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有机硅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时间:2019-05-15 00:0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有机硅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有机硅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第一篇:某有机硅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某有机硅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识别、分析某新建年产3万吨有机硅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经现场调查、检测、分析,该项目除个别监测点噪声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控制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范围内。结论 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有效,但应该加强个别工作场所噪声的控制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受企业委托,对该企业有机硅工程项目投产后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监测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评价对象与方法

1.1评价对象

本次控制效果评价选择某市化工园区有机硅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4.3亿元,产量有机硅3万吨/年。

1.2评价范围

3万吨/年有机硅项目生产装置及配套的辅助生产装置。生产装置主要有硅粉加工、氯甲烷合成、甲基单体合成、分离、水解,裂解装置,盐酸吸收及脱吸;配套辅助生产装置有水处理、变电站、污水处理、维修等。1.3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等[1-9]。

1.4评价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0] 2 结果

2.1工程概况

该项目为新建项目,年产3万吨有机硅,在某市化工园区建设。本项目采用铜催化剂体系、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工艺。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氯甲烷合成、单体合成、单体分离、硅粉加工、二甲水解和裂解及环体蒸馏等工序,主要原材料为甲醇、硅块、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现有生产工人241人,生产车间工作制度为四班三运转,每班工作 8 h。2.2职业病危害因素

经调查,各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高温、有机硅 2.3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结果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的规定,对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氯化氢、硫酸、甲醇、氯甲烷、SiO2粉尘、噪声进行布点检测。检测在各生产设备、防护设施正常运转,生产装置满负荷生产状态下进行的。该项目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的短时间检测浓度值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其相应的岗位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值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超限倍数均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本项目噪声主要为非稳态噪声。频谱分析其噪声频率主要分布在2KHz~8kHz之间。在对19个作业岗位工种接触噪声的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计算中,硅粉加工的破碎工、磨机工、班长;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的空分空压及冷冻工,4个岗位工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详见表2~表4。其余岗位工种接触噪声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

2.4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2.4.1选址及总体布局

该新建项目建设用地为新征土地,项目所处区域为非自然疫源地、非地方病区,周围无居民生活区及公共服务区域。生产区、辅助区按照工艺流程、交通运输等要求合理布局。厂区道路设置为环形道路,并设置有一定的绿化带。厂生活区远离生产区。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4.2生产工艺与设备布置

该项目生产过程采用DCS控制系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设备基本为密闭化设备。产生毒物的生产场所主要为露天布置或敞开式建筑,其装置根据其不同的物料设置为分隔的单独建筑,通过管道和控制管线连接。产生粉尘的硅粉加工装置为单独建筑;产生噪声与振动较大的压缩机、空分空压装置、冷冻装置、硅粉破碎磨粉装置均设置在单层厂房内,且设置有隔振措施。成品灌装区各个灌装口均设置有抽风集气装置,罐区设置有相应的围堰防止物质的泄漏,项目中控室设置在办公大楼内,远离生产现场。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置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4.3建筑卫生学

该项目生产现场以自然通风为主,在硅粉加工现场设置有10台机械通风装置,在中控室设置分体式空调。车间、操作室、办公室、道路等处照明灯具的选择符合照明要求。综上所述,该项目的采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4.4主要职业病防护措施评价

2.4.4.1防尘毒措施

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和设备,严防“跑、冒、滴、漏”基本实现全过程的密闭化生产。接触毒物和粉尘生产装置采用DCS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并对某些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参数采用自动调节,自动报警。项目生产装置在满足生产工艺条件情况下尽量露天布置,其中除硅粉加工、空分空压冷冻、变电站评价单元为室内布置外,其他评价单元基本为露天敞开式布置,能够有效的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工作场所的聚积。对项目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设置相应的机械抽排风设置,加强工作场所空气流通;在控制休息室设置空调。罐区设置相应的冷水喷淋系统,其中:成品罐区甲基单体罐7套,原料罐区甲醇罐1套,氯甲烷罐区2套。在盐酸脱吸、报警检测系统,并设置有相应的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氯甲烷合成、二甲单体合成装置以及相应的罐区设置有针对氯化氢、氯甲烷、甲醇的毒物。在生产现场配置有一定数量的喷淋洗眼器、空气呼吸器器等应急救援设施。对作业人员还发放有相应的防毒防尘口罩、防酸碱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4.3防噪声措施

对生产过程和设备产生的噪声,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以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采用DCS控制系统,现场作业人员尽量巡视作业,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间。对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设施采取隔声、减振、消音等多种措施减少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具体表现为:对项目中各个评价单元使用的泵、空压机、冷冻机、磨粉机、风机等产生噪声设备均采取减振措施;对硅粉加工的颚式破碎机、园盘给料机、磨粉机、筛分设备等均设置在隔声房间内;空分空压冷冻单元的空压机、冷冻机设置在隔声房间内,同时对空压空分机设置有消音器;甲基单体合成单元的冷冻机设置在隔声房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较大的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配备有耳塞等个人防护用品。2.5应急救援措施

公司成立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组,下设应急处理办公室和六个专业应急救援小组。公司总经理担任指挥领导组组长。公司消防急救和医疗急救由总公司保安消防大队和总公司医院承担;公司编制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总体预案》。预案中规定了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明确了相应的应急救援响应程序,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演练和培训相关内容。同时还编制有重大危险源《一氯甲烷应急救援预案》和《甲醇紧急救援预案》;但未编制针对盐酸、浓硫酸、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专项预案。本项目在氯甲烷合成装置区、盐酸脱吸装置区设置有氯化氢报警探头6个,氯甲烷报警探头7个。在整条生产线上设置工业电视摄像装置11套,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远程电视监控(DCS);生产现场配置有喷淋洗眼装置15套、空气呼吸器12台、长管呼吸器4台、防化服3套、防爆对讲机4部等应急救援设施。

2.6职业病防护用品

公司按GB 11651-2008 《个人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为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发放了劳动防护用品。并制定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及发放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细则》、《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穿(佩)戴规定》制度,这些制度对防护用品的配备、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及穿(佩)戴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应的规定。2.7辅助卫生用室

根据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考虑设立了卫生间、更衣室、休息室。其他辅助卫生用室如食堂、浴池等由总厂统一安排。该项目的辅助卫生用室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2.8 职业卫生管理

该公司在环安部设有专人负责全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及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工作。该项目在试生产期间,由取得职业性健康体检资质的医院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了职业性健康体检,本次体检无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征患者。本项目的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投入包括除尘设备、报警及联锁设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培训等几个方面。本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基本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3讨论

3.1评价结论

本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建筑物卫生学、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卫生工程技术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方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要求。该项目在生产建设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11],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显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措施的运行效果基本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他粉尘、沉淀SiO2(白炭黑)、氯化氢、氯甲烷、甲醇、二甲基二氯硅烷、高温、噪声、工频电场。结合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潜在危险、接触时间考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9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12]规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一般。

3.2建议

公司编制的总体预案主要针对重大及以上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因此建议编制针对盐酸及氯化氢、甲基氯硅烷单体及混合物、浓硫酸、甲醇、一氯甲烷、氢氧化钠、氢氧化钾、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中毒或灼伤等事故的职业卫生应急处理措施,以配合总体预案。本项目有4个岗位工种接触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建议加强超标岗位巡视区域内噪声源的防护,尽量采取采取隔离措施或者加强个体防护措施和减少接触时间等综合措施对噪声进行防护。对进入上述区域的作业人员配备防噪耳塞或耳罩,该耳塞或耳罩对频率主要分布在2KHz~8kHz之间的噪声应能有效的防护,并对接触噪声超标的硅粉加工的破碎工、磨机工、班长;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的空分空压及冷冻工制定听力保护计划。本项目在职业病危害较严重的岗位聘用一定数量的临时工,建议加强临时工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包括:对其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应急救援相关内容的培训等方面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评价目的

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3 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4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5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5.1 现场调查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5.3 检测检验法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控制效果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6.1.1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6.1.2收集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设计图;有关作业现场检测资料;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项目试运行情况。6.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等。7 评价方案编制

7.1评价方案应在准备阶段编制,是具体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7.2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7.3评价方案内容

7.3.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7.3.2编制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7.3.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7.3.4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

7.3.5项目分析: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国家和地方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为必检项目)、检测点和样品数等。

7.3.6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

8评价报告书编制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文字表述应简洁、用语应规范、结论应明确,报告书中引用的数据和资料应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

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 8.1总论

8.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任务由来等内容。8.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

8.1.3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1的规定编制。

8.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3的规定编制。8.1.5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4的规定。8.1.6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8.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

8.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8.2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基本情况、建设情况、试运行情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要求等。

8.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8.3.1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确定。8.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场所和岗位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导致的职业病。8.3.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方法、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检测结果与分析:在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8.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对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阶段、防护设施设计审查阶段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审核意见的落实情况。8.5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分析其原因。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包括: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8.6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建设单位整改时使用。8.7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第三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评审

各县(市)、区安监局,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南通市化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审查要点(试行)》(以下简称:《审查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同时,请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市局行政服务处。

此《审查要点》的起草得到了江苏泰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各有关专家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南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3年1月9日

南通市化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审查要点

(试 行)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1、形式审查要求

1.1 审查评价单位资质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是否由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编制。评价、检测和审核人员是否符合资质和有效期要求。报告封面、总体结论、封页应加盖评价机构公章。

1.2 审查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范围是否准确、具体。1.3 审查报告格式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是否符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相关要求,是否按《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的要求,从七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2、报告附件审查要求

2.1 建设单位对报告的初审意见

建设单位是否对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识别、防护措施结论和建议予以确认。

2.2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图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是否正确,项目周边环境图是否详细标注企业(项目)与周边企业(单位)环境的实际距离;是否注明建设项目四周相邻单位名称、性质;是否注明项目与相邻单位关键建筑物、生产、储存设施的间距;是否注明交通线路等。

2.3 总平面布置图

总图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是否注明生产车间、储存设施、控制室、剧毒化学品仓储、室外变配电站、消防泵房、办公楼等重点部位。是否标明建、构筑物及设施的间距(或坐标),说明设计规范依据,附建(构)筑物一览表(名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耐火等级、火灾危险类别、备注等)。所附图纸是否有图签。是否有相应资质(法定有效期内)的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当地的风速玫瑰图等。

2.4 类比报告

是否提供类比项目的现场检测报告。

3、技术审查要求

3.1 建设单位及项目概况 关于印发《南通市化工建设项目职业病

危害预评价报告及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审查要点(试行)》的通知 建设项目背景和企业概况的描述是否清晰;项目选址和自然条件描述是否清晰;项目工作制度和岗位设置及定员的描述是否清晰。

3.2 工程分析

建设内容、项目性质和规模描述是否清晰;每个产品详细的反应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生产工艺采用的控制方式是否清晰(存在利旧现象的,对工程利旧情况是否说明清楚);主要生产原料、辅料、产品名称和用量描述是否清晰(含MSDS等);主要生产设备、布局及自动化生产水平描述是否清晰;生产建筑基本参数描述是否清晰(含建筑物间距、朝向、采光照明、采暖通风等);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建设、能源消耗数量等描述是否清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描述是否清晰。

3.3 建设项目预评价依据

建设项目预评价依据是否全面、准确、现行有效。3.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评价方法

是否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选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法等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可信。

(1)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一般采用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2)采用类比分析法。类比企业选择是否恰当,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条件、检测指标、数据分析和结论是否表述清楚,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除了比对生产工艺、设备、规模以外,还要注意类比企业在生产制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方面的相似性。此外,自然环境、水文地质、气象条件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3)采用风险评估法。要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强度)、暴露方式、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等表述清楚,对建设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分析,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4)采用检查表分析法。要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要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3.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否全面、正确。

(2)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预测分析是否恰当、正确(包括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环节及原因、危害程度、暴露与接触水平等)。

(3)预测的结果和影响是否准确可信,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是否描述正确。

(4)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定性是否准确。

3.6 建设项目拟采用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分析和评价

(1)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是否表述清楚、分析到位。

(2)对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性、有效性是否阐述清楚,结论是否明确。对职业病危害防护存在的问题是否明确表述。

3.7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置及有关制度建设 对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置及有关制度建设是否表述清楚,对存在问题及依据是否表述清楚。

3.8补充措施及对策建议

(1)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补充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基础设计资料)中存在的不足,是否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时使用。

(3)措施是否明确具体。例如:对项目拟采取的个体防护要明确具体岗位的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标准;对应急救援要明确分析职业病风险的类别,是否根据职业病风险大小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措施。

3.9 报告结论

职业病危害类型、等级分类是否明确;不得采用基本符合要求等字眼。是否准确归纳拟建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等评价结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是否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评价结论是否明确。

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1、形式审查要求

1.1 审查评价单位资质

建设项目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是否由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编制。评价和审核人员是否符合资质和有效期要求。报告封面、总体结论、封页应加盖评价机构公章。

1.2 审查评价范围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范围是否准确、具体,是否与投资主管部门批准、核准或者备案的内容以及相关设计内容相一致。

1.3 审查报告格式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是否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规范编制。

2、报告附件审查要求

2.1 职业卫生预评价、设施设计专篇审查文件

是否提供由安监部门颁发的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等批复文件。2.2 建设单位对报告的初审意见

建设单位是否对评价单位的验收结论和建议予以确认。2.3 建设项目地理和周边环境图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和周边环境图是否正确。周边环境若发生变化是否表述清楚。

2.4 总平面布置图

是否提供与设计文件一致的总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布置图若与预评价、设计图纸发生改变是否表述清楚;总图是否有相应资质(法定有效期内)的设计单位的出图专用章等。

2.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是否提供项目的现场检测报告。

3、技术审查要求 3.1建设项目概况

(1)企业基本情况、建设项目背景、性质、建设规模描述是否清晰。(2)项目建设地自然气象条件、项目具体建设内容描述是否清晰。

(3)项目预评价报告书提出的防护措施建议落实情况及“三同时”执行情况是否描述清晰。

3.2工程试运行情况分析

对项目施工建设情况、试运行时间、工程试运行生产状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试运行情况描述是否准确、清晰。

3.3总体布局与设备布局调查与分析

对项目总体布局情况、项目主要设备及设施布局调查分析是否清楚、合理。3.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审查

(1)项目产品反应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图和生产工艺简述、生产工艺控制方式分析表述是否准确。

(2)项目涉及的原料、辅料、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物料的种类及用量(及其物质安全性资料MSDS)是否表述清楚。

(3)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因素是否叙述清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对象)的设置/选择、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因子选择,检测样本量、采样时间、采样条件(工作场所状态)、采样地点、检测时间、检测条件是否描述清楚,监测数据处理、检测结果分析是否明确,作业现场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否检测。

(4)项目劳动定员、劳动制度、岗位定员描述清楚,对各岗位/工种人员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方式、接触时间调查说明清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定性是否准确。

(5)检测及控制结论是否明确,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对检测超标的是否明确具体的控制措施,并对控制结论明确表述。

3.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1)项目所采取的各类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是否按照设施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内容表述是否准确、符合实际。(2)项目所采取的各类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否发生变更,表述是否清楚;如发生变更,是否有变更依据的佐证材料。

(3)对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情况、维护管理情况调查是否说明清楚,对防护设施及其效果分析评价是否合理,是否明确达到预期控制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及其依据是否明确。

3.6对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调查与评价

(1)对建设单位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参数及其使用情况的调查是否清楚;对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维护管理情况是否进行分析评价,是否对配备标准的符合性、适用性进行确定。

(2)对项目建筑结构、采光照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建筑卫生学条件的调查分析是否清楚,分析评价是否合理。

(3)对项目设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生活室等辅助用室调查是否清楚,分析评价是否合理。

(4)对设置的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员及制定的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是否表述清楚,分析评价是否合理。

(5)对设置的现场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医疗资源与条件、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演练情况的调查表述是否清楚,分析评价是否合理。

(6)对项目设置的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描述是否清楚,分析评价是否合理。

3.7 职业健康监护

(1)是否对建设单位及本项目职业卫生相关管理制度制订的完整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2)劳动者职业健康档案建立情况是否表述清楚,是否符合一人一档的要求。

(3)职业危害岗位劳动者职业危害体检方案及职业危害体检项目的符合性是否表述清楚,并有明确分析结论。

(4)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教育情况是否表述清楚、分析到位。对劳动者作业岗位存在职业危害及基本特征和处理方法告知情况是否表述清楚、分析到位。

3.8 补充措施及对策建议

报告书提出的建议是否明确,是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应针对试生产存在的不足,具体提出包括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措施建议),是否遵循四个原则,即:预防原则、控制原则、警示原则、个人防护原则。

3.9 报告结论

是否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高度概括和归纳总结,评价结论是否明确。

第四篇: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第二部分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2 评价依据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3 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5.1 现场调查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5.2 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

5.3 检测检验法

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控制效果评价程序

6.1准备阶段

6.1.1主要工作为接受建设单位委托、收集和研读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

生行政部门对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设计阶段的审查意见及有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原则及要点等。

6.1.2资料;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项目试运行情况。

6.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工程分析、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

6.3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资料和数据,通过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等。评价方案编制

7.1是具体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技术文件。应以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为原则,概述本项目的职业危害特征,明确评价重点、范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7.2评价方案应在充分研读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后编制。

7.3评价方案内容

7.3.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7.3.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

7.3.4项目概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

7.3.5项目分析: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分析,确定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项目(国家和地方已颁布职业接触限值的为必检项目)、检测点和样品数等。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文字表述应简洁、用语应规范、结论应明确,报告书中引用的数据和资料应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

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

8.1总论

8.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地理位置、任务由来等内容。

8.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

8.1.3评价目的:按照本规程1的规定编制。

8.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规程3的规定编制。

8.1.5评价内容:概述本规程4的规定。

8.1.6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

8.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

8.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8.2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基本情况、建设情况、试运行情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要求等。

8.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8.3.1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或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确定。

8.3.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场所和岗位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导致的职业病。

8.3.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分析

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方法、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检测结果与分析:在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

8.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对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阶段、防护设施设计审查阶段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审核意见的落实情况。

8.5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分析其原因。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应包括: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

8.6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建设单位整改时使用。

8.7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

第五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大纲

安监局新导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大纲建设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

1.2 项目组成应包括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以及辐射源项等内容。

1.3 主要工程内容

应包括建设施工过程等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1.4 “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情况

阐述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时间、目前达到的设计产量以及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运行状况。

1.5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

1.6 建设项目建设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1 评价单元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进行单元划分。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或GBZ 2.2标准等,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

2.3 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设置的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根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结果、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等,并对照GB/T 16758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过GBZ 2.1或GBZ 2.2标准限值时,应分析其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设施改善建议。

2.4 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根据其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与检测结果以及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并对照GB/T 11651或GB/T 18664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所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符合性与有效性。对防护用品配备存在问题的,应提出针对性地改善措施建议。

2.5 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以及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对照相关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

2.6 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根据总体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GB 50187、GB/T 12801及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总体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7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

根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GB 5083及 GB/T 1280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8 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根据建筑卫生学的调查与检测结果并对照GB/T 12801 及GBZ 1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9 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调查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结合辅助用室调查结果并对照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的符

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10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的调查结果,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设项目及其建设施工阶段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内容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2.11 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调查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等,对照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置等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措施与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运行阶段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与建议。评价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出总体评价,并阐明是否达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

资料性附件

1评价依据

1.1 法律、法规、规章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

1.2 规范、标准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

1.3 基础依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文件等。

1.4 其他依据

建设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2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辐射防护屏蔽计算、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

3职业卫生调查分析

a)项目概况与试运行情况调查:主要调查工程性质、规模、地点、建设施工阶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及工程试运行情况等。

b)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调查项目的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情况。

c)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以及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工作日写实并调查劳动定员以及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相关情况。

d)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及其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发生(散)特点等,以及所设置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等,以及所设置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

e)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调查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环境状况、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作业人员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等,以及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所配备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等。

f)建筑卫生学调查:调查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情况。

g)辅助用室调查:调查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辅助用室情况。

h)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及其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其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

i)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范围与种类、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以及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情况。

4辐射源项分析

主要包括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辐射源的位置分布、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中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以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和辐射水平等,如放出放射性核素时,还应给出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和能量等指标。

5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分析

对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理化性质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进行分析。

6职业卫生检测、数据处理过程

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检测方案、采样原始记录、实验室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等资料。

7其他评价内容的调查、分析过程

与评价有关的其他内容的调查和分析过程。

8建设项目立项文件

9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原始资料

10其他应该列入的有关资料

下载某有机硅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有机硅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5篇)

    第二部份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使用的辐射源或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根据辐射监测......

    ZW-JB-2014-00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ZW—JB—2014—003 一、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为准,并包括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对于改建、扩建建设......

    某橡胶轮胎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版)

    某橡胶轮胎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某台资企业新建一橡胶轮胎生产车间,我们对该项目竣工后试生产阶段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l 对象与方法 1.1评价对......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所需要提供的资料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所需要提供的资料 □立项批复文件 □可研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 □职业病防护设计专篇 □井下通风设计专篇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所需要提供的资料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所需要提供的资料 一、立项批复文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 二、可研资料(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 三、初步设计说明书 四、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那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什么,有哪些程序,包括哪些......

    石湖煤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现场整改情况汇报

    石湖煤矿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现场整改情况汇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太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公司的工作场所进行了......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十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