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时间:2019-05-15 00:4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第一篇: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工财国环

土境家业发

展和

和信政资保

源护

革息

委化员

会 部 部 部 部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5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近年来我国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实际,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共同编制了《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本方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及环境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强化落实尾矿库企业主体责任,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深化隐患综合治理,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科学技术,推进尾矿库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加快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后三年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明确职责、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新一轮尾矿库综合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入开展尾矿库整顿关闭攻坚战,努力促进尾矿库安全环保形势明显 好转乃至根本好转,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第一章 尾矿库安全环境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尾矿库12273座,其中在用库6633座,在建库1234座,已闭库2193座,停用库2213座(其中废弃库和强制取缔关闭库1304座)。按安全状况划分,有危库54座,险库100座,病库1069座,正常库11050座;按等别划分,有二等库143座,三等库718座,四等库2287座,五等库9125座。尾矿库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有河北(2470座)、山西(1760座)、辽宁(1213座)、河南(1047座)、湖南(658座)、云南(643座)、广西(602座)、内蒙古(591座)、山东(525座)等9个省(区),约占全国尾矿库总数的77.5%。

近年来,我国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及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对周围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据统计,2005年尾矿库共发生事故(或环境安全事件,下同)9起,死亡13人;2006年12起,死亡30人;2007年14起,死亡和失踪18人;2008年18起,死亡和失踪282人;2009年4起,死亡3人;2010年6起,死亡6人;2011年7起,死亡1人。特别是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铁矿)发生了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和巨大财产损失。2012年发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华银铝业有限公司“5〃26”龙山排泥库泄漏事件和 贵州省铜仁市万泰锰业有限公司“11〃7”锰渣库泄漏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尾矿库安全环保形势依然严峻,隐患及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尾矿库数量大,小库多,先天问题严重,基础薄弱 据统计,全国12273座尾矿库中,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下的五等库9125座,约占尾矿库总数的74.4%,而且非公有制企业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小型尾矿库绝大部分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普遍存在未批先建、选址不合理、无正规设计、设备设施简陋、不按设计组织施工、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管理粗放、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2004年前建设使用的尾矿库,均未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程序,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由企业自行组织,标准低、把关不严等问题比较普遍,防范事故风险的能力薄弱。

二、尾矿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投入不足,大量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

截至2012年底,全国仍有1223座危、险、病库尚未得到治理。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等主要原材料工业扩张迅速,金属非金属矿山采选业迅速发展,大量的小选矿厂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其中一批小选矿厂所建尾矿库数量多、水平低、管理差,在利益驱动下,投入严重不足,大量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是发生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的重大隐忧。近几年虽然经过多轮专项整治,消除了一些重大隐患,但由于企业破产、改制或经济效益等多重原因,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一些服役到期的尾矿库由于缺 少闭库资金迟迟不能履行闭库程序,加之尾矿充填技术应用和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缓慢,尾矿排放和堆存量持续增加,新建尾矿库数量持续保持高位,全国尾矿库总量居高不下,这些问题给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也严重制约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三、停用库大量存在,废弃库隐患突出,综合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截至2012年底,全国仍有停用库2213座,占全国尾矿库总量的六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废弃库和强制取缔关闭库,由于历史原因及地方财力不足等问题,一直未得到及时治理,有的已经演变成危库、险库,成为新的重大危险源。同时,受矿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一些尾矿库企业经济效益差,无力对尾矿库进行隐患治理或实施闭库,甚至存在一些尾矿库企业主逃逸的现象,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尾矿库甩给地方政府,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很大压力,也给库区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

四、“三边库”、“头顶库”问题棘手,简易闭库尾矿库问题普遍

“三边库”就是临近江边、河边、湖库边或位于居民饮用水源地上游的尾矿库,数量较多,存在极大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环境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头顶库”就是下游很近距离内有居民或重要设施,且坝体高、势能大的尾矿库,其数量多、隐患重、风险大,危害严重。据对河北省承德市等12个重点地 区初步统计,按尾矿库初期坝下游1公里距离计算,共有59座“三边库”和264座“头顶库”,占这12个地区尾矿库总量的12%。另外,在已经闭库的2110座尾矿库中,绝大部分是较早时期完成闭库的,与有关技术规程要求有较大差距,普遍存在防洪排水系统不完善、覆土植被未达要求等问题,加之后期维护资金严重不足,正在演变成新的安全环保隐患。

五、尾矿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一些以矿业经济为主导、尾矿库比较集中的地区,尾矿库安全环保问题已经衍生为重大的经济发展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一方面尾矿库建设成为矿业发展的瓶颈,普遍存在选址难、审批难、搬迁难,建设新库费用高、周期长,直接制约当地矿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尾矿库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地方财政及企业无力治理,群众上访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和谐。

第二章 尾矿库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以治理隐患、优化布局、科技引领、节约资源、土地复垦为工作重点,以防范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扎实推进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提升 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降低尾矿库事故风险,控制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实现尾矿库安全环保形势的根本好转。

二、工作原则

(一)落实责任、强化治理。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负责”的原则,在区分政府和企业责任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尾矿库综合治理方案,落实资金,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隐患严重程度和环境敏感度,确定重点治理区域及重点治理项目,研究落实具体治理措施和计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三)治用结合、因地制宜。坚持安全环保与效能并重的原则,把尾矿库隐患治理与尾矿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手段,结合实际宜治宜用,注重实效。尾矿资源应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在不具备开采条件的时候需采取封存等措施,保护资源。

(四)源头治理、加强监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要求,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尾矿库项目选址、立项、土地使用、安全、环保审查等准入环节,多方面加大尾矿库综合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三、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力争在“十二五”后三年,促使全国尾矿库隐患数量大幅下降,闭库治理水平、尾矿库复垦利用率、尾矿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安全环境风险得 到有效控制,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明显下降,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2015年底前具体工作目标包括:

(一)基本消除危、险尾矿库,全国病库数量控制在尾矿库总数的5%以内;“三边库”全部完成升级加固改造,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尾矿库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二)重点治理废弃库、取缔关闭库和无主库,全面完成治理任务,杜绝出现新的废弃库和无主库。2015年底前尾矿库数量减少10%以上。

(三)生产运行的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其中中央及省直企业尾矿库和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

(四)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和部分位于敏感区的尾矿库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区域建设流域级防控设施。基于全国尾矿库基础数据,形成具备动态监管、应急处理、遥感监测、在线监测和远程咨询指导等功能的尾矿库“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

(五)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尾矿库雨情监测能力,推动建立尾矿库应急救援联防联动机制,有效防范汛期和极端气候引发的事故灾难。

第三章 尾矿库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新一轮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从2013年开始,至2015年结束。2013年各地区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本地区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对本地区尾矿库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重新认定尾矿库安全度,准确定位危库、险库、病库、“三边库”、“头顶库”以及废弃库、关闭库和无主库,并分类造册,确定重点治理区域及重点治理项目,研究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和实施计划;2014年对确定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治理,尽快消除安全环保隐患,完成尾矿库闭库治理和升级改造,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尾矿库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确保尾矿库安全运行;2015年在重点治理的基础上,对所有尾矿库进行全面综合整治,落实整顿关闭计划,严格市场准入,优化产业布局,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规范企业生产运行,推动尾矿库实现安全生产和清洁生产。具体工作任务是:

一、进一步落实尾矿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一)提高尾矿库企业安全准入门槛。要严格控制新建尾矿库、独立选矿厂建设项目,尤其是库容小于10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少于5年的尾矿库建设项目。新建尾矿库必须严格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要对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开采方案尾矿利用进行论证,尽可能多的将尾矿充填,以减少尾矿排放量;新建五等尾矿库应当优先采用一次性筑坝技术;新建小库(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下,下同)和周转库必须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新建堆存重金属尾矿库的库底应硬化并防渗;严禁在岩溶发育地区利用天坑建设尾矿库。

(二)督促尾矿库企业建立和落实以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完善建设、生产、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作业人员技能培训,加强尾矿库技术管理,每座尾矿库至少配备1名熟悉尾 矿库相关业务的技术管理人员。严格尾矿库生产运行管理,加强监测监控,确保尾矿库干滩长度、安全超高、排水构筑物过流能力等重要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三)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尾矿库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切实做到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排查出的危库、险库要责令停产,采取应急措施排除险情,对经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并履行闭库程序;对病库要限期整改消除隐患,使之达到正常库标准,争取到2015年底基本消除危、险尾矿库,全国病库数量控制在已取证尾矿库总数的5%以内。建立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隐患整改结束后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组织验收,确保整改到位。对发生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四)加强对“头顶库”的治理。要摸清底数,按下游1公里距离计算,确定坝下有居民、学校、厂矿及重要设施的尾矿库。要进行风险评估论证,研究制定治理和预防事故的对策措施。要明确治理责任,限期完成治理任务。对“头顶库”要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设计等级或按设计等级上限加固坝体、完善防洪设施。要根据尾矿库坝高、库容量、服务年限和下游居民数量情况,科学制定居民搬迁计划。

(五)加强对无主尾矿库的治理。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的《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安监总管一„2009‟112号)要求,继续深化无主尾矿库隐患治理,明确职 责、强化措施,扎实开展隐患综合治理,在“十二五”时期后三年时间完成闭库治理任务,杜绝出现新的无主管单位尾矿库。

(六)强化应急管理。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加强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熟悉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认真落实汛期或极端气候下企业负责人值班值守制度,提高事故预防和应急保障能力。建立与周边村镇的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抢险应急预案,为下游居民和重要设施安全提供有效的应急保障。

二、加强尾矿库环境保护和治理,切实防范环境风险

(一)认真落实环评准入审批和验收制度。要按照相关规划,合理确定项目地址,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强化规划环评,对新、改、扩建尾矿库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和审批制度,加强对尾矿库使用后产生环境影响的跟踪检查。对未依法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应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并依法予以处罚;对建设、运行中产生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符情形的,应责令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强化对尾矿库环境保护“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管理,对未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的,应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依法予以处罚。

(二)督促落实环境保护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尾矿库企业健全尾矿库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建立污染防治责任制,做好排污申报登记和固体废物申报工作;加强对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污水处理设施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设施的检查;加大对“三边库”以及坝下1公里内有危险化学品单位及危险废物 收集、贮存、运输处置设施和场所的尾矿库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未建设防渗漏处理设施的,应责成企业定期提交库区周边地下水监测数据,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应定期提交外排尾矿水监测数据;对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擅自拆除、闲置污染防治设施的,应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三)切实加强尾矿库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大力推动企业依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环办„2012‟154号),编制和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把尾矿库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制定落实具体措施,有效提高尾矿库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水平。

(四)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督促尾矿库企业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定期排查环境安全隐患,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治。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指导企业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建设应急设施,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推动尾矿库区域环境安全保障工作,在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的区域,要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提请当地人民政府制定治理方案,编制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完善流域级防控设施,加强环境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建设。

(五)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国函„2012‟50号)的实施,重点治理可能给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带来严重威胁且伴生有毒有害重金属、氰化物等的尾矿库,有效防范和遏制水源区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发生。

三、狠抓闭库治理和复垦,彻底消除尾矿库安全环保隐患

(一)落实《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8号)有关要求,尾矿库闭库工作及闭库后的安全管理由原生产经营单位负责;对解散或者关闭破产的生产经营单位,其已关闭或者废弃的尾矿库的管理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出资人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无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出资人不明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管理单位负责。

(二)严格履行闭库程序和闭库尾矿库的监督管理。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闭库安全设施设计,并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要严格按设计组织闭库安全设施施工,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能闭库,确保尾矿库防洪能力和尾矿坝稳定性满足安全要求,维持尾矿库闭库后长期安全稳定。对闭库不达标的尾矿库,要重新履行闭库程序,使之达到闭库标准要求。对停用和废弃的尾矿库,除经论证仍有使用价值,履行建设项目程序重新启用外,都应进行闭库治理,履行闭库程序。对库内尾砂尚有利用价值但目前不宜开发的尾矿库,应先进行闭库处理。对小库的治理,应当采用搬库或挖走库内部分尾砂的方式进行销库或闭库处理。

(三)严格履行闭库尾矿库的土地复垦义务,尾矿库闭库后,土地复垦义务人应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要求完成土地复垦义务,并及时向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验收。

(四)严格审查尾矿库建设用地条件,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律不予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并依法取缔关闭无证占地非法生产的尾矿库企业。

(五)严格尾矿库用地审批和闭库后土地复垦验收工作,监督用地单位及时将尾矿库用地复垦为耕地、林地或园地等农林用地,交还给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2011年3月5日《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目前继续使用的尾矿库,造成土地毁损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新建尾矿库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相关手续时,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

四、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

(一)加强尾矿库安全环保先进技术、工艺、设备的研发、引进和应用,发挥对提升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科技保障作用,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提高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

(二)大力推广尾矿库在线监测技术,2013年底前,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全部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工作,2015年底前,完成坝下有居民、重要设施等重点在用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工作。其他尾矿库要按照《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建立人工监测系统并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实现尾矿库潜在危险的提前预警、快速上报和高效处理。

(三)基于全国尾矿库基础数据,形成具备动态监管、应 急处理、遥感监测、在线监测和远程咨询指导等功能的尾矿库“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2015年底前实现对全国尾矿库的动态管理。

(四)2015年底前,重点提升尾矿库雨情监测能力,与气象部门加强预警应急联动,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及时向被监管企业发布防范强降雨、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有效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

五、大力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工作,实现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

(一)加快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919号)、《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工信部联„2010‟174号)和《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600号),进一步做好尾矿资源调查,建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尽快启动并建设一批尾矿综合利用重大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在尾矿产生和堆存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推进首批40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进程,带动我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加快《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0年第14号)和《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工联节„2011‟第139号)中尾矿综合利用先进适 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行尾矿充填等大宗量消纳尾矿技术,有效缓解尾矿堆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发„2010‟146号),引导矿山企业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促进矿产资源领域节能减排和节约与综合利用。

(三)加强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鼓励和支持研发一批尾矿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提高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四)切实加强对尾矿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督促尾矿库企业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尾矿回采,并加强尾矿回采期间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严防对尾矿坝安全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五)鼓励采矿权人依法回收利用尾矿资源;凡采矿权已经灭失以及历史上形成的尾矿资源,需要综合利用的,应依法办理采矿权和其他审批手续。

第四章 尾矿库综合治理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机制建设,加强对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经国务院同意,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组成的全国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协调小组的基础上,增加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为成员单位,统筹全国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监督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细化职责分工,分解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定期评估治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协调解决综合 治理的重大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把提升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防止和减少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要认真履行尾矿库安全环保监管主体责任,将尾矿库综合治理项目作为考核内容,列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的考核目标之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领导组织;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加强协调联动,依法对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指导,督促相关企业逐级抓好落实,切实加强对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切实推进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 各地区要按照本方案的统一部署,针对本地区尾矿库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尾矿库综合治理方案,并及时充实完善方案内容,确保该方案的前瞻性、科学性、严谨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要按照总体规划、分级负责、分项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保障措施和部门责任,严格标准,细化措施,有序推进尾矿库综合治理。同时,要督促各地区及相关企业抓紧制定本地区、本企业综合治理方案,落实治理措施计划,加强监督指导,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对方案确定的治理项目,各地区要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技术方案,落实项目资金,深入扎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要强化工程实施管理,不断完善和落实治理项目法 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三、强化责任落实,推动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落实 建立和落实以各级行政领导人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为核心的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建立尾矿库责任主体的终身责任制度,每一座尾矿库都要有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负责人、政府行政责任人和安全监管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告。通过落实尾矿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使尾矿库企业在管理制度、生产运行、安全投入、隐患整改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基础工作水平均得到提升,安全防范措施得到加强,从而有力推动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的落实。同时,建立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事故防范机制,严格落实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探索建立尾矿库闭库保证金制度;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有关标准和要求,确保安全费用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

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要与开展非煤矿山“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和日常监督检查紧密结合,做到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措施,依法打击,依规治理,注重实效;要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质量;要坚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切实做到边查边纠、边查边改、全程打击,从严从快解决尾矿库安全生产领域各种非法违法问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尾矿库安全环保隐患治理问题。

四、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尾矿库综合治理 长效机制

各级安全监管、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对辖区内尾矿库安全、环保为主的隐患和问题定期组织督查、检查和排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估,指导企业通过安全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确认尾矿库的安全度和环境风险状况,实行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实施分级管理、分类指导。要区分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对取缔关闭库、无主库、“三边库”和“头顶库”以及危、险、病库要优先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及时消除安全环境隐患。要优化产业布局,走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道路,新建尾矿库应符合产业布局和总体规划,凡不符合产业布局和安全、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予设立。

研究制定扶持尾矿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环保和尾矿综合利用的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加快尾矿综合利用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全面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努力减少尾矿库内尾砂(浆)存储量。

加快修改完善和研究制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尾矿回采安全技术规范》、《尾矿干式堆存安全技术规程》、《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以及磷石膏等工业废渣堆存标准等法规、规程和标准,使尾矿库相关法规、规程和标准得到进一步完善。

各地区要按照国家对新、改、扩建尾矿库库容规模和选址的限定标准及规模以下尾矿库淘汰标准,制定落实计划和保障措施,并严格执行。要建立健全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努力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和重大事 故隐患监管监控的科学化。探索建设独立的尾矿库企业,专门从事尾矿库的经营管理,实现尾矿库的规模经营和尾矿的集中排放、统一管理,有效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尾矿库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安全环保意识

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广泛开展有关尾矿库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隐患危害的教育,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安全环保基本常识,探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提高企业业主、从业者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其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增强公众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要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尤其要争取公众对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治理行动顺利开展。

第二篇:全国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 全国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2014年工作总结

和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5〕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河南、湖北、陕西省南水北调办公室:

现将《全国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安全监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南水北调部门要继续加强协同配合,加大联合督查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尾矿库日常监管工作水平;要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尾矿库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巩固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成果,有效防范尾矿库事故的发生。

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

2014年6月24日

全国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

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4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安监总管一〔2013〕58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全国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安监总管一〔2014〕69号,以下简称《工作安排》)部署,不断强化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督查,扎实推进,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尾矿库连续31个月没有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连续60个月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015年是《行动方案》确定的三年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的最后一年,工作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需要各方面进一步加强协作,切实推动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按照《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落实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责任,对确定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实施重点治理,强化挂牌督办和督导检查,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危库、险库、病库数量由2013年底的1207座进一步下降到772座,下降36.0%,其中危库、险库数量由143座减少到31座,下降78.3%,完成《工作安排》提出的将危库、险库控制在50座以内的目标,有效提高了尾矿库安全环保水平。同时,中央财政对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截至2014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对828座无主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共下达专项资金17.5亿元;财政部对100座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尾矿库闭库治理项目共下达专项资金17.9亿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尾矿库企业积极落实配套治理资金,2014年地方政府投入10.7亿元、企业投入63亿元,有力地推动了隐患治理工作。辽宁、安徽、福建、新疆等10个地区彻底消灭了危库、险库和病库。

(二)尾矿库“打非治违”和整顿关闭工作成效明显。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集中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安委〔2014〕6号)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集中打击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无证开采、无资质施工、图纸造假、图实不符等行为。各地区积极落实“打非治违”责任,严格尾矿库关闭程序和标准,依法取缔关闭非法建设和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尾矿库,巩固扩大了“打非治违”和整顿关闭工作成果。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取缔关闭尾矿库549座,占年初计划的137.3%。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尾矿库11359座,同比减少307座,下降2.6%。河北省以隐患排查治理和整顿关闭为重点,深化“打非治违”工作,共取缔关闭了161座尾矿库。

(三)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提升尾矿库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水平。各地区坚持科技引领,以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推动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将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作为着力点,积极引导尾矿库企业应用在线监测、尾矿充填和干式排尾等技术。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344座地下矿山采用了尾矿充填技术,1102座尾矿库建立了在线监测系统,1146座尾矿库采用了一次建坝技术,463座尾矿库应用了干式堆排技术,390座尾矿库开展了尾矿综合利用,这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改善了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条件,提升了安全、环保水平。同时,有4159家尾矿库企业完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同比增加303座。

(四)多方联动、综合治理,推动了尾矿库监管水平提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环境保护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联合组织4个督查组,对吉林、江西等8个地区的尾矿库进行了专项督查,对56座尾矿库的118项安全环保隐患下发了整改函。环境保护部制定了《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和《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进一步提高尾矿库环境保护管理规范化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确定了34个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以点带面联合推动尾矿综合利用工作。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推进完成《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10个尾矿库治理项目。国土资源部对做好尾矿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严防极端天气引发各类事故。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以新《安全生产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尾矿库日常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违章指挥、违规作业时有发生,尾矿库安全环保形势依然严峻。2014年全国尾矿库共发生事故8起,其中:4起造成环境污染,4起造成5人死亡。这4起死亡事故主要由非法生产、违章指挥或者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造成,分别是河北发生1起、死亡2人,内蒙古、山东、陕西各发生1起、死亡1人。

(二)停用库大量存在,“头顶库”、“三边库”、废弃库治理难度大。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停用库1872座(其中废弃库690座),约占全国尾矿库总数的16.5%。部分停用尾矿库安全环保措施不落实,值班值守制度执行不到位,隐患比较严重。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1451座“头顶库”和466座“三边库”,这些尾矿库安全风险程度高,易导致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亟需治理。

(三)矿业经济持续低迷,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受矿业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一些尾矿库企业由于经济效益差等原因,安全环保投入不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尾矿库日常安全运行和维护得不到有效保障,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长期停用的尾矿库未实施闭库,甚至存在一些尾矿库企业破产、业主逃逸的现象,把存在重大安全环保隐患的尾矿库甩给地方政府,给库区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

(四)一些地方及有关部门监管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市(地、州)、县(市、区)尾矿库安全、环保监管责任不落实,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处理措施不严,处罚力度不够;中央财政支持的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落实缓慢,影响了项目进度;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尾矿库闭库措施不到位;一些地区监管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5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遏制安全、环保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依法治理、强化综合整治,努力推动尾矿库安全环保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主要工作目标。

1.整顿关闭尾矿库313座以上,开展尾矿库注销试点工作,将尾矿库总数控制在11045座以内。

2.全面完成31座危库、险库治理任务,基本消除危、险尾矿库,将病库数量控制在550座以内。

3.全面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的所有尾矿库治理项目,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治理效果。

4.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和部分位于高敏感区的尾矿库全部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并有效运行。

5.对全国尾矿库再进行一次全覆盖普查,进一步摸清尾矿库的安全基础、运行状况、主要安全隐患等。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强化依法监管,严格督促尾矿库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宣贯和检查力度,推动尾矿库企业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五落实五到位”。二是加大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切实减少因“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下同)造成的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三是按照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的标准,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尾矿库安全生产费用,确保在当前矿业经济仍然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尾矿库企业安全生产措施能落到实处。四是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和部分位于高敏感区的尾矿库未建立在线监测系统的要立即部署安装;已经建立的要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升级和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正常运行,真正发挥实效。要针对本地区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将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及运行效果作为今年重点检查内容。五是按照《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和《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要求,开展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编制报备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

2.联合督查检查,强力推动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工作。一是重点治理31座危库、险库,加快病库治理进度。全国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将对31座危库、险库的治理方案和治理进展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每座危库、险库治理到位。二是全面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的828座无主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和财政部支持的100座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有色金属矿山企业尾矿库闭库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协调小组将对项目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抽查。三是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尾矿库治理,确保水源区尾矿库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四是继续开展尾矿库汛期安全环保联合督查,督促尾矿库企业切实做好汛期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杜绝集中排放超标尾矿水行为,强化应急演练,确保尾矿库安全度汛。五是第四季度协调小组拟对全国部分重点地区的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工作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实地检查治理行动成效。

3.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尾矿库日常监管工作。一是认真宣贯新《安全生产法》,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继续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六打六治”方案的要求,集中打击尾矿库企业无证运行、未按照设计文件规范排尾、习惯性“三违”等行为,进一步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双十条”规定,大幅减少因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等行为造成的尾矿库事故。二是加强对尾矿库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督促尾矿库企业严格执行尾矿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三是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会诊”监管、风险分级监管为抓手,做好尾矿库普查及安全风险分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家对尾矿库进行“会诊”,切实提高尾矿库安全监管科学化水平。四是积极研究加快“头顶库”、“三边库”治理的政策措施。在尾矿库普查的基础上,对“头顶库”、“三边库”进行分类管理,对风险程度高、发生事故危害程度大的尾矿库进行重点治理和监管。4.狠抓闭库和复垦工作,彻底消除尾矿库安全环保隐患。一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落实尾矿库闭库责任,对本地区尾矿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不再排尾、达到设计最终标高、长期停用和废弃的尾矿库要及时闭库,并做好闭库后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二是督促企业严格履行闭库尾矿库的土地复垦义务。尾矿库闭库后,土地复垦义务人应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要求完成土地复垦义务,并及时向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验收。三是大力支持广东省开展尾矿库注销试点工作,探索尾矿库注销的程序、方式和可注销尾矿库的范围等,为今后逐步推广到全国积累经验;在保障安全、环保达标的前提下开展氧化铝赤泥库、城市边缘尾矿库闭库后利用试点,彻底消除隐患,促进土地节约与再利用。

5.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开展尾矿综合利用工作,推动矿业经济循环发展。一是指导各地区研究制定尾矿库产业政策,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和各地区对尾矿库项目库容规模和选址等方面的限定标准要求,新建尾矿库凡不符合本地区产业布局和总体规划的一律不予设立,严格限制新建尾矿库。二是以34个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为基础,大力宣传和推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推动部分尾矿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对尾矿综合利用的支持政策及措施,提高企业开展尾矿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三是研究无尾矿山建设的鼓励政策,推动发展绿色矿业,从源头上解决尾矿库的安全环保问题。四是开展尾矿综合利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推进相关产品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有关要求。

1.盯住目标,狠抓落实。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本地区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的作用,盯住目标、分解任务、倒排工期,确保实现2015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互相协作,齐抓共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沟通配合,强化联合检查和执法,形成协作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依法依规对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管和指导。

3.认真总结,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区要认真总结2013-2015年开展的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工作,查找问题、积累经验、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请各地区于2015年12月底前将2013-2015年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总结报告对应报送协调小组相关成员单位。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

各市人民政府:

为及时治理尾矿库安全和环境隐患,防止和减少我区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及次生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编制的《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安监总管一[2009]112号)的要求,自治区安全监管局、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联合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一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治理尾矿库危库、险库和危险性较大的病库”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联合编制了《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安监总管一[2009]112号)。为及时治理尾矿库安全和环境隐患,防止和减少我区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及次生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我区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

一、我区尾矿库安全和环境现状

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据统计,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区共有尾矿库590座(详见附表1),其中:有危库4座,约占总数的1%;险库25座,占4%;病库190座,占32%,正常库371座,占63%。三等库8座,约占总数的1%;四等库40座,约占总数的7%;五等库542座,约占总数的92%。

近年来,我区每年都发生尾矿库事故,从2005年至2009年,我区共发生14 起尾矿库垮坝、漏砂事故。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也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造成我区尾矿库事故频发和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

(一)安全设计标准低,筑坝方式落后。尾矿库防洪、抗震及坝体稳定等安全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偏低。如我国设计标准规定,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坝体稳定性时,四等库和五等库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安全系数是1.15,而美国的标准是1.5;我区多数尾矿库采用上游法筑坝,上游法较下游法、中线法等其它筑坝方式的坝体稳定性差。同时,筑坝的尾矿粒度细,而细尾矿的力学强度低、透水性差、不易固结,造成坝体稳定性较差。

(二)安全和环保方面投入不足。近些年来,大量的小选矿厂相继建成投产使用和一些非法洗矿点的生产,形成了大量的尾矿库,这些库不但数量多,而且库容小,存在安全、环保投入不足和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虽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了一些隐患,但由于企业破产解散、改制或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等原因,投入资金用于治理尾矿库隐患严重不足,多数服役到期的尾矿库和停用的尾矿库仍未闭库,危库、险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一些危险性较大的病库仍然带病运行,给安全、环保监管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三)违规生产严重,安全、环保管理基础薄弱。目前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占相当比例。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生产规模小,存在未批先建、无正规设计、不按设计组织施工、不按设计组织生产、生产管理粗放、安全防范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大量的小尾矿库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环保意识淡薄,管理基础薄弱,设备设施简陋,防范安全、环保事故的能力很低。

(四)安全、环境隐患普遍存在。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区有危库、险库、病库219座,占总数的37%。这些尾矿库普遍存在浸润线过高、调洪库容不足、坝体裂缝现象严重、坝体安全观测设施不健全或无排洪系统等安全隐患,亟待治理。全区有40多座尾矿库下游有人员居住。

(五)监管效能有待提高。我区安全监管人员少、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业务素质低,执法所需的装备和车辆不足,导致工作不规范、力度不够、效能不高。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联合执法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尾矿库隐患治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扎实推进尾矿库安全和环境隐患治理工作,努力降低尾矿库事故发生,实现尾矿库安全生产、环保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原则

一是落实责任,强化治理。按照谁的责任、谁出资治理的原则,落实治理责任,对现有的危库、险库、病库,督促各地及企业抓紧制定隐患治理方案,积极推进各项前期工作,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强化治理,在分清企业和地方各级责任的基础上,制定治理计划,落实治理资金,认真抓好落实,确保隐患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基础上,按隐患和环境敏感程度大小,制定综合治理方案,重点是下游有人员居住和重要设施,由危库至险库再至病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三是源头预防,加强监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要求,从项目选址、立项、土地使用、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强化源头管理,加大尾矿库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实现安全、清洁生产。

四是治理为主、利用为辅。在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中,坚持安全、环保第一,把尾矿库隐患治理放在首位,同时鼓励对尾矿进行综合利用。

(三)目标

一是2010年底前,促进企业和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努力降低尾矿库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尾矿库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保护水平落后的局面,努力实现尾矿库安全生产、环保状况稳定好转。

二是2011年底前,有效降低有毒有害尾矿的产生量,基本完成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和列入本方案治理项目的治理工作。

三是2013年底前,全区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三、尾矿库隐患治理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开展安全和环境隐患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一是有主尾矿库(有企业业主的尾矿库)治理。对经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污染环境的危库、险库,应按照规定进行闭库;经整改能够达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条件的危库、险库,应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资金、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完善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经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督促危险性较大的病库企业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二是无主尾矿库(无企业业主的尾矿库)治理。对危库和险库的治理,着重抓好调洪库容严重不足、排洪设施破坏严重或坍塌、排水井显著倾斜、坝体出现贯穿性裂缝或较大范围管涌、流土变形和严重污染环境等重大安全和环境隐患的治理;对危险性较大病库的治理,重点抓好调洪库容不足、浸润线位置局部较高、坝面局部出现纵向或横向裂缝、坝面未设置排水沟、坝端无截水沟、堆积坝外坡未覆土或没有植被等问题。一是对库容尚未堆积满、有再使用价值的且经整改能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优先考虑转交给现有企业使用;二是对处于重点水域及人口稠密的环境敏感地区的尾矿库,应重点考虑环境安全,坚持对尾矿库实施闭库处理或实施尾矿库搬迁;三是鼓励各企业和相关单位对尾矿进行再利用。

(二)实施清洁生产,有效降低有毒有害尾矿的产生量。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最佳途径。地方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大力开展清洁生产,以预防事故和降低含有毒有害物的尾矿对环境的影响。一是鼓励开发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产生量少的选矿工艺技术;二是鼓励相关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含有毒有害物的尾矿及污染物排放;三是研究制定选矿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提高选矿行业的整体实力。

(三)完善法规标准,健全技术体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区的实际,规范尾矿库的勘探、选址、设计、评价、施工、生产等活动,规范对尾矿库的行政审查、核准、审批的行为,提高尾矿库从勘探、选址、设计、评价、施工、生产等方面的本质安全水平,保障其日常运行和监管的有效性。

四、尾矿库隐患治理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的领导

地方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尾矿库隐患治理重要性的认识,把防止和减少尾矿库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地方各级政府应认真履行尾矿库安全、环保监管主体责任,将尾矿库隐患治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列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责任制的考核目标之中。尤其是治理任务重的地区应明确责任、建立机构,切实加强对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制定计划,有序推进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应对辖区内尾矿库安全、环境隐患进行认真排查,按照本方案统一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隐患治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部门责任,组织专家进行全面调查评估。要指导企业通过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确认尾矿库的安全度和环境影响情况,实施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对下游有工矿企业、大型水源地、水产基地、居民区、重要设施、河道、公路、铁路,或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危库和险库,要优先安排治理资金,及早进行治理,防范重特大事故。要建立健全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努力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和重大事故隐患监管监控的科学化。

(三)分清责任,限期完成隐患治理

1、有主尾矿库隐患治理

(1)尾矿库企业为治理责任单位,应对尾矿库隐患治理负完全责任,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及时治理隐患。

(2)地方政府应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及时督促尾矿库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治理安全和环境隐患,及早完成隐患治理任务。同时,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积极推广尾矿库安全适用技术,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3)有主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到2011年底前应基本完成。

2、无主尾矿库隐患治理

(1)原责任主体属于地方企业的,地方政府为治理责任单位。

(2)原责任主体为中央及自治区企业的,由原关闭破产企业上级集团公司(单位)管理的尾矿库,该集团公司(单位)为治理责任单位;已移交所在地政府且未再投入使用的、企业整体关闭破产、目前无主管单位的尾矿库,其接受单位或尾矿库所在辖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治理责任单位,并由其确定的项目业主代行治理。

(3)无主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到2011年底前应基本完成。

3、加强尾矿库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地方政府要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充实基层安全监管人员,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设备,改善安全执法条件,加强尾矿库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执法水平。

对于列入本方案的尾矿库隐患治理工程项目,安全监管和发展改革等部门将跟踪督导隐患治理进展情况。

(四)依法监管和指导,预防产生新隐患和发生事故

各级安全监管、发展改革、经济管理、国土资源和环保部门,要依法对选矿企业和尾矿库隐患治理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指导,督促各地和相关企业逐级抓好落实。对造成重大安全、污染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领导、直接责任人和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严格立项审批手续,核准或备案有选矿厂建设内容的项目时,要及时将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抄送安全监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选矿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排查治理隐患工作的指导;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尾矿库用地审批工作,加大整治力度,依法取缔、关闭无证开采的矿山;环保部门要做好尾矿库企业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对污染严重的尾矿库,责令限期整改和治理,经整改和治理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停用;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安全许可工作,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超量储存的尾矿库要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治理,未按期完成治理的要提请当地政府依法实施关闭。对新建尾矿库,环保和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环评准入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格技术规范,加强源头治理。在企业破产、关闭时,安全监管部门要检查企业是否遗留尾矿库安全隐患,如存在安全隐患,在企业清算时应留足安全隐患治理资金。

(五)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公众安全环保意识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广泛开展有关尾矿库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隐患及危害的宣传教育,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企业业主、从业者的法制意识,普及安全、环保基本知识,增强防范事故和应急处置能力。尤其要争取公众对尾矿库隐患治理行动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治理行动的顺利开展。

(六)治理资金筹措

1、有主尾矿库隐患治理,由尾矿库企业负责治理,加大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治理隐患。

2、无主尾矿库隐患的治理,原责任主体属于地方企业的,原则上由地方政府负责治理。原责任主体属于中央下放地方企业的,除争取中央尾矿库闭库治理专项资金外,由自治区财政相应承担地方配套资金。

3、各级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消除尾矿库安全隐患。

对未列入本方案的尾矿库隐患治理,也要分清责任,及时落实治理资金进行治理。

附表1 广西尾矿库基本情况汇总表

附表2 广西重点尾矿库隐患治理项目

附表3 广西列入国家《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的无主尾矿库隐患治理工程项目

附表4 广西列入国家《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的有主尾矿库隐患治理工程项目

第四篇:尾矿库综合治理情况汇报

1.尾矿库基本情况

两当境内共有5座尾矿库,分别为:两当会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山沟门尾矿库,两当花崖沟金矿干沟尾矿库,甘肃中金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东沟尾矿库,招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小沟尾矿库及炭沟尾矿库,分布于我县左家乡、金洞乡、太阳工作站3个乡镇(工作站)。

2、开展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我县扎实落实尾矿库安全监管责任,对县域内5座尾矿库落实安全监管包抓责任人,明确了5名县级领导、安监局5名科级领导和尾矿库所在3个乡镇负责人、4名企业负责人、10名企业监测管理责任人的责任,要求所有包抓领导、企业负责人和监管监测责任人经常深入包抓一线,了解、解决尾矿库建设、运营、闭库过程存在的问题,将隐患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尾矿库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安全生产许可制度,规范堆筑尾矿,从源头保障尾矿库安全。

三是深入开展尾矿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大检查、“六打六治”打非治违、汛期尾矿库安全专项检查等一系列行动,完善尾矿库安全隐患数据库,实行重点隐患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整改销号制度。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排洪涵洞、排洪能力不足的尾矿库和废弃尾矿库进行挂牌督办,对企业尾矿库排水构筑物、尾矿坝、库内水位、基础设施等全面督查,并逐一完善应急预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全程跟踪治理,直到整改到位予以销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一系列关于尾矿库文件精神。在西和县陇星锑业公司尾矿库2号溢流井发生一起拱板破裂尾砂泄漏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认真贯彻陇市安监发电〔2015〕8号明传电报精神,12月2日至12月4日县政府组织安监、国土、环保、公安等部门对全县尾矿库开展专项安全大检查,出动人员18人,此次检查尾矿库企业5户,共下发检查记录5份,整改指令书3份,查出安全隐患6条,经复查6条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2016年1月25日,收到《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纪要》后,为认真贯彻落实办公会议精神,我县立即组织安监、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召开尾矿库综合治理专题会议,会上通过学习办公会议精神,就我县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情况提出了相关要求。

3.省、市检查组查出隐患整改情况

1、甘肃中金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小东沟尾矿库对检查组提出的安全隐患全部整改完毕;

2、两当县招金矿业有限公司小沟尾矿库对检查组提出的第四条(初期坝马道排水沟有积水,左侧局部破损)、第五条(初期坝两侧坝间沟未修至库底)安全隐患目前正在整改之中。

3、两当县会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山沟门尾矿库对检查组提出的安全隐患及头顶库提级改造问题,目前已聘请相关资质部门编制完成整改方案。

4、两当县招金矿业有限公司炭沟尾矿库闭库设计安全专篇于2012年7月通过市局审查批复(陇市安监发[2012]164号),目前正在申请银行贷款资金完成闭库工作。

5、两当县花崖沟金矿干沟尾矿库为新建库检查组未提出相关安全隐患。

二、存在的问题

1、两当县招金矿业有限公司炭沟尾矿库闭库设计安全专篇于2012年6月3日通过市局审查批复,由于受矿产品市场疲软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差,连续2年亏损,无力对尾矿库实施闭库工程,致使尾矿库留下安全隐患。

3、两当县会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山沟门尾矿库由于受矿产品市场疲软的影响,于2014年9月停产至今未能恢复生产,该库被列为头等库,头顶库治理需要大量资金,仅头顶库提级改造方案就需资金15万元,企业无法拿出改造资金导致提级改造工作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针对两当县招金矿业有限公司小沟尾矿库两项隐患,待企业整改完毕后,由县安监局组织验收,报市安监局销号,确保在2016年4月30日前完成整改。

2、针对两当县招金矿业有限公司炭沟尾矿库闭库工作,两当县人民政府已对此项工作进行挂牌督办,企业正在申请银行贷款资金,力争按期完成闭库工作。

3、针对两当县会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山沟门尾矿库查出的安全隐患及头顶库问题,县安监局已责令企业聘请相关资质部门编制出头顶库提级改造方案,力争按期完成提级改造工作。4、2016年汛期前,确保我县在用尾矿库完成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及三等尾矿库的在线监测系统,与市县安监部门实现联网。

第五篇:尾矿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县尾矿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尾矿库整治专项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狠抓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通过开展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基层基础工作,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集中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尾矿库企业生产行为,促进全县尾矿库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行动对全县所有尾矿库逐一进行统计、检查,进一步摸清全县尾矿库底数,详细掌握各种尾矿库的基本情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尾矿库日常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整改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及时消除尾矿库重大安全隐患,坚决杜绝尾矿库重大事故发生。

三、检查范围和内容

全县所有尾矿库(包括在建、运行、闭库和闭库后再利用的尾矿库)逐一进行检查,检查要全面具体,全覆盖,每个尾矿库企业都要详细填写《尾矿库基本情况统计表》,做到一库一表。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一)在建尾矿库

1、立项(审批、核准、备案)手续。

2、预评价报告、安全设施设计及批复。

3、施工单位资质、施工记录。

4、监理单位资质、监理记录。

5、安全设施建设情况(初期坝位置、坝型、尺寸及施工质量,排洪系统的位置、形状、尺寸、施工质量)

6、安全设施验收情况。

7、三等尾矿库在线监测安装情况。

8、未批先建、未验收取证擅自投入使用情况。

(二)生产运行尾矿库

1、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主要:立项(审批、核准、备案)手续、预评价报告、安全设施设计及批复、验收报告、竣工验收批复、图纸资料等。

2、相关证照是否齐全。主要包括: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非煤矿山主要负责人资格证书、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特殊岗位操作人员资格证书等。

3、“三项制度”是否完善。主要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下载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证综合治理 行动方案

    开展查处取缔文化市场无证无照经营专项 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我县文化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合法经营,维护社会稳定,使我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

    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

    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 工 作 简 报 第6期(总6期) 全国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2007年8月3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孙华山副局长赴北京市密云县 对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

    五部委关于《关于印发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 印发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09〕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 深入开展尾矿库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3〕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电气综合治理活动开展方案

    阳新县第一中学教学楼、综合楼 制 人: 批 人: 电 气 综 合 治 理 实 施 方 案年 月日 编 审 编制单位:湖北鄂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电气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有效遏制电气火灾高......

    全省非煤矿山尾矿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

    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全省非煤矿山尾矿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晋安监管一字〔2012〕7号 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

    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行动方案

    XX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中行动方案为深入推进镇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切实整治XX全域城乡环境的脏、乱、差等问题,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按照“清......

    2020-2021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2020-2021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XX区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