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职责及人员组成要求
2018年5月修订
一、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一)人员组成要求: 1.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
2.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设备科、总务科、信息化管理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
3.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4.日常负责部门:质控科。(二)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2.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反馈及考核评估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3.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4.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评估工作。
5.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和宣传教育;6.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要求报送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7.其他医疗质量管理有关工作。
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一)人员组成要求: 1.业务副院长。
2.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3.临床、医技科室有关专家。4.日常负责部门:医务科。(二)职责: 1.负责制定全院医疗、医技工作质量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2.审议医务科制定的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具体实施措施。对全院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提出指导性的改进要求。
3.制定医院新技术、新方法准入管理制度和规定。
4.负责讨论、决定全院医疗、医技工作中的差错、过失和事故等事件的院内处理意见。5.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
6.宣传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制定全院医、技人员质量教育、培训的要求。开展对全院医务人员的质量培训教育。
三、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一)人员组成要求: 1.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科室负责人,临床医学、药学、护理等有关专家。
2.医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与医疗机构药物治疗相关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3.日常负责部门:药剂科。(二)职责:
贯彻执行医疗卫生及药事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审核制定全院药事管理和药学工作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制定全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用药供应目录。
3.推动药物治疗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与实施,监测、评估全院药物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4.分析、评估用药风险和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并提供咨询与指导。
5.建立药品遴选制度,审核全院临床科室申请的新购入药品、调整药品品种或者供应企业和申报医院制剂等事宜。
6.监督、指导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放射性药品的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7.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药事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合理用药知识教育培训;向公众宣传安全用药知识。
四、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一)人员组成要求: 1.业务副院长,医务科、药剂科、感染性疾病科、检验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门负责人,临床专家。
2.医务科、药剂科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二)职责: 1.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由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全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3.审议全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组织实施;4.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上报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5.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五、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一)人员组成要求: 1.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
2.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检验科、药剂科、设备科、总务科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3.日常负责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二)职责: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全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全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全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全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根据全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六、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一)人员组成要求: 1.主管医疗的副院长。
2.医务科、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3.日常负责部门:医务科、输血科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二)职责: 1.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全院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3.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4.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5.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6.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七、病案管理委员会(一)人员组成要求: 1.主管医疗的副院长。
2.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病案室等科室负责人、临床科室有关专家。3.日常负责部门:质控科、病案室。(二)职责: 1.在主管副院长领导下,负责研究、审核全院病案管理和病历书写质量控制的具体实施办法。深入科室,收集对病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2.定期对病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3.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相关内容。
4.根据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讨论确定疾病诊断和手术名称的统一命名,及时修订病案书写标准及具体实施方案。
5.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病案质量检查,通过会议或展览公布检查结果,奖优罚劣,促进病案书写质量的不断提高。
6.定期召开病案管理委员会会议,分析总结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八、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一)人员组成要求: 1.院长、业务副院长,医务科、质控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专家。2.日常负责部门:医务科。(二)职责: 1.制订本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4.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5.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6.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与改进措施。
九、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一)人员组成要求:
主管医疗的副院长,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等相关 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专家。2.日常负责部门:质控科。(二)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十、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一)人员组成要求: 1.主管护理工作的副院长,护理部、科护士长和护理业务骨干。2.日常负责部门:护理部。(二)职责: 1.在主管副院长领导下,建立护理部——科室护长负责制的护理管理体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护理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强化管理、服务和质量意识,预防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精神专科护理学的发展。
2.负责草拟、制定、修改和完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负责检查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按规定时间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评比。
3.审校医院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护理质量评审标准和奖惩制度。4.制定年度护理工作规划、具体实施计划及实施评价过程。
5.监控各临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做好护理操作的质量分析,对存在的护理缺陷及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6.对重大护理安全责任事故争议应及时进行讨论和处理,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7.每季度召开管理会议,总结季度护理质量情况并反馈临床,研究部署下阶段质量改进方向和措施。
8.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网络,完善护理质量信息管理。
十一、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一)人员组成要求: 1.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办公室、防保科、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总务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
2.日常负责部门:防保科。(二)职责: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诊疗规范等。
2.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3.检查督导医务人员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4.执行“首诊负责制”,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及时报告疫情,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
5.根据疫情需要成立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专家组和救治队伍,服从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
6.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疾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7.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有关部门落实控制传染病传播措施。
十二、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一)人员组成要求:
1.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专家。2.日常负责部门:医务科。(二)职责: 1.负责全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根据国家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的规定,制定全院继续医学教育规划,保障经费投入。
2.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进行规划、审核与申报,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估。3.负责认定登记学分。
4.对职工继续教育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时的参考依据。
第二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及职责
阜蒙县手足创伤医院关于成立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通知
各科室:
为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保证医疗安全,经院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与职责,请遵照执行。
医院
2018年8月1日
附件一:
阜蒙县手足创伤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
主任: 成员: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办公室主任由曹静君兼任,负责安排会议日程、活动及会议记录、档案管理及其他日常工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实行聘任制,任期五年,可以连任,委员可根据需要有所变更。如有变动,应及时补充,以保证足够数量的委员开展工作。
附件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综合评估,对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三、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会,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四、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医技部门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五、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六、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开一次会议。
七、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进行工作汇报。
附件二: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在院长领导下,进行日常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并为医院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二、组织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执行与落实。
三、广泛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组织群众性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活动。
四、负责组织和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检查、评价、考核,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五、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开会一次,通报季度质量与安全管理信息,研究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六、组织疑难病例、重大或罕见疾病(手术)、纠纷病案的讨论。
七、组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鉴定工作。
八、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进行严格审核并按规定上报。
九、参加各种医疗文书、技术操作、诊疗水平、“三基”考核、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检查,并进行评价。
十、每年年终召开总结会议,总结当年工作,制定次年工作计划。
十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决议、决定提交院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后生效。
第三篇:医疗质量组织与管理
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评价标准
各科室准备材料
(一)、医疗质量管理
1.2.3.4.5.各科室医疗技术服务项目清单
成立医疗质量安全与管理小组(成员、职责,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一、二、三类手术分级管理技术项目内容及项目技术管理方案近三年已经废止和淘汰技术项目清单
开展一、二、三类手术例数、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随访情况总结报告(每年1次)
6.各科室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包括各医生专业技术职能、被授予的手术权限、执业资质、执业范围)
7.各科室医疗技术风险与损害处置预案
8.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内容、管理制度、阶段性总结(2次/年)
9.各科室医务人员对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包括手术分级管理)知晓率达100% 10.科室医疗设置良好率达100% 11.手术室、ICU建立抢救设备风险预警值制度
12.手术室、麻醉科、介入科室、腔镜科室制订相关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程、风险预警制度及处理办法
13.各科室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发生应急情况后处理方法及结果、改进措施(文字报告)
14.急诊科参加院外应急演练后总结报告(包括影象资料,整理成册)
15.急诊科制订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装备应急预案,并保持装备完好率达100% 16.各科室制订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制度、质量与安全指标、考核标准、考核方法、持续改进方案,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每月一次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取得成效等,并提供最少一个案例,说明通过改进发挥的作用)
17.每季度院长查房有总结报告(对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再次查房时科室汇报实施效果)
18.旁听一次各科室质量与安全讨论会 19.各科室建立差错与事故报告记录簿
20.各科室主任、质控员或科室成员参加医院各医疗管理专业委员会者,请建立个人工作手册,并有会议记录 21.各科室制订科室管理制度、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记录本(管理制度订成册,核心制度培训记录),知晓率达100% 22.科室业务学习登记本(有签名、学习内容课件)
23.各科室、各专业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书籍医务股统一配备)24.各科室三基培训、考核制度、计划,定期培训及考核记录(考核试卷100分制,要求成绩达95分以上)。
25.各科室每月定期报告医疗风险及隐患情况、处理措施、流程 26.制订“患者安全目标”工作制度(医务股统一制定),并有定期培训与考核记录
27.各科室每季度1次“患者安全目标”制度落实情况工作会议(有总结分析、改进措施)
28.制订医疗风险防范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并组织培训(查看培训记录、培训率95%以上)
29.各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培训学习(每季度1次,查看培训记录)30.科室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实施小组、工作制度,每季度总结一次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31.各科室备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籍,并且各医生自备1本 32.各科室有病历书写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记录(每半年1次)
33.各手术室科室有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记录,病程记录中,有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伴发疾病、意外情况拟定应对策略
34.对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伴发疾病或意外情况有术后讨论记录,并有持续待改进措施、成效
35.各手术科室有制订“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并对医护人员培训(有培训资料、培训记录)
36.有对非计划手术原因分析报告(手术例数、整改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每半年一次)
(二)1.病理室制订相关工作制度与流程,疑难病例有科内会诊制度及讨论记录本,常规报告准确率达90%以上。、2.常规诊疗报告每季度1次质量考核报告,报告统计准确率达95%以上 3.迟发报告、解答咨询有记录本登记
4.如病理报告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应有科室会诊讨论记录,有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
(二):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ICU科)
1.重症医学科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版)》的基本要求,并附有设备设施清单、平面图。
2.信息系统有检验、影像等医疗检查信息及时传递,并有影像医用阅片机。3.专人负责设备维护,设备设施处于完好状态,维护工作人员建立设备维护手册。
4.医护人员定期培训,业务学习记录(每月1次全科业务学习记录)。5.建立重症医学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放置在文件夹内)。
6.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院指征、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危重程度评分,入院、出院指征符合率≥90%,重症标准率≥30%)。
7.建议储备药品、一次性使用耗材管理制度与使用制度、流程。8.每月有应急评价报告、改进措施、取得的效果如何。
9.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制度,消毒与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手卫生制度及奖惩措施。10.制定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性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制度及措施。
11.消毒剂管理制度、明确有效浓度范围、物品浸泡时间。
(三):输血管理制度与持续改进
1.制订血液储存质量监测信息反馈制度,并有定期监测记录、信息反馈记录本。
2.血液存放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3.输血完毕的血袋有销毁记录(含销毁时间)。4.建立输血科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
5.按照制度与要求,每月对照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下次检查能达到整改效果(每月一份总结报告)。
6.制订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报告程序,并有发生不良反应记录、处置情况、调查结果(原因分析)报告制度。
(四):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
1.2.3.4.5.设置中医科的文件。
中医科医务人员一览表(含学历、技术职称、类别?资格)。中医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
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培训(每月1次、包括课件、记录)。每季度自查、评估、分析科室医疗业务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措施,整改后下次取得成效。
6.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相关制度。
7.中医科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定期疑难病例讨论记录。8.科室会诊讨论、教学查房记录。
9.中药质量管理制度、中药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采购、验收、贮存、调剂、煎煮)。
10.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有记录)。
11.中医门诊、中药房、中药煎药房平面图(应符合卫生部门《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五):患者安全
1.建立、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唯一依据。
2.建立手术安全检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实施三步安全检查,并正确记录。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填写及时、完整。
(六):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1.建立“危急值”评价制度,报告制度与流程,医务人员对其内容知晓率达100%。
2.各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记录本,并有讨论记录、处置情况。、(七):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执行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医务人员的知晓率达100%。
2.各科室医务人员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有培训记录(课件、培训记录签名)。
3.各科室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记录本,科室每月定期报告厅不少于1起,医务人员书面报告或网络报告不少于1起。
第四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卫生院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完成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综合评估,对医院的业务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二、负责制定和完善全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持续改进方案,对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标准、各种诊断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指导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医疗安全。
三、开展医疗质量、医疗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会,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四、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医技部门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按医疗质量标准规范医疗环节,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五、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探索更为严谨、更为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方法。
六、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七、定期向院职工大会进行工作汇报。
第五篇:2017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
2017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
(整理者:l y l)分管领导:
组
长:
组
员:
组织职责:
(1)、指导各级护理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科室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本科室护理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对重大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院部汇报护理质量检查情况。
(6)、对院内有关护理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要求。
组长职责:
在主管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病区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副组长职责:
1.完善病区内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各班次的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等,并严格执行。
2.加强安全教育,使本病区的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各类群体突发事件和应急意外事件的处理流程。
3.正确使用护理部统一制作下发的各种标识以及护理安全的警示标识。
4.对高危人群实施监控措施并定期将结果上报。
5.及时传达护理部组织的安全教育、季度质量讲评及每月护士长例会精神,组织落实本科室护理安全讨论,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剖析,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检查,找出环节管理、流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组员职责:
1.了解负责病人的病情,检查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发现和指正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2.参与科室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3.定期抽查科室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工作。
4.定期对急救物品、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提出书面意见。
5.实地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做到有记录、有反馈。6.参与护士的“三基”理论及技能考核。
7.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8.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9.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
10.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检查均需履行告知程序。1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12.对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13.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14.各类药品放置有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确 保患者用药安全。
15.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指导护理人员熟悉放置位置,熟练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16.负责其他事务和及临时性工作。
cn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