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审计条例(共)
上海市审计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适用范围
市和区县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审计机关的责任
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和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并出具审计报告。第四条
被审计单位的责任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被审计单位应当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中,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资料以及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其他资料的真实和完整。第五条
内部审计指导监督
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并可以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审计机关通过检查评估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组织内部审计业务交流、指导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工作等方式,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第六条
审计人员行为准则和交流制度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依法、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勤勉尽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保持职业谨慎,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活动。
审计人员对于执行审计业务取得的资料、形成的审计记录和掌握的相关情况,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人员交流制度,避免审计人员因执行审计业务长期与同一被审计单位接触可能对审计独立性造成的损害。第七条
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实行审计组成员、审计组主审、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和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业务的分级质量控制,以保证实现下列目标:
一 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
二 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
三 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第二章审计事项和内容 第八条
审计监督事项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一 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二 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决算和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
三 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
四 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境内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
五 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
六 政府部门管理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住房公积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
七 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
八 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九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其他事项。审计机关可以对财政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执行情况、预算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第九条
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
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 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情况;
三 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四 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五 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六 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八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九 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第十条
企业审计
审计机关对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 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二 对外投资、融资情况;
三 产权转让、资产处置、对外担保情况;
四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第十一条
金融机构审计
审计机关对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地方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 资产、负债、损益及表外业务情况;
二 经营业务合规情况;
三 风险管理情况;
四 资产质量情况;
五 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审计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 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
二 投资控制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三 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四 工程成本支出情况。
审计机关对前款规定的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时,可以对直接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供货等单位取得建设项目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
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经审计机关审计的,建设单位或者代建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以及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明确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第十三条
资源环境审计
审计机关对本条例第八条所列事项中涉及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治理工程、节能减排资金的,可以专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 资源环境保护事项相关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
二 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
三 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效果。第十四条
绩效审计
审计机关对本条例第八条所列事项中社会关注度高、使用财政资金数量大、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可以专门开展绩效审计,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 配置、使用、利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二 财政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公共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
三 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四 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政策、制度、标准、绩效目标等,确定绩效审计评价依据。
审计机关选择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时,可以听取被审计单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社会公众的意见。第十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机关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主要负责人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等,对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区别不同情况作出界定。第三章审计程序和权限 第十六条
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定的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及计划变更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审计机关备案。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知被审计单位。第十七条
审计公示
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应当进行实施审计的公示;开展其他审计,可以进行实施审计的公示。第十八条
报送资料
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下列情况或者资料:
一 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
二 预算执行情况;
三 决算、财务会计报告;
四 与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相关的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技术文档;
五 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
六 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和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审价报告、验资报告以及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其他业务报告;
七 建设项目的立项、招标投标、合同、设计、监理、竣工决算资料;
八 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议纪要资料;
九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
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相关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未设置符合标准的数据接口的,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将数据转换成能够读取的格式输出。
审计机关在政府预算执行、税收、社会保险等重要领域实施联网审计,被审计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第十九条
信息系统检查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时,有权对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进行检查。
审计机关在检查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时,可以利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现有功能或者采用其他计算机技术和工具。检查中应当避免对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造成损害。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结果利用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时,可以利用经核实确认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结果。第二十一条
社会审计报告核查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时,可以一并安排对社会审计机构为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第二十二条
提请协助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时,因行使职权受到限制而无法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或者无法制止违法行为对国家利益侵害的,可以根据需要,按照有关规定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或者单位予以协助和配合。
第二十三条
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应当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中,发现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审计机关应当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审计决定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单位协助执行的,审计机关应当书面提请协助执行,有关主管部门、单位应当书面回复审计机关。第二十四条
提出建议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对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第二十五条
跟踪审计方式
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重大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用于应对突发事件、举办重大活动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采用全过程跟踪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当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发现问题的,审计机关应当在阶段性审计报告中要求被审计单位限期整改,并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中反映已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尚未整改的问题,应当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第四章审计结果和整改 第二十六条
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报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报告。
审计机关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绩效审计结果报告和其他审计结果报告。
第二十七条
专题报告
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的下列问题和事项,应当采用专题报告等方式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一 涉嫌重大违法犯罪的问题;
二 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政策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三 关系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
四 关系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 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
六 其他重大事项。第二十八条
审计移送
对依法应当由公安、监察、检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的事项,审计机关应当移送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第二十九条
审计整改
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之日起90日内,将审计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
审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或者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
二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要求纠正事项的执行情况;
三 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对审计机关建议的采纳情况;
四 有关单位对审计机关移送事项的处理情况。第三十条
督促检查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审计整改工作督促检查机制,重点对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拒绝或者拖延整改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整改督促检查。对被审计单位未整改或者未完全整改的事项,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按照规定采取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问责等措施。第三十一条
审计结果公布 审计机关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报刊等途径向社会公布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审计机关公布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 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 审计评价;
三 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四 审计意见及审计建议;
五 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的整改情况。
审计机关公布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第三十二条
审计结果运用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结果作为政府部门绩效管理、考核和行政问责的参考依据。
绩效审计结果应当作为有关部门决策、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审计结果,应当作为有关部门办理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的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履行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加以利用。第五章审计保障 第三十三条
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
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书面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第三十四条
乡镇财政审计人力资源保障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镇审计工作,配置必要的审计人力资源,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对乡镇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第三十五条
聘请外部人员
审计机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结合工作需要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业务或者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咨询、专业鉴定。
被聘请人员参加审计业务,应当执行国家审计准则,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并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第三十六条
审计经费保障
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
对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审计事项,审计机关可以提出专项经费申请,由本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予以安排。第三十七条
开展审计工作的信息保障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监督对象基本情况数据库,反映并及时更新与审计事项相关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情况。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审计机关报送有关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技术文档等资料。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一般规定
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九条
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违规的法律责任
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信息系统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标准的,由审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更换;在规定期限内不予改正或者更换的,应当通报批评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予以处理。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开发和故意使用有舞弊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四十条
外部人员违规的法律责任
审计机关聘请的专业人员在参加审计工作中有徇私舞弊或者故意隐瞒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泄露国家秘密、利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谋取私利等不正当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一条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违规的法律责任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违反规定行使审计处理、处罚权;
二 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审计证据;
三 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四 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
施行日期
本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开办法
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开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开审计结果行为,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审计局主动公开审计结果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市审计局的审计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公开,是指市审计局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五条市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应当坚持积极稳妥、依法有序的原则,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六条市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应保证审计质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
第七条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市审计局可以选择以下适当形式公开审计结果:
(一)通过印发《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开;
(二)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上海审计”网站发布;
(三)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
(四)其他适当的形式。
第九条审计结果公开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二)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报告;
(三)政府部门或者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单 1
项审计结果;
(四)有关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的综合审计结果;
(五)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六)法律、法规规定应该公开的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十条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单项审计结果,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及审计评价意见;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三)审计处理处罚情况及建议;
(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披露问题的整改情况;
(五)其他认为需要公开的内容。
第十一条公开审计结果应当符合下列审批程序:
(一)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审计查出问题纠正情况报告需要公开的,必须经过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二)向市人民政府或审计署呈报的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在呈送的报告中向市人民政府或审计署说明,经市人民政府或审计署批准同意,才能公开。
(三)授权审计和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必须经过授权审计和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审计机关的批准。
(四)党政领导机关交办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应当征得交办单位的同意。
(五)其他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需要公开的,由市审计局审批决定。必要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应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将其送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注明市审计局将以适当方式公开审计结果。公开时一般不再征求意见,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有重大
分歧意见的,必须再次征求意见,在事实和定性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一致。
需公开涉嫌违法违纪或者犯罪案件移送事项情况的,应当与受理移送部门协商一致。
第十三条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综合性的审计结果,应当在所反映事项的审计报告和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后进行。
市审计局向社会公开单项审计结果,应当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90日(提请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期满)后的适当时机进行。
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提请裁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在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结束后进行。
第十四条市审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应当按照国家和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报批和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市审计局公开审计结果形成的有关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整理归档。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一)未经批准擅自公开审计结果的;
(二)审计结果公开后发现有重大事实差错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或者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的。
第十七条 区、县审计机关应依照本办法和同级政府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审计
审计第二次讨论
1.我是一名公司老总。我公司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年报表时都要提供相关审计报告。我觉得找事务所很麻烦,他们有时又不是很听话,再者,我发现事务所也比较赚钱,所以我们公司想自己投资成立一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每年我就可以让我们自己的事务所出报告了。你看这方法行吗? 答:不行。
审计独立性要求你职业判断不依赖和不屈服于外界 的压力和影响,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严格保持超然性,不能主观袒护任何一方当事人,尤其不应使自己的结论受持反对意见利益集团和人士的影响。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的特殊利益关系,例如不能持有被审计单位的股票或在被审计单位担任高级职务,不能是被审计单位 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自己投资成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符合审计独立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只有与委托单位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才能够以客观、公正的心态表示意见;对第三者而言,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一种独立于委托单位的身份。
所以不可行。
2.注册会计师是以自己的名义承接业务还是以事务所的名义承接业务? 答:不可以。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承办的业务,包括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都应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会计师事务所再行委派注册会计师实施相关业务(审计教材中的“注册会计师”指的是“执业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的名义承接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
如果不是注册会计师而是一般的会计人员,则可以在有关的单位或咨询机构承接会计咨询和服务业务,但只要以注册会计师的名义,就必须加入会计师事务所之后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名义承接业务。
3、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同时在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任职? 答:不能。
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客观上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核算,自收自支,能否竞争到较多的客户,关系到一家事务所的生存。注册会计师不得以个人名义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注册会计师因故离开原事务所,加入(或拟加入)另一家事务所时,必须办理转所手续。
4、注册会计师王宾的老婆是被审计单位的办公室打字员,王宾是否需要回避? 答:不需要回避
1、与审计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被审计单位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2、被审计单位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审计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
3、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长期交往;
4、接受被审计单位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审计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但王宾的老婆只是被审计单位的办公室打字员,与王宾不存在利害关系,所以不需要回避。
5、注册会计师有处理被审计单位的权利吗?如果没有,审计出问题怎么办? 答:没有,注册会计师的职能是经济鉴定,经济评价,经济监督。没有行政和司法职能!
注册会计师的职能:
1、制定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对违反行业自律管规范行为予以惩戒。
2、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检查。
3、组织和推动会员培训工作。
4、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支持会员依法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级。一般只有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财务报表和发表非无保留意见来对审计负责,至于公司有错,只需在报表中做出说明,这是重大错报,不让使用者决策失误。如果公司经营违法交由司法,税务局来给与相应处罚。
审计发现了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和督促被审计单位采取整改措施。
如不整改,则分析对方不整改的原因,并披露该事实;重新审视整改建议,是否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可行。对于将严重影响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整改项目,且整改措施是妥当适切的,如果被审计单位仍未行动,则需要向高层持续报告。同时审计部门要注意审计整改意见尽可能取得被审计单位实施具体措施的承诺,以便后续监督和划分责任。被审计单位往往对于得到自己认可的承诺事项更易主动进行。
6、你认为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一般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答: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应当包括针对下列要素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一)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
(二)职业道德规范;
(三)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
(四)人力资源;
(五)业务执行;
(六)业务工作底稿;
(七)监控。
第四篇:公司审计委员会工作细则(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董事会决策功能,做到事前审计、专业审计,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运作指引》、公司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公司特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并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工 作。
第三条 审计委员会成员须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勤勉尽责,切实有效地监督公司的外部审计,.指导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财务报告。
第四条 审计委员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工作小组,负责审计委员会的工作联络、会议组织、材料准备和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时,公司管理 层及相关部门须给予配合。
第二章 人员组成
第五条 审计委员会成员由三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两名。审计委员会全部成员均须具有能够胜任审计委员会工作职责的专业知识和商业经验。
第六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由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独立董事或者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并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委员应当具备相当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
第七条 审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召集人)一名,由独立董事委员担任,负责主持委员会工作。主任委员(召集人)须具备会计或财务管理相关的专业经验。主任委员(召集人)经委员会推选,并报请董事会批准产生。
第八条 审计委员会委员任期与其在董事会的任期一致,委员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期间如有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自动失去委员资格。董事会可以审议终止审计委员会委员资格。审计委员会人数不足时,需根据上述第五至第七条规定补足。
第九条 公司须组织审计委员会成员参加相关培训,使其及时获取履职所需 的法律、会计和上市公司监管规范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第十条 公司董事会须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和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必要时可以更换不适合继续担任的成员。
第三章 职责权限
第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一)监督及评估外部审计机构工作;
(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
(三)审阅公司的财务报告并对其发表意见;
(四)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协调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及相关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
(六)公司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审计委员会监督及评估外部审计机构工作的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一)评估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特别是由外部审计机构提供非
审计服务对其独立性的影响;
(二)向董事会提出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的建议;
(三)审核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费用及聘用条款;
(四)与外部审计机构讨论和沟通审计范围、审计计划、审计方法及在审计 中发现的重大事项.
(五)监督和评估外部审计机构是否勤勉尽责。
审计委员会须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无管理层参加的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单独沟 通会议。董事会秘书可以列席会议。
第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须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审阅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二)督促公司内部审计计划的实施;
(三)审阅内部审计工作报告,评估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督促重大问题 的整改;
(四)指导内部审计部门的有效运作。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须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给管理层的各类审计报告、审计问题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情况须同时报送审计委员会。
第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审阅公司的财务报告并对其发表意见的职责须至少 包括以下方面:
(一)审阅公司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意 见;
(二)重点关注公司财务报告的重大会计和审计问题,包括重大会计差错调 整、重大会计政策及估计变更、涉及重要会计判断的事项、导致非标准无保留意 见审计报告的事项等;
(三)特别关注是否存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欺诈、舞弊行为及重大错报的可 能性;
(四)监督财务报告问题的整改情况。
第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职责包括以下方面:
(一)评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适当性;
(二)审阅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三)审阅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外部审计机构沟通发 现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四)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结果,督促内控缺陷的整改。
第十六条 审计委员会协调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及相关部门与外部审计机 构与的沟通的职责包括:
(一)协调管理层就重大审计问题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
(二)协调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及对外部审计工作的 配合。
第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应当就认为必须采取的措施或改善的事项向董事会 报告,并提出建议。
第十八条 审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意见,有关 费用由公司承担。
第十九条 公司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须由审计委员会形成审议意见并
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后,董事会方可审议相关议案。
第二十条 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会的提案提交董事会审议决定。
第四章 议事规则
第二十一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并于会议召开前三天通知全体委员,会议由主任委员(召集人)召集和主持。主任委员(召集人)不能或拒绝履行职责时,应指定其他一名独立董事委员主持。
第二十二条 审计委员会每年须至少召开四次定期会议。审计委员会可根据 需要召开临时会议。当有两名以上审计委员会委员提议时,或者审计委员会主任 委员(召集人)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开临时会议。
审计委员会委员须亲自出席会议,并对审议事项表达明确的意见。委员因故 不能亲自出席会议时,可提交由该委员签字的授权委托书,委托其他委员代为出 席并发表意见。授权委托书须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每一名委员最多接受一名委 员委托。独立董事委员因故不能亲自出席会议的,应委托其他独立董事委员代为 出席。
第二十三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有至少两名委员出席方可举行;每一名委员有一票表决权;会议做出的决议,必须经全体委员的过半数通过。因审计委员会成员回避无法形成有效审议意见的,相关事项由董事会直接审议。
第二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会议可以采取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
第二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工作小组成员可列席审计委员会会议,必要时亦可邀请公司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第二十六条 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邀请外部审计机构代表、公司监事、内部 审计人员、财务人员、法律顾问等相关人员列席委员会会议并提供必要信息。
第二十七条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若与会议讨论事项存在利害关系,须予以回 避。
第二十八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和会议通过的议案必须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本细则的规定。
第二十九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及其他人员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会议记录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
第三十条 审计委员会会议通过的议案及表决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公司董事会。
第三十一条 出席会议的委员均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
第五章 信息披露
... ....
第三十二条 公司须披露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情况,.包括人员的构成、专业背景和五年内从业经历以及审计委员会人员变动情况。
第三十三条 公司须在披露报告的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审 计委员会履职情况,主要包括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审计委员会会议的召开情 况。..
第三十四条 审计委员会履职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
《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信息披露标准的,公司须及时披露该等事项及其整改情 况。
第三十五条 审计委员会就其职责范围内事项向公司董事会提出审议意见,董事会未采纳的,公司须披露该事项并充分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公司须按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上海证券交易所《股 票上市规则》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披露审计委员会就公司重大事项出具的 专项意见。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自董事会决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本细则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细则如需修订,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解释权归属公司董事会。
第五篇:审计工作总结
内部审计工作总结
2010-7-21 11:48 合肥市审计局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我市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内审单位领导的重视支持下,紧密围绕我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主的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型,把内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提高效益,强化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上,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15家内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6819项,查出损失浪费2488万元,增加效益13008万元,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1386条。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部门和单位内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内控管理、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服务合肥经济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全市内审机构紧密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以促进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和反腐倡廉为重点,积极进行工作重点“转型”,认真开展审计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内控制度评审和制度建设工作。全市内部审计机构利用对本单位、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以及内控制度执行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点比较熟悉的优势,2008年共开展了206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评审工作。其中合肥供电公司组织开展了对市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三县公司的货币资金、物资管理和乡镇供电所管理实施了内控评价。按照内控评价体系指标进行了打分,针对货币资金和物资管理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提出了加强管理的6条意见,并专题向公司领导提交了综合审计报告。市公安局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竣工决算审计费收取标准,制定了《关于调整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费收取标准的规定》(合公通[2008]18号文件),强化了内部建设项目的资金、竣工决算的审计监督和管理,提高了建设项目资金效益,发挥了制度保障作用。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按照《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审计检查实施办法》、《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审计稽核部岗位职责及内部操作流程》等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并优化操作流程,进一步明确任务分工,界定每个环节岗位责任,让稽核人员各履其职、各负其责,促进了稽核工作质量的提高。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规定》,成立了独立的内审室,配备了两名专职内审人员,加强了对医疗收费、一次性耗材收费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定了《二院内审工作职责(细则)》等制度,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成效显著。
二是突出建设项目审计。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全市各内审机构都针对本单位的建设热点,积极地开展建设项目审计。据不完全统计,到12月底,内审机构已审计建设项目5906个。合肥电信分公司审计部2008年继续严把审计质量关,严格按照省公司的要求,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做到100%审计,截止到11月底统计,共审计认定通信工程项目4299项,工程送审总金额11308.72万元,审减406.84万元。建筑安装工程66项,送审金额309.24万元,审减45.88万元。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合肥卷烟厂基建及零星维修送审工程233个,送审金额1593.79万元,审减额243.66万元,审减率15%;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接审项目121个,涉及工程86项,送审金额64080.3万元,部分已审定项目的核减率达20%;合肥市公安局审计处实施工程竣工决算审计68项,送审金额4690.5万元,审减额839.8万元,审减率17.9%。通过对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计,有效地防止了建设工程项目高估冒算行为,保证了工程项目质量,节约了建设资金,发挥了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功能。
三是继续完善财务收支审计。全市内审机构加强了对财务收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检查监督,累计完成财务收支审计214项,促进了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肥新站试验区财政局对政府采购环节,注意严格把关,极力提升采购资金节约效率,强化对政府采购的监管。截至2008年10月份,全区自行采购预算0.1082亿元,实际支付0.0809亿元,节约资金273万元,资金节约率高达25.23%。庐阳区大杨镇对镇吴郢社居委、五里拐社居委、夹塘社居委、草塘社居委、龙王社居委、高桥社居委、照山社居委、王墩社居委、大杨村、十张村、谢岗村、岗西村、水库村计13个村居2008年1-6月份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市公路局对所属11个单位2007年财务收支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面为100%,通过审计,发现问题36个,提出审计意见38条,所审项目均下发了审计意见书,并进行跟踪落实。
四是大力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据统计,全市内审机构已对196个县以下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强化了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意识、自我约束意识,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如市邮政局2008年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经济责任审计为重点,实施了对蜀山区局局长、包河区局局长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廉政工作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职业素质相结合。市建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园林局、瑶海区、庐阳区大杨镇、百大集团、四方集团、市公路局、蜀山区教育局等单位,也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切实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正确评价被审计人员任期经济责任、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纪检监察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依据。
五是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安徽中烟工业公司合肥卷烟厂审计部为了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及合法权益,严格按照合同法规定,对企业涉外的所有协议、合同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全年共审核审签经济合同342份,金额达8690.90万元,无违约合同发生,很好的规避了合同风险。安徽氯碱法规审计部截至2008年11月底共审核集团、锦邦等5个公司的合同1742份,合同进展报告259份。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合同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合同的订立、审查,从维护公司利益角度出发,修改不合法不合规之处,避免潜在风险,全年共审查合同300余份,较好地履行了风险控制职能。
二、突出服务理念,努力推进内审协会建设
合肥市内审协会在市审计局的领导下,在各内审协会会员单位和理事的共同参与下,在市审计局机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认真履行章程赋予的义务,全面实施协会年初制定的工作方针和计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履行好管理、协调、服务、交流职责。一年来,市内审协会以服务为理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第一,抓好内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促进内审人员职业化水平的提高。根据安徽省内部审计师协会和合肥市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工作要点的要求,围绕省市审计机关开展的“审计质量年”活动,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2008年5月,市内审协会举办了一期全市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培训班,全市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参学的积极性非常高,共有260余人参加了培训,创下了内审人员参学之最。开班时,市审计局吴利林局长亲临致辞,对参学人员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培训班聘请了安徽财经大学老师和省审计厅的审计专家授课,系统地学习了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内部审计文书规范化,审计信息化等内容,为提高全市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全市内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职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继续做好CIA考试的宣传、报名工作。CIA是国际内部审计专家的标志,是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市内审协会为组织宣传、报名工作投入了很大精力,2008年共组织了30人参加考试。二是开展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比和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为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合肥市内审协会积极组织全市各内部审计单位积极参加省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开展的2006—2007年以来全省优秀
内部审计项目的评选,以及2008年《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管理》两个课题的理论研讨。合肥供电公司审计部组织实施的“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内部审计项目一等奖并获通报表彰,合肥供电公司杨晓荣、李国勋撰写的《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相互应用》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包少书、蒋四宝撰写的《试论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质量控制》等8篇论文获奖并通报表彰,其中二等奖1篇,三等奖2篇,优秀奖5篇。
三是组织推荐参加全省2005年至2007年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和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合肥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根据省审计厅《关于做好全省内部审计工作先进表彰会议准备工作的通知》(皖审发[2007]74号)要求,为认真总结我市内部审计工作经验,促进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和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市内审协会组织推荐了2005年至2007年全市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参加全省内部审计工作先进评选活动。合肥百大集团审计部等8个单位荣获全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律审计部朱晓娟等9位同志荣获全省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全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中,合肥市卫生局计划财务审计处等5个单位荣获全市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合肥市公安局审计处任建等6位同志荣获全市内部审计先进工作者。
四是组织对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的第二次年检工作。通过培训考试和资格认证,合肥市已有700多名内审人员取得了中国内审协会颁发的资格证书。按照《安徽省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年检办法》和省内部审计师协会2008年的工作要求,为加强内审人员的职业化管理,市内审协会组织了对内部审计岗位资格证书的第二次年检工作,共年检400余人。
五是组织内审单位参加了合肥审计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审计机关成立25周年书法摄影展活动。内审单位踊跃参加,共征集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等计40余幅,其中荣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六是组织内审单位参加了合肥审计系统“我与审计同行”主题读书演讲比赛。合肥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内审员王英撰写、牛慧演讲的《感悟审计人生,无怨无悔》荣获一等奖,合肥经开区管委会梁美演讲的《无悔的选择》荣获三等奖,合肥热电集团史晓云演讲的《审计伴我去成长》荣获优胜奖。
七是强化内部审计宣传。为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市内审协会注重加强协会秘书处工作,努力抓好学习和自身建设,并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内部审计宣传工作,推动内审工作发展。并在内审单位自愿的基础上征订了2009年《中国内部审计》150份。
三、工作计划
一是在上半年召开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大会将总结2003年合肥市内审协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规划下一个5年的工作,选举产生新的协会领导班子,并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二是加强与内部审计单位的联系和工作交流,分别召开机关和企业两个内审单位的座谈会,进一步拓展内审人员的工作思路,促进内审工作的转型。组织一次向其他省市先进内审单位的学习交流活动。三是继续抓好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工作。第一,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安排人员参加中国内审协会和安徽省内审协会举办的专业培训。第二,市内审协会根据全省审计系统的“审计创新年”活动,结合我市实际,举办一期内审人员业务培训班。
四是继续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