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服务项目的病历记录和费用核查制度
医疗服务项目的病历记录和费用核查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文件精神,医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病历记录及费用情况,没有病历记录的、没有收费标准的医疗服务项目,不得收取费用。2.患者出院时,医院要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每一笔费用进行复核。3.对病历检查过程发现的多收、少收及漏收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4.定期对各科室病历书写相关负责人进行物价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最新出台的管理规定进行培训,提高病历书写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水平。
十五、住院患者费用“每日清”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文件精神,为方便患者医药费用的了解和查询,对住院患者费用实行每日清单制度,或提供计算机网上实时查询。这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诊疗信息透明化、提高病人对每日诊疗费用的可信度。2.医院应该向住院患者提供“每日费”服务,或计算机网上查询,包括每一笔医药费用收费名称、单价、数量、金额等。3.患者出院时,住院费用核实无误后,给患者办理费用结帐手续,同时向患者提供总费用清单。
十六、奖金分配管理制度1.贯彻落实国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精神,结合医院特点,制定相应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与管理制度,不准科室承包、开单提成、医务人员奖金分配与所在科室收入直接挂钩。2.设立奖金管理组织负责全院奖金管理工作,并有相关程序与制度。3.奖金分配原则。(1)坚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遵照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不准再实行科室的收入和医生个人收入挂钩” 的要求。(2)逐步健全和规范对医院的资金分配制度,突出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医疗服务在医院的组织绩效考核中的权重。(3)坚持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成本,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4)坚持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原则。4.医院奖金分配的主要依据(1)医院内部进行奖金分配时应按照岗位职责,提出工作要求,明确任务指标,考核综合业绩。奖金应与综合考核指标挂钩,不得单纯与业务收入挂钩。(2)医院内部的绩效考核应根据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同、风险不同、技术不同,并综合考虑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工作数量、创新能力等因素,在规范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于工作可以量化考核的部门以量化考核为主,难以量化考核的部门主要以岗位职责为基础进行考核。(3)医院内部奖金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奖金的分配应当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分配形式和办法可以由医院根据本单位的目标任务和工作特点,根据考核结果自主确定。
十七、内部审计工作制度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收支管理,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卫生部长令51 号《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实施规定或细则。2.做好内部审计是院长的职责:(1)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院长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院规定开展审计工作(2)对本单位及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并对院长负责。(3)院长在管理权限范围内,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处罚权3.组织机构与人员设置:(1)年收入3000 万元以上或拥有300 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职审计人员(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职审计人员,也可以授权本单位其他部门履行审计职责,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审计人员(3)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必须具备中级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5 年以上的审计、会计工作经历;(4)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有审计、会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实行岗位资格准入和后续教育制度,各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保障4.医疗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1)拟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2)审计预算的执行和决算;(3)审计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4)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开展有关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5)审计基本建设投资、修缮工程项目;(6)审计卫生、科研、教育和各类援助等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7)开展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情况、对外投资、工资分配等专项审计调查工作;(8)审计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9)审计内部有关管理制度的落实;(10)其他审计事项。5.医疗机构内部审计部门权限(1)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财务预算、财务决算、会计报表及有关文件、资料;(2)参加本单位基建、设备购置、财务、对外投资等相关会议,主持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3)参与研究制定有关规章制度;(4)审核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现场勘察实物;(5)检查计算机系统有关电子数据和资料;(6)对与审计有关的问题向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7)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做出临时制止决定;(8)经本部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对可能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予以暂时封存;(9)根据审计结果,提出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规行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10)对模范遵守财经法规的被审计单位和人员,提出表彰建议;对违法违规和造成损失浪费的被审计单位和人员,提出通报批评或者追究责任的建议。6.工作报告:(1)内部审计部门每年应当向院长提交工作报告,工作计划与按排;(2)对重大问题及警示信息做到及时报告,并能落实院长的批示意见。7.委托审计根据审计业务的需要,报经院长批准,或是本院不具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条件的,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检查监督审计业务质量。8.持续改进:(1)院长及领导班子集体对内部审计部门或是委托审计单位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审议,每年至少一次,有记录。(2)能够从管理组识体系上、制度上、程序上提出整改措施。(3)相关职能部门并认真组织落实、督导、反溃。(4)并对整改结果要用数据效果予以评价,提出再改进的意见,达到持续续改进
第二篇:医疗费用控制制度
水富云水医院
新农合住院医疗费用控制制度
为加强医院管理,降低医疗费用,确保新农合健康运行,特制定费用控制制度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充分认识定点医疗机构在新农合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用比较低廉的费用为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是促进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严格执行新农合药品目录。为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必须严格执行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用药目录外药品的费用不得超过药费总额的10%。
三、规范诊疗行为。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和出入院标准,严格遵循用药规定,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杜绝乱检查、乱用药、开大处方行为。参合农民的年住院次均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严格控制出院带药,急性病3天量,慢性病7天量,特殊慢性病不超15天量,中草药处方不超过7剂,每剂单价不高于40元。
四、坚持公示告知制度。对目录内常用药品价格及诊疗项目收费标准、报销补偿情况进行公示。使用自费药品、自费材料、自费检查、自费治疗项目等需事先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征得同意并签定知情书后方可使用。
五、积极推行单病种限价付费制度,对个别病种住院手术治疗实行限额收费及定额补助,最大程度减少参合农民费用负担。
六、严格奖罚制度。对群众举报或检查中发现乱开大处方、乱检查、乱用药的医务人员按有关规定处理。对工作中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控制费用增长成效显著的个人,年终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篇: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申报制度
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申报制度
为积极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医疗技术进步,规范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管理,维护医疗单位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应体现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符合社会需求并有利于基本医疗服务开展的要求。
2、医疗机构申报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应提出正式书面报告,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表》;
(二)诊疗规范,内容包括:服务项目的规范名称(包括项目简称或英文缩写)、项目类别、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及操作规范和质量标准;
(三)省级及以上专业学会的书面推荐证明;
(四)公开发表的临床应用资料;
(五)国内或国际价格资料;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3、对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实行技术认定和价格审批制度。
4、对属于新增项目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成本资料进行初审,并对价格水平提出建议,向省物价局和省卫生厅提交正式申请报告及医疗机构有关申报资料。
5、医疗机构开展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必须遵守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码标价,规范服务,并接受价格监督检查。
6、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局机关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制度
局机关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制度
根据《**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渝府发〔2001〕120号)和《**市市级国家机关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渝机管发〔2002〕40号)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医疗费用报销的范围及标准
(一)住院医疗费用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
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市市级国家机关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规定执行,单位不予报销。
(二)普通门诊医疗费用
在职人员累计门诊费用1500元以内的,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及《**市市级国家机关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规定,由个人账户支付并由市财政给予补助;1500元至3500元以内的由单位按一定比例予以报销,即45岁(含)以上的按85%予以报销,45岁以下的按80%予以报销;3500元以上的单位不予报销。
退休人员累计门诊费用1800元以内的,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及《**市市级国家机关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规定,由个人账户支付并由市财政给予补助;1800元至4000元以内的由单位按90%予以报销;4000元以上的单位不予报销。
(三)计划生育医疗费用
我局女同志生育小孩,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并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或门诊医疗费用,按《关于“渝劳社办发〔2002〕11号文件”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问题的解释精神》执行,渝劳社办发〔2002〕11号文件规定报销的最高上限至3500元以内,并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的医疗费用,按本办法关于“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的规定执行。
二、费用审核及报销办法
在职职工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定点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发票,于次年1月统一交局财务处审核后,按规定支付;退休职工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定点医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发票,于次年1月统一交局组织人事科初核后,报局财务科审核并按规定支付。
三、适用人员
本办法适用于我局编制内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根据渝府发〔2001〕120号文件第四十一条相关规定,局机关工勤人员门诊医疗费用参照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执行。
四、本办法由局财务科负责解释。
五、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职工工伤医疗费用支付制度
职工工伤医疗费用支付制度
一、工伤医疗费支付范围
1、工伤职工在工伤定点医院的诊疗费、普通药费、住院费;
2、符合转院的医疗费(包括普通床位费);
3、用人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因时间紧急需就近在非定点医院抢救的医疗费用(需有急诊证明和用 人单位书面报告);
4、职工因工发生轻伤,在工伤定点医院和就近医疗机构(含本企业卫生所)的紧急处置费用;
5、康复性治疗费用。
二、工伤医疗费不予支付的范围
1、工伤职工住院的陪护费(含陪护人员的床位费)、营养费、护工费;
2、与伤无关的检查治疗费、药品费;
3、工伤患者应出院而拒不出院,自医院通知次日起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4、不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费用。
三、工伤医疗费的受理
工伤职工的医疗费先由用人单位垫付,工伤职工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经劳动鉴定,评定伤残等级后,用人单位应在接到鉴定结果后三十天内到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待遇结算手续。
四、工伤医疗费用支付程序
1、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工伤职工的工伤认定结论书、参保花名册,核对身份证和参保基本情况表。
2、业务初审:对照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标准和住院服务标准对工伤医药费审核并签字。
3、业务复核:由复核人员对初审后的医药费进行复核并签字。
4、稽核复核:由稽核人员对业务复核后的医药费进行再次复核并签字。
5、领导审批:由分管领导对审核后的医药费进行审批并签字。
6、业务经办根据审批结果开具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凭证。
工伤医疗费到底谁支付
关于工伤医疗费,到底由谁支付,关于这一问题,目前查遍我所拥有法律书籍,法规,均没有明确规定,已经失效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又无法弥补,这不能不说是法律上的遗憾,不知道那为人兄有这方面详细解读或者是明确规定,关于这一点,不同方面的解释: 1、1953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工人与职员因工负伤,其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费与就医路费,均由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该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保险条例,确立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职工不承担任何医疗费。目前该条例并未明文宣告失效。2、1996年的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十七条 工伤职工治疗工伤或职业病所需的挂号费、住院费、医疗费、药费、就医路费全额报销。这个部门规章虽然已经失效,但其规定精神与上述1953年的劳动 保险条例一致,仍然是职工不负担医疗费。3、2004年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该条例只规定了所需要费用符合目录的,从工伤基金支付,但没有规定不符合目录的,由谁承担。所以可以认定这是工伤保险条例的一个法律漏洞。但绝不能因为工伤保险条例没有明文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所以认定职工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毕竟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尚未完全失效。
4、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条例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也就是说,制定条例首要目的是为了保障职工获得救治,而已存在的1953年劳动保险条例确定的是职工不承担医疗费,那么如果工伤保险条例没有规定,就可适用与之相同的立法目的的1953 年的劳动保险条例来作为判案的根据。否则,就会出现与其立法目的相反的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可以不承担医疗费,有了以保障职工救治为目的的条例,反而职工还需要承担一部分医疗费,这是很滑稽的。
5、按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也就是说,停止工作进行治疗期间的工资都不变的发给职工,难道医疗费还得职工承担? 因为医疗费是职工受伤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而工资是间接损失,岂有只 赔偿间接损失不赔偿直接损失之理?类似的还有其他工伤待遇,道理基本相同。学理上称之谓举重以明轻。
6、如果单位不投保,或者说职工从各种原因考虑,不要求单位投保,那么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我们现在的判例是单位就得承担职工所有的医疗费。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单位和职工不投保,职工反而受到更大的保 障,而如果按工伤保险条例投保了,职工受保障的程度还降低了,这无异于鼓励职工不按照规定投保,这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正常运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7、换个角度分析:假设双方不构成劳动关系而只是雇佣关系。按照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所有的法律及相关规定都没有限制什么治疗费的报销范围。这又出现了矛盾:没有工伤保险条例保障的雇员不需要担心承担因工负伤的治疗费,而受到工伤保险条例保障的职工反而要承担一定的治疗费用,这也是不合理的。
8、那么,单位已经投保了,为什么还要承担部分责任呢? 还得从立法目的的另一方面考虑。条例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可以看出,制定条例只是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而不是说免除风险。法律没有规定用人单位只要投保就可以不需要承担工伤引起的责任。相反,前文所述停工留薪期的待遇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尽管单位投了工伤保险,但原工资福利待遇还得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所以说,用人单位 投保只是在一定程度下减少风险而非免除责任。
9、那么工伤保险条例为什么要规定这个限制呢?(1)虽然工伤保险条例没有说明,但作为保险业来说,要保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保险部门承担有限的责任。(2)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的另一方面是:条例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也就是说促进工伤预防也是工伤保险条例的一个目的。而预防的主体首要是用人单位。这个道理很明显,用人单位负有职工培训义务,负有提供安全生产条件义务
劳动法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所以,适当地给用人单位以经济上的压力,以引起用人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符合立法目的。综上所述,从我国劳动保险立法的历史来看,从来都是职工不需要承担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的;从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来看,保障职工救治才是首要目的,用人单位只是可以分散风险而非免除责任在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受伤职工间接损失的情况下要求单位承担直接损失更符合逻辑;也符合促进工伤预防的立法目的。
但是从法律意义上讲,如果没有明确规定,作为用人单位来讲就有权拒绝差额部分,虽然这与立法相违背,但法律的证据规定又在何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