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沪国资委统[2009]7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8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07〕1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对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监督、审查和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改进,持续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增加企业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与出资人的关系)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本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审计委员会
第五条(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国有企业应依据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备内部控制机制的推进要求,在公司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第六条(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组成)
审计委员会成员全部由董事组成,半数以上成员应为外部董事,其中至少应有一名外部董事是财务、审计专业人士。审计委员会的召集人必须由外部董事担任。
第七条(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审计委员会应根据公司章程代表董事会行使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监督检查职能。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中行使包括以下主要职责:
(一)督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并监督其实施;(二)审核、协调、监督、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工作结果;(三)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根据需要对重大事项进行审核;
(四)审查、监督、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健全性,并对违规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提出建议;
(五)负责内部审计事项与公司监事会、公司出资股东的沟通;(六)提议外部审计机构的聘用、更换和报酬支付,并实施必要的沟通;(七)提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
(八)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提出建议,对内部审计人员尽职情况及工作考核提出意见;
(九)协调处理内部审计结果的争议事项;(十)公司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第八条(向董事会报告)
审计委员会应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情况、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第九条(向股东报告)
审计委员会应向股东作年度报告,包括:委员会的构成、职责及职责的履行情况,以及认为必须及时向股东报告的事项等。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
第十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
企业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力及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并配备与企业规模以及工作量相匹配的专职内审人员。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得与企业财务部门合署设立。与企业非财务部门合署设立的,应明确分管内部审计工作的负责人和承担内部审计工作职责的工作人员,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指导。
未建立董事会的企业,应当在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管理制度等均与建立董事会的企业相同。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履行以下主要职责:(一)制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二)制订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内部审计人力资源计划、经费预算等,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三)组织开展对企业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和子企业负责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四)组织开展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审。包括对企业日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的常规评审;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等。查找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薄弱环节,提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和措施;(五)组织开展对企业基建工程和重大技术改造、大修等的立项、概(预)算、决算和竣工交付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六)组织开展企业改制重组、股权转让、对外投资、兼并破产、重大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等重要经济行为的审计监督,保证工作程序合法、合规;
(七)组织开展对企业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委托理财、股票、期货、外汇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高风险投资业务的审计监督,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八)组织开展对企业及其子企业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予以评价;
(九)组织开展对境外、市外投资企业的定期审计,加大对境外、市外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十)按照独立审计要求认真做好企业所属涉及国家安全或难以实施外部审计的特殊子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十一)组织开展对发生的重大经营异常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十二)组织开展和落实审计后续管理工作,提升审计结果的运用水平。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促整改;涉及责任追究的,应及时报告董事会,并将审计情况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处理。
(十三)董事会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布置的其他事项。第十三条(利用外部资源)
根据工作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采用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等方式来开展审计及评价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好沟通协调,加强对中介机构工作结果真实性、合法性的关注和监督,加强对利用外部专家服务结果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的评价。第十四条(审计委托管理)
企业内部需中介机构审计的事项,应由内部审计机构统一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应在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中介机构的聘用、更换、协调、监督和报酬支付等工作。第十五条(工作报告)
内部审计机构应依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并将情况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
第十六条(内部审计机构权限)
董事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所必要的权限:(一)参加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的决策会议,为决策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参与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研究制定和修改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二)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流程、风险管理中的权限,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应有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
(三)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报表、凭证和现场勘察相关资产,查阅有关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文件、会议记录,审查计算机软件、电子数据等相关资料;(四)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相关证明材料;
(五)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风险或重大控制薄弱环节及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并进行持续监测;
(六)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行为,可作出临时制止决定,并及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
(七)对可能被转移、隐匿、篡改、毁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经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授权可暂予封存;
(八)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在管理权限范围内,可以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必要的处理权或者处罚权;
(九)企业应当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监督结果的情况反馈程序,形式和范围,使审计意见及时予以落实。
(十)企业应当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履行职责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七条(年度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要求,结合企业管理需要、组织风险和审计资源,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董事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项目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和时间安排,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及审计方案,做好审计准备。经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审计通知书)
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实施审计前,向被审计单位或部门送达审计通知书。特殊审计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送达。
第二十条(审计准备工作)
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做好接受审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等。
第二十一条(审计实施)
内部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经济活动以及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调查、内部控制检查及进一步测试,运用审计专业技术和方法,获取充分、可靠、相关、有用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工作。
第二十二条(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并对报告的客观性、真实性承担责任。第二十三条(审计沟通)
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结果沟通制度,在报告正式提交之前应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征求反馈意见。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有异议的,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第二十四条(异议处理)
被审计单位或部门若对审计报告有异议,审计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进行研究、核实;无法协调时,应当将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意见一并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协调处理。
第二十五条(书面处理意见)
审计报告上报企业董事会批准后,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结论,向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下达审计整改通知书和审计建议书。
第二十六条(审计整改)
对于审计整改通知书和审计建议书中提出的处理意见和整改建议,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应认真落实,并报送整改报告。
第二十七条(审计档案)
审计项目完成后,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对审计中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材料进行分类整理,按相关法规的要求归档、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八条(工作报告)
内部审计机构应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保持有效的沟通,除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提交项目的审计报告外,应定期提交工作报告,一般每年不少于一次。
第二十九条(后续审计管理)
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需要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整改情况及效果开展后续审计监督。如发现被审计单位或部门不采取纠正措施,应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
第三十条(审计回避)
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五章 内部审计机构管理 第三十一条(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内容)
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做好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活动实施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有效性。
第三十二条(内部审计人员管理)
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和管理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确保人力资源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工程、法律、管理、金融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及专业能力分析,制订内部审计人员的聘用方案、培训计划和工作任务安排。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
第三十三条(集团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集团型企业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确保集团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开展,一般可实行集中管理制或分级管理制。
集中管理制是指,企业集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统一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集团下属企业实行内部审计派驻制或委派制。
分级管理制是指,集团及其所属子企业分别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根据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要求,开展审计工作。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指导和监督,组织开展集团统一布置的审计任务;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配合、贯彻落实。
第三十四条(经费保障)
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和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经费预算。企业应当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所必需的审计工作经费、培训经费,并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
第三十五条(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内部审计机构应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制订规范化的工作底稿,建立分级复核制度,编制审计工作手册,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质量。
第三十六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内部审计督导制度、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管理。
第六章 出资人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七条(出资人管理)
出资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履行监督与管理职责,包括以下事项:(一)依据国家规定,制订规范和指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和政策;(二)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具体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三)组织实施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四)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向出资人报告)
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应将企业下列内部审计工作事项向市国资委报告:(一)企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报告;
(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三)企业集团及重要子企业内部审计负责人变更事项;(四)其他需报告的事项。
第三十九条(审计业务质量检查)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业务质量,并依法接受出资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
第七章 奖惩
第四十条(奖励)
对于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企业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四十一条(审计人员责任)
对于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被审计单位责任)
对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的问题,企业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 司法机关处理。
对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相关人员不配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者不提供资料、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结论的,企业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贯彻实施)
本市国有企业应按照本办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区县管理)
各区县国资监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规范。
第四十五条(解释)
本办法由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施行)
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有限公司
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四)负责对内控及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
(五)负责对重大事项进行审计监督;
(六)负责对外部审计机构的选聘、管理及评价;
(七)承办公司部署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总。分析报告直接为企业负责人及董事会服务。
5.审计报告。审计项目组在采纳相关意见基础上,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类别分别上报企业负责人、审计与风险委员会、董事会及集团主管部门。
6.审计决定。对违法违规及造成资产损失等行为做出审计处理决定或出具审计意见书。审计处理决定及审计意见书经主管领导、企业负责人或董事会审批后下发,要求被审计单位认真执行。
7.后续审计。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及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8.审计档案。审计机构对已办结审计项目,按规定建档并移交。
(三)审计工作总结。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总结上报主管领导、企业负责人、集团公司审计部。
第三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总则
1.1 为了规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促进公司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师建立的执业工作机构促进专业技能并发挥其优点。
1.3 凡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均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接受内部审计监督。2 目标与范围
2.1 内部审计工作是在本公司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职能,目的是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协助公司领导成员有效的履行职责,完成公司经营目标。
2.2 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应包括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合适程度和有效性及其在完成指定的责任过程中的工作效果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2.2.1 内部审计应审查财务和经营资料的可靠程度和完整性。
2.2.2 审查公司用于保证完成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所建立的系统,并且应确定是否遵守。
2.2.3 审查保护资产的方法,核实资产是否真实存在。
2.2.4 评价使用资源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2.2.5 审查经营或项目以确保其成果与所确定的目标相一致,并确定经营或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
2.3 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每年进行一次,半年进行监督检查)。
2.4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对中层干部(正职)进行离任审计。
2.5 对与境内外经济组织举办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对投入资金、财产的经营状况及其效益审计。
2.6 对公司直属具有财务、金融、经济活动的职能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制承包指标审计(以审计结果为考核依据)。
共3页第1页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3.1 职责
3.1.1 制定内部审计职责及工作计划。
3.1.2 提出审计政策和程序,指导审计工作。
3.1.3 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和开发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资源。
3.1.4 负责协调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
3.1.5 制定审计质量保证程序,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
3.2 权限
3.2.1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等。
3.2.2 审核凭证、帐表、决算,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测财务会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3.2.3 参加有关会议。
3.2.4 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文件、资料等证明材料。
3.2.5 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公司领导同意,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3.2.6 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3.2.7 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意见。
3.2.8 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员,提出处理的建议,并按有关规定,向上级审计机构反映。
3.2.9 对公司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经济效益承包指标提出审计鉴证,承包奖按审计结果兑现。
3.3 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计的活动没有批准权力,不承担责任。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4.1 根据上级部署和公司具体情况,拟订审计项目计划,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4.2 实施审计前,应提前三天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
4.3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的建议。审计终结,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后,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经批准的审计意见
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决定,进行相应的财务调整等工作。
4.4 对主要项目进行后续审计,检查采纳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对拒不执行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审计机构应向公司分管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理、处置意见。
4.5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正式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十天内向审计部提出书面意见,由审计部门报告公司分管领导。在领导未作出处理意见之前,必须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4.6 审计部门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应当建立审计档案。审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由内审人员负责。其他部门如需借阅审计档案,应经内审负责人批准;审计档案的公告必须经过公司领导、法律顾问的批准。
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为十年。审计机构和人员
5.1 公司设立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5.2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和聘任,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5.3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拘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
5.4 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实行内审回避制度。凡有内审人员直接参与被内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必须回避对该单位所进行的内审工作。
5.5 企业建立特约内审员网络。由审计机构具体组织、指导开展网络活动。特邀内审人员按照本制度规定在审计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附则
6.1 本制度由公司审计部门负责解释。
6.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浅谈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
浅谈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发展方式转换成为新常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新挑战新变化,怎样才能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发挥审计作用,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即成为当前审计工作一大探索。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
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新常态”;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8号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文件,对完善审计制度、加强审计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新常态下,必须迎接新挑战,服务新发展,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构建审计新常态,用新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创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构建内部审计新常态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内部审计是否也该打造新常态模式。
2015年7月6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宣布引入新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框架中新增了支撑整个框架的内部审计使命这一概念,该概念表述为通过提供基于风险的客观确认、深刻见解及建议,加强和维护组织价值。它描述了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和总体目标。
2016年2月,国家审计署发布审政研发[2016]20号文件《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对审计工作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坚持依法审计、实事求是,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出一系列的意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能满足当下政治经济环境要求,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经济新常态下的有关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成果将在企业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构建经济新常态下的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新常态。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特点
(一)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之“新”:就是要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转变思想观念,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做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二)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之“常”: 就是要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推动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自觉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着重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准确查找内控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扎实开展下列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对企业的制约、防护、促进、参谋服务、预警调节作用。
三、构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的要点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首先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才能体现建设性,彰显时代性,审计工作才会更有价值。在构建审计新常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新常态下的内部审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在企业风险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结合新常态、新发展的要求,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等情况,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职能定位、审计内容、审计权限、审计程序、质量控制、审计报告与结果应用等内容,以准确评估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准确定位新常态下的内部审计作用
在新常态下,我们要准确地进行审计作用定位,既不能片面的定位为“监督者”和“内部警察”,也不能无限止的放大“服务”和“咨询”职能。新IPPF中内部审计实务的核心原则的第5条:“定位适当且资源充足”,是我们在新常态下努力的目标。
(三)优化整合新常态下的内部审计资源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会更为广泛,为此,企业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企业在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与管理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内部业务资源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内部审计,让业务部门参与内部审计,可以使他们更加理解、支持内部审计,同时还能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提供基于风险的确认”新模式下,因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不具有识别某些特定风险的技能时,还能利用外部审计资源,建立完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机制,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化?矸婪渡蠹品缦铡?
(四)转型创新新常态下的内部审计形式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任何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离不开大数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因此,远程审计、风险预警将发展成为内部审计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和关键审核流程,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也将成为主流方式。
总之,在新形势下做好内审工作,还有很多新课题、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但只要内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审计程序和工作制度,探索新形势下各项内部审计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内审工作就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孟志能.合作式外包: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有效方式和优化途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28-32.[2]陈焕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6(3):4-5.
第五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经验交流大会
近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北京召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经验交流大会,就协会组织的“国企扬帆 内审护航—— 201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成就展”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东航集团公司被该协会授予“风险管理与内控审计”方面“内部审计领军企业”荣誉称号。
近年来,东航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角度出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着力超越账簿,深入流程、支撑管控、强化服务、提升价值,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积极推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组织实施一系列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争创世界一流航空企业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特价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