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

时间:2019-05-15 00:2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

第一篇: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

纪检监察课题调研

论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报送单位名称:江苏润通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人:常熟南三环监理组

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作案主体多元化、家族化,违纪违法侵害的客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违纪违法主观方面往往利用“合理化”、“合法化”的形式作掩饰,违纪违法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隐蔽化、智能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原因有主客观二方面,主观方面: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客观方面: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对干部的监督乏力,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预防工作凸显薄弱。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一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作案规律;二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发案规律;三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破案规律;四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防范规律,第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第二,建立制度防范机制;第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第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第五,建立测评预警机制;第六,理顺监督机制,保障各监督主体充分协调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隐藏较深的违纪违法分子被挖了出来,受到法纪的严惩,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体制和市场经济转轨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领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特点的案件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把握近年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现象脉络,做到蛇打七寸,攻其要害,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各级执纪执法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

人与权力、利益的结合,为什么会产生腐败?这是因为:其一,人的天性是有缺陷的,在一系列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心理活动中,有一根本特征,即占有和支配心理。这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其二,权力本身蕴含着导致腐败的因素,权力本身具有强制性、扩张性、支配性,权力的这种本性往往与人类自身的弱点联姻,从而使双方互相强化,并诱惑人们去扩张权力。当没有外部制约或制约不力的时候,其腐败因素随时可能恶性膨胀,走向另一面;其三,高回报的利益是引发腐败的催化剂。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无不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腐败行为的演变过程往往循此路径发展。

(一)主观方面

1、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剖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纵观其人生历程,不难发现,大多数领导干部在成长之初或任职之初,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政治思想是可靠的尚具有一定的党性观念,工作上勤奋敬业,积极努力。但是随着政治上的进步,地位身份发生了变化,加之长时间不注重理论学习,放松自我教育。在一些公务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思想麻痹松懈。从开始的受之有愧到习以为常,从谨慎行事到肆无忌惮,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思想滑坡、人格蜕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哲学。将人民交给的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使公共权力异化成了私有权力,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

2、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大凡在领导干部中有一个“领导形象”的概念,有些领导干部能把这个“形象”与党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而有些领导干部却把这个“形象”与个人的虚荣面子狭隘地混为一谈,往往以“看看人家”又想想自己,滋生攀比心理,造成心理天平倾斜,并从另一方面产生“武装形象”的欲望和念头,唯恐寒碜自己。甚至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利用权力大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封妻荫子,结帮拉派,于是,着手实施“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和“千里做官为求财” 的人生信条。

3、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有的领导干部一旦做官掌权,便贪图安逸享乐,失衡心态造成自我补偿心理,羡慕他人灯红酒绿的“气派”转而“傍大款”,与个体老板打得火热,搞权力共享、利益分享,疯狂敛财,包养情妇,认为“天老大、我老二”,目无组织、心无群众、专横跋扈,追求腐败奢侈生活。

4、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在违纪违法领导干部中,多数是明知行为不轨而为之。其中的缘由就是侥幸心理作祟,有的自以为隐蔽而忘乎所以;有的以不一定能查到自己头上自我安慰;有的以“关系网”、“保护伞”撑腰而有恃无恐;有的以早已订立的攻守同盟做好自我保护准备;有的甚至东窗事发仍负隅顽抗试图侥幸过关。

(二)客观方面

1、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党委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加大了力度,推进民主选举,加强任前公示,严把考察程序,增强透明度,扩大知悉面。又通过党校培训和平常组织的政治学习来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的确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但是,在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在继续成长过程中的培养教育却往往被忽略、被淡化,甚至把对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培养完全等同于提拔重用或泛泛的学习教育。如果对领导干部重任用、轻培养,就如同只注重栽种树苗,而不注重施肥、浇水和防病灭虫,最终就会枯萎、死亡。并且培养教育的形式不多,内容有限,效果不佳。

2、对干部的监督乏力。我们把干部的政绩纳入任期管理考核,往往在理解上偏重于“只讲收获、不看耕耘”。其实,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其创造政绩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忽略了过程,也就相应弱化了环节中的监督,一级管理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两个作用显得失调。于是,造成拉关系、浮夸、搞假政绩的现象滋生,腐败的温床随之应运而生。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3、制度的落实不到位。这些年有关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违纪违法的制度应该说不少,某些违纪违法的干部对相关制度也是了解知悉的,关键在于落实上缺乏力度,存在“死角”,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干部首先不遵守制度而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4、预防工作凸显薄弱。预防腐败工作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工作职能、职责尚未健全落实,惩防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够主动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等。

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其特殊性,要切实有效地遏制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机制上加大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狠抓违法案件的查处,增强威慑力,做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

l、抓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遏制腐败行为产生的治本之策。在教育内容上,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近几年查处的表现形式不说相同,违纪违法案件多数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问题,尽管作案方式和方法不同,但根本原因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因此要加强党性教育,解决理想信念问题。二是加强宗旨观念教育。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加强拒腐防变教育。当前,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免疫力”,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教育的对象上,从实际来看,当前县域内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应选择科局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各单位部门负责人、村支两委负责人。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既要靠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又要深化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原因当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2、抓制度建设,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要使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必须用科学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行为。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完善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二是抓好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要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重点,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针对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完善相应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三是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发案的特点和原因,应着力抓好以下制度建设:(1)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经过党委或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支两委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任何人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2)实行权力分解制度,对有审批权的部门和管人、管钱、管物的部门实行权力分解,制定相互制约的制度,防止个人以权谋私;(3)严格执行政(村)务公开制度,杜绝暗箱操作。对重大决策、财务收支等情况,凡是能公开的,应一律公开,对未真正落实政(村)务公开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4)强化财政监控,规范落实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政府采购等制度,严格把好财政资金和其它资金收支审批关,堵塞漏洞,杜绝一切违规资金的运作行为。

3、抓监督检查,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能力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都充分证明,哪里有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哪里就会有腐败。只有加强制约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臵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现象。一是要健全权力的内部制衡机制,即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理顺各权力监督机构的组织和运作体制,以实现最佳的监督效益。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带头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要完善权力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群众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建立评议评估机制和有效落实廉政报告、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廉政巡视等制度,形成对党员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有效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严以律已、廉洁用权。三是强化行政监督,充分运用执行监督手段,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促使国家公务员廉政勤政。

4、抓惩治,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

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建立一道严格的党纪国法防线,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一是要把握办案重点,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要把经济类的违纪案列为重点,把党员干部贪污贿赂挪用挥霍公款案件列为重点,把妨碍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列为重点。二是认真查找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针对作案复杂隐蔽化,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有效办法,主动出击,积极查找案件线索,扩大案源。三是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不单纯办案,要通过查办案件,及时发现掌握发案单位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办案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加以防范。

第二篇:当前多发性侵财案件现状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

当前多发性侵财案件现状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

近年来,随着为期两年“严打整治”斗争和扫黑除恶、反盗抢等一系列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受到了沉重打击,一大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社会公众安全感不断增强,治安形势呈现出总体平稳的态势。然而,由于社会转型期间各种矛盾的相互冲突,城市下岗无业人员逐渐增多,外来暂住人口无序流动,社会防控机制乏力等原因,致使刑事案件发案数量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各种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性案件发案突出,所占比重大,侵害客体多,影响范围广,人民群众深感不满和不安。为此,笔者根据我区今年上半年刑事案件发案情况,对侵财性案件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研究了其多发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并就如何提高打击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我区多发性的侵财犯罪现状

多发性侵财犯罪在刑事发案中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左右着刑事案件的升降,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20xx年上半年我区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101起,与去年同期1199起相比下降8.1,立多发性侵财性案件1026起,与去年同期1124起相比下降8.7,其中盗窃案件立888起,与去年同期1004起相比下降11.6。虽然多发性侵财案件总体来说有所下降,但在整个刑事案件中多发性侵财案件占主导地位,所立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93.2。上半年发生抢夺案件61起,其中飞车抢夺案件56起,占全部案件的5.5。与去年同期36起相比上升69.4。

二、我区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发案特点

1、盗窃案件虽然总量得到有效遏制,仍居高不下,在高位振荡,在侵财类犯罪中占有很高比重。且涉案金额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入室盗窃是主流,共发385起,占盗窃案件的43.4。一次性盗窃价值在1万元以上的案件22起,与去年同期16起相比上升37.5。盗窃汽车案件发生一起,盗窃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案件共发266起,带有很强地方特色,内部单位盗窃案件65起、盗窃工业原材料案件28起有反弹趋势。

2、从发案动向来看,犯罪分子选择街面作案,两抢案件、扒窃案件有日渐增多趋势。由于智能化管理小区、封闭式小区的出现和群众家庭防盗意识的增强,使得街面案件、场所案件有增多趋势。今年以来,我区共发生抢劫案件7起,抢夺案件67起,其中飞车抢夺案件56起。上半年立扒窃案件35起,破17起。从发案地点看,发生在公交车上的7起,发生在公共娱乐场所的28起。

3、作案手段不断翻新,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先后出现了利用银行卡盗窃案件,砸汽车玻璃盗窃案件、撬摩托车工具箱盗窃案件有增多趋势。今年以来,我区先后5次发生利用ATM取款机犯罪的案件,在插卡口安装吞卡装置,张贴求助电话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套取被吞卡用户的密码轻而易举地盗取储户存款。发生砸汽车玻璃盗窃案件23起,与去年同期11起相比上升109。

4、从犯罪袭击目标来看,向不特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犯罪分子盗窃、抢劫作案,目标从袭击单位财务室到把行盗窃案件,从袭击特定目标到普通百姓,逐步延伸和发展。如从撬盗老式防盗门进行盗窃到现在选择的高楼层撬盗新型防盗门入室盗窃作案,但同时又具有相对的规律性,即职业化犯罪,如爬阳台盗窃案件往往选择容易攀爬的窗户、阳台和落水管入室进行盗窃,爬围墙入室盗窃一般选择外观条件较好的单门独院作案,白日闯案件先进行投石问路试探,针对无人居住的住宅作案。

5、从作案成员的结构特征看,青少年犯罪增多,流窜作案占有一定比重,犯罪职业化特点日益凸现。20xx年上半年抓获的作案成员看,25岁以下的青少年192名,占作案成员的56.6,与去年同期140名占刑事作案成员的47.9相比有所上升;从户籍所在地看,外来人员作案占绝大多数,外省县市的作案成员共225名,占作案成员的66.4。地方特色的专业化犯罪队伍的祸害日见明显。近几年来,随着交通的便捷和贫富差距的加大,在一些贫困落后的地区,大批农民由于没有技术找不到工作,便拉帮结派,走上犯罪道路,以犯罪为职业。同时由于犯罪活动具有暴富性,一些人的铤而走险攫取的财富,对同乡具有极强诱惑力,诱导同乡进行效仿,以致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专门从事某类犯罪活动的地方特色的专业队伍,成为危害一方的高危人群。今年以来,我局抓获的刑事犯罪人员中,流窜犯罪占66.4。在我们海陵区,有几类专业化犯罪较为突出。如以新疆人维吾族人为主的抢劫盗窃团伙,他们盘距闹市区、操纵未成年人或聋哑儿童实施街头抢劫,或成帮结伙实施扒窃或者明火执仗实施抢劫、抢夺,由于是少数民族,语言不通,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公安机关处理起来有难度,助长了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疯狂作案。又如以河南洛阳籍人员、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太平镇人为主组成的专门盗窃汽车内财物的犯罪团伙,经常流窜全国各地,通过砸烂、撬开汽车玻璃等手段盗窃车内财物。20xx年6月17日,海陵刑大会同城中派出所根据狱政举报线索,抓获了撬汽车玻璃盗窃内部财物2名河南籍犯罪嫌疑人陈振林、高庆祥,破获系列盗窃汽车内部财物案件7起。再如以福建安溪县人为主的结伙利用手机短信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今年1月,我局刑警大队通过循线追踪,异地侦控,在福建厦门抓获犯罪嫌疑人陈双明、杨巧英、陈月玲,破获利用短信发射器发送虚假领奖短信,需要寄一定的费用汇款至银行卡帐号上面的形式,在江苏、山东、湖南等地实施网上诈骗20余次,涉案金额20万余元。

三、我区多发性侵财件的主要成因

1、社会负面环境和不安定因素的造就。当前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治安与计划经济时代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农村劳动能力过剩,贫富差距拉大,体制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就业困难、下岗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一些西方腐朽生活的影响,决定了一些人为追求片刻的奢华而铤而走险,无业人员大量流向城市,频率不段加快。地级泰州市的迅速崛起,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员的淘金梦,海陵区作为泰州的主城区,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更是外来人口聚集中心。今年我区的常住人口共有35万人,暂住人口10万人,流动人口40余万人。交通的便捷和经济条件相对提高,成为犯罪作案的首选目标。从我们今年抓获的225名外来刑事作案成员中,其中社会闲散人员208名。

2、社会防控体系不健全,综合防范能力不强,个人防范意识淡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社区防控体系建设这项系统工程,在我区起步较晚,发展不快,相对滞后。一些社会组织和个人防范手段、防范意识不强,如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助长一些人犯罪的冒险性,增加了犯罪分子的作案成功机会。一些个人携带大量现金外出办事,且保管不善,随意放在摩托车车垫内或汽车内,容易被犯罪分子盗窃。如利用ATM盗窃犯罪是一些持卡人警惕性不高,对使用ATM时出现可疑情况不能及时查询和报告,而是轻易相信他人,且银行部门对ATM的安全防范尚存在薄弱环节,监控能力较弱。

3、打击和防范相对脱节,侦防联动没有真正形成互补优势。防范和打击是公安机关的两只拳头,缺一或偏重不可。刑侦改革后,建立覆盖社会面的责任区刑警队,产生了明显的打击效果。然而,由于警力等方面的原因,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派出所与刑侦改革推出后,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侦防联动协作机制仍没有真正形成,所队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打击和防范各自为战,互动效应差,没有实现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防控有效,互动有力的运作局面。如对行业场所漏管失控,对落脚辖区的“三无人员”管控不力,对行业场所和出租房的日常检查措施不落实,个体旅馆登记制度形同虚设,从而放任了不法活动的滋生和蔓延。此外,由于治安管理乏力,各种废旧回收市场、手机和电脑市场成了销赃、洗赃的重要场所,治安问题十分突出。

4、对特殊群体的不法活动管控乏力,有些侵财性案件发案突出。近年来,新疆籍人在我区街面抢夺作案十分猖獗。这些人成群结队,偷抢扒拿,肆无忌惮。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类特殊群体大都系未成年人,加之语言不通,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和处置。囿于民族政策的制约,虽组织大量警力,开展几次大的集中清查遣送活动,但回流周期越来越短,致使工作陷于被动,疲于应付,感到无可奈何。抓了放,放了再抓,治标不治本,导致新疆籍人在我区胆大妄为,疯狂作案。

四、遏制和压降多发性侵财性案件的主要对策

1、整合社会防范资源,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范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治本之策。防范工作的深度几乎决定了案件发生的程度,防范措施落实与否,成了发案的晴雨表。有的居民区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便很少发生盗窃案件。相反,有些地区和场所则成为不法分子经常光顾的场所,无不充分证明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对于遏制和压降多发性案件所具有的重要性。当前,要认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办好自家事”的要求,重点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政府部门要下定决心,基层街道、社居委要主动牵头,派出所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竞聘公益性岗位,整合社区防范人力资源,切实把居民小区、易发案场所、部位,严密看护起来,形成人人动手,齐抓共管的大治安、全防范格局,尽快扭转公安机关单打一的被动应付局面。

2、切实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认真抓好场所管理和阵地控制,从源头堵住案件的发生。公安派出所是社会防控的实战单位,位于治安防范工作的最前沿。要进一步转变和改进勤务方式,前移阵地,督促民警深入和扎根社区。在方便服务群众的同时,应对不法分子容易藏身落脚的中小旅馆、出租房,加强经常性清查整治,重点盘查和清理“三无人员”,不让其随意落脚。要严格落实出租房、旅馆业以及外来人员的管理措施,严防场所、行业漏管失控。要从不法分子食、住、行、销(赃)、玩等环节上下功夫,对废旧回收行业、二手电脑和手机市场、车辆交易地点,加强明查暗访,布建特情耳目,强化阵地控制,控住源头,使其难以进行不法活动。与此同时,刑侦和派出所应切实加强侦防互动协作,做到两拳并举,左右连动,出击有力,使不法分子藏不住身,下不了手,销不出赃,全面堵塞治安管理漏洞,积极预防、减少各类案件发生。

3、必须贯彻严打方针,坚持以打开路,主动进攻,切实加大破案打击力度,强力整治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刑侦部门要充分发挥破案攻坚职能,集中警力,重拳出击,有针对性适时开展各种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犯罪活动。要紧扣串并案侦察、区域性破案会战、追逃等破案增长点,积极探索严打整治斗争的新模式,通过行之有效、短平快的打击,全力压降侵财犯罪的反弹。要加大对团伙犯罪的深挖打击力度,做到抓一个,带一窝,破一串,铲一伙,穷追猛打,不让其有喘息之机。要加大处罚力度,不能以罚代刑,放纵犯罪。要采取针对性的整治措施,积极协同政府、工商、市容、民政部门,对新疆籍不法分子、聋哑人扒窃者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强化收容遣送措施,实行综合治理,消除其进行不法活动的依附条件,使其“进不了城,存不了身、下不了手”。做到多管齐下,齐头并进;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侵财性案件的发生。要加强区域协作,联合开展打流行动。随着犯罪分子跨越时空跳跃式作案,给侦察破案带来了较大难度。加强周边地区发案动态研究,将人口管理、高危人群和旅馆系统有效结合,寻求流窜犯罪活动规律,超前预防,适时发布打流预警提示,采取针对性区域性打击整治行动。

4、不断夯实刑侦基础,力争在基础工作挖掘破案效益,培育新的破案增长点。注意把握三个结合,一是把侵财犯罪的侦破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相结合,发挥社区警务室、社区电子监控、周边红外线报警电子巡更防控系统的积极作用,为侦察破案服务。突出重点,加强小区人防网络建设,狠抓防控,全力压降案件,减少发案机率。二是与科技强警相结合,不断加强刑侦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提高侦查技术的科技含量,在发现控制上引入高科技侦察手段。三是与阵地控制相结合,在犯罪分子吃、住、行、销、乐上下工夫,外部借力,内部挖潜,堵塞销赃渠道,提高防范控制能力。积极探究由人到案,由物到案的侦察模式,达到降低侦察,提高侦察效益的目的。

第三篇: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领导的腐败犯罪是领导者利用权力进行违法活动而构成的犯罪。领导的腐败犯罪是政治腐败的主要组成部分。领导的腐败犯罪是社会诸多腐败现象中,破坏性最大、负面影响最广、人民群众最气愤的行为。一请就到,一喝就高,一捧就傲,一求就敲,一给就捞,一脱就要,一累就叫,一批就跳,一查就倒!这些都是民间归纳的特征。

一、当前领导干

部腐败问题的表现及特点

当前反腐败面临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和人们道德观念出现了多样化,资产阶级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政治观念对我们的冲击,诱发导致腐败的因素增多,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也较过去大不相同了。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近几年查处的涉及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案件中,包括省长、部长,省级党委的组织部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及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希同、陈良宇等。

1、涉案金额巨大。一些领导干部涉案数额之巨、犯罪危害之大、情节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如成克杰涉案金额4000多万元,余振东涉案金额20亿元,湛江走私案涉案总金额为114亿元,厦门走私案涉案总金额超过800亿元,陈良宇案涉案金额37亿元。

2、涉案人数众多。违纪违法案件的集团性、关联性、群体性日趋突出。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广泛的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往往查出一个带出一帮,抓住一个牵出一伙,案件牵涉面广,串案窝案较多。同时,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等特定关系人共同作案所占比重较大,家族共同犯罪特征明显。如郑筱萸案就涉及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药监局原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等200多名干部,其妻儿也涉案落马。

3、涉案领域广泛。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涉案领域从金融、行政执法、司法领域向一般领域蔓延,从掌握钱、财、物等关键岗位向一般岗位渗透,从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教育、医疗、统计等部门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从涉案干部级别看,从乡科级、县处级、省部级一直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个层级都有。从涉案干部岗位看,人大、政协、党委、政府各个部门都有。从涉案人员身份看,法官、检察官、纪委书记等执纪执法部门的官员也频频出现腐败问题,影响很坏。其中,党政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突出。沈阳市慕绥新、马向东等违纪违法案件的23名主要领导干部中,有17人是党政领导干部,占涉案人员的74%。

4、案件性质恶劣。一是资本积累型腐败特征显露。腐败分子从对生活资料的占有发展到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从享乐型的财富积累发展到资本的积累,从经济腐败向政治腐败和司法腐败发展,危害甚大。二是案件性质恶劣。一些党员干部丧失党性原则,拉帮结派,循私枉法,胆大妄为。有的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有的甚至雇凶杀人,直接沦为罪犯。三是权钱交易严重。近些年来,几乎每个被查处的高官背后,都有大款和商人的影子,都有权钱交易的勾当。四是生活作风腐化堕落。一些贪官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恶劣行径令人发指。

5、作案手段隐蔽。有的利用法律法规和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健全不完善之处钻空子,借机获取好处;有的利用法律政策的便利,直接制定合乎自己需要的规章制度,为自己的腐败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有的在干部提拔或工程招投标等方面,表面上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合理合法,看不出任何破绽,实际上却暗箱操作,行权钱交易之实。还有的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有的订立攻守同盟,有的在作案之前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反调查能力极强,给后来的查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6、外向型腐败问题严重。有的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有的利用国际间法律的差异,将在国内的非法所得转移到境外;有的与境外不法商人合作,在境外进行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有的实行有计划的撤退,以“合理”名目将妻子儿女弄到境外,将巨额不法资产转移出境,一有风吹草动,贪官自己便迅即抽身外逃,溜之大吉。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0多亿元在逃。

以上说的是腐败现象的特征,腐败分子的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腐败分子有以下四大特点:

1、心黑。大凡贪污分子,必然是心黑心狠,也就是说良心大大的坏了的,一有机会就会抓住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往腰包里装,而且欲豁难平,多多益善,毫不心慈手软。如“重庆第一贪”的晏大彬从底担任巫山县交通局局长到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多达63次,共接受贿赂2226万元。被称为“中国第一贪纪委书记”的湖南郴州市原纪委书记曾锦春涉案金额为6800万元;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则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

2、胆大。胆大,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搞工作、创业都要有一定的魄力,要有开拓精神,前怕龙后怕虎不行,就是说胆大要用在正确的地方。但是贪污分子却把胆大用在邪恶路上,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他们什么都敢干,什么买官卖官,索贿受贿,生活

糜烂,包养情妇,挪用公款豪赌………..都不在他们话下。中央一再三令五申,不管你官有多大,职位高低,绝不让一个腐败分子逍遥法外,中央决心不可谓不大,事实上多年来已查处不少贪官,小至村官,大至省部级,甚至人大副委员长,哪一级的都有,坐牢的杀头的,已不在少数,中央警示,前车之鉴不可谓不多,但是他们却当成耳边风,仍旧我行我素,照贪不误。,可见其胆大包天,达到疯狂的程度。

3、脸厚。贪污分子一般都掌握一定的实权,能量很大,办起坏事来,危害性也很大,在没被揭发以前,往往以正人君子表现出来的,外表看起来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好坏难辨,人们也不能随便怀疑的,因而有一定的欺骗性。贪官贪污所得,都是人民的血汗钱,人们对贪官是深恶痛绝的,难免会背地里捣脊梁,甚至骂的狗血淋头,由于地位不同,他们可能听不到,就是听到了,也可能装着没听到,把它当成耳边风,不会在乎的,他们的脸是特别厚的,骂归骂,骂又能值几多钱,你再骂,还是把钱骂不回去。你就是骂他的祖宗三代,八辈老祖宗,他也不在乎。只有捞到钱才是硬道理。

4、手长。贪官们心里明白,要想发财,必需把手伸得长长的,要买官就舍得投资,投资就是为了赚大钱,有几个顺口溜:“不捞白不捞”“不送不动,送少无用”,“理想是远的,政治是空的,只有权力是硬的,捞取利益是实的”。因此伸手捞权,不择手段,搞表面工程,虚报政绩,添加水分,……等等。他们对老百姓和下级,作威作福,官架十足,俨然是人民的老爷,然而对上级却是另一个面孔,极尽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能事,他们不是真正的尊重、爱护领导,把手伸得长长的,讨好领导,以求得高升,才是真正的目的。“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目的就是捞取更大的权力,可以搞权钱交易,以发大财。

二、当前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形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仍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受其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产生迷茫,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已进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引发了大量不规范的甚至是腐败的行为;同时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三是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地位、党员干部的地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正面临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2、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够。有的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治党不严甚至软弱涣散,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和纪律建设受到削弱;一些基层党组织工作薄弱,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党员思想变化的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反腐败任务没有真正落实。二是制度建设存在不足。一些领域腐败现象频发多发,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据统计,1996年以来,全国有13个省交通厅(局)的28名厅局级干部因经济问题被查处,有的甚至前“腐”后继,连续几任厅长出问题,就跟投融资体制、招投标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存在漏洞和制度执行不力有关。三是监督机制不畅。监督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得一些人有恃无恐。有的卖官鬻爵、收受贿赂长达数年,却长期未能发现。特别是领导干部权力过大,存在上级监督不到,下级监督不了,同级监督不好,群众无法监督的现状。四是惩处不力。有些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惩治,使腐败分子逍遥法外,造成一些人的侥幸心理。

3、领导干部自身的原因和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热衷于吃喝玩乐,流连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最终跌入腐败的深渊。二是传统贪渎文化的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时间长,传统行政文化中诸如官本位、人身依附、贿赂风行等积习源远流长,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等观念深入人心,其价值追求和判断标准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一些人的贪污腐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心理依据。三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影响。近年来,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个人利益的文化理念渗入我国,与我国传统小农经济的褊狭自私意识相混合,变异出现代版的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为一己私利不惜放弃、破坏乃至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走上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腐败歧途。

三、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对策

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只有从领导干部腐败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彻底铲除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滋生蔓延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腐败,不敢腐败,客观上不能腐败,不让腐败,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

(一)内因预防,强化素质教育,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根基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古人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党风廉政教育,并对其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务实清廉,无私奉献,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消除导致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的内因,永做人民的公仆。

2、加强法制教育。深入普及有关职务犯罪的法律知识,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使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规范,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已的行为,维护法律尊严,切实做到学法、知法、护法、守法,防止领导干部思想上的蜕变,构筑一道法律“高压线”。

3、认真开展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是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班子内部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领导干部要深刻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要积极争取班子成员对自已的批评意见,鼓励班子成员有话讲到当面,有问题摆上桌面,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个班子成员都要按照上级关于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把帮助领导干部和其它班子成员改正缺点,作为自已的政治责任,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统一思想,修正错误,最终达到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4、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让犯罪分子现身说法以及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实做到警钟长鸣,促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美色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筑牢心理防线。

(二)外因预防,多策并举,全面铲除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1、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权力集中与分解的合理平衡,形成良性权力运行机制

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无一不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腐败犯罪;无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则无腐败犯罪。因此,针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导致职务犯罪的环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是遏制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重要举措。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之一就是对权力的合理配置,并保证其依法有效地运作,核心是解决好权力集中和权力分解之间的关系,最佳的最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那么,如何合理地配置权力、解决权力集中与权力分解之间的矛盾呢?当然,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必要和有效的监督,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腐败,产生职务犯罪。然而,权力分解必然会减少职务犯罪吗?在权力分解的情况下,无疑会增加领导干部腐败犯罪实施的难度,提高承担制裁后果的风险,从而减少其犯罪所得,由此阻遏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动机的产生,或者动摇、打消犯罪分子实施职务犯罪的念头,遏制、防范职务犯罪的实施。但是由于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是涉及公共权力的犯罪,涉及廉政勤政优政,因此,其危害后果并不能简单地用数量来衡量,有时还必须考虑犯罪分子犯罪所涉及的职权的性质、职位,实现权力集中与分解的合理平衡,将腐败犯罪的发生率和危害结果控制在人们可以容忍的限度内,将工作效率保持在人们期望的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这样建立起来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对权力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2、建立和完善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制度体系

(1)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要以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为重点,遵循公开、民主、竞争、公正原则,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制度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避免人事管理中的跑官、要官、买官。同时,要完善干部考察、评价制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此外,要增加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落实党员和群众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集体研究决定制度。任何单位或部门的重大事项都要向上一级组织和领导及时报告,自觉接受上级组织和领导的监督检查。在班子内部,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决定,是减少和防止领导干部一个人说了算的重要途径。凡是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等必须经过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确保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

(3)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其行为特别是权力运作的过程、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避免暗箱操作,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除不宜公开需要保密的决策外,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领导者个人廉洁自律的有关情况,都要公开,增加透明度,减少随意性,把权力运作过程呈现于人民群众面前,消除权力暗箱操作产生领导干部腐败的条件。

(4)坚持和完善“三关审计”制度和述职述廉制度。“三关审计”制度即对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任前审计,把好用人关,严格干部推荐考察任用责任追究制,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高、清正廉洁、忠于职守的人选拔出来担任领导干部,将有劣迹和不良行为的人坚决排斥在外,严防“任人唯亲”,近亲繁殖。任中审计,把好用权关,防止领导干部权力的滥用和异化,确保权力的健康运行。离任审计,把好退岗关,既要防止领导干部借离任之际大肆捞钱财,非法转移赃款赃物,又要防止领导干部挪用公款跑官买官,要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及有效应用,坚决避免经济上有问题的干部异地做官,甚至升官。同时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每年要定期报告本人及领导班子廉洁从政情况,自觉接受人大评议和监督。

(5)规范领导干部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这一制度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抑制腐败的基本方法而普遍采用。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这种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对申报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督,存在随意申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财产申报成为走过场,流于形式。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的核心是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财产公开化,接受公众监督。如果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财产明显增加与其正常的收入不相称,那就要向公众说明这些财产的来源,否则就要受追究。这样既可对领导干部的腐败起到早期的警报作用,又可为检察机关依法查办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提供必要的法律手段。

(6)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一些领导同志在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干部考核和选拔问题上,往往只重视下级领导干部的意见,不注意听取副职和群众的意见。这种状况不仅容易造成领导干部高傲自大,独断专行,而且往往导致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内群众唯领导干部意见是从。故设立专门的巡视机构,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加快实现这两种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把下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等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弥补同级纪委监督不力的问题。同时通过明查暗访,广泛听取班子其他成员和群众的意见,针对在廉政勤政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起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作用,对领导干部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

(7)建立完善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制度和引咎辞职制度。对领导水平和素质能力不能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经有关部门考核认定,进行降职使用;对基本素质好、有潜力、担任现职经验不足、履行职责难度较大的领导干部进行岗位培训;对政治素质差、作风不好、群众威信低、民意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领导干部,免去领导职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由于未严格履行领导职责,导致本地区、本单位发生严重性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引咎辞职;已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完善制约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监督体系

(1)权力机关的监督。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不仅代表人民群众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而且负责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活动,有权任免政府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最高领导人,这本身也是一种有力的监督措施。由于有了权力机关这一最强有力的监督,领导干部利用自己的职权进行职务犯罪就要受到抑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目前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充分得以发挥,并显示这种监督作用在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进行各种职务犯罪的抑制和预防威力。

(2)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监督手段和监督技术是专业化的。我国的专门监督机构有两个: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其中纪检监察部门是专门负责对党政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审计部门主要是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务犯罪进行调查处理。目前我国的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同样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为这些监督机构的权力在行政权力的结构中比较弱,不仅很难制约上级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发生的职务犯罪,而且由于“关系网”的干扰,也很难对同级和下级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行彻底有效的监督。所以,要想充分发挥我国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有效制止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逐步加强专门监督机构的权力,提高其地位,从体制上保证其具有独立行使监察和审计的权力,不受任何机关和个人的干扰。

(3)检察监督。治标和治本,是反腐败斗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把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抑制下去,才能为反腐败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对于日益呈现严重趋势的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以严厉打击和惩处为前提和支点,继续加大打击和惩治力度,对所有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尤其是重大案件要一查到底,敢于碰硬;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干扰办案的,坚决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通过查办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案件,发现领导干部在职务活动中有违法行为又构不成犯罪的,可行使弹劾权,向有关部门提请对其罢免或惩戒。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对罪犯进行有效地惩罚,剥夺其生命或限制人身自由,使其丧失继续犯罪的条件;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的罪犯要进行教育、挽救和改造,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同时,通过打击犯罪还可以起到打一儆百,教育一般公民遵纪守法的作用,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4)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即人民群众的监督,指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的一种监督。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享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充分监督的权力。他们可以对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影响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揭露,从而使领导干部在实施职务犯罪行为时有所畏惧,甚至直接受到人民群众的阻止。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对于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非常重要。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切实保障举报人不受打击报复,建立允许并鼓励广大人民参与行政决策的机制等,对领导干部腐败犯罪进行检举揭发,为实施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条件。

(5)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监督是预防某些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进行各种职务犯罪的手段之一。新闻部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工具,把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向社会曝光,使那些企图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者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领导干部有所戒备,不敢肆无忌惮地实施职务犯罪。否则,他们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直至名声扫地。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第四篇: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推荐)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方法:通过总结近几年来查出的关于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资料,对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查处对策。结果: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包括多元化、取证难度增大、作案手段多样和案发金额巨大;违法原因包括管理者思想蜕变、犯罪成本降低和监督力度不够等。对策包括多方协调、强化措施和夯实基础等。

[关键词]违纪违法,特点,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比以往明显增多,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政策漏洞,非法侵吞国家财产,为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1-3],为了探讨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1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分析

1.1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现象

国有企业违纪违法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具体可归纳为以下类型:一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单独违纪违法。二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亲属相互勾结违纪违法。三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内部亲信相互勾结违纪违法。四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违纪违法。

1.2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取证难度增大

改制企业由于多方因素,管理大都不太规范,档案资料管理混乱,加之不少老员工因改制而另谋出路,使得知情人越来越少,给调查取证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改制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多是打的“擦边球”,要想从法纪条规的角度,对相关作案行为和资产属性的认定等十分困难,社会关注度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组织调查是给企业发展“添乱”,甚至借“改革中的问题”、“保护企业家”的名义来干扰办案,导致调查取证的阻力和压力较大[4]。1.3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作案手段表现多元化

从近年来查办的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来看,违纪违法的主要形式呈多样化,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和失职渎职案件占较高比重。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国家财产,最小限度地承担被查处的风险,腐败分子会采用高科技、智能化的手段隐匿罪证、转移赃款,串供串证,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有关帐目进行充分伪装、伪造证据转移视线。有的在剥离资产上做文章。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泰兴公司改制后,未经允许将代为管理的剥离土地开发房地产,收取大量房产预售资金。有的在隐匿债权上下功夫[5]。1.4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案发金额巨大

近年来,在某市纪委所查办的改制案件中,案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7起,最小的一起案值也有400余万元。例如,某市燃料公司法定代表人常某巧言骗取主管部门同意,将改制时剥离的国有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并将开发所获纯利1200余万元全部用于个人炒房、挥霍,企业员工对此反响强烈,并组织群体上访,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

2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因简要分析

2.1违纪违法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的蜕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的干部领导人员因为经常在金钱方面响了从而使得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发生了突变,导致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2.2犯罪所需要的成本降低了

因为国家对企业的改制,使得很多犯罪现象调查起来比较困难,有的打着改革的旗号欺骗群众、有的用对改制工作没经验为借口、有的因为现有的立法不健全和完善等等原因使得企业改制造成的违法违纪现象成本变低。2.3大部分的领导对企业改制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

在企业的改制过程中有的领导干部对改制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没有重视起来,让违法违纪人员有空可钻。2.4社会对企业改制的监督力度不够

社会上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资料验证不严格,评估机构不调查上交材料的真实性,评估机构工作人员责任不到位总是弄虚作假。2.5企业内部自身的监督力度不够

自身管理方面的体制是否健全是企业改制中发案的主要原因,企业管理“唯亲是用”、不透明等使得企业员工不敢提意见,监督力度大大降低,使得发案几率变高。3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对策探讨 3.1注重初核,夯实成案基础

涉案企业的老总身份一般比较特殊,多年的苦心经营,编织了较为密切的关系网,有的还笼罩着耀眼的政治光环,为牢牢掌握主动权,初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周密制订初核计划。通过外围调阅人口信息、改制及工商注册等资料,结合举报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排出改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订翔实可行的初核计划。其次是精心选择切入点。根据案发时的实际情况,将容易调查、安全获取证据作为初核切入点的选择依据,并抽调精干力量密切跟进,适时找有关知情人谈话,对相关证据进行固定。3.2抓住重点,力求快速突破

查办国企改制案件,重点是控制关键人、掌握重要书证。少数企业负责人为达到利用改制窃取更多国有资产的目的,常采用“明暗”两套账的办法。“明账”对外公开,但财务往来记载混乱,虚假成分较多;“暗账”不对外公开,记账真实,往来清楚,反映国企改制真实情况,对相关案件的突破关系重大,除改制企业负责人知晓外,往往由经办会计持有。这些人也深知个中利害,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将“暗账”销毁。因此,我们在办案时着重从经办会计处追缴“暗账”。3.3多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

国企改制案件一般都是窝案串案,案情较为复杂,我们充分发挥纪委协调办案的优势,注重调动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协同作战。涉及到财务资料需整理分析的,请审计局或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业财务审计;涉及到企业偷逃税款、虚假注册的,请税务、工商部门协助调查,促进案件的快速突破;涉及到案件当事人或证人长期在外不归的,请公安、检察机关协助调查;对一些难以定性的案情,则约请检察院反贪局或法院民庭、刑庭的专家共同会商,确保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3.4强化举措,扩大社会效果

一是全力挽损。查处国企改制案件,一个重要目的是挽回经济损失。对此,我们全力以赴,分类处理。对认错态度较好的当事人,动员其说清赃款去向,由本人主动退赃;对涉案对象退赃确实有困难的,积极与公司其他股东对接,讲明利害关系,让他们协助退赃;对迟迟不能退赃到位的,适时协调房管、车管等部门,通过查封涉案财物实现追赃目的。4总结

查处案件是与腐败分子斗志斗勇的过程,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在敢于承担办案风险的情况下,研究制定详尽的办案思路,不断提高办案工作水平。改制后的新企业,如果运转态势良好,改制期间的问题就会“潜伏”下来。只有经营不善,其它诱发因素出现,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才会浮出水面。但此时企业往往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各种矛盾凸显,没有敢于担责的勇气,是不可能成功查办此类案件的。同时,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必须有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适时调整调查方案,才能顺利查处国企改制大案。参考文献

[1]唐李.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1,(21):137-138.[2]厉伟.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预防[J].现代企业,2011,(9):48-49.[3]佐红菊.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违法违纪案件特点及查办对策[J].中国市场,2011,(9):140,144.[4]王亚.企业查办案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27):206-207.[5]王亚荣.国企人员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防范与监控[J].山西冶金,2011,34(3):73-74.

第五篇: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

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笔者认为:作案主体多元化、家族化,违纪违法侵害的客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违纪违法主观方面往往利用“合理化”、“合法化”的形式作掩饰,违纪违法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隐蔽化、智能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原因有主客观二方面,主观方面: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客观方面: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对干部的监督乏力,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预防工作凸显薄弱。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一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作案规律;二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发案规律;三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破案规律;四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防范规律,第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第二,建立制度防范机制;第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第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第五,建立测评预警机制;第六,理顺监督机制,保障各监督主体充分协调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隐藏较深的违纪违法分子被挖了出来,受到法纪的严惩,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体制和市场经济转轨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领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特点的案件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把握近年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现象脉络,做到蛇打七寸,攻其要害,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各级执纪执法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

特点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主体是前者拥有一定的权力,利用权力达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显著特点。

1、作案主体多元化、家族化。一些违纪违法案件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多发性、交叉性、团伙性和关联性等特点。从实施形式上看“集体腐败”虽然是以“集体”名义进行,甚至打着为集体谋利益,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旗号,但目的却是为了损公肥私。违纪人员有的熟知政策和法律,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有的身居要害部门,在体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披着合法的外衣,打“擦边球”。腐败的多元化突出表现在:“公贿”现象(公对公贿赂)、集体截留、私分公款、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集体以权谋私。此类案件一般涉及人员众多,权位重大,呈金字塔式纵向发展,横向蔓延。作案主体职位高,党政一把手腐败案件增多;法人的违纪违法的发案率仍呈上升趋势;垂直系统的领导干部腐败增多。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以一些领导干部为核心,以其家庭为中心的家族化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家族腐败”的特点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表面上清正廉洁,暗地里却唆使、纵容、默许自己的亲属大肆收受贿赂,或者由亲属开公司、办实体,自己隐居幕后操纵,利用手中权力(影响力)为其牟取暴利。

2、违纪违法侵害的客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趋向财产化。当前的违纪违法现象已不是个别部门、个别领域的个别现象,而是遍及各部门、各领域的普遍现象,违纪违法已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违纪违法所侵害的客体涉及到:公务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和声誉、公共财物的所有权等。违纪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社会领域越来越广泛,作案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突出表现在:(1)公权部门的公款消费、公产创收、接受“奉供”和乱收费等行为;(2)商业领域的商业贿赂,在项目审批中的明码回扣、串通投标等,形成商业运作的“潜规则”;(3)性贿赂呈上升趋势,“权色交易”和“权钱交易”并驾齐驱。据权威披露,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60%以上都与包“二奶”有关,在被查处的贪官中95%的人都有“情妇”,破坏了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更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4)在企业改制中利用企业改制、重组,侵吞、窃取、私分、转移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5)在教育领域,挪用教育经费、高考舞弊、昌名顶替上大学、买卖文凭等;(6)在医疗卫生领域,药价回扣、收受红包,造成群众就医难、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7)组织人事方面,招工招干、职称聘任、参军、调动、分配、安置、提拔等环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纪违法现象;(8)截留、挪用、私分、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的情况比较普遍。

3、违纪违法主观方面往往利用“合理化”、“合法化”的形式作掩饰。违纪违法对象在实施违纪违法行为时总是借助冠冕堂皇的理由,打着合理合法的借口,使人很难明辨是非。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打击举报违纪违法者,理由是维护部门形象和保护发展环境;搞地方保护,理由是保护投资环境;袒护骗子,理由是维护社会稳定;搞“一言堂”,理由是民主集中制;开设黄赌红灯区,理由是解放思想等等。这些颠倒谬论,混淆是非黑白的不正常现象,正是那些腐败分子运用荒谬理论武装的结果,很有迷惑性。这些现象的出现与这些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混乱有密切关系。违纪违法人员主观方面的自我保护功能不断增强,违纪违法前他们打着“公平”、“合法”的旗号执行职务,理所当然的不易受到阻碍;违纪违法过程中他们实施的是以权谋利、将公权暗化为私权,可以骗取领导和同事的支持;违纪违法后他们往往利用职权地位所形成的影响,公开或秘密地对抗执纪执法部门的调查,利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进行开脱罪责,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作案动机从消费享乐型渐渐向资本积累型转化。

4、违纪违法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隐蔽化、智能化。违纪违法作案手段智能化程度高、隐蔽性强。违纪违法主体一般文化水平较高、阅历较为丰富,有的还熟悉电子信息技术,对自己职务范围的情况熟悉,深知本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中的漏洞,以权谋私的行为方式越来越隐蔽,规避法纪的手段越来越狡猾。作案方式由利令智昏、不计后果的“冲动”型,转变为处心积虑、预谋在先的“智能”型。一是权力的“期权化”;二是权力的“假借”和“转让”。纵容、默许自己的子女、配偶等用自己的名义捞取好处;三是赃款“漂白”。一般是通过办公司、境外投资、回国投资等形式,把不法收入逐步变成合法收入。有的一边大肆收受贿赂,一边把自己装扮成廉洁奉公的正人君子,骗取领导和群众的信任;有的为避免受贿过滥、人多嘴杂而留下后患,便尽量减少受贿次数,对一些不够斤两的薄礼不屑一顾,拒之门外,而对大额礼金、名贵物品、古董字画则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这样既收到了以一当

十、事半功倍之效,又在外界获取了廉洁自律的声誉;有的抓住人们对收礼不办事的受贿者切齿痛恨,而对办了事的受贿者比较宽容的心理,在进行权钱交易中,恪守无“功”不受禄的原则,对未办成事的贿赂或拒收,或退还,不惹民愤,而对办成了事的贿赂则心安理得的收下;有的对送上门的礼金来者不拒,概然受之,然后将大大低于所送礼金价值的家中物品回赠行贿人,从而将行贿受贿行为嬗变成为亲朋好友间的礼尚往来,以掩盖受贿的实质,逃避法律的制裁。

二、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

人与权力、利益的结合,为什么会产生腐败?这是因为:其一,人的天性是有缺陷的,在一系列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心理活动中,有一根本特征,即占有和支配心理。这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其二,权力本身蕴含着导致腐败的因素,权力本身具有强制性、扩张性、支配性,权力的这种本性往往与人类自身的弱点联姻,从而使双方互相强化,并诱惑人们去扩张权力。当没有外部制约或制约不力的时候,其腐败因素随时可能恶性膨胀,走向另一面;其三,高回报的利益是引发腐败的催化剂。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无不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腐败行为的演变过程往往循此路径发展。

(一)主观方面

1、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剖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纵观其人生历程,不难发现,大多数领导干部在成长之初或任职之初,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政治思想是可靠的尚具有一定的党性观念,工作上勤奋敬业,积极努力。但是随着政治上的进步,地位身份发生了变化,加之长时间不注重理论学习,放松自我教育。在一些公务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思想麻痹松懈。从开始的受之有愧到习以为常,从谨慎行事到肆无忌惮,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思想滑坡、人格蜕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哲学。将人民交给的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使公共权力异化成了私有权力,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

2、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大凡在领导干部中有一个“领导形象”的概念,有些领导干部能把这个“形象”与党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而有些领导干部却把这个“形象”与个人的虚荣面子狭隘地混为一谈,往往以“看看人家”又想想自己,滋生攀比心理,造成心理天平倾斜,并从另一方面产生“武装形象”的欲望和念头,唯恐寒碜自己。甚至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利用权力大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封妻荫子,结帮拉派,于是,着手实施“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和“千里做官为求财” 的人生信条。

3、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有的领导干部一旦做官掌权,便贪图安逸享乐,失衡心态造成自我补偿心理,羡慕他人灯红酒绿的“气派”转而“傍大款”,与个体老板打得火热,搞权力共享、利益分享,疯狂敛财,包养情妇,认为“天老大、我老二”,目无组织、心无群众、专横跋扈,追求腐败奢侈生活。

4、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在违纪违法领导干部中,多数是明知行为不轨而为之。其中的缘由就是侥幸心理作祟,有的自以为隐蔽而忘乎所以;有的以不一定能查到自己头上自我安慰;有的以“关系网”、“保护伞”撑腰而有恃无恐;有的以早已订立的攻守同盟做好自我保护准备;有的甚至东窗事发仍负隅顽抗试图侥幸过关。

(二)客观方面

1、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党委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加大了力度,推进民主选举,加强任前公示,严把考察程序,增强透明度,扩大知悉面。又通过党校培训和平常组织的政治学习来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的确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但是,在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在继续成长过程中的培养教育却往往被忽略、被淡化,甚至把对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培养完全等同于提拔重用或泛泛的学习教育。如果对领导干部重任用、轻培养,就如同只注重栽种树苗,而不注重施肥、浇水和防病灭虫,最终就会枯萎、死亡。并且培养教育的形式不多,内容有限,效果不佳。

2、对干部的监督乏力。我们把干部的政绩纳入任期管理考核,往往在理解上偏重于“只讲收获、不看耕耘”。其实,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其创造政绩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忽略了过程,也就相应弱化了环节中的监督,一级管理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两个作用显得失调。于是,造成拉关系、浮夸、搞假政绩的现象滋生,腐败的温床随之应运而生。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3、制度的落实不到位。这些年有关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违纪违法的制度应该说不少,某些违纪违法的干部对相关制度也是了解知悉的,关键在于落实上缺乏力度,存在“死角”,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干部首先不遵守制度而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4、预防工作凸显薄弱。预防腐败工作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工作职能、职责尚未健全落实,惩防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够主动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等。

三、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检查工作,既是一个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总结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新特点、新规律,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1、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作案规律。通过分析和研究已经办过的案件,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主要发生在哪些方面进行树型分类,如工程建设领域(含房地产开发、道路、桥梁、铁路、厂房、绿化工程、旅游设施和房屋拆迁等),其问题一般表现为受贿、挪用和虚增工程款等,涉案人员通常包括涉及政府建设、规划、交通、土地、财政等权力部门及工程招标方和银行、中介机构等;各种类型的问题又有哪些人是“易感人群”,又有哪些地方是“易发领域”,又有哪些节点是“易发环节”,他们的作案时间、作案手段、作案方式、作案动机、作案条件又有哪些共性特点等,又是怎样翻新花样来掩盖问题的,从中找出一般性规律来。如在经济案件的查处上,我们要善于从奇异数字中发现问题,根据奇异数字大小、正负方向变化、精确度中发现疑点。作案者往往通过数字分解、往来方向、会计科目方面做文章,最终实施作案。在受贿案件查处上,作案一般选择在某项目开工前、施工结束后及重大节日之前实施,现在还出现一种对抗调查的受贿方式即双方约定等其退休后再行支付。只要我们把握好这些特点,在调查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实现突破。再如受贿中礼金难确定的问题,我们只要掌握受贿的要素构成,就能破解作案者混淆视听的手法。

2、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发案规律。分析和把握发案规律,既有利于提高我们突破案件的效率,也便于我们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问题的发生。要认真研究和分析一些案件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现的,线索的来源是什么?哪些是通过群众信访举报发现的?对群众举报的,还要作具体分析,看是否是因泄私愤而举报,是否是夸大其辞;哪些是通过执法检查发现的?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线索,一般具有可查性,但也不能忽视证据不足的问题;哪些是经过审计发现的?经济审计中的线索,要注意作案者往往依据现行财务制度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模糊作案的特点;哪些是通过案件查办过程中带出来的?要充分重视查案中发现的线索,这些线索往往成案率较高;哪些是查案以后通过类比分析得出的?哪些是我们从与权力行使、利益挂钩的各种反常、不正常现象中找出的等等。把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能够自觉主动挖掘线索、拓展线索和经营线索,为深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奠定基础。

3、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破案规律。突破案件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活动,一般来讲,每个案件由于发生的领域不同、作案人员个体情况不同等,突破案件的方式也因人而异,因案而异。但在突破各种不同案件的背后,也有其一般的规律可循,只是分类的要素比较多,揭示规律的难度就会更大、更复杂。只要这种规律存在,迟早要被发现的。因此,一方面要求办案人员要树立科学的态度,根据某个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发展的规律,结合具体案件进行研究,周密制定破案计划。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反复学习揣摩,树立合理怀疑理念(合理怀疑是指在预防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工作过程中,根据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发案原因、特点、发展趋势和特定单位、部门、行业、系统、工作岗位在教育、管理、制度、监督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漏洞、缺陷的分析,对特定预防对象可能发生违纪违法的预测)。同时,要加强犯罪心理学、思想工作学、法律法规、财务知识、管理知识等学习思考。当前破案要坚持关口前移,以外围取证为主,突破当事人为辅的工作思路,争取调查突破的主动性。

4、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防范规律。预防腐败案件的发生,这是落实惩防体系的必然要求。围绕教育、制度、监督主线和环节,建立健全以下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案规律、发案规律,探索和研究操作性强、效果最佳的防范规律。

第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一是实行跟踪式教育。把权力观教育贯穿到干部培养、成长、成熟的全过程和考察、提拔、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把握干部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的思想动态,认真研究权力观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分别制定长期的和阶段性教育规划,有的放矢地抓教育,使公共权力观真正入心入脑;二是实行开放式教育。正确权力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必须拓宽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组织教育、机关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开放式教育格局,增强干部对权力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把党纪国法以及道德规范对权力观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三是实行分层次教育。根据各级领导干部所处地位和环境,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选择上也要各有侧重,增强权力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上,对领导干部要着眼于提高接受监督的意识,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突出对党纪法规的学习和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对普通干部要着眼于提高善于监督、敢于监督的能力和胆识,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突出思想觉悟的提高和出于公心履行好岗位职责;四是引导大家正确理解得与失的关系。算好人生“七笔账”,算好“政治账”,志高方能致远;算好“经济账”,勤耕方能富足;算好“名誉账”,清廉方能扬名;算好“家庭账”,守身方能家圆;算好“亲情账”,品高方能会友;算好“自由账”,自律方能无拘;算好“健康账”,心良方能体壮。

第二,建立制度防范机制。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能、职责、职权、工作程序、时效等,按照法规政策的规定进行清理审核确认。其次,根据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实行定岗、定人、定权、定责。其三,设置权力行使流程图,明确流程各环节的责任人、监督方式,构建一个完整的权力规范、行使和监督体系。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并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确保权力始终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一是要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在内容设计上,要围绕权力运行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环节,按照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精实管用的要求,重点健全党务、政务、村务和财务工作制度,加强“人、财、物、事”四权运行的规范、约束和监督。在结构设计上,要做到总体制度和实施细则相配套,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配套,发挥制度建设的整体合力,形成各种权力相互制衡的格局。二是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切实做到令行禁止,严格按制度规定行使权力;要加强制度落实的督办检查,纪检监察机关和负有监督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定期不定期对干部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要采取组织、纪律等措施,予以严肃处理;对在制度贯彻落实、监督管理上负有重大责任的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三是要保持制度的先进性。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权力运行将呈现出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和新的规律,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对这些新形式、新特点和新规律的研究,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借鉴有益作法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有效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新机制新体制。四是要研究探索制度的预警性。与时俱进是制度的基本要求,而前瞻性和预警性是制度的本质要求。一项政策或举措出台后会引起人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哪些“异”动,必须要一个事前的研究和预测,为制度的预警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当前应尽快制定或完善这些法规制度:《廉政法》、《反贪污贿赂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经济活动实名法》,推行重点、热点单位一把手选任、定期交流制,完善公务员从政道德规范体系,规范职务消费制度,建立廉政公积金,实行“中薪保廉”,引入信用监察制度(每年对领导干部进行考评时,要求被考评人就一年来有无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申报,对申报没有违纪违法行为的领导干部,今后如查出其有一件违纪违法行为,就宣布对其进行干部信用否决,记入干部档案,并将此作为对干部任免的重要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跟踪问效制,规范央(国)企管理人员和村干部的待遇等。

第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与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权力运用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干部权力运用是好是坏、政绩是高是低,不能单独由上级领导下结论,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高度重视群众评价,要切实保障群众在干部考核评价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把上级评价和群众评价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同纳入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健全上级满意、群众称道的双重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用权导向。二是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建立权力运行台帐或监督卡,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兴办实事、解决突出问题等与运用权力有关的情况祥细记录。同时,既到现工作单位考察,又到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和住所考察,做到全面、真实,实行集中考核结果与日常考评结果综合运用,既加强过程监督,又加强结果监督,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作法,及时纠偏防误,杜绝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尽量降低权力运行成本。三是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把权力运行产生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起来考虑,既充分肯定用数字反映出来的显而易见的政绩,又科学评价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潜在政绩,还要客观评价,因条件具备,不努力作为而错失机遇,影响当时和此后一个时期发展的负面政绩。同时,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责任追究制,确保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第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权力运行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探索前进的,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失误,必须区分不同情况、不同性质,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各种失误进行有效治理,确保权力运行始终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因疏忽大意或水平不高、用权不当造成失误并勇于承担责任的,要采取批评教育方式,引导权力人从个人能力、思想认识、方式方法等方面找原因,责令其限期改正,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对滥用权力造成失误,不从主观上找原因,故意推卸责任或相互推诿责任,或制造假相欺骗组织和群众的,要采取组织、纪律措施严肃处理;对损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各种“渎职”行为,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切实落实一把手的“一岗双责”制。探索建立用权终身负责制。

第五,建立测评预警机制。一是建立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亲属重大事项档案,对党政一把手亲属的重大事项实行登记备案,登记的内容包括党政一把手亲属(含家庭成员)婚丧嫁娶、工作调动、提升晋级、迁新居、建房、分房、购房以及参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经商办企业等经营活动的相关情况。同时,明确规定党政一把手的亲属不能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含入股),防止领导干部借亲属之名,变相以权谋私。二是建立规范的廉情数据收集统计网络,进行深度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为决策与预防提供依据。三是实行行业、部门预防违纪违法廉政指数分析平台制度,一旦出现危险指数信息适时向行业、部门发送预警信号,敦促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或采取纪检监察手段对涉案人员进行查处。四是实行“釜底抽薪”策略,即充分运用测评预警信息资源,服务廉政共建单位。探索实行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重点工程建设部门等行贿记录档案制度和执纪执法机关建立“行贿案件公示(查询)系统”和“廉政准入”制度,让行贿人充分体会到违法的高额成本,使其主动放弃行贿行为。

第六,理顺监督机制,保障各监督主体充分协调发挥作用。一是增强纪检监察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实行垂直管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机关真正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监督,提高执纪执法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形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用人机制。二是要切实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和申述权,保护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对信访举报有功人员实行奖励。三是要重视和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尽快制定“新闻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四是要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加强和改进人大对“一府二院”的监督,把权力运用和廉政情况的审议、监督作为审议工作报告时的重点内容,各级人大建立廉政委员会。同时,畅通社会协商对话渠道,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作用。五是要进一步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加大对有监督职能的部门,特别是纪检、监察、检察、法院等监督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严格查处这些部门监督不公或滥用监督权力谋取单位和个人利益的不良行为,促使监督部门尽职尽责公道正派地行使监督权力。同时,建立健全落实惩防体系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责,保障专项工作经费,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断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下载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领导干部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防控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新时期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及对策

    浅析新时期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及对策 郧县党风廉政建设网2010-03-26 09:11:34 作者:杨青林 贺 振 来源:县纪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腐败也不断蔓延,特别是在新的时期,腐败表......

    我县近五年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xx县近五年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纪检监察机关在继续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

    对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浅析

    对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浅析 村干部是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广大农村......

    浅析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

    浅析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西方有句名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监督制约,仅靠自我约束很难奏效。只要公共权力存在,反腐败斗争就......

    浅析当前投诉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投诉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舒城县投诉受理中心) 自投诉受理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健全机构网络、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等措施,投诉受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及时地解决了一......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刑事、治安、自杀、群体性上访案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

    当前“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一把手”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近几年来,我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现单位和部门“一把手”犯罪比较突出,鉴于“一把手”犯罪的特殊性,无论在发案单位还是社会上......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