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姜安荣
(2007年11月5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第二次视频会议,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和11月1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三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分析问题,破解难点,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整治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三个重点、六个目标、七项任务,经过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组织健全,行动迅速。全省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整治工作,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省政府的要求,迅速行动,分别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责任人。及时召开了整治动员部署会,明确了整治工作目标、整治工作任务和整治工作要求,将专项整治的任务要求部署到了乡(镇)村、生产基地、示范片区。各地紧紧围绕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分阶段有序展开,取得了积极的成效。2.宣传广泛,认识到位。8月30日全国、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之后,各级农业部门纷纷加大了学习和宣传工作的力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宣传到了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监管者。一是各地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站、“969155”服务热线、报纸、广播、电视、VCD、小册子、挂图、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正面宣传,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强化了对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对全省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了相关法规、标准、安全使用和特有工种的培训。三是在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组织开展现场咨询和培训活动。四是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周活动,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知识,推动各级监管人员、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形成学法、知法、执法、守法和按标准生产农产品的良好氛围。五是省厅在《福建日报》上制作了专栏,与福建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专访和专题片,在全省农业系统组织举办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知识竞赛活动。宣传工作做到了在电视上有声音,报纸上有报道,简报上有专辑,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围绕农业部、省政府和省厅的整治目标,扎实开展整治工作。一是设区市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省政府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和农业部《关于市场整治与监测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批发市场的监管,按照有管理责任制度、有检测制度、有台帐记录制度、有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制度的“四有”要求,督促批发市场建立健全制度。全省设区市的21个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月 底前100%纳入了监测范围。二是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的检查,收缴的高毒农药100%销毁,维护了农民的利益。9月以来,全省各地农业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8505人次,查处违法行为223起,涉及总货值2851.9万元,立案查处96起,取缔无证照企业8家。所收缴的高毒农药100%全部销毁。三是强化了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示范县的监管,实行100%抽检。全省各级农业检测部门加大了对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区检测的密度和频次,对全省1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标准化示范区100%进行了检查。9月以来,各地对纳入监控的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基地及批发市场进行了抽检,共检测了13394个样品,检出超标样品115个,超标率小于1%。四是开展兽药、饲料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畜产品整治3个环节达到了100%。各地对辖区内的养殖场和兽药、饲料生产与经销店等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全省25家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00%进行了检查,全省15家兽药生产企业100%通过GMP认证,多次对我省唯一的一家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完成了100%检查的任务。五是突出抓好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的专项整治,确保了猪肉的品质安全。各地通过对辖区内的兽药经营店、饲料经营店和生猪养殖场进行拉网式检查,尚未发现经营、使用违禁药品的行为。在规模养殖场和屠宰场共抽检了生猪尿样25132批次,检出盐酸克伦特罗阳性15批次,阳性率0.06%,比去年下降了0.05个百分点。六是开展“三品”认证检查,树立了认证产品的信誉。对本省获“三品”认证产品的申报材料和监管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整理,进一步规范了各级机构的认证管理工作,保证了认证管理的有效性、生产经营的规范性和包装标识的有效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0月下旬,省厅由6位厅领导带队,抽调了12个处室48人组成6个检查组,到全省8个设区市,随机实地检查了12个县(市、区)的生产基地、农户、农资销售点和批发市场,发现各地整治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各地专项整治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一是机构、人员和经费与工作要求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还比较薄弱,专职机构较少,专项整治经费多数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目前的工作大多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兼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第一责任人,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安全意识不强,诚信经营观念不够。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透,不能适应监管工作的要求。
2.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莆田、宁德、龙岩等设区市的部分批发市场存在检测管理制度不健全,台帐记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检测能力方面,存在检测设备缺乏,检测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批发市场无设立或委托农产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仅以农业部门在批发市场设立的检测点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实施抽查检测,批发市场没有尽到应承担的监管责任和法律义务。已开展速测的批发市场,普遍存在不合格商品处理难的问题。
3.种养殖基地的生产记录不够规范。从检查情况看,标准化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生产记录和质量监测工作相对较好,但生产记录还有 待进一步规范。一般生产基地的生产记录和质量监测工作相对较弱,个别养殖场养殖条件简陋,免疫和用药记录不全,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生产基地在农户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部分企业的生产记录内容简单,未能如实记录生产管理过程,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少数农药经营店仍然通过非正常渠道销售禁用农药,由于销售者隐蔽销售,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
4.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够完善。有些县农业部门尚未设立检验检测机构,已设立检验检测机构的县,普遍存在设备简陋、检测手段落后、检测专业力量匮乏等问题,多数检验检测机构未通过计量认证。基层农业部门在农产品监管过程中,急需检测的样品检不出、检不了、检不准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检测的效率和质量。
5.蔬菜例行监测结果不够理想。从省厅今年8月份第二次对全省23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进行的例行监测结果和农业部今年第三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的通报情况看,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不够理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决心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彻底扭转这一局面。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部分设区市未按规定要求送样,其中,泉州市未按送样时间要求送样检测,南平市缺8个样品,列为监测对象的武夷山市没有样品。三明市缺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的样品。龙岩市缺批发市场的样品。漳州市缺生产基地的样品。部分设区市6大类蔬菜所占比例也未按省厅文件要求抽取,影响了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
以上这些问题,各级农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在下阶段的整治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阶段工作意见 结合当前我省整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一阶段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力抓好整改,解决难点盲点。各级农业部门要针对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对策措施,切实解决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督促相关企业和单位,尽快按照专项整治的要求进行整改。要对照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业部门6个100%目标的完成,尤其是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是国务院和省政府考核的指标,各地务必细化和落实监管措施,坚决完成任务。要按照省政府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和农业部关于批发市场要建立“四有”制度的要求,督促批发市场健全管理责任制度、检测制度、台帐记录制度和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制度。对于列入100%监测范围的设区市21个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设立或委托农产品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的,发现不合格农产品没有要求销售者停止销售并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农业部门应书面责令批发市场限期改正,限期没有整改的,可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37条和50条规定可以处2000-20000元罚款)。同时,各地农业部门要按省厅文件要求,增加对批发市场的检测密度和频次,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养殖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生产记录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确保监管到位。
2.着眼全程监管,建立追溯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着力建立和推行生产档案制度、包装和标识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索证索票制度,把三项制度有机衔接起来。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养殖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要率先推行,做榜样,起示范,完成产 地编码和生产档案记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建立产地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查询平台,逐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为在全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作贡献。
3.加大宣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的学习宣传,让批发市场和广大生产经营者认清其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按照“市培训到县、县培训到乡、乡培训到村”分级培训的机制,加强对企业业主、技术骨干、专业大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进村入户做好服务。
4.强化督导检查,落实措施到位。要深入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开展专项整治督促检查,不留死角。从本周开始,省政府将由三位副省长带队,省直各相关职能部门派员组成三个检查组,再次赴全省各设区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检查工作。11月上旬农业部将派出部级检测中心人员,赴设区市的21个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监测抽样,请各地做好准备。要求各地在11月20日前,要完成农产品例行监测第三次抽样和设区市21个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样品抽样工作。11下旬,省里将结合治理餐桌污染工作,由有关厅局牵头组成9个检查组,赴各设区市再次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检查,促进专项整治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5.立足长远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地要认真总结所 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动今后工作。同时,各地要积极利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契机,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着眼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努力解决整治工作急需的机构人员、工作经费与设备等问题,增强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指导和督促所辖区通过这次专项整治,着手研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等各项规范性制度,建立健全从农田到市场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以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突破口,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技术服务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志们,为期4个月的集中整治工作,时间已经过半,但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11月中旬左右省政府将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现场会,召开全省专项整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此推动全省专项整治工作引向深入。希望各级农业部门的同志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做到思想上不松懈,工作上不松劲,认真完成下阶段的各项整治任务,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全面顺利完成,取得更大的实效。
第二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害。根据《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管职责,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为目标,按照“全面检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突出重点,靠实责任,完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逐步增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整治重点
(一)加强产地环境整治。一要进一步加大对蔬菜等鲜食农产品和畜、水产品生产环境的土壤、水域环境的监测和整治力度,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无水污染。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监测和抽查,对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产地,要先行责令停止生产,同时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避免生产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二要对农产品生产者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
(二)加大农业投入品整治。一是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营销管理,重点是检查经营单位是否合法,进货验收记录和销售台帐是否完整。对违规经营高毒、剧毒农药及禁用、限用农药的企业或个人要从严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进入农业生产环节。二是监督检查农产品生产者(尤其是基地农户、养殖小区和农业企业)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和销售记录。种植业重点检查高毒、高残留农药,特别是高毒有机磷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违规使用等;畜牧业重点检查违禁药物、兽药残留、检疫以及养殖、经营场所的防疫条件等;水产业重点检查渔药残留、激素类添加剂、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三要大力推广无化验室农产品生产技术。教育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积极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与产品标准,自觉采用无毒、低毒和低残留的农(兽)药,实行清洁种植,健康养殖。四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农资信誉体系建设,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三)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一是引导农户、农业企业自觉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特别是对农药、兽药的使用品种、数量、时间要作详细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查验;二是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自觉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动种植业“联户联保”和养殖业“小区养殖”,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行行业自律;三是推行农产品标识管理,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在自己生产的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上加贴标识,标明农产品的品名、数量、产地、采收日期和生产者等内容,以方便实施质量安全追溯。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一是加强对调入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管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为重点区域,以外地调入的鲜食农产品为重点品种,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加大例行检测和抽检力度,严防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产
技、畜牧等单位要明确监管目标与重点,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学习培训和舆论引导。一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结合农民技术培训、绿证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向农民广泛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规定和要求,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在例行检测和抽检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地对本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保障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论引导,对虚假的和片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要及时澄清,特别是在发生农产品安全事故或其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产品安全事件时,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做出反应,采取得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负面影响,确保全乡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三)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农技、畜牧等单位的植检、动检等专业执法要和各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相结合,要和公安、质监、工商、卫生等单位的行业行政执法结合起来,组成联和执法队伍,信息互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我乡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对不按照法宝条件生产、销售农产品的或生产农产品所使用的投入品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采取没收非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料,并根据货值金额多少,分别处以相应的罚款,对不再具备相生产经营条件的吊销许可证,撤销已认证(定)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证书。对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事件要及时向县农牧局报告,农牧局收集整理后及时依次向市农牧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商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把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预防为主,净化源头”的工作方略,按照“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商洛农产品监管模式,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紧紧围绕农业投入品、蔬菜、鲜活农产品等开展市场专项治理,重点监控种养、生产、流通三个环节的质量,加强农业投入品以及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着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生产指导服务能力、品牌创建示范能力、全程综合监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率。
一、总体情况
开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完善监管体系,优化监管机制,强化依法监管能力”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全程监管理念,以全区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为载体,扎实开展“农资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队伍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完善、监管队伍不断壮大、监管实力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区农业局充分整合全区农资和农产品监管资源,明确行政执法责任,规范行政处罚权,组建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管理职能,充实监管人员,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手段;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规范执法程序,着力打造一支反应迅速,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执法监管队伍。目前,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员达到60多人。
(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区农业局逐步整合全区检测资源,提升检测效能,为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逐步建立了高效科学的农残检测室,配备50余台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培训了4名业务精通的专业检测人员,可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指标进行检测。加快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站)的建设步伐,突出发挥现有检测设备作用,有针对性选派检测人员到省市检测机构深造学习,提高检测人员实践操作能力。日前,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类农产品例行抽检工作稳步进行,全年共完成农产品抽检样品3000多个,检测品种达50余种,半抽检合格率达100%。
(三)监管机制逐步健全。开通“商州农业信息网”,加强了农资和农产品监管信息队伍建设,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农资和农产品监管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农资推介、工作交流”的网络化。充分发挥农业执法机构的职能作用,建立了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构。规范了农产品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商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相关工作人员准确、及时、科学地做出反应和研判。
(四)农业品牌发展迅猛。经过近年的不断努力,全区现已建立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园五个,大棚蔬菜基地达17个3000亩,完全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组织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迅速成立,各蔬菜基地正在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产品品牌意识已在基地(企业)逐步树立。
(五)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区按照建立长效化机制、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建设,为提升农产品档次、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开辟崭新途径。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逐步发展形成;全区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7个,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正在建设之中,带动了全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种植、养殖专业大户不断涌现,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格局,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监管制度不断健全。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先从重点批发市场或大型农贸市场抓起,建立健全了抽查检测、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等制度,逐步落实产地准出制度。健全了农资和农产品监管责任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力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加强了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
二、工作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政府务实切入。2012年,我们认真贯彻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区政府又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区农业局针对全区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发挥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网络的作用,形成部门参予,各级联动的监管工作机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区政府成立了由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工作。
(二)开展农产品综合执法检查,落实监管责任。针对全区农资市场实际,区农业局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部署农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抽调精兵强调组建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明确工作任务,对辖区内农资经营市场及农产品经营销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治理,充分发挥监管车辆的作用,定期辖区内农资市场农药、化肥、饲料、禽蛋、果蔬、水产品样品等进抽检化验,共对市场100多个农产品进行检验抽查,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区检测中心坚持每周一次和重大节日期间农产品例行抽检制度。杜绝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的行为;制售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100%,农药生产经营企业100%纳入监控范围;农药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农药市场监管的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共出动监管车辆达50余次,开展农资专项检查整顿达5次,大型宣传活动8次,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3次,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电视、广播宣传2期5次;发放农业专业书籍1000本,印发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
(三)强化涉牧市场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近年来,发生的“ 瘦肉精”事件,为我们加强涉牧投入品市场监管、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敲响了警钟。面对严峻形势,我们积极采取措施:一是抓行业整治。对全区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从业人员及经营条件依据《兽药经营管理规范》进行了审查,并对审查通过的55个经营门店发放了《兽药经营许可证》;二是夯实监管工作责任。为了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确保监管目标任务落实到单位,职责落实到个人,按照工作要求,并将各乡镇(办)畜牧站具有执法资质人员以派驻的形式开展辖区内的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壮大了畜产品监管执法队伍;三是积极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目前,全区共设立动物检疫报检点25个,制作报检告知牌81个,依法报检制度得到规范,以产地检疫为基础,严格执行动物流通环节检疫,严防不安全事故发生,以城区和16个镇畜产品检疫监管为重点,联合招商服务局(定点办)先后对黑龙口镇、牧护关镇、北宽坪镇、黑山镇等地开展屠宰市场整顿,规范屠宰场(点)经营行为,并严格市场检疫监管,确保畜产品安全。四是强化市场监管。以“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对涉牧投入品监管开展集中整治,先后检查兽药及个体诊所73户,检查兽药248个品种31408盒(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148种5826袋。查处不合格兽药17种141袋;饲料5袋,400公斤,均做无害化处理。
(四)加强生鲜牛奶整治,确保城区人民饮奶安全。
今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城区生鲜牛奶源头治理工作。一是抓好技术指导。奶牛养殖环节是确保牛奶质量安全的前提,我区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养殖场户,在饲养管理方面进行技术指导的同时举办了商州区首次奶牛养殖技术及生鲜乳安全生产培训会,并印发《商州区生鲜乳监督管理制度》30余份,开展技术培训2期,培训80余人次,指导养殖户推行标准化科学饲养技术;二是强化日常监管。制发了包括养殖档案、防疫档案、投入品使用登记册、疫病诊治登记册、卫生消毒登记册、饲养人员健康检查登记表、牛奶销售登记册、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登记册等9种档案表册,档案资料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三是对全区奶牛饲养场户落实监管责任到人,监管到户,开展奶牛养殖投入品及鲜奶质量突击检查,确保奶品质量安全上市。
(五)完善检测网络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是我区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唯一机构。今年,我们按照省、市规划要求,改造和新建“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区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在全区重点乡镇及大型农贸市场及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速测室,配置快速测定仪,配备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同时分期分批对全区30余名检测人员进行专业检测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发证上岗,逐步形成了一支覆盖市、区、乡的农产品检测队伍,为提升全区综合检测能力奠定了基础,强化了综合检测排查能力,为全区人民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消费环境。
(六)开展法律宣传,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宣传活动,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宣传手册及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等形式,向生产者、销售商和消费者普及有关法律知识,介绍农业“三品”的识别方法和生产规程,公告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积极邀请新闻媒体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区在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法律的要求和广大民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的差距。
(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庞大、经营分散、环节又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任务坚巨。
(二)农业检测体系还不够完善。由于县级财政紧张、投入不足,部分设备因为缺少经费、缺少试剂、缺少技术人员会操作而闲置,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等问题。
(三)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业执法范围、内容还不够了解,农业执法的机构队伍还有待健全,因而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管难度较大。
(四)由于工作经遇等问题,部分工作难以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在现有条件基础上,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各项规定,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确保全区群众农产品食用质量安全。
第四篇:在公司安全质量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在公司安全质量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11月8日
同志们:
在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2009年安全质量工作情况,及时部署2010年安全质量工作任务。动员全系统上下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感、使命感,不懈怠,不动摇,狠下决心,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开创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新局面。
刚才,刘总裁作了重要讲话,讲得很具体也很全面,我完全赞同。夏总裁宣读了通报表彰决定。在此,我代表股份公司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下面,结合当前企业形势,我强调四个问题:
一、要慎言成绩,多找差距,充分认识安全质量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安全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常抓不懈的永恒主题。多年来,我们始终狠抓安全质量管理不放松,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安全质量工作总体上呈现向好的势头:一是安全质量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关心安全质量,人人为安全质量做贡献的良好局面。二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普遍增强,特别是各单位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关键岗位的
负责同志,能够做到重看责任,勇挑重担,不遗余力,不辱使命。三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日趋健全,从上至下形成了一级保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了安全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四是安全质量事故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最近几年,在生产经营规模快速扩张、安全质量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严峻形势下,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质量事故频发的势头,安全责任事故和质量问题有了明显下降,各项指标始终控制在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指标范围之内,安全质量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好转的势头。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安全质量形势还不容乐观。在昨天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刘志军部长一再强调安全质量问题。张德江副总理指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铁路的生命;安全工作至关重要,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刘志军部长强调,在当前大规模铁路建设最高峰时期,如何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和运营的检验;如何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杜绝重特大施工事故,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股份公司安全质量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安全质量事故还时有发生,个别单位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有所上升。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在部分单位和个别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和
麻痹思想,对高危行业认定和防范还重视不足,对存在的隐患未能有效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和管理盲点,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仍然是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风险。二是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对安全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目前,全系统在手合同额达6000多亿元,分布在国内外35个国家近7000个项目上,管理跨度大,重难点工程多,许多项目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高、工期紧、任务重。如股份公司参与建设的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共有16条,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的铁路共有19条,质量不能出现任何缺陷,安全不能有丝毫闪失,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对企业信誉、经济效益、长远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从企业整体来看,当前经营规模与生产要素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人才资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难度。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须干好在建项目,要通过保工期、保安全、保质量来保信誉、保市场。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挖掘潜力,释放效能,努力降低或杜绝安全质量事故,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三是国家、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客观环境不允许企业在安全质量上出现失误。我们既是中央企业,又是上市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担负着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安全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投资效益及社
会公共利益,直接关系到中央企业形象及党和政府形象。在网络和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密切关注,一旦在安全质量上出了问题,将对企业的公众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对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产生不良后果。维护企业形象,最重要的不是事后如何努力去消除影响,关键在于积极做好事先防范,从源头和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肩负的责任,要始终把安全质量作为企业的永恒主题,牢记胡总书记对中国铁建的勉励“建优质工程,树企业形象”。各级领导干部,要慎言成绩,多找差距,要始终把安全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要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忧患意识,紧绷安全质量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建企”的原则,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深入排查分析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企业安全运行。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建立安全质量工作长效机制 无数安全质量事故的教训告诫我们,每一起事故的发生无不与责任落实不到位有关。责任的缺失必然造成管理的混乱,管理的混乱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定律。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关键在于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根据任务目标,建立分级管理、按照“一岗双责”要求,逐级负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次分明、责任到位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将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位都纳入责任管理范围之内,使安全质量始终受到有效监控。
首先,要明确第一管理者的责任。第一管理者,是企业或项目的负责人,理所当然是安全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质量负总责。在工作中,要把安全质量管理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放在与企业经营、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同重视、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凡是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的单位,首先要追究第一管理者的责任,这既是国家的规定,也是我们必须采取的措施。过去我们是这样做的,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各级领导务必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切实履行好职责。
第二,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和完善党政主管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领导工作机制,把安全质量工作落实到企业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奖惩等各个层面,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建立起“安全不留死角、责任无缝连接、全员共同参加”的安全质量工作格局。
第三,要坚持齐抓共管。安全质量无小事,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责任,各级组织都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工作,为确保安全质量而共同努力。党委要与行政共同加强对安全质量工作的领导,要积极围绕安全质量这一中心开展主题活动
和宣传思想工作。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广泛开展好安全质量竞赛和“一法三卡”活动。实践证明,“一法三卡”工作法是抓好安全质量的科学载体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大力推广、不断完善。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团员青年的安全质量教育,大力开展青年安全质量监督岗和监督哨活动。广大员工要自觉学习安全质量规章制度,自觉遵守安全质量规范,自觉争当遵章守纪、工作规范的表率。要在全系统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第四,要严格落实责任制。要按照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国资委、铁道部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狠抓安全质量责任制的落实。要敢于动真碰硬,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肃处理责任人。对领导不力,导致事故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要坚决进行调整;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违章指挥的直接责任者,要严格追究责任;对督促检查不足、执法不严而导致发生事故的,要严肃处理;对迟报、漏报、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出,不论是否属于责任事故,要加倍处罚,并且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出现严重事故的单位,将直接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三、突出重点,把握规律,提升安全质量管理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
每一起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必然有其先兆、有其内
在规律。我们要善于洞察先兆、把握规律、突出重点,并综合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及时有效处理。
一要把握规律。我们所从事的是高危行业,从地上到地下,从高空到深水,从都市到山区,从一般器材到危险用品,从普通工程到高难艰险项目,无不涉及。施工领域的多样性、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庞大的施工任务量决定了任何一个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酿成通天大祸。但所有项目,并非风险不可预控。如隧道施工,就要根据不同地质地形和围岩类别,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对软弱围岩的开挖,就要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的施工方法,如果还采取硬岩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就难免造成塌方;比如桥梁施工,是深水桩基,还是山地桩基,是预制梁还是现浇梁,现浇梁是满堂红支架还是悬挂法施工,预制梁的养护、张拉、提运架等等,都要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采用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否则就会出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握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做到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二要突出重点。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关键在于加强对重大风险源的认定,抓住矛盾的核心和焦点所在,重点重抓,重点突破、要把隧道施工、桥梁施工、既有线施工、深基坑高边坡开挖、施工用电、火工品管理、特种设备和大型制、运、架设备的使用等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着重预防突泥涌水塌方、高空坠落、架设支护设施倒塌、火工用品爆炸、行
车安全等安全事故。把加强桩基、路基,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防护桩、预应力张拉等隐蔽工程和搅拌站的控制,加强原材料的采购检测作为质量工作的重点,强力根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私改标准等现象。
三要科学防治。加强安全质量管理,仅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不够,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管控能力。要大力提高技术水平,改进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创新,控制和降低安全质量事故;要广泛应用“四新”成果,提高预防预控能力。如这些年在隧道施工中采用的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要大力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特别对高风险的项目,要以机械化施工代替传统的人海战术,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员伤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远程监控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加强对关键部位的有效监控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增强应对能力。
四要严管项目。要针对当前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案和安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要强力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按照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要求,强化项目制度管理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狠抓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细节管理,堵塞安全质量管理中的漏
洞,真正做到“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
四、建设队伍,夯实基础,筑牢安全质量第一道防线 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实现企业长治久安,队伍是基础,人才是保障。我们是一支有着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队伍,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不可回避的是,我们的基础队伍、特别是施工一线力量在逐步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包工队。项目到手之后基本靠分包,利润让给了别人,风险留给了自己。由于没有自己的施工队,施工技术就掌握在包工队的手中;由于没有自己的施工队,就失去了项目控制的主动权;由于没有自己的施工队,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效益就得不到保障。反思近年来发生在系统内部的各种安全质量事故,无不与包工队有直接关系。根据这一严峻形势,在去年9·23经营管理专题会议和9·26经营创效工作视频会议上,我们作出了加强工程队建设的决定,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培养自己的施工队,扭转长期依靠包工队带来的被动局面,全面提升项目管控能力,堵塞效益流失的漏洞,防止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通过几个月的努力,部分单位和项目部陆续组建了一些专业施工队,效果初步显现。这是一项抓源头、打基础的工作,虽然面临着一定的阻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强力推行。要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系统基本完成工程队建设,工程队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力争所有的项目基本上
由我们自己的工程队施工,从而筑牢防线,使我们的安全、质量、工期、效益和企业形象得到有效保障。
最后,我再强调一个问题,元旦已过,春节临近。春节前后,大量的铁路任务要进行招标,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毫不松懈,周密部署,紧盯不放,确保在铁路项目上争取更大的份额。同时,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年终工作总结,认真筹划,召开好工作会议,制定好新一年的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春节前后,也是各种安全质量事故和上访事件多发的季节,各单位一定要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保安全,保稳定!
同志们,民生问题安全第一,安全问题生命至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建企贵在坚持、重在落实。我们一定要痛下决心,严防死守,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努力消除各种安全质量隐患,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永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永定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永定县农业局(2007年8月31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57号)、农业部的工作部署和省农业厅《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我县从8月起至12月在全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整治目标
以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和生产销售为重点环节,以蔬菜、水果种植为重点领域,以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单位,集中打击生产销售禁用农药和化学物质行为,严肃查处违法案件,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的行为。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禁用、限用物药残留的监测,到今年底,县城、坎市、下洋等3地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用药和农资生产、经营行为。逐步建立健全“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整治工作重点
(一)开展农业生产环节用药检查
1.检查蔬菜、茶叶、水果等种植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蔬菜方面,重点检查县城、坎市、下洋等3地的主要蔬菜基地;茶叶方面,重点检查高头、西溪、虎岗等3个茶叶主产乡镇;水果方面,重点检查红柿主产区的金丰片8乡镇、柑桔主产区的仙师、洪山、合溪及县果林场。蔬菜、茶叶、水果主要检查是否违法使用了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限用农药。食用菌方面,重点检查西溪、高陂、虎岗等3个主产区。
(二)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检查
1.以禁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药专项检查。重点对乡、村农药经营门店销售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开展市场巡查。在依法查处五种高毒农药的同时,及时追根溯源,彻底查明源头和流向,确保五种高毒农药退出流通领域。
2.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查。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抽查工作,依法公开抽检结果。对果蔬、茶叶等经济作物使用的农药产品,开展农药非标明成份抽查。
3.开展农业投入品标签抽查。重点抽查毒性标志、毒性等级标注、使用范围扩大到非适宜作物、有效成份中文通用名等。
(三)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执法检查
以检查落实《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执行情况为重点,查处重大农产品产地污染案件,推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重点检查:一是当地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开展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的划分和调整的情况;三是制订农产品产地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及实施情况;四是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倾倒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以及违反规定造成产地环境污染的其它行为;五是检查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预警方案的制定情况。按照《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工矿企业周边的农产品生产区、污水灌溉区、主要集镇农产品生产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区 域,布置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点的情况;六是建立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监测档案和抽查制度及实施的情况;七是当地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情况。
(四)开展认证产品专项检查
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品”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认证农产品的资质、产地认定条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一是检查认证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检查各级管理机构认证管理制度建立和运行现状情况,同时检查“三品”认证申请者资质变化后有无及时申请变更。二是检查生产经营的规范性。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调查、了解和查阅获证单位的落实情况。三是检查产品质量的安全性。狠抓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检查,从源头上保障“三品”质量安全,同时,要结合2007无公害农产品监督抽检、绿色食品初级产品专项质量抽检和有机农产品专项检查工作,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加工车间(仓库)的“三品”进行抽样检测。
(五)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的执法检查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检查的重点:一是市场准入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二是有否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没有设立的,有无委托其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三是有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四是有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行赔付制度。
农产品销售企业检查的重点,是对其销售的农产品有否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有否及时处置。
(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度,强化市场监管,加强生产、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按照200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的安排,今年还要对县城、坎市、下洋等3地的蔬菜农药残留开展例行监测。例行监测的重点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销售问题突出的农产品。并要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为契机,开展监督抽查,发布监督抽查结果,对于不合格的农产品,要依法进行查处。通过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把县城、坎市、下洋等3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七)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以农药等投入品合理使用为重点,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增强法律意识。在茶叶、食用菌、蔬菜和水果等生产优势乡镇举办技术培训班,主要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关农业标准、出口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相关要求、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方面的培训。
三、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下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农业部有关精神和省农业厅视频会议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份)。各乡镇农业站按照本地的具体实施方案,集中力量组织实施。
(三)监督检查阶段(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县农业局派出督查 组,对全县各乡镇的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检查情况向县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汇报。各乡镇每周五上午汇报。
(四)整改提高阶段(11月30日前)。各乡镇农业站针对本地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
四、组织机构
成立“永定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江峻伟局长为组长,游连盛副局长为副组长,局有关站、股、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办公室设在产业信息股,下设三个整治小组。
种植业专项整治组。由县农技站、经作站牵头,具体负责: 开展农业生产环节的农业投入品指导,按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对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蔬菜、茶叶、水果和食用菌等生产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等行为进行检查。
农业执法整治组。由农业执法大队牵头,具体负责:
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检查,即以禁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药专项检查。以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查。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和查处。禁止违规使用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综合整治组。由产业信息股牵头,具体负责:
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执法检查,开展认证产品专项检查,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的执法检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农业站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专项整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员,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体部署,积极主动与县直有关部门合作,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二)周密组织实施。各乡镇农业站要按照农业部专项整治的要求和省农业厅的工作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保证监管人员到位,迅速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强化责任追究。对在本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中失职渎职,违法执法,要对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严肃查处,依法追究责任。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农业站要通过本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总结监管工作中出现的不足问题,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管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农产品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