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存在的弊端及克服办法02New
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存在的弊端及克服办法 何首锋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006)
摘要: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存在着专业增多、特色丧失,宣传“吹牛”、诚信降低,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全员参与、劳民伤财等诸多弊端。如果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必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声誉,使高职院校招生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解决这些弊端必须依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和高职院校自身的努力,方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
招生
教育行政部门
宏观调控 中国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为了适应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下纷纷改弦更张,或单独升格为大专院校,或并入其他高等院校。这种运行机制的转轨,对于做大做强高等院校,整合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教育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这种转轨,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是招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要想使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发展,很有必要对前几年的“生源大战”进行一番反思,找出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分析弊端产生的原因,并寻求克服这些弊端的有效办法。
一、存在的弊端及原因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逐步走向市场,卷入激烈竞争的旋涡。各校纷纷采取“增加招生专业数”、“降低生源标准”“降低学费标准”等措施,以争取占据生源市场的优势,尽快摆脱自身办学的困境。但事实证明,这种“生源大战”的结果严重损害了整个职业教育的共同利益,带来的负面影响愈来愈严重,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专业数越来越多、特色优势逐渐丧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是中等职业学校蓬勃兴旺时期。那时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专业数很少,最多的也只有四至五个,少的只有一个(如中师学校仅有中师专业)。但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发展不景气,招生专业数反而不断增加,有的学校多达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相当于一所中等规模的大学招生专业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数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近几年各中等职业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认为你有我也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管是否具备某种专业的办学条件,“有条件要快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纷纷仿效之,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专业数越来越
多。二是思想观念的错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等职业学校开始走下坡路,各学校都认为是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误认为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就是招生市场规律,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规律,而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又是多样性的,以此作为依据来设置专业必然会导致专业越开越多。某些专业教师们戏称为“研究生班”的也勉强办下去,人数虽少,但投入的人力财力却不少。专业增多的结果使中等职业学校成了什么专业都有的“杂货铺”,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教育成本增加,主体专业萎缩,特色和优势逐渐丧失。
2.宣传发动竞相“吹牛”、诚信丧失声誉降低。近几年来,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加大宣传发动工作的力度,招生广告铺天盖地,宣传发动竞相“吹牛”。讲办学条件、办学成绩一律都套用“一流”、“雄厚”、“优越”、“显著”等华丽的词语;讲学生待遇,什么“奖励”、“补助”、“提供勤工俭学机会”,而具体实施却无法满足;讲毕业就业情况,承诺“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就业后的工资1500-3000元”,明显带有虚假诱骗的色彩;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人在宣传发动时有意诋毁其他职业学校,说某某学校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唯独只有自己学校行。这种夸大其词、虚假承诺、诋毁他校的不良作法,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学生入学后一旦发现与宣传发动所说的不一样,就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就会导致流失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更可怕的是学生进行反宣传。
招生中的虚假宣传,使中等职业学校在社会上丧失诚信,既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声誉,又损害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形象。即使升格合并了,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这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过程中最大的策略失误。
3.只求数量规模、不讲质量和结构合理。过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都有自己的生源标准,一是中考成绩要达到一定的分数,成绩不合格者不录取;二是身体状况有严格的要求,考生都要参加体检,不合格者不录取,入学后还要进行体检复查,不合格的要清退;三是虽成绩合格、身体健康,但品行不良的不录取;四是专业考查和面试,根据专业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进行面对面的考察,将专业考查和面试成绩纳入录取成绩,有专业特长者可降低分数破格录取,不合格者不录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开始恶化,招生逐渐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始降低生源标准,在招生中逐步取消了品行考察、体检和专业考查面试。2000年以后连中考成绩都不作为招生的依据了,不管是应届还是往届的初中毕业生,只要愿意来,统统都收。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以及被其他学校开除、甚至还有小学毕业生和曾有劣迹被劳教过的学生也混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真可谓是“不管优劣,愿者上钩,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表面看来,学生确实是多招了些,生源类型增多了,学校兴旺起来了,其实这是一种虚假的现象。通过几个月、半年的学习,一部分学生或觉得这个学校不理想,或在某种舆论左右下改选其他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太差,无法听懂课;有少数学生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养成了贪玩好耍的毛病,根本就没有心思听老师上课。这些学生所占的比例相当大,他们认为与其在这里混日子,不如回家做点别的事。个别既不想读书又经常违纪的学生,同学碰见他绕道行,老师听到他的名字就头疼,领导见到他就感冒,班主任和学生科的同志几乎天天围着这些学生转,仍无济于事,他照样我行我素。为了维护师生的利益,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学校不得不将其劝退。这样一来,学生流失比率自然会增大。有些学校的流失率高达20、30%,足见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招生数量上的盲目攀比,专业设置过多,加之对规模效益缺乏正确认识,使培养目标呈多样性的特征,导致专业结构失衡,某些专业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如计算机专业的招生数各中等职业学校几乎都占了招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给教学和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相反某些主体特色专业想多招却无人愿意读,即使学费降了再降,就读的学生仍很少,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中等职业学校放弃最基本的生源标准,搞无条件的直升,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难度加大,水平下跌,声誉一年不如一年,导致招生更为困难。这是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又一重大失策。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中等职业学校不断降低生源标准,降低学费标准,就象市场上的农产品不断降低价格一样,在一定时期内,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但这种价格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则不仅不能增加需求,反而会使需求急剧减少,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称之为“吉芬现象”。中等职业学校降低生源和学费标准的做法,在效果上与“吉芬商品”没什么不同。4.全员参与、劳民伤财。近几年,各中等职业学校,为扩大招生规模,采取全校动员,全员参与的招生新举措,全体教职员工齐上马,下农村,跑农户,好话说尽,疲于奔命,吃了不少苦头,在跑关系的过程中,还要请客送礼、承诺可观的回扣,由过去别人找我办事的“老板”变为现在我求别人关照的“买卖人”。真是今不如昔哪!当然,通过努力,确实也招来了不少学生,但学校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仅回扣费一项就用去新生所交学费的一半多,教师要报差旅费、补助费,学生要免费保险、免费提供床上用品和校服,报销车船费等开支使学校不堪重负,往往是第一个学期入不敷出,只好去银行贷款以维持正常运转。这样做虽“用心良苦”,但难免“劳民伤财”,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严重影响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导致学校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不断减少,使师资流失率逐渐升高,尤其是研究生毕业等高学历人才几乎没有人想继续留在高职学院工作,学校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但仍无
济于事。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存在的弊端,归根到底是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左右中等职业学校的行为,迫使中等职业学校从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采取偏离学校办学宗旨的行为。一方面它能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它又无法在短期内使整个职教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市场是存在缺陷的,招生市场也必然存在缺陷。中等职业学校虽然都升格、并入了,但这些缺陷仍然存在,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予以解决,并入也是徒有虚名,做大做强高职学院也是一句空话。弊端不除,后患无穷。这些弊端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声誉,使高职院校招生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不可等闲视之。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高职院校本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依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内因与外因同时努力,方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克服弊端的办法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转轨已基本完成,“几校合一”已成定局,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要想做大做强职业技术教育,还有很多新的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当前要解决的首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规范各分院的招生行为,学院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宏观调控入手,抓好招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1.适当调整专业。就目前而言,各分院还没有树立起高职教育的整体观,而是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专业分散、专业重复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利于办学优势与特色的形成。然而,调整专业结构涉及到各分院的利益,其难度很大,学院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行政手段,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引导各分院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鼓励他们集中力量办好主体专业,尽量做到专业不重复,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专业结构合理化。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应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应符合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做法是:①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工作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②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实行“二二分段”,即前两年(或两年半)开设基础课程,后两年(或两年半)根据社会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开设专门化课程;③实行预分配方案,先让用人单位试用半年或一年,胜任者继续留用,准予毕业,按时颁发毕业证,不能胜任工作者,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半年或一年的再培养,学习与所学基础知识较为接近的新专业;④处理好需求与可能、当前与长远、通用与新兴、基础与应用等方面的关系。
2.主动压缩招生规模。从人才结构和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比例将逐渐增大,符合中央关于“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精神,高职学院应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相对于家长和学生的入学需求而言,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供给是过剩的。在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主动压缩招生规模,是明智的做法,“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是为了更有效地刺激需求,防止“吉芬现象”再度出现。3.规范招生行为。规范招生行为要发挥高职学院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两方面的积极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唱主角。
①恢复和重新确定生源标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高职学院参与,制订高职教育生源标准。一是恢复按中考成绩录取,取消初中毕业生直升高职的做法,往届初中毕业生读高职必须参加当年中考。二是进行专业考查和面试,因为高职教育某些专业必须有特定的要求,如医学影像技术不能有色盲,群众文艺(音乐)专业需要有音乐特长。要想达到特定的要求必须通过专业考查和面试来发现和选拔人才。三是保证高考的录取比重,但不宜将录取分数降得太低。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在每年的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要求下属教育行政部门支持高职教育,配合高职学院搞好招生工作。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高职学院掌握生源动态,保证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更快地树立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②规范高职招生宣传。为了更有效地搞好招生宣传工作,高职院校需组建专门的机构,即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由各分院挑选二至三名年富力强的责任感强的人组成,取缔分院招生就业办,招生宣传统一归口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实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把高职招生宣传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主动做好高职招生宣传工作。这样做有明显的好处:一是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便于集中力量抓好教育、教学和管理;二是可以减少分院之间的内耗,建立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④建立人才需求信息网络。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无序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招生与人才需求相脱节。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与本地区乃至外省外地区劳动、人事部门经常取得联系,建立人才需求信息网络,为高职院校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提供参考依据。高职院校也应根据人才需求信息,建立符合自己发展的就业信息库,主动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尽量做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总之,高职院校目前的招生工作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在高职院校“内抓质量”,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拓宽推荐就业渠道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外树形象”,提高社会声誉,才能逐渐克服。我们相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今后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一定会迈入正确轨道,向着既定目标持续高速正常运转。参考文献:
1.职教论坛。2003年第4期。中职招生过程中的非理性
现象分析。朱孝平、贾幸民著。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管理学新论。韩延明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版。4.学校管理概论。常思亮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The Drawbacks in the Matriculation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Ways to Overcome Them
By he shoufeng(Yo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ongzhou Hunan 425006)
Abstract: The matriculation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Many drawbacks, such as increase of specialities, loss of distinguishing quality,boasting
propaganda, loweringPrestige, chasing qauntity, ignoring quality, entire particpation, wasting money and manpower,and so on.If we didn’t tak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the credi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s would be seriously affected, making the matriculation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come worse and worse.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must depene on the macroscopic control from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own efforts.Onlyin in this way ,can these problems be settled completely.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triculati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macroscopic
control
第二篇:家族企业存在弊端及整改意见
关于目前《生产经营管理》存在若干问题
与限期整改的意见
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公司的生产、销售计划和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综合表现在:
(1)管理比较松散,管理执行力度跟不上公司发展需求。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在日常工作中基本上处于‘我行我素’状态,总体上没有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缺乏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2)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范围、工作责任不够明确。有些工作互相推诿,一旦出现了问题又互相埋怨、推御责任;
(3)财务工作程序欠缺,审核、审批制度不够完善;
(4)监督、检查、管理工作不到位,奖罚不分明,致使部份员工工作松懈,没有责任感和上进心,且养成了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坏习惯,挫伤了先进、纵容了偷懶者。
(5)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股东管理思想不端正,处处以老板的身份发布命令,且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在管理工作上造成了一件事情,几个不同声音,致使员工不知道该听谁的指示?不当的家族式企业管理弊端全部暴露了出来,严重影响了公司制度的实施,影响了公司稳步、良好发展。
为了规范和完善香兰纸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更好地完成公司生产、销售计划,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求整改的意见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一视同仁以制度来约束全体员工的工作行为(包括股东在内),按制度实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
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落实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端正工作作风,杜绝工作松懈的不良行为。
三、认真遵守执行财经管理制度
尽快完善财务工作流程,认真遵守执行审核、审批等财经管理制度,以增收节支、增产节约为原则,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四、加强员工的专业培训
落实专人负责“员工的专业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分为入职培训、上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内容包括:(1)公司经营管理方针;(2)岗位职责;(3)专业技能;(4)操作规程;(5)言行举止训练。不断地对各级员工进行不同阶段的在职培训,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五、切实做好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在具体运作中,一要重视日常工作总结,坚持以民主集中制,充
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团队精神。除特殊情况外,定期主持召开各级工作例会。即(1)每周一定时召开各部门负责人工作例会(会时控制在1小时内),总结上周各部门完成的工作情况,布置本周的工作和要求。(2)每月初定期召开班长级以上管理员工作例会(会时控制在1个半小时内),总结上月各部门各班完成的工作情况,评定工作质量,评选月员工之星(名额6人,通报表杨及奖励人民币200元),布置本月的工作和要求。(3)每半年定期召开全体员工工作大会(会时控制在2个小时内),总结半年各部门各岗位完成的工作情况,布置下半年的工作和要求。二要认真执行公司‘运作机制’。简单说:总经理既是日常工作的指挥者,同时又是监督检查主要领导者。总经理对日常各项工作指令下达后,执行部门开始相关的运作。在执行过程中,由总经理组织、安排日常的“工作质量监督检查员”(简称质检员,由部门负责人以上管理者组成)对执行项目跟进、监督、检查,并如实做好 “质检”记录(或按‘良好’、‘一般’、‘不合格’评定),质检员及时反馈质检信息给总经理,供总经理做出校正、判断、总结。好的方面及时通报表杨、奖励。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三要总经理组织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以上管理者)与员工开展“对对接、帮带帮”管理方式活动。目的是更好地与员工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尽快帮助员工解决存在的困难,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更好地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以及把责任落实到人。四要奖罚分明。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坚持‘对事不对人’,坚持以制度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要求人人遵守公司的制订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一视同仁执行奖罚标准。对公司有特殊贡献的,该奖励就奖励。反之,该通报批评就通报批评,该处罚的就处罚,如因员工失职导致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严重负面影响的,该开除绝不留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落实、管理的有效性。
六、统一思想,争取一个月内完成整改工作
要求全体员工对目前《生产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整改的意见进行认真讨论、研究,统一思想,在5天内上报整改的实施方案与措施,争取在一个月内全面完成整改工作,初见成效。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和非常手段彻底纠正不良工作作风,以全新的香兰纸业精神面貌开展各项工作,更好地完成公司生产任务,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回报。
人力资源部
2012年8月8日
第三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和管理,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关键词】新形势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24-0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知敏感度,对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主体、内容和形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和形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辅导员,教师主要担任学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辅导员主要担任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1.教师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热情,不去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动态,对一些思想政治领域的社会焦点问题不关心,也不去研究。还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讲课内容空洞且不能和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紧密结合,这就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导致学生不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
2.辅导员存在的问题。有的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工作积极性不高,不安心本职工作,想调到别的部门。也有的辅导员对这项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觉得从事这项工作个人没有发展前途。还有的辅导员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1.内容陈旧。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陈旧,一些教材长期沿用以前的旧材料,没有反映出新时代的特点,而这些旧内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了解或掌握。
2.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大道理多,说教多,缺乏学生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婚姻观、事业观和职业观等方面的指导材料和案例,这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受学生的欢迎。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简单套用国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表述,用国家层面宏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代替学校层面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目标性。还有些教师在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未同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使得对学生政治思想的培养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
2.重理论轻实践。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过于强化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在本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另外,由于一些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作用缺乏认识,不提供相应资金,使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以及劳动等实践活动没有开展。有些高职院校即便是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
3.学生缺乏应有的地位。一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过程中主观地位过于突出,忽视了学生应有的地位,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采取说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变成了被教育者。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感到压抑,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4.评价体系不科学。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不科学,如在评价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主要用试卷考试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试卷考试难以真实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辅导员,而学生、家长未被纳为评价主体。
二、对策分析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培训和管理
1.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第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高职院校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解读和教学方法介绍等,可以邀请思政教学专家介绍授课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对思政教学工作的认知。另外,鼓励优秀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建立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发表专业论文,攻读思政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开展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网络评教,对排名靠后的教师找原因、提建议,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开课教师定期互相听课,开教学研讨会,以达到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的目的。
2.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管理。第一,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使他们爱岗敬业。此外,高职院校应拿出专项经费派出辅导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培训、学生管理方法和工作创新培训等,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抓起,促进他们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要明确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职责,严格考核机制。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促进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
(二)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大力发掘新的红色资源。多数学生对现有思政教材中的红色题材已经没有新鲜感,因此,任课教师应大力发掘新的红色资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红色资源包括红色文献、红色景点和红色人物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红色文献,还可以带领学生瞻仰红色景点、拜访目前仍健在的红色人物。
2.补充对学生健康成长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同龄人法制材料。现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材缺乏对学生健康成长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同龄人法制材料,教师可增加这方面的材料,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和林森浩案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讲解,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出了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遵守法律和维护公共道德。
3.补充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扩大,职业素养教育也应列入其中。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职业素养的内容,如如何建立同事之间的友谊、如何培养团队精神以及如何得到领导的信任等,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2.改变教学方式。其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组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性活动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其二,思政教学要以情动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答疑解惑,对知识掌握的作用片面夸大,忽视学生内心的情感状态和兴趣爱好等非理性方面的因素,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情动人,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其三,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将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地位,不能孤芳自赏、高高在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改进评价体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则有利于学生政治思想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对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进行改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
第四篇: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压力及对策 作者:孙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1期
摘 要:在高职院校里,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贫困生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贫困生压力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7(c)-0239-0
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发展迅猛,生源规模不断扩大。而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也日益庞大,其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日益凸显。
所谓贫困生,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庭收入低、经济基础差的学生;(2)父母双亡或离异、经济失去依靠的学生;(3)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缺乏劳动力的学生;(4)家庭或本人突遭意外或不幸,如家庭经济破产或家有病人长年治疗,面临长期或短期经济困难的学生;(5)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来源减少或中断的学生;(6)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大学的学生。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前途,更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稳定和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1当前高职贫困生群体存在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学生家庭及周边环境的压力
作为贫困学生,贫寒的家庭、拮据的条件使他们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辛。对于他们而言,升学而需要的一大笔费用,会使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产生深深的负疚感。对于很多贫困生家庭而言,“升学=就业”,一旦走进大学校门,就等同于踏上了未来的康庄大道。不仅可以光耀门楣,更可以实现他们摆脱贫困弱势地位、实现小康生活的迫切愿望。而周遭环境对学生过分的期许和褒扬,也成为学生压力的来源。学生生怕学无所成或就业不顺时,“无颜见江东父老”,思想包袱愈发沉重。
1.2 来自学校环境的压力
(1)来自学业的压力
对于贫困学生而言,学业上的优异表现,是他们未来就业中的唯一筹码,也是他们弥补因家境贫困而自信缺失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来自于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投入也极其有限,在外语、计算机等方面,难以超过其他同学。因此,虽然他们学习勤奋刻苦、孜孜不倦,但由于竞争激烈,学业成绩也未必能名列前茅。当他们的学业成绩与期望值产生落差
时,他们的“补偿心理”无法满足,很多学生因此而悲观、消极,甚至一蹶不振,对他人产生嫉恨情绪。还有的贫困学生进入校门后不思进取、自暴自弃、虚荣攀比,成为经济和学业上的“双困生”。还有的贫困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勤工俭学之间的关系,被过多的打工、兼职等活动牵扯过多精力,以致学业受到影响,结果得不偿失。
(2)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
贫困学生入学后,不仅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更要适应新的人际交往关系。由于家境原因,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在物质条件上显得匮乏、寒酸,视野不广阔,兴趣面窄,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显得迟钝、孤陋寡闻、内向、拘谨、不善言辞,有时又过分敏感、自怨自艾、无法正视贫困、正视自己,自卑与强烈的自尊交织,使贫困学生造成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
1.3 来自就业形势的压力
目前,随着高校扩招之风愈演愈烈,昔日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已转化成“千军万马抢铁饭碗”之势。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一纸大专文凭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显得有些单薄,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读“专升本”,继续深造,而贫困学生因为要缓解家庭负担,客观上希望早日工作赚钱,因此陷入继续升学和就业的两难境地。
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既付不起高昂的就业成本,又没有充足的人脉资源可供利用,缺乏获知更多就业机会的渠道,加之许多贫困学生综合素质一般,自身定位不准确,没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在就业中处在相当被动的地位。从而形成“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
2解决对策
2.1 完善解困助学体系,给予学生人性关怀
第一,严格做好贫困生认定分级工作,完善贫困生档案。认定工作要做到公平化、透明化、严谨化,要及时、准确、全面地完善贫困生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为贫困生做好“奖、贷、助、补、减”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推广自强不息、品学兼优贫困生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激励其他贫困生战胜困难、积极奋进。也使全体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第三,适当增设勤工俭学岗位,以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
2.2 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构建良好育人平台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全体学生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号召学生对身边存在的铺张浪费、虚荣攀比等不正之风予以抨击和坚决抵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为贫困学生营造宽容、平等的校园空间。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贫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应及时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讲堂,灵活运用短剧、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的基本方法,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个别心理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要摸清症结,对症下药,避免酿成悲剧。
(3)加强就业、择业教育。贫困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未来的前途、出路问题。在未来就业问题上,有的贫困学生好高骛远、不顾自身条件,一心追求高薪酬高福利工作,想法严重脱离实际;而有的贫困学生则正好相反,对于未来就业形势异常悲观,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无人无权”,想要找到满意的工作难上加难。针对这两种极端心态,学校应立足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和自身发展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展开育人工作,使学生得以完成“成才——就业”的顺利过渡。
2.3 高职教育特色,全面拓宽就业渠道
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是高职院校的特色。近年来,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也得到了不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广大高职院校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间的“订单式培养”,并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五篇:高职院校大学生晚自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晚自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晚自习对加强学风、教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积极效果,但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为高职院校更好的实施晚自习提供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晚自习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提高学生晚自习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我院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新的“关于晚自习辅导及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学院分别在二级学院和教务处等多个层面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并进行多次走访调研发现,虽然晚自习整体效果较好,起到了提高学生晚自习质量的作用,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晚自习存在问题
①教师、学生对晚自习认识不够,存在抵触情绪。例如有的教师认为晚自习无足轻重;有的教师不愿意管理学生,认为教师职责只是辅导,从而导致教室纪律不佳。
②学生晚自习无事可做。一部分学生在晚自习期间看小说、玩手机、睡觉,有的学生甚至在自习教室大声喧哗,严重的影响了晚自习的秩序。
③教室人数多,不学习的学生影响学习的学生,尤其在6、7月份,由于天气炎热,教室空气流通不畅,学生无心自习,自习效果不佳。
④学生干部晚自习检查在教学楼内随意走动,影响晚自习效果。
⑤晚自习辅导教师不足,部分分院晚自习辅导安排表不好排。
⑥个别教师及检查人员不在岗。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教师方面首先要明确晚自习辅导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学生专业课程的答疑解惑,更多的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明确晚自习不能只辅导、不管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自习环境,一切努力终将化为泡影。
学生方面一定要认识到晚自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晚自习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疑难问老师。上晚自习的教师也不是只看管纪律,遇到学生有共同疑难的地方,要适时给学生解疑,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攻克难关,不能只是做管理纪律的角色。能够上一节自习不容易,要鼓励学生向自己问题,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对会学习、认真自习的同学进行表扬,为其它同学树立自习学习的标杆。同是一节课,有人做得很好,有的则没有收获,有的一直在玩,在各种类别的人中,必须找出认真学习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要给予肯定,号召其它同学向他们学习、看齐,把晚自习的学习质量提高,变成学生习得知识的一种特别课堂。
2.2 各分院要动员教师适当增加作业量,打破学生晚自习无事可做的局面;其次教师要做好引导。晚自习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应该有章法可依的学习过程,做什么题,看什么书,怎样做,怎样看,适当地给学生指明,把上自习的规定及要求明确告知学生,使学生清楚自习的意义、目的及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去学习,去完成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全面开花”。
2.3 学生晚自习分流政策要继续坚持并落到实处;学校不一刀切,鼓励各分院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并加强管理;鼓励科学、合理安排其他学习场所,例如开放图书馆、工作室、研究所、实验室等学习场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费用从分院部晚自习辅导总费用内支付。
2.4 院学生会学生干部作为学院晚自习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不可或缺的特殊性;但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还希望各分院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经验,更加规范的管理学生干部,力求做到规范、高效,尽量减小由于学生干部的检查对晚自习造成负面影响。
2.5 晚自习辅导教师不足的情况现实存在,部分教师晚自习辅导班级较多,班级纪律情况浮动较大。针对此种情况,各分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科学统筹规划,充分调动广大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性,减轻授课教师的辅导压力,同时要做好相互协同工作,确保辅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之间分工明确并配合默契。
对于分院晚自习辅导安排表不好排的实际情况,教务处则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师进行了统一调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分院部的压力。
2.6 个别教师及检查人员不在岗的情况虽是极少数,但性质确是严重的,就像一个“执法者”首先自己都不“守法”。分院要高度重视,加强教师及检查人员的沟通、管理力度。结语
大学生晚自习应严格考勤,考勤工作由班主任、辅导员组织实施。考勤表应按时报送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办对本学院班级晚自习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晚自习缺席情况报送学保处,由学保处按照《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进行管理;教务处、学保处联合二级学院组建晚自习督察小组,制定晚自习督察安排,负责对晚自习辅导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于教师无故不执行辅导安排(包括辅导教师不到岗、辅导时间不足等)的,一经查实,该教师当年不能参加各类评优活动;二级学院(部)专兼职教师累计未辅导超过3%的,该部门、二级学院院长(部长)当年不能参加各类评优活动;二级学院应依据辅导安排加强管理,制定本部门晚自习督导安排,对于发现的问题,在不违背学院政策的前提下,可自行制定部门实施细则;晚自习检查结果与学生个人评优、入党、各类资助挂钩,凡违反晚自习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对改善学风、教风,提高晚自习质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更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蕾.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的新生晚自习管理[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2]金曾汉.提高晚自习质量与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1(2).[3]刘怀连.高职新生晚自习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0).作者简介:
张琳娜(1981-),女,陕西富平人,硕士,讲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教育、数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