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
本院胸外科和呼吸内科2001年11月~2004年6月,对14例胸腔积液和8例气胸的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4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24~74岁。置管时间最长24天,最短1天,其中1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在综合治疗下积液完全吸收。4例癌性胸腔积液出现胸闷、气促等胸水压迫症状通过置管引流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癌细胞全身扩散死亡。8例气胸患者中男7例,女1例,7例患者为自发性气胸,1例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后引起气胸。胸片提示一侧肺压缩30%~90%,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置管后8例气胸完全闭合痊愈出院。胸腔闭式引流方法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首先向患者说明此手术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的理解合作。
2.1.2 物品准备
深静脉留置导管1副,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套,无菌引流袋1个,无菌手套,无菌透明敷贴,5ml无菌注射器1副,无菌穿刺包(洞巾、纱布等),0.5%碘酊,75%酒精,棉签,局麻药,氧气、抢救药品及物品。
2.2 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取坐位、半坐位、平卧位。医师叩诊决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局部麻醉后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用特制注射器,与胸壁成直角缓慢进针,有突破感,气胸会听到冒出气体声,胸腔积液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即停止推进,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气将导丝U型端从注射器内腔插入至胸腔,固定导丝,退出穿刺针,再将深静脉导管顺暴露在体外的导丝末端,逐渐向皮内推进,达胸腔内约8~10cm,即固导管,退出导丝,接上引流瓶或引流袋,观察有气泡或液体液出,最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就形成了与输液装置倒置的引流系统。如医生根据病情需定时抽液、注药时,抽液注药毕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将导管末端反折用无菌纱布包绕固定在穿刺部位处进行留置。
2.3 术后护理
2.3.1 加强术后宣教
嘱患者活动时避免牵拉导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阻塞,以保持引流通畅。
2.3.2 加强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擦身时保持置管周围皮肤干燥,引流时间长者一般每周更换敷贴1~2次。
2.3.3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胸腔积液患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胸腔积液用引流袋引流时尽量1次缓慢排出,用注射器抽出积液时,每次抽出量为600~1000ml。每日更换引流袋或留置导管末端纱布1次,并防止导管堵管。无液体流出,B超证实无胸水后拔管。
2.3.4 气胸患者的护理
气胸患者应注意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尽量将胸腔内残余气体排出,同时给予氧疗,一般氧流量为4L/min,每次1h,每日4~5次。无气体溢出,患者自觉症状好,无气促。经夹管24h后拍胸片证实气胸闭合即拔管。讨论
胸腔穿刺是一项创伤性操作,患者易产生担心疼痛及损伤肺组织等恐惧心理。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克服了传统引流方法的缺点,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引流治疗顺利完成,它具有以下优缺点。
3.1 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气胸引流的优缺点
传统引流方法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患者疼痛明显;而深静脉导管小,穿刺部位出血少,术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制,自我感觉好。传统胶管粗而硬,需用缝合线外固定,患者活动或咳嗽时产生疼痛,甚至侧孔脱出胸腔至皮下导致皮下气肿;而深静脉留置导管柔软富有弹性,透明敷贴固定不易滑脱,患者活动时不引起疼痛,引流管无侧孔不易引起皮下气肿。但由于深静脉留置导管小,体积轻,张力性气胸由于胸内压力大,易将其顶出胸腔而造成引流失败,故不宜用于张力性气胸。
3.2 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优缺点
传统方法不管胸腔积液量多与少,每次都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取,对积液量多的患者需反复穿刺抽吸,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容易造成感染。由于穿刺针尖锐利,抽液时针头移位易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深静脉留置导管头部柔软,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只行一次穿刺即可留置进行引流,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长期引流不引起感染,可动态观察积液消失情况,连续注入药物,间断抽取胸水,有利于炎症消散和吸收,可反复留取标本,患者不会因活动而引起疼痛。但由于管径细直径为1.7mm,粘稠分泌物易阻塞导管造成引流失败,故脓胸患者不能用此方法进行引流。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http://.2004年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李秀玉;赵冠英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罗宣萍
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中医药期刊学会http:///?701.html
第二篇: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1)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
4、妥善固定:运送患者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准确记录: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u,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第一天的引流量>500ml或每小时引流量在100ml以上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6、呼吸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的锻炼,是防止肺部感染,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
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然后缓慢呼气,重复10次/分钟左右,3~5次/日,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7、脱管处理 :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8、拔管指征 : 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方法:嘱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第三篇: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心胸手术后,均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目的是
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或血液,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安放位置:
A:积液处于低位,一般选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的第6-8肋间插管引流
B: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C:脓胸常选在积脓液的最低位
护理措施:
保持引流管道密闭 :使用前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裂缝,引流瓶有无破损,各衔接处
是否密封。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及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胸壁引流口处敷料应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瓶子放于病人双下肢之间,防止滑脱。下床活动时,瓶的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密封。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再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胸腔闭式引流的有效体位:
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充分扩张。
保持引流通畅 :因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80cm。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需要定时捏挤引流管。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最简单方法是水封瓶长管内的水柱随呼吸动作上下波动,且嘱患者咳嗽时有气泡逸出。水柱波动幅度的大小反映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如水柱无波动或无气泡逸出,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部受压的症状,表示引流不通,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观察和记录 : 观察引流管及水柱波动并做出正确判断。引流管不畅时需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促使其通畅。同时观察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改善或加快,认真观察引流的量、性质、颜色,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
拔管护理 :
患者置管48-72h后,24h引流液小于50-100ml,脓液小于10ml,无气泡逸出且颜色变浅,经X线摄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予以拔管。拔管时先嘱患者深吸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胸带包扎固定一天。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拔管后第二天更换敷料。
第四篇: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流程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流程
器材: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包括5ml针管1只,中心静脉穿刺针1只,导丝1根,扩张器1个,中心静脉穿刺软管1根,橡胶手套1付)1个,延长管1根,水封瓶1个,橡胶手套1付,10%利多卡因1只,500ml生理盐水1瓶 操作人员:操作者1名,助手2名 图示:、操作步骤:
1.操作者、助手1带无菌口罩,帽子。
2.操作者根据胸片或胸部CT,体格检查选择穿刺部位。3.助手1行穿刺部位局部消毒,铺洞巾。
4.操作者持5ml针管从助手2处抽取10%利多卡因,并行局麻,同时根据针从胸膜腔抽出气泡所进入的深度估计穿刺深度。
5.助手1连接穿刺针,导丝递给操作者。
6.操作者持穿刺针穿入一定深度,可抽出气体后使导丝进入胸膜腔约10cm,退出穿刺针,使扩张器进入胸膜腔至抵抗感消失。退出扩张器,使穿刺软管进入胸膜腔约10-12cm,退出导丝并夹闭软管,操作过程中助手1协助固定导丝及传递工作。7.助手2准备水封瓶,连接延长管。
8.操作者连接延长管及穿刺软管,打开夹闭见有气泡从水封瓶逸出。9.局部固定。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进行辅助检查及体格检查。2.操作前宜应用支气管解痉药物。3.操作过程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4.操作完毕应听诊对比两侧呼吸音。
经验之谈:退出导丝时夹闭软管一定要迅速,此时容易导致气体进入,形成气胸;可能的话,让病人配合吸气后闭气做呼气动作,造成胸腔内正压,减少气胸形成。
个人认为:1 管径相对要粗,否则很容易堵塞的,对后续的治疗造成很多麻烦;2 可以剪些侧孔,引流效果会好些;3 置管无需过深,一是影响引流效果,二是容易堵塞,三是增加感染机率。
个人经验:1疗效不错,微创,患者易于接受。我们治疗过自发性闭合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几个都是一侧肺全压缩且纵隔移位),也治疗过较多的液胸(血胸没试过)。2.美观:年轻人患气胸者较多,外科手术会留下疤痕,此法则无。
注意点:1.尽量用粗的中心静脉导管,我们一般用外径为2mm的,用引流用中心静脉导管更好(网上见过,但没用过)
2.放置不宜过深,胸内4cm合适,引流管放进水封瓶的深度不宜过深,2cm合适。
3.产生皮下气肿者较少,少量无需处理,较重的皮下气肿需用水封瓶控压性持续吸引或换用外科用粗管
4.超过2周不闭全的气胸应查找原因,以确定需手术还是粘连。5.连接方法多不正规,多自制水封瓶,可用2ml注射器连接引外科用闭式引流瓶,即付合无菌常规,引流气体也顺畅。
再告诉大家一个技巧:
选定好肋间隙后,不要直接穿刺,先用左手将拟穿刺处皮肤上推,将下面皮肤拉到穿刺点上,再麻醉、破皮、进套管针,这样的目的是置完管后原来上推移位的皮肤及软组织回位,使引流管进入胸壁的路径是斜行的,可有效避免长时间置管后引流管处漏气及皮下气肿的形成。再告诉大家一个注意事项:
液气胸患者如果做了闭式胸膜活检后,不要在活检的部位再进行置管引流,我曾经一个病人,液气胸,先行胸膜闭式活检,然后就在同一个地方作了中心静脉导管的引流,结果造成了皮下气肿,蔓延到正个胸壁。应该是局部活检后壁胸膜破损,气体极易进入软组织形成皮下气肿。
个人提出一些小的经验和见解,大家分享、点评一下:
1.置管过程中患者体位要放松,尤其是术侧胸大肌;否则术后查胸片会发现锁穿管打了个“几”字形的折。个人认为不利于气胸护理,有加重气胸的可能(个人见解而已,尚无相关文献证据)。2.气胸置管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是闭合性气胸,经间断抽气或闭式引流术后2~3天内气胸基本会吸收;若是交通性气胸,3天不会明显减少,就应该行闭式引流,否则不利于肺脏复张。胸腔积液更不能置管太长时间,尤其是年老、体弱、糖尿病的患者。我发现过胸腔积液置管7天后拔管,从穿孔内一直漏出胸水,加压压迫1~2小时才停止。
3.因为气胸置管时间不会过长,所以没必要缝合固定,仅用贴膜固定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减少机会感染。但神志不清的患者要注意加强护理,实在不稳妥就缝上吧。
4.术前、术后及术后3天内,应随时复查胸片,监测病情进展。可以避免出现特殊情况,猝不及防。
还有些什么话想说,暂时想不起来了,想起来再说吧!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应该是比较成熟的方法,至于堵管如果处理好几个环节发生率应该是很小的。
1、胸液有纤维分格时,要及时注入尿激酶,即能使胸液引流彻,又可避免堵管;
2、大量胸水接引流袋外,中少量胸水一般不接引流袋,每天抽液一次,可同时注药,抽毕要用肝素液封管。这样比较方便病人。
3、我们有两例脓胸的患者也用了这种细管,每次抽液后注尿激酶,也没有堵管。
4、堵管后的处理:先用生理盐水通管,如果通后要及时腔内注入尿激酶;如果生理盐水通不开,可以将导引钢丝消毒后,再插入管内疏通。
5、还有一种情况,B超提示仍有胸水,但抽不出来,生理盐水通管又提示管子是能畅的,这种情况多是管子在腔内的位置不合适,可以慢慢的拔管,边拔边用注射器抽,多数在拔到一定位置又能抽出胸水。
第五篇: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注意有无合并脑部、腹部等损伤,判断有无休克、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2、评估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有无胸廓活动、气管移位等,判断缺氧程度。了解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的了解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恐惧、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根据病情需要做好有关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和协助医师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
3、术后24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警惕休克发生。
4、患者血压稳定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5、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接头松动及脱管。一旦发生引流管从胸腔脱出,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在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
6、保持引流管位置适当,引流瓶应低于引流管出胸腔处60cm以上,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长管应置引流瓶液平面下3-4cm。
7、保持引流通畅,每1-2小时解压引流管一次,观察胸腔引流管水柱波动(一般4-10cmH2O),防止堵塞。如水柱波动幅度过大,提示残腔过大或肺膨胀不全;咳嗽时勿波动为引流管堵塞;水柱负压不能维持或有气体排出,考虑有肺、胸壁、管道等处漏气;水柱不断上升,可能在胸腔引流管近胸端有“活瓣”形成。若一般状态下呼吸时有大量气体排出,提示有漏气;呼吸时无气泡溢出而咳嗽时出现,提示余气未排尽。以上情况均应及时处理。
8、评估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一般情况下,24小时引流量应小于50ml。如引流了;量大于100ml每小时呈浓鲜血,持续4小时不减,应立即报告医师。
9、每日更换胸腔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引流量多时应随时更换。
10、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拔管的指征:48小时到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X线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11拔管后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渗液、出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健康指导】
1、交代患者活动、翻身时需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
2、鼓励患者拔管后早起活动,以利于肺复张,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加速康复。
气胸护理
【概念】
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分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气胸三类。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发绀、气管及心脏向健侧移位、伤侧呼吸音弱等,张力性气胸常有休克、重度呼吸困难、发绀、颈部皮下及纵隔气肿明显。【评估】
1、气胸的病因。
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疼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3)呼吸困难程度。(4)胸廓移动度。(5)气管的位置。(6)营养状况。
3、对气胸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1、按胸部外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定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2)有明显呼吸困难者,协助其半卧位,给予低流量氧气吸人,必要时进行排气治疗。
(3)胸腔内气体量较少,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嘱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4)剧烈干咳者,及时给予镇咳药物。(5)胸部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6)体温升高、寒战、胸痛加剧、血白细胞升高,有并发胸膜炎或脓胸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留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给予抗感染治疗及降温处理。(7)鼓励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事物,以免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而造成胸膜腔内压升高。
3、术后护理
(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要点,清醒后半卧位。(2)给予持续或间断低流量氧气吸人。
(3)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带有气管插管时随时吸痰,了解双肺呼吸音状况,协助病人咳嗽、咳痰、痰液黏稠时定时给予雾化吸人。
(5)保持胸腔引流通畅(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要点)。(6)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7)早期活动,有利于肺膨胀。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气胸的知识,使其了解发病的诱因,判断气胸的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2、根据病人及家属的理解能力,教会其自救的方法。
3、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4、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了解患者健康情况:每日测量生命体征;测量心肺功能,包括心电图检查、肺功能试验等。
2、做好术前宣教:指导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忧虑。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各种管道的作用,如胸管、胃管、氧气管、补液的目的;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及方法(深呼吸、有效咳痰),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3、纠正营养不良,嘱病人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
4、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5、术前1日:皮肤准备、肠道准备(酚酞2片口服)、配血、药物过敏试验。
6、术前晚根据患者需要,服用镇静药。
7、术日晨准备:遵医嘱导尿;注射术前常规用药;将患者病历、X线胸片、手术用药交手术室工作人员。
二、术后护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10~30分钟测生命体征1次,病情平稳后1~2小时测量1次。
2、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局部队发绀及皮温低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
3、维持血压在110~120/70~80mmHg:血压增高可能是疼痛、缺氧、输血糕点液过快导致;如血压下降可能为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注意监测中心静脉压(CVP8~12cmH2O):CVP高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容量;CVP低提示血容量不足。注意监测心率(HR):80~100次/分钟(心率快可能后会逐步降低,若持续增高,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4、体位:患者未清醒时平卧,清醒后半卧位,注意抬高床头30~50°,可减轻局部充血和水肿,同时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引流;全肺切除术后禁止完全侧卧位,患者术后7~10日内晋严格卧床休息,多取半卧位,以减轻膈肌对胸腔的压力,有利于呼吸。并协助其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肢体,以防肺栓塞。禁止患者采取卧位,以免引起纵隔过度移位及大血管扭曲,导致循环呼吸异常。
5、严密观察全肺切除患者健侧呼吸音及气管位置,保持健侧呼吸音清晰,颈部气管居中,严防健侧痰滞留或不张。若发现气管向健侧偏移,应及时报告医师,开放闭式引流,适当排放术侧胸腔积液,防止因术侧胸腔积血、积液过多,致使纵隔移位、回心血量受阻、健侧受压导致的循环呼吸障碍。排放胸腔积液一次排量不得超过800ml,且速度要慢。
6、呼吸治疗:术后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3~5L/min至生命体征平稳。第1日晨始护士协助拍背咳痰,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痰时保护伤口、减轻疼痛:护士站在患者非术侧,伸开双手,五指合拢,越过中线,双手分别置于患者胸部前后,压紧伤口,待患者咳嗽时稍加用力。可按压胸骨上窝处气管,以刺激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鼻导管气管内吸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20分钟/次。训练患者吹气球、使用呼吸训练仪。
7、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原理:利用重力引流。目的: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缩,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2)置管部位:①排出气体:胸管置于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②引流液体:胸管置于患侧7~8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③引流脓液:胸管置于脓腔最低点。上肺中切除术患者放置2根胸管,上面排气,下面排液。全肺切除术患者胸管夹闭。
3)影响引流的因素:水封瓶位于胸部以下60~100cm,禁止高于胸部。胸管过短在患者咳嗽或深呼吸时胸水可能回流导致感染。胸管过长可能扭曲、增大呼吸道无效腔,不易引流从而影响肺复张。注意患者翻身活动时应防止胸管受压、打折、扭曲、脱出。保持胸管通畅,每15~30分钟挤压1次。
4)维持引流系统密封,长管在液面下2~3cm,接头固定。更换或倾倒时放无菌生理盐水500ml.5)观察记录引流液量:正常者术后5小时内每小时少于100ml,24小时少于500ml,颜色由鲜红色逐步变为淡红色。
6)拔管指标:48小时后,肺完全复张,12小时内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水柱无波动,听诊呼吸音清晰即可拔管。拔管后用无菌油纱堵塞引流口,以防气胸。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渗液。
7)镇痛:应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或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吗啡微量泵入、口服镇痛药等。
8)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应24小时匀速滴入,保持出入平衡。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婴幼儿、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控制速度,限制钠盐,防止肺水肿。
9)饮食:肺叶手术者清醒后进流食,翌日普食;食管手术者禁食,排气后遵医嘱进食、水。
10)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四肢,抬臀,锻炼患侧肢体。
11)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以防止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肺负担,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心律紊乱。
【健康指导】
1、保持休养环境安静、舒适、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减少与流感人群接触,预防感冒。
2、合理膳食:食管手术患者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为主,严禁暴饮、暴食,术后1个月内不吃硬质颗粒食物,药片、药丸应研粉化水后服用,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进食后如有返酸应在进食后2小时内不要卧床,睡眠时将枕头垫高。
3、适当活动,进行患侧上肢的运动(爬墙或摸对侧耳朵),促进康复,多做深呼吸运动,锻炼心肺功能。
4、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劝其戒烟。
5、出院后2周至3个月复诊,肺叶手术患者如出现呼吸不畅随时就诊,食管手术患者如术后2~3个月有吞咽困难应到医院检查。