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公司财务通则》和《公司会计准则》、《工业公司财务制度》,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则,是提高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和经济效果进行计划、记录、计算、控制和分析。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必须全面,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
第三条 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要点是:
1、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4、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5、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6、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7、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8、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章 成本核算组织与分工
第四条 公司在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生产副总、总工程师、工程部经理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五条 公司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切实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 各项定额的制订,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公司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切实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公司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第七条 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记录,职能部门为仓库。应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包括:材料、物资验收入库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材料物资盘点报告单等,并作好五金仓库和原材料仓库台帐的记帐工作。
(二)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职能部门为生产部。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三)设计及工艺改动方面的原始记录,应能反映产品设计改动、工艺路线变化、工时材料定额变动等项的记录,如产品设计修改通知单、工艺路线变动通知单,定额变动通知单等。
(四)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职能部门为生产部,应能反映产品从原料投入至产成品验收入库的过程,如工作命令单、半成品领用单、转工单、废品通知单、材料短缺报告单,产成品交库单等,并作好产品投入产出数量管理和工时统计工作及材料投入定额和实际投入量的统计工作并做好台账的登记。
(五)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职能部门为工程部。应能反映设备验收、交付使用、维修、封存、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作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动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记录,职能部门为工程部。应能反映根据各计量仪表所显示的水、电、热汽的实际耗用量,并作好能源消耗统计报表。
公司应指定专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八条 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验收制度,并保持计量工具的准确性,对材料、五金配件、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的收发和转移,都必须进行计量和质量验收。
(一)对于购入材料的计量验收分下列两种方式:
1、提货验收。在提货时进行现场验收,发现短缺、不足或破损等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其应由运输机构负责的,要填写物资破损清单,由运输机构签证,明确交接双方的经济责任。
2、入库验收。材料运达仓库后,由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发票所列的品名、规格和数量,分别采取点数、过磅等适用的计量折算方法,准确计算数量,经检验部门质量检定后,按实际合格数量入库。属于材料的定额损耗,可在规定允许的损耗范围内点收入库。对于数量和质量不符,以及破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要求有关方面赔偿或扣付货款。
(二)对于在产品、半成品在车间之间或车间内部的转移,应根据工艺流程记录的凭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点数、交接。在产品报废或短缺,应及时查清数量和原因,填制有关的原始凭证,以保证投入、产出数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三)对于车间完工的产成品,应由车间填制入库单,经检验合格签证后,送交仓库验收入库。
第九条 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发生互相提供产品、材料或劳务等经济事项,实行以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的内部结算。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依据为: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由仓库根据当时市场价格为基础,制订内部计划价格,编制价格目录,经财务部门审核后,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第三章 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
第十条 公司必须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达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十一条 成本预测应包括:制订计划阶段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实施阶段的成本预测。
(一)制订计划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社会因素,按照技术经济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根据目标利润、生产发展及消耗水平,测算目标成本。
(二)计划实施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分析上一阶段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制订下一阶段生产技术经济措施,调查市场物价等社会因素,预计计划期内生产发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预测公司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
第十二条 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
(一)根据市场调查制订销售价格,在预测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计算公式是:
1、按全部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对公司的目标利润,可根据公司计划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结合期间费用水平计算确定,也可按公司的方针目标测算。
2、按单项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预计单位产品税金-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计单位产品销售价格*(1-产品税率)-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
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实际成本
(二)预测销售价格有困难的,可以参照公司类似产品或系列产品的成本,或本公司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成本。也可按照平均先进定额制订的定额成本或本公司上年实际成本,按公司的成本降低计划测算目标成本。
(三)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测算保本点,结合产量计划预测在一定生产量条件下的目标成本和一定销售量条件下的目标利润。
第十三条 编制成本计划应进行反复试算综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避免随意估计,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
第十四条 成本计划中成本项目的内容、费用的分摊、产品成本的计算,必须和计划期内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径一致,以便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期成本项目内容如有变动和上年实际成本不一致时,要调整上年实际成本的成本项目,以统一核算的口径和内容。
第十五条 公司的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由下列内容组成:
1、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2、主要商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3、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预算;
4、机器加工小时成本费计划(折旧);
5、机器的日常维护的费用计划
公司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应编制各车间的产品成本计划或生产费用预算。第十六条 成本计划应根据下列依据进行编制:
1、成本降低指标;
2、计划期内公司的生产、劳动工资、物资供应、技术组织措施等计划;
3、计划期内原料及主要材料、工艺性辅料、燃料、工具等现行消耗定额和劳动工时定额;
4、计划期内各生产部门的费用预算;
5、内部计划价格目录以及价格差异水平的预计;
6、上期成本水平和成本分析资料。第十七条 成本计划一般按下列步骤编制:
(一)作好准备工作。包括:收集整理各项基础资料和历史资料,掌握计划期内原材料、工时定额、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研究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二)进行试算平衡。编制成本计划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生产、供应、销售、外包外协、资金、费用等方面计划的综合平衡。这些平衡关系包括:(1)产品生产计划,劳动工时计划与成本之间的关系;(2)物资供应计划与产品材料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
(3)工资计划或核定工资总额基数与产品工资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4)各项费用预算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5)资金计划与成本计划之间的关系;(6)成本计划与利润计划之间的关系。
(三)正式编制计划。根据综合平衡后确定的成本指标,如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百元产值生产费等,由财务部门报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正式编制成本计划。
第十八条 公司编制成本计划应在财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方面的有关人员共同参加。
第十九条 公司应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制,将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细化,层层分解,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并对实际的生产耗费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实现成本控制,完成目标成本和成本计划。
第二十条 公司财务部应按月、季、半年、年度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对一些影响成本较大或对完成成本计划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应及时组织专题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第二十一条 公司的成本分析可采用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与上期数对比,与上年同期数对比,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以及因素分析法等。各级成本分析都要写出书面报告,要有数据资料和文字说明,达到重点突出,原因清楚,措施具体的要求。
第四章 成本核算规程
第二十二条 公司应当严格执行下列成本核算原则:
(一)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在成本计算过程中,由于核算程序的需要,对材料、能源、劳务、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等,按计划成本、计划价格或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必须在成本计算期内,最终根据成本耗费的实际资料,调整为实际成本。公司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二)分期核算原则。公司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采用公历历月制。成本计算期内的完工产品,要根据实际的统计资料或完工凭证,实际的耗费量和价格进行成本核算。
(三)合法性原则。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四)一贯性原则。与成本核算有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保持前后期一致,使前后期的核算资料衔接,便于比较。不得通过任意改变会计处理方法调节各期成本和利润。
(五)费用确认配比原则。
(六)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成本核算时,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算作本期的收支;凡是不应计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即使款项已经收到或付出,也不能算作本期的收入或支出。
第二十三条 行业内同类产品成本的核算口径,应当按照统一规定,以保持横向可比性。
第二十四条 公司必须选择与产品生产类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稳定,不得任意变更。
第二十五条 实行两级成本核算,分别采用下列两种核算形式:
(一)车间进行生产费用归集核算和产品成本分配计算,核算本车间生产工时量或重量的单位成本,并进行车间资金占用的核算,同时负责产品投入产出成本核算和内部结算管理,保证产成品与在产品成本的真实性,月末将本期成本数据报财务。上报成本数据一般应包括:(分产品、分成本项目)期初在产、本期发生、本期产成,期末在产,成本差异(实行平行结转定额差异)同时报出完成定额工时或重量,工缴实际单位成本或吨成本及其计算依据。
(二)产品成本分配核算,集中由公司财务部进行。
第二十六条 公司所有商品产品的销售成本,集中在公司财会部门统一核算。第二十七条 公司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如下项目:
(一)直接材料——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委托加工费、包装物等。对于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凡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也可列入本项目。燃料动力如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也可列入本项目。
(二)直接工资——公司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生产工人的工资、补贴、奖金。
(三)制造费用——公司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难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及辅助工人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季节性或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及其他制造费用。
(四)需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公司,可按规定增设“废品损失”项目进行核算。
(五)对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燃料动力费、直接人工费及福利费,可作为间接费用,增设“燃料动力费”项目,各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制造成本。
(六)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现将我公司成本项目划分为以下5个,即:
1、直接材料
2、燃料
3、动力
4、直接人工(含福利费)
5、制造费用
第二十八条 期间费用的核算内容:
(一)管理费用——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如下内容:
1、公司费用,是指应由公司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工厂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品摊销、办公费、差旅费和其他费用。
2、工会经费,是指不能超过职工工资总额2%。
3、职工教育经费,是指公司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不能超过职工工资总额2.5%。
4、劳动保险费,是公司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补贴、医药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易地安家补助费、职工死亡丧葬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和交纳的社会统筹退休养老基金等。
5、待业保险费,是指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交纳的待业保险基金。
6、董事会费,是指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7、咨询费,是指公司向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支付的费用。
8、审计费,是指公司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查帐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费用。
9、诉讼费,是指公司因起诉或应诉而发生的费用。
10、排污费,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
11、绿化费,是指公司对厂区进行绿化而发生的零星绿化费用。
12、税金,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3、土地使用费,是指公司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
14、土地损失补偿费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用的土地所支付的土地损失补偿费用。
15、技术转让费,是指公司使用非专利技术而支付的费用。
16、技术开发费,是指公司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验费、技术图纸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的试制、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试验、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费用以及试制失败损失。
17、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公司按照规定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
18、开办费摊销,是指公司按照规定分期摊销的开办费。
19、业务招待费,是指公司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招待费用,在下列限额内据实列支:全年销售净额在1500万元(不含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年销售额的5‰;超过1500万元但不足50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3‰;超过5000万元但不足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2‰;超过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1‰。
20、坏帐损失,是指公司按规定提取的坏帐准备。
21、存货的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是指公司库存材料、低值品、包装物、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等因盘亏、毁损和报废而造成的损失。
22、其他,是指公司不包括在以上项目内的管理费用。
(二)财务费用——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和筹集资金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三)销售费用——公司在营销活动中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如下内容:
1、运输费,是指公司为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运杂费、搬运费等。
2、包装费,是指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消耗的包装材料和用品,但不包括已列入制造成本中的包装费用。委托外单位包装产品所发生的劳务费用,也列入本项目核算。
3、装卸费,是指公司在销售产品发运过程中,为装卸产品而发生的费用。
4、保险费,是指公司支付的运输保险费。
5、展览费,是指公司为促销活动或宣传商品举办展览展销所支付的各项费用。
6、代销手续费,是指公司支付给商品经纪人、以及代销单位或个人的手续费。
7、租赁费,是指公司为销售产品而支付的各项租赁费用(不含融资租赁费)。
8、广告费,是指公司为销售产品而作广告宣传所支付的各项费用。
9、专设销售机构经费,是指为销售产品而专设销售机构所发生的各项经营费用。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品摊销、业务费等。
10、其他,是指不包括在以上项目的销售费用。
第二十九条 公司生产的一切可供对外销售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厂内自制自用品和劳务加工,自营的各种专项工程等,应分别列入生产作业计划,或签发工作命令进行生产,并据以分别核算成本,不得混淆和遗漏。
第三十条 公司进行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的程序是:
(一)根据产品和劳务作业的生产过程特点,生产组织类型,以及管理的需要,分别确定成本计算对象,选用适合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按照费用发生地点和成本计算对象,填制、审核各种会计凭证。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应有经办人员和责任人员签章,作到手续完整,准确及时。
(三)设置下列各种成本和费用明细帐:
1、基本生产明细帐,按生产地点和成本项目核算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
2、辅助生产明细帐,分车间和成本项目核算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也可以不单独设置帐户而隶属在基本生产明细帐进行核算。
3、自制半成品明细帐,按存放地点和零件分别核算公司在制和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一般宜采用零件定额成本作为计算依据,由车间和库房按产品零件别分别建立明细帐,进行投料、交库、结存的日常数量核算,月末编制分车间、分产品的包括金额、工时、重量的汇总表。车间和库房必须认真进行收发、计量、交接,要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建全的台帐登记制度和定期盘存制度,保证半成品数据的真实、准确,使产品成本计算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应当指出的是,只有实行产品投入产出的电算化管理,才可能及时完成这种大量的计算与编表工作。
4、制造费用明细帐,按车间别和明细项目别核算基本生产及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应按规定进行分配核算,月终不保留余额。
5、期间费用明细帐,按费用明细项目核算公司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月终直接结转损益,不保留余额。
6、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明细帐,根据划清本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
(四)公司应按照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分产品别、工艺步骤别、分批定单别、工程项目别、作业和劳务别的成本二级明细帐(或称成本计算单)。成本二级明细帐必须受控于基本生产的明细帐,两种明细帐增减变化和余额必须一致。
实行成本两级核算的公司,生产费用和成本明细帐要在公司财会部门和生产车间同时设置。车间(分厂)设置成本明细帐,核算的内容和范围,根据不同的核算形式应有所区别。
1、车间(分厂)采用核算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分配形式的,应设置基本生产明细帐和制造费用明细帐,以及产品另件投入产出明细帐,同时进行生产费用,产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核算,并保留期末在产品成本。
2、车间(分厂)实行纯本期发生额控制、核算生产费用形式的,其基本生产明细帐,可以保留余额,也可以不保留余额。
3、封闭式生产的车间(分厂),有单独商品产品出产的,必须进行产成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核算。
(五)根据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和成本核算资料,按成本项目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二篇: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公司财务通则》和《公司会计准则》、《工业公司财务制度》,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则,是提高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和经济效果进行计划、记录、计算、控制和分析。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必须全面,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
第三条 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要点是:
1、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4、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5、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6、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7、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8、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章 成本核算组织与分工
第四条 公司在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运营总监等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五条 公司对各种原材料、工具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切实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 各项定额的制订,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公司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切实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但随着公司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第七条 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职能部门为生产部。应能反映职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第三章 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
第八条 公司必须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达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九条 成本预测应包括:制订计划阶段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实施阶段的成本预测。
(一)制订计划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社会因素,按照技术经济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根据目标利润、生产发展及消耗水平,测算目标成本。
(二)计划实施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分析上一阶段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制订下一阶段生产技术经济措施,调查市场物价等社会因素,预计计划期内生产发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预测公司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
第十条 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
(一)根据市场调查制订销售价格,在预测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计算公式是:
按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对公司的目标利润,可根据公司计划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结合期间费用水平计算确定,也可按公司的方针目标测算。
(二)预测销售价格有困难的,可以参照公司类似产品或系列产品的成本,或本公司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成本。也可按照平均先进定额制订的定额成本或本公司上年实际成本,按公司的成本降低计划测算目标成本。
(三)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测算保本点,结合产量计划预测在一定生产量条件下的目标成本和一定销售量条件下的目标利润。
第十一条 编制成本计划应进行反复试算综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避免随意估计,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第十二条 成本计划中成本项目的内容、费用的分摊、产品成本的计算,必须和计划期内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径一致,以便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计划期成本项目内容如有变动和上年实际成本不一致时,要调整上年实际成本的成本项目,以统一核算的口径和内容。
第十三条 公司的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由下列内容组成:
1、商品产品成本计划
2、生产费用及期间费用预算
3、机器工作小时成本费计划(折旧)
公司根据成本管理的需要,应编制各部门成本计划或生产费用预算。第十四条 成本计划应根据下列依据进行编制:
1、成本降低指标;
2、计划期内公司的生产、劳动工资、技术组织措施等计划;
3、计划期内各部门的费用预算;
4、内部计划价格目录以及价格差异水平的预计;
5、上期成本水平和成本分析资料。
第十五条 公司编制成本计划应在财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方面的有关人员共同参加。
第十六条 公司应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制,将成本计划和目标成本的各项指标细化,层层分解,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并对实际的生产耗费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实现成本控制,完成目标成本和成本计划。
第十七条 公司财务部应按月、季、半年、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对一些影响成本较大或对完成成本计划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应及时组织专题分析,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第十八条 公司的成本分析可采用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与上期数对比,与上年同期数对比,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以及因素分析法等。各级成本分析都要写出书面报告,要有数据资料和文字说明,达到重点突出,原因清楚,措施具体的要求。
第四章 成本核算规程
第十九条 行业内同类产品成本的核算口径,应当按照统一规定,以保持横向可比性。
第二十条 公司必须选择与产品生产类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可以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成本核算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稳定,不得任意变更。
第二十一条 公司所有商品产品的销售成本,集中在公司财会部门统一核算。
第二十二条 期间费用的核算内容:
(一)管理费用——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如下内容:
1、公司费用,是指应由公司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工厂总部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品摊销、办公费、差旅费和其他费用。
2、工会经费,是指不能超过职工工资总额2%。
3、职工教育经费,是指公司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不能超过职工工资总额2.5%。
4、劳动保险费,是公司支付离退休职工的退休金、补贴、医药费、职工退职金、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的工资、易地安家补助费、职工死亡丧葬费、抚恤费、按规定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经费和交纳的社会统筹退休养老基金等。
5、董事会费,是指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如董事会)及其成员为执行职能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差旅费、会议费等。
6、咨询费,是指公司向咨询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聘请经济技术顾问,法律顾问等支付的费用。
7、审计费,是指公司聘请中国注册会计师进行查帐验资以及进行资产评估等发生的费用。
8、诉讼费,是指公司因起诉或应诉而发生的费用。
9、排污费,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交纳的排污费用。
10、绿化费,是指公司对厂区进行绿化而发生的零星绿化费用。
11、税金,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交纳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2、无形资产摊销,是指公司按照规定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
13、开办费摊销,是指公司按照规定分期摊销的开办费。
14、业务招待费,是指公司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而支付的招待费用,在下列限额内据实列支:全年销售净额在1500万元(不含1500万元)以下的,不超过年销售额的5‰;超过1500万元但不足50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3‰;超过5000万元但不足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2‰;超过1亿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1‰。
15、坏帐损失,是指公司按规定提取的坏帐准备。
16、其他,是指公司不包括在以上项目内的管理费用。
(二)财务费用——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调剂外汇手续费、金融机构手续费和筹集资金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等。
(三)销售费用——公司在营销活动中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如下内容:
1、运输费,是指公司为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运杂费、搬运费等。
2、包装费,是指公司在销售产品过程中,消耗的包装材料和用品,但不包括已列入制造成本中的包装费用。委托外单位包装产品所发生的劳务费用,也列入本项目核算。
3、装卸费,是指公司在销售产品发运过程中,为装卸产品而发生的费用。
4、保险费,是指公司支付的运输保险费。
5、展览费,是指公司为促销活动或宣传商品举办展览展销所支付的各项费用。
7、租赁费,是指公司为销售产品而支付的各项租赁费用(不含融资租赁费)。
8、广告费,是指公司为销售产品而作广告宣传所支付的各项费用。
10、其他,是指不包括在以上项目的销售费用。
第三篇: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为深化医院管理,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打造节约型医院,现制定《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分管财务院领导、财务科、总务科、材料科、物业办、人力资源部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对全院成本管理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落实。医院财务科配备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负责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医院的成本核算贯穿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医院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消耗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
2.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和人员定额,加强定员定额管理。
3.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4.积极进行电算化管理,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效率和效果。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和目的
1、医院总成本。按照会计核算分期归集医院各期的成本。主要通过对医院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活劳动和物资消耗进行计量和计算,从而获得可靠的数字依据。目的是在保证医疗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费用消耗,节约使用人、财、物,以减少病人经济负担,提高医院竞争力。
2.科室成本。以各科室为具体核算单位,对业务活动中的各项消耗,通过记录、计算、对比、分析,力求用较少的劳动和物资消耗,换取较大的经济效果,达到明确经济责任、开源节流的目的。
2/3 3.项目成本。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对医院开展服务活动中的各种手术、检查、化验、治疗等具体项目进行成本核算,达到较为全面、较为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四)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即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与客观经济事项一致,不能人为提高或降低成本,且这些信息还要有可核实性。
3.配比性的原则。即要求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4.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
5.一致性原则。即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保持一致,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6.重要性原则。即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重点核算,力求精确。
(五)成本费用实行归口管理
1.财务科和人力资源部负责分管与人员经费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各科室劳动生产率、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指标,用好、管好人力资源。
2.院办、医务科、护理部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医院日常公用经费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邮电费、会务费等项指标,同时控制相关支出,避免损失浪费。
3.药剂科、总务科、材料科负责分管与物资等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物资消耗费用、物资储备等指标,做好节约采购费用、改进物资采购、降低保管费用等工作。
4.物业办负责分管与动力能源消耗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水、电、气费等消耗指标,指导和考核各科室节约使用水、电、气;负责分管与后勤保障、服务供给相关的有关成本费用,做好统计数据、考核包干质量等工作。
5.设备科负责分管与设备维修保养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修理费用等指标,指导科室正确使用设备仪器。
(六)建立成本分析制度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资
3/3 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研究成本的形成和变化情况,分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成本管理活动。
1.成本分析的内容
分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根据需要撰写成本分析报告。
2.成本分析的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不同的成本指标进行数据比较以确定其差异的方法。比较分析的内容有:计划与实际对比,说明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本期与同类型医院对比,以促使医院进一步挖掘潜力,赶超先进水平;本期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找出差距,明确方向。
因素分析法。是从数量上确定一个经济指标所包含的各个因素的变动对该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既定的成本水平和结构条件下,找出医疗工作量、医疗成本、收益三者结合的最佳点,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好的收益。
(七)强化医院内部成本管理意识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医院内部应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做到人人关心成本核算,个个参与成本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因为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个人,所以应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以进一步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打造节约型医院。
第四篇: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10篇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可自行制定成本核算办法,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成本开支范围
第三条、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制造成本。
1、直接材料:指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指在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燃料和水、电、汽、冷动力费用。
4、制造费用:指应由产品制造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主要指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生产车间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降温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四条、下列各项支出不得计入成本:
1、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
3、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4、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
5、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6、灾害事故损失赔偿。
7、各种捐赠支出。
8、各种赞助支出。
9、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10、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成本核算的任务、原则
第五条、公司成本核算的任务是: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合理归集与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根据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分析资料。
2、监督成本费用发生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3、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条、成本核算工作的原则
1、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费用核算体制。
2、开展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加强对二级核算单位以及班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
3、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必须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使成本费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4、成本费用计算期应与会计核算期一致,规定为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每月1日至当月末。计入当月成本的费用要素消耗和产品产量的起止日期须与成本计算期保持一致,不得提前和延后。
5、成本核算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真实准确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的经营成果。
6、成本核算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与产成品的界限、各种产品之间的成本界限。
7、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目标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应在月末调整为实际成本。
8、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设置成本费用账册,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对成本项目在各成本核算与管理对象间进行分配,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9、公司成本核算中的各项具体方法(包括材料计价、价差调整、费用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成本费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的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第四章:生产费用的分类、归集、分配
第七条、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分类称为生产费用要素。
1、外购材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液休和气体燃料。
3、外购动力: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由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
4、工资: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5、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指按照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14%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指各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
7、修理费:指按照确定并备案的提存率预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费用或直接计入生产费用的修理费用。
8、利息支出: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9、税金: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各种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0、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物耗和非物耗等。
第八条、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称为成本项目。公司成本项目规定如下:
1、直接材料: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并具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另外包括包装物。
2、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各种燃料和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4、制造费用:指各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
(1)工资: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工资。
(2)职工福利费:指按上述人员工资的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折旧费:指车间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
(4)修理费:指车间维修各类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所发生的修理费用。
(5)办公费:指车间发生的文具、纸张、印刷品等办公费用。
(6)水电费:指车间非工艺过程用水和照明用电的费用。
(7)取暖费用:指车间应分担的采暖费用,不包括支付职工取暖费津贴。
(8)租赁费:指车间从外部租入各种固定资产和工具而支付和租金。
(9)差旅费:指车间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市内交通费。
(10)机物料消耗:指车间非直接用于产品、劳务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修理费用、劳动保护用品等。
(11)保险费:指车间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
(12)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车间耗用的通用工具、生产用具、仪器等。
(13)劳动保护费:车间为保证劳动安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制造费用开支的各项劳动保护措施费、劳动保护装置维护费、防暑降温费、劳动保护用品等。不包括增加固定资产的劳动安防护措施支出。
(14)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15)运输费:车间内部运输所发生的费用和运输部门为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
(16)外部加工费:指车间产品零部件委托外公司加工协作的费用。
(17)试验检验费:指不能直接计入为鉴定某种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产品的试验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费用、理化试验、质量监控等费用。
(18)设计制图费:指对产品和工艺进行科研、设计所发生的费用。
(19)其他:指不属于以上项目的其他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支出。
第九条、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则
1、按产品品种设置成本核算对象,对难以直接计入的间接费用要按合适的标准,在公司包括主营业务、其他所有产品之间分配。企业的产品包括全部的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和劳务协作。
2、凡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均应直接计入。
3、凡不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应采用与费用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4、分配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十条、购入材料的成本:
1、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外购材料的成本包括:买价、外地运杂费、保险费、大宗材料的市内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但不包括购进材料增值税和购进免税农产品按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2、购进材料直接用于非应税产品的,应按包括进项增值税在内的全部支付价款全额计入材料成本。
3、进口材料的采购成本应包括国外进价、进口税金。
第十一条、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月终未报账的材料,按计划价办理暂估入库,于材料报账时冲回。
2、采用公司内计划价格进行材料日常核算,月终将耗用材料的计划价调整为实际价格。材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使用当月实际差异率,按材料类别或品种核算。其中VB1主要原材料、制剂主要原材料按品种核算,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包装物、低制易耗品按材料类别核算。
3、材料稽核员根据领料单,将属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计入制造一部生产成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计入领用部门制造费用。成本核算员将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材料按材料稽核员转来的“材料领用单”,以材料核算价分配到各工序、各产品。并将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4、月末车间材料员负责将已领未用的材料办理“假退库”手续。
第十二条、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动力包括水、电、蒸汽、冷、压缩空气等,分外购自制两种。自制动力以及需经本单位辅助车间处理后使用的外购动力,均应作为辅助生产核算。
2、动力费用根据计量仪表记录的实际耗用数量进行核算,没有计量仪表的,应由动力部门或有关部门确定的合理的分配标准,作为分配动力费用的依据。
3、动力费用的核算要划清生产用和非生产用的界限、内供和外供的界限。
第十三条、工资及福利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各项工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工资总额。各项工资性支出都应按照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和汇集。
2、按照规定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依据有关的原始凭证,正确计算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
3、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提取和支付职工福利费,不得擅自改变计提比例。
每月应付职工的全部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部门、车间进行汇集与分配,分别计入有关科目中。
第十四条、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1、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根据确定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按月提取,分类计入各有关科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应按集团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确定,报集团公司财务审计部备案,不能随意变动。
2、公司购置或竣工验收交付试生产的固定资产,都要按经审计确认的资产原值(或估计原值)入账并计提折旧;对长期不用或不需用的资产要及时办理封存手续。对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要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据以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以后,按决算数调整原固定资产估价和已提折旧,以保证成本水平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第十五条、待摊和预提费用
1、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待摊费用应按费用的受益期确定分摊期限,但应在一年内摊销完毕。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应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
2、预提费用是反映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各月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的期限也应按受益期确定。为了使各月成本费用水平均衡,应编制各项预提费用预算分月计入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提的费用的差额应计入费用支付期的有关成本费用项目。
3、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应包含如下内容:
(1)新建、扩建企业或车间一次大量领用的低值易耗品;
(2)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3)一次支付的固定资产的租金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4)企业发生的数额较大、应分期计入产品成本的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
(5)按规定应分期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技术转让费;
(6)一次支付的财产保险费;
(7)按季度(或延期)支付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
(8)停产检修期间的费用,可以在当年内分月摊销;
(9)其他经营主管部门批准的待摊、预提费用。
第十六条、制造费用
1、制造费用按照生产车间和规定的费用项目进行汇集。
2、应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单独负担的制造费用,应直接计入。应由一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按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计入。
3、各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负担。
第五章:成本核算方法
第十七条、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对直接构成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间接费用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在产品之间分配;
2、计算在产品成本;
3、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
第十八条、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按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作业的种类和成本项目进行汇集和分配。
a)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作业成本,按各车间提供的劳务作业量,以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受益单位。
b)辅助生产车间按水、电、汽、冷及维修等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
c)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扣除车间自用的部分外,应当全部分配给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不得节留。
d)辅助生产为各单位提供的产品及劳务,应分别计算实际成本。实际总成本与转给各受益单位的实耗量和计划价格计算的总成本之间的差异,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分配,计入当期产品成本及管理费用。
第十九条、成本计算方法:
1、根据原料药产品的生产特点,对维生素B1产品的直接材料按工序采用逐步结转法进行核算,燃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采用按产品产量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品种之间进行分摊核算。
2、根据医药制剂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品种法核算,并以平行结转法核算到片剂、胶囊两条生产线,各生产线分别按配置工序、包装工序核算。直接材料按领用的品种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品种类别(大片剂、小片剂、胶囊等)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分摊核算。
3、月末在制品只结存原材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当月发生的其他费用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分摊,不留余额。
第二十条、按照生产产品的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对象设置成本计算表汇集生产费用,每月的生产费用就是该产品的总成本,再除以当月实际产量,就是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二十一条、在制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1、公司制造部门应设置台帐,登记在制品的加工数量、完工数量、废品数量,转出数量和结存数量,并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在制品的盘盈、盘亏按规定报批计入“管理费用”。
2、根据在制品的实际结存数量和折合成本量正确计算在制品成本。在制品成本月末只留直接材料成本。
3、制造部门对已完工的产品应及时办理验收交库手续。产成品的收发结存数量,必须在内定期与实物进行核对盘点,对产成品的盘盈、盘亏计入“管理费用”。
4、原料药产品月末按照在制品的完工程序折合为约当产量,再根据约当产量与完工产量的比例,计算在制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解释,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一、第十九条
成本计算方法:期未在制品的处理方法是只留存材料成本而不留存人工及制造费用。
成本核算系统是可以留存人工费及制造费的,因为有些行业的月未在制品这部份费用比例并不小,况且电脑系统计算起来比手工核算方便得多,而且产品成本会更加准确。
二、第十一条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采用公司内计划价格进行材料日常核算。
成本核算系统是采用成本期间加权单价为核算单价。
成本核算员将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材料按材料稽核员转来的“材料领用单”,以材料核算价分配到各工序、各产品。并将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我们认为根据材料领用单来分配材料这一方法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应用的,那就是不会有其它产品用到此物料,否则原计划用于产品A的物料,由于特别原因会用到B产品中去,而且当有剩余物料退仓时,真不知该冲减哪一个产品的领料记录。
成本核算系统采用定额材料耗用加上材料差异部份,这一方法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2
为合理、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主管财务院领导、财务科、后勤部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对全院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落实。医院财务科配备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一般由专业会计人员担任,负责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各科室和后勤班组应配备兼职的成本核算员,负责基础资料的统计编报工作。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医院的成本核算贯穿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医院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因此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消耗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各项财产物资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
2、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和人员定额,加强定员定额管理。
3、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三、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即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与客观经济事项一致,不能人为提高或降低成本,且这些信息还要有可核实性。
3、配比性的原则。即要求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4、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
5、一致性原则。即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保持一致,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6、重要性原则。即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重点核算,力求精确。
四、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医院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提供相关成本资料,作为制订医疗收费标准及评估收费合理性的依据;可以作为医疗资源分配及投资效益分析等经营决策的依据;可以作为医院管理者评估营运绩效及控制成本的依据。
五、强化医院内部成本管理意识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医院卫生资源,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医院内部应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做到人人关心成本核算,个个参与成本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因为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个人,所以应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计算贯彻执行成本管理的有关法令和制度,以便结合产品各步骤生产特点,准确、合理地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分析成本资料,提供降低成本措施,为销售定价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产品分类成本的核算对象
第二条凡经一定生产工艺过程而出售的产品部件均应进行成本核算。
第三章成本项目和生产费用
第三条原料及主要材料项目:各生产过程所耗用的原材料。
第四条燃料动力:燃料(煤)、电。
第五条工资:指直接参加生产的员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生产资金、超额计件工资、加班工资、夜班费、副食补贴等。
第六条提取的员工福利费。
第七条车间经费: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修理工、勤杂工的工资,按比例提取的福利基金、折旧费、修理费、车间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租凭费、保健费、低值易耗品费用、劳保用品费用、在产品盈亏及其他。
第八条公司外加工费用:因公司外加工项目金额较大,所以和材料应区别计算,以便掌握此项费用的开支数额,另外,这部分外购件保存在半成品库,也应单独立账核算。
第四章生产费用的汇集和分配
第九条材料
1、直接材料:凡直接供给产品制造所需,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原料。
2、间接材料:凡间接用于产品制造,但并非形成产品本质;或虽形成产品本质,但所占成本比例较微;或不便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物料,按一定标准(数量或重量)进行分配。
第十条人工
1、直接人工:从事直接生产的员工报酬,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者。
2、间接人工:从事公司行政、研究等工作及不直接从事生产的员工报酬,以及不能或不便于计入产品成本者,按生产工时进行分配。
第十一条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系指生产过程中,除直接原料、直接人工外,所发生的一切其他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及其他费用等。
第五章产品分步成本的计算方法
第十二条产品成本核算随步骤的结转而结转,其中一部分转入成品(卖出部分),一部分转入下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的成本,分项加入成本项目中。
第十三条半成品成本的核算:上道工序的半成品,分项目加在本车间内成本中,材料按重量分配,其他成本按工时分配。
第十四条半成品和外协件领用的核算:对领用的材料半成品件和外协件进行加工时,其材料成本能直接计入的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按量分摊,其他项目按耗用工时分配。
第十五条组装成本额核算:材料能直接计入的直接计入;不能直接计入的按量分摊。
第十六条辅助生产的核算:按提供的劳务时间分配,互相提供劳务则一次分配。
第六章定额制定、分析考核
第十七条按消耗定额、工时定额和费用定额制定单位计划成本,再按计划成本考核各产品部件的成本完成情况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对发生的差异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第七章关于费用的核算管理
第十八条各项费用开支着节约的精神,严格按费用定额考核。
第十九条各车间直接购入的费用,除有发票外,必须附有车间领料单,写明数量金额,并要求车间负责人签章,财会与车间同时记账。
第二十条由仓库领用的费用,车间开领料单,仓库规划,一式三份,车间、仓库同时记账,月终28日前仓库和车间核对后报财务部。
第二十一条各部门、车间的办公用品,由公司总务部负责考核指标,并负责在领用单上规划,一式三份,三方记账(公司总务部、车间、财务部),月终25日公司总务部把本月盘点表金额和各部门车间领用的价值报到财务部。
第二十二条财务部要分部门计算费用的使用数额,定期公布超支节余情况。
第八章材料成本管理
第二十三条关于材料的管理
1、材料账要求不出现赤字,发标的要估价入账。
2、领料应尽量由专人负责,凡能确定领料用途的一定要填写用途。
3、材料在领退库方面,分四种情况处理:
(1)车间一经领出易耗材料,存放于车间,月终由车间负责实际盘点,办理假退库手续。
(2)一般材料归库负责管理,每月要清点一次,车间要实事求是地领料,车间领出的料,月未要盘点退库,按实领数作为当月的消耗。
(3)半成品要按本月生产数加本月卖出数领料,车间卖出数开半成品入库单,连同提货单一起交半成品库,由半成品库记账。进料时要准确,要通知仓库点数。
(4)其他价值较大的材料则要求车间用多少领多少,车间月末不办理假退库手续。如果车间月终存量过大,则应办理假退库手续。
第二十四条关于半成品的管理
1、半成品库应将半成品和成品件、外协件分开保管、记账。
2、半成品入库应同时有入库单。外协件入库要随时开放库单,月终结算时要和发票对照无误,要凭提货单和领料单提货。
3、半成品领用和卖出部件时,要凭提货单和领料单提货。
4、半成品库要账、卡、物相符,出入库手续制度健全,建立定期的盘点制度,及时提供盘点表。
5、半成品一定要通过半成品库,以便计算半成品件数。如果车间好班组直接转递时,可同时写一张入库单(入库部门的)和一张领料单(领用部门的)一起交半成品库,由半成品库组记账。
6、车间必须对生产和领用的半成品件进行统计和核算。
7、车间小组长必须在月末对半成品进行盘点,把盘点表交车间核算员。
8、成品库组备发的半成品件月末也须盘点,并把盘点表报财务部。
9、关于半成品的废件,要分别存放,不进行盘点。次件要分别盘点和存放。关于废件要由技术质量部拟出管理程序,按制度办事,不得任意处理。
第二十五条成本室应在每月底,根据“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账”(略)编制“制造费用分摊表”(略)。按各服务部门制造费用摊入各成本中心,其传票分录为,借:“在制品”;货:“制造费用”。同时分别登录于“在制品明细分类账”(略)及“制造费用明细分类表”(略)。
第二十六条生产部应在次月3日前,呈送下列生产月报表,制一部生产月报表、制两部生产月报表、制三部生产月报表、材料月报表。以上各报表应一式两联,第一联
自存,第二联送成本室。
第二十七条成本室根据上列报表,编制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的“收发存明细表”(略)。
第二十八条成本室根据“耗用直接材料明细表”(略)、“制造费用”及“直接人工汇总分摊表”(略),计算制成品及在制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同时编制“成本计算表”(略)。
第二十九条成本室根据会计编制的“销货明细表”(略)再编制“产品规格类别损益表”(略)。
第三十条成品的单位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公式为:(上月底结存总额+本月生产总额)÷(上月低结存量+本月总生产量)
第三十一条成本室根据成本计算表来编制传票。其分录为,借:“制成品”;货:“在制品”。同时登录“在制品明细分类账”及“制成品明细分类账”(略)。
第三十二条成本室根据“收发存明细表”核对发票后,编制传票。其分录为,借:“销货成本”、“推销费用”或“制造费用”;货:“制成品”。
第三十三条成本室每月结算工作完成后,应将其有关的成本报表汇送会计室,供汇订财务报表用。
第九章附则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4
1、水厂成本应帐目清晰,各项成本纳入微机管理,严格控制成本的支出。
2、成本的支出如:电费,材料费、燃料费、修理费、水资源费、物业费、取暖费、差旅费等费用需由水厂各职能人员核对准确后,经主管领导签字方可支出。
3、水厂对水源站不予报销非生产费用。生产所需材料,必须由水厂材料员统一进行购买。
4、水费的收缴经核对无误后,方可上交公司财务,并记好凭证,发生问题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5、工资、加班的发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6、根据公司的要求,水厂结合二次分配方案,研究后进行发放效益奖及误餐费用,。
7、差旅费的核销:
1)、过桥、过路费均按公司审批后的长途路单进行核算。
2)、车公里补助费按实际发生给予补助,但不能超出全年承包指标。
3)、通勤车票:水源站岗位人员均坐班车,不予报销车票,如遇没有班车时职工自行上站的,班长进行统计后给予报销;机关跑通勤人员每月核销4个往返车票;机关人员因公事发生的车票费用实报实销(不包含出租车)。
4)、经厂领导同意后,外出学习、调研疗养人员发生的差旅费用,均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上述费用每季度核销一次。
8、保健费用按月考勤进行核准后,按季度进行发放。
9、通讯费用严格按照定额执行,超出部分在季度奖金中扣除。
10、宣传报道工作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年终水厂统一进行嘉奖。
11、水厂组织参加局、公司各项活动的参赛人员,年终水厂统一进行嘉奖。
12、年终公司对水厂的各项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水厂根据实际情况对该项工作负责人员进行嘉奖。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5
饮食中心的经营服务过程和工业企业一样,也具有供、产、销三个环节。一方面它是饭菜的加工制作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发生各种耗费过程。在加工过程中都会发生资金耗费,形成各种伙食费用。如:运输费及装卸搬运费,物资燃料费,水电费,工资和附加费,把这些为加工制作饮食成品的耗费加起来就形成饮食中心的伙食成本,尽量做到质价相符,定期向师生员工公布伙食成本和食品价格,中心特制定相关制度,增强伙食的透明度。
1、管理员,必须掌握日常经营情况和市场供应价格的浮动。
2、要求各管理员每月每旬必交一份旬结核算内容,每旬内定期做十余种高,中,低档单菜成本核算。
3、健全出库原始资料记录及原材料燃料的一些费用和原始记录的凭证。
4、食堂建立完善的验收,保管,盘点等原始数据。
5、加强计量工作包括进货,投料,成品,半成品等各环节,保证核算真实可靠。
6、相关核算内容定期交到饮食中心质检部由核算员核算验收定价。如未能上交或缺少一项给予扣罚当月营业额的0﹒1%。
7、各部食堂每日每餐必须标有明码实价,如单菜价格违反中心价格的有关规定则按
其价格的十倍给予罚款。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6
(一)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核算组织体系
医院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和财务科科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业务人员任组员。全面负责对全院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落实。医院核算办配备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负责具体的成本核算工作。各职能科室对成本费用实行归口管理。各业务科室、信息科、物资管理部门应配合做好基础资料的统计编报工作。
(二)完善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加工材料等各项物资财产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内部转移、报废、清查、盘点等制度。
2、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和人员定额,加强定额定员管理。
3、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并建立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
4、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方法。
5、积极进行电算化管理,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效率和效果。
(三)医院成本核算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符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配比原则。即要求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受益期分配确认成本。
3、一贯性原则。即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须保持一致,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4、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
5、重要性原则。即对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重点核算,力求精确:对其他内容,则可在综合性项目中合并反映。
(四)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和目的
1、医院总成本。按照会计核算分期归集医院各期的成本。主要通过对医院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进行计量和计算,从而获得可靠的数字依据。目的是在保证医疗业务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费用消耗,节约使用人、财、物,以减少病人经济负担,使医院在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2、科室成本。以科室或班组为具体核算单位,对业务活动中的各项消耗,通过记录、计算、对比、分析,力求用较少的劳动和物资消耗,换取较大的经济效果,达到明确经济责任、开源节流的目的。
3、项目成本。根据医院管理需要,对医院开展服务活动中的各种手术、检查、化验、治疗等具体项目进行成本核算,达到较为全面、较为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项目成本包括二个层次:项目总成本和单位项目成本。
(五)成本费用实行归口管理
1、财务科和人事科负责分管与人员经费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各科室劳动生产率、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指标,用好、管好人力资源。
2、院办、医教、护理等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医院日常公用经费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邮电费、会务费等项指标,合理控制相关支出,避免损失浪费。
3、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分管与物资消耗等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物资消耗费用、物资储备等指标,做好节约采购费用、改进物资采购、降低保管费用等工作。
4、基建维修中心负责分管与动力能源消耗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水、电、气费等消耗指标,指导和考核各科室节约使用水、电、气。
5、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分管与后勤保障、服务供给相关的有关成本费用,做好统计数据、考核包干质量等工作。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利用成本计划、
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研究成本的形
6、维修保养部门负责分管与设备维修保养有关的成本费用,控制修理费用等指标,指导和考核科室正确使用设备仪器。
(六)建立成本分析制度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利用成本计划、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研究成本和变化情况,分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成本管理活动。
成本分析的内容
1、分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2、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
4、根据需要撰写成本分析报告。
成本分析的方法
1、比较分析法。是将不同的成本指标进行数据比较以确定其差异的方法。比较分析的内容有:计划与实际对比,说明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本期与上期对比,了解成本升降的动态及趋势:本院与同类型医院对比,以促使医院进一步挖掘潜力,赶超先进水平:本期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找出差距,明确方向。
2、标准成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预定的服务项目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其相比较,揭示各种成本差异,找出原因,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提供资料。
3、因素分析法,是从数量上确定一个经济指标所包含的各个因素的变动对该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4、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既定的成本水平和结构条件下,找出医疗工作量、医疗成本、收益三者结合的最佳点,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好的收益。
(七)落实成本考核制度
为了正确地评价医院及各科室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效,衡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要进行成本的考核工作,把成本的考核与建立院科二级负责制、医疗组长负责制正确地结合起来,年终把各责任中心的各项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上的对比,以此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并与科主任任期目标奖励和职工年终奖惩挂钩,以进一步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公司财务通则》和《公司会计准则》、《工业公司财务制度》,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则,是提高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和经济效果进行计划、记录、计算、控制和分析。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必须全面,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
第三条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要点是:
1、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4、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5、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6、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口管理;
7、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8、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章成本核算组织与分工
第四条公司在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生产副总、总工程师、工程部经理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核算制。
第五条公司对各种原材料、工具、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切实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各项定额的制订,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公司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切实可行。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8
第一章:材料核算的原则和内容
第一条、为加强海委机关各项材料物资的核算管理,保护各种材料物资的安全完整,合理使用各项材料采购资金,发挥材料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海委机关各项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采购和储存的各种材料物资,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备品配件及低值易耗品等(不包括办公用品)的核算管理。包括使用各种财政资金、上级补助款、其他单位转缴入款、自有资金、各种捐款和借款等购买的材料物资,以及接受外单位实物捐赠、无偿调拨等实物转入形成的库存材料的核算管理。
第二章:材料的采购入库
第三条、各部门为完成各项事业任务所需的材料物资,应尽量从现有库存中解决,因库存不足或其他原因确需采购的,应首先落实资金来源,并编制请购报告(或海委签报),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经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后续的购买活动。
请购报告(或海委签报)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并对材料用途和对所需材料的特殊要求等做出说明。同时,应经储存、财务和其他有关部门签字。
对于没有落实资金来源或未办理审批手续以及采购手续不完备的购买活动,财务部门不得受理。
对于单位价值较低、需求量大、采购相对频繁的材料物资,由使用部门按编制采购计划,经批准后,在计划额度内由财务部门监督实施,日常购货不再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条、各部门的大宗采购业务,应与供方签订经济合同,所订立的合同应经海委合同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符合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条件的应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对所采购材料物资的验收工作,验收由保管、财务、业务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对于未办理验收手续的采购业务,财务部门不得办理相应的价款结算。
大宗材料物资的验收应编制验收报告,并经所有参加验收人员签字。验收过程中应对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和品质、性能等进行审查,并与定购合同、供方发票相核对,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记录于验收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章:材料的储存
第六条、储存部门对于验收合格的材料物资应及时入库,并结合材料特点合理储存、分类码放,同时定期检查库存材料保管情况,以保证库存材料性能、品质。
第七条、储存部门应设专人负责材料的收发保管,登记材料保管账簿,保管人员对所保管材料的实物安全负责。
材料保管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的各项收发手续,同时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实物盘点,并与财务部门核对,对于核对不符的要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做出相应处理。
第八条、储存部门应按照有关要求设置材料卡片,及时登记各种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
第九条、储存人员应熟悉各种库存材料物资的情况。发现不需用、不适用以及毁损变质的材料物资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
第十条、储存部门要不断完善各项材料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制度,提高对库存材料物资的管理水平。
第四章:材料的使用
第十一条、各项库存材料物资出库要办理相应的领用手续,经收发双方签字后到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
第十二条、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或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库存的各种材料物资进行调拨时,应编制材料出库单或调拨单,经批准后,到储存部门办理发运手续,材料调拨后应经收货方签收。
第十三条、因盘亏、毁损、报废等原因造成库存材料减少的,应编制库存材料盘点报告,并查明原则,属于经管人员责任的,由经管人员负责赔偿。
储存部门对因毁损报废等原因而使用性能受到影响的库存材料以及其他不需用、不适用的库存材料,要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申请清理,清理变卖过程中形成的变价收入要及时交财务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各材料使用部门对于已领未用的多余材料物资以及业务进行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物资要及时办理退(交)库手续。
第五章:材料的核算
第十五条、有关部门办理材料物资出入库业务要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业务量大的可由保管部门凭出入库凭证进行汇总)。财务部门对收到的各种收发料凭证要认真审核,根据审核无误、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册。
第十六条、财务部门应建立材料核算账册(或辅助账册)核算各种材料物资的收发情况。
材料明细分类帐应序时逐笔登记各种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定期与总账核对。
对于品种多、单位价值低、收发频繁的各种材料物资,经批准,可以采用实物盘存制核算材料发出的数量。
第十七条、材料的核算按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计价,材料的入账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税金等。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折扣以及材料的储存费用不计入材料成本。
第十八条、各种材料物资的发出按照先进先出法确定其发出成本。
第十九条、财务人员应定期与材料储存部门核对账册,并参加库存材料物资的盘点。
第二十条、财务部门应监督库存材料的处置情况,对材料变价收入及时入账,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委托其他单位代为储存的材料物资应视同自管材料进行核算,并与对方签订仓储保管合同,同时认真监督合同履行情况、及时与对方核对材料储存情况。代其他单位储存的材料物资应建立代管材料备查登记簿,并加强实物管理,定期与对方核对相符。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海委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9
1.前言
施工企业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点,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成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进行成本控制的方式是预先制定目标责任成本,并将其作为预测值,然后将在一定时间内的实际支出与预测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且采取针对措施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责任成本得以施行。有效的企业成本核算途径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的成本核算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做好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当前财务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2.主要问题
2.1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建筑市场面临比较严峻的竞争压力,不少施工企业为了开拓市场或盲目承揽项目造成项目低于成本价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局面。另一方面,不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果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忽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就会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导致施工企业竞争能力严重下降。
2.2成本核算方法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采取的成本核算方法老旧、过时、缺乏创新,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无法满足现代施工成本核算的需求。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决算报告。但是这种报告一般是已经完成的财务的数据总和,这就造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过分注重结果,对于事前成本预测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监督并不是非常重视,导致在成本核算中出现许多薄弱环节,也无法根据自身薄弱环节去采取有效的针对措施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影响预先设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
2.3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许多施工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对于成本核算缺乏整体上必要的监督体制和约束,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人员和项目核算人员的事,有些项目虽然有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制度,但只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真正可执行实施的实际成本控制的细则,导致成本核算管理形同虚设,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控制体系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控制。这就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并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现状以及经营管理的现状,大大降低了成本核算所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参考作用。
2.4专业人员知识体系和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建筑工程行业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不能适应财务环境的变化,缺乏管理经验。没有能够很好地形成现代财务管理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加深其对于成本控制理念的认识。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体系并没有得到更新和改善,对于现代成本管理的意识比较模糊,无法建立系统的成本管理理念体系,所以造成有时在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新问题,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好解决的现象。
3.强化措施
3.1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理念
首先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效益理念,这是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终要的指导准则,需要认识到成本核算与管理在整个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意识到成本核算对于企业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企业在竞争加剧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企业领导要支持和重视成本的核算工作,不能够人为地干扰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核算,要保证整个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行;同时应该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管理知识和方法的宣传教育,使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成本管理工作,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只有成本管理意识深入人心,才能把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积极性、主动性转化为创造性,激发出有效的成本管理行为。这才是成本管理的基础。
3.2对于成本核算的管理体系要完善
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与成本的预测相结合,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是要做到科学的成本预测确定各项目标成本指标,建立工程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度。把事后进行的成本分析转变为事前的成本预测,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重视对于成本的监督管理,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立体式动态成本管理,不断提高成本效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目标责任成本控制。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建设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按岗位责任、工作目标、成本内容与个人绩效挂钩,促使全体员工实现各自成本责任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成本利润目标。及时了解掌握责任成本的控制情况,使责任成本在各个环节上均受到控制,保证责任成本的落实,建立健全各类成本台账,按月、季、年进行成本盈亏分析,做到核算及时、反馈迅速、措施得力、控制有效,促进责任成本目标实现。
3.3完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
3.3.1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监管力度。同时,需要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和财务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和完善,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3.3.2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发挥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通过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来指导具体工作。根据市场的变化,利用成本性态、变动成本等分析成本的多种技巧方法,进行科学的经营分析,预测了企业经营的成果,再通过管理会计事前的研究分析,促使建筑企业开展经营活动。3.3.3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通过信息化手段从整体上提高了决策信息的高质量和真实性。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更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3.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
企业要想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以及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所依赖的财务信息必须要准确可靠,因此必须加强对于本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知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企业应该首先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思想水平,增强其职业道德理念,鼓励其爱岗敬业、遵守法律,坚持比较良好的工作状况,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成本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2)企业应该建立针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不定期地对于核算人员进行各类培训,这样才能够使得成本核算人员能够掌握成本核算的知识,并且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同时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色,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要能够了解工程预算编制依据与体系、管理会计的知识以及对于工程成本进行分析的方法,这样才能够不断丰富其对于施工成本核算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增加自己的成本核算经验,才能够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与能力。
4.结束语
施工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中占据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做好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加强对于核算人员科学核算思想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体系,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为企业在施工市场中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贤.关于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xx(06):188.
[2]李智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xx(22):252.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10
为规范公司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特制定本办法。
3.1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制造成本。
3.1.1直接材料:指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
3.1.2直接工资:指在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1.3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燃料和水、电、汽、冷动力费用。
3.1.4制造费用:指应由产品制造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主要指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生产车间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降温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3.2.1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4.1.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合理归集与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根据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分析资料。
4.1.3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4.2.1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费用核算体制。
4.2.2开展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加强对二级核算单位以及班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
4.2.3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必须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使成本费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4.2.4成本费用计算期应与会计核算期一致,规定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月1日至当月末。计入当月成本的费用要素消耗和产品产量的起止日期须与成本计算期保持一致,不得提前和延后。
4.2.5成本核算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真实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的经营成果。
4.2.6成本核算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与产成品的界限、各种产品之间的成本界限。
4.2.7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目标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应在月末调整为实际成本。
4.2.8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设置成本费用账册,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对成本项目在各成本核算与管理对象间进行分配,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4.2.9公司成本核算中的各项具体方法(包括材料计价、价差调整、费用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成本费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的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5.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分类称为生产费用要素。
5.1.1外购材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5.1.2外购燃料: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
5.1.3外购动力: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由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
5.1.5职工福利费:指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5.1.6折旧费:指各生产单位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
5.1.7修理费:指按照确定并备案的提存率预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费用或直接计入生产费用的修理费用。
5.1.8利息支出: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5.1.9税金: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各种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5.1.10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物耗和非物耗等。
5.2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称为成本项目。公司成本项目规定如下:
5.2.1直接材料: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并具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另外包括包装物。
5.2.2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各种燃料和动力。
5.2.3工资及福利费: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职工福利费。
5.2.4制造费用:指各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
(1)工资: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工资。
(2)职工福利费: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职工福利费。
(3)折旧费:指车间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
(4)修理费:指车间维修各类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所发生的修理费用。
(5)办公费:指车间发生的文具、纸张、印刷品等办公费用。
(6)水电费:指车间非工艺过程用水和照明用电的费用。
(7)取暖费用:指车间应分担的采暖费用,不包括支付职工取暖费津贴。
(8)租赁费:指车间从外部租入各种固定资产和工具而支付和租金。
(9)差旅费:指车间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市内交通费。
(10)机物料消耗:指车间非直接用于产品、劳务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修理费用、劳动保护用品等。
(12)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车间耗用的通用工具、生产用具、仪器等。
(13)劳动保护费:车间为保证劳动安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制造费用开支的各项劳动保护措施费、劳动保护装置维护费、防暑降温费、劳动保护用品等。不包括增加固定资产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支出。
(15)运输费:车间内部运输所发生的费用和运输部门为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
(16)外部加工费:指车间产品零部件委托外公司加工协作的费用。
(17)试验检验费:指不能直接计入为鉴定某种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产品的试验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费用、理化试验、质量监控等费用。
(18)设计制图费:指对产品和工艺进行科研、设计所发生的费用。
(19)其他:指不属于以上项目的其他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支出。
5.3.1按产品品种设置成本核算对象,对难以直接计入的间接费用要按合适的标准,在公司包括主营业务、其他所有产品之间分配。企业的产品包括全部的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和劳务协作。
5.3.2凡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均应直接计入。
5.3.3凡不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应采用与费用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5.4.1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外购材料的成本包括:买价、外地运杂费、保险费、大宗材料的市内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但不包括购进材料的增值税和购进免税农产品按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5.4.2购进材料直接用于非应税产品的,应按包括进项增值税在内的全部支付价款全额计入材料成本。
5.4.3进口材料的采购成本应包括国外进价、进口税金。
5.5.1月终未报账的材料,按计划价办理暂估入库,于材料报账时冲回。
5.5.2采用公司内计划价格进行材料日常核算,月终将耗用材料的计划价调整为实际价格。材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使用当月实际差异率,按材料类别或品种核算。其中××类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按品种核算,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按材料类别核算。
5.5.3材料稽核员根据领料单,将属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计入制造部门生产成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计入领用部门制造费用。成本核算员将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材料按材料稽核员转来的“材料领用单”,以材料核算价分配到各工序、各产品,并将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5.5.4月末车间材料员负责将已领未用的材料办理“假退库”手续。
5.6.1动力包括水、电、蒸汽、冷、压缩空气等,分外购、自制两种。自制动力以及需经本单位辅助车间处理后使用的外购动力,均应作为辅助生产核算。
5.6.2动力费用根据计量仪表记录的实际耗用数量进行核算,没有计量仪表的,应由动力部门或有关部门确定的合理的分配标准,作为分配动力费用的依据。
5.6.3动力费用的核算要划清生产用和非生产用的界限、内供和外供的
5.7.1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各项工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工资总额。
各项工资性支出都应按照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和汇集。
5.7.2按照规定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依据有关的原始凭
5.7.3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提取和支付职工福利费,不得擅自改变计提比例。每月应付职工的全部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部门、车间进行汇集与分配,分别计入有关科目中。
5.8.1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根据确定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按月提取,分类计入各有关科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应按集团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确定,报集团公司财务审计部备案,不能随意变动。
5.8.2公司购置或竣工验收交付试生产的固定资产,都要按经审计确认的资产原值(或估计原值)入账并计提折旧;对长期不用或不需用的资产要及时办理封存手续。对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要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据以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以后,按决算数调整原固定资产估价和已提折
5.9.1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待摊费用应按费用的受益期确定分摊期限,但应在1年内摊销完毕。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应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
5.9.2预提费用是反映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各月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的期限也应按受益期确定。为了使各月成本费用水平均衡,应编制各项预提费用预算分月计入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提的费用的差额应计入费用支付期的有关成本费用项目。
5.9.3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应包含如下内容:
(1)新建、扩建企业或车间一次大量领用的低值易耗品。
(3)一次支付的固定资产的租金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4)企业发生的数额较大、应分期计入产品成本的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
(7)按季度(或延期)支付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
5.10.1制造费用按照生产车间和规定的费用项目进行汇集。
5.10.2应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单独负担的制造费用,应直接计入。应由一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按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计入。
5.10.3各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负担。
6.1.1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对直接构成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间接费用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在产品之间分配。
6.2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按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作业的种类和成本项目进行汇集和分配。
6.2.1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作业成本,按各车间提供的劳务作业量,以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受益单位。
6.2.2辅助生产车间按水、电、汽、冷及维修等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
6.2.3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扣除车间自用的部分外,应当全部分配给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不得节留。
6.2.4辅助生产为各单位提供的产品及劳务,应分别计算实际成本。实际总成本与转给各受益单位的实耗量和计划价格计算的总成本之间的差异,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分配,计入当期产品成本及管理费用。
6.3.1根据本公司A类产品的生产特点,对A类产品的直接材料按工序采用逐步结转法进行核算,燃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采用按产品产量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品种之间进行分摊核算。
6.3.2根据B类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品种法核算,并以平行结转法核算到各生产线,各生产线分别按配置工序、包装工序核算。直接材料按领用的品种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品种类别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分摊核算。
6.3.3月末在制品只结存原材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当月发生的其他费用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分摊,不留余额。
6.4按照生产产品的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对象设置成本计算表汇集生产费用,每月的生产费用就是该产品的总成本,再除以当月实际产量,就是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6.5.1公司制造部门应设置台账,登记在制品的加工数量、完工数量、废品数量、转出数量和结存数量,并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在制品的盘盈、盘亏按规定报批计入“管理费用”。
6.5.2根据在制品的实际结存数量和折合成本量正确计算在制品成本。在制品成本月末只留直接材料成本。
6.5.3制造部门对已完工的产品应及时办理验收交库手续。产成品的收发结存数量,必须在内定期与实物进行核对盘点,对产成品的盘盈、盘亏计入“管理费用”。
6.5.4产品月末按照在制品的完工程序折合为约当产量,再根据约当产量与完工产量的比例,计算在制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第五篇: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财务工作制度
财-6 医院成本管理制度
1、医院实行成本核算,是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对医院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成本核算还可以收集各部门实际产生的收益和发生的成本费用资料,进行成本分析和评估;更有效合理地安排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增强职工成本意识,节约支出;调动职工积极性,健全、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为了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切实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特制定本制度。2、建立健全医疗成本管理、核算组织体系:
2.1、加强对医疗成本管理、核算的领导,建立健全院、科二级成本核算组织即将医院科室确认为业务单元。其中有可以产生利润的核算单元和直接发生成本的核算单元:
2.1-1、医院内部服务并依据内部转移价格取得收入,以收抵支后形成部门利润,它包括中心供应室、纯净水车间等。
2.1-2、完成科室自身的职能并从外部取得收入,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单元,以收抵支后形成部门利润,它包括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
2.1-
3、只产生成本项目,部门本身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即为成本中心它包括行政、后勤部门、门诊和住院辅助科室等。
2.2、成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院领导、财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等组成,主要负责对全院成本管理工作和核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落实。
2.3、财务部配备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一般由专业会计人员担任,负责具体 的成本核算工作。
2.4、业务科室和后勤班组应配备兼职的成本核算员,负责基础资料的统计编 报工作。、医院成本核算的范围:
3.1、人员经费:指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3.
2、材料消耗费用:指卫生材料、消耗性药品、低值易耗品、其它材料等。3.
3、固定资产修购费和日常维修费:包括所有固定资产的修购费提取和日常维 修等。
3.4、水、电、汽、油、煤等消耗费。
3.5、公务费:指公务费中应计人成本对象的各项费用。
财务工作制度
3.6、药品费:指医院药品销售成本。
3.7、其它费用:指上述内容之外应计人成本的费用。4、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4.1、医院的成本核算贯穿于医疗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医院内的所有部门 和人员。必须做好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 各项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真实、完整。
4.2、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消耗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制剂等各项财 产物资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盘点制度,并实行定额 管理;对水、电、气消耗等做到设表计量管理;对工作人员定编定员管理。5、确定医院成本核算对象:
5.1、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包括单位总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总成本和单位项目成本四个层次。医院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是医疗项目成本,在目前条件下,先以科室成本核算开始,逐步向医疗项目成本核算过渡。根据我院目前的经营状况,拟同时实行全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是指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把医院所有的收入项目和成本费用项目归集到每一个基本的核算单位、单机或单病种。全成本核算主要是医院收入支出的客观反映,为医院的宏观管理和战略决策提供分析、决策依据。科室经济效益核算:即根据医院发展的不同阶段,考虑到科室的承受能力,前期可以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加,逐步地实现科室的全成本核算。此种核算方法是过度性的,目的是利用经济手段使员工建立成本节约意识,充分调动科室及员工的积极性,增收节支,提高科室和医院的经济效益,并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一种分配制度。
5.2、医院成本核算以科室为具体核算单位,根据医院的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室、制剂室、血库、供氧中心等,其中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中包括一些具体的科室。6、收入、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6.1、具体科室收入要素
包括科室组织的直接收入和与其他科室共同产生的收入通过一定的提成比例(具体比例见下)进入科室的间接收入。例如:一个CT检查项目所带来的收入,要在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6.1-1、按科室类型区分收入要素:
财务工作制度
6.1-1-1、临床科室:(以病区科室为例,其他临床科室参照)
a)、直接收入项目:指科室直接进行医疗活动组织的收入。科室门诊的收入:包括挂号收入、诊察收入、其他收入;住院收入:包括本病区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仪器使用)、材料收入、护理收入、其他收入。b)、按比例进入科室的间接收入项目:药品收入、放射收入和检查收入等; 6.1-1-2、医技科室:
包括检查收入、放射收入、化验收入。这些收入扣除一定比例给临床科室外,计入医技科室的收入。
6.1-1-3、药剂科(含纯水车间)a)、药剂科收入
药品收入包括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制剂加工收入,直接计入药剂科收入。
b)、纯水车间的收入(目前尚未作为利润中心考核收入情况)应通过内部结算价格向各科室收取的水费收入。6.1-1-4、门、急诊收入
a)、科室直接收入:包括挂号收入、诊察收入、其他收入。b)、医院平均绩效工资按科室人数给科室的补助。c)、一定比例的检查收入。6.1-1-5、辅助科室收入:
a)、中心供应室提供服务按内部转移价格取得的收入;(目前尚未作为利润中心考核收入情况)。
6.1-2、收入在科室之间进行分配的方法:
6.1-2-1、药品收入:为了控制患者药品费用处于合理的水平,不对药品的收入 在科室之间进行分配;
6.1-2-2、医技科室收入:在医技科室的收入中提取5%直接计入临床科室的绩 效工资;
6.1-
3、医院补贴
医院补贴是在医院业务并不饱和的情况下,对各科室的政策性扶持,主要包括人员成本、科室发展潜在空间和不可预见的成本,以及科室闲置资产的维修成本等因素的补偿,根据各科室的不同性质和发展潜力,设定医院补贴数,这种补贴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措施。随着业务收入的不断增长逐渐取消医院补贴。
财务工作制度
6.2、具体科室成本、费用要素
按科室是否能自主控制,将成本项目分为科室成本和科室经费,以期充分调动各科室节约成本的积极性。
科室成本要素包括进入科室的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科室的固定成本包括按科室面积收取的物业管理费、能源费用、房屋租费;按原值5%的比例提取的设备维修费等;变动成本包括药品费、卫生材料费等。6.2-
1、科室成本项目如下:
6.2-1-
1、人员工资支出:包括固定工资、补助工资、社会保障费;固定工资:包括医院核定的基本工资和岗位工资之和;补助工资:指医院支付给员工的津贴、补贴。例如误餐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费补贴等;社会保障费:指由医院承担的五险一金,即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及子女保险、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由单位缴纳的部分。
6.2-1-
2、标准额度内的其他工资和补贴:手术补贴、值班费、值班交通费、夜餐费、加班费;由医教研部核定各科室标准的手术、值班、加班等的金额和次数,以及每例手术的享有误餐费的标准人数,超出标准的一律在科室经费中列支;例如外科手术每台手术核定10人,内科手术每台手术核定4人,误餐标准10元/例/人,不足核定人数按核定人数,超出部分计入科室经费。6.2-1-
3、药品支出(仅限于药剂科):药品的成本
6.2-1-
4、卫生材料消耗费:为使各科室的卫生材料库存有合理的基数,尽可能在不无影响业务的情况下,降低库存量,从而减少资金占用量,此项费用为各科室领用的卫生材料费。
6.2-1-
5、低值易耗品消耗费:医疗用品、棉织品的消耗;(同卫生材料)6.2-1-
6、标准额度内的业务费:包括办公费、邮电费、差旅费、宣传学习费; 办公费是指医院用于正常办公的费用支出,包括笔墨、纸、计算机耗材等零星办公用支出;基本额度的核定由后勤保障部、信息部和财务部共同核定,各科室原则上不保留库存。对于办公费科室有节省的可以进行累积,半年结清一次,增加科室经费。
虽属办公用品但在临床使用的(如电生理动态心电图用电池、放射科使用光盘)不在核定办公费额度内。
邮电费是指医院用于安装电话、长话费、市话费、电报费、手机费、上网费、邮资、汇费等费用支出;信息部与财务部共同核定科室电话费定额,超出定额部分
财务工作制度
计入科室经费。
差旅费是指工作人员因公出差期间按规定开支的交通、食宿、补助等费用; 因培训、进修、学术活动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经医教研部核准后,按50%的比例计入科室成本中;
宣传学习费是指医院学习材料、书报、宣传费等支出。
6.2-1-
7、标准额度内的业务费:包括水电汽等能源消耗费、印刷费、职工培训费等;
能源费按照科室房屋使用的面积,按10元/每平方米/每月计入科室成本; 印刷费是指医院医疗表格文件等费用; 职工培训费是指医院职工进修培训费用; 6.2-1-
8、物业管理费分摊;
物业管理费按照科室房屋使用的面积,按6.5元/每平方米/每月计入科室成本;
6.2-1-
9、房屋使用费:
房屋使用费按照科室房屋使用的面积,按20元/每平方米/每月计入科室成本; 6.2-1-
10、设备维修费:
按设备原值的5%提取设备维修费; 6.2-1-
11、科室其他支出。6.2-
2、科室经费项目如下:
6.2-2-
1、不计入工资项目的人员经费:科室临时工资、超出标准额度的值班费、值班交通费、夜餐费、加班费;
6.2-2-
2、超过标准额度的业务费、公务费和业务招待费等费用。6.2-2-
3、不属于常规支出项目的费用。6.2-2-
4、其他不可控的费用项目。
科室经费从各科室收支结余进行一定比例提成后的6%作为科室经费,现阶段科室经费统一在医院财务部进行管理,科室有自主支配权。
6.3、对上述收入、成本、费用要素进行归集:财务部根据原始资料提供的数据将费用直接计入有关帐户。由于医疗服务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的计算不能够一次完成,因而在归集这些费用时应做到及时、正确、完整。
6.4、对上述收入、成本、费用要素进行分配:财务部通过核定的分配方法将费用分配到各成本核算对象。
财务工作制度
6.5、财务部对收入、成本、费用要素归集和分配把握原则:直接费用直接计入 成本、费用,间接费用分配计入成本、费用。
7、成本核算的原则
7.1、分期核算的原则:成本核算的分期与会计核算分期一致,即每月的二十六 日至次月的二十五日,及时计算各期成本; 7.2、费用确认配比原则:应按受益期分配确认;
7.3、划分各种费用界限原则:正确划分成本支出与专项支出,划分资本性支出 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划分不同期间的费用界限;
7.4、一贯性原则:成本核算的处理方法和要求前后期间应保持一致; 7.5、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按实际成本计价而不是标准成本; 7.6、重要性原则:对一些成本中重要的内容应进行单独立项反映。8、医院科室成本计算方法:
8.1、医院科室成本计算过程表述为:将原始资料提供的各科室直接费用直接计 入各相关明细帐户;根据间接费用分配表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各相关明细帐户,期 末根据各科明细帐结出科室总成本。
8.2、科室成本计算公式为:科室直接成本+所分配的科室间接成本=科室总成 本。
8.3、以上公式的核算过程就是依据原始凭证将科室的直接费用计人相关科室 明细帐户,依据间接费用分配表上科室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计入相关科室明细帐 户,期末分别结出科室的总成本,并反映在医院分科核算成本汇总表上。
9、成本的分析及科室绩效考核:
9.1、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它资 料,研究成本的形成和变动情况,寻求降低成本途径的一种成本管理活动。在成 本管理工作中,应每月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超成本计划的原因,掌握成本的变动 规律,以便挖掘潜力,努力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9.
2、成本分析可以采用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
9.2-
1、一般方法的程序:分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编写成本分析报告。
9.2-
2、专门方法常用的有比较分析法、标准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等: 9.2-2-
1、比较分析法:计划与实际对比,本期与上期对比,本院与同类型医
财务工作制度
院对比;
9.2-2-
2、标准成本分析法:以预定的服务项目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 与其相比较,揭示各种成本差异,找出原因,为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提供资料; 9.2-2-
3、本量利分析法:要在既定的成本水平和结构条件下,找出医疗工作 量、医疗成本、收益三者结合的最佳点,使医院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好的收益。9.2-
3、医院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提供总成本资料作为设定医疗收费标准及评估 收费合理性的依据;可以提供医疗资源分配及投资效益分析等经营决策的依据; 可以作为医院管理者评估营运绩效及控制成本的依据。也是科室业绩考核的依 据,科室业绩考核的方法是科室绩效与科室当期工作质量综合评定分值。由公式 计算出来的科室绩效工资只是科室的奖金来源,要通过人力资源部综合考评和医 教研部的业务考评(另行规定)质控中心的质量考评,进行增减,形成最后可分 配绩效。决定绩效考核的部门:
9.2-3-
1、由人力资源部决定的考核指标:例如重大违纪行为等。
9.2-3-
2、由医教研部决定的考核指标:例如医疗保险的拒付、医疗差错等。9.2-3-
3、财务部决定的考核指标:如物价政策执行的偏差等。9.2-3-
4、各职能科室决定的考核指标:如资产的损坏、丢失等。9.2-
4、个人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 9.2-4-
1、科室绩效工资的计算公式
(科室收入+医院补贴—科室支出)*提成比例+检查收入(临床科室)=科室经费+科室绩效工资+税金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绩效工资实际上只是科室绩效的来源,在形成绩效工资进行分配之前,要经过有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充分考虑其加减分的各项因素,最终计算出科室的绩效工资。
9.2-4-
2、核算单元的不同,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a)、临床科室:由科室主任按照当月科室绩效工资的总额发放给科室内部每位职 工的绩效工资数额。
b)、医技科室:由科室主任按照当月科室绩效工资的总额发放给科室内部每位职 工的绩效工资数额。
c)、医疗辅助科室、行政科室: 科室人数×全院平均绩效=科室经费+绩效工资,根据考核后的结果,由科室主任进行分配。
财务工作制度
d)、门、急诊的绩效工资计算方法:
【 医院补贴+(全院平均奖*科室人数+本科处置费等收入+医技科室5%的提成)-科室支出】*0.9 =科室经费+绩效工资+税金
10、强化医院内部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医院成本管理目标:
10.1、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更好地为 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10.2、医院内部应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做到人人关心成本核算,个个参与成 本管理,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因为成本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个 人,所以要强化“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10.3、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基础工作应当扎实,核算手段要先进,最终应达到会计核算、科室核算、医疗成本核算成为一个整体。
财 务 部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