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登记、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法规标题: 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登记、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法规编号:(1989)农企字第1号 颁布时间: 1989 制定部门: 农业部
法规内容:
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登记、统计、报告暂行办法
1989年1月19日 农业部(1989)农企字第1号文颁发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情况,采取措施预防和消除劳动过程
中的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的有关
规定,结合乡镇企业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企业。乡镇企业职工在劳动
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进行调查、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凡划归行业部门管理的乡镇企业或其他部门管理的乡镇企业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由当地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与劳动等有关部门协商,单列统计上报(见附表3)。
第三条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职工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要及时准确和完整。
县以上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工作。乡(镇)人民
政府企业主管部门应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
第四条 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包括:
(一)职工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伤亡事故。
(二)在生产时间、生产区域,职工虽不是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设施、劳动条件、工作环境不良造成的伤亡事故。
(三)凡与生产或工作有关,在生产区域(包括厂区、矿山采区、货场、建筑工
地等)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企业发生各种灾害或险情时,本企业职工因抢险救火造成的伤亡事故。
第五条 企业职工因发生事故所受伤害分为:
(一)轻伤,指负伤后需歇工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未达到重伤程 度的伤害。
(二)重伤,指对负伤人员造成残废、失能或其他严重影响人身健康的重大伤害
(参照国家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三)死亡。
第六条 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分为:
(一)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二)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三)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至2人的事故。
(四)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至9人;或一次死亡不足3人,但死伤总人
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五)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次死亡不足1
0人,但死伤总人数在20人以上(含20人)的事故。
第七条 事故类别:
(一)物体打击;
(二)车辆伤害;
(三)机械伤害;
(四)起重伤害;
(五)火灾;
(六)灼烫;
(七)触电;
(八)淹溺;
(九)高处坠落;
(十)坍塌;
(十一)冒顶片帮;
(十二)透水;
(十三)放炮;
(十四)火炸药爆 炸;
(十五)瓦期爆炸;(十六)锅炉爆炸;(十七)容器爆炸;(十八)其他爆炸;
(十九)中毒和窒息;(二十)其他伤害。
第八条 企业第一责任人也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要对伤亡事故调查、登记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
第九条 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要立即组织抢救,保护现场;
成立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测绘、拍照,收集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
证言;调取有关生产、设备、工艺资料和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证明。
事故调查组应有劳动、检察、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并按有关规
定确定事故调查的主持单位。调查组解决技术性问题时,应指派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 鉴定。
第十条 发生轻伤事故由企业负责组织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处理事故责任者,吸取教训,制定采取防范措施。企业要登记备案。
第十一条 发生重伤事故,乡(镇)人民政府的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调查组,县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派人参加。企业在事故发生五天内报出《乡镇企业职工伤亡
事故调查报告书》。(见附表1)
第十二条 发生死亡事故,县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调查组,地(市)
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派人参加。企业在事故发生15日内报出《乡镇企业职工伤
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第十三条 发生重大、特大伤亡事故,省一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派人参加,并
协助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发生特大伤亡事故,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应派
人参加。企业在事故发生后25日内报出《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第十四条 调查组通过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
理意见,制定防止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和编制《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 书》。
第十五条 《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中提出的防范措施,企业要指
定专人负责,限期完成。措施完成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验收。
第十六条 重伤事故的《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要报送到地(市)
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死亡事故的要报送到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重大和特大伤亡
事故的,要报送到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第十七条 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企业负责人必须在2小时内将事故概况(事故
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报告所在乡(镇)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并要立
即转报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 到外埠承包工程的乡镇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后,企业在报告当地劳动等
有关部门的同时,应报告企业的主管部门并由主管部门统计上报。
涉及两个企业的伤亡事故,由伤亡职工所在单位统计上报。
第十九条 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接到企业每起重伤、死亡事故报告后,要立
即用快速办法逐级转报,在6小时内要报到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发生重大、特大
伤亡事故,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将事故概况报告农业部乡 镇企业局。
第二十条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每月要将本辖区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情况,按填报要求认真进行汇总统计,编制成《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见附 表2),在规定日期内逐级上报。
乡(镇)人民政府的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2日前,将上月《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
故综合月报表》报县级乡镇镇企业主管部门;县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8日前,报地(市)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地(市)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15日前,报
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省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每月25日前,报农业部乡镇企业 局。
《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单列月报表》随《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表》逐
级汇总上报。
第二十一条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每季终了,要将辖区内乡镇企业职工季度
伤亡情况的综合分析、防范措施和整改任务完成的情况编写成文字报告,同本季度最
后一月的《乡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一起逐级上报。
第二十二条 发生负伤人员死亡以及缺报、漏报的要立即补报,出现误报的要立 即更正。
第二十三条 对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好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要给于表扬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伤亡事故隐瞒不报、虚报和无故延迟报的,除责成补报外,对责
任者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1989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1、企业详细名称:地址:电话:
2、经济类型:国民经济行业:隶属关系:直接主管部门:
3、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班时分
4、事故地点:
5、事故类别:
6、事故原因:其中直接原因:
7、事故严重级别:
8、伤亡人员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用工
形式
工种
级别
本工
种工龄
安全教
育情况
伤害
部位
伤害
程度
损失
工作日
伤亡者
死亡原因
9、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总数:
10、本次事故经济损失(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元);
11、事故详细经过;
12、事故原因分析;
13、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14、事故责任分析和责任者处理意见;
15、附件(事故现场照片、伤亡者照片、技术鉴定等资料)负责人:
16、参加调查人员;制表人:
填表日期:年月日
第三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1、企业详细名称:
地址:
电话:
2、经济类型:
国民经济行业:
隶属关系:
直接主管部门:
3、事故发生时间:
****年**月**日
班
时
分
4、事故地点:
5、事故类别:
6、事故原因:
其中直接原因:
7、事故严重级别:
8、伤亡人员情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用工
形式
工种
级别
本工
种工龄
安全教
育情况
伤害
部位
伤害
程度
损失
工作日
伤亡者
死亡原因
9、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总数:
10、本次事故经济损失(元);
&nnbsp;
填表日期:
****年**月**日
第四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模版)
1、企业详细名称: 地址: 电话:
2、经济类型: 国民经济行业: 隶属关系: 直接主管部门:
3、事故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班 时 分
4、事故地点:
5、事故类别:
6、事故原因: 其中直接原因:
7、事故严重级别:
8、伤亡人员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用工形式工种级别本工种工龄安全教育情况伤害部位伤害程度损失工作日伤亡者死亡原因
9、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总数:
10、本次事故经济损失(元); 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元);
11、事故详细经过;
12、事故原因分析;
13、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14、事故责任分析和责任者处理意见;
15、附件(事故现场照片、伤亡者照片、技术鉴定等资料)负责人:
16、参加调查人员; 制表人: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1]
第五篇: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2—86
(国家标准局1986年5月31日发布1987年2月1日起实施,现已作废)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是对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依据。调查分析的目的是: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
2.1 现场处理
2.1.1 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1.2 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2.1.3 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2.2 物证搜集
2.2.1 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2.2 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2.2.3 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2.2.4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2.3 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2.3.1 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a.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b.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 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c.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d.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e.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3.2 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a.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b.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d.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 路、工作面状况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e.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f.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g.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2.4 证人材料搜集
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2.5 现场摄影
2.5.1 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5.2 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 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2.5.3 事故现场全貌。
2.5.4 利用摄影或录相,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2.6 事故图
报告中的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 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3.1 事故分析步骤
3.1.1 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3.1.2 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见(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附录A。
a.受伤部位;
b.受伤性质;
c.起因物;
d.致害物;
e.伤害方式;
f.不安全状态;
g.不安全行为。
3.1.3 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3.1.4 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3.1.5 确定事故责任者。
3.2 事故原因分析
3.2.1 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3.2.1.1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见GB 6441-86附录A中A.6不安全状态。
3.2.1.2 人的不安全行为:见GB 6441-86附录中A中A.7不安全行为。
3.2.2 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3.2.2.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 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3.2.2.2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2.2.3 劳动组织不合理;
3.2.2.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3.2.2.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3.2.2.6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3.2.2.7 其他。
3.2.3 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 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3.3 事故责任分析
3.3.1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 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3.3.2 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 责任者;
3.3.3 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5结案材料
编辑
当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4.1 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4.2 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4.3 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4 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4.5 物证、人证材料;
4.6 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4.7 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4.8 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论断书;
4.9 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4.10 处分决定和受处分的人员的检查材料;
4.11 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4.12 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