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矿产资源管理办法(暂行)
(****年**月**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县矿产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维护矿业秩序,保护和利用矿产资源,促进我县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矿产资源(含金属矿产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下同),属国家所有,地表或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三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为了更好地规范开采秩序,确保本暂行办法的实施,县成立“翁源县矿产资源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矿管办”),并成立“翁源县矿产资源综合整治大队”(与“创卫综治大队”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全县矿产资源综合整治与管理、统筹组织协调和规范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采矿权人是指依法取得矿业开采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
采矿权人实行有偿取得制度,新设采矿权必须通过招标、拍卖或挂牌的形式公开出让。
第七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和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
第八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遵守有关矿山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采矿权人必须与有关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按照“谁开采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被破坏的矿区、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恢复。
第九条
县国土资源局是本县辖区内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矿主管部门),负责在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水务、林业、环保、公安、安监、工商、电力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县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保护和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采
第十条
对矿产资源实行计划开采、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的开采登记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第十一条
矿产资源的开采分为准采区和禁采区。禁采区域的划定为名胜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一级水源保护区、生态公益保护区及国道、高速公路可视范围内。
第十二条
开采矿产资源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开采矿产资源的证照齐全;
(二)环境治理与保护、水土保持、复绿、安全生产等得到环保、水务、林业、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验收合格同意;
(三)利益分配要清晰,包括山林权属没有纠纷、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矿区范围确定、利益分配无异议、合同协议的时间与证照的时间相一致等;
(四)开采地点不在禁采区内;
(五)必须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
(六)按规定向统计部门如实报送统计报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采矿权人必须按照批准的开采范围设置界桩和地面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损毁。相邻矿山之间应当留出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隔离界桩,不得越界开采。
第十四条
采矿权人应当持下列资源向地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一)需要占用林地的,林业部门对使用林地的审查意 见;
(二)在办理矿产资源开采手续之前,所有经营者必须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注册手续;
(三)经评审备案的矿产储量核实报告;
(四)申请开矿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表及文字资源;
(五)经审查备案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
(六)安监部门审核同意的安全生产方案;
(七)经环保部门同意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图表和采矿后对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案、措施;
(八)水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九)地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资料。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凭采矿许可证到工商、税务、安监、环保、公安等部门办理相关证照。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必须按照采矿许可规定的范围、时限和矿种进行开采。
严禁无采矿许可证采矿、一证多点或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
第十七条
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开采的,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申请办理延续开采登记手续。
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继续开采的,按无证开采查处。第十八条 采矿权人领取采矿许可证六个月内,无故不进行矿山建设或开采的。原发证机关注销其采矿许可证,并书面通知有关部门。
采矿权人停止矿山开采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关办理其采矿许可证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凡在本县辖区内依法取得开采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人,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资料,到地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按规定签订《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合同书》,缴纳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后,才能领取采矿许可证。
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的收取,按照采矿区的开采面积进行收取,收取标准按10亩30万元为基础收取,每超过10亩多收取30万元,如此递增,保证金属采矿权人所有,由县财政部门统一收缴和监管,存入县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作为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备用金,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管。
第三章 税(费)的收取
第二十条 县矿管办按有关法律、法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工作,采矿权人应按规定的标准按时缴交矿产资源有关税(费)。
第二十一条 采矿权人在缴纳税(费)时,应同时如实 向相关部门提交采矿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等资料。
地矿主管部门和矿管办有权检查、取录采矿权人计算矿产资源补偿费所使用的原始单据、票据、会计账目、有关记录和其他资料,有权进入生产现场取得数据。
第二十二条 征收方法:通过设立地磅,按吨收取各种税(费)。征收标准:金属矿产资源按每吨 元收取管理费,非金属矿产资源按每吨 元收取管理费。由矿管办统一征收,出具财政收据,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税款由税务部门派员征收直接纳入国库。
地磅的设立具体由县矿管办统一安排实施,由财政、公共资产管理中心、地税、公安等部门组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征收。
第二十三条 对矿产资源开发储量、销售量较少的镇(场),不设地磅进行税(费)收取,可参照第二十二条设立了地磅的地方,核定每车载重量和数量进行税(费)收取。各种税款由税务部门派员组织征收,直接纳入国库,各种规费由县矿管办统一征收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矿管办要建立费用征收台账,将采矿权人采矿缴纳规费的基本情况造册登记,建立相关征管资料档案;并要做好业主的生产经营情况检查和跟踪监管。
第二十五条 对拒不缴交税(费)的采矿权人,由县矿 管办及有关职能部门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按要求整改和拖欠税(费)的,将提交执法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追缴所欠税(费)及处于每天5‰的滞纳金。
第四章 采矿权转让
第二十六条
采矿权的转让按照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变更开采范围或矿区范围,变更矿山名称或个体采矿开办人合并、兼并或者分立的,应当按有关程序提出申请,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办理变更登记,同时报相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采矿权转让后,由新的采矿权人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等手续。转让关系终止后的20日内,原采矿权人应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转让手续。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县矿管办及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矿产资源及采矿监督网络建设,在采矿较集中的地区配备专职人员,对采矿权人的采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县矿管办应做好采矿权人的采矿、运输、销售的登记、统计、缴费等监督管理。禁止非法运输、违规偷运矿产品。
第三十一条
地矿主管部门应会同工商、经贸、税务等有关部门对进入流通领域的矿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禁止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开采的矿产品。
第三十二条
采矿权人要按照国家统计的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如实向有关部门报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年报表、矿产储量表等有关统计资料;还必须接受地矿主管部门和矿管办每年一次的矿产资源开发年度检查。
采矿权人需要保密的资料,地矿主管部门和矿管办应予以保密,不得泄露。
第三十三条
对地磅要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建立运输台账等方式,加强对征管工作人员及运输车辆的监控管理。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地磅进行偷漏、骗税(费)、营私舞弊的违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矿管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情节严重的,注销或 吊销采矿许可证。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进行采矿或超越批准范围采矿的;
(二)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未按规定办理延续登记手续仍继续采矿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转让采矿权的;
(四)阻碍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五)瞒报和拒报有关报表、材料的;
(六)擅自印刷、仿造采矿许可证的;
(七)擅自移动或破坏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
(八)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破坏性开采,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浪费的,或不按规定闭坑的;
(九)逾期不缴交矿产资源开采相关税(费)的;
(十)违反本暂行办法的其他行为情节严重的; 第三十五条
组织或寻求黑恶势力保护、挑动群众斗殴、聚众寻衅滋事、逃避政府监管或无理取闹、损害采矿人合法权益的,坚决予以查处和打击。
第三十六条
转让采矿权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县矿管办或地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据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四、十五条规定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 罚款。
第三十七条
采矿权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转让不按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等手续的,依据《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四、十五条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八条
采矿权人不按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虚报、瞒报和拒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统计资料的,依据《广东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九条
采矿权人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非法偷采、偷运矿产品的,经调查取证核实,由县矿管办、地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每偷采(运)一车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举报有功人员,将在所罚金额中给予百分之三十的奖励,并对举报人保密。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开采的矿产品的,依据《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的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通过地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征管工作人员,经调查核实,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采矿权人被吊销采矿许可证的,自吊销之 日起两年内不得再申请采矿许可证。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受处理、处分、处罚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自收到处理、处分、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处分、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理、处分、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处罚的执行。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理、处分、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理、处分、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
禁止现职干部职工参与办矿,如有违反,或者对查处工作通报报信、顶风违纪说情、充当保护伞、违法违规审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xxx人民政府。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银川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银川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1995年11月30日银川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 1996年6月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批准 2001年6月29日银川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 2001年9月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采 第三章 采矿权转让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保护矿产资源,维护矿业秩序,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勘查、开采矿资源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是指依法取得矿业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探矿权、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探矿权、采矿权可以通过批准申请、招标、拍卖等形式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
开采矿产资源,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第五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遵守有关矿山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和谁开发利用谁保护,谁破坏生态环境谁治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原则。
第六条 银川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土地、水利、环保、公安、经贸、工商、电力、林业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做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环境治理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矿产资源开采
第七条 对矿产资源实行规划开采、合理开采,并加强对砂、石等矿产资源基地的建设。
第八条 矿产资源的开采登记管理,按照国务院《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的,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登记之外的,可供开采的矿产储量规模为小型的矿产资源;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
(三)矿区范围跨县(区)行政区域的矿产资源。
第十条 开采下列矿产资源的,由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一)自治区和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之外的,可供开采的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二)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授权审批登记的矿产资源。县(区)未设机构的,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一条 申请采矿权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矿区范围;
(二)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力量;(三)有具备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基本知识的管理人员,有储量管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采矿权申请人应在提出采矿权申请前,根据批准的地质勘查储量报告或者相应的地质资料,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划定矿区范围。
第十三条 矿区范围划定后一年为矿区范围预留期;在预留期内,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不再受理已划定矿区范围区域内的其他申请。
采矿权申请人应在矿区范围预留期内办理矿山建设项目立项手续以及领取采矿许可证所需要的其他资料,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采矿权申请人逾期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视为自动放弃已划定的矿区范围,矿区范围不予保留。
第十四条 采矿权申请人持下列资料向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
(一)采矿权申请人资质条件证明,依法设立矿山企业的批准文件;
(二)经批准的矿山勘查储量报告或者相应地质资料;(三)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及文字材料;
(四)经批准的矿山开采设计或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五)安全生产措施及方案;
(六)经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采矿后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案;
(七)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第十五条 采矿权人凭采矿许可证或矿区范围划定通知书到工商、税务、土地、林业、电力、公安等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采矿权人应按照采矿许可证规定约范围、时限和矿种进行开采。
严禁无采矿许可证或在批准的矿区范围外开采矿产资源。第十七条 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小型矿山为5年以下;零星分散矿山为3年以下。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续开采的,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0日内,申请办理延续开采登记手续。
采矿权人逾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继续开采的,按无证采矿处理。
第十八条 采矿权人领取采矿许可证六个月内,无故不进行矿山建设或开采的,原发证机关注销其采矿许可证,并书面通知有关部门。
采矿权人停止矿山建设或开采的,应及时向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采矿许可证手续;采矿权人临时歇业的应及时办理歇业手续。
第十九条 采矿权人应向原发证机关预交闭坑保证金,其闭坑工作经验收合格的,闭坑保证金及利息予以返还。
第三章 采矿权转让
第二十条 采矿权的转让按照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采矿权人因企业合并、分立,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或者因企业资产出售以及有其他变更企业资产产权的情形,需要变更采矿权主体的,由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核,经上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法批准,可以将采矿权转让。
第二十二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内,已投入采矿生产满一年的,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可以以出租经营方式开采矿产资源。
承租人不得再转租。
第二十三条 采矿权出租后,由采矿权人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等手续。
租赁关系终止后的20日内,采矿权人应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注销出租手续。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加强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网络的建设,在采矿集中的地区配备专职人员,对采矿权人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矿产储量核减单应作为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采矿权人开采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统计凭证。
采矿权人应持采矿许可证到地质矿产部门领取矿产储量核减单,方可拉运矿产品。
第二十六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会同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进入流通领域的矿产品进行监督管理。
禁止收购由国家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
禁止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开采的矿产品。第二十七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接受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报告有关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和拒保。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需要保密的资料,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予以保密。
第二十八条 探矿权人应持勘查许可证到勘查项目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登记备案,书面报告施工设计,每半年向勘查项目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勘查工作进度。
探矿权人变更、延续勘查项目或完成勘查项目任务的,应及时向勘查项目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由上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采矿权人,应向开采项目所在地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书面报送开采设计方案,按季度报告开采工作进度。
第三十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补尝费征收工作,采矿权人应按照规定的标准按时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进行采矿或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二)采矿许可证己到期未办理延续登记手续仍继续采矿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出租采矿权或承租人转租采矿权的;(四)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虚报、瞒报和拒报有关材料的;(五)不按规定闭坑的;
(六)逾期不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
第三十二条 转让采矿权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采矿权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无矿产储量核减单拉运矿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收购由国家指定的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或收购、销售无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开采的矿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百分之十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采矿权人被吊销采矿许可证的,自采矿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再申请采矿权。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第六章 附则
本办法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石料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
门源县石料河砂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县石料河砂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青海省矿产资源管理条理》,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门源县辖区内开采石料河砂,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石料河砂系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四条 开采石料河砂矿产资源,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矿区范围、开采方案、生产技术条件、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方予批准。
(一)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国土资源、矿山安全、水土保持、防洪、森林、土地管理、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开采石料河砂必须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施工,禁止乱挖滥采,破坏矿产资源。
(三)开采石料河砂必须接受国土资源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定填报矿产储量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报告和其他相关报表;
(四)开采石料河砂必须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五)开采石料河砂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防止污染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六)开采石料河砂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
(七)开采石料河砂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八)开采石料河砂必须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办理采矿登记,有偿取得采矿权。国家保护采矿权不受侵犯,保障采矿区的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不受影响。
第五条 门源县域石料河砂等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由门源县国土资源局按法定程序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后,竟得人按规定程序及要求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第六条 办理石料河砂开采许可程序
(一)个人(企业)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书面申请;
(二)县国土资源局确定征求意见单位,并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查;
(三)所在资源乡(镇)、村、林业环保、交通、草原监理、水务、旅游等相关单位出具相关资源征占用的意见;
(四)不符合开采条件的告知不准开采理由;
(五)符合开采条件的,需提交以下资料:(1)采矿权申请登记书
(2)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企业(个人)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营业执照(4)矿山建设资金证明(5)以地形地质图为地图的矿区范围图及平面图(6)县国土资源局对申请的矿区范围内矿业权设置情况的说明
(7)资质单位出具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评价报告、地质报告及相关图纸
(8)土地复垦方案及缴纳复垦保证金凭证(9)环保、河道管理部门审查意见(10)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1)其他资料
(六)县国土资源局组织招、拍、挂
(七)竞标后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及复垦保证金等有关费用。其标准为:采矿价款每立方2元;采矿权使用费一平方公里以内500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按销售收入的2%征收;资源税0.5元/吨;石料开采按植被状况复垦保证金为2万/亩,河道开采复垦保证金为1万/亩。
(八)由县国土资源局办理采矿登记,颁发采矿许可证。第七条 采矿权申请人领取采矿许可证后,到公安、水务、税务局及安监局等部门办理爆破、水土保持、税务登记、安全生产方案审批等相关手续。
第八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需要变更矿区范围、改变开采矿种、开采方式、企业名称或者经依法批准转让采矿权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需要延长采矿期限的,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延续登记手续;预期不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九条 关闭矿山,必须完成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工作,或者缴清土地复垦和环境保 护的有关费用,报请县国土资源局办理采矿许可证注销手续。
第十条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石料河砂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石料河砂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石料河砂开采的管理,对无证开采石料河砂应及时予以制止,并报告有关部门予以查处取缔,同时还应负责监督合法石料河砂开采企业的生产安全及当地群众的关系。
第十一条 石料河砂开采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帐务及其他各种管理制度,依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接受管理,按期足额缴纳矿产资源各项税费。
第十二条 各职能部门应当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做到执法行为合法、公正、廉洁、高效,并依法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未取得采矿权、未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爆破证及相关手续擅自开采石料河砂资源的,责令停止开采,赔偿损失,没收采出的石料河砂和非法所得,并处罚款;对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不按法律法规办事、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对违法采石行为不依法予以制止、查处、不按标准收取税费的,要追究其相关责任,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
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政府2000年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储量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矿产资源储量是指经地质勘查证实的具有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蕴藏量。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登记、统计、通报和矿床工业指标的认定工作。
省人民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或工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地质勘查部门,协同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统计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的动态管理。
第二章 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
第六条 矿产资源储量由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提交储量报告,经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以下简称评审机构)评审,由规定的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
未经评审认定的矿产储量勘查报告,不得作为矿山及地下水源地建设设计的依据。
第七条 矿床工业指标是界定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应当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矿山企业和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经评审机构评审,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条件变化需变更已批准的矿床工业指标,应提出修订意见书和可行性论证报告,经主管部门审查后,重新评审认定。第八条 按照国家规定,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的矿产资源储量,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时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外商投资勘查、开采的矿产资源储量,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产资源储量,以及其他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在大型以上的,由国务院地质矿
产主管部门管理评审工作并负责认定。
前款规定以外的下列中型(含中型)以下规模的矿产资源储量,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工作并负责认定:
(一)供矿山及地下水源地建设设计使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二)矿权转让时应核实的矿产资源储量;
(三)工业指标改变引起原批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发生重大变化或开采生产过程中储量发生重大变化而重新评审、认定的矿产资源储量;
(四)停办或关闭矿山时提交的尚未采尽的和注销的矿产资源储量;
(五)工程建设需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
(六)应当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管理评审和负责认定的其他情况的矿产资源储量。
第九条 设区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管理下列矿产资源储量的评审工作并负责认定:
(一)规模为小型以下的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
(二)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零星分散的矿产资源储量。
第十条 向评审机构报送评审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应当同时提交下列文件:
(一)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或矿产资源勘查合同书;
(三)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对送审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有主管单位的,应当同时提交主管单位对报告的初审意见书;
(四)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研究报告;
(五)矿床开发可行性评价资料和矿产资源储量认定机构对矿床工业指标的认定书;
(六)评审机构认为与评审工作有关的其它资料。
第十一条 停办或关闭矿山时,送审尚未采尽的和注销的矿产资源储量,应当向评审机构提供储量报告或闭坑地质报告,以及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对其质量的验收文件及生产、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第十二条 评审机构评审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应当聘请具有评审资格和规定数量的专家,参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评审;没有统一规范的矿种,可按照《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或比照相近矿种的技术标准执行。
第十三条 评审机构应当自受理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之日起60日内完成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并出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应当自签发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送审单位,20日内送相应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对评审机构的评审结论有重大异议的,可自收到评审意见书10日内,向负责认定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提出要求复审的书面申请。
第十四条 负责认定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收到评审机构报送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和国家规定的有关资料后,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矿产资源储量认定手续。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矿产资源储量,在30日内下达认定书,批复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及有关单位;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
矿产资源储量,不予办理认定手续,但应书面通知评审机构和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评审机构评审矿产资源储量按国家规定收取评审费。第十六条 供矿山和地下水源地建设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未按本办法进行矿产储量评审、认定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土地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不予受理贷款申请。
第三章 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统计 第十七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颁布的《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申报登记矿产资源储量和填报基层矿产资源储量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登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工程建设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以及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设区市和县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登记由其审批颁发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
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对上报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汇总,编制全省矿产资源储量表,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核算,建立实物帐户和价值帐户;定期编制矿产资源年报,通报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供需形势和矿产资源管理动态等综合信息。
第二十条 采矿权人应当建立健全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的统计台帐,按统计上报开采、损失、因各种原因增减的矿产资源储量。
第二十一条 采矿权人对于非正常损失量应当提出专题报告,由批准开办矿山企业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注销。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不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进行评审、认定矿产资源储量的,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评审、认定手续;逾期不办的,无经营活动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有经营活动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擅自确定矿床工业指标或变更已批准的矿床工业指标的,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未按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申报登记矿产资源储量和填报基层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罚款在5000元以上的,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评审机构在评审中违反本办法规定,延误矿产资源储量认定,造成不良影响的,由省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建议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取消其评审资格。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人员在评审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的,应当建议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取消其评审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人员在矿产资源储量认定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发布前未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探明储量、已取得采矿权开采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建设项目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未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的,应由采矿权人委托具有勘查资格的单位进行简测,计算矿产资源储量,并在本办法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按规定补办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矿产规划)实施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的复函》,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内为实施矿产规划而进行的矿产规划公告、矿业权计划管理、探矿权和采矿权设置审核、地质勘查项目审核、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审核、矿产规划调整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矿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矿产规划勘查与开采矿产资源,保护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调整矿产规划。
第二章 矿产规划公告
第四条 实行县级矿产规划公告制度。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矿产规划经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在辖区内各乡镇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一个月。
第五条 矿产规划公告内容:批准机关和时间、规划区块、规划目标、期限和范围。
第三章 矿业权计划管理
第六条 实行矿业权计划管理制度。矿业权计划包括部分矿种矿业权投放计划、矿山数量控制计划、矿产开采总量控制计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计划等指标。依据国家矿业政策,矿业权计划内容可适当调整。
第七条 矿业权计划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据矿产规划,控制主要矿产开采总量,保护矿产资源。
(二)矿山开采规模与矿产储量规模相适应,实现矿产集约化、规模化开采,保护生态环境。
(三)符合国家矿业政策,适时确定禁采、限采矿种,科学利用和保护紧缺资源。
(四)尊重历史,稳步推进,实现矿业权在禁采区有序退出,限采区递减,开采区整合。
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矿产品的供需形势、矿产规划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实际情况,在每年的12月提出下一矿业权计划,经审定后下达。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矿业权计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矿业权计划实施方案,经审定后实施。
第九条 矿业权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严禁超计划设置矿业权。当年节余的矿业权计划指标,经省国土资源厅核准后,可结转下一使用。
第十条 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应当于每年1月15日前向省国土资源厅上报上矿业权计划执行情况。
第四章 矿业权设置规划审查
第十一条 各级国土资源规划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矿产规划对矿业权设置方案进行合规性审查。
第十二条 矿业权设置方案没有通过合规性审查的,不得设置探矿权、采矿权。
第十三条 严格执行矿产规划禁止、限制勘查和开采矿种的规定。禁止勘查、开采矿种,不再新设矿业权。
限制勘查、开采矿种实行计划和开采总量控制,并严格执行规划审查和论证制度,达到准入条件的方可投放矿业权。
第十四条 依据规划区块审查矿业权设置方案,对不符合规划区块的矿业权设置方案,不予通过合规性审查。一个规划区块原则上只设置一个矿业权,因地质条件限制需要设置多个矿业权的,必须进行规划合理性、可行性论证。
实行规划区块动态管理。依据矿产资源探明最新成果,对市、县级矿产规划需要增加的规划区块,按照矿产规划审批程序集中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实施。
第十五条 在矿产规划禁止勘查区内,除公益性地质工作外,不再新设探矿权,已有矿产资源勘查活动要逐步有序退出。
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等禁采区域内,原则上不再新设采矿权,已有开采活动要逐渐有序退出。
第十六条 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可视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新设露天采矿权。设置地下采矿权的必须符合铁路、公路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
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已设置采矿权的露天开采矿山,由当地政府做出限期关闭决定或采矿许可证到期立即关闭,并由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引导和帮助被关闭矿山企业易地办矿。
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超过1000米可视范围内已设置采矿权的露天开采矿山,采矿许可证到期可办理一次延续手续,并且不能扩大露天开采范围,延续期限不超过3年,延续期满关闭。
第十七条 超贫铁矿的采矿权投放量、时序,应在符合矿产规划设定准入条件基础上,严格控制,限量投放。
第五章 地质勘查项目规划审查
第十八条 地质勘查项目立项,其勘查范围应符合矿产规划和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划定的允许勘查区域。未在该区域也未列入两个规划项目清单的不予批准立项;矿产规划划定的限制、禁止勘查、禁采区域除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外,不得开展其他勘查活动。对限制勘查区内不动用山地工程的勘查申请,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可以开展地质调查。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规划审查
第十九条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要向矿产规划划定的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集中;政府支持资金要向矿产规划设定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项目倾斜。
第二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立项申请的范围,应当属于省、市、县矿产规划划定的恢复治理区,项目未在矿产规划划定区域的,应在矿产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和清单之内。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
第七章 矿产规划调整
第二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按规定调整矿产规划:
(一)矿产规划确定的禁止勘查和开采矿种,因国家矿业政策发生变化的。
(二)限采区内,经一定的探矿工程证明影响矿床开采的限制性条件发生变化,矿床达到允许开采条件的。
(三)划入禁勘、禁采区的各类保护区,经相关领域专家论证,经原保护区设立机关批准已调整各类保护区范围的。
(四)禁采区内主要交通线路走向发生变化,具备重新划出可开采矿产资源条件的;交通线路未发生变化,在确保交通线路安全的前提下,矿床未被压覆部分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
(五)禁采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重要矿种,对全省矿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专家论证,其采矿方法先进,可避免环境遭受较大影响,能达到环境保护条件的。
(六)矿产规划中允许规划调整的其他情形。第二十二条 矿产规划调整的程序:
(一)申请。由矿业权设置所在地的市、县政府提出调整矿产规划的申请,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做出调整矿产规划的方案,并组织对规划调整方案进行听证,逐级报省政府审批;调整省级矿产规划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二)受理。省国土资源厅收到省政府批转的矿产规划调整文件后,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的予以受理。材料不全的通知其补充材料。不符合矿产规划调整条件的,予以退回。
(三)专家论证。对符合调整条件的,省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实地勘察、审阅资料,对矿产规划限制开采、禁止开采提出解限、解禁的可行性论证意见。
(四)审核。根据上报调整矿产规划的有关材料和专家论证意见,由地勘处、矿管处、地环处、资源处分别提出审查意见,规划处审核汇总。
(五)报批。规划处提出调整矿产规划的综合意见,经主管厅长、厅长审签后报省政府审批,或呈请省政府报国土资源部审批。
第二十三条 矿产规划调整应当报送以下材料:
(一)矿业权设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矿产规划的请示。
(二)设区市国土资源部门关于调整矿产规划的意见。
(三)矿产规划调整方案。
(四)矿产规划调整方案听证纪要。
(五)矿业权设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开采大水矿区范围内的矿山(指充水量大的矿床),需提交有资质单位出具的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报告和有防治水资质单位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相关部门意见。
(七)其他相关资料。
第八章 矿产规划实施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充分利用遥感影像等现代技术手段,对规划限采、禁采区内矿山退出情况、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矿业权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规划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矿产规划审批矿业权设置方案、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从事矿产规划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矿产规划实施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九日 河北出台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要避免压覆矿产资源
为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近日,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制定出台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要求,在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的调研、踏勘阶段,当建设项目的选址或规划范围初步确定,在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同时,建设或规划单位应持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或规划区范围图件资料,到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了解拟建或规划区域矿产资源和矿权分布情况,统筹兼顾矿产资源的保护和项目的建设,避免压覆或尽量少压覆矿产资源。凡在建设项目或规划区范围内有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时,建设或规划单位应委托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编制《调查评估报告》,以及申请对《调查评估报告》进行审查的文件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建设单位可凭经批准的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资料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申报手续。凡在建设项目或规划区范围内初步认定无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应编写《建设或规划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情况调查报告(说明)》,由设区市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出具不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证明文件。记者 许光辉
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关于办理压覆矿产资源预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冀国土资函〔2011〕684号
各设区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简化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行政审批手续,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建设,我厅于今年6月9日下发了《关于印发〈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冀国土资发[2011]41号),对规划区压覆矿产资源情形规定了压覆矿产资源预登记(以下简称“预登记”)的审批形式,为进一步开展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办理预登记的方式和时间: 预登记采取集中审查办理的方式,每年分两批进行。预登记申报材料应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报送省厅资源储量处。
二、首批开展预登记工作的范围:设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的区域以及独立工矿区(以下简称规划区)、环首都经济圈确定的14个县(市)的规划区、省级以上(含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尽快开展预登记组织筹备工作:预登记的申请主体为规划区或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的当地政府,请各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尽快向当地政府部门汇报,讲明预登记工作的目的及意义,同时协助当地政府做好预登记前期组织筹备工作:汇总本市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名单、数量和坐标范围,抓紧组织协调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地勘单位,签定协议,开展预登记工作,并9月25日前将预登记组织筹备情况及进展情况报省厅资源储量处。
四、在规划区范围内已办理压覆矿产资源预登记的,区内拟出让地块涉及压覆矿产资源的,由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矿产资源储量分割、评审工作,在出让或划拨用地前,到省厅办理压覆矿产资源登记手续。
为做好此项工作,省厅资源储量处初步订于今年9-10月份分别组织召开全省各市县压覆矿产资源相关管理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及有资质地勘单位进行压覆矿产资源调查业务人员的培训会,相关事项将另行通知。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关于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转让有关问题的通知
冀国土资函〔2011〕861号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的意见》(冀政[2011]106号),加强对国有地勘单位持有的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出资勘查设立的探矿权转让的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办理范围
在省政府《关于加强重点矿种勘查工作的意见》(冀政[2006]58号)下发前,即2006年7月31日(含)之前以行政审批方式设立的探矿权,符合条件的可以进行转让。
二、转让条件
转让探矿权,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勘查作业区内发现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采的矿产资源;
(二)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
(三)探矿权属无争议;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探矿权使用费;
(五)勘查项目已通过验收;
(六)不在勘查开采禁采、限采区内。
三、办理程序
(一)市局对拟公示的转让信息内容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出具同意在省级矿业权交易机构公示公开相关信息的意见,确保进入公示系统信息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转让方与受让方在省级矿业权交易机构签订转让合同,公示公开主要信息;
(三)公示无异议的,按规定组卷向厅政务大厅提交转让及变更申请资料,进入审查审批程序;
(四)探矿权转让批准后,进行价款评估、备案;
(五)缴纳价款后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四、提交资料
(一)转让申请人提交以下资料:
1、转让申请报告;
2、探矿权转让申请书;
3、勘查许可证;
4、按规定缴纳探矿权使用费的证明;
5、完成最低勘查投入证明;
6、探矿权属无争议证明;
7、转让申请人与受让人签订的转让合同;
8、矿业权交易机构出具的鉴证书;
9、矿产资源勘查情况报告及年检部门的审查意见,或储量报告、评审意见及备案证明;
10、勘查项目资金来源证明;
11、项目验收意见;
12、探矿权人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转让探矿权的意见;
13、探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
14、设区市局核查意见。
(二)受让人
以继续勘查为目的的受让人提交以下资料:
1、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能满足该项最低勘查投入的资信证明;
3、委托勘查的,应出具由探矿权受让人与勘查单位签订的委托合同;
4、勘查单位的资质证书复印件;
5、勘查实施方案及审查意见。
以采矿为目的的探矿权受让人提交以下资料:
1、企业法人执照复印件;
2、能满足该项采矿投入的资信证明;
3、受让人资质条件的其他证明材料。以上材料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原件。
各市要对辖区内国有地勘单位持有的探矿权进行调查,摸清其工作进度、勘查程度、转让意向等,确保转让工作有序规范进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省厅反馈。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