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击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雷击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作者:李高峰、雷启龙、黄瑞芳
黄瑞芳工作单位:内蒙古电力工程技术研究院 内蒙古 邮编: 010010 雷启龙、李高峰工作单位:国华(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 邮编: 076750
摘要:运行中的风力发电机组,遭受雷击屡见不鲜,损坏设备,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危害人身安全。为此,本文说明雷击对风力发电机组危害的严峻性,分析雷击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机理,指出改善风力发电机组防雷的改进措施,必须从设计标准、建设质量等根本环节着手,使风力发电机组雷电防护做到科学、有效、经济。
关键词:风力发电机组;雷击;外部雷电;内部雷电; 1 雷击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
风力发电特点是:风机分散安置在旷野,大型风机叶片高点(轮毂高度加风轮半径)达89~117m,易受雷击;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绝缘低(发电机出口电压690V,且大量使用自动化控制和通信元件)。因此,就防雷来说,其环境远比常规发电机组的环境恶劣。风力发电机组是风电场的贵重设备,价格占风电工程投资60%以上。若其遭受雷击(特别是叶片和发电机贵重部件遭受雷击),会造成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爆裂、电气绝缘击穿、自动化控制和通信元件烧毁等等。除了损失修复期间应该发电所得之外,还要负担受损部件的拆装和更新的巨大费用。丹麦LM公司资料介绍:1994年,在雷电活动少的丹麦境内注册的运行风机,受到雷害损坏超过6%,修理费用估计至少1500万克朗(当年丹麦装机540MW,平均2.8万克朗/MW)。按LM公司估计,世界每年有1%~2%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受到雷电袭击。叶片受雷击的损坏中,多数在叶尖,是容易被修补的,但少数情况则要更换整个叶片。雷击风机常常引起机电系统的过电压,造成风机自动化控制和通信元件的烧毁、发电机击穿、电气设备损坏等事故,所以,雷击是威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严重问题。2影响机理分析
因风力发电机组所处的地形位置不同,雷击事故率有所不同,地处山区的风力发电机组其雷击事故率最高;且雷击事故中,大部分不是由于直击雷引起的,而是非直接累积造成的损害。我国东南沿海和北部山区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但该地区地形复杂,雷暴日较多,应充分重视雷击给风电机组和运行人员带来的巨大威胁。
风力发电机组遭雷击受损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直接遭受雷击而损坏;二是雷电脉冲沿着与设备相连的信号线、电源线或其他金属管线侵入使设备受损;三是设备接地体在雷击时产生瞬间高电位形成地电位“反击”而损坏;四是设备安装的方法或安装位置不当,受雷电在空间分布的电场、磁场影响而损坏。雷电参数包括峰值电流、转移电荷及电流陡度等。风电机组遭受雷击损坏的机理与这些参数密切相关。
3风力发电机组防雷改进措施
防雷改进措施包括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大部分。3.1外部防雷(直击雷防护技术)3.1.1叶片防雷
叶片防雷系统主要是避免雷电直击叶片本体而导致叶片损害。研究表明:不管叶片是用木头或玻璃纤维制成,或是叶片包导电体,雷电导致损害的范围取决于叶片的形式。叶片全绝缘并不减少被雷击的危险,而且会增加损害的次数。多数情况下被雷击的区域在叶尖背面(或称吸力面)。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防雷系统由雷电接闪器和雷电传导部分组成。在叶尖装有接闪器捕捉雷电,再通过敷设在叶片内腔连接到叶片根部的导引线使雷电通过叶片根部传给叶片法兰,通过叶片法兰和变桨轴承传到轮毂,通过轮毂法兰和主轴承传到主轴,通过主轴和基座传到偏航轴承,通过偏航轴承和塔架最终导入接地网,约束雷电,保护叶片。3.1.2机舱防雷
在机舱顶部装设一个避雷针,避雷针用作保护风速计和风向标免受雷击,在遭受雷击的情况下将雷电流通过接地电缆传到机舱上层平台,避免雷电流沿传动系统的传导。3.1.3塔架及引下线
从接闪器到接地装置的引下线应按有较多并联的电流路径且为直线垂直安装,使其具有最短、最直接的路径的原则布置;当塔架为金属制成或有互相连接的钢筋网时,可作为自然引下线(但应注意当塔架用放人混凝土内的预应力拉桩螺栓固定时,不应将这些元件用于接地目的)。也可专设引下线连接机舱和塔架,减轻电压降,跨越偏航环,机舱和偏航刹车盘通过接地线连接将雷电顺利地引入大地。
3.1.4接地网
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一般可采用一种或多种组合:一个或多个环形接地体、基础接地体(基础接地体应是可延伸的)、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或斜形)接地体,其所包围的面积的平均半径应不小于6m。风力发电机组的混凝土基础内互相连接的钢筋网可作为自然接地体。
接地网的设计,常用的方法有:① 增大接地网面积;② 增加垂直接地体;③ 人工改善地电阻率;④ 深埋接地体;⑤ 利用自然接地体;⑥ 敷设水下接地网。要认真分析和比较,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筛选出最佳的降阻方案。
3.2内部防雷技术
3.2.1防雷区(LPZ)的等电位连接
风电机组的过压保护和等电位连接措施在不同的保护区的交界处,应通过SPD(防雷及电涌保护器)对有源线路(包括电源线、数据线、测控线等)进行等电位连接。其中在LPZ0区和LPZ1区的交界处,采用通过I类测试的B级SPD将通过电流、电感和电容耦合三种耦合方式侵入到系统内部的大能量的雷电流泄放并将残压控制在2.5kV的范围。对于LPZ1区与LPZ2的交界处,采用通过Ⅱ类测试的C级SPD并将残压控制在1.5kV的范围。3.2.2机舱等电位连接
为了预防雷电效应,对处在机舱内的金属设备和外来的导体作等电位连接,连接母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汇集到机舱底座的雷电流,传送到塔架,由塔架本体将雷电流传输到底部,并通过3个接人点传输到接地网。在LPZ0与LPZ1、LPZ1与LPZ2区的界面处均应作等电位连接。3.2.3线路等电位连接
线路的所有导体应直接或非直接连接。相线应采用电涌保护器连到防雷装置或总接地连接带上。在TN系统中,PE线或PEN线应直接连到防雷装置或总接地连接带上。基础接地体和环形接地体的端部接线夹应进入塔架内部,并连接到一个有适当标记的等电位连接带。4结论
(1)风电机组雷电的防护重点就是将击中风电机组的雷电流通过防雷装置迅速安全的泄放到大地,使雷击对风电机组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点。
(2)我国领土富原辽阔,南北区域雷电活动差异大,且地质条件迥异,因此,在风电机组防雷装置设计要求上应当因地制宜,采用更加经济合理有效的方法,保证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梁志疆、徐烨,雷电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及对策,电建论坛。【2】 刘庭,风电机组防雷研究,“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征文活动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 赵海翔、王晓蓉,风电机组的雷击机理与防雷技术【J】,电网技术,2003,(7)。
【4】 防雷及接地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HFWX·QB/1-6-013-2004
第二篇:海风盐雾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海风盐雾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随着二十世纪后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技术成果投入运用和新型材料的相继开发成功,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已从先前的几百瓦发展到如今的几兆瓦。风能已成为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洁净能源。风能发电不排放任何污染物,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节约矿物资源,实现清洁生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风力发电机组是利用风能发电,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自然会带来对设备不利的负面影响。本文将针对空气中的盐雾危害问题做出深入探讨,为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建言献策。盐雾的形成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反之愈少。当空气温度低到不能容纳原先所含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沿海地区空气中含有大量随海水蒸发的盐分,其溶于小水滴中便形成了浓度很高的盐雾。盐雾的腐蚀特点2.1 盐雾中的主要成分为NaCl,而NaCl 的溶液中是以Na+和Cl-的形态存在的,由盐雾技术研究的“集成电路的可靠性试验”得知盐雾的沉积率与Cl-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所以在含盐浓度高的海边,其沉积率也很大,高浓度的盐雾自然成为NaCl 溶液的载体。
2.2 而由试验又可以知道盐雾的腐蚀作用受到温度和盐业浓度的影响,当温度在35 摄氏度,盐液浓度在3%时其对物体的腐蚀(化学反应)作用最大。盐雾中高浓度的(NaCl)迅速分解为Na+离子和活跃的Cl-离子与分子式很活跃的金属材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强酸性的金属盐,其中的金属离子与氧气接触后又还原生成较稳定的金属氧化物。
另外,任何金属材料在介质中都有自己的腐蚀电位,在同一种介质中电位越正的金属其活性就差,金属就不易腐蚀。目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设备上的主要为铁、铝、铜等活性极强的金属材料。
由上面所述得出结论是,盐雾对金属物的腐蚀破坏主要条件有:浓度、温度、含氧量、腐蚀电位。
3、盐雾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危害我国东南部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年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年平均最高气温26℃,年平均最低气温19℃左右。
盛行的海陆风把含有盐分的水汽吹向风电场与设备元器件大面积接触,这些因素使设备受盐雾腐蚀的速度大大加快。
盐雾给风力发电机组带来的危害主要为:
3.1 盐雾与空气中的其他颗粒物在叶片静电的作用下,在叶片表面形成覆盖层,严重的影响叶片气动性能,产生噪音污染和影响美观。
3.2 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使设备原有的强度遭到破坏,使风力发电机组的承受最大载荷的能力大大降低,使设备不能达到设计运行要求,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严重后果。
3.3 盐雾与设备电器元件的金属物发生化学反应后使原有的载流面积减小,生成氧化合物使电气触点接触不良,它们将导致电气设备故障或毁坏。给风场的安全、经济运行造成大的影响。
4、对盐雾的防护措施针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环境,结合现有技术趋势,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后提出具有较强性价比的几点防腐保护措施:
4.1 应用金属压延防腐处理技术在材料剪切加工过程中时,使材料端面形成保护膜。
4.2 使用锌铬膜(达克罗)涂层工艺技术对设备金属表面处理。其防锈机理为:
(1)锌粉的受控自我牺牲保护作用 ;(2)铬酸在处理时使工件表面形成不易被腐蚀的稠密氧化膜;(3)层层覆盖的锌片相互叠加的涂层形成了屏蔽了作用,增加了侵入者到达工件表面所经过的路径。而且,由于达克罗干膜中铬酸化合物不含结晶水,其抗高温性及加热后的耐蚀性能也很好。
4.3 在叶片表面喷涂光触媒涂料,它利用阳光、雨水、空气作为基本反应介质,使污染物附着后被分解达到防雾、自清洁目的;
4.4 经常巡查、发现设备出现腐蚀情况后及时用新型环保的金属表面涂装前处理剂进行处理,因为它能迅速与基材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络合物,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单分子保护膜,阻止氯等物质对金属的侵蚀,其后涂上高性能的纳米涂料。
4.5 对电气元器件集中的区域进行密封防潮、降温保护以减缓腐蚀速度。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技术难关的突破,将会有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投入使用,将给设备防腐带来新的技术保障。
第三篇:试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方法改进策略研究
试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方法改进策略研究 摘要: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及密度低等特点。在利用风能进行发电时,如何有效地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控制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机组能够高效运行。该文简要阐述了风力发电机组内涵及主要类型;其次,提出滑模变结构控制、最优控制、模糊控制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控制四种现代化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改进传统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以推动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方法相关研究的深入。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控制技术;改进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6-1326-02On the Wind Turbine Control Method for Improving Strategy
Ayiguli.maimaiti,ZHANG Wei
(Wind Energy Institute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qi 830000,China)Abstract: Wind energy is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earth’s surface generated by the volume of air flow,with no stability,and low density and randomness.In the use of wind energy to generate electricity,and how effectively controlled wind turbin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wind turbine can be run efficiently.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meaning of the wind turbine and the main types; Secondly,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optimal control,fuzzy control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ur modern wind turbine control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wind turbine control technology to promote China’s wind turbine control method in-depth research.Key words: wind; generator; control technologies; improvement
风能资源是一种极具大规模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一些发达国家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和地理优势,早已开始利用风能资源发电。而我国风力发电事业起步相对较晚,各方面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明显落后发达国家,致使我国风力发电事业耗费巨大成本,却难获得对等的产出。由此看来,引入新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改进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方法是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风力发电机组及主要分类
1.1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电源由风力发电机组、支撑发电机组的塔架、蓄电池充电控制器、逆变器、卸荷器、并网控制器、蓄电池组等组成;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风轮、发电机;风轮中含叶片、轮毂、加固件等组成;它有叶片受风力旋转发电、发电机机头转动等功能。
1.2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分类
1)基于失速型的分离发电机组
基于失速型的风力发电机组种类较少,现有的主要包括两种,即定桨距失速型和变桨距失速型等两种。在这两种类型中,定桨距失速型主要利用风轮叶片的失速作用,来实现对风力发电机在风力较大情况下的功率进行准确控制,然后,利用该型机组上的叶尖扰流器对极端情况下的停机问题进行控制。对于变桨距失速型,其发电机组则与定桨距失速型存在差异,主要通过低风速下的桨距角来实现对输出功率的控制,在高风速情况下则利用叶片桨距角的改变来对功率输出进行控制。
2)双馈变速恒频型风力发电机组
该类型的风力发电机组能够实现对分论叶片桨距角的调节,还可以采用能够变速的双馈性发电机,实现对恒频恒压电能的输出。如果风速低于额定速度,该类型机组能够利用转速和叶片桨距角的改变,将发电机组控制在状态下运行,确保输出功率为最大;在风速高于额定速率时,可以利用叶片桨距角的改变,将发电机组的功率控制在额定的功率。
3)直驱型性风力发电机组
该类型发电机组是一种不带齿轮箱的变桨距变速发电机组,其中的风轮轴能够与低速发电机直接相连接。所以,在使用中,该类型的发电机组需要采用全功率变流器。
4)混合型的风力发电机组
该类型的发电组中包含有单级齿轮箱以及中速发电机,可以认为是直驱型和传统型的混合类型。在使用中,该类型的发电机组也需要采用全功率变流器。风力发电系统的现代控制技术
2.1滑模变结构控制
风电机组属于非线性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复杂多变,也容易受到风向、阵风或负载等变化的影响,所以也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控制。使用滑模变结构进行控制,将其当作一种间断性的开关。在设定系统的匹配条件后,就只能做定向的滑模运动,不受系统参数变化扰动、高速响应、鲁棒性高、设计轻盈、方便实现等众多优点,确保在参数不稳定时仍可以实现系统的稳定。符合了风力系统最大功率的设计要求,促进了风力发电机组的良好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能够较好地抑制外加的干扰对双向反馈变速稳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不利作用,保证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唯一的缺点就是系统的抖振现象。最近有学者提到可以使用高阶滑模变控制方法,就是在高阶微分上使用不连续的控制量,延续了传统滑模的优势,还能较好地消除系统的抖振,使得输出功率维持在稳定状态。
2.2最优控制
风力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处在风速多变、干扰多、非线性的恶劣条件下,所以用数学模型来做不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而利用线性模型设计的最优系统来进行控制,可以查找附近的工作点,并借助反馈系统完成大范围的精确解耦线性化,进一步保证风能、风力的最大搜集与控制,这就是风力发电机组中所谓的最优控制。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处理有功、无功率输出、电功率变化小等之间的相互矛盾,还能较好地抑制因线路故障导致的电压波动。
2.3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属于高级控制策略,它用到了语言规则、模糊推理两种方法,对被控制对象不需要很精确的数学模型,对非线性因素也不敏感,鲁棒性非常高。模糊控制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控制方法,在增强风能利用率、进行最大功率跟踪和变速稳频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
典型的例子如:1)当将其使用于变桨距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中时,有效调节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还调整了风轮的桨距角、风力机转速和叶尖速比等,保证了风力发电机组功率和频率的稳定输出。与以往使用的PID控制器相比,抖振现象大大减少,系统的效率与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2)依靠TS模糊模型系统,将局部的非线性功能用于风力混合动力发电系统中,再使用语言规将其划分为低级系统。配合最合适的分割时间序列,再使用线性二次调节系统进一步提高控制。该方法比过去的控制方式更能抵制外界的扰动,可以较好地适应风速与负载实时变化的恶劣条件。
3)将最优的模糊控制逻辑使用到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中,如果发动机转速低于预设的转速,此时依靠整流器和逆变器可以有效调节发电机的转速,尽量保证转速与风速的变化同步,最大程度提高风能利用率;如果发动机转速高于预设的转速,此时通过模糊控制器来调节桨距角,不搜集多余的风能,减少风能捕获率。这种通过风轮的转速来实现存储、释放能量的方法,使得功率传输链易于控制,保证了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的稳定输出。
模糊控制理论凭借自身的优点,又将人工智能、仿人智能、神经元网络等技术综合在一起,使其在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领域跻身前列。
2.4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智能控制技术。神经网络理论综合了人类和生物的适应性、学习和判断能力等,所以该理论的自适应与自组织性比较高,可以监视和察觉风力快速变化的不确定性,也促进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智能化水平大为提高。
风速的预测必须依靠风的性质、预测周期和地点,所以使用神经网络理论进行短期风速预测,确定时间序列模型来计算风速的变化,采用反向传播和回归两种神经网络方式来预测采集到的风速变化量。人工神经网络对数学模型没有精确的要求,它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它的自适应性与良好的控制能力可以在风速、风向不确定的实际环境保证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在风力不确定与扰动较多的实际环境中,首先会考虑到将滑模变结构完善为积分模糊滑模变来进行变量的控制,解除了精确数学模型和风力发电机组控制不可分割性的限制。最近有研究中提到,在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系统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的发展将最具优势。但是它只有在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适用,而忽视了风速低于预设风速的情况。结束语
不同的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的运用,各自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仍然以引进或借鉴国外优秀技术为主。我国在此方面的自主研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为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科学、高效地控制,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不断的深入研究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在对现有控制技术进行改进的同时,加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以促进我国在这方面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贾晨霞.浅谈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2):171-172.[2] 谭芝,陈众,汤敏,李奇,鲁晶.风力发电机组偏航优化控制方法[J].电力学报,2014
(1):66-69.[3] 杨建秋,等.1.0MW变速恒频异步风力发电机组设计改型[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4
(1):51-53,56.[4] 王剑彬,付小林,孔朝志.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优化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3
(4):47-50.
第四篇:气象局机房雷击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防雷中心
泰顺县气象局机房雷击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詹昌东、胡萍、温州市气象局防雷中心、325027
摘要:通过泰顺县气象局机房雷击原因分析,提出针对的改进措施。机房采取了整改措施后效果明显。
关键词:机房 雷击 整改措施 引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如视频会商系统、自动气象站、数据交换机等投入使用。这些电子设备耐压水平低,对电磁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因雷击造成损坏的事件呈增长态势。本文就气象局信息系统机房发生的一次雷击事故,分析其雷击原因,指出其防雷设施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雷击导致设备损坏的可能途径及存在的防雷隐患
该局办公楼高23米,机房设在第3层。这里是高雷区,雷灾事故时有发生,08年机房的气象视频会商系统、数据采集器、交换机等设备遭雷击而损坏,影响正常工作。分析发生雷击事件的原因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护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现场勘查发现的问题
1.1担任气象局通信、信息传输等任务的两条光缆从10米外架空引入机房,其金属加强芯未接地;与之连接的光缆终端盒、光缆配线箱均未接地;置放设备的机柜也无接地。
1.2有线电视信号线围绕办公楼外墙50米后进入机房,进入机房后与气象视频会商系统的信号线、网络线等缠绕一起,不符合《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第8条“屏蔽措施和合理布线要求。”
1.3机房内没有设置接地母排(等电位连接导体),所有设备均无接地和等电位连接,不符合《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第7条第5款“计算机房和通讯机房内应敷设等电位连接带或环型等电位连接导体”的要求。
1.4交换机到一楼的网络信号线穿越外墙,所有布线均无采取屏蔽措施。
1.5机房内的ZQZ-C2型地面气象综合有线遥测仪(数据采集器)近年频频遭受雷电感应而损坏。经检测,该设备外壳无接地;多条数据传输线从150米外的观测场穿金属管引入;观测场设在海拔534米高的山顶,雷击机率高,数据传输线的金属屏蔽管埋地深度不够(有些地方裸露在地表),金属管之间连接不良,入户端未接地。
1.6地温采集线屏蔽管接地不良;自动站数据采集线屏蔽管中间连接不良。1.7办公楼屋面的卫星接收天线未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天馈线未穿金属屏蔽管进入机房。1.8设在一楼低压配电线路上的电涌保护器(型号:LS4-80)形同虚设。接线过长,残压高,不能起保护设备作用;电涌保护器没固定位置,摇摆不定容易造成接触不良,引起电火花;电涌保护器前端未设置过电流保护装置。
2.防雷措施的改进意见
气象局整体的防雷设施依据《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进行设计、施工,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具体的防雷改进措施
2.1机房应设置接地装置。建议采取共用接地方式,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
2.2机房内所有电子设备均应采取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措施;所有信号线、网络线均应采取金属槽架敷设或其它屏蔽措施。
2.3从机房交换机(设备机柜)到一搂的网络信号线改经室内敷设。如继续从室外布线,应采取屏蔽措施。
2.4从150米外的观测场到办公楼的数据传输线金属屏蔽管每隔30米左右做一次接地,接地材料采用降阻剂或接地摸块。通过金属屏蔽管使观测场与办公楼的地连接在一起,减少电位差。
2.5卫星接收天线设置避雷针保护;天馈线应穿金属屏蔽管进入机房,并安装适配的天馈避雷器。
2.6所有光缆(包括观测场到办公楼内部传输光缆)金属加强芯应接地;与之连接的光缆终端盒、光缆配线箱均应接地;置放设备的机柜也应接地。
2.7低压配电线路上的电涌保护器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安装。3.防雷措施改进后的状况
根据以上改进意见,机房与2008年六月采取了上述的整改措施,经过两年多次强雷电天气检验,再没有设备损坏,效果明显。
4.结束语
“安全气象”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上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之一,安全保障工作也是 “绿色台站”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应切实做好防雷工作,确保人身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
第五篇:空调通风系统对商场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空调通风系统对商场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标签: 新风量 回风节能 室内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指标包含有空气中的含氧量、CO2和CO的浓度、粉尘和飘浮微生物的含量、空气中的离子数和有机挥发物(VOC)等。商场内空气质量通常取决于空气中的含尘量、含菌量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高低。大型超市、大卖场等商场是人们购物的重要场所,商场空气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顾客和员工的健康。由于商场大多处于城市的闹市区,商场内的人流量大,各种商品集中存放等特点,商场内空气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场通风空调系统。暖通空调在线
一、商场空调通风系统的主要作用及特点
商场空调通风系统主要通过不断地送入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并排出有害的污染物,降低室内CO2和其他污染物的体积分数,解决商场内空气窒息和污浊问题,从而改变室内空气质量。另一方面,新风量的大小决定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空调系统一般都采用利用回风节能方式,由于回风的不断循环,室内污染气体浓度会增大,因此,合理利用新风对于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和节约能源有很好的作用。
二、空调通风系统对商场空气质量的影响
影响商场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有关研究表明,空调通风系统对商场空气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风量不足。系统设计及安装过程中,为了达到节能和减少投资目的,空调通风系统负荷的设计参数过于保守,设备容量选择不适当,不能保证必要的新风量,室内空气质量难以保证。
2.新风、回风净化不当。由于新风和回风过滤处理达不到要求,污染了空调系统中的其他部件,无法净化回风中的有害气体及异味,造成潜在的疾病源和异味源,最终污染室内空气。
3.新风送入方式不当。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不好,新风分布不均匀,新风与回风混合或先送入室内污染区,极大地降低了“新鲜度”,甚至造成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
4.凝水排放不畅。由于凝水管坡度不够,或有很大的存水弯,抑或被灰尘堵塞,积水在系统停用期间为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的温湿度环境。
5.运行维护管理不当。由于运行管理中没有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更换过滤器,送风竹道、空气处理机组等污染严重,可能使系统阻力过大,造成新风量和总送风量大幅度下降,导致室内空气污染。
三、改进措施
根据商场通风空调系统的特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发挥通风空调系统的功效,确保商场室内空气质量。
1.保证必要的新风量。根据商场人流量合理计算新风的需求量,同时考虑排除室内设备、建筑装饰材料及存放的商品等散发污染物所需的新风量。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规定的商场最小新风量是8.0m3/(h.人)。
2.提高空调系统新风和回风的净化级别。由于我国大气粉尘浓度远高于发达国家,仅靠规定的最小新风量进行稀释是难以见效的,必须同时采取有效的空气过滤处理。由于空气中的细菌依附于尘粒上,含尘量愈高,含菌量也高,有效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就能滤掉空气中的大部分浮游菌,从而大大降低疾病传播的几率。为了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商场空调中的空气处理必须设粗效、中效两级过滤,必要时还可使用亚高效级过滤。研究表明,有效过滤的概念是指空气过滤器对粒子的过滤效率不能小于60%.此外,为了消除各种异味及某些商品建筑装饰散发的VOC,也可考虑在空调回风管道上安装活性炭过滤器。
3.优化新风送入方式。建议采用独立的新风处理及送入系统,缩短新风进入室内的路径,既可保证新风的净化要求,避免与回风或污染气流混合而降低“新鲜度”,又可保证空调系统停用期间的必要新风量。设计时,还应注意新风取风口的位置不要靠近污染物的排放口,并远离喷淋式冷却塔,国外研究已证明这类冷却塔是军团菌最易滋生与传播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