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时间:2019-05-15 00: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乡市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乡市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第一篇:新乡市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新乡市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保证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职权,提高行政效能,预防和及时纠正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执法过错,是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因故意或者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作出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行为,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尚不构成刑事责任,依照本办法应当受到追究的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局所属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第四条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坚持权力与责任相平衡、责任与惩戒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为执法过错,应当予以追究:

(一)未依法受理、处理案件或者对正在进行的农业行政违法行为不予制止,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未持证上岗执法,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法收集证据,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制作假证据,捏造、歪曲事实陷害他人的;

(五)故意隐瞒农业行政违法事实,隐匿、销毁农业行政违法证据,包庇、纵容农业行政违法单位和个人的;

(六)在执法过程中,以权谋私,接受相对人宴请,索取贿赂的;

(七)未履行法定告知义务,或应当出具相关凭证而未出具的;

(八)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九)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规定时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十)违法实施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吊销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的;

(十一)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十二)泄露案情或者泄露相对人商业秘密的;

(十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四)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重复罚款的;

(十五)无法定依据收费或者不按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

(十六)违反“罚缴分离”规定,擅自收取罚款的;(十七)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十八)丢失、毁损案卷材料或者制作假案卷的;

2(十九)拒不执行上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作出的纠正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的;(二十)经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请求,拒绝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特定义务的,或在法定期限内不作为的;(二十一)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为,应当予以追究的;

第六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执法过错,应当予以追究:

(一)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二)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复议机关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本局自行撤销或者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第七条 应当经过审核、审批的具体行政行为,产生执法过错行为的,按下列情形予以追究: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核、批准而擅自作出的,追究承办人的过错责任;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致使审核人、批准人未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追究承办人的过错责任;

(三)承办人因过失提出错误意见,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纠正,按所起作用大小追究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的过错责任;

(四)审核人未经报请批准而直接作出错误决定的,追究审核人过错责任;

(五)批准人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作出错误决定的,追究批准人过错责任;

(六)经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出现执法过错行为的,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过错责任。案件严重错误的,追究参与讨论所有人员的责任;但发表过正确意见,未被采纳的免责。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

(一)情节显著轻微的;

(二)主动承认过错并及时纠正,未造成较大危害的;

(三)由于过失造成过错,危害不大的;

(四)因不可抗力产生的过错行为;

(五)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产生的过错行为。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重追究:

(一)性质恶劣,影响较大,后果特别严重的;

(二)明知本人的过错行为处于继续状态,而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

(三)受到警告以上处分后,一年内再次发生执法过错的;

(四)不思悔过,打击报复的;

(五)对查处工作设置障碍,坚持错误拒不改正的。第十条

情节较轻,构不成行政处分的,酌情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写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晋级、晋职资格,暂扣或注销执法证、调离执法岗位等处理;

第十一条 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涉嫌违法的,依法处理。

第十二条 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有执法过错受到责任追究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档次;受到记过以上处分(未解除)的,年度考核为不称职(不合格)。

第十三条 暂扣执法证件的解除期限为半年。第十四条 执法过错的立案查处,由局研究决定。第十五条 执法过错的调查,由局法制工作机构和局纪检、监察室负责。调查结束后,提出处理意见,报局研究决定。

第十六条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两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不能结案的,经局领导批准,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第十七条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案件,经调查,事实不存在,或者证据不足,或者免予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

第十八条 执法过错的处理决定和解除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其本人。

第十九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决定的责任追 究机关申诉。责任追究机关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诉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新乡市农业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组工干部合法、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预防和及时纠正行政执法过错行为,追究有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坚持权力与责任相平衡、责任与惩戒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委组织部依法行政领导小组负责单位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

第五条 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追究工作情况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范围,作为工作目标管理和岗位考核的内容。

第二章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第六条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过失,作出违法或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以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不作为行为。

第七条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处罚依据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指派、委托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组织、人员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擅自设定行政处罚或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四)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重复罚款的;

(五)违反“罚缴分离”规定,擅自收取罚款的;

(六)对当事人进行罚款、没收财物的处罚不开据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的;

(七)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

(八)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或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九)未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十)依法应当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十一)实施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十二)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

第八条在实施行政征收、征用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依据、法定职权实施征收、征用的;

(二)擅自设立征收、征用项目,或擅自改变征收、征用范围和标准的;

(三)未按法定程序实施征收、征用的;

(四)其他违反征收、征用规定的。

第九条在实施行政检查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依据、法定职权实施行政检查的;

(二)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检查的;

(三)非正当目的实施行政检查的;

(四)不按法定程序、时限实施行政检查的;

(五)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行政检查职责的;

(六)隐瞒、包庇、袒护、纵容违法行为的;

(七)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第十条在实施行政强制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职权或超越法定职权实施行政强制的;

(二)无法定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强制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的;

(四)擅自使用、损毁查封、扣押财物的;

(五)其他违反行政强制规定,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第十一条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或不公开依法应当公开的信息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不予行政许可理由的;

(五)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未举行听证的;

(六)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七)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不在规定时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八)依法应经过招标、拍卖、考试择优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而未经招标、拍卖、考试,或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考试成绩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九)无法定依据收费或不按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

(十)对涉及不同部门的行政许可,在规定期限内不办理、延迟办理,或办理完毕后应当及时移交其他部门而未移交,或拖延移交的;

(十一)不按规定向申请人出据相关书面凭证的;

(十二)将行政许可权违法委托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使的;

(十三)其他违反行政许可规定,贻误行政许可工作,损害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的。第十二条在实施其他行政管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履行非法定义务的;

(二)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三)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接受无法定依据的指定服务,或购买无法定依据的指定商品的;

(四)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其他违法执法行为;

(五)违反有关规定,截留、私分、挪用罚没款、征收款,截留、私分、使用、损毁被没收、征收、征用财物的。

第十三条有下列不履行法定职责行为之一的,属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请求,拒绝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特定义务的;

(二)拒绝、拖延执行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的;

(三)具有法定义务在法定期限内不作为的;

(四)不依法给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赔偿、行政救济、行政补偿、行政给付的;

(五)依法应当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出据凭证而未出据的;

(六)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第三章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及追究形式

第十四条 对妨碍正常行政管理秩序,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其他危害后果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应当追究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经过审核、审批的具体行政行为,产生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对行政执法人员按下列情形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核、批准而擅自作出的,追究承办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未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追究承办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三)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内容实施的,追究承办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四)承办人因过失提出错误意见,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或发现后未予纠正,按所起作用大小追究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五)审核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正确意见,批准人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按照审核人意见批准的,按所起作用大小追究审核人、批准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六)审核人未报请批准而直接作出错误决定的,追究审核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七)批准人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或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

核,批准人直接作出错误决定的,追究批准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六条经行政执法机关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产生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追究行政执法机关主要负责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七条 两个以上行政执法机关联合执法、集中执法活动中产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追究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负责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撤销该决定、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命令,或要求立即执行的,执行后产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由上级承担相应责任;但行政执法人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行政执法人员明知本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处于继续状态,而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

(二)行政执法人员一年内发生三次以上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或两次以上被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仍然发生同一性质、同一种类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

(三)干扰、阻碍、抗拒对其行政执法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四)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或责任追究承办人员打击报复的。

第二十条对于共同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产生具有辅助或次要作用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比照对该行为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或主要作用的行政执法人员从轻或减轻追究。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发现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危害后果发生的,可以不追究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采取补救措施,未能防止危害后果发生的,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追究。

第二十二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因不可抗力产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二)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产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三)因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过错造成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情节、危害后果明显轻微的,可以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二十四条 根据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可以给予下列形式的处理:

(一)性质、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大的,诫免谈话或责令书面检讨;

(二)性质、情节轻微,社会影响较大的,通报批评;

(三)性质、情节一般,危害后果较大的,离岗培训;

(四)性质恶劣、情节较重,危害后果较大的,调离执法岗位或取消执法资格。

行政执法人员考核不合格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可以视情况按照前款规定形式处理。

涉嫌违反政纪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依纪处理。

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可以责令行政执法机关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评先资格:

(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确认违法或变更、撤销的比例较高的;

(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时,外部评议群众满意度较低的;

(三)不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或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敷衍的。

第二十六条 依照本办法追究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外,需要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无直接干部管理权限的,有权向有关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第四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程序

第二十七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负责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由区政府或区监察局负责追究。

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负责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由上级机关或区监察局负责追究。

实行双重管理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负责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按照有关管理职责规定由有关机关予以追究。

其他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由其所在的行政执法机关负责追究。

第二十八条 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及区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机构负责承办区政府、本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具体工作。

第二十九条 上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认为下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负责追究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在本地区、本系统内影响较大的,可以直接予以追究。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应当开展调查:

(一)具体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行政复议机关裁判或决定撤销、部分撤销、变更、责令重新作出、确认为违法,以及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可能存在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上级或同级人大机关及上级行政执法机关要求调查处理的;

(三)可能存在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上级或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建议、提案形式要求调查处理的;

(四)可能存在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上级或同级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监察机关要求调查处理的;

(五)可能存在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呼吁调查处理的;

(六)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发现的其他应当开展调查的情形。

第三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投诉、检举、控告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应当自收到有关材料后1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开展调查。

经审查需要追究有关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应当开展调查。决定不开展调查,但有明确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的,应当告知不开展调查的理由。

第三十二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构成犯罪、行政违纪的,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或给予行政处分后,仍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依据有关机关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追究。

刑事案件、行政监察案件结案后,涉案行政执法人员未被追究刑事责任和未受到行政处分,具有行政执法过错行为,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依据有关部门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追究。

第三十三条 开展调查工作应当由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的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第三十四条 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积极配合调查,如实说明被调查的行政执法行为的有关情况。

第三十五条 负责对有关行政执法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知情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进行调查。

第三十六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承办追究工作的有关人员与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人有利害关系,或具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原因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七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作出追究决定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三十八条 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客观公正。

第三十九条 根据调查结果,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应当作出以下决定或认定: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实的,作出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决定;

(二)虽有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但具有本办法规定的免责情形的,作出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决定;

(三)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作出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决定;

(四)没有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作出无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认定;

(五)应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作出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决定。

第四十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作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时,应当制作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被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行政执法机关或行政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认定;

(四)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依据;

(五)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的处理决定;

(六)不服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的申诉途径、期限和方式;

(七)作出决定的机关和日期。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必须盖有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的印章。

第四十一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案件的当事人不服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作出的有关决定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决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申诉。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诉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的有关情形的,可以依法组织部门申诉。

申诉期间,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四十二条 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一经确认后,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自行纠正;拒不纠正的,由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关责令限期纠正。

第四十三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本机关发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不按规定调查处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区政府法制办和区监察局可以责令调查处理。接到责令调查处理通知后,对拒不执行的,追究该机关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追究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究时效从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终了之时起计算。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追究时效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或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确有必要予以追究的,不受追究时效限制。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所指行政执法机关,是指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依法受行政执法机关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组织。

本办法所指行政执法人员,是指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工作人员。第四十七条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行政执法行为,加强税务行政执法监督,保证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

第三条 税务行政执法必须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第四条 追究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错罚相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各级国税机关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

第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在税务行政执法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作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或适用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不当的行政行为,是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应当根据其过错性质、情节轻重及后果大小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条 国税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作出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本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一)不按规定征收税款:

1、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擅自多征、少征、不征应征税款或不按规定将税款征解入库的;

2、擅自停征、缓征税款的;

3、擅自改变税基、税率的;

4、擅自改变入库税种、税率的;

5、贪污、挪用、截留、买卖或转让税款的;

6、擅自少征、不征滞纳金的;

7、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为纳税人办理减税、免税或者先征后退等税收优惠的;

8、违反规定办理出口退税的。

(二)不按规定办理开业、变更和注销税务登记以及不按规定办理停复业登记、非正常户认定的;

(三)不按规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1、不按规定条件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

2、越权审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

3、不按规定进行一般纳税人年审导致年审结果错误或者对年审不合格者未按规定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的。

(四)不按规定进行发票管理的:

1、不按规定审批纳税人自印发票的;

2、不按规定核定发票发售种类和数量的;

3、超过核定数量或者存量发售发票,或者不按规定种类发售发票的;

4、违反规定的程序发售发票的;

5、不符合发售发票条件,擅自供应发票的;

6、不按规定代开发票的;

7、不按规定对发票进行稽核的。

(五)对纳税人违反税务管理的行为监督管理不力或者未按规定程序实施相应管理措施,造成税款流失的;

(六)擅自超越法定权限和管理权限进行税收管理的;

(七)不按规定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或者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1、程序违法的;

2、无法律依据采取措施或者措施不当,造成纳税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

3、未依法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

(八)不按规定进行行政处罚的:

1、违反程序或者超越权限进行处罚的;

2、应处罚而未处罚的。

(九)未按规定进行税收检查的:

1、应当立案、移送而不立案、移送的;

2、因主观故意或严重不负责任致使案件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的;

3、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

4、案件经复议或者诉讼被变更或撤销的。

(十)对欠税、延期缴纳税款情况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或对上级进行隐瞒的;

(十一)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的;

(十二)违法审批有关税收业务请示或者申请文书的;

(十三)对下级有关税收执法的请示报告无故不予答复或者答复错误,造成执法错误等严重后果的;

(十四)复议案件经诉讼被变更或者撤销的;

(十五)重大执法事项按规定应当向上级汇报而未汇报的。

(十六)其他应当予以追究的执法过错行为。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本规定对各级国税机关的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一)明知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涉税规范性文件或者命令违法仍予执行并且不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者不按上级机关的要求停止执行的;

(二)指使或者强令下级实施违法的行政行为的;

(三)对下级国税机关或者税务执法人员的违法执法行为监督纠正不力,后果严重的。

第九条 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按下列标准予以确认:

(一)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直接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失当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人员为责任人;

(二)经审核、批准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失当的,有过错的行为人、审核人、批准人为责任人;

(三)经集体讨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或者抽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失当的,决策人为主要责任人,同意错误意见的人员为次要责任人;

(四)各级国税机关的领导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过错情形的,该领导为责任人;

(五)各级国税机关主要领导,对本局发生的执法过错负领导责任;

(六)以国税机关名义作出的行政行为违法或者失当的,该国税机关为责任单位,有过错的相关人员按本款前五项规定确定责任。

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或者提供虚假的纳税资料,国税机关无法定审核义务或者难以辨别资料真伪的,有关经办人员不承担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于追究:

(一)主动发现执法过错并及时纠正,尚未造成后果的;

(二)执法过错情节轻微,未产生后果的;

(三)执行上级指令造成执法过错,责任人员提出异议,但未被采纳的;

(四)其他可以从轻或者免于追究的情形。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

(一)因玩忽职守、徇私枉法、受贿、索贿等原因,造成执法过错的;

(二)屡次发生执法过错的;

(三)执法过错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发生执法过错,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其他应当从重追究的情形。

第十二条 对责任单位按下列形式进行追究:

(一)限期改正;

(二)考核扣分;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荣誉称号和评先资格。

第十三条 对责任人按下列形式进行追究:

(一)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二)扣发奖金;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或者公开检查;

(四)通报批评;

(五)停止执法资格;

(六)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因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损害纳税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合法权益引起行政赔偿的,国税机关在赔偿损失后,可向过错责任人追偿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第十五条 对税务执法过错进行责任追究?熏按管理权限由责任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国税机关予以实施:

(一)应当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规定追究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处理决定;

(二)应当按本办法第十二条及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三)、(四)、(五)项规定追究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报领导小组决定;

(三)应当按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追究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领导小组同意后,移交纪检监察机构处理;纪检监察机构应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六条 追究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处理决定,并通知过错责任单位和个人及需要协助执行的有关部门。

第十七条 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有权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申请复查或复核。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省辖市国税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市财政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规范本局行政执法行为,防止和纠正违法和不正当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昆山市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造成错案的,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的,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本办法所称错案,是指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中,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失实,证据不足,定性不准,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有误,作出错误的处理决定或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法定程序的案件。

第三条 追究错案责任应当遵循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处罚与过错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违反规定办理财政收支预算审核、批复或者调整的;

(二)违反规定办理资金拨付的;

(三)违反规定办理各类帐户的开设、变更或者撤销的;

(四)违反规定征税、征收基金或者收费的;

(五)违反规定办理预算收入退库的;

(六)违反规定办理减免税的;

(七)违反规定办理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的;

(八)违反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的;

(九)违反规定参与或干涉政府采购中的商业活动的;

(十)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十一)违反规定自行收缴罚款的;

(十二)违反规定发放罚没票据或者收费票据的;

(十三)违反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和行政裁决的;

(十四)违反规定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

(十五)没有法定依据委托有关组织实施行政执法的;

(十六)指派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行政执法的;

(十七)违反规定不履行或故意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十八)其他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

第五条 错案的认定渠道有:

(一)审判机关依法撤销、部分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

(二)复议机关作出的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法律文书;

(三)行政执法检查;

(四)当事人控告、申诉、群众举报、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移交或新闻媒体曝光;

(五)其他能够认定错案的渠道。

第六条 错案责任人按照以下规定进行认定:

(一)因执法人员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错案的,由该执法人员承担责任;

(二)行政执法意见经执法人员所在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后造成错案的,应由该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分别承担相应责任,但因执法人员故意隐匿或者提供虚假情况而导致错误批准的,由执法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执法人员坚持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由审查批准机构的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三)行政执法意见经相关机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会签后报局领导批准造成错案的,应由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及其所在机构的负责人、会签机构经办人员及其所在机构的负责人、签字批准的局领导分别承担相应责任,但坚持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有关人员不承担责任;

(四)经集体讨论后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造成错案的,主持会议的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参加会议讨论决定的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但坚持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有关人员不承担责任;

因机构负责人的行政指令造成错案的,应由该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但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提出反对意见的,该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指派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行政行为而造成错案的,由指派人承担责任。

第七条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分别按照下列规定追究:

(一)错案情节较轻,造成损害后果较小,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二)错案情节严重,造成损害后果较大,按照《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

(三)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行政执法发生错案的,执法人员及审查批准的机构负责人在当年的公务员考评中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所在机构不得评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错案符合第七条第二、三项情形的所在机构的执法人员和机构负责人,在当年的公务员考评中不得评为称职以上等次。

第九条 错案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追究责任:

(一)徇私枉法、收受贿赂而造成错案的;

(二)故意隐匿、涂改、销毁证据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而造成错案的;

(三)错案发生后,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不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损害扩大的;

(四)威胁、收买举报人或案件查处人、妨碍错案查处工作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条 错案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

(一)因过失造成错案且后果轻微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错案危害后果的;

(三)配合错案查处工作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一条 错案追究工作由昆山市财政法制宣传和依法理财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具体事项由其下设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机构办理。因违反廉政建设规定的违纪行为而造成错案的,先由监察机构调查后移交领导小组,按本办法追究。

第十二条 错案责任的追究:

(一)认定的错案属于第七条第一项规定情形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提出责任追究建议,经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后,直接追究错案责任人的责任;

(二)认定的错案属于第七条第二项规定情形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提出立案建议,经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后,移送局监察机构调查处理。

(三)认定的错案属于第七条第三项规定情形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会同局监察机构提出建议,经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后,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第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我局提出追究错案责任的申请。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后1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受理。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90日内依法提出处理意见,报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处理意见的,经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天。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人对追究其责任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领导小组申请复核,或者依法向有权机关申诉。

领导小组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本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篇:江西省民政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关于印发《江西省民政厅行政执法

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

赣民字〔2007〕170号

各设区市民政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有关单位:

为了规范民政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省厅制定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设区市民政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并加强对各县(市、区)民政局民政法制工作的指导。

江西省民政厅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江西省民政厅行政执法过错

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民政行政执法行为,强化民政执法监督,提高本厅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政行政执法,是指厅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本厅委托的组织(以下统称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民政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行使民政行政职权,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活动。

第三条 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民政行政执法中有过错的,依照本办法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过错,是指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因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第五条 追究执法办案人员的责任,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责罚相当、教育和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所作出的处理决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错误的;

(四)所经办的行政处罚决定经行政复议机关裁决撤销或经听证程序后对原处罚决定作了重大改变的;

(五)所作出的行政处罚引起行政诉讼且在行政诉讼中败诉或经人民法院判决引起行政赔偿的;

(六)违反法定程序或超出法定期限的;

(七)处理结果不公正的;

(八)放弃职权或依法应当作为而不作为的;

(九)超越法定权限,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的;

(十)其他执法违法行为;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执法办案人员责任: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而改变原行政行为的;

(二)因出现新的证据而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

(三)由于相对人的过错或不可抗力,造成执法办案错误;

(四)执法办案人员没有主观过错的。

第八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承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过错的;

(二)主动配合查处工作的;

(三)因过失造成过错且情节、后果显著轻微的;

(四)其他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

第九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承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隐瞒事实真相的;

(二)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徇私枉法、收受贿赂的;

(四)过错发生后,隐瞒或者不采取有效措施致使损害扩大的;

(五)妨碍案件查处工作的。

第十条 执法过错责任人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承担:

(一)因执法人员个人过错的,由该执法人员承担责任;

(二)行政执法意见经单位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有过错的,应由该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分别承担相应责任。但因执法人员故意隐匿或者提供虚假情况而导致错误批准的,应由执法人员承担主要责任;

(三)行政执法意见经相关处室会签并报厅领导批准后有过错的,应由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及其所在处室的负责人、会签处室经办人员及其所在处室的负责人、以及签字批准的厅领导分别承担相应责任。但提出正确意见而未被采纳的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会签处室经办人员及其所在处室的负责人不承担责任;

(四)经集体讨论后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主持会议的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参加讨论决定的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但提出正确意见的人员不承担责任;

(五)根据单位负责人的行政指令执法有过错的,应由该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但直接负责的执法人员提出反对意见的,该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六)指派没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指派人承担责任。

第十二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没有规定的,根据事实和情节,分别按照下列规定追究:

(一)责令检查、改正;

(二)内部通报批评;

(三)取消委托执法资格;

(四)给予行政处分;

(五)依法追偿全部或者部分赔偿费用。

第十三条 被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行政执法人员,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在当年的公务员考评中不得评为称职以上等级;其所在处室不得评为先进。

第十四条

厅人事教育处、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查处工作。厅内其他处室应当积极协助、配合。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提起: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省民政厅提出申请;

(二)厅人事教育处、纪检监察室发现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决定追究有关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三)本厅其他处室发现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应当向厅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纪检监察室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建议。

第十六条

厅人事教育处、纪检监察室收到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申请或者建议后,应当在15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受理。厅其他处室收到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申请后,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移送厅人事教育处、纪检监察室。

第十七条

厅人事教育处、纪检监察室应当在受理之日起90日内按照本办法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厅党组审批。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厅党组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厅人事教育处、纪检监察室申请复查,或者依法向有权机关申诉。厅人事教育处、纪检监察室应当在收到复查申请之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

下载新乡市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乡市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顺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范文

    安顺市人民政府令 第53号 《安顺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已经2015年6月3日市三届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曾永涛 2015年6月12日......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为促进城管监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保证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规范、适当,防止和减少错案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文章标题: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第一条为切实保障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确保人......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第一条为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促进教育管理人员依法发行职责,保证管理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六安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2005年3月22日 国税发[2005]4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促进税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德钦县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德钦县农业局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农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是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使公民、......

    县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沙洋县交通运输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追究办法(试行)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优化交通环境,根据《国家赔偿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