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浅析
对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的浅析
村干部是是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少数村干部作风不实,为政不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此,江西省新建县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加大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力度。近年来,该县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46件,25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98件,102名村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占受处分总人数40.5%。
一、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该县查处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从涉案人员职级来看,被查处人员绝大多数是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2003年至2009年6月,我们共查处村干部102人,其中村支书81人,村主任15人,村小组长6人,分别占被查处村干部总数的79.4%、14.7%、5.9%。
二是从案件错误性质来看,失职渎职类、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贪污贿赂类错误最多,分别为56件,21件,19件,共占村干部违纪案件总数94.1%。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案件中又以违纪生育或包庇计划生育案件居多,失职渎职类案件主要是森林防火工作失职案件。
三是涉案金额较大。如望城镇青山村原支书程某、主任程某违纪案涉案金额13万元,长凌镇礼步村原支书熊某收受开发商赠送的小轿车一辆,价值20余万元。
四是村干部违纪案涉及救济款、扶贫款、专项资金、灾借粮等“高压”领域。如,生米镇南路村原主任周某贪污退耕还林款2880元,原大塘坪乡长胜村副主任饶某倒卖灾借粮4000斤等。
二、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原因
村干部作出违法违纪案件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村干部教育管理不严。一些基层党政组织片面强调农村工作繁忙,加上村干部居住分散,集中不便,从而对村干部教育培训抓得不够,虽然每年也举办村干部培训班,但往往是业务学习多,政治学习、廉政教育内容少,致使村干部廉政意识不强;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要求不高,认为只要能完成经济发展指标,吃点拿点无关紧要;由于村干部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小组会议等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致使对村干部的监督苍白乏力;个别乡镇党委政府不重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当发现一些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存在违纪问题时,往往考虑到“后继无人”,“村干部能力强”等因素,总是捂着、盖着,不愿查处,不及时查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纵容了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
二是财务管理混乱。近年来,该县各乡镇实行了“村帐乡(镇)管”等制度,对整治农村财务帐目混乱状况、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帐目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乡镇财务人员只负责给村里理财做帐,不去审核、监督村里的收支,只要票据正规就可以入帐,使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合理化;有的甚至不正规、不合理的票据也可入帐,致使白条报帐现象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屡见不鲜。此外,还有少数村,由于班子成员调整频繁,未及时办理财务交接,导致村级账目混乱,甚至出现几年不做帐的现象,使得一些村干部有空可钻,从而出现贪占挪用集体资产,侵害群众利益等现象。
三是村务公开不规范。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级财务公开,包括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宅基地审批等事项。但实际上,有的村干部为谋取私利,不想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加上上级部门对村务公开督促检查不够,使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主要存在三种情况:即半公开,将一些群众不关心、无关痛痒的事项予以公开,而群众真正关心,诸如征地补偿款、退耕还林补助、上级下拨资金等不予公开,糊弄群众;假公开,将一些公开的事项进行“艺术处理”,公开虚假数据,欺骗群众;再者就是不公开。
四是干部待遇偏低。一些集体经济不发达的村,由于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加上干部人数众多,干部工资待遇偏低。有的村支书、主任每月只能领500元左右工资,副职每月只有400元,有的还不能及时发放。离开村干部岗位后,工作年限长的,每年能拿到千元左右的补贴,工作年限不长的什么补助都没有。工资待遇偏低,使得一些干部产生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思想,有机会能捞就捞一些。
五是权力过分集中。在农村,由于特权思想严重和依法治村意识不强,致使村级组织权力往往集中在村支书、村主任等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村里事务起着最终拍板定音的作用。因此,这些人容易成为被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如果一旦把握不住,经不起诱惑,就会滑入腐败的深渊。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一些干部,不能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争权夺利有余,对群众对工作负责不够。工作中被动应付,敷衍塞责,对集体、群众生命财产漠不关心。2003年以来,就有34名村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失职受到查处。
二是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但一些村干部由于不重视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他们认为,事务是实的,学习是虚的,身处最基层,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即可。因而忽视了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没有真正解决为谁服务,为谁掌权等重大问题,价值观错位,人生观扭曲。对当今社会一些腐败现象见怪不怪,跟风效仿,最终“自然”地走向岐途。
三是法纪观念淡薄,心存侥幸心理。由于所受教育程度低,一些村干部对贪污受贿要受到党纪国法制裁都知道,但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在收受他人好处时,认为“我给你办事,你给我好处”合情合理,不知不觉中收受贿赂。但也有少数村干部并非不懂法纪,而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贪污受贿是在“一对一”情况进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别人发现不了,还有的认为别人在违法犯罪,也没有被查处。因此,自己做了也不会被查处。结果是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拨。
四是封建腐朽思想严重。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村级领导干部,本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模范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为群众做出榜样,但是有一些村干部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落后思想根深蒂固,带头破坏计划生育政策,搞计划外生育。在102名受查处的村干部中,有11名是因为违纪生育或包庇亲友违纪生育受到查处的。
三、遏制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对策
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坏、危害大。遏制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显得尤为紧迫。
(一)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当前,村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现象,从根本上说都是自身素质差、缺乏自控能力造成的。因此,加强对村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是有效遏制村干部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根本措施。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增强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及时性。在教育形式上,既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村干部向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学习,见贤思齐,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又要利用反面教材,对村干部进行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以为戒,警钟长鸣。既要对村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方面的理论灌输教育;又要采用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生动活泼的反腐倡廉教育。在教育内容上,重点要强化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强化宗旨教育。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村干部对照先进性标准,查找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坚持立党为公,掌权为民;增强宗旨意识,清正廉洁,真抓实干、勤政为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二是要强化法纪教育。要组织村干部认真学习《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刑法》、《行政许可法》等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懂得什么是党的纪律所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不合法的。自觉用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来约束和规范自身从政行为,切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依法照章办事。三是要强化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要教育村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一是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是村级民主监督的基础,没有公开,就没有监督。实行村务公开,要从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凡属村里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向群众公开,遇到突发的重大事项应随时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意见,以保证公开的时效性。公开的内容必须保证真实性,不能摆花架子、走形式,搞假公开、半公开、不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它应包括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各项收支、各项财产、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干部工资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完善民主理财小组制度、村帐乡管制度、乡镇定期对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等。各村要安排专人负责财务报帐工作,要依法选举成立村民理财小组。乡镇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必须逐笔审核原始单据,监督财务收支,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票据坚决不予入帐,对未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的票据坚决不予入帐。对不按规定报帐,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除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三是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要改变目前有的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不管事情多么重要、是否可行、结果如何,动辄就自己拍板的情况。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经村级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有的还要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决不能个人说了算。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村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则是乡镇范围内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腐败,应追究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五是加强党内监督。要利用党小组会、支部大会、支委会以及各种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针对干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力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干部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提高村级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三)完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基础。选好干部,用好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将素质高、作风实的人员选进干部队伍。一是要把好选举关。实行“两推一选”等制度,选举出了一些有本事、群众公认的好干部。但是,有些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现象,使人民群众不能选举出自己满意的“当家人”。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农村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学历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为村级干部队伍储备生力军。三是要规范村干部报酬。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太低则影响干部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对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村,乡镇政府一定要帮助落实村干部的报酬,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克服“家族村官”现象。书记、村长“一肩挑”容易产生腐败,由同一个家族中的人担任也会导致集体腐败。
(四)加强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新的经济监督形式,它通过乡镇审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对村级领导班子和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核实,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客观公正地核实干部任期内的政绩;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任期内遵纪守法、廉政勤政情况;有利于对干部的缺点错误早发现、早提醒,促其改过;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查处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甚至经济犯罪行为,避免给集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不断完善对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期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要重视审计结果在村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中的运用,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要从政治上经济上大力奖励,对任期内表现平庸、无所作为的村干部要降职使用,或是通过法定程序清出干部队伍。
(五)加大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由于现有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比较低,我们不能要求其不想犯、不愿犯,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大查处力度,增强威慑力,让其不敢犯。为此,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要把查处村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作为办案的一个重点,严肃查处那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案件;违纪生育的案件;侵吞公款公物、中饱私囊的案件;与民争利,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作风粗暴,称王称霸、欺压群众的案件;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案件。要增强大局观念,改进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水平,做到保护改革者、帮助失误者、严惩违纪者,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篇:浅析新时期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及对策
浅析新时期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及对策 郧县党风廉政建设网2010-03-26 09:11:34 作者:杨青林 贺 振 来源:县纪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腐败也不断蔓延,特别是在新的时期,腐败表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动向。在诸多新的反腐败课题面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和强劲势头,始终坚持用改革的思路,正确认识执纪办案工作,积极开创反腐败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一、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新特点
1、违纪违法范围扩大化。“拔出萝卜带出泥”,是当前一些违纪违法案件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频发的真实写照。在这类案件中,违纪违法行为不再简单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向集体、组织行为发展,由单一部门、行业向各个部门、行业和社会各个领域扩展,所牵涉的党员干部往往有数十人、甚至百人之多。比如湖南郴州腐败窝案涉及党政干部、商界人士达158人。同时,以领导干部家庭为核心的家族腐败化也呈上升趋势,一些领导干部表面上两袖清风、清正廉政,暗地里却唆使、纵容自己的亲属大肆受贿,或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开办的公司等经济实体牟取暴利。
2、违纪违法领域多元化。当前,违纪违法现象已不再是个别领域的个别现象,而是在诸多领域均有呈现的普遍现象,违纪违法已蔓延到社会各个领域。比如公款行贿、收受回扣、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买官卖官、贪污受贿、侵吞窃取瓜分国有资产、截留挪用套取私分国家专项资金、司法腐败、教育腐败、医疗腐败、组织人事腐败等等,已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3、违纪违法主体智能化。随着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官员愈来愈多,腐败分子大多“学历高、智商高、阅历丰”,他们进行违纪违法行为的作案方式由利令智昏、不计后果的“冲动”型,转变为处心积虑、预谋在先的“智能”型。他们
处心积虑研习法律法规,在违纪违法中化解风险、逃避打击,钻法律空子,使隐性腐败的“安全系数”更大。
4、违纪违法手段隐蔽化。一些腐败分子不再作现行违纪违法,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期权化”、“转让”、“洗钱”的交易,掩盖受贿之实,逃避法律制裁。比如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自2003年起,先后四次收受礼金,总计约22万元,却尚未构成受贿罪,其原因在于他收礼金并未为他人谋取利益。可以说,期权化腐败等新的腐败形式已对传统的违纪违法定性构成冲击,一些违纪违法定性已明显滞后于新的反腐形势。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违纪违法分子利用计算机黑客技术伪造数据,骗取、侵吞国有资财,利用互联网赌博等,由于电子证据的取证难度,也给传统的取证认证制度带来一定的冲击。
二、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
1、自我放任,不思进取。剖析违纪违法案件,不难发现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他们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爱学习、求进步。但随着仕途的发展,职务的一次又一次提升,他们逐渐迷失了,得意忘形,思想上不思进取,工作中不学无术,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精神颓废、思想信念丧失。从受之有愧到习以为常,从谨慎行事到肆无忌惮,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偏离正确轨道,道德观日益败坏,享乐主义日趋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错误思想,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以权谋私的工具,大行违纪违法之为,在违纪违法道路上愈走愈远,愈陷愈深。
2、体制不完善,监管有漏洞。制度不健全和制度不落实等制度建设上的弊病容易滋生腐败,对腐败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管理无章可循,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民主集中制。二是制度不完善,不系统,不规范,存在漏洞。特别是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存在漏洞,有可乘之机。三是制度管理存在形式主义,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不去执行或难以执行,形同虚设。四是存在权大于法,以权代制现象。有的单位“一把手”将组织赋予的权力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独断专行,为所欲为。
3、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及时。一是缺乏对党政“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存在“不敢监督、不好监督、不能监督、不想监督、不善监督”的现状,这是反腐败机制上的重大软肋。二是基层组织对一般干部和无职党员监督不力,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近乎无人监督,以至违法乱纪时有发生。三是在有的地方管理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民主生活会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流于形式。
三、有效应对违纪违法案件新特点的对策
1、多措并举,广扩案件线源。一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违纪违法的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类型,坚持把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案件;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人事权、审批权进行权钱交易的案件;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破产和经营活动中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的犯案件;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利用司法、执法权索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案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金融、土地管理办法等领域中的贪污贿赂案件;跑官要官案件等等作为办案重点。二是紧紧盯住违法违纪的新特点不放过。针对腐败“家庭化”的特点,注意盯住领导干部家属、子女、亲属经商办企业或非法敛财的问题;针对腐败分子多有“贪色”的特点,注意盯住涉及包二奶、嫖娼等问题,对有此类问题的领导干部要注意深挖细查。针对违纪“人情化”的特点,注意盯住领导干部交友比较滥、身边大款多、身边工作人员不检点的问题;针对捞钱铺后路、期权化腐败的特点,注意盯住领导干部离职退休、岗位转换前后的问题。三是拓展案源渠道。在注重依靠信访举报和深挖“案中案”的同时,注意向加强执法监察、专项检查、审计监督、解剖非正常亏损企业等渠道延伸,注意从社会信息中提炼线索,从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中发现线索,从新闻舆论中发现案件线索,从所办案件中发现新的线索。
2、整合资源,壮大办案力量。要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纪委在查办大案要案中的组织协调职能,把直接承担查办案件任务的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经济监督等部门的资源整合起来,优化组合,形成整体合力,达到最佳的办案效能。办案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重点突破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检察院重点突破非党、非监察对象的违法犯罪问题;公安部门重点负责监控和抓捕涉案对象;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重点负责查核违反财经纪律、偷漏税、做假账等违纪问题。同时要健全案件线索移送制度,防止各自为政、延误甚至不移送违法违纪线索问题的发生。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强纪检监察系统内部办案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法律、经济、管理等业务培训,根据地方实际加紧建立办案人才库。
3、改善装备,提升科技含量。针对违纪违法人员作案日趋隐蔽化、智能化、数字化,反调查手段日益增多、能力日益增强的现状,要切实注意解决偏重使用“一张纸、一支笔,一张嘴”等传统方法调查取证、办案手段单一的问题,学会运用录音、录像、技侦等现代化取证手段,提高查办案件科技含量,以应对新形势下调查取证的新难题。
4、狠抓落实,加强制度预防。大多数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与制度的不健全、制度的“形式”落实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对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深化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中,应切实着力抓好以下制度建设:一是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经过党委或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人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二是实行权力分解制度,对有审批权的部门和管人、管钱、管物的部门实行权力分解,制定相互制约的制度,防止个人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三是严格执行政(村)务公开制度,杜绝暗箱操
作。对重大决策、财务收支等情况,属公开范围的一律公开,对未真正落实政(村)务公开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四是严格落实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政府采购等制度,认真组织经济责任审计,严格把好财政资金和其它资金收支审批关,堵塞漏洞,杜绝一切违规资金的运作行为;五是切实加强对制度落实的监督,纪委等有关监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严惩玩忽职守等不落实制度的行为,努力打造查办案件的“互廉网”。
5、标本兼治,认真履行职能。反腐败斗争要以查办案件惩治腐败为重点,严肃党纪国法,震慑违纪违法,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同时,要注重标本兼治,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要以制度化、规范化、多样化的警示教育为目标,创新教育形式,以违纪违法案件为载体认真开展剖析,查找体制机制上的不足和漏洞,及时健全制度、堵塞漏洞,防范腐败案件发生
第三篇: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推荐)
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方法:通过总结近几年来查出的关于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资料,对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查处对策。结果: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包括多元化、取证难度增大、作案手段多样和案发金额巨大;违法原因包括管理者思想蜕变、犯罪成本降低和监督力度不够等。对策包括多方协调、强化措施和夯实基础等。
[关键词]违纪违法,特点,原因,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比以往明显增多,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政策漏洞,非法侵吞国家财产,为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1-3],为了探讨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原因、对策,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1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分析
1.1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现象
国有企业违纪违法主体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具体可归纳为以下类型:一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单独违纪违法。二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亲属相互勾结违纪违法。三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内部亲信相互勾结违纪违法。四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相关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违纪违法。
1.2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取证难度增大
改制企业由于多方因素,管理大都不太规范,档案资料管理混乱,加之不少老员工因改制而另谋出路,使得知情人越来越少,给调查取证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改制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多是打的“擦边球”,要想从法纪条规的角度,对相关作案行为和资产属性的认定等十分困难,社会关注度高。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组织调查是给企业发展“添乱”,甚至借“改革中的问题”、“保护企业家”的名义来干扰办案,导致调查取证的阻力和压力较大[4]。1.3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作案手段表现多元化
从近年来查办的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来看,违纪违法的主要形式呈多样化,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和失职渎职案件占较高比重。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国家财产,最小限度地承担被查处的风险,腐败分子会采用高科技、智能化的手段隐匿罪证、转移赃款,串供串证,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有关帐目进行充分伪装、伪造证据转移视线。有的在剥离资产上做文章。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泰兴公司改制后,未经允许将代为管理的剥离土地开发房地产,收取大量房产预售资金。有的在隐匿债权上下功夫[5]。1.4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案发金额巨大
近年来,在某市纪委所查办的改制案件中,案值超过1000万元的有7起,最小的一起案值也有400余万元。例如,某市燃料公司法定代表人常某巧言骗取主管部门同意,将改制时剥离的国有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并将开发所获纯利1200余万元全部用于个人炒房、挥霍,企业员工对此反响强烈,并组织群体上访,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
2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原因简要分析
2.1违纪违法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的蜕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的干部领导人员因为经常在金钱方面响了从而使得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发生了突变,导致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2.2犯罪所需要的成本降低了
因为国家对企业的改制,使得很多犯罪现象调查起来比较困难,有的打着改革的旗号欺骗群众、有的用对改制工作没经验为借口、有的因为现有的立法不健全和完善等等原因使得企业改制造成的违法违纪现象成本变低。2.3大部分的领导对企业改制在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
在企业的改制过程中有的领导干部对改制中容易发生的问题没有重视起来,让违法违纪人员有空可钻。2.4社会对企业改制的监督力度不够
社会上的监督机构对企业的资料验证不严格,评估机构不调查上交材料的真实性,评估机构工作人员责任不到位总是弄虚作假。2.5企业内部自身的监督力度不够
自身管理方面的体制是否健全是企业改制中发案的主要原因,企业管理“唯亲是用”、不透明等使得企业员工不敢提意见,监督力度大大降低,使得发案几率变高。3当前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对策探讨 3.1注重初核,夯实成案基础
涉案企业的老总身份一般比较特殊,多年的苦心经营,编织了较为密切的关系网,有的还笼罩着耀眼的政治光环,为牢牢掌握主动权,初核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周密制订初核计划。通过外围调阅人口信息、改制及工商注册等资料,结合举报反映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排出改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订翔实可行的初核计划。其次是精心选择切入点。根据案发时的实际情况,将容易调查、安全获取证据作为初核切入点的选择依据,并抽调精干力量密切跟进,适时找有关知情人谈话,对相关证据进行固定。3.2抓住重点,力求快速突破
查办国企改制案件,重点是控制关键人、掌握重要书证。少数企业负责人为达到利用改制窃取更多国有资产的目的,常采用“明暗”两套账的办法。“明账”对外公开,但财务往来记载混乱,虚假成分较多;“暗账”不对外公开,记账真实,往来清楚,反映国企改制真实情况,对相关案件的突破关系重大,除改制企业负责人知晓外,往往由经办会计持有。这些人也深知个中利害,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将“暗账”销毁。因此,我们在办案时着重从经办会计处追缴“暗账”。3.3多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
国企改制案件一般都是窝案串案,案情较为复杂,我们充分发挥纪委协调办案的优势,注重调动各方力量,通力合作、协同作战。涉及到财务资料需整理分析的,请审计局或社会中介机构进行专业财务审计;涉及到企业偷逃税款、虚假注册的,请税务、工商部门协助调查,促进案件的快速突破;涉及到案件当事人或证人长期在外不归的,请公安、检察机关协助调查;对一些难以定性的案情,则约请检察院反贪局或法院民庭、刑庭的专家共同会商,确保证据确凿、定性准确。
3.4强化举措,扩大社会效果
一是全力挽损。查处国企改制案件,一个重要目的是挽回经济损失。对此,我们全力以赴,分类处理。对认错态度较好的当事人,动员其说清赃款去向,由本人主动退赃;对涉案对象退赃确实有困难的,积极与公司其他股东对接,讲明利害关系,让他们协助退赃;对迟迟不能退赃到位的,适时协调房管、车管等部门,通过查封涉案财物实现追赃目的。4总结
查处案件是与腐败分子斗志斗勇的过程,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在敢于承担办案风险的情况下,研究制定详尽的办案思路,不断提高办案工作水平。改制后的新企业,如果运转态势良好,改制期间的问题就会“潜伏”下来。只有经营不善,其它诱发因素出现,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腐败问题才会浮出水面。但此时企业往往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各种矛盾凸显,没有敢于担责的勇气,是不可能成功查办此类案件的。同时,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必须有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适时调整调查方案,才能顺利查处国企改制大案。参考文献
[1]唐李.部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探析[J].现代企业文化,2011,(21):137-138.[2]厉伟.企业案件高发领域和重点部位预防[J].现代企业,2011,(9):48-49.[3]佐红菊.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违法违纪案件特点及查办对策[J].中国市场,2011,(9):140,144.[4]王亚.企业查办案件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27):206-207.[5]王亚荣.国企人员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防范与监控[J].山西冶金,2011,34(3):73-74.
第四篇:浅析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和对策
浅析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和对策
2011年11月15日14:3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层出不穷,上升势头明显,特别村两委的负责人违法违纪案件较多,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成为乡镇纪检工作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农村党员干部发生腐败的特点
特点之一:村干部违法违纪“一把手”占比重较大,串案、窝案比较多。主要表现为有的是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作案,少数村干部合伙作案;有的是村与村之间的村干部合伙作案,村干部与乡镇工作人员合伙作案;有的是以村干部为主的家族成员合伙作案。在被查处的违纪违法人员中大多为村书记或主任。
特点之二:在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中,经济问题较为突出,作案手段复杂多样。村干部在经济方面违法违纪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贪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土地补偿款和救灾救济、扶贫优抚等资金和物资;在工程建设发包、企业和集体山林土地承包时收受贿赂;公款私存或转借他人以获取利息,或借给亲友使用;在集体资产处置如企业改制、资产转让等过程中非法占有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混乱,吃喝挥霍,随意开支等。
有的村干部打着“为公”的旗号,借修路、建房、农田基本建设等活动之机,搞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活动。有的借招待客人之机,“吃一报十”,重复报销。上级已明文规定村级零招待,就千方百计另辟蹊径。
特点之三:村干部工作作风问题较为普遍,有的情节较为严重。一些村干部借宗族势力,恃强凌弱,发展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村霸”。有的滥用职权,在土地转让、处理纠纷、宅基地审批和计划生育指标等工作中索拿卡要,捞取好处;有的在换届选举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的手段竞争甚至贿选;有的村干部参与赌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近年来,村干部及其亲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违规审批宅基地,对群众办事吃、拿、卡、要现象也部分存在,情节较为严重。
二、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几点措施
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势在必行。我们认为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有以下措施:
1、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通过教育促进农村干部勤政思廉
教育是一项治本工程,加强农村干部的思想教育,是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利用当前已经建立起来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把先进性教育与加强农村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对村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及遵守党章教育,特别是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道德观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要把法纪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纳入村干部培训计划,开展岗位廉政培训。通过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明确行为规范,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2、创新基层政权运行机制,通过机制规范农村干部依制守廉
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当前,要着重围绕“钱怎么花”、“地怎么管”、“事怎么办”、“人怎么选”和“路怎么走”的问题,建立健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完善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乡镇党 1
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制度,健全党组织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制度,提高基层干部依制守廉的自觉性。
3、强化对权力运行的民主监督,通过广泛监督积极促廉
扩大基层民主,强化民主监督,把农村干部的权力置于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是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之所在。必须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基层站所办事公开,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工作的透明度。
针对目前的现状,建立健全一套监督考核机制非常重要和必要。一方面我们村干部在决策行为中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强化内部监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全体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以保证工作的合法性和干部的廉洁性,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根据需要,围绕“村干部要接受村民监督”这一核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干部民主评议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承诺制度以及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按照组织领导、责任分解、责任实施、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到人。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及相关部门,也要建立一套对村干部完整的考核制度,从德、能、勤、绩、廉这五个方面入手,全方位进行,并请群众参与评议。不能就考核而考核,要对认真履行职责、业绩突出的村干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对个别不称职的、有违纪苗头的要及时调整和查处,决不能养痛遗患。
4、从严执纪,加大查处力度,通过查处警示农村干部保廉
以查案为突破口,依法依纪从严从快处理农村少数违法违纪党员干部,特别是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重点解决在财务管理、选举贿选、资产发包等过程中发生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甚至勾结黑恶势力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和对挪用、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金及侵吞、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坚决查处涉农涉地信访案件背后反映出来的腐败案件,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心。
5、强化责任追究,通过追究督促各级组织务实抓廉
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乡镇党委是主角,必须把责任落实到位,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责任追究的规定,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要敢抓敢管,负责到底;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要根据分工,切实负起责任。同时要严格责任追究,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能真正落实到每个干部,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2
第五篇:我县近五年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xx县近五年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纪检监察机关在继续保持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把查办案件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紧密结合起来,为此,xx县纪委监察局对2003年至2007年5年所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是针
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规范,明确纪律要求;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对制度执行不力、管理不严的,督促其整改;注意对案件进行深刻剖析,针对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弊端和薄弱环节,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健全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机制。
一、2003年至2007年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基本情况
2003年至2007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受信访举报1060件,其中检举控告类576件;初步核实违纪线索182件,经初核,转立案143件,了结39件(适当处理23件、失实16件);共立案175件、结案173件,审结率98.85%;共处分人员199人,其中:党纪处分178人、政纪处分41人(受党纪政纪双重处分20人),免予党纪处分7人,免于政纪处分3人,组织处理1人。
(一)受处分人员职级
县处级干部13件16人,分别占7.51%和8.04%,乡科级干部16件21人,分别占9.25%和10.55%,一般干部41件53人,分别占23.70%和26.63%,其他人员103件109人,分别占59.54%和54.77%。
(二)受处分类别
受党纪处分178人中:警告处分29人,占受16.29%,严重警告处分86人,占48.31%,撤销党内职务处分3人,占1.69%,留党察看处分22人,占12.36%,开除党籍处分38人,占21.35%。
受政纪处分41人中:警告处分10人,占24.39%,记过处分4人,占9.76%,记大过处分7人,占17.07%,降级处分3人,占7.32%,撤职15人,占36.59%,开除留用察看1人,占2.44%,开除1人,占2.44%。
(三)违纪行为分类
违反政治纪律行为4件4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2.29%和2.01%;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4件4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2.29%和2.01%,其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3件3人;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行为4件3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2.29%和占1.51%,其中非法占有1人;贪污贿赂行为32件42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18.29%和21.11%,其中贪污10件20人、贿赂21件21人、挪用公款1件1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行为8件15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4.57%和7.54%,其中违反金融管理法规4件7人、违反土地管理法规1件3人;违反财经纪律行为4件7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2.29%和3.52%;失职渎职行为16件23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9.14%和占11.56%,其中行政机关失职渎职2件5人、安全事故1件1人、执纪执法司法失职渎职1件1人;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行为1件1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0.57%和0.5%;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行为4件3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2.29%和1.51%,其中弄虚作假骗取荣誉1件1人,通奸重婚包养情人1件1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98件92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56%和占46.23%,其中嫖娼2件3人,赌博3件2人,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65件65人。
(四)按部门分类
机关33件42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18.86%和21.11%;事业单位41件51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23.43%和25.63%;企业单位6件10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3.43%和5.03%;农村95件96人,分别占案件总数、处分人数的54.29%和48.24%。
二、违纪违法行为呈现的主要特点
1、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总体上呈缓慢下降态势。
从立案情况看,2003年立案53件,2004年立案36件,2005年立案35件,2006年立案23件,2007年立案28件,近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力度,健全了各种监管制度,违纪违法案件总体呈下降态势,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逐年均取得了新成果。
2、农村党员违纪违法案件所占比重大。农村党员违纪违法案件共95件96人,占案件总数175件的54.29%,占199名受处分人员的48.24%,农村党员违纪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