤占、截留和挪用现象;同时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明确了经营主体,理顺了产权关系,加强了工程的建后管理,保证了工程的良行运行。

5.2解决饮水问题的典型案例

例如:我县的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等村,由于地处县城南部冲积扇地带,海拔高度均在1500m左右的区域,地下水位埋深较大(一般在120~180m之间),建机井投资也较大,群众无力自筹,多年来主要靠渠道引蓄的涝池水解决人饮困难,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非灌溉期,渠道不引水,居民生活缺水连续4个多月之久,生活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只有到1~5公里外的有水地段拉水或挑水,且水质无法保证。水质性疾病时有发生,给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重负担。

近年来,强抓国家实施人畜饮水解困项目的大好机遇,由国家重点扶持,地方群众投劳投资,国家投资60%,受益农户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以投工、集资等方式筹集饮水工程建设所需资金40%,投资比例:6:4。修建了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解决了高庄、马郡、上营村等村3600人的饮水困难。水质方面:根据张掖市防疫站化验分析,其pH值、总硬度、各种离子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水量方面:满足每人每天50升的需水要求。供水设施全部入户,基本达到自来水的要求,不需要人力取水。大大减轻了该地群众祖祖辈辈为水发愁的问题,

例如:我县平川镇三二村位于**县北部合黎山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程在1400m左右,改区域地下水埋深浅,且土壤中含氟,由于地下径流不畅,蒸发强烈,表层地下水浓缩后其浅层地下水氟含量增大,含量超过1·5毫克/升。该村在无实施人饮工程以前,人、畜长期饮用高氟水,氟中毒病现象时有发生,该区域人口牙斑点和破损变得明显,多数患牙齿的斑釉症,在牙冠原面出现黄褐色斑纹,部分人的骨胳,使骨质变得疏松脆弱,经常发生骨折。给该区域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病患者年龄最小的只有七、八岁,最大的七十二岁,严重的弯腰驼背,有手不能拿,有腿不能走。2002年,国家实施人饮工程通过县上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多方协调、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该村9个社1511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了却了他们多年的夙愿,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生存条件,加快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真正体现了这一德政工程的具大优越性。

6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分析

**县水资源贫乏,工程型、资源型、水质型缺水的问题在全县普遍存在。据调查,目前我县饮水不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区域氟重度超标(F>4.0/L),区域饮用苦咸水含盐量超标,区域饮用水污染严重,用水保证率地下,受季节性缺水困扰(详见县级调查附表6:**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调查统计表)。

6.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6.1.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和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我县水质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产生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有关,主要有:一是部分地方天然水源含有超标的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成分,如铁、锰、硝酸盐、硫酸盐、氧化物等,有些是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如氟、砷等;二是近一半农村居民,直接取用河、湖、坑塘、池窖、井等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水源周围存在大量污染源,很难严密防护,如农家厕所、猪牛羊等牲畜圈棚、乡村企业“三废”、农民生活污水等,不仅水源,人工取水的工具也容易遭受污染;三是农村供水设施简陋,目前约占70%的农村饮用水没有水质处理、消毒设施;四是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贫困面大,人口素质低,饮用水源的短缺加上饮水安全知识普及率低,缺乏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许多农民在饮水安全上处于弱者地位。目前全县农村人口饮水处于不安全的共计8个乡镇71个村,515个社、21350户、80946人。

其中:水源水含氟量超标人口主要分布在:板桥镇、小屯乡,共计2个乡镇,共计5个村、41个社、1972户、7316人。其中:板桥镇4个村、34个社、1760户、6460人,小屯乡1个村、7个社、212户、856人。

水源水含盐量超标饮用苦咸水人口主要分布在:蓼泉镇、沙河镇、新华镇,小屯乡共计4个乡镇,23个村、176个社、6837户、25860人。其中:蓼泉镇7个村、59个社、2382户、9370人;沙河镇6个村、42个社、2053户、7361人;新华镇11个村、76个社、2861户、10621人,小屯乡1个村、8个社、230户、865人

水源水污染严重,饮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人口主要分布在:沙河镇、小屯乡、鸭暖乡共计3个乡镇,19个村、135个社、5689户、22597人。其中:沙河镇6个村、42个社、2053户、7361人;鸭暖乡6个村、43个社、1734户、7858人;小屯乡7个村、50个社、1902户、7378人。

6.1.2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区域的水质抽检情况

按照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编制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及“十一五”规划大纲》的要求,对我县同一种水质类型区域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水质化验,全县共计采样9个,采样地点分别是:水源水含氟量超标区为板桥镇土桥村,苦咸水区为新华镇胜利村、蓼泉镇双一村,沙河镇闸湾村、水源水污染严重区为沙河镇新丰村、沙河镇西关村、小屯五泉村。抽检情况(详见县级调查表8:**县农村饮用水水质代表性水样汇总表、典型地点水质化验报告)。

6.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缺水问题

《关于印发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中提到的水源保证率是保证用水量的首要条件,规定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这次调查还发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南部山区的部分乡镇村、社,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严重,水源保证率均低于80%。人在取用地表水时,虽然在平时水质较好,但邻近的河流都是一些间歇性河流,一旦遇到枯水期,水源就不能保证,断水问题就会出现。还有一些仍在使用手压井取水的地方,取用浅层地下水,一到夏季,灌溉高峰期,浅水层枯竭,取水困难,水源也不能保证。在农忙时节,取水时间和劳动时间发生冲突常常存在。不少农民不得不备好多件储水用具用来储水,每人每天获取的水量均低于20L/d。

主要分布在:平川镇、沙河镇、蓼泉镇、新华镇、倪家营乡,共计5个乡镇,共计24个村、163个社、6852户、25173人(其中:平川镇7个村,69个社、2711户、9964人;沙河镇6个村、39个社1680户、6149人;蓼泉镇4个村、31个社、1450户、5384人;新华镇3个村、10个社、368户、1809人;倪家营乡4个村、14个社、643户、1867人)。

6.3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通过调查,多年来我县在人饮工程建设积累了一定的施工建设管理经验,但是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面广量大,任务艰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后加之所选材料及设备先进,施工工艺复杂,尤其在水质处理方面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各种类型水质进行处理,这就需要有一批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来确保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顺利实施。而目前的工程技术人员由于缺乏相关专业培训,无论是在工程规划设计,还是在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结算、资料整理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甚至对有些技术难题束手无策,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6.4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工程建设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较少。近几年的工程建设表明,只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才能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水质要求较为严格,更需要用高新科技来实现。

二是项目报批程序多且报批花用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之工程都是当年批复、当年实施、当年验收,致使项目建设单位任务重、时间紧。建议在今后的项目中,加快项目报批进度,缩短报批时间,使工程批复尽可能下达的早一些,同时适当加大工程实施与验收的时间差。

三是工程设计受资金限制,工程设计标准低,自动化水平较低,对水源保护和入户设施投入不足,给工程的运行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6.5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人饮工程的建后管理涉及到产权关系、管理主题、管理体制、水源保护、水价核定等诸多环节。通过调查,**县人饮工程建后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用水户对水价制的公平性和水费管理的安全性有所顾虑,交费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体制不清,产权不明。现有的大多数工程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有的地方乡镇在管、集体在管、个人也在管,其结果是谁也可以不负责。现有部分水厂使水费收入在支付人员工资后,基本没有积累和盈余。三是部分工程用水户虽然都安装了水表,但科技含量不高,有的群众长期扯条滴点用水,水表无法计量,有的采取多种方式窃水,多用水,少计量,少缴费,致使水表对口率较低,供水损失增大,供水成本高,管理单位运营管理难,亏损严重。

6.6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对管水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轮训、外出考察学习。管水人员综合素质等能力较低,分析管网明漏、暗漏的能力及处理管道一般故障、突发故障的技能不高,不能定期聘请专家指导管理人员学习管网运行、水压监测、水质处理等技术措施及管理知识。

二是由于供水工程数量多,管网设施辐射村村社社,管理维护任务相当繁重。根据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进行定岗管理,而水费收入有限,因此形成了人员的大量需求与有限的水费收入之间的巨大矛盾。

三是树立行业形象,走质量办厂,效益兴企的路子力度不大,尤其是抓好、抓实计量收费,售后服务,搞好技术推广,为整个项目的建设管理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经验不足。

7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7.1技术思路:

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凡因采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按照“谁损坏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问题,恢复供水。二是提高工程设计标准,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管理。对于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应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淡水资源缺乏时可建造雨水集蓄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时可建造分散供水井。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三是加强水质检测体系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建立和完善水厂化验室和水质检测单位,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7.2建设管理思路

一是坚持领导责任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要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省、地、县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抓规划,抓工程质量,抓资金安全,把饮水解困这件为民造福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二是坚持规划建卡,认真细致地搞好前期。要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勘测设计,搞好水源论证。要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计划编制实施方案,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和户,逐乡、逐村、逐户建卡片,并按卡实施。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

个人,并签订责任书。

三是坚持按项目管理,扎扎实实地抓好工程建设。要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把好施工队伍选择关,把好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监督关,把好检查验收关。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直到工程合格为止,绝不能让一处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行。

四是继续坚持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施工监理制、报账制和公示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各渠道筹集的饮水解困工程建设资金,要统筹安排,专户立账,按工程建设进度报账后拨付。要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实行账务公开。无论是国债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还是群众自筹资金,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7.3投资思路

一是多方集资。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依靠群众,依托社会,融合企业,多方集资,各地可根据工程标准、规模、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提出具体方案,运用地方立法的办法,确定自筹资金的规模,并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是国家应继续加大乡镇供水工程投资力度。把乡镇供水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扶持的基础设施范围内,安排低息长期的优惠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

三是设立乡镇供水建设发展基金。乡镇供水建设发展基金包括农业发展基金中提取部分、水资源费用于乡镇供水建设部分、机关企业等职工筹集的资金及乡镇供水受益区以资代劳部分等。

7.4运行管理对策

充分发挥农村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要像明确防汛责任那样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责任,并且要把管理责任人的名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在明确责任人的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一是根据投资和工程规模进一步来完善,工程规模和类型在管理、维修、养护、用水、节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管理新机制。同时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二是积极推行管养分离、精干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要把工程管理中与其他职能混合在一起的维修养护职能和人员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力量和设备,组建专门的内部专业维修养护队伍,专门负责农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和养护,本着及时检查、观测、经常养护、及时维修、防修并重、以防为主的原则,达到专养、勤养、提高养护水平的目的。

三是要积极推行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在村级管理上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用水户协会,接受群众监督,实行群众参与式管理。

四是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加强水质监测体系建设,保证饮用水安全。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大农村供水工程水源地的保护力度,防止水源保护区内发生污染水质的活动,对饮用水水源设置防护地带,在卫生防护地带内,严格按照有关部门颁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等规定,加强管理,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同时,要加强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和检验,建立和完善水质化验室,落实机构、人员、任务、责任、仪器设备和经费,并实现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准确及时。

7.5行业管理建议

工程建成后,要按照农村生活饮用水二级水质标准开展技术服务,做到水量够、水压足、水质好。

一是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走服务社会化的路子。保证水质水量达到供水标准要求,把水质和供水量情况向用户公开,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和合同供水制度。

二是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把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农村供水事业的重要保障,把加强队伍建设放在各项的首位,加强农村供水管理队伍的培养,使人才队伍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三是挖掘自身潜力,大力开展综合经营,扩展业务范围,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8审查评估结果

依据甘肃省水利厅制定的《甘肃省农村饮水复核查评估办法》和张掖市水务局张市水发〔2005〕66号文件《张掖市水务局关于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复核查评估安排意见》,2005年3月23~24日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发改委、水务局、财政、卫生、疾控中心、审计、环保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县饮水安全规划编制咨询审查专家组,按照《甘肃省农村饮水复核查评估办法》和张掖市水务局张市水发〔2005〕66号文件《张掖市水务局关于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复核查评估安排意见》的要求,对**县水务局主持编写的《**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5页)》进行复核审查评估。专家组成员通过现场复查、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抽查核实数据等方式,对《**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5页)》进行了认真复核审查、评估。

2005年3月30日,张掖市农村人饮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水利、发改委、卫生、环保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了市级复核评估专家组,对**县农村人饮项目办公室编制的《**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5页)》进行了复核评估。复核评估专家组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大纲》的要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县平川、小屯、沙河3个乡(镇)为典型代表,并分别派出3个组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专家评估组还对该县上报的数据进行了认真详细地复核,听取了县人饮办公室的汇报。经专家组复核评估认为:**县农村人饮项目办公室编制的《**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5页)》满足省水利厅复核评估办法的要求,主要审查意见(详见附件:《**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5页)》县级复核评估意见,《**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5页)》市级复核评估审查意见

《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5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5页)。esC

题不很突出。此阶段主要是结合改造和新修灌溉工程,修建一些简易的引水渠道,并利用原有的土井、捞池、水塘等饮水设施兼及解决饮水困难问题。进入70年代后期,水利部门开始有计划地规划和兴修农村饮水工程,以解决严重缺水地区群众的饮水问题。主要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修建工程规模较小的水窖、土井、水池等,解决了山区部分农村饮水问题严重困难地区的饮水问题。

二、全面发展阶段。80~90年代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乡镇人口迅猛增长,而且由于持续干旱,地下水位逐年在下降,供水不足问题严重制约着乡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农村饮水被列入**县农村水利的重要议程。1986~1999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在解决农田灌溉的同时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陆续修建了一些专供饮水用的机电井、蓄水池、“小高抽”等工程。资金上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在国家小型农田水利事业补助费中单列专项资金,用于饮水工程建设,并在钢材等物资上给予支持,从而使农村饮水走向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县强调农村饮水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还进一步明确“小型农田水利经费、甚至水利基建费,应首先用于解决人畜饮水”。此阶段陆续新建人饮工程3项,解决了8个村32个社2076户639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还发动群众因地制宜采取蓄、引、提、挖、截等各种措施,解决部分村社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国家开始实施人饮解困项目,在各方努力下,**县的农村饮水、乡镇供水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共建成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项,氟病改水工程4项,共解决26个村218个合作社,10219户3.793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使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从而证明了乡镇供水对推动我县小康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主要成就

(1)兴建了大批的农村饮水、乡镇供水工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缺水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大搞饮水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共计21处(其中: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处、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处和氟病改水工程4处),全县完成工程总投资1687.75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1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70.757万元,工程设计年供水量295.46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能力8094.8吨,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0个,受益社252个,受益户12371户,饮水安全人口为4.4327万人。其中:

1998~1999年新建人饮工程3项,完成总投资298.817万元,其中:省专项资金72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26.817万元,工程设计年供水量67.27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量1843.1立方米,解决8个村32个社2076户639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2000年以来,我县完成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4项,氟病改水工程4项,共18项;完成总投资1388.9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4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43.94万元,完成工程建设内容:修建水厂1处,截引工程或清水池2处,新打机井15眼,修建水塔12座,新建调蓄池1座,修建检查井257座,铺设管道832.9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15.53km,安装供水变频调压设备4套,安装水泵22台,修建管理房1563.75平方米,工程设计年供水量228.19万立方米,实行全日供水,日供水量6251.7立方米,共解决26个村218个合作社,10219户3.793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2)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脱贫致富进程。通过修建饮水工程,使受益区农民从繁重的挑水、背水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农业、工副业生产中,许多农户还利用饮水工程的多余水源,积极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搞庭院经济,拓宽了致富门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目前解决人口为例,全县共解决3.7937万人的饮水困难,年可节省农村挑水劳动工日约348.58万个,按每个工日10元计算,年可创收348.58万元,相当于人均年增收81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减少了疾病,增进了健康。受益地区群众,过去长期饮用当地涝坝水、坑水、高氟水,卫生条件极差,肠道传染病、肝病、氟中毒病等发病率很高,有的群众一年劳动所得还不够看病钱,精神上和肉体上造成极大痛苦。饮水工程建成后,根据张掖市防疫站化验分析,以上工程水源水质中pH值、总硬度、各种离子等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供水量满足每人每天50升的需水要求,而且做到了供水到户,达到自来水的要求,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因饮水导致的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4)增进了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由于缺水,村之间、村民之间经常发生水事纠纷。在许多地区,因争水而产生矛盾,影响了团结和社会稳定。饮水工程建成后,人们摆脱了缺水的困扰,减少了纠纷,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送来的是“生命水”、“致富水”、“幸福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

(5)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供水工程建成后,有了足量优质的水,人们居家生活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意识大大提高,与水有关的疾病明显减少。群众开始改厨改厕,购置洗衣机,群众用节约的水在街道周围、房前屋后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改善了生态环境。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悄然变化,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6)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把加快小城镇建设做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乡镇供水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乡镇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乡镇供水对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等的发展,对农民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1.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及调查的目的

1.3.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59-66%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2-3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升水。据估计,在发展中国家8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每年造成的死亡超过500万人。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水与人的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而且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50多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就成为减少疾病、提高健康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饮水条件,保障农民安全饮水,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1.3.1.1农村人饮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地处西部边远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经济状况与以往相比,虽有很大改观,但地方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人饮工程投入有限,一些农村人口还在使用手压井、筒井、大口井,集水水窖,水量和水质均不能得到保证。当前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居民长期饮用渠道灌溉水、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为非灌溉期,渠道不引水,居民生活缺水连续达4个多月之久,生活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只有到1~5公里外的有水地段拉水或挑水。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于1公里,垂直高差超过100米,正常年份连续缺水70-100天,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早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另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机井、大口井、河、湖、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虽然正常年份水量基本有保证,但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是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有害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成为疾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媒介。

三是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浅,由于径流不畅,蒸发强烈,表层地下水浓缩后,其含盐、氯、钠、镁等离子含量增大,部分区域水含氟量较高,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不能饮用。

1.3.1.2饮水不安

全人口分布及影响

(1)严重缺水区人口分布及影响

据初步调查,**县严重缺水问题的人口主要分布倪家营乡、平川镇、新华镇、沙河镇一带的部分自然条件较差的村社,共计2.5173万人,其中:水量不达标人口共计1.1569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1.0004人。由于这些水量不达标人口,经常受季节性缺水问题困扰,干旱季节缺水时仍需远距离拉水或背水。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大,干旱严重,河水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手压井枯竭,再加上工农业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使这些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人口水源保证率低的地方,从未建设过人畜饮水工程,供水设施简陋或根本没有供水设施,直接从河道、坑塘、山泉、涝池取水饮用,

(2)高氟水的分布及影响

高氟水主要分布在板桥镇、小屯乡的部分村,共计7316人,其主要是土壤含氟,由于地下径流缓慢,氟含量浓缩,使其饮用水含氟量重度超标。上述地区农村群众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导致氟斑牙、骨质疏松、癌症等病症发病率较高,甚至瘫痪。由于这些病症的发生,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同时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致使家庭贫困。

(3)苦咸水的分布及影响

含盐量超过2.0g/L的苦咸水主要分布在蓼泉镇、沙河镇、新华镇一带的部分村,含盐量超标的人口达2.4995万人。主要原因是基岩裂隙水通过岩石表层带出大量的盐分,地下水水位较高,耗氧量超标,致使地下水盐分增加,水质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4)污染水的分布及影响

污染水在县境内分布广泛且分散,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入境流量均来源于黑河、梨园河,由于在河流上游既有工业废水排放,又有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目前,直接或间接向黑河、大沙河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含乡镇企业)8家,年排放废水160万吨,均为超标废水,年向水体排放各类污染物775吨,其中化学需氧量359吨,氨氮69吨,悬浮物46吨,县城有69.5万吨生活污水排放,使河流水体严重污染。二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乡村企业和集中养殖厂规模日益扩大,农民对地膜、有害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增无减,而乡村企业和集中养殖厂又缺乏对污染物和养殖粪便处理的设备,有关部门对农药物资的储运、销售、使用等环节上的环境安全管理力度不大,不但造成空气污染,而且造成地下水源污染。致使2.2597万人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导致疾病流行,个别村组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将重点转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提高供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3.2调查的目的

多年来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这方面一直缺乏健全的调查统计系统,标准不统一,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和方法不一致,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较差,各类饮水不安全人口及分布、农村享用自来水的人口及分布以及各类饮水工程的数量、规模和受益人口等情况不明,影响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和决策。

2004年12月**县水务局按照上级部门具体安排,在2005年元旦前夕,对**县所辖全部乡镇,机关、国营农林场的农村饮水现状进行了逐村逐户实地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

一是摸清**县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掌握截止2004年底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

二是详细摸清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调查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提出《**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6页)》。

三是摸清实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以为最终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打好基础。

2调查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2.1调查的内容

(1)调查**县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以及截止2004年底**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自来水普及情况。

(2)调查**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调查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

(3)依据近两年已有水质资料,按水系、水文地质条件、水源、饮水型疾病分布及工程类型选2个以上有代表性点,进行水质抽验,将辖区内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进行分类,同一个区域或同一种类型。确定其代表的范围和人口。

(4)调查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

(5)调查**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

2.2调查的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

2.2.1调查的方法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按照省、市会议精神,充实由计划、财政、水利、审计、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组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同时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全面负责此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调查和规划。

(2)在**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制定调查方案,以乡(镇)为单位,在各乡镇水管所抽调专业技术骨干成立调查小组,分赴全县8个乡镇逐村逐户开展调查。

(3)依据制定的调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逐村逐户开展基本情况调查。重点调查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

(4)成立水质化验抽检小组,充分利用近两年已有水质资料,按水系、水文地质条件、水源、饮水型疾病分布及工程类型作好供水设施、水源的调查,饮水水质的直观调查。

(5)各乡(镇)选用典型片说明农村人口饮水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成功经验。

2.2.2质量保证措施

(1)**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对调查小组调查现状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及分布范围、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成因的资料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按照编制大纲中调查表1和表2的要求进行调查,并填表汇总。

(2)邀请有资质的水质化验单位,对水质进行抽检化验。对同一个区域或同一种类型做2个以上有代表性的水质检验报告。在调查小组调查现状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及分布范围、饮水不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成因的资料基础上,对各乡镇水质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评估,、确定各乡(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水质状况复杂时,按要求适当增加采样点。水质化验项目,严格按照《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规定的指标进行,在污染严重地区,增测耗氧量(CODMn)指标。检测方法,执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的规定,耗氧量(CODMn)执行《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的规定。水质化验室应有水质化验资质,保证化验人员的水平、仪器设备的精度符合要求并认真执行分析质量保证程序。

(3)调查时要求调查人员认真充分听取农户、供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有其亲自负责填表,并让调查人员、农户、供水单位三方签字认可属实。全力支持调查规划,为调查规划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4)由于调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保证调查规划的顺利进行,项目办公室在资金和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要求配置了电脑、照相机及其他的办公用品,同时落实了车辆,抽调了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调查规划,从而为调查规划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2.3调查过程

2005年3月28日完成全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此项具体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摸底调查阶段。(2004年12月17日~2005年1月15)

一是以乡(镇)为单位,对全县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工程基本情况逐村进行调查,查清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查清全县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

二是、对水质进行抽检化验。对同一个区域或同一种类型做2个以上有代表性的水质检验报告。全县初步计划进行6处水质化验。

三是了解全县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

第二阶段,成果汇总阶段(2005年1月26日~2005年2月25日)

有县人饮办对各乡镇的调查结果,按照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编制大纲要求进行核实评估汇总。编制《**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6页)》

第三阶段,内审修改阶段(2005年2月26日~2005年3月25日)

邀请县上熟悉农村供水的专家进行审查评估,并做修改

第四阶段,上报审查阶段(2005年3月30日~2005年4月1)

2005年3月29日邀请市水务局饮水安全项目专家对《**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6页)》进行复核评估审查。2005年3月31日对《**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6页)》进行补充修改。并向市水务局上报《**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第6页)》。

3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成果

3.1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

通过进行逐村逐户调查,止2004年底,**县9个乡镇中建有自来水工程的有平川镇、板桥镇、蓼泉镇、沙河镇、新华镇、鸭暖乡、倪家营乡7个乡镇,全县105个行政村中,普及自来水的行政村34个,占全县行政村数的32%,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已达4.4327万人,自来水普及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36%。

3.2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3.2.1工程数量与受益人口

通过调查,**县现有正规自来水的工程21项,其中人畜饮水工程3项、人饮解困工程14项,氟病改水工程4项,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4个,受益社250个,受益人口4.4327万人,现将其水源类型、供水规模、供水方式、有无净化设施情况说明如下:

(1)水源类型:

按照工程的供水水源类型可分为2类:

a、利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共17项,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0个,受益社218个,受益户10788户,受益人口38324人。其中:板桥镇5项,受益村8个,受益社53个,受益户2701户,受益人口10154人;平川镇6项,受益村8个,受益社57个,受益户2650户,受益人口11297人;蓼泉镇1项,受益村2个,受益社20个,受益户900户,受益人口3000人;沙河镇2项,受益村3个,受益社20个,受益户1081户,受益人口3治理发愣功人;新华镇2项,受益村3个,受益社25个,受益户1314户,受益人口4311人;鸭暖乡1项,受益村2个,受益社23个,受益户1424户,受益人口3500人;倪家营乡1项,受益村3个,受益社20个,受益户718户,受益人口1587人;

b、利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共3项,受益乡镇1个,受益村5个,受益社32个,受益户1507户,受益人口6003人。供水工程分别是: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黄家湾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梨园村人饮工程(详见县级调查表4:**县集中式供水工程调查统计表)。

(2)供水规模:

按照工程的供水规模可分为2类:

a、工程供水规模为200~20m3/d;共2项,(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黄家湾人饮工程),受益乡镇2个,受益村2个,收益社14个,受益户500户,受益人口1999人。

b、工程供水规模1000~200m3/d;共计19项,(**县板桥镇板桥村、红沟村、友好村、西湾村人饮工程、壕洼村人饮工程;平川镇芦湾村、五里墩村、平川村、三二村、四

一、沙沟村人饮工程、贾家墩村人饮工程,蓼泉镇蓼泉、城北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街宣威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沙河镇汪庄村、化音村人饮工程、鸭暖乡大鸭、昭武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梨园村人饮工程,)受益乡镇7个,受益村32个,受益社236个,受益户11795户,受益人口42328人(详见县级调查表5:集中式供水工程汇总表)。

(3)供水方式:

根据已建工程的供水方式可分为三类:

a、井、塔+管网→供水户的供水工程;共计14项,分别是平川镇芦湾村、五里墩村、平川村、三二村、四

一、沙沟村人饮工程、板桥镇板桥村、红沟村、友好村、西湾村人饮工程、蓼泉镇蓼泉、城北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街宣威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沙河镇汪庄村、鸭暖乡大鸭、昭武村人饮工程

b、水厂+管网→供水户的供水工程;共计2项,供水工程分别是: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黄家湾村人饮工程。

c、机井、(变频、压力罐)+管网→供水户的供水工程;共计5项,分别是平川镇贾家墩村人饮工程,板桥镇壕洼村人饮工程;化音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梨园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倪家营村人饮工程;

(4)净化设施:

工程设计净化设施的共2项,即:倪家营乡高庄、马郡、上营村人饮工程、倪家营乡黄家湾村人饮工程、受益村4个,受益社27个,受益户1257户受益人口3526人。

无净化设施的19处,(平川镇五里墩村、平川村、三二村、四

一、沙沟村人饮工程、贾家墩村人饮工程,板桥镇红沟村、友好村、西湾村人饮工程、壕洼村人饮工程;蓼泉镇蓼泉、城北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街宣威村人饮工程、新华镇西柳村人饮工程、沙河镇汪庄村、化音村人饮工程、鸭暖乡大鸭、昭武村人饮工程),受益村30个,受益社223个,受益户11038户,受益人口42328人(详见县级调查表4:**县集中式供水工程调查统计表)。

3.2.2供水方式与受益人口

通过调查,已建工程的供水方式与受益人口情况如下:

(1)井、塔+管网+供水户的供水工程共14项,受益乡镇6个,受益村21个,受益社169个,受益户8548户,受益人口30488人。

(2)水厂+管网+供水户供水工程共2项,受益乡镇1个,受益村4个,受益社27个,受益户1257户,受益人口3526人。

(3)机井、(变频、压力罐)+管网+供水户。共5项,受益乡镇3个,受益村9个,受益社54个,受益户2490户,受益人口10313人。

3.2.3水源水质与供水水质

2001~2004年共计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8处,其中:氟病改水工程项目4项,人饮解困工程项目14项。

a、氟病改水工程项目;主要是

第五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与管理论文

摘要:为适应农村饮水安全的需要,要结合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情况,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管理。结合范县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浅析了加强范县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加强水质监测管理以及供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条件;饮用水质量;安全

1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

范县地处河南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南北与山东为邻。辖12个乡镇,59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7.24万余人,根据2004年和2009年两次调查结果,列入国家解决核准的饮水不安全人口32.71万人。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为氟超标、苦咸水等。饮水不安全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而导致了种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截止到2015年底工程总投资约14517万元,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2.71万人,解决了434个行政村;打深水井93眼,建大小供水站(水厂)57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水厂10个,单村供水及集中供水47处,铺设各种供水管线约412.70万m。

2工程的水源情况和水处理情况

全县57处大小水厂及供水站,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成为农村供水的主要设施。目前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主要为地下水。井深多在400m以上,静水位约60~75m。所建工程供水能力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完工时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均经过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认定,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才能验收使用。已竣工的饮水工程都安装了相应的消毒设施,消毒设施原材料为次氯酸钠。大多数集中供水工程均实现了供水入户,计量收费。管好用好饮水工程,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根据国家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供水一体化的要求,范县水利部门成立了相应的供水管理机构,负责范县乡镇供水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的制定、工程运行监督管理、供水单位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供水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水质监督,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建立水费收缴专账,实行水费收缴制度,走以水养水之路。有专门机构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

3.1建立管理责任制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五部委文件及《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了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或者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

3.2配水工程的管理

提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1~2次,保持水质卫生。3.3供水设备的管理管网养护工作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闸门、压力表、水表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冬天要做好水管防冻工作。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所以管网的经常性养护很重要。

4加强水质监测管理

4.1成立水质检测中心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依托范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建设任务,确定了场地、人员、检测频次等要求。

4.1.1地下水源的检测

检测项目依据《地下水水质标准》,结合卫生防疫站多年水质检测资料,确定为:必测项目:水温、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氟化物、铁、锰、铜、锌、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等28项。

4.1.2出厂水

检测项目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42项常规检测项目中,一方面考虑到建设经费和分析人员素质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范县的实际情况,可不检测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大肠埃希氏菌、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醛、溴酸盐、臭氧、游离氯、二氧化氯和总氯11项指标,但考虑到水源水存在污染的风险,增加水温、电导率、氨氮和石油类4项指标,共计35项指标。综合确定为:①微生物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粪)大肠菌群。②毒理指标11项:砷、镉、铬(六价)、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③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④增加指标4项:水温、电导率、氨氮和石油类。

4.1.3日常例行检测水样

从出厂水指标中筛选出7项主要涉及感官和致病的指标:确定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色度、嗅和味、高锰酸盐指数、pH等7项。

4.1.4检测指标汇总

根据以上指标筛选,汇总不重复指标共计43项,具体为: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粪)大肠菌群、氯酸盐、亚氯酸盐、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铝、电导率。水质监测中心主要是负责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日常化验、分析、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农村供水水源污染状况的卫生调查;及时处理危及农村供水安全的水质事故,采取紧急措施;负责各种日常检验项目检测报告的发布。

4.2建立制度和技术人员保障

制订相应的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发挥投资效益。水质检测室制订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检测程序等管理体系文件。对运行操作与管理人员分类、分批培训,并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以保证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农村饮水水质检测中心配备了6名技术专职水质检测员,来保证水质的安全性,目的是让范县人民能长期喝上放心水。

5供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管理

5.1实现数据结构的统一和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村镇供水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村镇供水监测基础数据结构的统一,完善各级通讯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并为今后村镇供水自动化控制、信息化标准建设奠定基础。

5.2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对村镇供水单位的水质、水量、安防等安全关键要素实时监控,实现对供水安全要素的实时掌握,如果出现了不安全征兆或现象,通过在线监控可以实现及时预警和报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村镇供水安全。

5.3提高基础信息管理水平

村镇供水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包括建设、运行、管理、服务、财务等基本属性信息和设施位置、管网分布等空间信息,村镇供水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后,对监测数据统一整编,使数据采集手段由手工变为自动、数据传输网络化、行业管理电子化,并定期更新,大大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同时,村镇供水基础资料整理入库后,摸清村镇供水现状和动态发展状况,为制定村镇供水发展规划、项目计划提供准确、全面的支撑,实现了数据为日常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服务,提高了基础信息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信息管理水平。

6总结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后期管理的意义是: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下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现状及其发展战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现状及其发展战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调研思考

    **镇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导向,积极争取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着力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自2000年以来,共争取资金1319.94万元,建成了集中供水厂2个,日供水能力2840m3;建管饮工程72件(......

    乡镇农村饮水安全自检自查[5篇]

    ***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自检自查报告 ***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工作责任,认真抓好饮水......

    2013年乡镇发展战略

    2013年乡镇发展战略忆往昔,东西河流聚于场中谓为xx;看今朝,农工商游兴于xx再造天堂。随着xx市x现代农业园区启动建设和大x湖旅游区概念的形成,为xx镇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

    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合集)

    文章标题: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1项目背景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主题,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所牵制的问题已成为全世界最为紧迫......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与建议论文

    1宜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宜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缓慢。近几年,随着上级部门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县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宜川县县及时抓住中省市实施的农村......

    农村饮水问题

    探讨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安全的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饮用水安全,已成为政府、社会、公众日益关注的焦点,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喝上干净水”......

    农村饮水自查报告

    农村饮水自查报告1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可靠的农村饮用水直接关系农村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

    乡镇农村饮水安全自检自查(5篇模版)

    XX乡2010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建设管理自检自查报告2010年,XX乡饮水安全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工作责任,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