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
摘 要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乡镇机构虽然历经过多次改革,但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将分三个部分来讲述我们现在乡镇机构的问题以及解决决策。第一部分,总体上介绍、分析乡镇机构改革的背景,了解我国现在乡镇机构改革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乡镇政权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着重分析农村税费改革背景对乡镇机构改革产生的影响,论证乡镇机构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难点。第三部分,分析论证我国乡镇机构改革整体上所可能遇到的难点应该采取的对策。本文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分析了我国乡镇机构改革难点与对策。
关键词:乡镇机构
改革背景
难点
决策
目 录
一、前言................................................................................................................1
二、我国的乡镇机构的背景................................................................................2
三、我国乡镇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难点..............................................................2
(一)政府职能未从根本转变....................................................................2
(二)人员分流困难,财政负担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法制不健全影响机构改革的成效....................................................2
(四)行政区划建制偏小........................................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乡镇政府行政职责不明..................................................................3
四、解决乡镇机构改革存在难点的对策............................................................3
(一)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3
(二)多管齐下,多途径解决人员分流难题............................................4
(三)健全法制,将机构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6
(四)大力精简乡镇党政机构和人员编制,从严控制领导职数............7
(五)整体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财政供养人员实行总量控制......................................................................................................7
结束语....................................................................................................................8 参考文献................................................................................................................9 致
谢..............................................................................................................10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开始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组织制度的矛盾重新显露出来,农民管理成本过高,农村社会问题开始加剧。这一切都要求对农村的制度与组织形式进行重要调整,进行制度和组织创新,改善农村治理结构。这其中的重要关键之一就是乡镇的政府机构改革。至于乡镇,它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机构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组织者,乡镇机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大事。1精简乡镇机构和压缩财政供给人员是顺利进行农村社会改革的关键环节,乡镇机关应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我国各地虽然在乡镇机构改革方面先后多次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乡镇机关目前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在乡镇事业单位中,存在着机构门类繁多,人员数量庞大,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故应坚持综合建设的方针,全面分析乡镇机构改革的阻力与相应的对策,推进乡镇机构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入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本文以张北县张北镇乡镇机构改革为例,全面描述了当张北镇乡镇机构改革的前景和意义,并对其他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经验。
1程样国,韩艺著.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M].人民出版社, 2005
二、张北县张北镇简介
张北镇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1398米,位于交通枢纽地位,其中全镇耕地达76951亩,属于坝上地区第一大镇。张北县政府位于张北镇,共下辖21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和4个街道办事处、26个社区居委会。
张北镇始终遵从旅游发展思路,每年投入巨额经费进行旅游开发,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来实现全镇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面对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机遇,全镇始终以旅游发展为发展思路,实现了各项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连续三年被评为坝上第一强镇。
三、我国乡镇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难点
(一)权力关系理顺不清
政府职能简言之就是政府的职责和功能。由于传统汁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中国乡镇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无所不管的全能体制,其严重的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和政社不分,极大的阻碍了农村市场化的进程和政府治理变革进程,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实现乡镇政府的“内涵式”改革。以张北县张北镇为例,党政不分是我国乡镇政府运作中的最普遍现象。乡镇权力呈现出集中化特征,在权力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乡镇党委一直处于中心地位,而党委的权力又集中到镇委书记一个人身上,这样就容易滋生腐败。此外,乡镇政企关系也没有理顺,政企分开虽然口号喊的响,但政企依然不分,只是转换了形式而已。
(二)编制人员增减不规范
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成果不能用法律固定下来,编制的修改和人员的增减全凭领导个人意见,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工作上存在严重的随意性,效率低下,推诿扯皮,应付差使。机构增减、编制的修改和人员的去留基本上由行政权力部门说了算,长官意志就是法律,从而严重影响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效。张北县张北镇所有工作人员多达百人,其中包括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工勤编制、临时人员。虽然行政编制数量有所限定,但是其他编制人员数量和临时人员数量没有得到有效规定,使得镇政府中存在大量的临时工作人员,大量的临时工作人员增加了张北镇政府的财政负担,不利于镇政府发展。
(三)乡镇政府行政职责不明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建立,政府传统的行政管理办法失去了一定的效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乡级政府面对干家万户的农业个体劳动者,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经济发展如何导向,政府职能如何转变?怎样实现有为行政,政府应有哪些权力?应该承担哪些责任?长期以来未能找到理想模式,并给乡(镇)政府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惑;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无论主观上是否愿意,客观上却无法避免地被逐步卷入全球竞争的浪潮之中,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政府为他们的生存、发展、致富、奔小康给予引导、服务,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存在严重的行政处罚扩大化现象。乡镇不少职能部门的处罚已出现过滥现象。罚款成为刨收的门路,处理问题先罚款;罚款没有标准,执法者随意性很大:罚款不开发票,罚金到手去向不明:个别职能部门把罚款当作整人的手段:超生罚款现象突出:个别地方因向农民强行征税,2011年张北镇在进行人口登记过程中,对超生罚款和处罚较为严厉,由于自身工作不到位,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不利于工作开展。
四、解决乡镇机构改革存在难点的对策
(一)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1.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决策体制的创新政府职能的实现实质上是以政府的权力为依托,而在政府的各种权力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决策权。所以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就必须先改革乡镇这种以党委书记为核心的高度集权的决策体制,实现决策的民主化。那么,决策体制如何创新? 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最根本的是要在决策体制中解决党政不分的问题,合理分配党、政府和人大三者的职能。党政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一个突出的弊端,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步骤时,就明确提出要分三步走:首先要解决党政关系问题,实现党政分开2:其次是权力下放;最后才是机构改革。因此搞机构改革,必须先实现党政分开,党政职能的合理分工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解决乡 2 张全在,贺晨著.镇政府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
镇党政不分的问题,应通过加强党对乡镇政府发展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明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赋予乡镇政府以行政管理实权,使党从乡镇行政管理的具体事务中撤出来,明确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最后要恢复和提升乡镇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实际地位,完善乡镇人大对乡镇长的选举、监督和任免制度。
2.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政企分开(1)政社分开。早在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二日,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就已明文提出政社分开。然而乡镇政府凭借其掌握的国家权力而对农村社会进行全面管理,从而带来典型的政社不分。因此要实现政社分开,就必须积极培育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加强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政社分开。(2)政事分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事业单位的改革仍十分滞后,事业单位管理与运作模式还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政事分开的目的在于增强事业单位的生存权,减少对政府的依赖。乡镇政府职能实现政事分开要区别对待、稳步推进,对兼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将其行政职能并入政府,强化技术性服务性职能:对公益性事业站所,可适当给予财政扶持;对服务性事业站所,可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市场化、社会化路子;而对于职责任务基本消失,不具备开展业务条件的事业单位则要坚决撤销。(3)政企分开。政企不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乡镇级的政企关系则有着其特殊性。实现政企分开,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有:加强对企业投资的审批,逐步取消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探索国有资产的监管方式等,而政府应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为乡镇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与政府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共赢。长期以来张北县博天糖业公司长期依赖于政府,这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张北县博天糖业公司作为生产糖的公司,长期依靠政府收购甜菜,这不利于自身发展。张北镇政府果断地进行政企分离,采用市场化机制进行疏导,打通了企业命脉,推动了企业发展。通过这一改革,一方面刺激了企业活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政府负担。
(二)多管齐下,多途径解决人员分流难题
尽管机构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转变职能,但机构改革成功与否仍取决于人员分
流这项工作。纵观我国历次乡镇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流问题,可以看出阻碍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乡镇既得利益的阻碍和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二是乡镇政府人员分流回旋余地小:三是乡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滞后;第四、分流人员心理因素的影响。再有一些分流人员怀疑有的领导搞不正之风,在留岗和分流的问题上表现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公开,从而对分流产生抵制心理。对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发展农村经济,为人员分流创造条件乡镇政府应该以职能转变为契机。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来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此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各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从改变农村落后的社会经济面貌上为人员分流拓宽渠道。
2.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改造传统行政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强化意识形态刚性力量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它对解决人员分流难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改造传统的行政文化,使分流人员从大局出发,认识到人员分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人员分流铺平道路3。
3.规范推行“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的公务员制度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原则是各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民主政治在公务员制度中具体体现。通过规范推行“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的公务员制度,选优汰劣,选贤任能,奖勤罚懒,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乡镇政府人员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为人员分流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智力保障。
4.进一步拓展人员分流渠道根据近年来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比较可行的办法有以下几条:一是实行离职补偿金制度,对分流人员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偿金,并在有关行政规章上予以明确规定;二是鼓励精简下来的公职人员 3 荣敬本等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申办私营、个体企业,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三是为他们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培训期间待遇不变:四是鼓励他们到乡镇企业工作,同时给予接受分流人员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激发企业接受机关分流人员的积极性:五是吸纳乡镇分流人员充实壮大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队伍,』Ju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健全法制,将机构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国历次机构改革由上至下动员式展开,乡镇政府单向对上级政府负责,其机构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上级政府的检查、督促。往往机构改革风声一过,上级政府无暇顾及,乡镇政府机构、人员因而再次膨胀,乡镇政府机构改革陷入“怪圈”之中。所以,要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成功必须找到一种恒定的动力和保障,这种动力和保障首推法制。因此,就有必要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第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从立法方面要求由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立法工作。对于乡镇来讲,除进一步完善《地方组织法》外,当前迫切需要制定《地方编制法》,重点对行政机构的数量、人员实行定编定员。使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做到“有法可依”。
第二,“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它要求一切国家机关、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于乡镇来讲,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人员定岗分流必须由法律授权并由法律规定,决不能看长官眼色行事,必须严格遵照《地方组织法》、《地方编制法》、《国家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办事,做到“有法必依”。第三,“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一方面对违法行为依法惩处,绝不姑息迁就;另一方面必须秉公执法,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我国约有80%的法律和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具有。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保证依法行政的顺利实施。第四,“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违法必究是打击各种形式犯罪、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保证。如果做不到违法必究,那么法律法规就行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严重危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乡镇政府在进行机构改革时,一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对于
随意增设机构、人员的行为依法作出无效决定并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做到“违法必究”。
(四)大力精简乡镇党政机构和人员编制,从严控制领导职数
l、机构设置要少而精。乡镇党政机构设置一般为3.5个,其中,必设机构3个,即经济发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其它机构由县(市)区因地制宜设置。按照精简中间层次的有关规定,各乡镇原则上不再蹬派出机构,实行乡镇对村直接管理。考虑到乡镇撤并的实际情况,可在原乡镇所在地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搞好社区服务,促进原集镇的持续发展。
2、行政编制精简要科学合理。按照中央统一要求,乡镇行政编制精简比咧的幅度为15-25%。以此为依据,省、市编委核定各县(市)区乡镇行政编制总数。一般情况下,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乡镇,行政编制控制在50名左右:综合实力一般的小乡镇,行政编制控制在30名左右。
3、领导职数要从,“控制。乡镇领导职数的配备,原则上乡镇党委委员职数为9-11人,设书记1人,设副书汜2—3人,纪委书记可由同级党委副书也担任;政府设乡镇长1人(兼党委副书记),副乡镇长3—4人。提倡党政—F部交叉任职。
(五)整体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财政供养人员实行总量控制
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要与乡镇党政机构改革配套进行。
乡镇事业单位(不含中小学校)原则上实行限额设置,应控制在8个以内。一般情况F,设立财政所、国土城建环保站:将教管会设在乡镇中心学校:归并农口备站所,成立“农业服务中心”(挂农村经营管理站牌子);归并文化、广播、电视各台站,成立“文化服务中心”;归并各类农村社会事务与办理各种证件的机构,成立“村镇社会服务中心”。
乡镇事业单位要以现有编内人员为基数,按照不低于25%的比例进行精简。乡镇事业单位调整归并后,各县(市)区要统一核定人员编制。在此基础上,实行定岗定员定经费,对财政供养人员实行总量控制。研究解决农村中小学校师生比例不合理的问题。要按照生源数量和分布,适当合并现有农村中小学校,重新核
定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
结束语
乡镇机构改革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改革主体与客体合一,是自己为自己动手术,因此就使改革中的阻力加大。因此,对于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必须全盘考虑,稳步推进。不仅要精简机构和人员、转变政府职能,而且要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同时还要健全行政法制,做到依法行政。最重要的是改进政府决策体制,“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我国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安排好分流人员,加强法制、依法行政,使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真正走出“简胀”怪圈并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程样国,韩艺著.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M].人民出版社, 2005 [2] 金太军著.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金太军等著.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 2001 [5] 张全在,贺晨著.镇政府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 [6] 荣敬本等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7] 徐仁璋.中国乡镇改革的未来走向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06)[8] 黄虎军.略论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
[9] 苏保忠,龚云,张正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04)
[10] 党国英.乡镇机构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小城镇建设.2006(03)
致
谢
这段时间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研究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新的知识,这是我以前从未学过的理论知识,因为有一位好老师的指导,我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最后,我很感谢老师很同学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帮助与指导。
第二篇: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
摘 要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乡镇机构虽然历经过多次改革,但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将分三个部分来讲述我们现在乡镇机构的问题以及解决决策。第一部分,在宏观层面上介绍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紧迫性,分析乡镇机构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文章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结合人员、机构等多种因素予以考虑,分析难点存在的主要原因。第三部分,文章结合河北省张北县张北镇机构改革所取得的一些成效,予以深度分析,指出了我国乡镇机构改革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乡镇机构 改革背景 难点 决策
Abstract The township is the basis of our society.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township institutions undergone numerous reforms, but still can not completely meet the urgent ne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tell the township institutions and decision-making to solve.The first part, at the macro level on the urgency of reform of China's rural institutions, analysis of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 township institutional reform.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detailed major problems exist in the township agency reform process in China and targeted combination of personne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analyz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xistence of difficulty.The third part, the article Zhangbei County town of Zhangbei, Hebei Province institutional reform effectiveness be depth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of China's township institutional reform.Keywords: Township institutional reform background and difficult decision-making
目 录
一、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的乡镇机构的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乡镇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政府职能未从根本转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员分流困难,财政负担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法制不健全影响机构改革的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行政区划建制偏小........................................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乡镇政府行政职责不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解决乡镇机构改革存在难点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多管齐下,多途径解决人员分流难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健全法制,将机构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大力精简乡镇党政机构和人员编制,从严控制领导职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整体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财政供养人员实行总量控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机构工作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政策在基层贯彻执行情况。当前我国乡镇机构正处于关键时期,稳步推进我国乡镇机构财政和人员精简工作,有助于推进我国农村工作有序开展。在实践过程中,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存在诸多问题,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改革,但是依然不能与我国乡镇实际工作相一致。因此本文立足于机构改革、人员构成等问题,按照依法治国的策略,稳步推进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在推进我国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始终与国际国内整体形势相一致,实现社会稳步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借鉴了张北县张北镇机构改革所存在的背景和有益 成果,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
二、张北县张北镇简介
张北镇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1398米,位于交通枢纽地位,其中全镇耕地达76951亩,属于坝上地区第一大镇。张北县政府位于张北镇,共下辖21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和4个街道办事处、26个社区居委会。
张北镇始终遵从旅游发展思路,每年投入巨额经费进行旅游开发,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来实现全镇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面对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机遇,全镇始终以旅游发展为发展思路,实现了各项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连续三年被评为坝上第一强镇。
三、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中存在的难点
(一)权力关系理顺不清
以张北县张北镇为例,党政不分是我国乡镇政府运作中的最普遍现象。乡镇权力始终围绕着党委书记,党委书记在乡镇决策过程中位于一把手,乡镇政企关系尚未理顺清楚,这种不合理的权力关系和管理模式,阻碍了乡镇机构的前进和发展,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和非科学化管理问题。
(二)编制人员增减不规范
张北县张北镇所有工作人员多达百人,其中包括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工勤编制、临时人员。虽然行政编制数量有所限定,但是其他编制人员数量和临时人员数量没有得到有效规定,使得镇政府中存在大量的临时工作人员,大量的临时工作人员增加了张北镇政府的财政负担,不利于镇政府发展。
改革成功的经验和成果不能用法律固定下来,编制的修改和人员的增减全凭领导个人意见,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工作上存在严重的随意性,效率低下,推诿扯皮,应付差使。机构增减、编制的修改和人员的去留基本上由行政权力部门说了算,长官意志就是法律,从而严重影响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效。
(三)政府行政职责不明
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存在严重的行政处罚扩大化现象。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张北县张北镇政府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随意执法现象,在罚款过程中不开具发票,造成了随意罚款现象出现,这种行政职责不清的现象,一方面不利于我国依法行政工作开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政府公信力下降。2011年张北镇在进行人口登记过程中,对超生罚款和处罚较为严厉,由于自身工作不到位,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不利于工作开展。
违规操作是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主要存在的问题。以2011年张北县张北镇拆迁工作为例,由于乡镇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并没有按照法律,依法对拆迁户补偿款进行安排,使得拆迁户心存怨气,成为了长期上访的焦点。连续三年来,拆迁户上访成为了重点工作,甚至出现了上千名拆迁户围堵镇政府门口的群体事件,可见拆迁工作不到位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做好拆迁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乡镇拆迁主体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开发商和行政机关不按照规定进行补偿,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由此导致造成了拆迁主体和拆迁户之间的矛盾。在发放补偿款的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能不按照标准对补偿款进行制定,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不按照拆迁合同要求,及时发放补偿款,这样就造成了农户对拆迁主体产生不满情绪。
四、解决乡镇机构改革存在难点的对策
(一)理顺权力关系
1.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决策体制的创新政府职能的实现实质上是以政府的权力为依托,而在政府的各种权力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决策权。所以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就必须先改革乡镇这种以党委书记为核心的高度集权的决策体制,实现决策的民主化。那么,决策体制如何创新? 张北县张北镇在进行行政改革过程中,理顺权力关系是张北镇改革的主要途径。张北镇改革明确了共产党、政府和人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张北镇明确了党群关系,明确了党领导乡镇的改革措施,通过加强党对乡镇政府发展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明确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第二,赋予乡镇政府以行政管理实权,使党从乡镇行政管理的具体事务中撤出来,明确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第三张北镇完善乡镇人大对乡镇长的选举、监督和任免制度。通过这些改革举措,明确了张北镇整体发展改革思路,推进了整体工作进度。
2.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政企分开。长期以来张北县博天糖业公司长期依赖于政府,这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张北县博天糖业公司作为生产糖的公司,长期依靠政府收购甜菜,这不利于自身发展。张北镇政府果断地进行政企分离,采用市场化机制进行疏导,打通了企业命脉,推动了企业发展。通过这一改革,一方面刺激了企业活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政府负担。
(二)规范编制人员
l、减少机构设置。张北镇党政机构设置一般为5个,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对党政机构进行撤并。按照缩减机构原则,张北县张北镇政府压缩派出机构,实现对各个行政村的直接管理,从而能够减少机构设置,稳步推进乡镇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张北镇政府在社区设立居民管理委员会,实现对社区居民的直接管理,稳步推进社区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行政编制精简要科学合理。张北镇政府针对具体工作实际,对行政编制进行压缩,将行政编制进行了压缩,控制在50名行政编制之内,实现了每一个工作人员对应相应的工作岗位,稳步推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领导职数要从严控制。张北县张北镇政府在领导任命过程中,结合具体
职位予以安排,同时由书记、镇长组成领导班子,实现工作效率有效管理。
张北县张北镇乡镇事业单位要以现有编内人员为基数,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进行压缩,稳步推进定岗定员工作,同时对财政供养人员数量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张北镇范围内的中小学和医院进行压缩,在中心范围内设立学校和医院,对财政供养人员进行压缩,从而能够减轻财政负担,实现办公效率提升和政府负担减弱。
(三)依法改革,规范行为
依法行政是确保执法公正的前提,有助于打造一个公平、正义的执法环境。规范法治建设进程需要规范执法行为。第一,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确保奖惩得当。以法律为依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具有针对性地监督机制,实现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运作。第二,严格遵循执法回访制度,杜绝在实际工作中吃拿卡要问题,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予以责任追究。通过执法回访工作开展,了解执法相对人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执法相对人合法经营。在很多工作人眼中,他们把执法混同为罚款,实质上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执法与服务两张皮的现象是我国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革除“以收代罚”的错误思想,才能保证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在实际工作中,摒弃传统主管臆断,遵循“首查不罚”、“行政处罚备案制”、“行政执法检查报告制”、“开门审案”等制度。部门工作执法主要分为服务和管理两个方面。一方面部门要对主要环节进行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另一方面部门实施全程化服务,在重点细节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服务与管理是统一为一体的。浙江省执法工作人员,采用说理的方式,引导执法相对人配合执法行动,不仅能够化解两者之间的争议,而且高素质执法队伍化解了执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赢得群众认可。
以2011年张北镇拆迁工作经验为例,张北镇取得如下经验:拆迁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才能全面推进拆迁工作进展。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工作方案,拆迁工作小组要掌握实地调查结果,制定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对工作中每一项工作责任和分工进行系统的分配,同时积极参考上级领导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第二,严格遵循程序,拆迁工作组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工作程序,确保拆迁工作按照科学发展思路进行发展。首先拆迁工作小组要做好公告宣传工作,对征用地所有人进行公告,在公告中需
要对批准机关、征地面积和范围进行陈述,使得被征地人能够准确掌握征地使用用途。在拆迁公告公示之后,制定拆迁工作安置方案,经过所有权人讨论,做好拆迁征地工作听证会议,了解被征地所有人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被征地所有人对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存在异议的,可以申请进行复议,这样就能够获得拆迁农户支持,从而能够保障拆迁工作顺利开展。第三,妥善落实补偿工作,为了保障被征地所有人利益,拆迁工作小组需要保护被征地所有人的利益,及时兑现拆迁安置费用,确保征地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将拆迁工作中的矛盾最小化。
(四)多管齐下,多途径解决人员分流难题
尽管机构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转变职能,但机构改革成功与否仍取决于人员分流这项工作。纵观我国历次乡镇机构改革中的人员分流问题,可以看出阻碍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乡镇既得利益的阻碍和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二是乡镇政府人员分流回旋余地小:三是乡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滞后;第四、分流人员心理因素的影响。再有一些分流人员怀疑有的领导搞不正之风,在留岗和分流的问题上表现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公开,从而对分流产生抵制心理。对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发展农村经济,为人员分流创造条件乡镇政府应该以职能转变为契机。以张北县张北镇改革为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来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此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各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从改变农村落后的社会经济面貌上为人员分流拓宽渠道,从而能够稳步推进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同时为我国乡镇机构改革提供经济基础。
2.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改造传统行政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强化意识形态刚性力量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它对解决人员分流难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改造传统的行政文化,使分流人员从大局出发,认识到人员分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人 5
员分流铺平道路1。
结束语
乡镇机构改革涉及到众多方面,只有妥善处理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才能有效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的决策,在基层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实现更好地进步。在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难点和问题,主要是由于法律执行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只有稳步推进我国乡镇机构按照法律程序办事,才能实现机构改革有序开展。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应当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预算等多种角度予以分析,找到适合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思路,本文以河北省张北县张北镇为例,分析了我国乡镇机构改革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改革思路,希望能够对我国其他象征地区机构改革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程样国,韩艺著.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M].人民出版社, 2005 [2] 金太军著.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金太军等著.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 2001 [5] 张全在,贺晨著.镇政府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 [6] 荣敬本等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7] 徐仁璋.中国乡镇改革的未来走向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06)[8] 黄虎军.略论乡镇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
[9] 苏保忠,龚云,张正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04)
荣敬本等著.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10] 党国英.乡镇机构改革的问题与出路[J].小城镇建设.2006(03)
致
谢
这段时间对乡镇机构改革的研究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新的知识,这是我以前从未学过的理论知识,因为有一位好老师的指导,我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最后,我很感谢老师很同学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帮助与指导。
第三篇: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 目: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姓
名: 朱锐华 学
号: 1144001426422 专 业: 行政管理学(专科)入 学 时 间: 2011年春
指导教师及职称: 廖友华老师
所 在 电 大: 河源市广播电视大学
2013年3 月1日
目 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一、乡镇机构改革难点及原因分析„„„„„„„„„„„„„„„„ 1(一)城乡差异拉大,农民群众不满意„„„„„„„„„„„„„ 1(二)遗留问题消化难„„„„„„„„„„„„„„„„„„„„ 1(三)干部作风不踏实,伤害群众的感情„„„„„„„„„„„„ 2(四)基层组织不强„„„„„„„„„„„„„„„„„„„„„ 2 二.乡镇机构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2
(一)部分干部思想包袱较重,工作主动性差„„„„„„„„„„3(二)群众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3(三)乡镇责任分解难以落实„„„„„„„„„„„„„„„„„ 3
三、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 „„„„„„„„„„„„„„„„„„„„4(一)认真落实“三农”工作各项惠农政策„„„„„„„„„„„ 4(二)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新定位乡镇职能„„„„„„„„ 4(三)完善责任考核体系,将维稳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 5 【参考文献】„„„„„„„„„„„„„„„„„„„„„„„„„ 8 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内容摘要】乡镇机构改革,是关系到乡镇干部及基层事业单位去留的改革,其意义重大。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把工作重心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现状,分析了乡镇机构改革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及原因,寻求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思路,希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可以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乡镇 政府 群众 农村 债务
一、乡镇机构改革难点及原因分析(一)城乡差异拉大,农民群众不满意
乡镇政府作为中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承担着中国农村大量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计划生育、社会综合治安、催粮派款等都是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长期如此,行政干预是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一个俨俨实实的计划经济的执行者和各项政策的实施者。改革后,由于职能转变,出现一些新问题在所难免。
1、职责难履行。乡镇事权、责任无限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与乡镇承担的职责相比,乡镇履行职责的权力极其有限,处于一种权责不对等的尴尬状态。
2、事务难应付。由于上下机构改革不协调,“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减人难减事的矛盾十分突出。
3、干部难适应。税改后,乡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部分乡镇干部在思想上、能力上、工作方法上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感到工作无所适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愿望没能力,有想法没办法,心有余而力不足。城乡差异较大,造成农民群众心理上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一是收入差距大。近几年,虽然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干部职工的工资也在不断上调,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干部职工平均年收入远远高于大部分农民。部分农民对此感到不平衡,不理解。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大。城区的基础设施往往都是县里统筹考虑,财政出钱建设,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却往往要农民群众自己筹集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解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面貌可谓年年有变化,但乡村基础设施却几年难有一个大的变化,长年下来造成农民群众心理不平衡。
(二)遗留问题消化难
1、干部心理不平衡 我国历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成效离人们的预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尚有不少差距,许多时候还未能跳出“精简——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社会事务都由政府直接承担,由于人少事多,公共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到位,乡镇机构聘请大量临时人员来从事公共管理。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趁机安排自己的“关系”,并予以转正,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乡镇机构中还有个别合同制工人,国家安排的复退转军人,这都决定了乡镇组成人员的复杂性。对乡镇机构改革来说,这就是难点。
2、遗留问题处理难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前,乡镇的“七站八所”由县主管局管理,乡镇政府主要是事权。县管时期,人员进编,都由主管局决定。在这种人事管理体制下,必然会出现超编进人和违规进人现象。
3、各项待遇落实难
干部职工的待遇难得到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拖欠现象严重,职工对自己年老后的生活充满担忧。
4、清退人员补偿难
改革是阵痛,但也必须付出成本,清退职工必然涉及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规定,用人单位清退职工必须对职工进行经济补偿,但在实际工作中,改革的成本没有着落,无法落实。这样直接形成单位想清退退不了,职工想走人人走不了的现象。
(三)干部作风不踏实,伤害群众的感情
部分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一是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过去少数干部存在的“动不动,三分钟”等粗蛮作风,较长一段时间伤害过群众的感情。二是处事不公,很多农民有怨气,“一碗水端平”是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绝大部分农民不埋怨政策的严厉,而是对有些事情不能“一碗水端平”恨之入骨,处事不公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四)基层组织不强
农民群众不信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人,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乡级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作用反而在弱化。在“有钱办事”方面,上级转移支付仅够维持乡镇正常开支,乡镇政府在筹钱为群众办公益事业方面能力十分有限,对不少弱势群众“上学难、就医难”爱莫能助。久而久之,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靠和信任度大打折扣。
二.乡镇机构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乡镇机构改革涉及到数百万乡镇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倍受关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2 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从2004年,开始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以来,既有成功经验,也有不足之处。新一轮乡镇机构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
(一)部分干部思想包袱较重,工作主动性差
乡镇机构改革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方式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税改后,乡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部分乡镇干部在思想上、能力上、工作方法上的表现明显不适应,工作无所适从。
(二)群众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乡镇机构改革,不仅使农民负担明显减轻,而且将农村改革引向了深入。由于它涉及农村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的心态变化。农村一家一户的自主经营模式,使得农村成员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于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相对减弱。
(三)乡镇责任分解难以落实
乡镇事权、责任无限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与乡镇承担的职责相比,乡镇履行职责的权力有限,处于一种权责不对等的尴尬状态。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对众多的乡镇一级机构,并不牵扯到县一级单位。乡镇改革后,一些职能弱化的部门和单位被撤或并,新单位与县一级及更高层级的管理机构并没有对口,人员比原来减少,事却没减轻。许多原来部门的业务一下集中到新单位,每个主管部门都认为自己的事重要,这让乡镇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接连不断,减人减事的初衷并没能达到。乡镇是国家最基层一级政权,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桥头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长期以来,大包大揽式的乡镇管理职能,不可避免地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不该管的也管了,该管的也没管好”。有的乡镇党委书记不无感慨地说,现在乡镇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乡镇职能定位不清晰,造成乡镇履职的不到位。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将乡镇职能首次清晰表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乡镇在机构改革后,能否切实履行好这四项职能,我们将拭目以待。现在乡镇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债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债务不断增加,已经威胁到乡镇机构的正常运转。做事要钱,不做事也要钱,钱从哪里来,对紧张的乡镇政府来说简直就是一筹莫展,借债保运转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保运转的唯一途径。多年来,债务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直接债务。为了完成责任书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这些年来乡镇政府借债搞一些重点工作,如小康住宅建设、温棚建设、养殖小区建3 设等工程。二是政府职能延伸形成的债务。主要有“普九”债务、教育比例划债、防汛购物用工债务、重大事故赔付、农业结构调整付出的成本、修路等。三是政府接管债务。1999年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后,乡镇政府将其所有资产,往来进行了接管,成立了债管中心,所有债务由政府来偿还,这都增加了债务总额。多年来,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及特产税的征缴任务是决定乡镇干部升迁和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有些乡镇在未能及时完税的情况下,采取借本付息的方式举债上缴完成任务,年复一年,本息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三、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三农”工作各项惠农政策
又好又快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发展是稳定的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切实搞好乡村组织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为农民群众着想,多办实事好事。让农民年年有看得见的变化,不断地让农民充分享受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惠,不再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买单”,让农民感觉到农村更是安心生产生活之地。要加快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有专长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决执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辟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等事业,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为农村社会稳定打好坚实基础。
(二)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新定位乡镇职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将乡镇的职能重新定位,并以明确《行政许可法》为依据,改变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现状。一是科学定位,解决“路往哪里走”的问题,找准乡镇职能重新定位的出发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职能应转到抓好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在工作重点上,要致力于落实政策、组织协调、科技示范、行政执政、市场服务和管理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要理顺管理秩序,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二是要转变观念,解决乡镇“事该怎么干”的问题,找准乡镇职能转变的中心点。学会依靠市场配置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积极为农民把产品转为商品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要树立民本观念,由行4 政推动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走示范引导的路子。加强政策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法律服务,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树立开放的观念,由具体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走社会化的路子。要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变人治为依法行政、民主管理,走民主化、法制化的路子。三是加强培训,解决乡镇“队伍怎么带”的问题,找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乡镇干部要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熟悉政策、精通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用政策化解矛盾,用政策指导实践。要由权力型向能力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的工作能力。要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引导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由指挥型向示范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要由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乡镇干部要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要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麻烦事耐心解决,难事想办法解决,小事不马虎,难事不推诿,急事不拖拉,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三)完善责任考核体系,将维稳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
一是“一把手”责任机制。把农村维稳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来实施,层层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深入抓、具体负责,班子成员一起抓、共同负责。二是沟通协作机制。要加强上下级之间,乡村和站所之间的经常性沟通协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挖掘发现问题,研究措施,总结推广典型,切实做到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三是人财物保障机制。着力加强群防群治建设,确保基层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树立“稳定出效益”的理念,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纳人新农村建设总体安排,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四是督导考核机制。建立责任考核体系,将维稳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基层党政领导的任免、奖惩和工资待遇挂钩。对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部门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限期整改、相关责任人实行必要的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要理顺乡镇工作职能,把握乡镇工作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职能应转到抓好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在工作重点上,要致力于落实政策、组织协调、科技示范、行政执政、市场服务和管理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要理顺管理秩序,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我们要转变观念,解决乡镇“事该怎么干”的问题,找准乡镇职能转变的中心点:
1、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走市场化的路子。学会依靠市场配置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积极为农民把产品转为商品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2、要树立民本观念,由行政推动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走示范引导的路子。加强政策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法律服务,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要树立开放的观念,由具体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走社会化的路子。
4、要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变人治为依法行政、民主管理,走民主化、法制化的路子。
我们要加强培训,解决乡镇“队伍怎么带”的问题,找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1、要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不断提高落实政策的能力。乡镇干部要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熟悉政策、精通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用政策化解矛盾,用政策指导实践。
2、要由权力型向能力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的工作能力。要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引导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
3、要由指挥型向示范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
4、要由随意型向规范型向规范型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乡镇干部要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5、要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麻烦事耐心解决,难事想办法解决,小事不马虎,难事不推诿,急事不拖拉,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机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件喜事,但对广大的基层干部来说,是压力,同时也是动力。在改革后,新的机构承担了原来绝大部分事情,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改革后人员减少,事没减,乡镇财政依然紧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转变职能,必须先理顺上下关系,减少不必要的事情,使干部能从繁重的琐事中解脱出,从“收款催粮”的主力军转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来。要理顺上下关系,就必须实行县乡同步改革。
我们要改乡镇改革为县(市)乡同步改革,要减负放活乡镇,要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做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对于改革,应该适当加快步伐,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力做好县(市)乡改革联动工作。在改革中,根据各级财力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改革成本上尽量能做到分级负担,减轻基层的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
1、金太军.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6.
2、杨志.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和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1 1).
3、施从美.乡镇机构改革的阻力及其对策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4、金太军,林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镇机构改革【J】.长自学刊,2007,(2).
第四篇: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123
浅议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摘要】乡镇机构改革,是关系到乡镇干部及基层事业单位去留的改革,其意义重大。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把工作重心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现状,分析了乡镇机构改革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及原因,寻求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思路,希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可以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乡镇 政府 群众 农村 债务
一、乡镇机构改革难点及原因分析(一)城乡差异拉大,农民群众不满意
乡镇政府作为中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承担着中国农村大量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计划生育、社会综合治安、催粮派款等都是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长期如此,行政干预是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一个俨俨实实的计划经济的执行者和各项政策的实施者。改革后,由于职能转变,出现一些新问题在所难免。
1、职责难履行。乡镇事权、责任无限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与乡镇承担的职责相比,乡镇履行职责的权力极其有限,处于一种权责不对等的尴尬状态。
2、事务难应付。由于上下机构改革不协调,“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减人难减事的矛盾十分突出。
3、干部难适应。税改后,乡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部分乡镇干部在思想上、能力上、工作方法上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感到工作无所适从。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愿望没能力,有想法没办法,心有余而力不足。城乡差异较大,造成农民群众心理上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一是收入差距大。近几年,虽然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干部职工的工资也在不断上调,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干部职工平均年收入远远高于大部分农民。部分农民对此感到不平衡,不理解。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大。城区的基础设施往往都是县里统筹考虑,财政出钱建设,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却往往要农民群众自己筹集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解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区面貌可谓年年有变化,但乡村基础设施却几年难有一个大的变化,长年下来造成农民群众心理不平衡。(二)遗留问题消化难,干部心理不平衡我国历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成效离人们的预期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尚有不少差距,许多时候还未能跳出“精简——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的社会事务都由政府直接承担,由于人少事多,公共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到位,乡镇机构聘请大量临时人员来从事公共管理。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趁机安排自己的“关系”,并予以转正,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乡镇机构中还有个别合同制工人,国家安排的复退转军人,这都决定了乡镇组成人员的复杂性。对乡镇机构改革来说,这就是难点。
二是遗留问题处理难。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前,乡镇的“七站八所”由县主管局管理,乡镇政府主要是事权。县管时期,人员进编,都由主管局决定。在这种人事管理体制下,必然会出现超编进人和违规进人现象。
三是各项待遇落实难。干部职工的待遇难得到落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拖欠现象严重,职工对自己年老后的生活充满担忧。
四是清退人员补偿难。改革是阵痛,但也必须付出成本,清退职工必然涉及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规定,用人单位清退职工必须对职工进行经济补偿,但在实际工作中,改革的成本没有着落,无法落实。这样直接形成单位想清退退不了,职工想走人人走不了的现象。
(三)干部作风不踏实,伤害群众的感情。部分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实。一是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过去少数干部存在的“动不动,三分钟”等粗蛮作风,较长一段时间伤害过群众的感情。二是处事不公,很多农民有怨气,“一碗水端平”是农民群众的共同心声,绝大部分农民不埋怨政策的严厉,而是对有些事情不能“一碗水端平”恨之入骨,处事不公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四)基层组织不强。农民群众不信任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人,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乡级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作用反而在弱化。在“有钱办事”方面,上级转移支付仅够维持乡镇正常开支,乡镇政府在筹钱为群众办公益事业方面能力十分有限,对不少弱势群众“上学难、就医难”爱莫能助。久而久之,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靠和信任度大打折扣。
二.乡镇机构改革后存在的问题
乡镇机构改革涉及到数百万乡镇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倍受关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从2004年,开始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以来,既有成功经验,也有不足之处。新一轮乡镇机构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
(一)部分干部思想包袱较重,工作主动性差。乡镇机构改革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方式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税改后,乡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部分乡镇干部在思想上、能力上、工作方法上的表现明显不适应,工作无所适从。
(二)群众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乡镇机构改革,不仅使农民负担明显减轻,而且将农村改革引向了深入。由于它涉及农村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调整,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的心态变化。农村一家一户的自主经营模式,使得农村成员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于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相对减弱。
(三)乡镇责任分解难以落实
乡镇事权、责任无限大,人权、财权不断弱化,与乡镇承担的职责相比,乡镇履行职责的权力有限,处于一种权责不对等的尴尬状态。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对众多的乡镇一级机构,并不牵扯到县一级单位。乡镇改革后,一些职能弱化的部门和单位被撤或并,新单位与县一级及更高层级的管理机构并没有对口,人员比原来减少,事却没减轻。许多原来部门的业务一下集中到新单位,每个主管部门都认为自己的事重要,这让乡镇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检查接连不断,减人减事的初衷并没能达到。乡镇是国家最基层一级政权,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桥头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长期以来,大包大揽式的乡镇管理职能,不可避免地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不该管的也管了,该管的也没管好”。有的乡镇党委书记不无感慨地说,现在乡镇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乡镇职能定位不清晰,造成乡镇履职的不到位。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将乡镇职能首次清晰表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乡镇在机构改革后,能否切实履行好这四项职能,我们将拭目以待。现在乡镇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债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债务不断增加,已经威胁到乡镇机构的正常运转。做事要钱,不做事也要钱,钱从哪里来,对紧张的乡镇政府来说简直就是一筹莫展,借债保运转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保运转的唯一途径。多年来,债务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直接债务。为了完成责任书考核的各项工作任务,这些年来乡镇政府借债搞一些重点工作,如小康住宅建设、温棚建设、养殖小区建设等工程。二是政府职能延伸形成的债务。主要有“普九”债务、教育比例划债、防汛购物用工债务、重大事故赔付、农业结构调整付出的成本、修路等。三是政府接管债务。1999年农村合作基金会关闭后,乡镇政府将其所有资产,往来进行了接管,成立了债管中心,所有债务由政府来偿还,这都增加了债务总额。多年来,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及特产税的征缴任务是决定乡镇干部升迁和政绩考核的主要依据,有些乡镇在未能及时完税的情况下,采取借本付息的方式举债上缴完成任务,年复一年,本息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三、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三农”工作各项惠农政策。又好又快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发展是稳定的基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切实搞好乡村组织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为农民群众着想,多办实事好事。让农民年年有看得见的变化,不断地让农民充分享受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惠,不再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买单”,让农民感觉到农村更是安心生产生活之地。要加快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有专长的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决执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开辟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拉动,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等事业,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为农村社会稳定打好坚实基础。(二)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新定位乡镇职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将乡镇的职能重新定位,并以明确《行政许可法》为依据,改变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现状。一是科学定位,解决“路往哪里走”的问题,找准乡镇职能重新定位的出发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职能应转到抓好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在工作重点上,要致力于落实政策、组织协调、科技示范、行政执政、市场服务和管理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要理顺管理秩序,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二是要转变观念,解决乡镇“事该怎么干”的问题,找准乡镇职能转变的中心点。学会依靠市场配置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积极为农民把产品转为商品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要树立民本观念,由行政推动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走示范引导的路子。加强政策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法律服务,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树立开放的观念,由具体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走社会化的路子。要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变人治为依法行政、民主管理,走民主化、法制化的路子。三是加强培训,解决乡镇“队伍怎么带”的问题,找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乡镇干部要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熟悉政策、精通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用政策化解矛盾,用政策指导实践。要由权力型向能力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的工作能力。要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引导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由指挥型向示范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要由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乡镇干部要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要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麻烦事耐心解决,难事想办法解决,小事不马虎,难事不推诿,急事不拖拉,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三)完善责任考核体系,将维稳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
一是“一把手”责任机制。把农村维稳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来实施,层层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党政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深入抓、具体负责,班子成员一起抓、共同负责。二是沟通协作机制。要加强上下级之间,乡村和站所之间的经常性沟通协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挖掘发现问题,研究措施,总结推广典型,切实做到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工作水平。三是人财物保障机制。着力加强群防群治建设,确保基层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树立“稳定出效益”的理念,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将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纳人新农村建设总体安排,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四是督导考核机制。建立责任考核体系,将维稳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基层党政领导的任免、奖惩和工资待遇挂钩。对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部门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限期整改、相关责任人实行必要的组织处理和经济处罚。要理顺乡镇工作职能,把握乡镇工作重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职能应转到抓好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在工作重点上,要致力于落实政策、组织协调、科技示范、行政执政、市场服务和管理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要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建立起权责对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的乡镇工作体制。要理顺管理秩序,建立起上下配套、运转协调的乡镇工作运行体系。
我们要转变观念,解决乡镇“事该怎么干”的问题,找准乡镇职能转变的中心点:
1、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由抓大农业向抓大市场转变,走市场化的路子。学会依靠市场配置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积极为农民把产品转为商品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2、要树立民本观念,由行政推动型向优质服务型转变,走示范引导的路子。加强政策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法律服务,及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要树立开放的观念,由具体管理向间接调控转变,走社会化的路子。
4、要树立民主法制观念,变人治为依法行政、民主管理,走民主化、法制化的路子。
我们要加强培训,解决乡镇“队伍怎么带”的问题,找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1、要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不断提高落实政策的能力。乡镇干部要注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熟悉政策、精通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用政策化解矛盾,用政策指导实践。
2、要由权力型向能力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的工作能力。要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引导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
3、要由指挥型向示范型转变,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
4、要由随意型向规范型向规范型转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乡镇干部要不断强化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5、要由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麻烦事耐心解决,难事想办法解决,小事不马虎,难事不推诿,急事不拖拉,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机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件喜事,但对广大的基层干部来说,是压力,同时也是动力。在改革后,新的机构承担了原来绝大部分事情,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改革后人员减少,事没减,乡镇财政依然紧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转变职能,必须先理顺上下关系,减少不必要的事情,使干部能从繁重的琐事中解脱出,从“收款催粮”的主力军转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上来。要理顺上下关系,就必须实行县乡同步改革。
我们要改乡镇改革为县(市)乡同步改革,要减负放活乡镇,要理顺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做到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对于改革,应该适当加快步伐,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大力做好县(市)乡改革联动工作。在改革中,根据各级财力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改革成本上尽量能做到分级负担,减轻基层的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I [1】金太军.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与社区治理丛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6. [2】杨志.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和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6,(1 1). [3 ] 施从美.乡镇机构改革的阻力及其对策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3). 【4】金太军,林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镇机构改革【J】.长自学刊,2007,(2).
第五篇:乡镇机构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四川电大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
作者市级电大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四 川 电 大 毕 业 设 计(论文)
诚 信 承 诺 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属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1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1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2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2
(一)刚柔——企业管理的方法„„„„„„„„„„„„„„„„2
(二)和谐——企业旺盛的法宝„„„„„„„„„„„„„„„„„2
(三)方圆——企业对外的形象„„„„„„„„„„„„„„„„„3
(四)中庸——企业定位的根本„„„„„„„„„„„„„„„„„3
三、中国传统文化某些思想精华可为现代企业人才管理之借鉴„„„„„„4
(一)借鉴的基本原则„„„„„„„„„„„„„„„„„„„„„4
(二)具体借鉴方法„„„„„„„„„„„„„„„„„„„„„„4
(三)OEC管理„„„„„„„„„„„„„„„„„„„„„„„„41、“仁”与以人为本„„„„„„„„„„„„„„„„„„52、“义”与以义统利„„„„„„„„„„„„„„„„„„63、“礼”与以礼服人„„„„„„„„„„„„„„„„„„„7
四、结束语„„„„„„„„„„„„„„„„„„„„„„„„„„„„8 参考文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